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复习题修订版

热质交换复习题修订版
热质交换复习题修订版

一、填空题(共30分)

1、流体的粘性、热传导性和_质量扩散性__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

2、当流场中速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切应力;温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热传导;多组分混合流体中,当某种组分浓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会产生该组分的_质量扩散_;描述这三种分子传递性质的定律分别是___牛顿粘性定律___、傅立叶定律_、_菲克定律_。

3、热质交换设备按其内冷、热流体的流动方向,可分为___顺流__式、_逆流__式、__叉流___式和__混合_____式。工程计算中当管束曲折的次数超过___4___次,就可以作为纯逆流和纯顺流来处理。

5、__温度差_是热量传递的推动力,而_浓度差_则是产生质交换的推动力。

6、质量传递有两种基本方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两者的共同作用称为__对流质交换__。

7、相对静坐标的扩散通量称为绝对扩散通量,而相对于整体平均速度移动的动坐标扩散通量则称为相对扩散通量。

8、在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扩散条件下,当无整体流动时,组成二元混合物中的组分A和组分B发生互扩散,其中组分A向组分B的质扩散通量m

A

与组分A的_浓度梯度成正

比,其表达式为

s

m

kg

dy

dC

D

m A

AB

A

?

-

=2

;当混合物以某一质平均速度V移动时,该表

达式的坐标应取___随整体移动的动坐标__。

9、麦凯尔方程的表达式为:

()dA

i

i

h

dQ

d

md

z

-

=,它表明当空气与水发生直接接触,热湿

交换同时进行时。总换热量的推动力可以近似认为是湿空气的焓差。

1、有空气和氨组成的混合气体,压力为2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273K,则空气向氨的扩散系数是1.405×10-5 m2/s。

3、喷雾室是以实现雾和空气在直接接触条件下的热湿交换。

4、当表冷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湿度时,就会产生减湿冷却过程。

5、某一组分的速度与整体流动的平均速度之差,成为该组分的扩散速度。

2、冷凝器的类型可以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 或称风冷式) 和蒸发式三种类型.

6、刘伊斯关系式文中叙述为h/h mad=Cp刘伊斯关系式文中叙述为即在空气一水系统的热质交换过程中,当空气温度及含湿量在实用范围内变化很小时,换热系数与传质系数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量值关系,条件的变化可使这两个系数中的某一个系数增大或减小,从而导致另一系数也相应地发生同样的变化。

7、一套管换热器、谁有200℃被冷却到120℃,油从100℃都被加热到120℃,则换热器效能是25% 。

8、总热交换是潜热交换和显热交换的总和。

1、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就会分别产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2、锅炉设备中的过热器、省煤器属于间壁式式换热器。

8、潜热交换是发生热交换的同时伴有质交换(湿交换)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蒸发)而放出(或吸收)汽化潜热的结果。

3、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热管式等类型。表面式冷却器、省煤器、蒸发器属于间壁式,而喷淋室、冷却塔则属于直接接触式。

10、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主要有薄膜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

3.冰蓄冷系统中的制冰方式主要有两种:_动态_制冰方式和_静态_制冰方式。

4.一个完整的干燥循环由___吸湿___过程、___再生___过程和冷却过程构成。

5.用吸收、吸附法处理空气的优点是_____独立除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

热舒适性(人体对周围空气环境的舒适热感觉)、

绝热饱和温度(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降温的极限)、

传质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

扩散系数(沿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每单位浓度降的条件下,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空气调节(利用冷却或者加热设备等装置,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处理.)、

新风(从室外引进的新鲜空气,经过热质交换设备处理后送入室内的环境中)、

回风(从室内引出的空气,经过热质交换设备的处理再送回室内的环境中)、

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机器露点(空气在机器上结露产生凝结水的温度值)

分子传质(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

对流传质(是流体流动条件下的质量传输过程)、

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

浓度边界层(流体流动过程中.固体壁面附近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层)、

速度边界层(流体流动过程中.在固体壁面附近流体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

热边界层(流体流动过程中.在固体壁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

雷诺类比(对流传热与传质和摩擦阻力间的联系)、

宣乌特准则数(流体传质系数hm和定型尺寸的乘积与物体的互扩散系数(Di)的比值)、

施密特准则数(流体的运动黏度(v)与物体的扩散系数(D)的比值)、

普朗特准则数(流体的运动黏度(v)与物体的导温系数a的比值)

菲克定律(在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扩散的条件下,当无整体流动时,组成二元混合物中组分A和组分B将发生互扩散。其中组分A向组分B的扩散通量与组分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简答

17表冷器处理空气时发生热质交换的特点:

当冷凝器表面温度低于被处理空气的干球温度,但高于其露点温度时,则空气只被冷却而并不产生凝结水。这种过程称为等湿冷却过程或干冷过程(干工况)。如果冷凝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则空气不但被冷却,而且其中所含水蒸气也将被部分地凝结出来,并在冷却器的肋片管表面上形成水膜。这种过程称为减湿冷却过程或湿冷过程(湿工况)。在这个过程中,在水膜周围将形成一个饱和空气边界层,被处理空气与表冷器之间不但发生显热交换,而且也发生质交换和由此引起的潜热交换。

四、简述表面式冷却器处理空气时发生的热质交换过程的特点。

答:当冷却器表面温度低于被处理空气的干球温度但高于其露点温度时,空气只被冷却并不产生凝结水,此为等湿冷却过程(干冷);当冷却器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空气不但被冷却且其中所含水蒸气也将部分凝结出来,此为减湿冷却过程(湿冷);在湿冷过程,推动总热交换的动力湿湿空气的焓差,而不是温差。

一、质量传递的推动力是什么?传质有几种基本方式?其机理有什么不同?

