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一编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政策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教学目标】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的起因。主要介绍被利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的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工具:生产可能性曲

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国内、国际相对价格曲线以及提供曲线等。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上述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微观分析工具。以及应用到国际贸易的具体分析中,初步分析国际贸易的

起因。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的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工具: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国内、国际相对价格曲线以及提供曲线等

【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课堂提问,形成师生互动;通过适当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

【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形式。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同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和要素禀赋理论的某些局限性又为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和深化指明了方向。一些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一直假定机会成本是不变的,而在现实世界里,机会成本不变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机会成本是变化的。从理论上讲,机会成本的变化至少有三种情况: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和机会成本不变。我们已经对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结构进行了考察。我们将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对机会成本递减的情况加以论述。这一章里,我们主要分析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问题。

一、机会成本递增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国生产通常面对的是递增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的。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1)不是同质的。即同种要素的所有单位并不是完全相同和质量相同的。

(2)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或要素密集度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生产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时它必须要利用那些效率降低和并不完全适合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这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在使用经济资源进行产品的生产时,各种生产要素形成了对特定生产部门的适应性。适应某一部门的生产力不一定能够适应另外一个部门的生产,资本也是如此,一些机器可能是通用的,另外一些则不然。因此,当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时,就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产品的生产以提供足够的资源。图表明了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

图中英国即可生产小麦,又可以生产布。要想增加布的生产量,就要放

弃一部分小麦的生产。当英国增加10单位布的生产时,每增加一单位布需要放弃1单位小麦的生产;当再增加10单位布的生产时,每增加一单位布需放弃的小麦的产量是2单位;如果再增加10单位布的生产时,每增加1单位布需放弃3单位小麦的生产。也就是说,由于资源稀缺,增加布的产量所放弃的小麦产量是不断增加的,这就是机会成本递增。

二、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而不再象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是一条直线。不同国家因资源存量不同,它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就不一样,但都凹向原点。我们假设世界上只有A 、B 两国,只生产X 、Y 两种商品,即是一个2×2的模型。图描述了A 、B 两国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a )为A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b)为B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都凹向原点,这表明两国在生产两种产品时均是机会成本递增的,假定A 国初始的生产组合在A 点,并且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为了生产更多地X ,它必须减少Y 的产量。为增加X 的生产而放弃的Y 的数量就是增加生产X 的机会成本。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X 的产量的增加,生产组合点由A 点象A’点的方向移动,X 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同样的,A 国若增加Y 的生产也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X 。在图4.2(b )中,假定B 国初始的生产组合是B 点,它若增加Y 的产量,所需放弃的X 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同样,B 国若增加X 的产量,所需放弃的Y 的产量也是会不断增加的。这表明两国在生产两种产品时机会成本都是递增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衡量两种产品生产的相互转换时,被称为边际转换曲线。它是经济资源由投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转向投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的转换轨迹。曲线上各点的切线的斜率为X 对Y 的边际转换率(MRT),表明在该点上增加1单位X 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Y 的

多生产1单位布 图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的示意图

X

(a) A 国 (b) B 国

图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A 国和B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产量。因此边际转换率可用来表示X 机会成本。

在图(a )中,如果假设A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A 点的斜率为1/4,也就是说,此时的边际转换率是1/4,即该点X 的机会成本是1/4,这意味着在该点要多生产一单位X 必须少生产1/4单位Y 。反过来说,若在该点增加一个单位Y 的生产,则要放弃4个单位X 的产量。如果A 国选择在斜率为1的B 点生产,则表明在这点上A 国必须少生产1单位Y 来多生产1单位X 。这样,沿着A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从A 向B 移动,也就是斜率从A 点的1/4向B 点的1移动,表明在生产越来越多的X 的过程中,机会成本在不断增加。

在图(b )中,如果假设B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 点的斜率等于1,即边际转换率为1,意味着此时多生产1单位Y 必须放弃1单位X ,即增加生产1单位Y 的机会成本是1单位X 。B’点的斜率的倒数是1/2此时要增加1单位Y 必须放弃2单位X 。我们同样看到,每增加1单位Y 的生产,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X ,即Y 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三、社会无差异曲线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一国的生产或供给情况,它是由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决定的。一国究竟在给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那一点生产,还需要引入一国的需求偏好情况。一国的需求偏好是由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决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和国家获得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较高的曲线反映了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了较低的满足程度。社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且互不相交。图是假定的A 国和B 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于假设两国的需求偏好不同,所以两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对于A 国,N 点与A 点的商品组合使其满足的程度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在社会无差异曲线Ⅰ上。T 点与H 点代表更高的满足程度。因为它们位于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Ⅱ上。E 点代表还要高的满足程度,因为其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上Ⅲ。对于B 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各点使其获得的满足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A ’=R ’<H ’<E ’。

从图中可知,A 国更偏好Y 商品,因为它愿为多获得一些Y 而放弃较多地X 。B 国更偏好X 商品,它愿为多获得一些X 而放弃比较多的Y 。

图中社会无差异曲线都是负斜率的。这是一种普遍情况。因为一国要保持相同的满足程度,它在多消费X 的同时,必须减少Y 的消费。当A 国在社会无差异曲线Ⅰ上从N 点移至

A 点后,它消费了更多的X ,但Y 的消费减少了。同样,

B 国在社会无差异曲线I ‘上从A ’

移至R ’后,它消费了更多的X 和更少的Y 。如果一国始终消费同等数量的Y ,而不断提高对X 的消费量,该国就必定会移到一条更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上。

消费中X 对Y 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指一国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为保持同等效用,多消费1单位X 而必须放弃的Y 的数量。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对应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点斜率的绝对值。随着X 的不断增加,Y 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大,边际替代率递减,这是由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决定的。一国消费X 越多,则其消费Y 越少。对该国来说,一单位Y 的效用会逐渐增大。因此,该国每多消费一单位X ,只会放弃越来越少的Y 。

图 A 国和B 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A 国

B 国

例如,在社会无差异曲线Ⅰ上,A 点的斜率小于N 点的斜率。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四、孤立均衡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在没有贸易发生时,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是如何确定均衡点的,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点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国内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这两条曲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所在。这条公切线的斜率既是切点处的边际转换率,又是边际替代率,此时,MRT =MRS ,这是一国经济实现均衡的条件。

