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褐煤锅炉制粉系统选型研究(谷风资料)

印尼褐煤锅炉制粉系统选型研究(谷风资料)
印尼褐煤锅炉制粉系统选型研究(谷风资料)

印尼褐煤锅炉制粉系统选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印尼代表煤种煤质特性的分析,提出了适应印尼煤种的制粉系统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制粉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印尼煤制粉系统安全性

1印尼煤质的特点及分析

1.1印尼煤炭资源特点[1]

印尼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约为505亿吨,约94%的煤炭资源储于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目前已探明的可采储量约52.2亿t。印尼主要以生产褐煤为主,印尼褐煤、次烟煤和烟煤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9%,27%和14%,无烟煤比例不足0.5%。

印尼的含煤地层属第三纪的始新世到上新世。烟煤和次烟煤为始新世和中新世,而褐煤通常为中新世,煤层厚度从0.3m以下到70m,通常为5 ~ 15 m,特厚层为劣质煤,埋藏较浅,倾角较缓,煤质较硬,围岩较软,涌水量不大,瓦斯含量较低。印尼主要的煤田有翁比林煤田和武吉阿桑煤田。翁比林煤田位于苏门答腊中央山区,面积155 km ,地质年代属第三纪。武吉阿桑煤田位于苏门答腊南部,属第三纪晚期煤田。2004年,位于印尼东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35座煤矿生产烟煤和次烟煤。印尼煤炭几乎全部由露天矿生产,只有两三座小型的井工矿。表1列出了印尼主要煤炭公司的代表性煤质参数。

表1

序号煤种全水分Mt

工业分析Q net,ar

空干基水分M ad干燥基灰分A d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 MJ/kg kcal/kg

1 气煤7.8 3.64 4.83 47.61 27.5

2 6580

2 气煤7 3.58 2.4 47.78 29.0

3 6940

3 长焰煤19.

4 15.17 0.92 49.59 26.09 6240

4 长焰煤18.0 12.0 4.9 54.

5 23.48 5617

5 长焰煤13.0 6.5 6.4 45.7 27.3

6 6545

6 长焰煤9.8 6.8 16 54.5 24.52 5860

7 褐煤29.5 24 8.8 54.19 15.69 3750

8 褐煤30.4 26.29 13.35 53 14.67 3510

9 褐煤33.4 23.76 3.24 52.72 16.59 3970

10 褐煤25.0 14.5 1.2 51.5 17.40 4163

11 褐煤23.0 14.5 9.7 52.7 16.78 4014

12 褐煤35.0 23.0 5.1 52.0 17.73 4242

13 褐煤26.0 18.0 5.4 54.5 21.03 5031

14 褐煤21.0 11.5 6.8 40.0 18.93 4529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印尼褐煤的水分高,其全水分基本都在30%左右,其空气干燥基水分也大多在24%~26%,但灰分和硫分均不高,其干燥基灰分仅在3.2%~8.8%,最高的也仅16.0%,硫分最低的为0.16%,最高的为0.77%,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则均在50%以上,相当于中国云南省境内的年轻褐煤,因而印尼褐煤也属于低灰低硫煤。

印尼气煤的发热量最高可达27.2MJ/kg以上,灰分低至5%以下,硫分也小于0.5%,挥发分45%以上,是较为理想的动力用煤。

印尼的长焰煤的发热量稍低于其气煤而仍明显高于褐煤,其发热量在24.5~30MJ/kg以上,尤其是表1中第3种煤的灰分比木炭还低,灰分在1%以下,发热量在6000kcal/kg以上,可以说如此优质的

动力用煤在国内还从未发现过。 1.2 印尼煤质的分析

下面采用普华煤质特性判别准则来分析表1中所列印尼煤质的燃烧特性: 1.2.1 着火稳定性系数R W R W =3.59+0.054V daf 表2

R W <4 4~4.65 4.65~5 5~5.7 >5.7 着火稳定性

极难

中等

极易

1.2.2 燃烬特性指数R j R j =1.22+0.11 V daf 表3

R j <2.5 2.5~3.0 3.0~4.4 4.4~5.7 >5.7 燃烬性指数

极难

中等

极易

1.2.3 燃料比K b K b =(100- V daf )/ V daf 表4

K b <2 2~3 3~9 >9 燃烧性能

较好

极差

爆炸的过程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煤粉的强烈燃烧的过程。

判断煤粉爆炸性的分类准则是爆炸性指数K d 。它是考虑燃料的活性(可燃挥发分的含量及其热值)以及燃料中的惰性(燃料中灰分和固定碳的含量)的综合影响的结果。爆炸性指数K d 按下式计算[2]:

que

vol d d V V K ,=

(1)

100100100)1001(,?-+-+=d

d

vol

d

d

vol que

vol V V V V V V V (2)

100)1260

(

?=vol

vol Q V (3) daf

daf daf v net vol V FC Q Q )

7850(,,-=

(4)

daf daf V FC -=1 (5)

式中: K d - 煤粉的爆炸性指数; V d - 煤的干燥基挥发分,%;

V vol,que - 燃烧所需可燃挥发分的下限(考虑灰和固定碳),%; V vol

- 不考虑灰和固定碳时燃烧所需可燃挥发分的下限,%;