答:质量传递的推动力是浓度梯度。传质有两种基本方式:分子扩散与对流扩散。在静止的流体或垂直于浓度梯度方向作层流运动的流体及固体中的扩散,本质上由微观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引起,称为分子扩散,机理类似于热传导;流体作宏观对流运动时由于存在浓度差引起的质量传递称为对流扩散,机理类似于热对流。

二、简述斐克定律,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以及各项的意义;当混合物以整体平均速度v运动时,斐克定律又该如何表示?

答:斐克定律克:在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的稳态扩散条件下,当无整体流动时,组成二元混合物中组分A和B发生互扩散,其中组分A向组分B的扩散通量与组分A的浓度梯度成正

比,其表达式为:

s m kg dy dC D m A AB A ?-=2或s m kmol dy dn D N A AB A ?-=2

A m

,A N -分别为组分A 的相对质扩散通量和摩尔扩散通量; dy dn dy dC

A

A ,——分别为组分A 的质量浓度梯度和摩尔浓度梯度;

AB D ——组分A 向组分B 中的质扩散系数,单位s m /2;

当混合物以整体平均速度v 运动时A c A AB A V s m kg dy dC D m ,2+?-=

三、简述“薄膜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当流体流经固体或液体表面时,存在一层附壁薄膜,靠近壁面一侧膜内流体的浓度分布为线性,而在流体一侧,薄膜与浓度分布均匀的主流连续接触,且薄膜内流体与主流不发生混和与扰动。在此条件下,整个传质过程相当于集中在薄膜内的稳态分子扩散传质过程。

四、在什么条件下,描述对流传质的准则关联式与描述对流换热的准则关联式具有完全类似的形式?请说明理由。

答:如果组分浓度比较低,界面上的质扩散通量比较小,则界面法向速度与主流速度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描述对流换热系数和对流传质的准则关联式具有完全类似的形式。此时,对流换热与对流传质的边界层微分方程不仅控制方程的形式类似,而且具有完全相同的边界条件,此时对流换热和对流传质问题的解具有完全类似的形式。

五、写出麦凯尔方程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dA

i i h dQ d md z -=

麦凯尔方程表明,当空气与水发生直接接触,热湿交换同时进行时。总换热量的推动力可以近似认为是湿空气的焓差。 上式中,z dQ 为潜热和显热的代数和;i 为主流空气的焓,

b i 为边界层中饱和湿空气的焓,md h 为湿交换系数或空气与水表面之间按含湿量之差计算的传质系数。

______。

4、解释显热交换、潜热交换和全热交换,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显热交换是空气与水之间存在温差时,由导热、对流和辐射作用而引起的换热结果。潜热交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蒸发)而放出(或吸收)汽化潜热的结果。总热交换是显热交换和潜热交换的代数和。

6、扩散系数是如何定义的?影响扩散系数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扩散系数是沿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每单位浓度降的条件下,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大小主要取决于扩散物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及其温度和压力。

17、吸附(包括吸收)除湿法和表冷器,除湿处理空气的原理和优缺点是什么?

吸附除湿是利用吸附材料降低空气中的含湿量。吸附除湿既不需要对空气进行冷却也不需要对空气进行压缩,且噪声低并可以得到很低的露点温度。

表冷器缺点:仅为降低空气温度,冷媒温度无需很低,但为了除湿必须较低,

换热器基础知识测试题

换热器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以在(两种流体)之间用来(传递热量)为基本目的的传热设备装置,称为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 2、换热器按作用原理和传热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 3、、离心式压缩机可用来(压缩)和(输送)化工生产中的多种气体。它具有:处理量大,(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转平稳),(维修方便)以及气体不受污染等特点。 4、换热器按传热面形状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及特殊形式换热器。 5、管壳式换热器特点是圆形的(外壳)中装有(管束)。一种介质流经(换热管)内的通道及其相贯通部分(称为壳程)。它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U 型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6、U型管式换热器不同于固定管板式和浮头式,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作为(U字形)、两端都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管板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7、(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元件,它直接与两种介质(接触),换热管的形状和(尺寸)对传热有很大的影响。 8、写出下列换热管及其在管板上的排列名称分别为: (a)正三角形(b)转角正三角形(c)正方形(d)转角正方形 9、管壳式换热器流体的流程:一种流体走管内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走管外称为(壳程)。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流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一程);对U 形管换热器,管内流体从换热管一端经过U形弯曲段流向另一端一次称为(两程)。 10、管板与换热管间的连接方式有(胀接)、(焊接)或二者并用的连接方式。 11、折流板的作用是引导(壳程流体)反复地(改变方向)作错流流动或其他形式的流 动,并可调节(折流板间距)以获得适宜流速,提高(传热效率)。另外,折流板还可起到(支撑管束)的作用。 12、换热器的水压试验压力为最高操作压力的(1.25~1.5)倍。 13、换热器的清洗方法有:(酸洗法)、(机械清洗法)、(高压水冲洗法)、海绵球清洗法。 14、写出下面编号的阀门类型:H(止回阀)、D(蝶阀)、J(截止阀)、A(安全阀)Z(闸阀)、Q(球阀) 15、阀门的密封试验通常为公称压力PN的)(1.1)倍。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维修工考试试题(含答案)