图中,我们将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可以得到一国的经济均衡点。图反映了A 、B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情况。图中A 点是A 国在封闭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所能达到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此点满足MRT=MRS ,因此,A 国在此点实现了均衡 。同样,B 国在A 1点也实现了均衡,在该点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所能达到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I 1相切。由于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且互不相交的,因此,上述切点就只能有一个,即均衡状态是惟一的。我们相信这样的均衡点一定存在,因为存在着无数条社会无差异曲线,总会有一条会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坐标中的其他点要么是因为受资源限制达不到,要么就是没有实现福利最大化,因此都不是均衡点。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A 点和A 1点这样的孤立均衡状态下,边际转换率=边际替代率=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图中表示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公切线的斜率。A 国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是P A =1/4,B 国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是P A1=4。这表明两国同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同,其原因是这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均不相同。

如前所述,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是两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的表现,从而构成了两国互利贸易的基础。在无贸易的条件下,由于P A <P A1,因此A 国在商品X 上具有比较优势,B 国在商品Y 上具有比较优势。两国应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将其部分出口以换取自己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五、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无贸易情况下,P A <P A1,A 国在商品X 上有比较优势,B 国在商品Y 上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应本着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但是,两个国家在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递增。所以,一旦两国同一商品的价格相同,分工就会停止。

图 孤立均衡 A 国 B 国

这时,贸易就在这一价格水平上达到均衡。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会大于不存在贸易时的情况。下面我们用图说明这一过程。

从孤立均衡点A 开始,随着A 国分工生产X 的深入,其生产组合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生产A 的机会成本也在增加。这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在递增;从孤立均衡点B 开始,随着B 国分工生产Y 的深入,其生产组合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生产Y 的机会成本也在增加,因为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在递减。(生产的机会成本下降,意味着生产Y 的机会成本上升。)这种生产中的分工一直持续到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在两国相等时为止。共同的相对价格会在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之间的某一点。图中这一相对价格为P B =P ’B =1,在这一价格上,贸易达到均衡。

通过贸易,A 国的生产组合从A 点移到了B 点,其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Ⅱ上的点E ,这是A 国在P B =P ’B =1的国际比价下进行贸易所能达到的最大福利水平。同样,B 国的生产组合从A ’点移到了B ’点,其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Ⅱ’上的E ’点。在图4.5中,由一国的进口量、出口量和国际比价线围成的三角形称为“贸易三角”,A 国的贸易三角为

三角形ECB ,B 国的贸易三角为三角形E ’C ’B ’。这样,通过分工和贸易,两国都可以消费生

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生产组合。而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消费可能性曲线。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模型与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模型之间存在一个基本差异。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会形成完全专业化的分工。例如,如果A 国在X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A 国就只生产X 不生产Y ,B 国则只生产Y 而不生产X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分工。在贸易中,A 国生产更多的X 的同时,仍继续生产一部分Y 。而B 国在生产更多的Y 的同时,仍继续生产一部分X 。这种不完全分工发生的原因是机会成本递增。随着一国扩大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两国的相对价格会趋近,直到相等。这时,两国都不会再扩大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这种均衡通常发生在任何一国在生产上达到完全分工之前。

六、贸易利益的分解

国际贸易利用可以分解为得自交换的利益和得自分工的利益。得自交换的利益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贸易;得自分工的利益则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的重新配置。

为了区分这两种利益,假定一国从封闭到开放分两步走。第一步,当开放之后面对新的国际价格时,消费者可以立即作出调整,而生产者的生产不能立即做出调整,所以生产点不变。这时,消费者面对新的国际价格,发现原来在封闭条件下价格比较高的商品现在变得便宜一些了,而原来比较便宜的商品现在则变得比较贵了。于是,他们会增加对变得便宜的商品的消费,减少对价格变得比较高的商品的消费。如图4.6所示,消费点由E 点转移到对应于更高满足程度的F 点,F 点是通过生产点E 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在这一阶段,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来自由在生产不变的情况下从国际交换中获得的利益。第二步,生产者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进行生产调整,他们会增加相对价格上升的产品的生产,减少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的生产。于是生产点由E 点向右下方转移,当到达Q 点时,机会成本与新的价格水平达到相等,于是,Q 点成为新的生产均衡点。生产的这种变化,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消费点由F 点转移到对应于更高福利水平的C 点。这一移动表明了

图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所得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而获得的额外利益。两种利益之和便构成了贸易利益。

第二节 贸易均衡相对价格

上一节中,我们通过考察两国在封闭时和开放后的均衡情况了解到,两国孤立均衡的相对价格差异是两国各自比较优势的体现,也是两国互利贸易的前提和基础。这一节,我们将运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确定贸易均衡相对商品价格。

一、国际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

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下面我们就利用经济学中的基本分析工具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对国际贸易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只讨论一种商品及其相对价格的变动情况。图4.7表示A 、B 两国贸易前后的局部均衡状态。图中纵轴表示商品X 的相对价格,横轴表示X 的数量。我们假设世界上只有A 、B 两个国家,两国均为贸易大国,各国供给和需求的变化都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

A 点是A 国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点,其国内X 的相对价格为P 1。A ’点是

B 国在无贸易情况下的生产和消费点,其国内X 的相对价格为P 3。因为P 1<P 3,两国开展贸易后,X 的相对价格将介于P 1和P 3之间。当价格高于P 1时,A 国将生产比其需求数量更多的X ,并将多出的这一部分出口。如图(a )所示。另一方面,在价格低于P 3的情况下,B 国对X 的需求将超过其本国所能生产的数量,故B 国将进口X 以满足其超额需求,如图(c )所示。

当X 的价格大于P 1时,A 国在图(a )中对X 的超额供给形成了A 国出口X 的供给曲线,即图(b )中的S 。同样,当X 的价格小于P 3时,B 国在图(c )中对商品X 的超额需求形成了B 国进口商品X 的需求曲线,即图(b )中的曲线D 。在图(b )中,供求曲线S 和D 相交于点E ,E 点对应的价格P 2即为贸易后均衡的相对价格。此时,A 国X 商品的出口数量正好是B 国的进口数量。同样,我们也可以对Y 商品进行类似的局部均衡分析。不同的是B 国出口,A 国进口。

