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卑心理现状及其解决策略

中学生自卑心理现状及其解决策略
中学生自卑心理现状及其解决策略

关于中学生自卑状况的论文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心理咨询周雪

[摘要]自卑即自我评价贬低,一般指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的心理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通常这种情况不属于本人的真实情况,常表现出缺乏自信、悲观失望、自忧自怜、烦恼苦闷等心理状态。自卑可以看成是一种情绪或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直接和人的认知相联系。很明显的当人知道自己在一些活动或外在状况上低于社会平均标准,但这个差距在短暂时间内无法弥补和改变时变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里是一种消极的心态,现在为数不少的青年具有这种心理问题。自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这种心理普遍的从在与每个学生的身上。从而让我了解到自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问题解决,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Abstract] From vulgar namely evaluate to belittle by one's own, generally point a person because of the physiology bug or the some and mental bug but creation of slight own mental state think oneself at some aspect not equal to others. Usually this condition doesn't belong to my true condition, often is scarcity self-confidence, pessimism disappointment, from sorrow from pity, annoyance depressed etc. mental status. From vulgar can see into a kind of emotion or emotion status, this emotion directly contacts with others' cognition phase. Very the apparent is a person to know that he or she is lower than a social average on some movable or outside conditions, but this margin in brief time inside become to easily stem from vulgar mental state while canning not make up and transform. Is a kind of negative mindset from the vulgar in the mind, now for count many youths to have this mental question The normal study, life and human relations that to a large extent effected a student from the vulgar mental state associates etc., this kind of mental state is universal of from at and each student's body up. Make me understand thus from vulgar is a problem that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is also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worked out. So at analytical it become because of foundation up make further problem settle, help their better study and life thus. [关键词]自卑感自卑心理中学生成因

1、引言

自卑即自我评价偏低。按照个体心理学阿德勒(A. Adler)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又举足轻重的作用。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

决定了人们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按照精神动力学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自卑也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他认为“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虽然现在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身体和生理上的疾病也在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地得到救治,但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缺欠所引起的心理上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很多学者也研究过很多关于自卑心理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其所带来的危害。我也认为自卑心理对每个人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他形成的因素不仅仅是一两个,而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而且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健康。为此我们要多多关注此类问题,真正的了解关于自卑的各种资料,并且加大解决此类心理问题的力度。下面我将具体谈谈自卑心理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解决的一些办法。

2、自卑心理的表现

2.1、常常情绪低落

一个人常常无缘无故的郁郁寡欢,那极可能是因为自卑心理引起的。

2.2、过度怕羞

儿童,特别是女孩子略有怕羞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中学生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对对亲戚、朋友面对面的坦然的谈话,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感接触生人等等),那么可能他们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2.3、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正常的中学生都喜欢交朋友,和同龄孩子交往,并且特别注重友谊,但又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友兴趣索然。

2.4、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孩子在学习或一些活动中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2.5、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的孩子往往对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的评价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的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2.6、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的孩子尽管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的比正常孩子更好的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取不诚实、不恰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2.7、贬低或嫉妒他人

自卑孩子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嫉妒他人,如可能为同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他们为了减轻自己因自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如此往往并不凑效。

2.8、自暴自弃

较大比例的自卑孩子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的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来辩解。

2.9、回避竞争、竞赛

虽然有的自卑孩子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等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孩子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脱逃,甘愿当“逃兵”。

2.10、言语表达较差

据专家所做的统计,高达80%以上的自卑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卑感极有可能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言语学习系统的正常工作之故。

2.11、对挫折或疾病难以承受

自卑孩子大多不像正常孩子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压力,即便遇到小小的失败或小小的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时甚至对搬迁、亲人过世、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从。

由此可见自卑心理对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绊脚石。那么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我将在下面进行阐述。3、影响自卑心理产生的因素

自卑心理在某种成都办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可以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

3.1、生物因素

它包括人体素质、内分泌腺体活动、生理病变等;母体怀孕期间的情绪、药物、营养等因素;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早产等异常情况。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的一些缺陷而成为关键的因素。

对自卑心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类型特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特征。强度是指神经系统所能承担的工作能力,强的神经系统能承受较繁重的较长时间的负荷,而弱地神经系统却不能,在同样的负荷下,易产生自卑心理。平衡是指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与抑制的力量对比,若力量相当是平衡的;若一方占优势则是不平衡的。不平衡的易发生过多的兴奋或抑制方面的障碍。而抑制的程度深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灵活性是指兴奋与抑制的转变速度。转变快为灵活的,反之为不灵活。而不灵活的人易发生刻板、固执等心理障碍,比如抑郁质的人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对自卑心理产生影响较大的另一生物因素是内分泌活动。青春期是内分泌腺体活动加剧、激素分泌旺盛的阶段,某一种腺体活动失调会影响青年的心理活动。如肾上腺功能不足的人易产生抑郁,而抑郁的人易产生自卑。

