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教育史复习练习(中国1)

最新学前教育史复习练习(中国1)
最新学前教育史复习练习(中国1)

《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复习(中国部分)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一、填空

1.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时期。P6

2.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p6

3.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p7

4.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放在首位。P23

5.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P26

6.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有:、、。p31-32 7.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P34

8.我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的制度主要有和。P36

9.朱熹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和“”。

10.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p40

11.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p51

12.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所撰的。P51 13.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类和类。P52

14.南朝梁时周兴嗣所著的古代识字类儿童教材是。p52

15.古代诗歌类的历史知识性蒙书中,《》最为流传,由唐人所撰。P55 16.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p62

17.提出“太子之善,在于与选左右”,强调要行胎教,要施学前教育。P63 18.颜之推的教育目的是:。

19.集中反映朱熹儿童教育思想的是他编著的和。P72 20.司马光写的,阐述家庭教育问题,对历代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P32

21.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这种培养儿童读书习惯的主张出自。p74

22.提出要严格、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的是。p74 23..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P77

24.我国古代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的著作是。p41

25.在中国古代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为元朝所编。

26.朱熹主张对儿童应该早施教,将儿童教育比喻为。

27.是中国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28.中国古代有风俗,就是观察小儿志向的一种方式。

29.以为伦理道德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重要特点。

30.中国古代为推行孝道,《》曾是最被推崇的儿童读物。P20

31.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识字教育、、自然常识。

32.中国古代宫廷中除“三母”外,还为幼小的太子设。

33.胎教最早的记载,是时期,周文王、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34.刘向的《》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经验。

35.徐之才得《胎产书》提出“”,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36.孙思邈《千金药方》提出了“”的胎教理论,为我国胎教学奠定了基础。

37.万全《养生四要》,主张男女慎“”,胎教学说中有了的内容。

38.胎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传统。

39.中国古代胎教的核心目的是对母亲的的要求。

40.史游的《》流行广、影响大,是汉至唐的主要识字教材。

41.在训诫类儿童诗歌中,明代吕德胜编的《》是一部影响极大的蒙学读物。

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

1.朱熹的学“眼前事”

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就孩子而言是。他认为学必自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儿童主要是学习之事,是“”。

2.“三母制度”p38

(1)这是儿童教育制度之一。

(2)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的职责。

(3)、、合称三母。子师负责对太子进行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和其他所需;保母负责。

3.《小学》

为便于儿童学,与刘子澄编纂《小学》一书。全书共卷,分内外篇,书中贯彻对儿童的原则,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孝宗、、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

4.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1);(2);(3)原始宗教教育;(4);(5)。

5.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父慈子孝相互联系。颜之推主张。

(3)。在家庭教育中,要切忌偏宠,对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

(4)。重视父母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陶冶,重视模范和榜样作用。

6.简述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

(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

(2)以为教育内容,内容。

(3)没有专门的。

(4)儿童教育的手段是。

7.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

经验:(原则和方法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也叫“教子以正”。父母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3)。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以身率先,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首先要具备什么品德。

(4)。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5)。对儿童教育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另一个含义是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6)。家长对孩子,既要慈爱又要严厉,爱与教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溺爱孩子的同时,还要不偏宠子女。

(7)运用“、”的方法进行教育。

局限:

(1)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受礼教的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以等封建道德为内容。

(2)家庭教育中使用。体罚是侮辱、压制、违背的封建专制主义方法,是不可取的。

8.论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1)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和。(1分)

王守仁深刻形象地揭露了封建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倡教育儿童要,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1分)

(2)论儿童教育的、。(1分)

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的教育目的论,以为中心,但同时也包含了,,等内容,希望儿童身心得到的发展。(2分)

他把儿童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其“”的集中体现。他主张教育儿童要,使其发展。(1分)(4)量力施教,“”。(1分)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都处于发展之中,必须,,不可躐等。他还认为,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不求其多,但要,要让儿童去消化理解,达到。(2分)

王守仁从出发,论述了,突破了,了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2分)

9.分析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P10-11(可作“材料分析题”,材料内容见教材P10最后一段。)(1)中国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

(2)教育对象:反映了的教育状况。西周已经初步形成了按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悠久历史。

