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doc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doc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doc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 f (x) ax 2 bx c(a

0) ;

(2) 顶点式 f (x)

a( x h) 2 k (a 0) ;

(3) 零点式 f (x)

a( x x 1)( x x 2 )(a 0) .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 f ( x)

若 f ( x)

2、函数 y (1) 函数 y

f (2 a

f ( x a) , 则函数

y f (x)

的图象关于点

( a

,0)

2

对称;

f ( x

a)

, 则函数 y f (x)

为周期为 2a 的周期函数 .

f (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f ( x) 的图 x a 象关于直线对称

f ( a x) f (a x)

x) f (x).

a b

(2) 函数

y

f ( x) x

2 对称f (a mx)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

f ( a b mx)

f ( mx)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 函数 y f ( x) 与函数 y

f (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0

( 即

(2) 函数 y f (mx a) 与函数 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

(3) 函数

y f (x) 和 y f

1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称 .

4、若将函数 y f (x)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 b 个单位,得到函数

若将曲线 f

( x, y)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 b 个单位,得到曲线

y

轴)对称.

a b

x

2m 对称 .

y f ( x a)

b

的图象; f (x a, y b)

的图

象 .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f (a) b

f 1 (b) a .

6 、 若 函 数

y

y

1

[ f 1 (x) b] f ( kx b)

存 在 反 函 数 , 则 其 反 函 数 为

k ,并不是

1

(kx b) 是

y

1

b]

的反函数 .

y [ f 1 (kx

b) , 而函数 y [ f

k [ f (x)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 正比例函数 f ( x)

cx , f ( x y)

f ( x) f ( y), f (1) (2) 指数函数

f ( x)

a x , f (x y) f ( x) f ( y), f (1) a (3) 对数函数 f ( x) log a x , f ( xy) f (x) f ( y), f (a)

(4) 幂函数 f (x) x

, f (xy)

f ( x) f ( y), f ' (1)

.

(5) 余弦函数

f ( x)

cos x , 正弦函数 g( x)

sin x , f ( x

c .

0 .

1(a 0, a 1) .

y) f (x) f (y)

g(x) g( y) ,

§ 数 列

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

a n

s 1 ,

n 1

s n s n 1 , n 2

{ a n }

s n

a 1 a 2 L a n

数列 的前 n 项的和为 ).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a 1 (n 1)d dn a 1 d (n

N *) ;其前 n 项和公式为

s n n(a 1 a n )

na 1

n( n 1) d

d n 2 (a 1 1

d )n

2

2

2

2 .

a n a 1q

n 1

a 1

q n ( n N * )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q ;其前 n 项的和公式为

s n

a 1

(1 q n )

, q1

s n

a 1 a n q

, q 1 1 q

1 q

na 1, q 1

na 1 ,q 1 .

4、等比差数列

a n : a n 1

qa

n

d ,a 1 b(q

0)

的通项公式为

b (n 1)d, q 1

a n

bq n (d b)q n 1 d , q 1

q 1

;其前 n 项和公式为

nb n(n 1)d ,( q 1)

s n

(b

d 1 q n

d

n,( q 1)

1

)

1

q q 1

q

.

§ 三角函数

sin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2 cos 2

1 , tan = cos , tan cot

1.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n

n )

( 1)2 sin ,

(n 为偶数 )

sin(

2

n

1

( 1) 2

co s ,

(n 为奇数 )

n

(n 为偶数 )

cos(

n

) ( 1) 2

co s ,

n 1

2

(

1) 2

sin ,

(n 为奇数 )

3、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

) sin

cos

cos sin

;

cos(

) cos cos msin sin ;

tan( )

tan

tan

1 mtan tan

.

sin( )sin(

) sin 2

sin 2 ( 平方正弦公式 ); cos(

)cos(

) cos 2

sin 2

.

a sin

b cos = a

2

b 2

sin(

)

(辅助角 所 在 象 限 由 点

(a,b)

的象限决

b

tan

定, a

). 4、二倍角公式

sin 2

sin

cos2 cos 2 tan 2

2 tan 1 tan 2

5、三倍角公式

cos

.

sin 2 2cos 2 1 1 2sin 2

.