发电厂机组八级热力系统和制粉系统设计书

发电厂机组八级热力系统和制粉系统设计书 第一章绪论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其能量转换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汽轮机等设备转换为,在发电机的帮助下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由200兆瓦级提高到300~600兆瓦级(50年代中期),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及工人数量也不断降低。如今大机组已然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就能量转换的形式而言,火力发电机组的作用是将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能经燃烧释放出热能,再进一步将热能转变为电能。其发电方式有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及内燃机发电三种,具体到实现方式有燃煤锅炉,燃气锅炉,蒸汽燃气联合循环锅炉,硫化床锅炉等。其中汽轮机发电所占比例最大,燃气轮机发电近年来有所发展,内燃机发电比例最小主要以小型家用为主。汽轮机发电的理论基础是蒸汽的朗肯循环,按朗肯循环理论,蒸汽的初参数(即蒸汽的压力与温度)愈高,循环效率就愈高,其实这也是发展大机组的主要动力。就当今火电技术来说,能进一步提高超临界机组的效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提高初参数,采用超超临界 从电厂循环方式来分析,朗肯循环效率取决于循环工质的吸热温度和发热温度,平均吸热温度越低,放热温度越高,循环效率也越高。就这点来讲,如果要提高循环效率,就应该降低吸热温度,提高放热温度,循环工质的吸热温度是取决于外界环境和压力的,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提高工质的放热温度,也就是提高新蒸汽的温度。所以超超临界机组应运而生了。 汽轮机制造技术已很成熟,但仍有进一步提高其效率的空间,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施(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 施(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施(新版) 针对我司近期的生产状况,对锅炉制粉系统的爆炸做了具体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关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粉系统自燃及爆炸的原因 1、制粉系统内积煤与积粉。 比如在制粉系统停止时,没有抽尽磨煤机中的煤粉或是磨煤机入口存在积煤等等,不论制粉系统是否运行,都有可能将积煤引燃。 2、磨煤机出口温度过高。 由于磨煤机出口温度高,可能引燃煤粉 3、磨煤机断煤。 如磨煤机断煤,可能倒至出口温度超温。 4、煤粉过细,水分过低。 5、粉仓严重漏风。

粉仓漏风,进入粉仓的氧气可能引起煤粉自燃 6、高挥发分的煤粉在煤粉仓内存积过久。 高挥发份的煤如果存积时间过长,可能蓄积的热量导致煤粉自燃 7、煤中含有油质或有易爆品物等。 8、一次风管因磨损漏粉或法兰连接漏粉。 9、热风门内漏 由于热风门内漏,导致大量热风进入磨煤机内,造成存煤自燃,再次启动时引起制粉系统爆炸。 10、粗粉分离器内堆积煤粉自燃 粗粉分离器的细粉内锥体下部和固定帽锥之间的环形缝隙有时被杂物堵塞而造成大量的积粉,可能导致煤粉自燃 11、磨煤机夹球或摩擦。 12、有外来火源。 二、自燃及爆炸的预防措施 1、消除系统内的积煤与积粉。

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附超临界锅炉设计实例word版本)

第一章锅炉设计的任务及热力 计算的作用和分类 设计工作是产品生产的第一道重要工序,设计好坏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布置新锅炉的要求是:确定锅炉的型式,决定各个部件的构造尺寸,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节约金属、制造安装简便,并有高的锅炉效率,以节约燃料消耗。 因此,在设计锅炉之前,应根据所给定的锅炉容量,参数和燃料特性,有目的地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综合利用有关的理论以及制造、运行方面的实践知识,进行各种技术方案的运筹和比较,并进行各种精确的计算。一般开始设计时,先选定锅炉的总布置,进行燃料消耗量的计算,然后再决定锅炉结构,进行炉膛传热计算,决定对流受热面的结构,进行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在以上的结构计算和传热计算中,须预先选定受热面的管径和壁厚,布置好水循环系统(汽包锅炉)或启动系统(超临界锅炉),以上计算(或称热力计算)结束以后,再根据它的计算结果,计算管壁温度和承压强度,并根据金属材料极限许用应力的等级,确定各受热面所应取用的合金材料,必要时可重新调整管径、壁厚,以便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使制造总费用达到最低。对于自然循环汽包炉,需要进行水循环计算,校核水循环是否安全可靠,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动力计算,核算烟、风道流动阻力是否合理,并依此选择锅炉的送、引风机。在一切都正常合理时,即可根据以上的初步设计和计算,作进一步的设计。 本锅炉设计的任务是进行热力计算,因为整台锅炉的热力计算是锅炉设计中的一项最主要的计算。热力计算的方法,按照已知的条件和计算目的来分,可以分为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两种。 在设计新锅炉时的热力计算称为设计热力计算。设计热力计算的任务是在给定的煤种、给定的给水温度前提下,确定保证达到额定蒸发量,选定的锅炉经济指标以及给定的蒸汽参数所必需的锅炉各受热面的结构尺寸。例如我们在例题中给出的2102t/h锅炉的热力计算就是一个设计热力计算的例子。 在进行设计热力计算之前要进行锅炉的整体布置。即确定炉型(П型、塔形或其它布置方式)、水循环方式(自然循环、控制循环、直流)、燃烧方式(直流燃烧器、旋流燃烧器)、过热汽温、再热汽温的调节方式(摆动式直流燃烧器、烟气挡板、烟气再循环等)。上述几个大的方面确定后,就要设计布置受热面,即决定炉膛、对流烟道以及受热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各种受热面的型式(即错列或顺列、立式或卧式)和尾部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单级布置或双级布置)、还要确定制粉系统的方式,燃烧器型式与布置,及预先选定锅炉的排烟温度、热空气温度等经济性指标。 在进行设计热力计算时,应具备下列原始数据: 1、锅炉的蒸发量、给水压力和给水温度,以及主汽阀前过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如例题为:蒸发量2102t/h,给水压力31Mpa,给水温度282℃,过热蒸汽压力25.4Mpa、过热蒸汽温度571℃。 2、再热器进、出口处的蒸汽压力、蒸汽温度和蒸汽流量。如例题为:再热器进/出口压力:4.72/4.52 Mpa,进、出口温度322/691℃,流量1761t/h。 3、连续排污量(如例题超临界直流锅炉该项为零)。 4、燃料特性。例题为山西烟煤,并附有成分分析数据。

