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使用举例.

标点符号使用举例.
标点符号使用举例.

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几个问题

一、顿号误用

1、注意不用顿号的情况

(1)并列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啦”等,口语中停顿比较大,就用逗号。

例①: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例②: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例③:月季呀,玫瑰呀,米兰呀……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顿号都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地方。

例如:“十五六岁”不能写成“十五、六岁”;“四五月间”不能写成“四、五月间”。

约数之间不用顿号。

小心不是约数而是序数或标号。

下面的例子少用了顿号。

例①:一二三班的同学向后退,四五六班的同学向前走。

(当然,加顿号的前提是我们假定共有六个班,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班。如果只有两个班,班号分别为一二三和四五六,那就另当别说)类似的句子还有:

例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顿号不可去。

例③:第三四组的同学下午体检。

三四之间加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就不能在连词前再加顿号。

例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和”前面没有顿号)。

有时该用“和”,不宜用顿号。

例如:我们要行动起来,坚决反对轻视、滥用标点符号的不良习惯。

其实,在书面语中没有问题,如果要读出来,那就可能使人误解为“轻视滥用标点符号”,改顿号为连词“和”似乎更好。

当然,下面的例子顿号使用也不符合习惯。

例如:王丹阳同学非常喜欢书法和绘画、唱歌。

习惯上,并列词语前面用顿号,后面用连词。

(4)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其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例①: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坚强。

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②: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后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例③: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逗号,最好不用顿号。有时也用。如2004年浙江卷C项

(5)较长(长的标准是什么?鬼才知道)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6)集合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

例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不做“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

(7)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如: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陈三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岫如、副市长吴双等领导同志。

在这个句子里,三位市党政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并列关系,张岫如的两个职衔是第二层并列关系,两个层次一律使用顿号势必造成层次混乱。应在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即张岫如两个职衔之间保留顿号,而将其他两个顿号改为逗号。下面是几例正确的句子:例①: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质量的变化、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垃圾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困扰全球的严重问题之一。

例②: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她都能来上几段。

例③: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例④:参加会议的有教师,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

2、顿号用法的几点补充:

(1)从理论上说,并列引语之间有停顿,应用顿号,但因为已有引号,不会造成误解,可以不用顿号,非用不可,也不算错,但以不用为好。

例①:他说话喜欢用“巨”“相当地”“贼”等词语强调语气。

同理,并列的书名之间也以不用顿号为好。

例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并列的括号之间也最好不用顿号。

例③:例①②③都是错误的说法。

(2)连词前面可否用顿号

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例如:“你或者小王来都行。”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下面例句中的顿号都用错了:

例①:一本书少则数万字,多则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字。

例②:如果那天下雨、或者我另外有事,我就不能赴你的约会。

例①的顿号可删去,也可以改为逗号,例②的顿号可改为逗号。

二、逗号典型例题

逗号使用错误特例

在震惊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迫害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写作的《三家村札记》今天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了。

去掉逗号,否则坏大事。

三、分号的误用

1、内部无停顿(未曾用过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误用分号

例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句中各并列部分内部没有逗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复句内部用分号的前提是前后已有逗号出现。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例如:

例①: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例②: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幽深秀美。

2、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只有在这些成分充当宾语或宾语的同位成分,并且需要强调它们各自的独立性时,才用分号。而这种情况只是分号的灵活运用,不作为考试的内容。

例如:本书把汉语规范文件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普通话;汉语拼音;词汇。

四、冒号的误用

1、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

例如:我急忙从车上跳下来,说了声:“王大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说了声”跟“王大爷再见”之间没有停顿,“说了声”后边的冒号是多余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容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2.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3.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他标点符号。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点拨】完整的直接引用(句号在引号内)前应该用冒号。5.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点拨】“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三、分号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01-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 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02- 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用法简表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三)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顿号、逗号的停顿分不清)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点拨]第二个顿号应该为逗号。这些连词有: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 8.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误用分号 需报中级职称的老师请携带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大学毕业证书;100元报名费;四张二寸近期免冠照片。 9.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