.

sin 3

3sin

4sin 3

4sin

sin(

)sin(

)

3

3 .

cos3

4cos 3

3cos

4cos cos(

)cos(

) .

3 3

tan3

3tan

tan 3

tan tan( ) tan(

)

1 3tan 2

3 3

.

6、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y

sin( x

)

, x ∈ R 及函数

y

cos( x

)

, x ∈ R(A, ω, 为常数,且 A ≠0,ω

T 2

>0)

的周期

函数

y

tan( x

) ,x

k

2 , k

Z

(A, ω , 为常数,且 A ≠ 0,ω> 0) 的周期 T

.

a

b

c 2R

7、正弦定理 sin A

sin B

sin C

.

8、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2bc cos A ; b 2 c 2 a 2 2ca cos B ; c 2

a 2

b 2 2ab cosC . 9、面积定理

S 1

ah a 1 bh b 1

ch c ( h a 、 h b 、 h

c 分别表示 a 、b 、 c 边上的高) . (1) 2 2 2

S

1 1 bc sin A 1 ca sin B

ab sin C 2 2

(2)

2 . S

OAB

1 uuur uuur

2 uuur uuur 2

2 (| OA | |OB |) (OA OB) . (3)

§平面向量

1、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x 1 x 2 y 1 y 2

x 12

y 12 x 22 y 22 ( a=

(x 1

, y 1 )

, b=

(x 2

, y 2 )

).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A, B

uuur uuur uuur

= |AB|

AB AB

( x 2 x 1 )2 ( y 2

y 1 )

2

( x 1, y 1)

,B (x 2 , y 2 )

).

( A

3、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 a=

( x 1

, y 1)

, b=

( x 2

, y 2 )

,且

b 0,则

a|| b b=λ a

x 1 y 2

x 2 y 1 0 .

a b( a 0)

a ·b=0 x 1 x 2 y 1 y 2

0 .

4、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uuur

uuur

P (x , y )

P (x , y )

P( x, y)

是线段

PP

12 的分点

,

PP

PP

设 1 1

1

, 2

2

2

是实数,且

,则

1

2 x

x 1 x 2

1

uuur

uuur uuur

y 1 y 2

y

OP 1 OP 2

uuur

uuur

uuur

t 1

1

OP

1

OP

tOP 1 (1 t)OP 2 (

) .

1

5、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x 1

,y 1 ) 、

B(x 2

,y 2 ) 、

C(x 3

,y 3 )

, 则△

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

G(

x

1

x 2 x 3 , y 1

y 2 y

3

)

3

3

. 6、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 O 为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

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

a,b,c ,则

(1)

O 为

ABC 的外心

uuur 2

uuur 2 uuur 2

OA

OB OC .

uuur uuur uuur

r

(2)O 为 ABC 的重心 OA OB OC

0.

uuur uuur

(3)

O 为

ABC 的垂心

uuur uuur uuur uuur

OA OB

OB OC OC OA .

(4)O 为

ABC 的内心

uuur

uuur

uuur

r

aOA bOB cOC 0 .

uuur

uuur

uuur

(5)

O

ABC 的 A 的旁心

aOA bOB cOC .

§直线和圆的方程

k

y 2

y 1

1、斜率公式

x 2

x 1

( P (x , y ) 、 P (x

2

, y )

).

1

1

1

2 2

2、直线的五种方程

( 1)点斜式 ( 2)斜截式

( 3)两点式 (4) 截距式

( 5)一般式

y y 1

y kx

y y 1

y 2 y 1 x y a b

Ax By

k( x

x 1

)

( 直线 l 过点 P 1

( x 1

, y 1

)

,且斜率为

b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

x x 1

x 2 x

y 1 y 2

)( P 1(x 1, y 1)

、 P 2 ( x 2 , y 2 )

1 (

1

a 、

b (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C

( 其中 A 、 B 不同时为 0).

k

) .

(

x

1

x 2 )).