(3)特点:按年龄大小和,对各学段提出不同内容,体现了、由浅入深的要求。

(4)从内容看:有、文化知识、。其中更突出了。

(5)此计划中十分明显。

(6)影响: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有很大影响。

10.保傅制度

(1)这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制度之一。

(2)选择贵族和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的、的训练。

(3)师保傅,分为、、和少师、少保、少傅,称“”和“”。

(4)太保负责太子。太傅从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

11.试析古代宫廷儿童教育制度(P36-38)= 保傅制度+三母制度+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12.试述古代胎教的主要经验= 胎教的内容和方法。(P45-50)

(1)胎教的内容:①注意因素的;②重视影响与;

③选择良好的;④良好的。

(2)胎教的方法:①: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②: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③: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评价:中国古代胎教历史悠久,实践与理论有不少成功经验和科学论断,可以借鉴。但也不免包含一些的内容。

13.“三、百、千”

(1)三:宋所撰《》,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三字一句,内容丰富。

(2)百:指宋初《》,500多个用作姓氏的汉字组成。四字韵语,易记诵。

(3)千:南朝所著《》,四字韵语,250句。

14.贾谊论“早喻教”。

“早喻教”就是及早实施教育,主要包括胎教和学前教育两个阶段。

(1)胎教:①是胎教的根本问题;②对孕妇要进行“”教育;③安排适宜的及对孕妇予以影响。

(2)学前教育(可作为材料分析题,材料见教材P63最下面一段)

①学前教育要从就开始。

②在宫廷中聘请“”、“”为专任教师。

③为太子创造一个的教育环境,“”。

④学前教育内容多方面,包含的要求。

15.颜之推论家庭教育的内容。

(1)颜之推的教育目标是:。这种主张在儒学包揽一切的时代,具有突破性意义。

(2)提出“”,既要进行教育,又要进行“”的教育。从小进行忠孝仁义礼节的教育。

(3)学艺:广习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如文章、算术、医方等。

(4)德行与学艺,互为联系,是根本,也不是可有可无。

16.《童蒙须知》

南宋编订的《童蒙须知》是他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它对儿童的、、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该书对于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和某些的道德规范,至今不失其教育意义。但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和的条规,是应该抛弃的。

17.《颜氏家训》

由南北朝时期所著(1 分);内容,论述了问题,共卷篇(2分);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最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流传,影响深远(2分)。

18.简述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婴幼儿身体的养护。主要经验:、食勿过饱、、安全避险、。

(2)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3)初步的道德教育、、勤俭耐劳、、、礼貌谦让。

(4)早期的知识教育:、识字教育、、。

第二编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一)晚清和外国教会

一、填空

1.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颁布实施。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这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1905年,度废除,标志封建时代旧教育在形式上结束,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形成。

3.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4.蒙养院,附设在和内。

5.育婴堂创于代。

6.清末蒙养院制度,仿照日本《》。p90

7.蒙养院内教师称“”,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8.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始于1903年成立的。P88

9.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

10.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11.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

12.1907年,清政府颁布《》、《》,打破女禁。

13.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p94

14.在康有为的《》中,他设计了“公养、公教(或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P93

15.康有为婴幼儿教养宗旨是:“养儿体、、”。P97

16.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是:奴化中国人思想,。p99

17.大约19世纪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P100

18.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名称)。

19.近现代外国人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是教会或欧美式的。P101

20.日本式幼稚教育在中国影响最深,这发生在。p101

21.1898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发展成为,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学校。p104

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

1.评述清末蒙养院制度。

(1)蒙养院(名词解释)

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1904年,学制颁布实施。其中的《奏定章程及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它规定了蒙养院制度,指出了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蒙养院招收岁的儿童;附设在和敬节堂内;课程有游戏、、、;院内教师称“保姆”,由、节妇训练而成。蒙养院实行“合一”,建立蒙养院的真正用意在于加强。

(2)评价蒙养院制度p90

①在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②具有的出现的特点。

③体现了“,”的总原则。

④严重抄袭,表现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点。

2.武昌蒙养院p89-90

(1)年创办的湖北省立幼稚园,为我国设立之始。后改称武昌蒙养院。

(2)湖北幼稚园附设,是中国的萌芽。

(3)聘请日本人为园长,她是日本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她拟定了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了“”的原则。