P

P (a) A 国的X 商品市场 (c) B 国的X 商品市场 (b) X 商品的国际市场 图 两国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

二、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对所有商品及其价格的变动情况的分析,进行一般均衡分析通常使用的工具是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又称供应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是由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埃奇沃思共同提出的。它是指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或国际相对价格)下,一国为进口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而原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提供曲线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

一国的提供曲线可以从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无差异曲线以及各种可能使贸易发生的相对价格中推导而出。图4.8是A 国提供曲线的推导过程。

在图(a )中,A 国最初处于无贸易的孤立均衡点A ,这时它生产X 的机会成本即X 的相对价格为Pa=1/4。为使图 (a)简便一些,我们省略了A 点的价格线Pa=1/4和与该点相切的无差异曲线Ⅰ。如果贸易在Pb=1的条件下发生,A 国的生产将移至B 点,在贸易中用60X 与B 国交换60Y ,最终消费组合为其无差异曲线Ⅲ上的点E 。这样,我们得到了 (b)中的点E 。在图(a )中,当P f =1/2时,A 国的生产点将移至F 点,此时A 国用40X 与B 国交换20Y ,消费组合点为H ,这样我们又得到了图(b )中的点H 。连接 图(b )中的原点、H 点和E 点以及用同样的方法得到的其他点,我们就得到了A 国的提供曲线,它反映了A 国为进口某一数量的Y 而原意出口的X 的数量。

图中A 国的提供曲线位于自给自足的相对价格线Pa=1/4之上,凸向横轴,这表明它在横轴所代表的商品X 上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X.。A 国提供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表示了它生产X 时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随着X 生产和出口的增加,每单位X 换取的Y 越来越多,只有这样,A 国才愿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X 。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B 国的提供曲线,如图所示。B 国的提供曲线反映了B 国为进口一定数量的X 而原意出口的Y 的数量。B 国的提供曲线位于自给自足的相对价格线P a =4的下方,凸向纵轴,与A 国提供曲线的方向正相反,这表明B 国在纵轴所代表的商品Y 上有比较优势,应该出口Y 进口X 。为使B 国出口更多的Y 必须提高Y 的相对价格,这意味着X 的相对价格下降。因此,在P f =2时,B 国会出口40Y ,在P b ’=1时,B 国会出口60Y 。这是因为,增加生产Y 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而且B 国在贸易中消费越多X 和越少Y ,Y 的边际效用就会逐渐超过X 。

(b)

(a )

图 A 国提供曲线的推导

有了两国的提供曲线,我们现在可以进行一般均衡分析了。由于A 国的出口就是B 国

的进口,而B 国的出口又是A 国的进口。因此,国际均衡相对价格是在两国供应条件或相互需求条件中寻求双方都满意的供应条件和都愿意接受的需求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A 国和B 国提供曲线的结合点或交点。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两国开展贸易后的均衡相对价格。只有在这一相对价格水平上,两国贸易才达到平衡。此外的任何一个价格水平,两国所愿意进出口的数量都不会相等,贸易会在供求法则的作用下达到均衡。图4.10是将前面得出的两国的提供曲线放在同一坐标轴中,它们相交于E 点,从而确定了均衡的相对价格Px/Py=P b =P b ’=1。在此价格上,A 国愿用60X 交换60Y ,而B 国恰恰要用60Y 交换60X ,从而实现了贸易均衡。

需要指出的是,贸易均衡的相对价格Px/Py=1只是在我们这个例子中成立,若A 、B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发生变化,提供曲线就会发生变化,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就不一定是1了。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供给与需求曲线来说明两个国家的均衡,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明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间的关系了。在图4.11中,A 国对于商品X 的出口供给曲线S 可以从图4.8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中推导出来。出口供给曲线S 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说明X 商品的相对价格越高,A 国原意出口的X 就越多。B 国对于商品X 的进口需求曲线D 可以从图4.9中B 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130

b '=1 ’

图 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图 B 国提供曲线的推导

中推导出来。进口需求曲线D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说明商品X 的相对价格越低,B 国原意进口的X 就越多。

当相对价格Px/Py=1时,出口供给曲线S 和进口需求曲线D 相交于E 点,此时出口供给等于进口需求,贸易达到了均衡。Px/Py=1即为均衡价格。当相对价格Px/Py=1.5时,出口供给大于进口需求,存在过度供给,价格将下降,直到等于1时为止。当相对价格Px/Py=0.5时,存在过度需求,价格将上升一直到等于1为止。这一结论与图4.10中的结论一致。对商品Y 我们也可以做同样的分析。

图中的出口供给曲线和进口需求曲线的表达方式本身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但它们又是从各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中推导出来的,所以,可以把它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的结合。图4.10和图4.11所表达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异。图4.10是一般均衡分析,考虑了包括X 在内的所有市场。因为商品X 的市场的变化会影响其它市场,这些影响又会反过来对X 商品市场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因此这种做全面考虑的一般均衡分析十分重要。而图4.11中用供给和需求曲线做的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了X 商品本身的情况,没有考察它对其他商品市场的作用及反作用,割断了不同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一般而言,局部均衡分析只用来作第一步的近似分析,为了获得完整的答案,就需要进一步使用更复杂的一般均衡分析。

三、贸易条件

一国的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比值。在只有两个国家的世界中,一国的出口就是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口,所以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在一个具有多种贸易商品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值。这个比值通常要乘以100,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在上面的分析中,由于A 国出口商品X ,进口商品Y ,因此A 国的贸易条件表示为Px/Py 。如果A 国进出口许多商品,Px 就应是其出口价格指数,Py 应是其进口价格指数;B 国出口商品Y ,进口商品X ,故B 国的贸易条件表示为Py/Px ,即为A 国贸易条件的倒数。同样的,如果B 国进出口许多商品,Px 就应是其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y 应是其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由于供给和需求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提供曲线也会发生移动,从而会改变贸易额和贸易条件。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通常是指该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其进口商品价格有所上升,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我们可以把一国基期的贸易条件设为100,则贸易条件的变化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

一般而言,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贸易各国更愿意自身的贸易条件改善。但即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断定该国的贸易状况好转,因为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当一国的贸易条件提高了15%,而外国对该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下降了20%(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该国的出口额下降了,反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因此,我们不能单凭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来确定这些力量对该国福利的净影响效果,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X P X /P

