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专业课程作业

初级专业课程作业
初级专业课程作业

1、物理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物理安全包括实体安全和环境安全,它们都是研究如何保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理设备,主要涉及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等属性。物理安

技术则用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针对信息系统实体的保护;另一方

针对可能造成信息泄漏的物理问题进行防范。因此,物理安全技术应该包括防

、防火、防静电、防雷击、防信息泄漏以及物理隔离等安全技术,另外,基于

理环境的容灾技术和物理隔离技术也属于物理安全技术范畴。

2、如何预防电磁泄漏?

答:防电磁信息泄漏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抑制电磁发射,采取各种措施减小“红区”电路电磁发射;二是屏蔽隔离,在其周围利用各种屏蔽材料使红信号电磁发射场衰减到足够小,使其不易被接收,甚至接收不到;三是相关干扰,采取各种措施使相关电磁发射泄漏即使被接收到也无法识别。

3、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的区别是什么?

答: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物理隔离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只有使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逻辑隔离器也是一种不同网络间的隔离部件,被隔离的两端仍然存在物理上数据通道连线,但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被隔离的两端没有数据通道,即逻辑上隔离。一般使用协议转换、数据格式剥离和数据流控制的方法,在两个逻辑隔离区域中传输数据。并且传输的方向是可控状态下的单向,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4、如何做好容错容灾工作?

答:容灾:选择好技术与工具,实时热备份技术来实现灾难备份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发展趋势,采用外包方式则可以将灾难恢复计划交给专业公司来完成,企业就可以专心从事核心业务的生产和经营了。灾难恢复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灾难恢复计划辅助工具与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其中包括备份策略决策系统、灾难恢复指引系统及自动运行管理系统等。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可实现部分业务子系统的切换和回切。技术方案选择要遵循成熟稳定、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透明性的原则。构建系统方案可以选择多种技术组合方式。

容错:(1)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常规设计,尽量保证设计的正确。按常规设计得到非容错结构,它是容错系统构成的基础。在结构冗余中,不论是主模块还是备用模块的设计和实现,都要在费用许可的条件下,用调试的方法尽可能提高可靠性。

(2)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分类,确定实现容错的范围。对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分类,例如,对于硬件的瞬时错误,可以采用指令复执和程序复算;对于永久错误,则需要采用备份替换或者系统重构。对于软件来说,只有最大限度地弄清错误和暴露的规律,才能正确地判断和分类,实现成功的容错。

(3)按照“成本——效率”最优原则,选用某种冗余手段(结构、、时间)来实现对各类错误的屏蔽。

(4)分析或验证上述冗余结构的容错效果。如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则应重新进行冗余结构设计。如此反复,直到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为止。

5、密码体制五要素是什么?

答:通常一个完整密码体制要包括如下五个要素,分别是M、C、K、E 和D,

具体定义如下:

M 是可能明文的有限集称为明文空间;

C是可能密文的有限集称为密文空间;

K 是一切可能密钥构成的有限集称为密钥空间;

E为加密算法,对于密钥空间的任一密钥加密算法都能够有效地计算;

D 为解密算法,对于密钥空间的任一密钥解密算法都能够有效地计算。

6、什么是单向陷门函数?

答:如果函数f(x)被称为单向陷门函数,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给定x,计算y=f(x)是容易的;

②给定y, 计算x 使y=f(x)是困难的(所谓计算x=f-1(y)困难是指计算上相当复杂已无实际意义);

③存在δ,已知δ时对给定的任何y,若相应的x 存在,则计算x 使y=f(x)是容易的。

7、数字签名是如何使用的?

答: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技术是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典型应用。数字签名的应用过程是,数据源发送方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数据校验和或其他与数据内容有关的变量进行加密处理,完成对数据的合法“签名”,数据接收方则利用对方的公钥来解读收到的“数字签名”,并将解读结果用于对数据完整性的检验,以确认签名的合法性。数字签名技术是在网络系统虚拟环境中确认身份的重要技术,完全可以代替现实过程中的“亲笔签字”,在技术和法律上有保证。在数字签名应用中,发送者的公钥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但他的私钥则需要严格保密。