超超临界机组介绍

超超临界锅炉介绍 国家政策情况 节能调度 一、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调用化石类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基本原则。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连续供电为前提,以节能、环保为目标,通过对各类发电机组按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排序,以分省排序、区域内优化、区域间协调的方式,实施优化调度,并与电力市场建设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电力市场的作用,努力做到单位电能生产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最少。 (三)适用范围。节能发电调度适用于所有并网运行的发电机组,上网电价暂按国家现行管理办法执行。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发电机组,可继续执行现有购电合同,合同期满后,执行本办法。 二、机组发电序位表的编制 (四)机组发电排序的序位表(以下简称排序表)是节能发电调度的主要依据。各省(区、市)的排序表由省级人民政府责成其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组织编制,并根据机组投产和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排序表的编制应公开、公平、公正,并对电力企业和社会公开,对存在重大分歧的可进行听证。 (五)各类发电机组按以下顺序确定序位: 1.无调节能力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 2.有调节能力的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和满足环保要求的垃圾发电机组; 3.核能发电机组; 4.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余气、余压、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 5.天然气、煤气化发电机组; 6.其他燃煤发电机组,包括未带热负荷的热电联产机组; 7.燃油发电机组。 (六)同类型火力发电机组按照能耗水平由低到高排序,节能优先;能耗水平相同时,按照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机组运行能耗水平近期暂依照设备制造厂商提供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及其调整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及其调整 漳泽发电厂1,2号100MW机组采用武汉锅炉厂生产的WGZ-410/100-4型锅炉,燃烧器为四角布置直流煤粉燃烧器,均等配风,悬浮燃烧方式。1号炉每台燃烧器布置有3个一次风口、4个二次风口和1个三次风口,;2号炉每台燃烧器有3个一次风口、3个二次风口和1个三次风口。煤粉气流四角射入炉膛后形成两个假想切圆,1,3号角煤粉气流沿小切圆(¢470)射入,2,4号角煤粉气流沿大切圆 (¢700)射入。每台炉配备2套筒式钢球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制粉乏气作为三次风沿对应大小切圆射入炉膛,以利用未分离掉的煤粉。运行中发现1,2号炉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和参数影响较大,1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对锅炉燃烧扰动较小,两侧主汽温偏差不大,锅炉运行相对平稳,基本能满足机组低负荷运行要求;但2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对锅炉燃烧的扰动明显增大,锅炉燃烧稳定性变差,且两侧主汽温度偏差大,1号管汽温较低,不能满足最低参数要求。

1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对锅炉燃烧和参数的不利影响,根本原因是其乏气作为三次风进入炉膛后降低了炉内温度,对炉内燃烧产生了较大扰动,使燃烧不稳,煤粉着火推迟,火焰中心上移,缩短了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时间,导致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锅炉排烟温度升高、飞灰含碳量增大,使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1三次风对锅炉燃烧的扰动 三次风是将制粉系统的乏气送入炉膛燃烧,以利用乏气中的煤粉,它具有风量大、风速高、风温低的特点。由于制粉系统的给煤槽不是封闭的,系统运行中大量冷风由下煤管处进入,直接降低了干燥风温;同时制粉系统漏风量增大,也减少了高温风的进入,使作为三次风的制粉乏气温度较低。三次风温度低、煤粉含量大,着火困难,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624-88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针对我司近期的生产状况,对锅炉制粉系统的爆炸做了具体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关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粉系统自燃及爆炸的原因 1、制粉系统内积煤与积粉。 比如在制粉系统停止时,没有抽尽磨煤机中的煤粉或是磨煤机入口存在积煤等等,不论制粉系统是否运行,都有可能将积煤引燃。 2、磨煤机出口温度过高。 由于磨煤机出口温度高,可能引燃煤粉 3、磨煤机断煤。 如磨煤机断煤,可能倒至出口温度超温。 4、煤粉过细,水分过低。

5、粉仓严重漏风。 粉仓漏风,进入粉仓的氧气可能引起煤粉自燃 6、高挥发分的煤粉在煤粉仓内存积过久。 高挥发份的煤如果存积时间过长,可能蓄积的热量导致煤粉自燃 7、煤中含有油质或有易爆品物等。 8、一次风管因磨损漏粉或法兰连接漏粉。 9、热风门内漏 由于热风门内漏,导致大量热风进入磨煤机内,造成存煤自燃,再次启动时引起制粉系统爆炸。 10、粗粉分离器内堆积煤粉自燃 粗粉分离器的细粉内锥体下部和固定帽锥之间的环形缝隙有时被杂物堵塞而造成大量的积粉,可能导致煤粉自燃 11、磨煤机夹球或摩擦。 12、有外来火源。 二、自燃及爆炸的预防措施 1、消除系统内的积煤与积粉。

提高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技术攻关报告-QC成果

提高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技术攻关QC成果报告 1 小组概况 1.1 小组名称:XXXX发电厂维修二部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技术攻关QC小组 1.2 成立时间:XXXX年2月24日 1.3 注册时间:XXXX年3月5日 1.4 注册编号:LYFDC-WXEB-002-XXXX 1.5 小组成员:(见下表) XXXX发电厂维修二部提高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攻关QC小组成员表 我们于XXXX年2月24日成立维修二部提高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技术攻关QC小组,现有成员14人,人员均参加过厂QC教育,平均接受TQC教育时间不少于45小时,每次活动不少于2小时。 2 选题理由 XX电厂一期工程装有两台200MW机组,分别于1988年6月和1989年11月投产。锅炉为HG-670/140-WM10型四角切园燃烧锅炉,配有四套钢球磨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的制粉系统。