(4)保育内容包括发展、开发、培养三方面。课程有、日语等项。

3.天津严氏蒙养院 p90

(1)天津严氏蒙养院是中最有名的,年由所设。

(2)聘请人为教师,购进等教具,课程有、、故事等。

(3)每日上午授课,招收亲友和邻居子女中的岁儿童。

4.比较日本式幼儿园和宗教式幼儿园的不同。P99-102

(1)不同:日本式为游戏、歌谣、谈话、手技4项;宗教式有恩物、、、故事、宗教知识等,教育内容更为。

(2)不同:日本式幼儿园的全部活动不脱教师的,完全采用,把课程内容规定在上,教育形式非常。宗教式幼儿园更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儿童有更大的,儿童在园生活天真烂漫,与教师。

(3)对中国的影响不同:式易被中国人接受,在的中国广泛流行并产生较大

影响。式以“”方式发展,很难与中国蒙养院接轨,其影响主要在方面。

5.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P104

(1)兴办或。

(2)吸引赴东、西洋接受。1908年后,中国学前教育由学习日本向转变。

(3)派师资任教于。

6.教会幼稚师范课程的特点。

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与教学。如景海幼稚师范,其课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等课,是适应外国在华办教育需要的,其中占学分最多。

第二类是课,如国文、体育、生理及卫生、音乐等;

第三类是课,如心理学、幼稚教法等。

7.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实质及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实质:以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其目的是在中国培养它们所需要的“”。尤其重视对幼儿的熏陶,使其接受,为培养打下根基。

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它们在中国办了第一批的机构,输入、培养了第一批,在创设中国近代上起了某些作用。

(二)民国和老解放区

一、填空

1.民国时期的学前改革实验活动,吸取了美国教育思想,探索建立和发展、的学前教育制度。

2.1912年《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与各种学校令结合,称“学制”。

3.按照“”学制的规定,民国初年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p109 4.1922年学制又称“新学制”或,采用美国的“”制的框架。p113 5.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的是学制。P114 6.1927年,在南京燕子矶、晓庄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幼稚园。

7.1923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

8.1901年,罗振玉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p115

9.著有《全地五大洲女俗统考》、《论中国亟需设立幼稚园》等,是传教士介绍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

10.清末民初,相比之于西方学前教育思想,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P116

11.在我国,最早著文介绍了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p118

12.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P119

13.中国最先实行的是南京,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被称为“”。P120 14.提出“爱满天下”口号,主张“一切为了儿童”。P122

15.年的,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16.1922年学制,确立幼稚园制度,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一个、改革、发展的时期。

17.厦门集美幼稚园的创办人是。p130

18.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利用的办法训练师资,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能力独自办理一个幼稚园。P136

19.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由创立。

20.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p141

21.苏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村和。p144 22.为培育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年在武汉成立,理事长为。P146

23.1941年颁发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的决定》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P147

24.老解放区保育院的首要工作是。P150

25.陕甘宁边区政府曾提出“”的供应方针,要求使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能享受与伤病员同样的优惠待遇。P150

26.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P151

二、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等

1.蒙养园p110-111

1912年,按照“”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附设于、和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但不占,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

2.幼稚园P112-114

1922年,按照“”的规定,在小学下设,接收岁以下儿童。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设置,确立了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3.北平幼稚师范学校P140

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1930年,为校长。该校以培养为己任,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的幼稚教育。教学酌采制,但又较之灵活。尤其重视学生的活动。重视实行的方法。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1

中国古代史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 ——原始农耕、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犹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 中,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位于左边地图中 的 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 A.距今1万年前后人们已学会栽培谷物 B.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C.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 D.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4.当人类做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这个“新发现”距今约 A.1000年 B.1万年 C.10万年 D.300万年 5.史学家苏秉琦指出,中国农业起源也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下列最能体现该特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遗存 C.陕西半坡、湖南玉蟾岩、浙江河姆渡等遗址发现粟和水稻遗存 D.除黍、粟、水稻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 6.“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都陈,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帝王世纪》的这段记载是 A.神话传说,基本上没有史料价值 B.原始史料,证实了原始音乐起源C.神话传统,但能够印证农业革命 D.一手史料,印证了人类进化历程 7.炎黄传说是 A.早期先民创世的历史 B. 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C.早期先民创世的英雄事迹 D.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集体记忆 8.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