8、强制访问控制是如何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答:MAC是一种多级访问控制策略,系统事先给访问主体和受控客体分配不同的安全级别属性,在实施访问控制时,系统先对访问主体和受控客体的安全级别属性进行比较,再决定访问主体能否访问该受控客体。为了对强制访问控制MAC模型进行形式化?述,首先需要将访问控制系统中的实体对象分为主体集S 和客体集O,然后定义安全类SC(x) = < L ,C >,其中x 为特定的主体或客体,L 为有层次的安全级别Level,C 为无层次的安全范畴Category。在安全类SC 的两个基本属性L 和 C 中,安全范畴 C 用来划分实体对象的归属,而同属于一个安全范畴的不同实体对象由于具有不同层次的安全级别L,因而构成了一定的偏序关系。例如,TS(Top Secret)表示绝密级,S(Secret)表示秘密级,当主体s 的安全类别为TS,而客体o 的安全类别为S 时,s 与o 的偏序关系可以表述为SC(s)≥SC(o)。依靠不同实体安全级别之间存在的偏序关系,主体对客体进行访问。

9、角色与组的区别是什么?

答:组是用户的集合,而不是权限的集合;角色作为中介,既是用户又是权限的集合体,因此,用户组是不能替代角色的。

10、制定访问控制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主要有以下:一. 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二. 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三. 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

11、传统病毒与蠕虫有什么区别?

答:传统病毒的代表有巴基斯坦智囊(Brain)、大麻、磁盘杀手(DISK KILLER)、

CIH 等。传统病毒一般有三个主要模块组成,包括启动模块、传染模块和破坏模块。当系统执行了感染病毒的文件时,病毒的启动模块开始驻留在系统内存中。传染模块和破坏模块的发作均为条件触发,当满足了传染条件,病毒开始传染别的文件;满足了破坏条件,病毒就开始破坏系统。蠕虫病毒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鼎盛时期却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而且迅速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主流。这类病毒的代表包括莫里斯蠕虫、红色代码Code Red、尼姆达Nimda、求职信、“熊猫烧香”、SQL蠕虫王等,作为病毒,蠕虫当然具有病毒的共同特征,但与传统病毒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病毒是需要的寄生的,通过感染其它文件进行传播。蠕虫病毒一般不需要寄生在宿主文件中,这一点与传统病毒存在差别,蠕虫病毒具有传染性,它是通过在互联网环境下复制自身进行传播,蠕虫病毒的传染目标是互联网内的所有计算机,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局域网内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网络中的恶意网页和大量存在着漏洞的服务器等。可以说蠕虫病毒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12、木马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木马的传播(种木马或植入木马)方式主要通过电子邮件附件、被挂载木马的网页以及捆绑了木马程序的应用软件。木马被下载安装后完成修改注册表、驻留内存、安装后门程序、设置开机加载等,甚至能够使杀毒程序、个人防火墙等防范软件失效。

13、防病毒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计算机病毒技术和病毒防治技术是在相互对抗中共同发展,总体来说,病毒防治技术略滞后于病毒技术,但由于许多安全厂商不断地研制升级其防病毒产品,使得防病毒技术能够有效地查杀绝大多数病毒。因此,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来说,防治病毒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有效的防病毒产品,并及时进行产品升级。从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来看,主要包括检测、清除、预防和免疫四个方面。其中检测和清除是根治病毒的有力手段,而预防和免疫也是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

14、缓冲区溢出有哪些危害?

答:缓冲区溢出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危险的漏洞,在各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广泛存在。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可以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宕机、重新启动等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可以利用它执行非授权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统特权,进而进行各种非法操作。在当前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安全中,被广泛利用的50%以上都是缓冲区溢出,而缓冲区溢出中,最为危险的是堆栈溢出,因为入侵者可以利用堆栈溢出,在函数返回时改变返回程序的地址,让其跳转到任意地址,带来的危害一种是程序崩溃导致拒绝服务,另外一种就是跳转并且执行一段恶意代码,比如得到shell,然后为所欲为。

15、代理网关与电路级网关有什么区别?