青春期的性发育也是影响青年心理自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性发育给青年带来最初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冲击。如女子的月经和男子的遗精,往往使一些缺乏性知识的青年产生羞耻感、罪恶感、焦虑、烦恼、惶恐甚至自卑。

近来研究还发现,母亲怀孕时的情绪、分娩状况也会对小孩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身体疾病和营养状况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身体不适,或有疾病而导致的自卑。曾今有一孩子就是因为自己患有乙肝而在同学面前不敢抬头说话,也不和家人一起吃饭,他觉得患着样的病很丢人,后来也学习下降。最后父母不得不带着其去找心理咨询师。

3.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起决定作用;家庭、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社会生产方式对人的心理健康也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2.1、家庭因素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家庭。其中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最关键的。埃里克森(Erikson,1963)指出,如果个体没有得到父母的细心关怀,而遭受忽视、抛弃、敌视,

他们长大后不信任别人,不信任周围环境,尤其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那么我认为不信任自己的能力将会失去自信而产生自卑。佛洛姆(Fromm,1973)也指出,如果个体对父母多年错误对待,他们将变得虚弱。那么,这些软弱的性格让他们不敢在别人面前大胆的言谈、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

3.2.2、学校因素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另一个环境因素是学校。当前学校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增加学生负担,加剧竞争气氛,造成青年学生的紧张、压抑等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措施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某些教师为了升学率,而把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位置调开,关心那些学习好的,上课叫他们回答问题,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而忽视那些学习差的学生,对他们也不够关心,他们也就会自暴自弃,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自卑的心理,还可能导致有些学生自杀。

3.2.3、社会因素

社会的变化、生活节奏、社会风气等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根据统计心理障碍发生率,发达国家比第三世界高,先进地区比落后地区高,城市比农村高。美国未来学家威廉斯曾说,今后30年的变化在规模上等于过去2至3个世纪的变化,一部分人感到难以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而产生心理危机和心理不适应。这种情况对青年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因为他们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变迁,还要适应自身的发展。

3.2.4、其他因素

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也是个体心理障碍产生的诱发因素。对于处在青年期的个体来说,这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包括升学、转学、考试、恋爱以及亲人的生死别离等。他们都要求青年消耗相当的精力去适应由此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某种感情上的冲击,如果他们多次受挫,作为一种刺激很可能引发自卑心理。

3.3、主观因素

人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以及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人的主观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个性品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能够正确地看待社会、政治、人生、金钱、地位等问题;在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始终头脑清晰,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即使在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和打击也能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克服障碍,化解烦

恼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那些不够正确看待那些问题的人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4、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还字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致悲观、失望。那么,下面我分几个方面来谈谈解决办法。

4.1、家长的角度

4.1.1、父母要引导的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4.1.2、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个人正确的对待。比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认为是“笨”孩子,但是他们都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4.1.3、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因为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就越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由于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由此产生自卑心理。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

4.1.4、既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一定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当然,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因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或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相处,以免造成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4.2、教师的角度

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品学双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差,是因为学习上存在障碍,而学习障碍的产生,往往是因其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所致。矫正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信心,是帮助孩子进步的关键。

4.2.1、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

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饰,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4.2.2、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言语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的上学。

预演胜利法。

4.2.3、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2.4、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的优势,同时。还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4.2.5、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都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时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的去克服困难。

4.2.6、洗刷阴影法

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4.2.7、逆向比较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

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2.8、降低追求法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的分解成若干小目的,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功感,可以更快的进步。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在生活中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疾病而且心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就是自卑。引起自卑心理的因素也是多种相结合的,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或两种,而这些因素当中存在着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们要及时的对来访者和患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社会各界也对心理上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的心理工作者们要更努力的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杨秀英程刚邵明生王微主《心理健康塑造0—20岁》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7月

第1版 329-335页

[2]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665-668页

[3]王路《我的情绪,我做主》海潮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46-48页

[4]朱志贤《心理学大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10月第1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人中的必然要素,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因素分析;实施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国家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实践,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近几年来,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种种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情况 为了研究和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情况,我们于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总共80个班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测试、座谈、专访等形式,收到个人有关材料3800份(其中家长反映的材料1500份)。同