学前教育史试题 1 一、填空 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 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 公养' 、' 公育'制度。 4、按照' 壬子癸丑' 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 相结合 ' 。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 之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_______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 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 ,即外国病、 花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1、以下表明夏朝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史实有:①私有制的产生②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分化③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④监狱、军队、管理的产生和设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 A、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B、奴隶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平等、和谐 C、原始社会末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现象基本消失,奴隶主阶级富有人性 D、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史学界把“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的斗争称之为“汤武革命”,予以充分肯定。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其领导的斗争代表了广大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B、汤、武本身就是奴隶或平民 C、斗争解放了奴隶和平民 D、斗争推翻了暴政、解放了生产力 4、东周和西周时期的最大不同点是: A、都城位置 B、疆域版图 C、周王地位 D、生态环境 5、关于春秋列国之间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尊王攘夷” B、主要在大国之间进行,小国没有卷入 C、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 D、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没有丝毫的积极意义 6、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学术文化却异常活跃,科技成就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 A、各诸侯国统治者重视学术文化的发展 B、广大知识分子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C、与境外各国的文化交流的频繁 D、社会大变革推动学术文化的发展 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此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六国是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必要前提: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促进了秦朝国力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C、长城和灵渠的修建表明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国力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D、六国的灭亡表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已经形成

2020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课时训练 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试题

05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2.[2019·湘西]“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A.赵州桥 B.长城 C.丝绸之路 D.大运河 3.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 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 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 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4.[2019·黄石]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2019·苏州]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6.[2019·泰安]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7.[2019·内江]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8.[2019·岳阳]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9.[2019·重庆A卷]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10.[2019·新疆]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 ( ) A.天可汗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渤海郡王 11.[2019·恩施]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 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12.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课教师:孟红艳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外象内感说 2、行为课程 3、整个教学法 4、艺友制 5、五指活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 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 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 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重点: 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 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 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 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 本章重点: 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三、古代的神童教育 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 本章重点: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 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 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本章重点: 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本章重点: 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特权 二、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三、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 五、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 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 本章重点: 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 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 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 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 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本章重点: 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章重点: 一、陶行知: 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艺友制 二、张雪门: 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 三、陈鹤琴: 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活教育”理论;整个教学法 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第一章 1、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842年8月29日,中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夏条约》 10月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2、《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通商(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商议关税(5)兵船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赔款 3、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级经验教训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经验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章 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答:《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办法。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2)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3)空想性:首先绝对平均分配土地无法实现。其次,作为小生产者,“均贫富,产品归公”的思想超越了其小私有者的本性,所以无法实现,是一种空想。 (4)落后性: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6、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历史作用:①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起步;③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开始改变。 失败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7、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三章 8、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专题复习1:中国古代史

专题复习 概述: ★横线:以朝代为复习单位进行复习(单元复习) *如: 原始社会 一、中考考点: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识记)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识记) 二、线索 *又如中国古代历史沿革: 国家产生(夏、商、周)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隋、唐)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 ★纵线: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范畴为单位进行复习(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政治专题)国家统一和民族交往 一、中考考点: 1、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理解)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运用)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识记) 4、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 5、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识记) 6、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的史实。(识记) 7、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识记) 二、专题线索