0 )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 若 l

1 : y k 1 x b 1 , l

2 : y k 2

x b 2

① l 1 ||l

2

k 1 k 2 ,b 1 b

2

;

② l 1

l

2

k 1k 2

1.

(2) 若 l 1 : A 1x B 1 y C 1 0 , l 2 : A 2 x

B 2

y C 2 0

, 且 A1、 A2、B1、 B2 都不为零 ,

l1 ||l 2

A1 B1 C1

A2 B2 C2

①;

② l1 l2A1 A2 B1B2 0 ;

| Ax0 By0 C |

4、点到直线的距离d

A2 B2 (点 P( x0 , y0 ) ,直线l: Ax By C 0 ).

5、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x a)2 ( y b)2 r

(2)圆的一般方程x2 y2 Dx Ey F

2

.

( D2E24F >0).

x a r co s

(3)圆的参数方程 y b r sin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x 1

2

( y

1

2

(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A( x 1 , y 1)

x )( x x ) y )( y

y )

B( x 2

, y 2 )

).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

Ax

By C

0 与圆 (x

a) 2 ( y b) 2 r 2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d r

相离

0 ; d r 相切

0 d r

相交

0 .

d

Aa Bb C

A 2

B 2

其中

.

7、圆的切线方程

(1) 已知圆

x 2 y 2

Dx Ey F 0 .①若已知切点

(x 0 , y 0 )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

其方程是

x 0 x

D ( x 0 x)

E( y 0 y 0 y

2

2

x 0 x

D (x 0 x)

E( y 0 y 0 y

2

2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y y 0

k( x

漏掉平行于 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必有两条切线.

y) F 0

.当

( x 0 , y 0 )

圆 外 时,

y)

F 0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

x 0 )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 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 注意不要 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

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 b ,

(2) 已知圆

x 2

y

2

r

2

.①过圆上的

P 0

(x 0

, y 0 )

点的切线方程为

x 0 x y 0

y r 2 ; ②斜率为

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y kx r 1 k 2 .

§圆锥曲线方程

x 2 y 2

1(a b

0)

x a cos

y b sin

1、椭圆 a 2 b 2

.

的参数方程是

x 2 y

2

1(a b

0)

PF 1

e( x a 2

) PF 2

e(

a 2 x)

2、椭圆 a 2 b 2

焦半径公式

c ,

c

.

3、椭圆的切线方程

x 2 y 2

1(a b 0)

上一点 P(x 0, y 0 ) 处的切线方程是

x 0 x y 0 y 1

(1)

椭圆 a 2

b

2 a 2

b 2

.

x 2

y 2 1(a b 0)

P(x 0 , y 0 )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2) 过椭圆 a

2

b 2

外一点

x 0 x y 0 y

1

a 2

b 2

.

x 2 y

2 1(a b

0)

Ax By C 0

相切的条件是 A 2a 2

(3)

椭圆 a

2

b 2

B 2b 2 c 2 .

与直线

x 2

y 2

1(a 0, b 0) PF 1 | e( x a 2

PF 2 a 2 x) | 4、双曲线 a 2

b 2

) | | e(

的焦半径公式 c ,

c . 5、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x 2

y 2 1

x 2 y 2

y

b x

a

2

b 2 渐近线方程: a 2

b 2

(1 )若双曲线方程为

a

.

y

b x x y

x 2 y 2

b 2

(2) 若渐近线方程为

a

a b

双曲线可设为 a 2 .

x 2

y 2 1

x 2 y

2

(3) 若双曲线与 a

2

b

2

a

2

b

2

,焦点在 x 轴上,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焦点在 y 轴上) .

6、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x 2

y 2 1(a 0,b

0)

上一点

P(x 0

, y 0 )

处的切线方程是

x 0 x y 0 y

1

(1) 双曲线 a 2

b 2 a 2

b 2

.

x 2

y 2 1(a 0,b

0)

(2)过双曲线 a

2

b 2

外一点 P( x 0 , y 0 )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x 0 x y 0 y 1

a

2

b

2

.

x 2 y 2

1(a 0, b

0)

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

(3)

双 曲 线 a

2

b

2

与 直 线 A 2 a

2

B 2b

2

c 2 .