答:电路级网关用来监控受信任的客户或服务器与不受信任的主机间的TCP握手信息,这样来决定该会话是否合法,电路级网关是在OSI模型中会话层上来过滤数据包,这样比包过滤防火墙要高两层。另外,电路级网关还提供一个重要的安全功能:网络地址转移(NAT)将所有公司内部的IP地址映射到一个“安全”的IP地址,这个地址是由防火墙使用的。有两种方法来实现这种类型的网关,一种是由一台主机充当筛选路由器而另一台充当应用级防火墙。另一种是在第一个防火墙主机和第二个之间建立安全的连接。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当一次攻击发生时能提供容错功能。应用代理网关防火墙彻底隔断内网与外网的直接通信,内网用户对外网的访问变成防火墙对外网的访问,外网返回的消息再由防火墙转发给内网用户。所有通信都必须经应用层代理软件转发,访问者任何时候都不能与外部服务器建立直接的TCP 连接,应用层的协议会话过程必须符合代理的安全策略要求。

16、误用检测与异常检测有什么区别?

答:误用检测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入侵检测技术,目前大多数入侵检测系统都是基于误用检测的思想来设计实现。实现误用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家系统、特征分析、模型推理、状态转换分析和完整性校验等方法。异常检测是一种与系统相对无关、通用性较强的入侵检测技术。异常检测的思想最早由Denning ?出,即通过监视系统审计记录上系统使用的异常情况,可以检测出违反安全的事件。通常异常检测都与一些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但存在着误报率较高的问题。异常检测主要针对用户行为数据、系统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常见的异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预测模型、系统调用监测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异常检测技术等。

17、内容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意义别?

答:信息内容安全主要包含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针对合法的信息内容加以安全保护,如对合法的音像制品及软件的版权保护;另一方面是指针对非法的信息内容实施监管,如对网络色情信息的过滤等。

18、数字水印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答:隐蔽性(不可见水印):指水印与原始数据紧密结合并隐藏其中,不影响原始数据的正常使用的特性。

鲁棒性:指嵌入的水印信息能够抵抗针对数字作品的各种恶意或非恶意的操作,即经过了各种攻击后是否还能获取水印信息。

安全性:未授权者不能伪造水印或检测出水印。密码技术对水印的嵌入

过程进行置乱加强安全性,从而避免没有密钥的使用者恢复和修改水印。

易用性:指水印的嵌入和?取算法是否简单易用,主要指水印嵌入算法和水印取算法的实用性和执行效率等。

《东北大学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题目:设计胶带输送机的传动装置 班级:冶金工程1103 姓名:马林林 学号:20110075 指导教师: 成绩: 2013 年07 月07 日

1、设计内容 1.1设计题目 1.2工作条件 1.3技术条件 2、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1电动机选择 2.2分配传动比 2.3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传动零件设计计算以及校核3.1减速器以外的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2减速器内部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4、轴的计算 4.1初步确定轴的直径 4.2轴的强度校核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其寿命验算5.1初选滚动轴承的型号 5.2滚动轴承寿命的胶合计算 6、键连接选择和验算 7、连轴器的选择和验算

kw w 30.3=

一对滚动轴承效率 η2=0.99 闭式齿轮的传动效率 η3=0.97(8级) 开式滚子链传动效率 η4=0.92 一对滑动轴承的效率 η5=0.97 传动滚筒的效率 η6=0.96 8063 .096.097.092.097.099.099.026 5432 21=?????=?????=ηηηηηηη 8063.0=η (3)所需的电动机的功率 Kw p p w r 09.48063 .030.3=== η Kw p r 09.4= 即Pr=4.09kw 查表2-18-1可选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Y132M2-6型, 额定kw P 5.50=。满足r P P >0,其主要性能见表。 2.1.3确定电动机转速 传动滚筒转速 min /4.102280 1000 5.16060w r D v n =???==ππ 现以同步转速为Y132S-4型(1500r/min ) 及Y132M2-6 型(1000r/min )两种方案比较,查得电动机数据 使传动装置结构紧凑,选用方案2。电动机型号为Y132M2-6。 由表2-18-1和表2-18-2查得其主要性能技术数和安装尺寸 数据列于下表

初级中学食品安全制度汇编

食品安全制度汇编 ##初级中学

目录 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3)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5) 食堂管理人员职责 (6)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7) 食堂管理制度 (8) 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8) 餐具消毒管理制度 (9)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1)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2) 食品采购验收制度 (12) 原料采购索证登记制度 (13) 操作间管理制度 (14) 食品试尝留样管理制度 (15) 库房管理制度 (15) 食堂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16) 食物中毒处置预案 (17) 食堂安全管理制度 (19) 食品卫生定期检查制度 (20) 学校食堂验收标准 (21)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人制度 (22)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工作职责制度 (23)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24)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26) 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8)