水气工段维修工劳动竞赛理论考试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姓名:职务分数: 第一题、填空题(每空分,共20分) 1、离心泵主要由(泵体)、(叶轮)、(密封)、(轴)、(轴封箱)等部件组成,有些离心泵还装有导轮、诱导轮、平衡盘等。 2、泵的常见故障分为(机械故障)和(水力故障)两类。流量不足、发生汽蚀等均为(水力故障)。泵不运转、轴承过热则属于(机械故障)。通常情况下,两种故障同时存在于一种现象中,如扬程不足、泵不出水或泵运行时存在异常振动及声音等。 3、机械密封弹簧的预压缩量一般为(4--6 )㎜。 4、联轴器对中检查及校正,要求达到:平行偏差不大于()mm(百分表指示值不大于);角偏差不大于()mm(百分表指示值不大于)。 5、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量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中等和测量的尺寸范围大等特点,可以用它来测量零件的(内径)、(外径)、(长度)、宽度、厚度、深度和孔距等,应用范围很广。 6、百分表是用来校正零件或夹具的安装位置检验零件的形状精度或相互位置精度的。使用百分表必须注意几点;使用前,应检查测量杆活动的(灵活性);测量零件时,测量杆必须(垂直)于被测量表面;不要使测量杆的行程超过它的(量程);不要使百分表受到剧烈的(振动)和(撞击),亦不要把零件强迫推入测量头下,因此,用百分表测量表面粗糙或有显着凹凸不平的零件是错误的。 7、螺杆式冷冻机由(螺杆压缩机)、(蒸发器)、(经济器)、(冷凝器)、(油分离器)、(节流阀)、(控制系统)组成。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包括:(吸收器)、(蒸发器)、(发生器)、(冷凝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冷剂泵、自动抽排气装置及控制系统组成。 8、焊接就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使用或不使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永久性的连接的方法。 9、零部件安装时涉及到配合,那么配合的类型分为(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三种。 10、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第二题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冷和热是同一个范畴的物理概念,都是物质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热或冷是指温度高低的相对概念,是人体对温度高低感觉的反应。(√) 2、温度是描述热力系数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它的高低反应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是物体状态的基本参数之一。(√) 3、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分子汽化变成蒸汽分子的过程。(√)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1、答:分为三类。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 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 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第二章 热质交换过程 1、答: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为传质通量。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 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A A A B B B A A B B m u m u m e u e u ρρ===+ 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A A A B B B B A B j u u j u u u j j j ρρ=-=-=+ 以主流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1()() A A A A B B A A B e u e e u e u a m m e ?? =+=+???? 2、答:碳粒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式为22C O CO +=,即为1摩尔的C 与1摩尔的2O 反应,生成1摩尔的2CO ,所以2O 与2CO 通过碳粒表面边界界层的质扩散为等摩尔互扩散。 3、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也可以是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动量传递、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种分子传递和湍流质量传递的三个数学关系式都是类似的。 4、答:将雷诺类比律和柯尔本类比律推广应用于对流质交换可知,传递因子等于传质因子 ①22 3 3 r P 2m H D t t c G J J S S S ===?=? ② 且可以把对流传热中有关的计算式用于对流传质,只要将对流传热计算式中的有关物理 参数及准则数用对流传质中相对应的代换即可,如:r ,,,P ,,m c u h t t t c a D D S N S S S λ?????? ③当流体通过一物体表面,并与表面之间既有质量又有热量交换时,同样可用类比关系由传 热系数h 计算传质系数m h 2 3 m h h Le e φ-=? 5:答:斯密特准则 c i v S D = 表示物性对对流传质的影响,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相对关系 刘伊斯准则r P c v S D a Le v D a === 表示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能力相对大小 热边界层于浓度边界层厚度关系 6、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知:D ∽3 1 2 p T - 两种气体A 与B 之间的分子扩散系数可用吉利兰提出的半经验公式估算: 若在压强 5 001.01310,273P Pa T K =?=时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0D ,在其他P 、T 32 00 0P T D D P T ??= ??? (1)氧气和氮气:

热交换器设计说明书

结构设计 管箱设计 参照标准GB151-2014 壳体内径DN=450mm,材料为Q235,许用应力[δ]=125Mpa,壳体厚度δ=8mm,采用卷制。 接管 管程接管:Ф159×8,无缝钢管,材料为10号钢,L=100mm。 壳程接管:Ф219×8,无缝钢管,材料为10号钢,L=100mm。 管板 固定管板材料为Q235 Pg=1.6Mpa,厚度b=40mm。 具体尺寸(:mm) DN D D1 D2 D3 D4 D5 d2 450 565 530 500 447 487 450 18 螺栓规格数量 b f b P s P t M16 24 30 40 0.6 1.0