7、抛物线 y

2

2 px

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 y 2

2 px( p

0) 焦半径

CF

x 0

p 2 .过焦点

CD

x 1

p x

2 p x 1

x 2 p

2 2

弦长

.

y ax 2 bx c

a( x b ) 2 4ac b 2

0)

的图象是抛物线: ( 1)顶点坐

8、二次函数

2a 4a (a

b

4ac b 2

( b , 4ac b 2 1 )

(

,

4a

)

2a 4a

标 为

2a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4ac b 2 1

y

4a

.

9、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 抛物线

y 2 2 px 上一点 P( x 0 , y 0 ) 处的切线方程是 y 0 y p( x x 0 ) .

(2 )过抛物线 y

2

2 px 外一点 P(x 0

, y 0 )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y 0 y p( x x 0) .

(3 )抛物线 y

2

2 px ( p 0) 与直线 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 pB 2

2AC .

1、球的半径是 R ,则其体积

2、柱体、锥体的体积

4

3

V

3

R

,其表面积 S 4 R 2 .

V 柱体

1 Sh

S 是柱体的底面积、

h 是柱体的高) .

3

V

锥体

1

Sh

S

是锥体的底面积、

h

是锥体的高) .

3

3、回归直线方程

n

n

x i x y i y

x i y i nx y b

i

1

i 1

n

2

n

2 nx 2

x i x i x

i 1

i

1

$

bx

,其中 a y bx

.

y a

§极 限

1、几个常用极限

1 n

lim x x 0

lim

1 1 lim

lim a 0

( | a | 1 x

x

.

x x

(1) n

n , n

);( 2) x x 0 ,

sin x

1 x

lim

1

lim

e

x

1

(3) x 0 ;( 4) x

x

(e=2.718281845 ).

§导 数

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C 0

(C 为常数) .

(2)

(x n )' nx n 1

( n Q) . (3) (sin x) cos x .

(4) (cos x)

sin x .

(5) (ln x)

1

(log a x

) 1

log a e

.

x ; x (6) (e x )

e x ; (a x )

a x ln a .

2、导数的运算法则

(1)

(u v) '

u '

v ' .

(2) (uv)

'

u ' v uv ' .

( u

)' u ' v uv ' (v 0)

(3)

v

v 2 . 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函数

u ( x)

在点 x 处有导数 u

x

'

'

( x) ,函数 y

f (u)

在点 x 处的对应点

U 处有导数

y u '

f '

(u) , 则 复 合 函 数 y

f ( ( x)) 在 点 x 处 有 导 数 , 且

y x

'

y u ' u x ' ,或写作

f x ' ( ( x)) f ' (u) '

( x) . §复 数

1、复数 z a bi 的模(或绝对值) | z |=

| a

bi |= a 2 b 2 .

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 (a bi ) ( c di ) ( a c) (b d )i ; (2) (a bi ) (c

di ) ( a c) (b d )i ;

(3) (a bi )(c di ) (ac bd ) (bc ad )i ;

(a bi ) (c di ) ac bd bc ad

0) (4) c 2 d 2 c 2

d 2 i(c di

. 3、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 : z 1 z 2

z 2 z 1 .

结合律 : ( z 1 z 2 ) z 3 z 1 ( z 2 z 3) .

分配律 : z 1 ( z 2 z 3 ) z 1 z 2

z 1

z

3

.

4、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 z 1 z 2 |

( x 2 x 1) 2 ( y 2

y 1) 2 ( z 1

x 1 y 1i , z 2

x 2 y 2i ) .

5、向量的垂直

uuuur

uuuur

uuuur

uuuur

非零复数

z 1

a bi , z 2 c di

对应的向量分别是

OZ 1 ,

OZ

2

,则

OZ

1

OZ 2z 1 z 2

z 2

的实部为零

z 1

为纯虚数

| z 1 z 2 |2 | z 1 |2 | z 2 |2

| z z |2 | z |2 | z |2

| z 1 z 2 | | z 1 z 2 |

ac bd

z 1

iz 2

( λ为非

1

2

1

2

零实数 ).