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一、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中小学食堂管理制度》等相关法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 二、加强对食堂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明确、细化学校和承包方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三、督促食堂从业人员落实上岗体检与培训制度,落实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和工作措施。 四、加强对师生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管理。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六、落实专人负责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七、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对资质不合格、卫生不达标的承包者坚决清退。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教学设计依据 本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以下三方面: (1)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也是机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课程重构中的论证结论,确立了本课程的知识点。(3)通过市场调研和毕业生反馈确定的当前高技能人才对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

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机械历史上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3(感受机械设计成果的美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5. 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培养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教学单元与学时安排 学习 项目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 序号 教学项目1 概论任务1-1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任务 任务1-2 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与结构工艺性 1 2 任务1-3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及设计步骤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划学时:48 课程编号:JDX12005 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017年07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目标 (3) (一)专业能力 (3) (二)方法能力 (3) (三)社会能力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四、教学内容与标准 (6) 五、实施建议 (9)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建议 (9)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建议 (9) (三)任课教师要求 (10) (四)学习场地及设施配置建议 (10) 六、说明 (10)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本课程有很强的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机械设计、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应用,加强实训,以培养学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和“面向应用”的观念。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AUTOCAD。 后继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CAD/CAM、注塑模具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毕业实践。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型机械加工机床的性能特点,能熟练解读机械加工图纸,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检具及其它工艺装备的选用能力,具备热处理、机械加工、铸造、焊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制定零件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课本,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生产的完整过

程,并逐步对制造过程的技术方案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独自编制机械制造工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利用编制好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巩固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采取在教师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看,多摸,多练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具备对轴类、盘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设定加工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螺栓、齿轮、键等标准零件的加工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机械制造基础一般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 (三)社会能力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电大专业证书课程作业及答案审批稿

电大专业证书课程作业 及答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一、单项选择题 1.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进行项目目标的(c),它的原理是项目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A.定量控制B.定性控制C.动态控制D.系统控制 2、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控制施工成本的工作步聚包括:(1)收集施工成本的实际值;(2)将施工成本目标逐层分解;(3)将实际值与计划值比较;(4)找出偏差采取纠偏措施。正确的步骤顺序是d)。 A.1-2-3-4B.1-4-2-3C.2-3-4-1D.2-1-3-4 3.在我国,项目经理是一个(d)的名称。 A.专业人士B.技术职称C.管理人士D.工作岗位4.在编制资源进度计划时,应将重点放在(d)上。 A.大宗资源B.人力资源C.附属资源D.主导资源 5.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而言,(d)是管理的核心。 A.施工方的项目管理B.设计方的项目管理C.供货方的项目管理 D.业主方的项目管理 6.在多数条件下,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采用(d)。 A.变动单价合同B.固定总价合同 C.固定单价合同D.变动总价合同 7.施工总承包管理方(MC-ManagingContractor)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承担(b)的总责任。 A.施工任务承包B.施工任务组织 C.施工任务执行D.施工任务管理 8.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进行(d),应首先分析的是成本问题。 A.检查B.验收C.判断D.总体诊断 9.项目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编码的基础是(a)。 A.项目结构图B.组织结构图C.任务分工表D.合同结构图 10.(c)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其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A.《招投标法》B.《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D.《安全生产法》 11.国际上把建设(c)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归为工程咨询服务。 A.设计B.施工C.监理D.承包 12.在事件风险量区域图上,风险区D属于风险量(b)的区域。 A.最大B.最小C.中等D.中等偏上 13.直接工程费是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b)。 A.施工机械安、拆费B.施工机械使用费C.燃料动力费D.施工机械场外运费 14.下列费用中,不属于施工项目直接成本的是(b)。 A.施工措施费B.办公费C.材料费D.施工机械使用费 15.一般情况下,计划施工成本总额应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内,并使(b)计划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A.资金B.成本C.施工D.预算