X 商品的出口 图 相对商品价格与局部均衡分析

第三节 基于不同偏好的国际贸易

在前面的分析中,A 、B 两国在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不同,是由于两国具有不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这就确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从而为分工生产和互利贸易打下了基础。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即使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只要两国的偏好不同,就仍然存在通过贸易共同获利的可能。

对某种商品的偏好较低的国家,该种商品在无贸易时的相对价格就会较低,该国在该商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假定,两个同样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大米的国家,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生产能力完全相同。但是其中一个国家的居民喜食大米,而另一个国家的居民喜食小麦。在此情况下,喜食大米的国家大米的价格可能比较贵,而喜食小麦的国家,小麦的价格可能比较贵。这种市场价格的差异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喜食大米的国家,其生产者生产更多的大米,而喜食小麦的国家生产较多的小麦,从而满足各自的需要;另一种可能是,喜食大米的国家将自己生产的小麦出口到喜食小麦的国家换回大米,而喜食小麦的国家可能将自己生产的大米出口到喜食大米的国家换回小麦。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既不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的,也不是由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造成的,而是由两国不同的偏好或饮食习惯的差异决定的。

我们用图来说明单纯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就用同一条曲线来表示它们。在贸易前,喜食小麦的国家的生产点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与

其无差异曲线Ⅰ的切点R ,喜食大米的国家的生产点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无差异曲线I ‘的

切点S ,两国的生产点同时也是两国的消费点。此时,喜食小麦的国家小麦的价格比

较高,大米的价格比较便宜;喜食大米的国家大米的价格比较高,小麦的价格比较便宜。有

了国际贸易后,喜食小麦的国家将增加大米的生产,其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下移。喜食大米的国家将增加小麦的生产,其生产点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这种生产的变化将持续到两国的相对价格相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比价,这时贸易达到平衡。这时喜食小麦的国家的生产点和喜食大米的国家的生产点重合。两国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都提高了。

【课后作业】

1、A 国与B 国分别拥有900单位,1200单位劳动,可生产两种商品:小麦和粮食。A 国生产单位小麦的劳动投入是3,生产单位粮食的劳动投入是2;B 国生产单位小麦的劳动投入是2,生产单位粮食的劳动投入是1,试分析:

(1)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 两国用小麦表示的粮食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 假设A 国在贸易之前用600单位时间生产小麦,剩余时间用于生产粮食,那么在

大米量

图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

贸易前,A国能够生产和消费多少小麦和粮食?贸易分工后,若A国保持贸易前的

小麦消费量,则A国的贸易利益将是多少?(假定交换比例为7:12)

2、A国与B国拥有1200单位的劳动,其中一半用于生产粮食,一半用于生产服装,两国这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产出如下表所示:

(1)试分析这两种产品的两国国内和国际交换比例是多少?

(2)若A国对服装的需求增加,则交换比例会发生如何变动?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模拟试卷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在横线空白处) 1. 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国的 C 作为统计界限。 A. 货物进出口 B. 服务进出口 C. 国境 D. 关境 2. 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 D 。 A.过境贸易 B.转口贸易 C.无形贸易 D.有形贸易 3. 根据《INCOTERMS2000》的规定,采用FOB或CIF术语成交,货物在海运途中损坏灭失的风险 B 。 A. 均由卖方承担 B. 均由买方承担 C. 前者由卖方承担,后者由买方承担 D. 前者由买方承担,后者由卖方承担 4. 一般来说,按CIF Landed条件成交,买卖双方的风险划分界限为 B 。 A. 货物交给承运人 B. 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 C. 货物在目的港卸货 D. 货物到达目的港 5. 国际贸易术语中“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的英文缩写字母是 B 。 A. CIP B. CIF C. CPT D. FAS 6. 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条件成交,货物装船时从吊钩脱落掉入海里造成的损失由 A 。 A.卖方负担 B.买方负担 C.承运人负担 D.买卖双方共同负担 7. 成都出口到莫斯科一批机床,中方办理出关手续,俄方办理进关手续,价格中包含成都至莫斯科的运费和保险费,适用的贸易术语为 D 。 A. CFR莫斯科 B. FOB成都 C. CPT莫斯科

D. CIP莫斯科 8. 7.在交货地点上,《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中对C的解释与《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对FOB的解释基本相同。 A. FOB Under Tackle B. FOB C. FOB Vessel D. FOB Liner Terms 9. FOB术语的运费支付方式是B。 A. 预付运费 B. 到付运费 C. 第三地支付 D. 比例运费 10. 如果合同中规定包括平舱费、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由支付运费一方负担,这是 B 。 A.CIF船底交货 B.FOB班轮条件 C.FOB包括平舱 D.CIF班轮条件 11. 代理人一般以 B 的名义从事业务活动。 A. 自己 B. 委托人 C. 第三者 D. 以上都不是 12. B 是指以物易物,即货物出口的一方在进口某一价值货物的同时,向对方提供等值的出口货物,通常不涉及到第三方。 A. 补偿贸易 B. 易货贸易 C. 抵消贸易 D. 互购贸易 13. 进料加工是指 D 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辅助材料(简称料件)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销往国外的一种贸易方式。 A. 国外客户购买后提供给有关经营单位 B. 可由国外客户购买后提供也可由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 C. 我国加工单位用外汇购买 D. 我国有关经营单位用外汇购买 14. 拍卖的特点是 B 。 A. 卖主之间的竞争 B. 买主之间的竞争 C. 主与卖主之间的竞争 D. 拍卖行与拍卖行之间的竞争

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考试试卷

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考试试卷 2010年5月题目序号一二三总分核分人 应得分数40 20 40 100 实际得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 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对外贸易量是指()。 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C.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D.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2.2010年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864亿美元,同比增长44.8%,其中:出口2040.8亿美元,增长31.4%;进口1823.2亿美元,增长63.6%,2010年1-2月我国()。A. 贸易顺差2040.8亿美元 B. 贸易逆差1823.2亿美元C. 贸易顺差217.6亿美元 D. 贸易逆差217.6亿美元3.在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 A.对外贸易B.直接贸易 C.总贸易D.间接贸易 4.()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A. 服务国际化 B. 资本国际化 C. 资源国际化 D. 产品国际化