我厂#2炉自我们维修二部成立以来,制粉系统存在许多问题,如排粉机经改造后,负荷加大,排粉机叶轮、蜗壳磨损加剧,轴承容易损坏。磨煤机大齿轮张口过大,造成振动过大,喷油装置运行不正常。为了保证锅炉制粉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保证机组稳定运行,降低我厂机组的非计划停运次数,必须大力加强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管理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我们维修二部成立提高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QC小组,主要通过对锅炉制粉系统的检修维护、改造,研究、分析造成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实现我部降低锅炉非计划停运的目标。 3 目标 实现我厂#2、4机组降低非计划停运的目标,将#2、4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确保制粉系统检修小时控制在机组运行中锅炉运行时间10%之内。 4 现场调查 4.1 分组了解机组运行状况,比较差距查原因。 4.2 认真分析机组近几年来发生锅炉制粉系统可靠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4.3 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分析论证,了解设备管理及设备技术情况。 5 原因分析 5.1 磨煤机故障 5.1.1 引起原因: (1)煤质差或连续阴雨等造成原煤中水份大,原煤仓堵煤,磨煤机频繁断煤跳闸,无法维持正常运行; (2)磨煤机工业水系统供水中断; (3)磨煤机稀油站油温普遍高,超过跳闸值; (4)磨煤机稀油站油压过低,超过跳闸值; (5)磨煤机大瓦温度高,无法正常运行; 5.2 排粉机故障

锅炉制粉系统泄漏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

锅炉制粉系统泄漏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 发表时间:2016-07-20T11:10:25.5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8期作者:伊皓 [导读] 锅炉零米治理是文明生产的一大问题,必须常态化。发现一处,举一反三,从根本上解决漏泄问题。确保制粉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现场整洁卫生。 伊皓 (大唐彬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咸阳 713602) 摘要:锅炉制粉系统漏泄占机组所发生的各类缺陷的30%,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总结制粉系统漏泄管理经验,对锅炉制粉系统原因进行分析并综合治理。 关键词:锅炉制粉系统漏泄、原因分析、综合治理。 Boiler Milling System Leakag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Yi Hao (Binchang Dat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aanxi Xianyang 713602) [Abstract] Boiler pulverizing system leakage accounted for 30% units of various types of defects occur, seriously affect the safe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unit. Summary of coal pulverizing system leakage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coal pulverizing system. [keyword] Boiler pulverizing system leakage, cause analysi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1前言 某公司锅炉制粉系统运行期间,漏风、漏灰、漏煤现象严重。通过对锅炉制粉系统漏泄原因进行分析并综合治理,积累管理经验及工作经验。 2设备简介 某公司锅炉为上海电气集团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SG-2084/25.4-M979型超临界直流锅炉,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锅炉燃烧系统按中速磨一次风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 每台锅炉共配置6台ZGM113N型中速磨煤机,5台运行,一台备用。24台直流式燃烧器分别布置于炉膛四角,煤粉和空气从四角送入,在炉膛中呈四角切圆燃烧。 3运行状况及泄漏原因分析 3.1 热一次风道 热风隔绝门、调整门门轴盘根磨损,造成漏灰、漏风;热风隔绝门、调整门以及热风道焊缝处脱焊,漏风漏灰。 3.2 磨煤机本体 磨煤机本体漏泄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部件磨损。磨损部位主要为磨煤机壳体、分离器内锥体、磨盘静环、分离器顶部及四周、磨辊装置架等。1B、1C、2B、2C、2D磨煤机大修时,对各部位磨损进行现场观察、测量,分析。下图为易磨损区域示意图(箭头所示位置为易磨损区域)。 3.2.1 磨煤机壳体、分离器内锥体、磨盘静环原安装龟甲网及防磨材料脱落现象严重,应主要原因为原煤中含有铁件及石块,飞溅起来冲击防磨材料所致。 3.2.2分离器顶部及四周主要磨损部位主要磨损在风粉出口处,风粉混合物冲刷所致。1B、1C、2B、2C、2D磨煤机分离器顶部原钢板厚度为30mm,现磨损到8-10mm。6月9日1A磨煤机2号送粉管道漏粉,实际为靠近2号送粉管道处分离器顶部有磨穿现象。 3.2.3磨辊装置架主要磨损在防磨板,原厚度为20mm,现磨损为10mm左右。 3.2.4因煤质原因,磨盘密封(炭精密封环)易损坏,造成漏灰漏风;磨煤机入口煤闸门处迎煤面磨损,造成漏煤漏粉;磨煤机拉杆装置下密封体磨损,造成漏风漏灰;磨煤机液压油系统、润滑油系统有漏油现象。 3.2.5排渣箱出入口门门板处漏灰漏风以及二次门开启时排渣箱内微正压引起飞灰以及人工清渣二次污染。

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特点

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特点: 优点: –系统简单,设备部件少、投资少,占地小,维护量小; –运行电耗低; –正压式煤粉不通过一次风机,可选用高效风机;风机叶轮无磨损,检修量小;润滑油冷却系统简单; –通过控制给煤量可控制制粉出力,利于实现燃水比的自动、精确控制调节; –爆炸危险性小。 缺点: –运行工况直接影响锅炉的运行工况; –漏入系统的风量为零,排烟热损失小,引风机电耗小; –正压运行易造成污染,必须采用密封系统; –响应负荷变化滞后性大,较慢; –磨煤机检修时影响锅炉出力,故要求储备系数大,台数多. 鹤壁电厂2×600MW超临界机组 采用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 每台炉配6台磨煤机。燃烧校核煤种时,5台运行,1台备用。 采用墙式布置燃烧,每台磨煤机带单侧一层燃烧器。 制粉系统主要设备 中速磨的特点 启动迅速,调节灵活; 磨煤单位电耗小;滚动碾磨,摩擦阻力小,金属磨损量小; 转速高,碾磨效果好,效率高; 稳定性好,外壳不受力; 噪音小,传动平稳; 结构紧凑;质量轻,占地面积小,单位投资小, 辅助系统复杂,维护量大; 对杂质敏感,工作条件要求刻苛:a、铁、木块、雷管等必须清除;b、磨出口温度限制要求高,过高自动停磨;c、对振动和煤种要求严格,不能磨制磨损指数高的煤种;d、要求水分低(外在水分≤15%)。 煤粉储备能力小,响应时间长; 磨煤机的结构复杂 中速磨煤机工作原理