(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学时:128(讲课114:,实验:14)学分:7 执笔者:曾德江编写日期:2004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择,初步掌握机械零件毛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个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似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机械工程材料(17学时) 第一单元绪论(1学时) 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新技术的应用。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0学时) 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第三单元钢铁材料(4学时) 介绍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及牌号表示。 了解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牌号表示。 第四单元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2学时) 介绍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 了解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模块二静力学(16学时) 第五单元静力学基础(5学时) 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共3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

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1)贴近生产岗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 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

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全文

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全文 Ⅰ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一 1.校长岗位职责 本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的行政工作由校长对上级全面负责,对国家负责,在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校长行使对本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校长的职责是: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二)、团结和依靠教职工,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师学习政治,组织教师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努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靠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共同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校民主制度建设,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 (1)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认真执行国家及上海市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及课外教育活动,确保这些教育和活动生动活泼、有成效地开展。 (4)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育教学、为教职工服务的方向。严格管理校产和财务,搞好校园建设,关心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保护他们的健康,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工福利。 (5)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学校的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在办学育人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安排学校人事,在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与学校党组织共同考察讨论后提名和任命中层干部。 (六)、学校实行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度、校内结构工资制等,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方案和措施在征求学校党组织的意见后,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由校长组织实施。 (七)、主持校务会议和行政会议,研究和决定学校的重大问题,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审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计划。经常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各部门改进工作,做好学期和学年的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专业课作业

小学语文专业课作业 市中原街小学王卉 一、新课程倡导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1)坚持多元性,不要“一把标尺”。我们知道学生的智能类型不一样,表现在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上是不一样的。对于同样的知识,学生即使掌握了,表达的方式也会因智能表达不一样而得分不一。因而,应为学生营造适合他的检测方式。 (2)坚持全面性,不要“只是分数”。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业的检测,应该是缤纷多彩的呈现,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理应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3)坚持过程性,不要“只看结果”。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次考试结果能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习惯、态度,与人的交往,对事物的认识,等等,都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性因素,语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生命灵动是学生获得成长的“感性表现”,是无法用分数来量化和考核的,是需要观察并体验的。这些都是我们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坚持性,不要“教师独裁”。性的坚持需要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起来”作为前提。在学业评价改革中,必须将学生的自主评价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整个评价包括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适当的时候应该还有社会参与。我认为很多人习惯把传统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其实这样的定位不完全正确。即便是在素质教育下,应试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传统教育在抓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以牺牲学生的其他能力为代价,而且还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代价,所以把传统教育定性为应试

教育是不科学的。对传统学业评价制度变革定位的认识。如果把传统教育简单定性为应试教育,就会把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错误地定位为淡化考试和分数意识传统的小学教育是一种重视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能力培养的教育。传统学业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时候,怎样同时让学生正常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劣势显得更为瞩目。 (5)坚持语文性,不要“淡化实践”。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业评价,如何让用这个支点来调整教师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生动活泼地学习、公平地发展呢? 1.正确理解语文学业评价的公平发展理念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可分为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结果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 语文学业评价中的公平发展理念,主要是指过程公平。 传统的学校教育扮演着一种社会分流器的作用,将社会成员分流到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之中。升学考试就是分流的一种机制,升学考试中的筛选、淘汰表明学校不排斥部分学生的失败,甚至有意让部分学生失败。原有的评价式主要定位在甄别与选拔上,它可能促进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也伤害了至少同样多的学生的学习,这就人为造成学生的不公平发展。当形成性评价进入这一评价式之后,我们期望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保证他们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学业成就标准,发展我们所期望的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总学时:95 适用对象: _____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 __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 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 (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 (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 (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 (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 综合素质: (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 |

(九)实施建议或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 考核形式:闭卷。 评价办法:期中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40%(主要考察作业成绩、实践等方面),期末成绩占30%。 三、教学内容纲要 ( 《机械基础》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机器、机构、机器的组成和运动副的概念 2. 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 第一章带传动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普通V 带的标记 。 2. 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同步带传动 3. 理解V带及带轮、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V带传动的安装维 护及张紧装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 要点: 1. 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 2. 机构传动比i 第二节V带传动 、 要点: 1. 普通V带结构 2. 普通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 3. 普通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及张紧装置 4. 普通V带传动的应用特点 5. 普通V带的标记 第三节同步带传动 要点: # 1.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 第二章螺旋传动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 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 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 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 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 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 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 fe 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焊 后续课程 接工艺、技能鉴定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 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 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 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 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 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工实习 前导课程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