5.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10%,为90;进口价格指数上升20%,为120,那么这个国家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从1990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 A.133 B.95 C.100 D.75 6.根据《INCOTERMS2000》的规定,采用FOB或CFR术语成交,货物在海运途中损坏灭失的风险()。 A.均由买方承担 B.均由卖方承担 C.前者由卖方承担,后者由买方承担 D.前者由买方承担,后者由卖方承担 7.()是指出口商授予国外代理商在约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期内独家推销指定商品的专营权利。 A.总代理B.一般代理 C.独家代理D.指定代理 8.在寄售协议下,货物的所有权在寄售地出售前属于()。 A.代理人B.寄售人 C.代销人D.包销人 9.贸易商在买进现货的同时,为了避免存货市场价格下跌的损失,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 A.买期保值B.买方保值 C.卖期保值D.卖方保值 10.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是指在()的基础上,进口机器设备,器材或技术,而用该进口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的产品来分期偿还进口货物的全部或一部分的货款。 A.赊销B.代销 C.返销D.信贷 11.我国某钢铁公司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砂20000公吨,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该公司收货时,最多可以收铁矿砂()公吨。 A.20000 B.24000 C.18000 D.22000

人大最新国际贸易理论作业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第三版)(ZK028C) 第一章导论 1、【164096】(单项选择题)在国际贸易中,由商品进口国和出口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叫做()。 A.总贸易 B.有形贸易 C.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答案】D 2、【164097】(单项选择题)在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国之间从事的纯粹的商品交换,不含任何加工成分,这种贸易称为()。 A.一般贸易 B.加工贸易 C.直接贸易 D.转口贸易 【答案】A 3、【164099】(单项选择题)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属于()。 A.转口贸易 B.无形贸易 C.总贸易 D.有形贸易 【答案】B 4、【164102】(单项选择题)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 A.1995年1月1日 B.1993年1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答案】A 5、【164104】(单项选择题)第八轮多边关税及贸易谈判又被称为()。 A.乌拉圭回合 B.东京回合 C.尼克松回合 D.狄龙回合

【答案】A 6、【164124】(单项选择题)某年世界出口货物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货物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货物贸易额为()。 A.0.1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3.3万亿美元 【答案】B 7、【164133】(单项选择题)GATT是下列哪个组织的缩写()。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D 8、【164121】(简答题)为什么需要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 【答案】(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仅是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生效的临时协议,并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从传统的法律和组织来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众多国际机构中级别最低的一个,没有自己的组织基础,仅是一个政府间的行政协议。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各缔约方同意临时接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法律义务,这就使一些国家以此为理由,在自己的贸易立法或政策制定中时常偏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义务,削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权威性。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能适应国际经贸环境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仅管辖货物贸易,而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还不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约束。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做出决策时要求所有缔约方“完全协商一致”,只要有一个缔约方不同意解决争端专家小组的仲裁结果,则该解决争端专家小组的报告就不能通过。因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很难在公正、客观基础上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本身的规则对缔约方之间的贸易争端做出裁决。 (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各缔约方在经济贸易利益关系调整过程中妥协的产物,是一个“软法律文件”。 9、【164106】(多项选择题)下面属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有()。 A.关税 B.配额 C.许可证 D.海关估价 E.政府采购 【答案】A,B,C,D,E

国际贸易试卷B答案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教学院2015年度第二学期 国际贸易 试卷(B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一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以该国的( D )为核心。 A 资本输出 B 技术贸易 C 劳务输出入 D 对外贸易 2.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 资本国际化 B 自然条件 C 社会生产力 D 国际生产关系 3.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的保护对象应该是(D ) A 所有工业 B 农业 C 商业 D 遇到外来竞争的幼稚工业 4.一国劳动生产率越高,其单位商品的国别价值量就( A ) A 越小 B 越大 C 无关系 D 以上都不正确 5.世界贸易组织使用的最惠国待遇是( C )。 A 双边无条件 B 双边有条件C 多边无条件 D 多边有条件 6.按2000年通则解释 CIF 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愿意承担卸货费时应采用以下(D)变形 A CIF Landed B CIF Liner terms C CIF ex ship ’s hold D CIF ex tackle 7. 交易磋商的四个环节中, ( B )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A 询盘和接受 B 发盘和接受 C 发盘和还盘 D 还盘和接受 8.按UCP500规定汇票的受票人应填写( C )。 A 出口方 B 进口方 C 付款银行 D 议付银行 姓名 学号 班级 座位号 考试说明: 1、本试卷为闭卷考试; 2、试卷中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3、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编辑]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编辑]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编辑]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习题参考答案 一、将下列外贸术语英文名称和中文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1.Warning Mark 5.警告性标志 2.Customary Tare 2 习惯皮重 3.Bulk Cargo 1.散装货 4.Sale by Brand 4.凭品牌买卖 5.Trade Mark 3.商标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三、填空题(请在各小题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词句) 1.看货成交看样成交 2.净重 3.溢短装的数量溢短装的价格溢短装的选择权 4.实际皮重平均皮重习惯皮重约定皮重 5.品质机动幅度品质公差 6.交货品质与样品大致相同 7.定牌无牌 8.收货人名称参考号码目的地件数号码 9.690 691 692 693 694 695 10.1016 907.2 四、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B 2.D 3.B 4.C 5.D 6.A 7.A 8.B 9.B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五、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答案不少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答案)1.ABCD 2.ABC 3.ABC 4.BD 5.ABCD 6.ABC 7.ABD 8.CD 9.AC 10.ABC 11.ACD 12.BD 13.ABC 14.ABC 15.AC 六、翻译并解释下列名词 1.Gross for Net 以毛作净:实际上就是以毛重作为净重计价,常用于低值农产品。 2.Duplicate Sample 复样:凭卖方提供的样品进行交易磋商和订立合同,并以卖方样品作为交货质量的依据,称“凭卖方样品买卖”。在向国外客户寄送代表性样品时,应留存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模拟练习答案