水平布置的磨盘以一定的转速不停的转动,磨辊与磨盘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原煤落在磨盘上两组相对运动的碾磨部件表面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磨盘径向向外沿运动,在磨辊与磨碗间形成煤床,在压紧力作用下受挤压和碾磨而破碎,继续向外溢出磨盘。一次风从磨下部经磨碗周围环隙流经旋转磨碗的外径,在磨碗外径的细煤粉被气流携带向上流向粗粉分离器,而重的不易磨碎的外来杂物穿过气流落入侧机体区域。这些杂物通过装在转动的裙罩上的刮板装置扫出磨煤机,排入石子煤斗。经过三级分离的合格煤粉被送到炉膛燃烧。 目前超临界锅炉机组中主要应用的中速磨有 ZGM系列 HP型 MPS(ZGM)中速磨 1、工作原理 2、结构特点 ·磨辊直径大,滚动阻力小,故出力特性好,电耗低; ·出力平稳,噪音低,振动小; ·采用固定的铰轴支撑磨辊,使磨辊在磨盘上有一定的倾斜度12~15°,研磨时磨辊单侧磨损,同时具有摆动优势,提高了耐磨件的使用寿命; ·磨辊在水平位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对铁块、木块、石块适应能力强; ·磨辊与磨盘端面形状相配,保证了良好的研磨效果,确保磨煤机的后期出力; ·三个磨辊加载负荷直接传至基础,以静定系统均匀传递研磨力,磨煤机外壳不承受重大载荷,磨煤机稳定性最佳; ·煤粉均匀度高(静态分离器为n=1.1~1.2,动态分离器n=1.2~1.4); ·可带负荷起动,且布置紧凑,检修方便安全。 1)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机 ·结构紧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因为行星传动机构比传统的定轴线齿轮传动机构,能实现更大的传动比,从而减少了传动副,使齿轮箱的整体体积和重量得到了降低。因此便于磨煤机的整体布置,减少了布置空间,进一步降低了厂房造价。 ·噪音水平更低 因为行星减速机实现了水平输入轴位于箱体的底部的设计,因此噪音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 ·工作更为平稳、可靠性更高 由于行星减速机中间齿型联轴器独特的浮动结构,使齿轮系统与来自磨煤机的冲击振动完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施(新编版)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 施(新编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45

锅炉制粉系统爆炸的原因及措施(新编版) 针对我司近期的生产状况,对锅炉制粉系统的爆炸做了具体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关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制粉系统自燃及爆炸的原因 1、制粉系统内积煤与积粉。 比如在制粉系统停止时,没有抽尽磨煤机中的煤粉或是磨煤机入口存在积煤等等,不论制粉系统是否运行,都有可能将积煤引燃。 2、磨煤机出口温度过高。 由于磨煤机出口温度高,可能引燃煤粉 3、磨煤机断煤。 如磨煤机断煤,可能倒至出口温度超温。 4、煤粉过细,水分过低。 5、粉仓严重漏风。

粉仓漏风,进入粉仓的氧气可能引起煤粉自燃 6、高挥发分的煤粉在煤粉仓内存积过久。 高挥发份的煤如果存积时间过长,可能蓄积的热量导致煤粉自燃 7、煤中含有油质或有易爆品物等。 8、一次风管因磨损漏粉或法兰连接漏粉。 9、热风门内漏 由于热风门内漏,导致大量热风进入磨煤机内,造成存煤自燃,再次启动时引起制粉系统爆炸。 10、粗粉分离器内堆积煤粉自燃 粗粉分离器的细粉内锥体下部和固定帽锥之间的环形缝隙有时被杂物堵塞而造成大量的积粉,可能导致煤粉自燃 11、磨煤机夹球或摩擦。 12、有外来火源。 二、自燃及爆炸的预防措施 1、消除系统内的积煤与积粉。