时,组织教师座谈会8次,学生座谈会10次,访问中学心理咨询室4个。在心理老师配合下,对72个咨询案例进行分析。调查获取的情况的数据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总体趋势,从中折射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一)学习心态 1、学习压力 A、学习压力大 在问卷调查中,九年级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和“大”的占90%以上,七八年级的学生为80%。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告诫他们的是:考上重点高中是家庭的最大希望,否则就是失败。很多家长和教师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育模式的单一化,选择人才的狭隘思想占着社会的主流。在上述思想观念影响下,學生的学习任务被层层加码。课后作业和假期繁重,补习班横飞,考试日益频繁,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每天面对几个学科一齐压下的大量作业,部分学生的心态多是消极或无奈,“乐意接受”的只占15%,“不乐意但只有接受”的占80%,认为“不堪忍受”的占5%。 B、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学校晚上20:30还在上课。很多走读学生22:00以后才能休息,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的超过100%,住宿的九年级也有37%

自卑程度之心理测试

自卑程度之心理测试 开始测试啦 1.你是否会对你不喜欢的人恶语重伤,甚至不惜造谣说谎来诋毁对方? A、不是—转3 B、是—转2 2.你会在同一类问题上重复犯很多次,然后才能逐渐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道理吗? A、不是—转4 B、是—转3 3.你从小就很平庸,甚至没有在哪个领域出类拔萃过? A、不是—转5 B、是—转4 4.亲朋好友中你是否最不喜欢那种虚情假意,虚伪奉承的人? A、不是—转6 B、是—转5 5.奇闻逸事总能吸引你的注意力吗? A、不是—转7 B、是—转6 6.评价一个人时,你总是尽可能详尽地描述自己的观念,而不是只说出个别词汇? A、不是—转8

B、是—转7 7.喜欢通过物质来拉进与人的距离,比如通过请人吃饭、送礼物来获得好感? A、不是—转9 B、是—转8 8.食欲通常与郁闷程度挂钩,越是心情不好越能吃? A、不是—转10 B、是—转9 9.从一群八卦的人面前经过时会非常紧张?担心他人背后议论你? A、不是—B型 B、是—A型 10.你是否常常会陷入自卑(自责)和自负两个极端中?有时觉得自己很棒,受到挫折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A、不是—D型 B、是的—C型 测试结束 答 案 见 下 方 ▼ A型:没主见

你的执行能力很强,但是决策能力却一般,对你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拿主意。因为你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生怕你的决定会 导致有人抱怨的结果。这也使得你在一定的领域中抬不起头。 你坚信:“人随大流不受罚,羊随大群不挨打”,所以在面对重大问题时你总是保留意见,宁可按照别人错误的方式前进,也不会 提出可能让自己承担风险的建议。 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就是你越来越被疏忽,因为一个团队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出谋策划的人物,最不缺少的就是任劳任怨却没有半点 新意的老黄牛。 建议: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一个决策和建议都会覆盖着成功和失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要害怕担责任,不要害怕 展现你的性格,不要害怕表达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一直把自己缩起来,你很难活出真正的力量。勇敢一点吧,即使是失败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历练机会,不经历创新和挑战,你 的人生会乏味到让自己失去信心。 B型:没底气 你更喜欢和某方面不如你的人相处,因为和这些人在一起你的优越感十分强,而且可以以你成功者的身份传道授业,这种居高临下 的感觉让你十分满足。 而与比你成功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宁可以冷漠来伪装自己也不愿意主动接近,因为你怕你的示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攀附,归根结 底是你没底气,所以宁愿伪装的神秘莫测也不愿意被别人看穿。 建议: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了,不进步就等于在退步,而不与比自己优秀的人接触就难以进步,只对弱者小势力“弘扬国威”,而对先进群体“闭关锁国”其结果可想而知。 C型:没安全感 你几乎很少主动与人交往,并且比较抗拒竞争激烈的地方。你深感自己技不如人,抱着这样的心态,即使你真的有才华,你在与人

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主讲:邓皓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是其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题 测试说明: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测评方法:√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17—30分: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31—40分: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资料 1、案主姓名:许× 2、性别:女 3、年龄:11岁 4、籍贯:浙江 5、辅导时间:2003年12月——现在 6、个案来源: 案主的母亲因觉得她不可救药,把她的事情向老师反映。得知她学习成绩较差,并多次偷偷拿家里的钱,还撒谎不肯承认错误。通过几次辅导交流,我发现案主的问题根源于她的认识偏差,便决定对她从心理上进行疏导。 二、主要问题表现在四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具体表现: 1、孤立无助。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谈。 2、厌学。因为学习习惯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她,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她要改变现状。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案主一出世就因父母要上班,特别是母亲常常要加夜班而被寄养在外婆家,跟唯一的阿姨相处融洽,情同母女。外婆因为家务繁重,对她主要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使她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而学习习惯较差。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母亲从原单位下岗后来富阳打工,她随母亲转校借读,住在阿姨家,阿姨视之如同己出。 2、学校背景:

案主就读的小学是一所普通城镇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但因实际需要,招收了一部分借读生。所以班里的学生层次复杂。班主任又是一位刚分配不久的新老师,管理经验不足。案主因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成了一个老师、同学嫌弃的双差生。他们的某些言行在徐身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案主本人情况: 进入新学校以来,案主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作业也不怎么完成,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批评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身材偏矮偏胖,也成了大家讥笑的话题。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母爱 因案主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其母跟她相处的时间不多,相互缺乏沟通。因夫妻离异,母亲觉得这个孩子是个累赘,又因工作不顺心,常常瞒着阿姨拿孩子当出气筒。而阿姨觉得她特别可怜,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凡事包办代替,致使案主误以为父母不喜欢她,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而对阿姨产生了一种依赖,坚信阿姨对自己会百依百顺。 2、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变得麻木 案主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而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因此,她对批评之类已经习惯了。 3、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 “笨猪”、“活死尸”、“没出息”等言语,在案主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她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4、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 现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零花钱随心所欲的花。而她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

中国人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本文对近年来我国不同社会人群心理健康调查,包括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综述,并对中国人心理问题趋多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1 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王登峰教授〔1〕认为心理健康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我接受的能力、有理想有追求和保持常新的心态。黄希庭教授〔2〕认为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最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状态,另一端是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即健全人格状态。根据中国文化特点,他认为可把中国健全人格者的标准归纳为: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2 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2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黄希庭、郑涌〔3〕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2 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44 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 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 8%〔4〕。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2 2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对河南省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77 80%,重度焦虑水平的学生占2 52%〔5〕;对北京市2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显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智慧星火”获奖课题论文选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基于九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研究 论文撰写:肖静琴任燕琴雪方洁敏雅 调查:肖静琴任燕琴雪方洁虞涛房启志黄宇敏雅宋启迪 指导教师:家华王丽娟 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社会竞争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全国的9个省(市、自治区)做了这次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占总数的12.63%,而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不容乐观,占11.90%。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该调查报告包括六个主要容,分别是: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原因分析、对策研究、调查感言。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在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良好

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 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这两项政策中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当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主要由学校和父母承担。但是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以分数为重点,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试题 下列30项中,如果是"常常"或"几乎是",就写"A";如果是"偶尔"或"有点儿"就写"B";如果是"完全没有",就写"C"。因为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请你坦率地写记号: 1.上床后,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不能熟睡,只是做梦。 2.心情焦躁不安,做事没有效率。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精力不集中,健忘-符合其中一项。 3.懒得做任何事,也没有干的精神。虽然很着急,认为这样不行,但却仍然游手好闲,虚度光阴。 4.与人见面感到麻烦。 5.对诸如"口中积着唾液","自己身体有怪味"或"有口臭"等这种事情很在意。 6.有种想法浮现在脑海难以忘记,无论如何也难以排除。7.没有道理的失败,严重失败,不道德或粗暴的事情,犯罪-----有做了其中的事的感觉。 8.担心是否锁着门或着了火,躺在床上后,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就返回之类的事情。 9.脸红,或与人见面时,害怕给对方有不愉快的印象的倾向。10.一紧张就出汗或血一下子涌上脑,身体莫名其妙的开始颤动。11.高处,宽敞场所,上锁的狭窄房间,电梯,隧道,地道,拥

护的人群---害怕其中的一项的倾向。 12.害怕特定的动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的倾向。 13.感受到被谁监视,被窥探或被人暗地里说坏话。 14.有别人想加害自己,企图陷害自己的感受。 15.不触摸什么或不做卜算之类的东西,就不能外出,不能从事工作,不能上台阶,走路不隔一基石迈步,就不舒服。以及此类的东西。 16.伏案工作或学习时,数纸的页数,铅笔的支数,对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不计算就不行。 17.从早晨到上班,或从回家到就寝,有不按程序办事就不行的倾向。 18.一天必须洗几遍手,公用电话的话筒不擦就不能使用,或对不洁物体极端在意。 19.在鸦雀无声的集合或重要会议中,被想叫喊的冲动所驱使,或其他害怕种冲动的倾向。 20.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著名场所,悬崖边,大厦顶,路边,有摇摇晃晃跳下去的感受。 21.面临担心的事情和困难的场面,就有呕吐,泻肚,胃疼,头痛,心脏病发作,发疼及发热的症状。 22.白天,突然被不可抗拒的睡眠所袭扰,无论如何抵抗还是睡着了。