模拟练习答案简答和论述 模拟一 填空: 1、总贸易、专门贸易 2、差异性、同一性 3、FDI对外直接投资、FRI对外间接投资 4、本币外汇倾销、外币、大于物价、对等 5、序言、正文 7、最惠国待遇 判断: 1、A 2、B 3、B 4、B 5、A 6、A 7、B 8、A 9、A 10、B 选择: 1、ABD 2、ABC 3、A 4、A 5、D 6、B 7、AB 8、D 9、D 10、ABC 11、BC 12、AC 13、C 14、AC 15、C 名词解释 1. 贸易条件:某一年份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表明一国贸易状况。 2. 独占许可证协议:即在规定的区域内,接受方在协议有效期内对许可证协议项下的技术享有权; 所有者不得利用该技术生产和销售商品,也不能把同样技术授与该地区内的任何第三方。 3. 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它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某个成员国

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它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取代。其结果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利润;同时,使本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减少,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会使贸易量增加。贸易创造效果使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4. 选择性保障条款:(Selective Safeguards Clause)是指缔约国的某种出口产品数量剧增,对另一缔约国生产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时,如经磋商未能达成协议,受损害的一方可单独对这种产品实行进口数量限制。 5. 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因此,它是关税与配额相结合的一种限制性措施。 6. 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7.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待遇,应立即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对方。 8. 共同市场:就是除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移动。 简答题 1.“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 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三年至五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出口国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不准出口。在形式上它与绝对进口配额制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制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动”出口限额是由出口国家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但是,就进口国家来说,二者都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2. E =(T-P·t)/(1-P)·100% =(50%-50%·10%)/(1-50%)·100 % =(0.5-0.05)/0.5 =(0.45/0.5)·100% =90% 3. △Y=k·(△I+△X-△M) k = C/(1-C) =1/(1-40%) △Y =1/(1-0.4)×(50+200-100) =(1/0.6)×150 291=5/3×150=250亿(美元) 六、论述题(要点)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及原因: (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世界农业、矿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速度。②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大大增加。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业工业化,使粮食自给率提高。 ④合成代用品大量出现。 ⑤原料使用率的提高,废料回收与利用能力的加强。 ⑥初级产品价格偏低。 (2)燃料在初级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急剧上升。主要原因是:工业的发展需要以及1973年以后油价的急剧提高。 (3)在制成品贸易中,机械产品在各大类商品中增长最快,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提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试卷(doc 9页)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试卷(doc 9页)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 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涂在1.对外贸易量是指()。 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C.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D.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2.2010年1-2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864亿美元,同比增长44.8%,其中:出口2040.8亿美元,增长31.4%;进口1823.2亿美元,增长 63.6%,2010年1-2月我国()。 A. 贸易顺差2040.8亿美元 B. 贸易逆差1823.2亿美元 C. 贸易顺差217.6亿美元 D. 贸易逆差217.6亿美元 3.在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 A.对外贸易B.直接贸易 C.总贸易

D.间接贸易 4.()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A. 服务国际化 B. 资本国际化 C. 资 源国际化 D. 产品国际化 5.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10%,为90; 进口价格指数上升20%,为120,那么这个国家 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从1990年的100下降到 2000年的()。 A.133 B.95 C.100 D.75 6.根据《INCOTERMS2000》的规定,采用FOB 或CFR术语成交,货物在海运途中损坏灭失的 风险()。 A.均由买方承担 B.均由卖方承担 C.前者由卖方承担,后者由买方承担 D.前者由买方承担,后者由卖方承担 7.()是指出口商授予国外代理商在约定 的地区和一定的时期内独家推销指定商品的专 营权利。 A.总代理B.一般代理C.独家代理 D.指定代理 8.在寄售协议下,货物的所有权在寄售地出售 前属于()。 A.代理人B.寄售人C.代销人 D.包销人 9.贸易商在买进现货的同时,为了避免存货市 场价格下跌的损失,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

4新国际贸易贸易理论

第四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 2、产业内贸易 3、规模经济 4、规模报酬递增 5、外部规模经济 6、内部规模经济 7、规模经济理论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是现代贸易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属于不同部门的商品的交易。 2、产业内贸易,是现代贸易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属于同一部门的商品的交易 3、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显著改进或生产成本的大幅节约,它是规模报酬递增结果的货币表现。 4、规模报酬递增,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个企业的产出水平的更大幅度的提高。 5、外部规模经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经济概念,它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单个厂商由于相关产业内的生产相同产品的其他企业的规模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节约或生产效率的提高。 6、内部规模经济,也称垄断竞争,是规模经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经济学家张伯伦首先提出的一个经济概念,即指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单个厂商由于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显著节约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7、规模经济理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部门内贸易替代部门间贸易成为主导性的贸易形式时,贸易理论家为探讨部门内贸易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的研究方式决定与贸易收益判定这类基本贸易问题。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发表于1966年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提出,试图对如下现象进行解释,即作为技术创新产品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均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里创造发明的,而且随着产品标准程度的提高,该产品的生产于出口逐渐由原发明国转向其他国家。 二判断题 1、印度软件生产与出口业集中在班加罗尔的现象可用内部经济来解释。 2、当规模经济发生在行业水平而非单个企业水平时,这种规模经济被称为内部经济。 3、汽车换汽车的贸易被称为产业内贸易。 4、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5、部门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依存于国家间经济结构的相似性。 6、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可以降低出口国消费者可利用的价格。 7、在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中,一国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8、迈耶在比较优势动态模型中指出,“比较优势梯子”最下端是一种创造的比较优势。 9、产业间贸易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 10、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创新产品的技术已扩散到国外,创新国要面临国外的竞争。 11、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结构。 12、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需求滞后的长度主要取决于两国的收入水平差距和市场容量差距,差距越小长度越短。 13、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技术差距也是国家间开展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贸易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技术差距的长短。 14、中国的丝苗米与日本的电子宠物之间的交换称之为产业间贸易。 1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出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16、内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错 9、错10、错 11、对12、对13、错14、对15、错16、对