论锅炉制粉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

论锅炉制粉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8T14:35:29.4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9期作者:郝舰安[导读]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国,主要的能源消耗为煤炭、电力能源、油气和新能源。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节约能源的消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公司黑龙江省 154600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大国,主要的能源消耗为煤炭、电力能源、油气和新能源。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节约能源的消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关于煤炭资源方面,我们要从供应端和用户端两方面考虑,对于新投入的机组要作出全面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比较,选择性能、耗能方面最佳的磨煤机进行生产。本篇文章将对锅炉制粉系统中控制磨煤机热一次风温度、磨煤机分离器、磨煤 机出口风粉温度的把控、空预器的优化进行分析说明,希望可以为节省煤炭资源的损耗,提高锅炉制粉系统的效果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锅炉制粉;经济性;热一次风温度;分离器引言:一般情况下,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热一次风温度在300-340℃之间,冷一次风的温度是30℃,入口混合风度是190-230℃之间,出口风粉温度在70-80℃之间。在运行过程中,热一次风的温度会比较高,所以需要掺入大量的冷一次风。当锅炉制粉系统掺入的冷风量占到总量的30%-40%的时候,就会占锅炉总风量的7%-8%,这会造成排烟温度的快速上升,导致很多不良后果的产生。如果将热一次风变小,冷一次风变大,这会导致节流损失,增加耗电率,热一次风母管与磨煤机入口的压力差变大,磨煤机入口温度无法控制。所以我们要对磨煤机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改造,以便于保证其科学性和经济性的运行。 一、对磨煤机热一次风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1、对空预器的旋转方向进行调整 我们可以将空预器的旋转方向变更为烟气→二次风→一次风。换热元件一般经过烟气侧后,再经过二次风通道,又经过一次风通道,这会热二次风的温度变高,热一次风的温度降低。这样有对于锅炉内的燃烧是很有好处的,也会使锅炉的排烟温度降低。事实证明,锅炉空预器的旋转方向的变更,可以使热一次风温度降低,磨煤机入口冷风参入量有效减少,排烟温度整体下降,促使机组进行发电的耗煤量得到降低。在对空预器旋转方向变更时,我们要注意对空预器的密封边做出换边安装,对空预器的制造厂进行沟通,确保减速箱转向后能够正常的工作。 2、安装热一次风道内的加热器 热一次风道加热器的系统布置,如图下图所示。 热一次风加热器的被加热工质来自机组回热系统的主凝结水,其工质被加热后,将再返回机组的回热系统,以此回收热一次风中多余的热量。根据测算,采用一次风加热器技术后,热一次风温将有所下降,随后,可减少制粉系统冷风掺入量,增加热一次风门开度,降低一次风机出口压力。锅炉的排烟温度可降低约10℃,综合考虑一次风加热器对热一次风温度、回热系统及一次风机电耗增加的影响,机组的实际发电煤耗可下降1g/kW?h。热一次风加热器主要特点是凝结水与热一次风的传热温差大,热一次风加热器的面积小,风阻小。加热器布置在一次风道中,无低温腐蚀和堵灰等问题,因此,受热面的管壁不需要防腐处理,投资成本小。热一次风与凝结水的传热温差大,凝结水温度的取值比较高,对回热系统的影响小。通过对凝结水量的调节,可以根据煤质变化,改变冷风量的掺入比例,提高一次风温对煤质的适应性。例如在某600MW超超临界机组中,已完成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改造。采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实际燃用高挥发分烟煤,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为75℃,磨煤机入口温度由此控制在160-180℃,而空预器出口热一次风温度高达300℃,导致磨煤机入口不得不掺入大量冷风,进而导致排烟温度升高。采用热一次风加热器技术,热一次风温度由300℃降至200℃,大幅降低了磨煤机入口冷风的掺入量。改造完成后,凝结水的温升为7℃,排烟温度下降约10℃。 二、磨煤机的静态分离器改为动态分离器 在锅炉制粉系统中,磨煤机的主要功能是将直径小于等于38mm的原煤研磨成约0.075mm的细煤粉,供锅炉燃烧。磨煤机采用挡板式粗粉分离器,属于静态分离器,依靠调节挡板角度来调节煤粉细度。但静态分离器煤粉细度的调节范围较小,煤粉细度的均匀性较差。挡板调节式分离器在人工操作时比较繁琐,除非煤质发生大的变化,一般不会调整挡板的开度,较难适应我国目前煤质频繁更换以满足锅炉的运行。磨煤机的煤粉细度调节范围较窄,不利于锅炉的燃烧,对机组的节能减排造成了不利影响。采用动态分离器变频控制的磨煤机,可有效地减少细煤粉在磨煤机内部的循环次数,大大提高磨煤机效率和磨煤机能力,改善煤粉细度,提高煤粉的均匀性系数,有利于提升锅炉的运行效率。例如在某发电厂的磨煤机改装中,将静态分离器改为动态分离器,磨煤机的额定出力50t/h,旋转分离器的转动频率分别在10Hz、20Hz、30Hz和40Hz工况下,对应的煤粉细度R90分别为49.3%、27.1%、17.4%和9.0%,磨煤机单耗分别为5.39kW?h/t、6.33kW?h/t、7.07kW? h/t和8.55kW?h/t,煤粉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08、1.10、1.13和1.15。随着分离器转速加大,煤粉明显变细、单耗上升,均匀性指数略微增加。经试验确定,当煤质挥发分为Vad30%时,煤粉细度宜控制在22%~25%,据此推荐,在50t/h煤量下,分离器的转动频率为23-25Hz。在40t/h煤量下,分离器转动频率为21-23Hz。

如何降低600MW机组制粉系统单耗

如何降低600MW机组制粉系统单耗 关键词 制粉单耗:在设计条件下,制出1kg煤粉所消耗的电量 厂用电率:厂用电耗电量占发电厂全部发电量的百分数,称为厂用电率。厂用电率是发电厂运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 燃料:用来燃烧以取得热量的物质 直吹式制粉系统:是指经过磨煤机磨制的煤粉,全部直接吹入炉膛进行燃烧的制粉系统 600MW机组是现在的主力机组,山东邹县发电厂600MW机组是山东第一台600MW机组,其中有很多的经验对其它的电厂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在邹县电厂600MW工作了7年,对如何降低600MW机组制粉系统单耗,有一些深刻的认识,对于围绕如何降低制粉系统单耗所做的措施也有很深的认识。 山东邹县发电厂600MW机组,其锅炉(2020t/h系亚临界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燃煤汽包炉)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配有6台美国FW公司生产的D-10-D型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和12台EG24型电子称重式皮带给煤机以及2台美国TLT—Babcok公司生产的双吸离心静叶可调式一次风机。在MCR 工况下,五台磨煤机运行,一台备用。每台磨煤机每端有2根煤粉管,4根煤粉管接入同一层喷燃器,6台磨煤机共带有24只喷燃器。该喷燃器是由FW公司独创的CF/SF低NOx燃烧器,前后墙布置对冲燃烧。两台双吸离心式一次风机,将环境空气,直接送入两台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仓格中加热至300℃,分别送入6台双进双出滚筒式钢球磨煤机的一次风入口端,作为磨煤机的干燥剂,并将磨制的煤粉送入炉膛;一次风机出口压力冷风,旁路预热器,分别进入磨煤机的各部位,作为磨煤机、给煤机的密封风,以及一次风煤粉管道的辅助风。原煤由原煤仓下来,经两台皮带式给煤机,从磨煤机两端分别送入磨煤机,原煤在磨煤机内与一次风混合,风粉混合物经磨煤机两端的分离器分离后,粗粉重新回到磨煤机内,细粉和一次风则通过磨煤机两端的4根一次风管,分别进入该磨煤机所对应的4台CF/SF 低NOX型燃烧器,送入炉膛进行燃烧。6台磨煤机共有24只燃烧器,前后