的。(95年) 10.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11.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 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12.并列复句间误用逗号 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2004年湖州卷)13.总结语前面误用逗号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2004年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点拨] “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三个并列分句的总括,应该把“交相辉映”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要注意的是,被总括的话语里面如果只用了逗号、顿号,而没有用分号,那么,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逗号。 1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标点符号误用类型

标点符号误用类型 一、问号 1.非疑问句用句号 (1)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的影响。 (2)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样建?这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前一句如果孤立来看前半句是疑问句,但在句中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组成一个陈述句,因此应改为逗号。后一句“怎么建”、“怎么办”虽然有疑问词,但它只是“非常关心”的宾语,整个句子为陈述语气,所以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用句号。 2.倒装句中问号不能前置 (3)“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们”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所以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二、顿号 1.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 (4)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即“奋发”之后),应用逗号不是顿号。 (5)不但文章里演说里有党八股,开会里也有的。“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引号中的词语是五个并列的独词句而不是充当某一句子的成分,因此它们之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2.并列短语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 (6)上海的越剧、沪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并列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沪剧”“黄梅戏”之后应改用逗号。 (7)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平。 “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和前面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并非处于同一层次,因此“人造卫星”前不应用顿号,应用逗号。 3.连词前面不能用顿号 (8)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及”、“与”)前面,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4.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 (9)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同学…… (10)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数量,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三”和“四”)并列了,这不符合句子原意。 5.集合词语不能用顿号 (11)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

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职场技巧】: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笔者在公文审核过程中,经常碰到文笔流畅但标点符号屡犯错误的情况,归纳起来,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以下十二个: 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错误)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正确) 例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错误)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正确) 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例3: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错误) 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确) 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例5: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错误)

初中语文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初中语文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一)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1)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3)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分号应为逗号) (二)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标点符号的误用

标点符号的误用之一逗号的误用 1.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当用分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 “来源于实践”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2.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笑声,歌声,嬉闹声响彻了山谷。 “笑声,歌声,嬉闹声”三个并列词语之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3. 不该停顿的地方用了逗号。例如: 总之,这部文集,触及了当代一系列重大的学术问题,相信有心的读者,会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读者”后面不应有停顿,逗号应删去。 4. 该停顿的地方没有用逗号。例如: 我在武汉听了毛委员演说三个月之后又在郑州听到谭延闿对湖南农民运动的恶毒攻击…… “演说”与“之后”后面都应有停顿,应在它们后面加上逗号。 5. 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应当用冒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如: 我一面按照他的指示挖战壕,一面想,总司令身经百战,这一仗一定会打胜的。 “一面想”为提示性话语,其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标点符号的误用之二顿号的误用 1. 表示概数的两个连用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例如: 这二、三天时间里,来了二、三十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共栽了七、八百棵树。 “二三”“二三十”“二十七八”“七八百”都表示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顿号应删去。

2. 并列成分之间有关联词或其他起联结作用的词联结时,该联结词前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①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 “不同季节”与“不同客流成分”之间有关联词“甚至”联结,两者之间不能用顿号,而应改成逗号。 ②他也不得不继续办下去,或亲自签批、或指示下属领导,将同心县、海原县和固原地区117名不符合条件的人录用为干部。 “或……或……”联结的是选择性的并列结构,第二个“或”前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类似用法的关联词还有“以及”“并(并且)”“尤其(尤其是)”“还有”“特别是”等。这些词前一般都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3.并列成分中又有另一层次的并列成分时,不能都用顿号,否则就混淆了结构层次。例如: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禁毒决定,对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原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原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这三个短语为并列关系。由于这三个短语内部又有并列关系,因而这三个短语之间应该用逗号,不能再用顿号。 ②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杨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小华、副市长吴一用等领导同志。 三位市党政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并列关系,林小华部长的两个职衔为第二层并列关系。两个层次都用顿号造成了层次混乱,应改为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即林小华部长的两个职衔之间用顿号,其余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③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谢希德同志昨日不幸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与“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是同位并列关系,构成第一层次,而“物理学家”与“教育家”也是并列关系,是第二层次,为清楚标示这两层关系,应将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④我们要重点发展中药加工成套设备,改变中药切片、制片、针剂、膏、散、丸药的加工所存在的落后状况。 “中药切片、制片”“针剂、膏、散、丸药的加工”为第一层并列关系,而“切片”与“制片”为第二层并列关系,“针剂、膏、散、丸”也为第二层并列关系,为明确标示这两层关系,应将第一层关系之间的停顿改为逗号,即“制片”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4. 非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例如:

语文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

(一)逗号[用,表示] 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二)句号[用。表示]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刘胡兰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 例2:请递给我一杯水。(祈使句) (三)顿号[用、表示] 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例:总攻开始了,军号声、枪声、炮声、喊杀声,立刻混成一片,震动着山谷。 (四)问号[用?表示]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问号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不论是疑问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 ①你叫什么名字?(疑问) ②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③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设问) (五)感叹号[用!表示]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感叹号一般用在感叹句和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中间。凡是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例: 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 ②我的“小咪咪”多可爱啊!(喜爱) ③什么,“迷糊”也考了一百分!(惊奇) ④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 ⑤他白了我一眼,说:“别动!”(命令) (六)冒号[用:表示] 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由于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例: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例: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冒号.doc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冒号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

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二是……[点拨]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部分引用前误用冒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点拨]此句引文仅作句子成分,冒号删。 13.同一人话语未完误用冒号“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04天津) [点拨]“二字”后用逗号,冒号应换为逗号,因为句中“张老师”的话分前后两部分说的。冒号管的应是一句独立完整的话。 三、冒号误用 11.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本省三位中年作家:叶蔚林、韩少功、彭建明在一起畅谈往事。 17.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

对点聚焦练2 标点符号误用的清晰辨别

对点聚焦练2 标点符号误用的清晰辨别 1.以下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人们最初读到的有关“捣衣”的古典诗词,会是哪一首呢?【甲】可能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也可能是李白的《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乙】那么,“捣衣声”究竟是怎样的声音?是单调机械扰人心绪的,还是杂而不乱缠绵深淳的?许多人不甚明白。从事民俗研究的王明教授也曾为此感到困惑。然而,某个深秋夜晚在内蒙古乡村的所见所闻,让他茅塞顿开——【丙】那一晚,“清冷的月光如霜似水洒在地上,一片惨白。此时,‘梆梆梆’的捣衣声,响成一片,有高有低,互相呼应,构成一篇激动人心的乐章”。(王明《捣衣声》) A.甲 B.乙 C.丙 解析:C 文末句号应在括号后。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

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解析:A B项,为陈述语气,应把问号改为句号;C项,引号内后半部分是倒装感叹,应改为:“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D项,冒号只管到“工作人员”,将其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有利于我们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提高。量子通信分为两种:一种是量子保密通信(量子密钥分发);另外一种是量子隐形传态。 B.中新网记者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内蒙古、天津等15个省份的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已经出炉。你那里工资最低可以涨多少?快来看一看吧。 C.2月份的高密度自主招生考试,对广大考生而言可谓一场严峻考验,从“一考定终身”到“多考定终身”,高招改革究竟是高校提前抱团抢生源,还是科学多元选才? D.我们早该摒弃“大量消费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思想了,几十年来,地球上许多资源已濒临消耗殆尽的地步,这不仅令人汗颜,也应让人有所警惕。 解析:A 应把分号改成逗号。 4.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标点符号易错集锦