折流板 选取弓形折流板,上下缺口,材料Q235,缺口高度h=112.5mm,板间距l s =237.5mm, 进出口板间距L s,i =l s,o =260mm,厚度δ=6mm,外径D b=446.5mm,折流板数目9,经 计算换热与结构均符合要求。 拉杆 材料为Q235,选用Ф=16的拉杆4根,具体位置及装配方式见装配图,一端与管板采用螺纹连接,另一端用螺母固定在折流板上。 封头 选用材料为16Mn的椭圆形标准封头,取壁厚8mm。 H=137 h=25 D i =450 分程隔板 选用材料Q235,厚度为8mm,宽450mm,长489mm,一端为和封头形状相同的圆冠,另一端为平面,分程隔板焊于管箱内。 支座(JB-T4712.1-2007) DN450 120包角焊制,单筋,带垫板 L 1 b 1 δ 1 δ 2 b 3 δ 3 弧长 b 4 δ 4 e L 2 420 120 8 8 96 8 540 200 6 48 290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中国矿业大学热质交换原理自测试卷(A)

中国矿业大学热质交换原理自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 和 ; 2、系数v a D ,,具有扩散的性质,它们分别称为 、 、 ; 3、菲克扩散定律dy d D j A AB A ρ-=中的A j 为扩散物质A 的 通量。当混合物以某一质平均速度v 移动时,其坐标应取随 的动坐标。 4、扩散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扩散物质和扩散介质的 及其 和压力。 5、准则数 表示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相互关系;准则数 表示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 6、吸附剂吸附除湿过程是 (放热、吸热)过程。 7、用表面式换热器可实现的空气处理过程有: 、 、 。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我们应用薄膜理论分析对流传质的机理并对对流传质系数做出估计,请简述薄膜理论的主要观点。 2、何谓独立除湿?举出两种典型的独立除湿方式?简述独立除湿和表冷器除湿的优缺点? 3、写出热质交换在同一个表面同时进行且符合刘伊斯关系式时(比如空气和水之间的热质交换)总热、显热和潜热(质)交换的动力分别是什么,并写出微元面积dA 上总热、显热和潜热交换量的表达式。 4、冷却塔中的空气是否能够冷却高于其温度的水,解释其原因? 5、说明表面式换热器的热交换系数1ε和接触系数2ε的意义?对结构形式一定的表冷器,接触系数2ε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作图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随着水温的不同,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在焓湿图(i-d )上表示出来。(水量无限大,接触时间无限长) 2、要将夏季和冬季分别为W, W ’点的室外空气处理到送风状态O ,针对下面2种处理方案在焓湿图上定性表示出来。(1)夏季:表冷器冷却减湿——加热器再热;(2)冬季:加热器预热——喷蒸汽加湿——加热器再热。 四、计算题(共40分) 1、一直立管中盛有甲醇,甲醇液面和管顶之间的距离为300mm ,管顶上方有25 0C 的空气缓缓吹过,试求甲醇液面下降1mm 所需要的时间? 已知甲醇的密度=ρ792kg/m 3,=T 25 0C 时甲醇的蒸汽压为17051.9Pa ,=0T 0 0C 时甲醇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0D 0.132x 10-4m 2/s ,大气压为101325Pa 。 p p T T D D 075.100???? ??= 。 (10分) 2、空气以4.47m/s 的速度由一盛水的盘子上方流过,盘子宽度很大,流动方向上的长度为1m 。盘中水层厚度均匀,为m 2 1027.1-?,温度恒定为288K 。若远离盘子的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a v p p 155.808=,试问使盘子水全部挥发所需时间为若干? 已知上述条件下空气的运动粘度为s m /1058.125-?=ν,水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s m D AB /1059.225-?=,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Pa p A 2.1705=,临界雷诺数5103?=xc R 。大气压为101325Pa 。 (10分) 附:平板层流传质: 2/13/1Re .332.0x x Sc Sh =(局部) 2/13/1Re .664.0Sc Sh =(平均) 平板紊流传质: 5/43/1Re .0296.0x x Sc Sh =(局部) 5/43/1Re .037.0Sc Sh =(平均)

GB151换热器标准考试复习题.doc

GB151复习题及答案 1、GB151适用的换热器型式及参数范围是什么? 答:GB151-1999: %1适用于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 %1本标准适用的换热器参数为: a.公称直径DNW2600mm; b.公称压力PNW35MPa;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W0.15m; c.公称直径和mm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1.75X IO、 2、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箱、浮头盖在什么情况下应在施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何时加工? 答:①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有分程隔板的管箱和浮头盖以及管箱的侧向开孔超过1/3管箱壳体内径的管箱,应在施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② 设备法兰密封面应在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后精加工。 3、浮头式换热器应按什么程序试压? 答:浮头式换热器试压程序: %1用试验压环和浮头专用试验工具进行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试压; %1管程试压; %1壳程试压。 4、在管板和平盖的选材中,何时采用锻件?何时采用板材?采用何种用途板材?答: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锻件: %1管板厚度大于60mm; %1形状复杂的管板; %1带凸肩与壳体焊接的管板。

除上述情况外可■以采用板材。 板材应采用压力容器用板,并应符合GB15()的相应规定。 5、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的有哪几种?,使用范围如何? 答:① 主要方式有:强度焊、强度胀及胀焊并用。 ② 强度焊适用于设计压力PNW35MPa的换热器,但不适用于有较大振动 及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强度胀适用于设计压力W4MPa,设计温度W300°C的换热器,操作中无 剧烈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严重的应力腐蚀的换热器; 胀焊并用结构适用于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及 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6、管壳式换热器管程或壳程的介质进口处,什么情况下应设置防冲板? 答:①管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 当管程采用轴向入口或换热管内流体流速超过3m/s时,应设置防冲板, 以减少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利换热管端的冲蚀。 ② 壳程设置防冲板的条件: 1)当壳程进口管流体的P U 2值为下列数值时,应在壳程进口处设置防冲板: a)非腐蚀、非磨蚀的单向流体:P u 2>2330kg/m ? s2者; b)其他液体,包括沸点下的液体:P v 2>740kg/m - s2者; 2)有腐蚀或有磨蚀的气体、蒸汽及气液混合物,应设置防冲板: 注:P—流体密度,kg/m3; u—流体流速,m ? So 7、什么情况下,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介质进出口处,设置导流筒? 答:①当壳程进口管流体的P靛值符合设置防冲板的条件也可?设置导流筒; ② 当壳程进口管距管板较远,流体停滞区过大时,应设置导流简,以减小 流体停滞区,增加换热管有效长度。