660MW超超临界机组制粉系统节能优化分析

660MW超超临界机组制粉系统节能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9T10:07:59.0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作者:龚树勋[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深入发展,电力消费呈现新常态特征。 (国家能源集团常州发电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33)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深入发展,电力消费呈现新常态特征。电力供应结构持续优化,电力消费增长减速换挡、结构不断调整,电力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呈现由高耗能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转换,电力供需形势由偏紧转为宽松。2015年火电发电量负增长、利用小时降至4329h,和设计的5500h差了30%以上。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呈持续下降趋势,节能降耗成为了新形 势下火电厂赖以生存的法宝。制粉系统是电厂厂用电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参数优化有利于降低厂用电。 关键词:660MW超超临界机组;制粉系统;节能优化分析引言 以某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降低磨煤机加载油压、低负荷优化3台磨煤机运行等方案,显著优化机组的技术指标,有效地降低供电煤耗,提高了发电效率,节约发电成本。 1机组概况 某电厂2台660MW机组汽轮机为N660-25/600/600型(高中压合缸)的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为QFSN-660-2-22型水氢氢发电机;锅炉为HG-2035/26.15-YM3型的超超临界直流锅炉。该机组于2011年5月18日通过满负荷168h试运行。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系统设计。每台锅炉配置6座钢制原煤斗及6台HD-BSC26型电子称重式给煤机,布置在运转层(15m)平台。磨煤机采用ZGM113G-I型中速磨煤机,每台出力最大77.24t/h,最小19.3t/h,保证67.97t/h(设计煤种),布置在煤仓间0m层。每台锅炉配备6台磨煤机,5台磨煤机运行能满足锅炉最大连续出力时对燃煤量的要求,6台磨煤机中的任何1台均可作为备用。每台锅炉制粉系统配2台100%容量的密封风机。每台磨煤机配1台给煤机,给煤机出口与磨煤机进口相对应,给煤机进口与钢煤斗出口相对应。从炉膛底部到顶部依次为A、B、C、D、E、F磨煤机,每台磨煤机配4只燃烧器,墙式切圆燃烧。A层磨煤机配有等离子燃烧器。 2制粉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故障分析 2.1液压加载系统故障 2016年1月,2号机A磨煤机液压加载力瞬间下降到2MPA,给煤机的下煤量仍然保持在36t/h,煤量并没有因液压加载力减少而相应减少,15分钟后液压加载力瞬间增加到18.4MPA,磨煤机电流由41A上升至96A,运行人员紧急停止A磨,但锅炉高温过热器出口温度两分多钟内上升了30度。煤量不变时,液压加载力大幅下降会导致出力下降,煤层变厚,积煤随之增多。当液压加载力突然增加到对应煤量的正常值以上时,磨煤机出力猛增,导致实际吹入炉膛燃烧的煤粉增加很多,真实水煤比瞬间变小。DCS系统并不会自动增加给水量,从而导致气温飙升。液压加载系统故障的原因有:1)磨煤机油液清洁度未达到NAS1638标准的8级,容易造成液压油站溢流阀阻尼孔出现堵塞现象。2)设备定期维护及检修不到位。2号炉A磨一周之内已出现过三次液压加载力突然变小,并在几分钟之内突然增大的现象。 2.2给煤机虚假煤量 2016年5月,1号炉C磨给煤量的实时跟踪曲线平稳,并没发生小幅波动,但磨煤机出口温度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主汽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50度,工作人员立即将锅炉手动MFT。停炉后检查发现C磨煤机原煤仓下煤斗与给煤机皮带之间卡有大石块。造成虚假煤量的原因有:1)原煤本身可能混杂有大石块,但大石块没有清理干净。原煤仓下煤斗与给煤机皮带之间缝隙设计的垂直高度并不大,当天的大石块就卡在下煤斗和给煤机皮带之间,而称重式皮带还在持续计重,造成虚假煤量。系统不会识别这类虚假煤量,实际上是水多煤少,最终导致主气温急剧下降。2)新机组投产不久,CRT上并没有给煤机电流、转速以及给煤机电机温度等一系列参数,不便于判断给煤机的运行状态。 2.3给煤机断煤 两台660MW机组的给煤机多次发生断煤现象,尤其以春季和夏季发生的次数明显比平时要多。断煤瞬间,燃烧不稳,炉内负压波动较大,有可能造成主气温大幅波动。甚至碰到给煤机断断续续下煤时,锅炉给水量忽高忽低,极有可能造成主气温超过保护值导致锅炉MFT。给煤机发生断煤的原因有:1)烟煤含水量高,粘度较大,容易粘在原煤仓内部壁面,易引发断煤。2)原煤仓上煤过满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原煤相互挤压,煤本身比较容易出现结块的现象,在下煤口处不易流动。3)由于设计规划及其他因素,有一部分原煤是露天存放,雨水天时容易导致原煤过湿,加重原煤在原煤仓中结块的现象。 3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3.1解决液压加载系统故障的技术措施 1)油站正常运行要以油液清洁度要达到NAS1638标准的8级为前提。新机组投运半年后应进行换油,之后可改为一年换一次油,并且油站包含的各阀门,特别是比例溢流阀的电磁线圈起码每年清洁一次。2)加强对磨煤机液压力的监视,发现液压力突增或者突减时应考虑转移磨煤机负荷,并把比例溢流阀切到手动状态。3)如手动调整比例溢流阀而液压力没有发生变化时,应考虑停止磨煤机运行,通知检修处理。 3.2解决给煤机虚假煤量的技术措施 1)加强燃料管理,加装筛网和磁铁,减少大石块、铁块等异物,保证给煤机不卡。2)完善CRT上的给煤机的各项参数,并根据历史数值,设置好各个参数的报警定值。3)发现给煤机被异物卡住时造成虚假煤量,应考虑立即手动提升磨辊,开大冷风全关热风,防止磨煤机着火。 3.3减少给煤机断煤的技术措施 1)在原煤仓外部适当增加空气炮,磨煤机运行时也需要定期敲打,防止原煤结块。2)加强原煤仓料位监视,为避免一次性上煤过满,应采取增加上煤次数,确保每次上煤后原煤仓料位不至于过高。3)针对雨水天气时容易出现断煤现象,建议在原煤存放地建造雨棚,减少存煤含水量。

