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笔的世界》课件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全册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小学四年级人美版美术下册教案全集及教学设计 课题鸢尾花 课型:欣赏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陶冶情操。 2、技能:学会欣赏的方法。 3、情感:了解画家的绘画语言,体会画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画家的艺术生平介绍。 教学难点 作品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新课课题:鸢尾花解释鸢字的读音和解释。 2、学生先观察画面的内容,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新授 1、画家的生平介绍。看书P32,自读。 出示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鸢尾花的作品分析 生读书、欣赏,讨论。 说说自己从文字中得到哪些信息。

谈谈自己看到作品后的感受,色彩上有什么特别的冲击力。 资料:1889年5月 画布,油彩,71厘米X93厘米, 美国马利布?保罗—盖提博物馆 教师操作课件:本幅画是梵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1.左边的白花与最左方的浅蓝花相呼应。2.中间的绿叶将聚散得益的花朵上下分开,即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效果,又使蓝花富有动感。3.在和谐的蓝花绿叶间点缀黄色,又在绿叶下方的土地上安排红褐色,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加明亮,富有韵律般的视觉美感。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其浅蓝色的花朵与淡淡的叶子在轻盈的微风中摇曳,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画面构图平稳,花叶的聚散得宜,将花朵上下分开,即使画面稳定,又使兰花富有动感。操作课件,放大,引导学生发现每朵花中用到的颜色过渡。 3、梵高其他作品简介(看书第十六课:画家凡-高) 星月夜向日葵阿尔的吊桥等。 4、学生欣赏凡高的作品,小组讨论欣赏作品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 1、老师特别喜欢梵高的这幅画,今天,我把自己临摹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砂纸画——鸢尾花),梵高的《鸢尾花》是在油画布上画的,而我的这幅画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吗,——砂纸画的。 2、油画棒色彩很鲜艳,在砂纸上画花一定别有一番韵味,想不想看看, 为了让大家更近距离的感受一下砂纸上的花,我给每一个组一幅砂纸画的鸢尾花,你们想得到吗,那好,现在带着几个问题欣赏这份礼物。 摸一摸你手中的砂纸画,什么感觉,画面上都用了什么样的颜色,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 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二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1、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橙、緑、紫)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帕特农神庙(古希腊)位于(雅典卫城)的最高处。 4、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的重要经验。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 5、透视现象有(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 6、透视是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7、黄金分割的比值(1:0、618) 8、偶戏的种类(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9、飞天是从古代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是敦煌艺术的代表和象征。我国着名的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寺)】 10、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1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12、色彩的调配:(红+黄=橙红+蓝=紫蓝+黄=绿) 13、手工制作的方法通常有:(剪、折、刻、撕、粘、贴)等 14、剪纸通常可以分为:窗花和鞋花两类。我国剪纸有南、北之分,南方细腻,北方粗犷。 15、中国画按绘画题材分: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按表现手法分:可以分为写意画、工笔画和兼工带写。 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主要用墨方法有:焦、浓、重、淡、轻。 16、邮票由(面值)、(主题图案)、(文字)、(属性)等部分组成。 17、剪纸分为(阴刻)、(阳刻)、(阴阳刻)等表现手法。

18、《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 《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夏》油画列维坦俄国 《红色的房间》马蒂斯法国 《尼斯的英格兰散步大道》油画杜菲法国 《马亨港湾》威廉荷兰油画 《银莲花》油画杜菲法国 《露气》中国画潘天寿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 《池塘》法国的莫奈 《鸢尾花》作者凡高凡高的《自画像》、《向日葵》 《白杨树》法国莫奈 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不仅是画家还是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被称为“野兽派”作品有《带帽的女人》 19、暖色中有(红)、(橙)、(黄)三种颜色,冷色中以(蓝)、(紫)两种颜色为主,其中(橙)、(紫)色彩为间色。 20、郁金香象征(爱)、(荣誉),牡丹是花中之王,它象征(富贵)、(吉祥),百合花寓意(纯洁)、(顺利)、(心想事成)。 21、对称图形包括(中心对称)、(轴对称.)两种形式。 22、色彩三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 23、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 24.、通常藏书票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及分析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植物写生 课时:2课时 课型:绘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3.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解 四、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五: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使用教师:

课题植物写生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 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放学了 课型新授 知识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 学习目标 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能力目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 学习重点 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难点 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课件大全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课件大全 教学目标: 1、认识对比色的组成及色彩原理。 2、能够运用对比色搭配规律设计贺卡。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课件播放马蒂斯,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发展阶段1、从色相环上认识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2、让学生在色相环上找出对比色。 3、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4、了解对比色在生活中的应用(衣服,工艺品,日用品等) 5、教师出示用对比色原理制作的贺卡,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对比色面积的运用。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合理利用对比色,做工精美。 四、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课件篇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植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吃怪味的植物》(播放视频),思考: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 (1)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生:喜欢 (2)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绿萝、龟背竹、芦荟、吊兰……(名字) 有什么作用吗?有愉悦心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药用等作用。(作用) (3)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尤其是美好的感觉一定要说一说。—清晰、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为这些植物画张画,歌颂这美丽的使者吧。(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老师带去的植物。 打开书本第二页,结合书中的图片,和老师手中的植物,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生:画中的叶子线条更概括。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谁来说说画家是如何使用丰富的线条的?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1)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生:云南风景中,注重了线条的疏密;巴西铁树注意线条的前后遮挡。(2)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的结合…… 4.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请同学们对两盆植物用线描的方法进行写生,作业要求:画面布局饱满。植物特征的表现。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我们的百花园已经建成了,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作品来这里参展。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5、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三)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水墨、水彩、简笔画、剪纸等)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2、放学了 教学目标:通过回忆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人物动态的能力、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使学生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将记忆中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重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放学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尝试用“单线小人添画法”画出生动的人物动态。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难点:如何画出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 一、导入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再上两节课,你们就要放学了,放学后你们最喜欢干什么呢? 生1:回家写作业。生2:去上补习班。生3:我要上舞蹈课。 师: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一看这些同学放学后都干了些什么?(定格到几张人物动态照片) 生1:我看到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路队放学的场景。生2:我看到了放学后同学们打扫卫生的场景。 师小结:同学们的课外活动真的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放学了》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师:要想画好这一课,你们认为最难画的是什么?生:我认为最难画的是人物动态。(板书:人物动态) 师:对于同学们来说画人物是挺难的,要想画好有动态的人物就更难了。今天常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方法能够快速掌握画人物动态的技巧,你们想不想学啊?生:想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学)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把相互之间的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知识延伸,或者是与前面几册知识的联系。同时本书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的学能结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其次,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可行有效的教学容。继续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充分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以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5.注意辅导学生,要发挥学生的各种绘画特点,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览或投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把相互之间的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知识延伸,或者是与前面几册知识的联系。同时本书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的学能结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其次,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人美版小学美术知识