热交换器设计计算

热交换器设计计算 一、基本参数 管板与管箱法兰、壳程圆筒纸之间的连接方式为e 型 热交换器公称直径DN600,即D i =600mm 换热管规格φ38?2,L 0=3000mm 换热管根数n=92 管箱法兰采用整体非标法兰 管箱法兰/壳体法兰外直径D f =760mm 螺柱孔中心圆直径D b =715mm 壳体法兰密封面尺寸D 4=653mm 二、受压元件材料及数据 以下数据查自GB 150.2—2011; 管板、法兰材料:16Mn 锻件 NB/T 47008—2010 管板设计温度取 10℃ 查表9,在设计温度100℃下管板材料的许用应力: =t r σ][178Mpa (δ≤100mm ) 查表B.13,在设计温度100℃壳体/管箱法兰/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 Mpa 197000 E E E p f f ===’’’ 壳程圆筒材料:Q345R GB 713 壳程圆筒的设计温度为壳程设计温度 查表2,在设计温度100℃下壳程圆筒材料的许用应力: =t c σ][189Mpa (3mm <δ≤16mm ) 查表B.13,在设计温度10℃下壳程圆筒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197000E s = 查表B.14在金属温度20℃~80℃范围内,壳程圆筒材料平均线膨胀系数: ℃) (α??=mm /mm 10137.15-s 管程圆筒材料:Q345R GB 713 管程圆筒的设计温度为壳程设计温度 按GB/T 151—2014 中7.4.6.1规定,管箱圆筒材料弹性模量,当管箱法兰采用长颈对焊法兰时,取管箱法兰的材料弹性模量,即Mpa 197000E h = 换热管材料:20号碳素钢管 GB 9948 换热管设计温度取100℃ 查表6,在设计温度100℃下换热管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147σ][t t =(δ≤16mm ) 查表B.3,设计温度100℃下换热管材料的屈服强度Mpa 220R t eL =(δ≤16mm )

传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传热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1.对于燃气加热炉:高温烟气→内炉壁→外炉壁→空气的传热过 程次序为A.复合换热、导热、对流换热 B.对流换热、复合换热、导热 C. 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 D.复合换热、对流换热、导热2.温度对辐射 换热的影响()对对流换热的影响。大于 D.可能大于、小于 C. 小于 A.等于 B.2℃的壁面,2777)、温度为3.对流换热系数为1000W/(m℃ 的水流经·K)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 24 42×1010W/mW/m ×2424 W/m W/m ××1010),rt2112。)的导热问题中,稳态时有( dtdtdtdtdtdt??? C. B. A. drdrdrdrdrdr r?r1r?rr1r?r?rr?rr?r22125.黑体的有效辐射____其本身辐射,而灰体的有 效辐射()其本身辐射。 A.等于等于 B.等于大于 C.大于大于 D.大于等于 6.有一个由四个平面组成的四边形长通道,其内表面分别以1、2、3、4表示, 已知角系数X1,2=,X1,4=,则X1,3为()。 A. 0.5 B. 0.65 C. D. 7.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的变化规律。 A.强制对流换热 B.凝结对流换热 C.自然对流换热 D.核态沸腾换热 )会最有效。.当采用加肋片的方法增强传热时,将肋片加在(8. A. 换热系数较大一侧 B. 热流体一侧 C. 换热系数较小一侧 D. 冷流体一侧 9. 某热力管道采用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为了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应将 ( )材料放在内层。 A. 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 B. 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C. 任选一种均可 D. 不能确定 10.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 A.增加流体流速 B.管内加插入物增加流体扰动 C. 设置肋片 D.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使导热热阻增加 11.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导热 D.都不是 12.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的变化规律。 A.强制对流换热 B.凝结对流换热 C.自然对流换热 D.核态沸腾换热 13.判断管内紊流强制对流是否需要进行入口效应修正的依据是( ) ≥70 ≥10 C.l/d<50 d<10 44d 14.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复习重点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复习重点 (个人总结可能不全,请大家补充指正) 考试时间:2013年5月8日下午1:30 考试地点: 考试题型:问答题、计算题(10~20分) 苏新军老师 Tel : E-mail : 第一章 绪论 1.1.1 三种传递现象的联系 当物质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也可以是由涡旋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各类系数 总的效应 通常,充分发展湍流中,湍流传递系数远远大于分子传递系数。 两种传递系数的比较 ? 分子传递系数ν, a , D AB : ? 是物性,与温度、压力有关; ? 通常各项同性。 ? 湍流传递系数νt , a t , D ABt : ? 不是物性,主要与流体流动有关; ? 通常各项异性。 1.1.3 热质交换设备的分类 热质交换设备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工作原理、流体流动方向、设备用途、传热传质表面结构、制造材质等分为各种类型。最基本的是按工作原理分类。 ★ (1)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参考书后思考题第二题) 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等类型。 间壁式又称表面式,在此类换热器中,热、冷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 直接接触式又称混合式,在此类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掺混,传递热量和质量后,在理论上变成同温同压的混合介质流出,传热传质效率高。 dy u d dy u d eff t t S μμμτττ-=+-=+=) (有效动力粘度系数 :eff μdy t d dy t d q eff t S λλλ-=+-=) (有效导热系数 :eff λdy d D dy d D D m A ABeff A ABt A B S ρρ-=+-=) (有效质量扩散系数 :ABeff D