常见标点符号用法 1.顿号 (1)概数内部不能用顿号。如: 这个xx大约十二三岁。 (2)句子内部并列的词、短语之间能用顿号,而句子与句子之间不能用顿号。如: 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甚至还可以在网上购物,观光旅游。 在这里,“听音乐”、“看电影”、“交友聊天”等都是句子而不是短语,所以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 2.分号 分号的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二是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用分号。 这两种情况,第一种考的可能性大些。另外还要注意,若干个分句,只要其中有一个分句后面用了分号(分句内部有逗号),那么其他分句的后边也要用分号(尽管它们的内部没有逗号)。如: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3.冒号 冒号的作用是提起下文和总结上文。 大家要注意的是,冒号应管到它后面那个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末尾的不能用冒号。如:

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 xx、xx、xx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句中冒号应删去或改为破折号。 4.问号 (1)在选择疑问句中,问号要打在末一个分句之后。如: 这次旅游,你是去瞻仰故宫呢,还是去攀登泰山? (2)倒装句的问号打在句子的末尾。如: 是不是肚子疼呀,小朋友? (3)句中虽然出现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如: 我也不知道他明天会去哪儿。 (4)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如: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5.引号 这里想强调的是在引用别人的话的时候引号的使用问题。 引用别人的话,分独立引用和非独立引用两种情况。 独立引用,末尾的标点要放在引号里边。如: xx说过: “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非独立引用,如果被引用的话处在句子中间,引文后不加标点;如果被引用的话

二年级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 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 ],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 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标点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三)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五)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六)分号;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自治、市; (3)、自治分为乡、民族乡、镇。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引号教学设计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引号教学设计Punctuation misuse: quotation mark instructi onal design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引号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修辞标点是借助于标点符号而进行的修辞活动,其作用是改变句界、明确层次、消除歧义、调整节奏、传达语气、突出重点、标明性质、产生含义。本教案根 据修辞标点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六、引号误用 20.滥用引号。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 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 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21.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22.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

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后冒号应删去。 23.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点拨]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恰好用反。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如32。 [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引号_标点使用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引号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引号 六、引号误用 20.滥用引号。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97全国) [点拨]根据《标点符号引用法》引号的加引范围可知,句中的“海尔—波普”不是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也不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加引不当,属于滥用,应去掉。 21.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22.加引范围不清。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点拨]此题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加引范围不清。一般情况下,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些特定的称谓、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另一处是“俗话说”

后冒号应删去。 23.引语末标点位置错误。 ①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②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点拨]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故①②恰好用反。特别注意:引语末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徒!”;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如32。 [点拨]分号同句号换位,明确层次关系。

六年级语文“标点符号”用法

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 1.句末点号 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例 ①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②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 问号[? ] 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 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可以说明一下吗? ②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 叹号[! ]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 ①我们顶着天啦! ②野豆角花,谁不认识! ③好像出乱子了,长官! 2.句内点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例: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②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 ①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②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讽刺否定等的话。例: ①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

②这个报纸就照例把我叫做“蒙大拿的小偷吐温”。③在“之”字形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④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假山石说:“……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括号[( )]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 例: ①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 (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等。 例: ①“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蹦起来了。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 例: ①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三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 ③“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例: ①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②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二章》这篇课文。 考试重点 (一)引号表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如: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 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夹引: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常见标点误用合集

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常见的标点符号误用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容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二、逗号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2.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点拨】“白天”前应该用分号,因为该句三个分句却是两层意思,不如此显示不出层次。当然,层次间关系除并列外,也可能是承接、转折、因果。 3.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李三问:“去哪里?”“操场!”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点拨】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在“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他标点符号。 4.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更正对照表(附标点使用错例辨析)

公文写作中常见错误更正对照表(附标点使用错例辨析)

延伸阅读 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文笔流畅但标点符号屡犯错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归纳起来,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以下十二个: 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错误)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正确) 例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错误)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正确) 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例3: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错误) 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确)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例5: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语文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1. 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 ],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2.写作常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3.标点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三)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