中学各类制度汇编

中学 管理制度汇编(草案) 2004年11月

学校“三风” 校风:文明、守纪、勤奋、创新教风:勤奋、严谨、务实、反思学风:勤学、多思、务实、求活 学校校训 修德、益智、健体

前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也必须要有规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制度就是规矩。 现在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也有人说,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我更相信后者,因为校长具有可变性、个体性和人为性,而制度则具有稳定性、整体性、规范性和公平性。众所周知,一所名校,它既要有一个好校长,也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两者缺一不可。 我校虽建校近30年,但在管理制度方面,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总体上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1997年,学校进行了一次收集、汇总,印发给全体教职工,这对规范办学行为,严格常规管理,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时隔多年,随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变化和教育客观环境的变化,有的内容已经过时,有的内容需要完善,有的内容亟待增补。校委会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增添了有关

热点方面的新内容,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教代会通过,形成了这本《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我相信它会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制度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势必又对学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今后,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趋向于科学化、人文化和现代化。 2004年11月 目录 一、党组织建设―――――――――――――――――――――5~13 1、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 2、领导班子议事制度 3、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 4、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 5、校务公开实施意见 6、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 7、中层干部竞聘制度 8、关于加强对工会、教代会工作领导的意见 9、关于加强对团委、少先队工作领导的意见

市场营销学课程作业及答案1

市场营销学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下列哪项是指帮助企业进行产品保管、储存以及运输的专业企业?() A、物资分销机构 B、中间商 C、营销服务机构 D、金融机构 答案:A 第2题春节在门口张贴吉祥如意的春联是受以下哪个方面的影响?() A、政治 B、法律 C、价值观念 D、社会文化 答案:D 第3题市场营销学产生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第4题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70年代 D、19世纪中叶 答案:B 第5题交换活动的基本单元是()。

A、销售 B、购买 C、交易 D、租赁 答案:C 第6题下列哪项为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而提供特定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等生产资料?() A、市场 B、投资者 C、供应者 D、公众 答案:C 第7题历史上第一本以“市场营销”命名的论著是由哪一位营销学专家写的?() A、琼斯 B、希巴德 C、科特勒 D、韦尔德 答案:D 第8题市场营销观念的突出特征是()。 A、以产品的质量为中心 B、以产品价格为中心 C、以产品产量为中心 D、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答案:D 第9题下列哪项是以追求和创造企业特色为核心的战略?() A、低成本战略 B、差别化战略 C、聚焦战略

D、渗透战略 答案:B 第10题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如果掌握了人口的(),就会准确的寻找自己的市场目标,确定企业产品的流向与流量。 A、年龄结构 B、性别结构 C、地理分布 D、教育程度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的大小取决于下列哪些要素( )。 A、人口 B、购买力 C、成本 D、购买欲望 答案:A|B|D 第12题迈克尔·波特把同一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战略分为( )。 A、低成本战略 B、差别化战略 C、聚焦战略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论文题目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指导教师韩成良 系别/班级化工系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2)班

姓名(学号)周桃磊 1403012003 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体会 作者:周桃磊 合肥学院,化工系,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的努力目标是:在各种限定的条件(如材料、加工能力、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等)下设计出最好的机械,即做出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需要综合地考虑许多要求,一般有:最好工作性能、最低制造成本、最小尺寸和重量、使用中最可靠性、最低消耗和最少环境污染。这些要求常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机械种类和用途的不同而异。设计者的任务是按具体情况权衡轻重,统筹兼顾,使设计的机械有最优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过去,设计的优化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经验和远见。随着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价值工程、系统分析等新学科的发展,制造和使用的技术经济数据资料的积累,以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优化逐渐舍弃主观判断而依靠科学计算。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工程粉体工程 正文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状况