化工原理传热练习习题及标准答案.docx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传热 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6 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 以减少热损失 , 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 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 其厚度为240mm,λ =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 注 : 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 答案 ***1140w 2.( 6 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 以减少热损失 , 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 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 其厚度为120mm, λ =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 _______。 ( 注 : 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 答案 *** 1000w 3.( 6 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 以减少热损失 , 若容器外表温度为150℃ ,而 环境温度为20℃ , 要求每平方米热损失不大于500w, 采用某隔热材料, 其导热系数λ =则其 厚度不低于 _______。 ( 注 : 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 答案 *** 91mm 4.( 6 分)某间壁换热器中 , 流体被加热时 , 圆形直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当管内水的流速为0.5m.s时,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 .K). 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 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 当流速为 0.8m.s时,此时传热系数α =_____________. *** 答案 ***α =(λ /d)Re Pr α = .K) 5.( 6 分)某间壁换热器中 , 流体被加热时 , 圆形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管内水的流速为0.5m.s时,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 .K). 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 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 当流速为 1.2m.s时,此时传热系数α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α =(λ /d)Re Pr

热质交换原理自测试卷(D)

一、填空(18分,1分/空) 1、与固体内部结构有关的多孔固体中的稳态扩散不遵循斐克定律的扩散形式有、。 2、扩散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扩散物质和扩散介质的及其和压力。 3、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时热质交换总热交换量的推动势是。 4、在冷却塔中用空气冷却水,水可以被冷却的极限温度是:。 5、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其内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流动方向可分为:顺流式、 式、和。 6、利用吸附剂处理空气的干燥循环由下列三个过程组成:、、和过程组成 7、影响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和。 8、对流传质的模型理论主要有、和表面更新理论。 9、吸附剂表面的水蒸汽分压力随和而增加。 二、简答题(42分) 1、在水的沸腾换热过程中根据壁面过热度的不同分为自然对流区、核态沸腾区、过渡沸腾区和稳定的膜态沸腾四个区域,试简述其各自的主要特点。(8分) 2、简述冷却塔中淋水装置和配水系统的作用?(4分) 3、简述用效能-传热单元数法进行换热器校核计算的一般步骤。(6分) 4、试写出传质通量的定义并说明摩尔通量的几种表示方法,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6分) 5、试写出施米特准则数和普朗特准则数的定义式(用公式表示时要注明公式中各量的含义),并说明其物理意义。(6分) 6、什么是析湿系数?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4分) 7、试简述独立除湿空调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4分) 8、用喷淋室对空气进行等焓加湿过程中,可以用来表示喷淋室的热交换效果的是第一热交换效率还是第二热交换效率,为什么?(4分) 三、计算题(40分) 1、有一苯甲酸组成的水平放置的固体平板。299k的纯水平行流过此固体平板,水的流速为0.05m/s。苯甲酸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1.24×10-9㎡/s。求距离平板前缘0.4m处的传质系数。已知临界雷诺数为5×105,299k时水的物性参数为密度996.7kg/m3;动力黏度为0.8737×10-3Pa.s。(10分) 2、将1g碘均匀放入一直立圆管的底部,管顶与大气相通,故碘通过管内空气进行扩散。圆管长度为0.076m,管内径为1.6mm(直径)。在扩散过程中,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整个系统的温度维持在85℃不变,已知碘在此温度下表面的蒸气压为20.2mmHg,碘在空气中扩散的扩散系数为0.114×10-4㎡/s,管顶部的碘的蒸气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期末复习重点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题型:填空20%名词解释(包含换热器型号表示法)20% 简答10%计算(4题)50% 0 绪论 热交换器:将某种流体的热量以一定的传热方式传递给他种流体的设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热交换器的分类: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分为: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按照传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1 热交换器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题) 热容量(W=Mc):表示流体的温度每改变1℃时所需的热量 温度效率(P):冷流体的实际吸热量与最大可能的吸热量的比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传热有效度(ε):实际传热量Q与最大可能传热量Q max之比2 管壳式热交换器 管程:流体从管内空间流过的流径。壳程:流体从管外空间流过的流径。 <1-2>型换热器:壳程数为1,管程数为2 卧式和立式管壳式换热器型号表示法(P4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名词解释]) 记:前端管箱型式:A——平盖管箱B——封头管箱