国际贸易实务试卷及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2*5=10) 1、国际贸易:国家之间进行的有形或无形的商品交换活动(以世界为主体)。 2、贸易术语:指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换过程中有关的风险,责任和划分问题的专门用语。 3、发盘:指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购买或出售某种商品的各项交易条件,并愿意按此条件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一种肯定表示。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按照《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5、直接出口: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中间人, 而直接从事一切出口营销活动。在直接出口方式下,企业的一系列重要业务活动都是由其自身完成的。 二、单选题:(2*20=40) 1、在进出口贸易实践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是(C )。 (A)国内法(B)国际法(C)国际贸易惯例(D)国际条约2、与进出口贸易关系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国际条约是(B)。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跟单信用证统一通则》(D)《托收统一规则》 3、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发盘于( C )生效。 (A)向特定的人发出时(B)合理时间内 (C)送达受盘人时(D)受盘人收到并确认时 4、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解释,有效的接受必须( C )。

(A)以口头或书面声明方式表示出来(B)以某种行为方式表示出来 (C)以上二者均可(D)以上二者须同时具备 5、在国际贸易中佣金应付给( C )。 (A)收货人(B)发货人(C)中间商(D)委托人 6、凭样品买卖时,如果合同中无其他规定,那么卖方所交货物( B )。 (A)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B)必须与样品完全一致 (C)允许有合理公差(D)允许在包装规格上有一定幅度的差异7、品质公差主要用于( C )。 (A)农副产品(B)初级产品(C)土特产品(D)工业产品 8、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制造业及服务业制定了品质管理及品质保证标准,是( D )系列标准。 (A)ISO 4000 (B)ISO 8000 (C)ISO 9000 (D)ISO 14000 9、商品的毛重是指( D )。 (A)商品的包装重量(B)商品自重加内包装的重量 (C)商品的自重(D)商品自重加内外包装的重量 10、在国际贸易中,运输标志的式样和文字一般由( B )。 (A)买方提供(B)卖方提供 (C)运输部门设计并刷制(D)生产经营单位设计并刷制 11、根据《2000通则》的规定,CFR术语仅适用于水上运输,若卖方先将货物交到货运站或使用集装箱运输时,应采用(A )为宜。 (A)FCA (B)CPT (C)CIP (D)DAF 12、在国际贸易中,造型上有特殊要求或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适合于(A )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考试试卷

1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说明:本部分共45题,每题后的备选答 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答对得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共 45分。) 1.货物贸易就是以()为标的物进行的贸易。 A.有形的货物 C.有形的货物和无形的服务B.无形的服务D.以上都对 2.商品生产国(出口国)与商品消费国(进口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 A.过境贸易 C.直接贸易 3.以CFR贸易术语成交时,应由()。 A.买方办理租船订舱并保险 C.卖方办理租船订舱,买方办理保险4.工厂交货为()贸易术语。 A.C组 C.E组B.转口贸易 D.多边贸易 B.卖方办理租船订舱并保险 D.买方办理租船订舱,卖方办理保险 B.F组 D.D 组 5.国际贸易术语中“成本加运费加保险费”的英文缩写字母是()。 A.CIF B.CIP C.CPT D.FAS 6.()是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中,包含内容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种。 A.《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C.《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D.《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7.由买方负责出口清关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的贸易术语是()。 A.FCA B.FAS C.EXW D.FOB

2 8.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以FOB Stowed贸易术语的变形成交,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界限是()。 A.货交承运人 C.货物在目的港卸货后 9.FOB术语的运费支付方式是()。 A.预付运费 C.第三地支付B.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D.货物在装运港船边 B.到付运费 D.比例运费 10.大连某进出口公司对外以CFR报价,如果该公司采用多式联运,应采用()术语为宜。 A.FCA B.CIP C.DDP D.CPT 11.下列享有独家专营权的贸易方式是()。 A.包销 C.经销 12.()是指不享有独家经营权的代理。 A.购货代理 C.一般代理B.定销D.代理 B.独家代理D.销售代理 13.来料加工项下进口直接用于加工生产的出口产品而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燃料、磨料、触媒剂()。 A.可以全额保税 B.可以差额保税 C.不可以保税 D.有时可以全额保税,有时可以差额保税 14.在寄售协议下,货物的所有权在寄售地出售前属于()。 A.代理人 C.代销人 15.投标人发出的标书是一项()。 A.不可撤销的发盘 C.可随时修改的发盘B.寄售人D.包销人 B.可撤销的发盘D.有条件的发盘 16.招标公告出来后,研究并编写标书处于招标、投标的()的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合试题一(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合试题一(答案) 课程代码:00149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选、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5: BDBDC 6-10: CCBDC 11-15: CADBA 16-20: BCAC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25: ABCD CD BD ABCDE 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 27.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 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28. 外汇倾销:是指垄断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以争夺国外市场的措施。当 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扩大了出口;而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又限制了进口。 29. 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是贸易条约与协定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指缔 约国的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30. 海运提单:承运人签发的证明已接受货物或装船,并保证在指定的目的港交给 指定人的承运货物的收据。 四、计算题Ⅰ(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1.我国某公司就某商品对外商报价为1000美元/件,CFR香港,该外商回电要求我 方改报CFRC2%香港价格,在保证我方外汇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试计算该新

国际贸易试卷答案解读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一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以该国的( D )为核心。 A 资本输出 B 技术贸易 C 劳务输出入 D 对外贸易 2.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 资本国际化 B 自然条件 C 社会生产力 D 国际生产关系 3.李斯特认为当时的德国的保护对象应该是(D ) A 所有工业 B 农业 C 商业 D 遇到外来竞争的幼稚工业 4.一国劳动生产率越高,其单位商品的国别价值量就( A ) A 越小 B 越大 C 无关系 D 以上都不正确 5.世界贸易组织使用的最惠国待遇是( C )。 A 双边无条件 B 双边有条件 C 多边无条件 D 多边有条件 6.按2000年通则解释 CIF贸易术语条件下卖方不愿意承担卸货费时应采用以下(D)变形 A CIF Landed B CIF Liner terms C CIF ex ship’s hold D CIF ex tackle 7.交易磋商的四个环节中,( B )是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A 询盘和接受 B 发盘和接受 C 发盘和还盘 D 还盘和接受 8.按UCP500规定汇票的受票人应填写( C )。 A 出口方 B 进口方 C 付款银行 D 议付银行 9.以下信用证种类中,受益人一般只接受( D )的信用证。 A 保兑可撤销 B可撤销可转让 C 不可转让可撤销 D保兑的不可撤销 10.使用FOB贸易术语,买方如欲让卖方承担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应采用FOB贸易 术语的变形( D )。 A FO B Liner Terms B FOB Under Tackle C FOB Stowed D FOB Trimme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 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括号内,多选、少选、错 选均无分。 1.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 AD )。