《马斯特。海尔》英国雷诺兹 1、“似与不似之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提出的绘画理论。 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4、《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瑞的一幅描绘京城及郊外汴河两岸人们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风俗画,它采用以线描为主,略施淡彩的手法来表现的。 1、研究儿童绘画可以发现不同年龄与智力的发展关系,一般认为3—5岁于象征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美术课程评价 3、唐寅是明代的画家 4、立体派代表画家是毕加索 2、《掷铁饼者》和《命运三女神》是希腊古典时期的作品 (1)、中国工艺美术的五种主要门类:陶器、瓷器、青铜器、刺绣、木器等 (3)、根据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谈谈自己对国画艺术特点的认识 答:12岁学木工后学画,40后五次游历南北,60定居北京。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形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雅俗共赏、独特不群的艺术风貌。 《爵士》马蒂斯法国、《洗澡》卡萨特美国、 《白杨树》莫奈法国、《向日葵》凡.高荷兰,《山湖远望》东山魁夷日本,《池塘》莫奈法国,《黑绘陶壶》古希腊、《蓝天》康定斯基俄罗斯《菩提树》杰斯艾伦(美国)《海景》琼坎荷兰、 《两个青年农民》毕加索西班牙、 《女像》马蒂斯法国、《舞台上的舞者》德加法国、《五彩镂空云凤瓶》明、《艰苦岁月》潘鹤、《和平鸽》齐白石、《写生珍禽图》黄筌五代、 《连年有余》杨柳青年画清、《戏鱼》张芝兰安塞农民画、《扑枣图》佚名传宋、 《八十七神仙卷》吴道子唐 《黄河逆流》南宋《听雨图》韩羽、 马远《放牧图》砖画魏晋 《反扫荡的日子》宋韧肖峰、 《春如线》吴冠中《听雨图》韩羽、 《百世多吉》齐白石、《花篮图》李嵩宋、《日神羽人画像砖》东汉、 《端阳婴戏图》苏焯宋 《欢天喜地》清佚名 《翻身奴隶的儿女》于月川 《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钊 《印度舞》叶浅予《新疆舞》黄胄 雕像:《玉辅首》辽《三彩镇墓兽》唐《错金银双翼铜神身兽》战国《白瓷孩儿枕》宋代、《马踏飞燕》东汉、《金面罩人头铜像》商后期、《扶盾武士佣》北朝《银鎏金嵌珐琅砚盒》清、《玉猪龙》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玉舞人》汉 龙:骆驼头、鹿角、虎眼、马齿、牛耳、蛇身、鱼鳞、鹰爪、泥鳅尾 《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雷诺阿法国 《热带飓风和虎》卢梭法国 《母亲保护她的女儿》珂勒惠支 《猴妈妈和宝宝》毕加索西班牙 《欢乐柱》(木雕)田世信 晚钟》法国米勒现实主义画家 《孟特枫丹的回忆》法国柯罗风景画家《自画像》荷兰伦勃朗现实主义 《静物》法国塞尚后印象派画家 《格尔尼卡》西班牙毕加索立体主义 《拿喷壶的小女孩》法国雷诺阿 《抱着玩具的玛亚》西班牙毕加索 《饥饿的儿童》德国珂勒惠支(素描) 《椅中圣母》意大利拉斐尔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周次内容 第一周鸢尾花、植物写生 第二周巧用对称形 第三周放学了 第四周设计生活标志 第五周生命之源 第六周材质的美 第七周用彩墨画鸟 第八周用彩墨画鱼 第九周刻印的乐趣 第十周学画农民画 第十一周提袋的设计 第十二周降落伞 第十三周别致的花瓶 第十四周艳丽的大公鸡 第十五周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第十六周画家凡高 第十七周大师画我也画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精彩的戏曲 1、植物写生 课时 2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板书设计 1、植物写生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2、巧用对称形 课时 2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1.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 2.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示范 板书设计 2、巧用对称形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最新四年级人教版美术课件大全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对比色的组成及色彩原理。 2、能够运用对比色搭配规律设计贺卡。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课件播放马蒂斯,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发展阶段1、从色相环上认识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2、让学生在色相环上找出对比色。 3、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4、了解对比色在生活中的应用(衣服,工艺品,日用品等) 5、教师出示用对比色原理制作的贺卡,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对比色面积的运用。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合理利用对比色,做工精美。 四、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课件篇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1课《植物写生》 (3) 第2课《放学了》 (12) 第3课《快乐的人》 (19) 第4课《材质的美》 (23) 第5课《有人脸的器物》 (29) 第6课《巧用对称形》 (33) 第7课《生命之源——水》 (38) 第8课《设计生活标志》 (43) 第9课《用彩墨画鱼》 (48) 第10课《动物的脸》 (53) 第11课《认识中国画》 (60) 第12课《汉字的联想》 (63) 第13课《衣架的联想》 (69) 第14课《学画农民画》 (74) 第15课《艳丽的大公鸡》 (78) 第16课《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81) 第17课《画家凡?高》 (86) 第18课《大师画我也画》 (96) 第19课《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99) 第20-1课《夸张的脸》 (104)

第20-2课《泥塑人物》 (108) 第20课《综合练习》 (115) 第21课《猴子爬树》 (120) 第22课《化石之旅——探秘古生》 (122) 第23课《团一团变一变》 (125) 第26《鸢尾花》 (127)

第1课《植物写生》 1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通过用线条表现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线条造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欣赏名画、同龄人作品,观看示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用线描写生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植物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表现植物,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野、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四年级这些学生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对美术有一点欣赏能力。从上学期的美术上不难看出小朋友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3重点难点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植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吃怪味的植物》(播放视频),思考: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 (1)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生:喜欢 (2)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绿萝、龟背竹、芦荟、吊兰……(名字) 有什么作用吗?有愉悦心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药用等作用。(作用) (3)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尤其是美好的感觉一定要说一说。—清晰、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为这些植物画张画,歌颂这美丽的使者吧。(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老师带去的植物。 打开书本第二页,结合书中的图片,和老师手中的植物,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生:画中的叶子线条更概括。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谁来说说画家是如何使用丰富的线条的?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1)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生:云南风景中,注重了线条的疏密;巴西铁树注意线条的前后遮挡。 (2)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的结合…… 4.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请同学们对两盆植物用线描的方法进行写生,作业要求:画面布局饱满。植物特征的表现。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完整版)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精华)