壳体型式:E——单程壳体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H——双分流 后盖结构型式:P——填料函式浮头 S——钩圈式浮头 U——U形管束 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胀管法和焊接法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或称正六边形排列)法、同心圆排列法、正方形排列法,其中等边三角形排列方式是最合理的排列方式。(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填空])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基本构造:⑴管板⑵分程隔板⑶纵向隔板、折流板、支持板⑷挡板和旁路挡板⑸防冲板 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①流体具有黏性,流动时存在着摩擦,是产生流动阻力的根源;②固定的管壁或其他形状的固体壁面,促使流动的流体内部发生相对运动,为流动阻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热交换器中的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程阻力:沿程阻力、回弯阻力、进出口连接管阻力 管程、壳程内流体的选择的基本原则:(P74) 管程流过的流体:容积流量小,不清洁、易结垢,压力高,有腐蚀性,高温流体或在低温装置中的低温流体。(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题[简答])

2012传热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华科)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于过热器中:高温烟气→外壁→内壁→过热的传热过程次序为() A .复合换热、导热、对流换热 B .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 C .对流换热、复合换热、导热 D .复合换热、对流换热、导热 2 .温度对辐射换热的影响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小于 3 .对充换热系数为 1000W/(m 2 · K) 、温度为 77 ℃的水流经 27 ℃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 A . 8 × 10 4 W/m 2 B . 6 × 10 4 W/m 2 C . 7 × 10 4 W/m 2 D . 5 × 10 4 W/m 2 4 .流体流过管内进行对流换热时,当 l/d 时,要进行入口效应的修正。() A .> 50 B .= 80 C .< 50 D .= 100 5 .炉墙内壁到外壁的热传递过程为() A .热对流 B .复合换热 C .对流换热 D .导热 6 .下述哪个参数表示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 A . k B .λ C .α c D .α 7 .雷诺准则反映了的对比关系?() A .重力和惯性力 B .惯性和粘性力 C .重力和粘性力 D .浮升力和粘性力 8 .下列何种材料表面的法向黑度为最大? A .磨光的银 B .无光泽的黄铜 C .各种颜色的油漆 D .粗糙的沿

9 .在热平衡的条件下,任何物体对黑体辐射的吸收率同温度下该物体的黑度。() A .大于 B .小于 C .恒等于 D .无法比较 10 .五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换热过程为: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传热过程和() A .辐射换热 B .热辐射 C .热对流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 .已知某大平壁的厚度为 10mm ,材料导热系数为 45W/(m · K) ,则通过该平壁单位导热面积的导热热阻为。 12 .已知某换热壁面的污垢热阻为 0.0003 ( m 2 · K ),若该换热壁面刚投入运行时的传热系数为340W ( m 2 · K ),则该换热壁面有污垢时的传热系数为。 13 .采用小管径的管子是对流换热的一种措施。 14 .壁温接近换热系数一侧流体的温度。 15 .研究对流换热的主要任务是求解,进而确定对流换热的热流量。 16 .热对流时,能量与同时转移。 17 .导热系数的大小表征物质能力的强弱。 18 .一般情况下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液体的对流换热系数。 19 .在一定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的平均温差最大。 20 .是在相同温度下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21 .稳态导热 22 .稳态温度场 23 .热对流 24 .传热过程 25 .肋壁总效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传热复习题附答案

传热复习题 1、多层平壁定态导热中,若某层的热阻最小,则该层两侧的温差__最小__。 2、一定质量的流体在Ф25mm×2.5mm的直管内作强制的湍流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 αi=1000W/(m2·℃),如果流量和物性不变,改在Ф19mm×2mm的直管内流动,其αi=__1678__W/(m2·℃) 3、在蒸汽—空气间壁换热过程中,为强化传热,下列方案中在工程上最有效的是__A__。 A.提高空气流速 B.提高蒸汽流速 C.采用过热蒸汽以提高蒸汽流速 D.在蒸汽一侧管壁上装翅片,增加冷凝面积并及时导走冷凝液 4、在管壳式换热器中饱和蒸汽加热空气,则 (1)传热管的壁温接近___饱和蒸汽__温度 (2)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将接近_____空气____对流传热系数 5、在蒸汽冷凝传热中,不凝气体的存在对α的影响是____A____ A. 不凝气体的存在会使α大大降低 B. 不凝气体的存在会使α升高 C. 不凝气体的存在对α无影响 6、大容器内饱和液体沸腾分为____自然对流____、____泡核沸腾_____和____膜状沸腾_____ 阶段。工业上总是设法在_____泡核沸腾_____下操作。 7、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4 0100?? ? ? ? = T C E b ,该式表明__黑体的辐射能力与 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___ 8、物体黑度是指在___相同__温度下,灰体的__辐射能力__和__黑体辐射能力__之比,在数值上它与同一温度下物体的__吸收率__相等。 计算题 9、质量流量为7200kg/h的常压空气,要求将其温度由20℃加热到80℃,选用108℃的饱和水蒸气作加热介质。若水蒸气的冷凝传热膜系数为1×104W/(m2·℃),且已知空气在平均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如下:比热容为1kJ/(kg·℃),导热系数为2.85×10-2W/(m·℃),粘度为1.98×10-5Pa·s,普兰特准数为0.7。 现有一单程列管式换热器,装有Ф25mm×2.5mm钢管200根,管长为2m,核算此换热器能否完成上述传热任务? 计算中可忽略管壁及两侧污垢的热阻,不计热损失 解:空气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已知的,蒸汽冷凝放出热量能否通过该换热器的传递为空气所获得,就与列管换热器的传热速率密切相关。核算现有的列管换热器是否合用,就是用工艺本身的要求与现有换热器相比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比较两者的Q或S0 (1)核算空气所需的热负荷应小于换热器的传热速率,即Q需要<Q换热器 (2)核算空气所需的传热面积应小于换热器提供的传热面积,即S0需要<S0换热器 解题时,首先应确定列管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径,因蒸汽安排在壳程易排出冷凝水,故蒸汽走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