2014年12月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试卷及参考答案

★绝密·考试前严禁任何人翻阅 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试题册 考试时间:2014年12月6日 09:30-11:00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考点(考区): 注意事项 一、考生将姓名、身份证号、考试项目、考点(考区)、准考证号填涂在试题册及答题卡(答 题纸)相应位置。 二、考生在规定考试时间内做完试题册上的试题,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答题纸)相应位 置,写在试题册上的答案一律无效。全部答题时间为90分钟。 三、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切忌超出答题区域。如因超出区域作答导致答题卡失效,由考 生个人负责。客观题按题号顺序进行填涂,主观题在每题左上角写清题号按顺序作答。 凡因题号不清导致考试成绩有误,由考生个人负责。 四、考生不得将试题册、答题卡(答题纸)带出考场。考试结束,监考员收卷后考生方可离 开考场。 五、考生注意对自己的答案保密。若被抄袭,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答案填涂在答 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据海关统计,2014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663.9亿美元,增长2.3%。其中,出口14834.6亿美元,增长3.8%;进口12829.3亿美元,增长0.6%;贸易()亿美元。 A.顺差2005.3 B.逆差2005.3 C.顺差14834.6 D.逆差12829.3 2.服务贸易的英文全称是()。 A.commodity trade B.international trade C.direct trade D.service trade 3.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进口18178.3亿美元,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进出口总值为24.42万亿元,其中出口12.94万亿元,进口11.48万亿元,顺差1.46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万亿元。201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 A.50% B.22.1% C.24.9% D.47% 4.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第三国来说是( )。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转口贸易 D.多边贸易 5.下列关于技术转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为有意识的变化 B.技术地理位置的变化 C.转移一定是无偿的 D.专利转移 6.()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 A.垂直型国际分工 B.混合型国际分工 C.交叉型国际分工 D.水平型国际分工 7.CIF条件下交货,()。 A.卖方在船边交货 B.卖方在装运港船上交货 C.卖方在目的港交货 D.卖方在目的地交货 8.根据《Incoterms2010》的规定,采用FOB或CIF术语成交,货物在海运途中损坏灭失的风险()。 第1页(共9页)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各国在编制贸易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取的是()。 [A] 专门贸易体系[B] 总贸易体系 [C] 对外贸易体系[D] 国际贸易体系 2、在中国又把贸易顺差称为()。 [A] 出超[B] 正超[C] 入超[D] 反超 3、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自然条件[B] 资本流动[C] 上层建筑[D] 社会生产力 4、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者是()。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赫克歇尔[D] 俄林 5、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是()。 [A] 国际生产价格[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D] 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 6、下列发盘有效的是()。 [A] 请改报装运期10日复到有效 [B] 你15日电接受,但以D/P替代L/C [C] 你15日电每公吨30英镑20日到付 [D] 你15日电可供100件参考价每件8美元 7、我国某出口公司于6月1日以电报形式对美商发盘,限10日复到有效。对方于9日以电报发出接受通知,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出口公司于11日才收到美商的接受通知,此时()。 [A] 除非我方及时提出异议,否则,该逾期接受有效,合同成立 [B] 不管我方是否及时提出异议,接受无效,合同不成立 [C] 只有我方及时表示接受,该通知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 [D] 由电讯部门承担责任 8、开证行仅凭不附单据的汇票付款的信用证,称为()。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现状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中已包含对外贸易的内容(色诺芬《经济论》,主张鼓励外国人来希腊从事贸易活动,使雅典成为国际商业中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关注国际交换中的“正当价格”)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一)重商主义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二)重农学派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

重农学派。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古典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与当代国际贸易的现实也不相吻合,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新兴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依托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新框架,将贸易的起因归结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对贸易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思路,使贸易理论的核心重新回到分工引起的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内生动态优势模型,是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统一的模型,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的模型,能够整合各种贸易理论,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也趋于完整,当前,国际贸易的现状是国际贸易总额不断上升,贸易分工也由水平化与垂直化不断发展,分工不断细化。货物贸易依旧是处于领先位置,但服务贸易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贸易也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各国不断组建区域

国际贸易实务试卷及答案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国际贸易实务》试卷A 班级:学号:姓名: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常见的面积单位有()。 A 、平方米 B 、公升 C 、立方米 D 、斤 2、如果物价下降,固定价格对()有利。 A、卖方 B 、双方 C 、买方 D 、船方 3、在信用证付款的情况下,发票抬头应填()。 A 、开证申请人 B 、受益人 C 、出口商 D 、保险商 4、下列关于销售代理人说法正确的是()。 A、代理人取得商品所有权 B、代理人没有取得商品所有权 C、代理人可能取得商品所有权 D、代理人主要通过货物买卖价差来获利 5、下列哪种术语经常被我国进口商采用()。 A、EXW B、DDP C、FOB D、DDU 6、本票有()个当事人。 A、2 B、3 C、4 D、5 7、我国合同法规定: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应当()倍返还定金。 A、1 B、2 C、3 D、4 8、“我方购大米1000吨,如降价5%”。这是()。 A 、发盘 B 、还盘 C 、邀请发盘 D 、承诺 9、常见的集合运输包装有()。 A 、集装箱 B 条 C 、箱 D 、捆 10 、对于接受生效,英美法采取()原则。 A、到达生效 B 、自然生效 C 、投邮生效 D 、中途生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FOB术语下,下列属于卖方义务的是()。 A 、出口报关 B 、保险 C 、国内运费 D 、国外运费 2 、下列哪些贸易术语较常用()。 A 、CIF B 、DDP C 、EXW D 、CFR 3、下列属于以说明表示品质的是()。 A 、凭规格 B 凭样品 C 、凭标准 D 、看货买卖 4 、一切险不承保以下风险()。 A 、战争 B 、罢工 C 、海啸 D 、台风 5、《公约》将违约分为()违约。 A 、根本性 B 、违反担保 C 、违反要件D非根本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汇票 2 、CFR Ex Ship’s Hold 3 、出口收汇核销 4 、卖期保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