1、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 条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植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吃怪味的植物》(播放视频),思考: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 (1)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生:喜欢 (2)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绿萝、龟背竹、芦荟、吊兰……(名字) 有什么作用吗?有愉悦心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药用等作用。(作用) (3)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什么感觉?尤其是美好的感觉一定要说一说。—清晰、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为这些植物画张画,歌颂这美丽的使者吧。(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老师带去的植物。

打开书本第二页,结合书中的图片,和老师手中的植物,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生:画中的叶子线条更概括。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谁来说说画家是如何使用丰富的线条的?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1)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生:云南风景中,注重了线条的疏密;巴西铁树注意线条的前后遮挡。 (2)这些孩子的画对你有什么启发呢?表现形式可以是刮画、国画、线描、等等。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的结合…… 4.布置作业,教师辅导。 请同学们对两盆植物用线描的方法进行写生,作业要求:画面布局饱满。植物特征的表现。线的疏密、虚实变化。 我们的百花园已经建成了,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作品来这里参展。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5、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三)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水墨、水彩、简笔画、剪纸等)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七、板书

人美版美术教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美版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第八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全册

小学四年级人美版美术下册教案全集及教学设计 课题鸢尾花 课型:欣赏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陶冶情操。 2、技能:学会欣赏的方法。 3、情感:了解画家的绘画语言,体会画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画家的艺术生平介绍。 教学难点 作品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新课课题:鸢尾花解释鸢字的读音和解释。 2、学生先观察画面的内容,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新授 1、画家的生平介绍。看书P32,自读。 出示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鸢尾花的作品分析 生读书、欣赏,讨论。 说说自己从文字中得到哪些信息。 谈谈自己看到作品后的感受,色彩上有什么特别的冲击力。 资料:1889年5月 画布,油彩,71厘米X93厘米, 美国马利布·保罗—盖提博物馆 教师操作课件:本幅画是梵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1.左边的白花与最左方的浅蓝花相呼应。2.中间的绿叶将聚散得益的花朵上下分开,即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效果,又使蓝花富有动感。3.在和谐的蓝花绿叶间点缀黄色,又在绿叶下方的土地上安排红褐色,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加明亮,富有韵律般的视觉美感。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其浅蓝色的花朵与淡淡的叶子在轻盈的微风中摇曳,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画面构图平稳,花叶的聚散得宜,将花朵上下分开,即使画面稳定,又使兰花富有动感。 操作课件,放大,引导学生发现每朵花中用到的颜色过渡。 3、梵高其他作品简介(看书第十六课:画家凡-高) 星月夜向日葵阿尔的吊桥等。 4、学生欣赏凡高的作品,小组讨论欣赏作品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 1、老师特别喜欢梵高的这幅画,今天,我把自己临摹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砂纸画——鸢尾花),梵高的《鸢尾花》是在油画布上画的,而我的这幅画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吗?——砂纸画的。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美术教案 班级: 教师: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内容 第一周鸢尾花、植物写生 第二周巧用对称形 第三周放学了 第四周设计生活标志 第五周生命之源 第六周材质的美 第七周用彩墨画鸟 第八周用彩墨画鱼 第九周刻印的乐趣 第十周学画农民画 第十一周提袋的设计 第十二周降落伞 第十三周别致的花瓶 第十四周艳丽的大公鸡 第十五周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第十六周画家凡高 第十七周大师画我也画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精彩的戏曲 1、植物写生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让大家认识我》 二、教材分析: 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 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学习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四、学习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五、课业类型:工艺制作 六、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学习课件 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七、学习时间:1课时 八、学习过程 (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一一写上名字一一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一一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一一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 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 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九、作业布置 完成本次作业 十、学习反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内容:第2课:《看谁涂得更好看》 二、教材分析: 《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 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 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课件 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

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