三、启示: 1、统一是大势所趋。

2、统一的意义:统一是中国文明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之一。它对加强国内各民族人民的交往、减少各地区的阻隔和敌对,增进国家和平和发展是有利的。 3、改革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变革是复杂的,有进步,有反复,有成功,也有失败。 5、民族团结、融合,共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材料题 材料题一: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田都护。……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剑,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造使求内属,愿请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因以超为都护……。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 ——《后汉书·西域传》请回答: ①材料中“武帝”、“北虏”各指谁?西域指哪些地区? ②为了加强同这一地区联系,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③加强西域和内地联系最大贡献的人是谁?他为东西一条什么重要的商路开辟奠定了基础?这条商路从哪里出发?汉朝从这条商路输出主要商品是什么?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题二; 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这么一首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个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①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②“五十六族”中的藏族在唐朝时被称为什么?请你用具体史实说明它与唐之间的友好往来? ③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主要在两个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请从清史实中各举一例说明。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1)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4、7)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下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3.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4.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分封制的实行 D.郡县制的推广5.《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世袭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6.《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8.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9.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学前教育史资料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1. [识记]如何理解中国最古老的学校? 1-2. [识记]简述慈幼观念的演变?[201504单选201510单选] 1-3. [识记]简述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1-4. [简单应用]简述古代的慈幼礼俗? 1-5. [领会]简述胎教作用? 1-6. [综合应用]简述胎教的内容? 1-7. [识记]简述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8. [领会]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学龄前儿童分年教育的规划内容? 1-9. [综合应用]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1-10. [领会]简述家庭教育的原则? 1-11. [领会]简述蒙养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1-12. [综合应用]简述王筠的生平及其关于儿童识字教学的观点? 1-13. [综合应用]简述崔学古的生平及其有关儿童教育的主张?[201504单选] 1-14. [领会]简述蒙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具有蒙学性质的读物?[201510单选201510名词解释] 1-15.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遵循哪些原则? 1-16.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有哪些?[201510单选] 1-17. [识记]古代的学前教育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1. [识记]认识几位主要的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家?[201504名词解释] 2-2. [领会]简述王充“论身心统一”的儿童教育思想? 2-3. [识记]简述王充“论小儿禀性”的儿童教育思想? 2-4. [识记]简述王充“论优生”、“论在活动中学习”的儿童教育思想?[201510简答] 2-5. [简单应用]简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2-6. [简单应用]简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2-7. [领会]简述王守仁“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论的意义以及“循序渐进”的儿童教育主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一、名词解释(4*5) 1、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朝灭亡后,唐朝承袭并完善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武则天时期又特开武举,充实了科举内容。科举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2、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仁,即仁人。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分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按宗法制原则,区别大宗和小宗,确定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4、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6、安史之乱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影响:导致了社会混乱、藩镇割据、剥削加重、边疆不稳、北方人口锐减、经济中心南移、西域独立等。 7、均田制 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北魏太和九年颁布施行均田制,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另外还规定了赋税。隋文帝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隋炀帝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故隋之均田己略为变质。唐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

2020年高考历史 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三(20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练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三 1.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 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2.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 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这些做法( ) A.消除了吏治的腐败 B.客观上有利社会公平公正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推进了国家监察制度发展 3.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 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4.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 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5.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 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6.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有所有答案)

学前教育史试题1 一、填空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相 结合'。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 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 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 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 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19、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 年3 月在武汉成立中国________ ;该组织在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复习摘要简答题

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解析:A 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率先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曾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2.(2017·安徽蚌埠二模)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解析:B 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故A 项错误;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C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D项错误。 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C 材料重点强调政事堂的职能,不能体现三省体制日益完备,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可知政事堂与尚书省职能不同,故B项错误;题干“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政事堂的职能,不能表明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唐玄宗时改名为“中书门下”,堂后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之中国近代思想变迁 专题概述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挑战和国家的衰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追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列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改造,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思想始终结合救亡图存和近代化两大时代主题。近代中国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探索过程,也展现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渐进过程。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资产阶级三 大阶层(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阶段历程,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解放与中国近代化的相互关系均是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 2、基本概念:能否正确理解洋务派、顽固派、“中体西用”、“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激进派”、“西学东渐”等概念或专有名词事关本专题得分效率,应下功夫理解。 3、史观: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既体现了中国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近代化历程,也体现了中西方文明冲突融合对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也给命题留下广阔的空间。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本专题暗含“思想解放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热点,复习时要注

意相关知识的训练。 核心知识一中国近代三大阶级向西方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演变历程 知识结构 重点强调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 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 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爱国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专制反侵略的爱国性质。 4、继承性和发展性: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各种思想主张或理论成果都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5、由被动到主动: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维新变法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成果落空,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民族、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近代中国人学西方不断深化的过程 1、学技术、器物:学军事、工业技术,如新思想萌发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