绪论 1. 2.热交换器的分类: 1)按照材料来分: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是摸的,玻璃的等等 2)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3)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4)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恒在壁的他侧流动,两种流体不直接接触,热量通过壁面而进行传递。 过时,把热量储蓄于壁内,壁的温度逐渐升高;而当冷流体流过时,壁面放出热量,壁的温度逐渐降低,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热交换的目的。 第一章 1.Mc1℃是所需的热量,用W表示。两种流体在热交换器内的温度变化与他们的热容量成反比;即热容量越大,流体温度变化越小。 2.W—对应单位温度变化产生的流动流体的能量存储速率。 4.顺流和逆流情况下平均温差的区别:在顺流时,不论W1、W2值的大小如何,总有μ>0,因而在热流体从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两流体间的温差△t总是不断降低;而对于逆流,沿着热流体进口到出口方向上,当W1<W2时,μ>0,△t不断降低,当W1>W2时,μ<0,△t不断升高。 5.P(定义式P12) 物理意义:流体的实际温升与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温升比,所以只能小于1。 6.R—冷流体的热容量与热流体的热容量之比。(定义式P12) 7.从φ值的大小可看出某种流动方式在给定工况下接近逆流的程度。除非处于降低壁温的目的,否则最好使φ>0.9,若φ<0.75就认为不合理。 (P22 例1.1) 8.所谓Qmax是指一个面积为无穷大且其流体流量和进口温度与实际热交换器的流量和进口温度相同的逆流型热交换器所能达到的传热量的极限值。 9.实际传热量Q与最大可能传热量Qmaxε表示,即ε=Q/Qmax。意义:以温度形式反映出热、冷流体可用热量被利用的程度。 10.根据ε的定义,它是一个无因次参数,一般小于1。其实用性在与:若已知ε及t1′、t2′时,就可很容易地由Q=εW min(t1′-t2′)确定热交换器的实际传热量。 11.带翅片的管束,在管外侧流过的气体被限制在肋片之间形成各自独立的通道,在垂直于 流动方向上(横向)不能自由运动,也就不可能自身进行混合,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示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热质交换原理自测试卷(E)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 和 ; 2、系数v a D ,,具有扩散的性质,它们分别称为 、 、 ; 3、菲克扩散定律dy d D j A AB A ρ-=中的A j 为扩散物质A 的 通量。当混合物以某一质平均速度v 移动时,其坐标应取随 的动坐标。 4、扩散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扩散物质和扩散介质的 及其 和压力。 5、准则数 表示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相互关系;准则数 表示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 6、吸附剂吸附除湿过程是 (放热、吸热)过程。 7、用表面式换热器可实现的空气处理过程有: 、 、 。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我们应用薄膜理论分析对流传质的机理并对对流传质系数做出估计,请简述薄膜理论的主要观点。 2、何谓独立除湿?举出两种典型的独立除湿方式?简述独立除湿和表冷器除湿的优缺点? 3、写出热质交换在同一个表面同时进行且符合刘伊斯关系式时(比如空气和水之间的热质交换)总热、显热和潜热(质)交换的动力分别是什么,并写出微元面积dA 上总热、显热和潜热交换量的表达式。 4、冷却塔中的空气是否能够冷却低于其温度的水,解释其原因? 5、说明表面式换热器的热交换系数1ε和接触系数2ε的意义?对结构形式一定的表冷器,接触系数2ε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作图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随着水温的不同,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在焓湿图(i-d )上表示出来。(水量无限大,接触时间无限长) 2、要将夏季和冬季分别为W, W ’点的室外空气处理到送风状态O ,针对下面2种处理方案在焓湿图上定性表示出来。(1)夏季:表冷器冷却减湿——加热器再热;(2)冬季:加热器预热——喷蒸汽加湿——加热器再热。 四、计算题(共40分) 1、一直立管中盛有甲醇,甲醇液面和管顶之间的距离为300mm ,管顶上方有25 0C 的空气缓缓吹过,试求甲醇液面下降1mm 所需要的时间? 已知甲醇的密度=ρ792kg/m 3,=T 25 0C 时甲醇的蒸汽压为17051.9Pa ,=0T 0 0C 时甲醇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0D 0.132x 10-4m 2/s ,大气压为101325Pa 。 p p T T D D 075.100???? ??= 。 (10分) 2、空气以4.47m/s 的速度由一盛水的盘子上方流过,盘子宽度很大,流动方向上的长度为1m 。盘中水层厚度均匀,为m 21027.1-?,温度恒定为288K 。若远离盘子的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a v p p 155.808=,试问使盘子水全部挥发所需时间为若干? 已知上述条件下空气的运动粘度为s m /10 58.125-?=ν,水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s m D AB /1059.225-?=,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Pa p A 2.1705=,临界雷诺数5103?=xc R 。大气压为101325Pa 。 (10分) 附:平板层流传质: 2/13/1Re .332.0x x Sc Sh =(局部) 2/13/1Re .664.0Sc Sh =(平均) 平板紊流传质: 5/43/1Re .0296.0x x Sc Sh =(局部) 5/43/1Re .037.0Sc Sh =(平均) 3、已知被处理的空气量G 为4.44kg/s ;当地大气压为101325Pa ;空气的初始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