6、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 ,

b 2

0, 则 x 1,2

b b 2

4ac

①若

4ac

2a

;

0, 则 x 1

x 2

b

②若 b 2 4ac

2a ;

③若

b

2

4ac

,它在实数集

R

内没有实数根; 在复数集 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

x b

(b 2 4ac)i (b 2 4ac 0)

2a .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高 中 数 学 公 式 大 全(简化版)

目录 1 集合与简易逻辑 (01) 2 函数 (03) 3 导数及其应用 (09) 4 三角函数 (11) 5 平面向量 (13) 6 数列 (14) 7 不等式 (15) 8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7) 9 直线与圆 (20) 10圆锥曲线 (23) 11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25) 12统计与概率 (26) 13复数与推理证明 (29)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集合运算 全集U :如U=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 B A B B A B A A B A ??=??=Y I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数轴 4.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 真值表 7.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8. 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真假相同 否命题与逆命题真假相同 9. 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54508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54508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 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 f x a x x x x a =--≠.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 0,2(a 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2、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的图x a =象关于直线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a b x m += 对称. (3)函数)(x f y =和)(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4、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 0),(=--b y a x f 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a b f b a f =?=-)()(1 . 6、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1 1b x f k y -=-,并不是 )([1 b kx f y +=-,而函数)([1 b kx f y +=-是 ])([1 b x f k y -= 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BR 2 .集合 { a 1, a 2 , ,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 2 个 . 3.充要条件 ( 1)充分条件:若 ( 2)必要条件:若 ( 3)充要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 x 1 x 2 那么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2 x 1 (x x ) f ( x ) f ( x ) f ( x 1 ) f ( x 2 )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 . 1 2 1 2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 ( x) 为减函 数 . f ( x) 和 g( x) 都是减函数 , , 和函数 f ( x) g( x) 也是减函数 ; 5. 如果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如果函数 y f (u) 和 u g (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 则复合函数 y f [ g( 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a b x ; 两个函 a b 2 数 y f (x a) 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 2), f ( x a) 1 ( f ( x) 0) ,或 f (x a) 1 f ( x) ( f (x) 0) , 则 f ( x) 的周期 T=2a ; f (x) 9. 分数指数幂 m 1 m 1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 .(2) a n 0, m, n N ,且 n 1) . n a m m ( a a n 10.根式的性质 ( ) ( n a )n 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 a | a, a 0 . 1 a a, 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 a 0, r , s Q ) .(2) (a r ) s a rs (a 0, r , s Q) .(3) (ab)r a r b r (a 0, b 0, r Q) . 12.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a b N (a 0, a 1, 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N n log a b 幂的对数: log a M n nlog a M ; log a m b n m

高中大学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高学高等数学公式集锦 常用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 222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2= '='?-='?='-='='2 2 22 11 )(11 )(11 )(arccos 11 )(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22 22 22 2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arcsin ln 21ln 21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222222?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2ln 22)ln(221 cos sin 22 2222222 2222222 22 2 22 2 π π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全面】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x 三A 二x C u A, x 三C u A 二x A. 2.德摩根公式 C U(A B^C U A C U B;C U (A B^C U A C u B . 3.包含关系 A B = A :二A B = B :二A —B :二C u B —C u A =A CjB = ::」u C u A B 二R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 card (A B) card(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card(B C)-card(C A) card (A B C). 5?集合{a1,a2/ ,a 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f (x)二ax1 2 bx c(a = 0); (2)顶点式f(x)二a(x-h)2 k(a = O); ⑶零点式f(x) =a(x-xj(x-x2)(a =0). 7.解连不等式N :::f (x) ::: M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f(x) :: M = [ f (x) —M ][ f (x) — N] :: 0 M - f(x)