1.学习意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我们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应用、设计能力,并通过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我们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内容: 1、阐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2、阐述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3、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2.学习方法:(1)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志。 (2)学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本课程又是一门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除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实验、实训、设计训练外,还应注意设计公式的应用条件,公式中系数的选择范围,设计结果的处理,特别是结构设计和工艺性问题。 (3)学会总结归纳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多,内容繁杂,所以必须对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思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与其他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掌握其共性与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4)学会创新学习机械设计不仅在于继承,更重要的是应用创新,机械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历程。只有学会创新,才能把知识变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更新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它包括的内容广而散,纵横关系复杂,几乎每一章都包括工作原理、类型特点、机构设计或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等内容,涉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等多门课程,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广,主要表现在关系多、门类多、公式多、图形多和表格多等现象。该门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要学

初级中学管理制度汇编1.doc

初级中学管理制度汇编1 学校管理制度 汇编 太平一中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办学理念 第二部分学校全面工作管理制度第三部分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制度第四部分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第五部分教学职能部室管理制度第六部分学校教职工管理制度 第七部分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学校行政工作管理制度第九部分学校物资与财务管理制度第十部分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学校办学理念 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教育 学校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学校的校风:严谨求实团结奋进

学校的教风:敬业爱生和谐互动 学校的学风:博学多思愉悦体验 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竞争型集体,互助型团队,创新型基地; 学校的承诺: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放心,让老师成功,让社会满意。 学校办学特色: 一、以创新促进各项工作进步 1、管理理念的创新:真实体现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2、奖惩制度的创新:真实体现创优多得,优劳优酬。 3、考核制度的创新:定性分析,定量管理,过程评价。 4、评价制度的创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 二、以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1、学校工作的二十字原则:求规范为学生发展奠基,保方针办人民满意教育 2、教学工作的二十二字原则:抓师德铸高素质教师队伍,提质量创超一流教学业绩 3、后勤工作的二十字原则;管财产抓后勤服务育人,治环

境促校园和谐平安。 三、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1、以宽容,互助,和谐,创新为核心的人性化的运作为模式,让学校充满温馨。 2、让教师有感情,让学生有兴趣,让校园充满乐趣。 第二部分学校全面工作管理制度 校长工作制度 一、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一切行政工作。 二、校长要团结全体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完成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为“四化”培养德才兼备的身体健康的人才。 三、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按教学规律办事,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计划的全面贯彻执行。 四、做好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常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研究教育改革的新动态,积极带领广大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积极指导与帮助共青团、学生会开展工作。要发动全体教职工人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实现全员育人。 五、领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全体教职工

《专业英语》课程作业

步京侄宛a琴 《专业英语》课程作业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一五年六月 一、英译中(英文科技资料翻译) 原文: An operating system is the software which acts as an interface between a user of a computer and the computer hardware.The purpose of an operating system is to provid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a user may execute program. The primary goal of an operating system is thus to make the computer system convenient to use. A secondary goal is to use the computer hardware in an efficient way. We can view an operating system as a resource allocator. A computer system has many resources which may be required to solve a problem: CPU time, memory space, , input/output(I/O) devices, and so on.The operating system acts as the manager of these resources and allocates them to specific programs and users as necessary for their tasks. Since there may be many, possibly conflicting, requests for resources, the o/s must decide which requests are allocated resources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system fairly and efficiently. Multimedia means, from the user ' perspective, that computer information can be represented through audio and/or video, in addition to text, image, graphics and animation .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media into the computer provides additional possibilities for the use of computational power currently available (e.g., for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 of hug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 Furthermore, these data can be transmitted though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which implies applications in the areas of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cooperative work.Multimedia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a spectrum of new applications, many of which are in place today. A multimedia system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other systems through several properties. We elaborate on the most important properties such as combination of the media, media-independence, computer control and integration.Not every arbitrary combination of media justifies the usage of the term multimedia. A simple text processing program with incorporated images is often called a multimedia application because two media are processed through one program.But one should talk about multimedia only when both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media are utilized.A text processing program with incorporated images is therefore not a multimedia application. An important aspect of different media is their level of independence from each other. In general, there is a request for independence of different media, but multimedia may require several levels of independence. On the one hand, a computer-controlled video recorder stores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but there is an inherently tigh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media. Both media are coupled together through the common storage medium of the tape. On the other hand, for the purpose of presentations, the combination of DAT recorder (Digital Audio Tape) signals and computer-available text satisfies the request for media-independence. Early computers were(physically) very large machines run from a console.The programmer wou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