600MW超临界压力煤粉锅炉课程设计

榆林学院锅炉课程设计 第1章锅炉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 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1.1.1 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到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与热力计算相关的标准或导则,培养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待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1.1.2 锅炉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书的设计任务是根据一台给定规范和形式的600MW等级超临界压力直流煤粉锅炉的原始资料,进行锅炉的结构设计和热力计算。 (1)锅炉设计计算时应提供的原始资料 1)锅炉的主要参数,包括锅炉蒸发量、再热蒸汽流量、给水压力和温度、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2)给定的燃料和燃料特性。 3)锅炉概况,如锅炉结构和受热面布置、制粉系统、燃烧设备的形式等。 4)锅炉结构简图、烟风和汽水系统流程简图等。 在设计计算时,锅炉的排烟温度和热空气温度应预先选定,也可以原始数据给定。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和烟道烟气温度,以及汽水流程

中各受热面进出口处工质的温度和焓,应根据技术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选定。 (2)课程设计的内容 1)锅炉炉膛及主要受热面的结构设计。 2)额定负荷下锅炉的热力计算。 3)绘制锅炉受热面的结构图。 4)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1.1.3 锅炉设计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电力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的节能减排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首要标准。因此,针对新型锅炉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新情况下对锅炉系统的特殊要求,科技工作者子在锅炉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成熟、先进的超临界压力技术,确保机组具有较高的循环效率和可用率。 (2)选用合适的炉膛尺寸及热负荷指标,采用先进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设备,在保证炉膛不结渣和不产生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前提下,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减小炉内烟气温度及速度偏差、降低锅炉的NOX排放。 (3)采用成熟可靠的受热面布置方式,减小汽温偏差,保证受热面安全可靠。 (4)具有较好的煤种适应性和低负荷稳燃性能以及良好的启、停及

600MW超临界机组的自动发电控制

600MW超临界机组的自动发电控制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7 年 7 月

1. 超临界机组的特性 1.1 临界火电机组的技术特点 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参数、容量及效率 超临界机组是指过热器出口主蒸汽压力超过22.129MPa。目前运行的超临界机组运行压力均为24MPa~25MPa,理论上认为,在水的状态参数达到临界点时(压力22.129MPa、温度374.℃),水的汽化会在一瞬时完成,即在临界点时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之间不再有汽、水共存的二相区存在,二者的参数不再有区不。由于在临界参数下汽水密度相等,因此在超临界压力下无法坚持自然循环,即不再能采纳汽包锅炉,直流锅炉成为唯独型式。 提高蒸汽参数并与进展大容量机组相结合是提高常规火电厂效率及降低单位容量造价最有效的途径。与同容量亚临界火电机组的热效率相比,采纳超临界参数可在理论上提高效率2%~2.5%,采纳超超临界参数可提高4%~5%。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超临界机组效率已达到47%~49%。 1.2 超临界机组的启动特点 超临界锅炉与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启动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超临界锅炉与自然循环锅炉相比,有以下的启动特点: 1.2.1 设置专门的启动旁路系统 直流锅炉的启动特点是在锅炉点火前就必须不间断的向锅炉进水,建立足够的启动流量,以保证给水连续不断的强制流经受热面,使其得到冷却。 一样高参数大容量的直流锅炉都采纳单元制系统,在单元制系统启动中,汽轮机要求暖机、冲转的蒸汽在相应的进汽压力下具有50℃以上的过热度,其目的是防止低温蒸汽送入汽轮机后凝聚,造成汽轮机的水冲击,因此直流炉需要设置专门的启动旁路系统来排除这些不合格的工质。 1.2.2 配置汽水分离器和疏水回收系统 超临界机组运行在正常范畴内,锅炉给水靠给水泵压头直截了当流过省煤器、水冷壁和过热器,直流运行状态的负荷从锅炉满负荷到直流最小负荷。直流最小负荷一样为25%~45%。 低于该直流最小负荷,给水流量要保持恒定。例如在20%负荷时,最小流量为30%意味着在水冷壁出口有20%的饱和蒸汽和10%的饱和水,这种汽水混合物必须在水冷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及其调整示范文本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及其调整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及 其调整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漳泽发电厂1,2号100MW机组采用武汉锅炉厂生产 的WGZ-410/100-4型锅炉,燃烧器为四角布置直流煤粉 燃烧器,均等配风,悬浮燃烧方式。1号炉每台燃烧器布置 有3个一次风口、4个二次风口和1个三次风口,;2号炉 每台燃烧器有3个一次风口、3个二次风口和1个三次风 口。煤粉气流四角射入炉膛后形成两个假想切圆,1,3号 角煤粉气流沿小切圆(¢470)射入,2,4号角煤粉气流沿大 切圆 (¢700)射入。每台炉配备2套筒式钢球磨中间储仓式 制粉系统,制粉乏气作为三次风沿对应大小切圆射入炉

膛,以利用未分离掉的煤粉。运行中发现1,2号炉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和参数影响较大,1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对锅炉燃烧扰动较小,两侧主汽温偏差不大,锅炉运行相对平稳,基本能满足机组低负荷运行要求;但2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对锅炉燃烧的扰动明显增大,锅炉燃烧稳定性变差,且两侧主汽温度偏差大,1号管汽温较低,不能满足最低参数要求。 1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对锅炉燃烧和参数的不利影响,根本原因是其乏气作为三次风进入炉膛后降低了炉内温度,对炉内燃烧产生了较大扰动,使燃烧不稳,煤粉着火推迟,火焰中心上移,缩短了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时间,导致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锅炉排烟温度升高、飞灰含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