8.方程f(x)=0在(k「k2)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f (kjf(k2)::: 0不等价,前者是后 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方程ax2 bx 0(a = 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b k t + k2 (k i,k2)内,等价于f (kjf(k2):: 0,或f(kJ = 0 且k i - -,或f(k2)=0 且 2a 2 k t k2 b , k2. 2 2a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f (x) =ax2 bx - c(a =0)在闭区间〔p,q〕上的最值只能在x —处及区 2a 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⑴当a>0 时,若X 二-f lp,q L 则fx> nm f( -)jfx xmm =(f)p)fq ?; 2a 2a b ' '-P,q L f (x)max 二max C f (P), f (q)^,f(X)min 二min f (P), f 9) ? 2a ⑵当a<0 时,若X 二-卫〔P,q 1 ,则f ( x m i n mfi nf p( f, q (若) 2a x 二-兰」p,q L 则f &爲=max1f(p), f (q)1, f(x)m^ -min「f(p), f(q)L 2a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f (m) f (n) :::0,则方程f(x) =0在区间(m,n)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设f (x) = X2 px q,则 / 2 p _ 4q 启0 (1)方程f(x)=0在区间(m,^)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f(m)=0或< p; > m u 2 f(m) 0 |f(n)>0 (2)方程f (x) =0在区间(m,n)内有根的充要 条件为 f (m) f (n) 或* p2 _4q启。 p m £—上< n I 2 f(m) =0 f(n )=0 或或 af (n) 0 af(m) 0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f (x ) = ax 2 + bx + c (a ≠ 0) ; (2)顶点式 f (x ) = a (x - h )2 + k (a ≠ 0) ; (3)零点式 f (x ) = a (x - x 1 )(x - x 2 )(a ≠ 0) .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f (x ) = - f (-x + a ) y = f (x ) a ( ,0) 2 1、若 ,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点 对称; 若 f (x ) = - f (x + a ) ,则函数 y = f (x ) 为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 2、函数 y = (1) 函数 y = f (x ) 的图象的对称性 f (x ) 的图 x = a 象关于直线对称? f (a + x ) = f (a - x ) ? f (2a - x ) = f (x ) . (2) 函数 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a + b 2 对称? f (a + mx ) = f (b - mx ) ? f (a + b - mx ) = f (mx )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 函数 y = f (x ) 与函数 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0 (即 y 轴)对称. x = a + b (2) 函数 y = f (mx - a ) 与函数 y = f (b - m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2m 对称. (3) 函数 y = f (x ) 和 y = f -1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称. 4、若将函数 y = f (x )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 y = f (x - a ) + b 的图象; 若将曲线 f (x , y ) = 0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 f (x - a , y - b ) = 0 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f (a ) = b ? f -1 (b ) = a . y = 1 [ f -1 (x ) - b ] 6、 若 函 数 - y = f (kx + b ) 存 在 反 函 数 ,则 其 反 函 数 为 k y = 1 [ f (x ) - b ] ,并 不 是 y = [ f 1 (kx + b ) ,而函数 y = [ f -1 (kx + b ) 是 k 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f (x ) = cx , f (x + y ) = f (x ) + f ( y ), f (1) = c . (2)指数函数 f (x ) = a x , f (x + y ) = f (x ) f ( y ), f (1) = a ≠ 0 . (3)对数函数 f (x ) = lo g a x , f (xy ) = f (x ) + f ( y ), f (a ) = 1(a > 0, a ≠ 1) . (4)幂函数 f (x ) = x , f (xy ) = f (x ) f ( y ), f ' (1) =. (5)余弦函数 f (x ) = cos x ,正弦函数 g (x ) = sin x , f (x - y ) = f (x ) f ( y ) + g (x )g ( y ) , § 数 列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 3.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5.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 x ,2?-=,则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7.真值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 x ,2?-=,则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精选.)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 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 f x a x x x x a =--≠.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 0,2(a 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2、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的图x a =象关于直线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a b x +=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a b x m += 对称. (3)函数)(x f y =和 )(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 4、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a b f b a f =?=-)()(1 . 6、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 )([11 b x f k y -= -,并不是 )([1b kx f y +=-,而函数)([1 b kx f y +=-是])([1 b x f k y -=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 f xy f x f y f a a a =+=>≠. (4)幂函数()f x x α=, ' ()()(),(1)f xy f x f y f α==. (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 § 数 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