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适用年级初三

所需时间二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制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气、二氧化碳是初中生应全面、系统认识和掌握的两种重要气体。在学习了氧气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所学知识起了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也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等物质的知识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教育目的看,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并不陌生,无论吸入的新鲜气体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

系起来,织成知识网,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2、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前学过的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培养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研究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初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他,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

3、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主题单元

问题设计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生活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专题划分专题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 课时)专题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 课时)

其中,专题一作为研究性学习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2·、通过以前学过的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培养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问题设计1、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

2、书写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3、如何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1、实验室

2、多媒体平台

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周围的氧气可供我们呼吸,,那么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呢?要研究这个问题,先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那么用什么药品,何种装置来制取呢?

二、明确任务

组装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三、探究过程

1、根据制二氧化碳的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2、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往锥形瓶中装入石灰石或大理石,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4、依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5、接着做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实验。

四、探究反思与交流

1、在选择发生装置时依据的条件

2、在选择收集装置时依据的条件

3、制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引起的后果

4、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评价要点1、学生能根据前面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基本能熟练制取二氧化碳并作检验和验满。

2、能根据气体的特点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能熟练组装仪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