初中生心理健康测试

指导语:下面有50道题,每道题有3个备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题只能选择一种结果。 A.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B.难回答 C.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第一部分:学习方法 1.喜欢用笔勾出过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A. B. C. 2.经常阅读与自己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书籍。 A. B. C. 3.在观察或思考时,重视自己的看法。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对自己的看法很有 信心。 A. B. C. 4.在对老师将要讲的课会做很充分的预习,并且会预先做一些练习。 A. B. C. 5.遇到问题,我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A. B. C. 6.为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课程,我会对笔记内容归纳成框架或图表。 A. B. C. 7.听老师讲解问题时,眼睛注视着老师。 A. B. C. 8.我喜欢利用参考书和习题集。 A. B. C. 9.对于学习中的要点,我会很注意归纳并写出来。 A. B. C. 10.我不经常查阅字典、手册等工具书。 A. B. C. 11.我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会进行修改,并根据试卷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

A. B. C. 12.我认为重要的内容,就格外注意听讲和理解。 A. B. C. 13.阅读中若有不懂的地方,非弄懂不可。 A. B. C. 14.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联系其他学科内容进行学习。 A. B. C. 15.在动笔解题以前,先做全面的审题,有了设想后,才去解题。 A. B. C. 16.阅读中认为重要的或需要记住的地方就划上线或做上记号。 A. B. C. 17.经常向老师或他人请教不懂的问题。 A. B. C. 18.喜欢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A. B. C. 19.我很注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并努力学会。 A. B. C. 20.对需要记牢的公式、定理等反复进行记忆。 A. B. C. 21.经常观察实物或参考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学习。 A. B. C. 22.听课时做完整的笔记。 A. B. C. 23.我有专门的错题本。 A. B. C. 24.如果实在不能独立解出习题,就看了答案再做。 A. B. C. 25.我经常制定学习计划,但不一定按照计划来做。 A. B. C. 第二部分:应试心理 26.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 A. B. C.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后习题及答案 (1)

第三章自我意识 一、理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不包括()。A.生理状况 B.心理特征 C.自己与他人关系 D.他人 2.()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节 D.自我控制 3.对于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认知矫正与()两方面来给予必要的指导。A.系统脱敏 B.说理辅导 C.行为训练 D.森田疗法 4.中学生出现自负、自卑、逆反、自我中心等问题,归根结底是()需要发展。A.自我观察 B.自我体验 C.自我评价 D.自我意识 5.“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A. 霍妮(K. Horney) 著的《自我的挣扎》 B. 弗洛伊德(S. 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C. 米德(J. 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 D. 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 6.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 A. 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 B. 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C.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 D. 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 7.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8.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 A. 自我认知 B. 自我情感 C. 自我意向 D. 自我觉知

9.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 A. 实用自我 B. 社会自我 C. 理想自我 D.公我 10.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 A. 生理自我 B. 物质自我 C. 社会自我 D. 心理自我 11.有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种自我意识是() A. 可能自我 B. 心理自我 C.理想自我 D. 实用自我 12.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 A. 自我意向 B. 自我表现 C. 自我觉知 D. 自我评价 13.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 A. 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B. 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C.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D. 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14.下列有关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基础,没有自我意识,不可能存在自我觉知 B. 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 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的产生有关,但却不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 D. 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必要条件,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 15.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 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 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 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 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16.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 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 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C. 自我觉知 D. 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 17.米德(G. H. Mead)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形成的顺序依次为()

关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 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 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 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导致学生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影响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 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 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 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 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 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 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 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 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 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 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 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中学而言,心 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 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

中学生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心理测试题及答 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心理测试题 第一题 请在与自己情况相符的题前填“√”,不相符合的题前填“×”号。 ()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会厌烦吗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 ()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 ()7、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习吗 ()8、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 ()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 ()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 ()11、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 ()12、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 ()13、对别人不敢干的事你特别想尝试一下吗 ()14、你喜欢搞一些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 ()15、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小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16、你蔑视权威吗 ()17、对批评你的人,你都感到讨厌和恼恨吗 ()18、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19、你习惯上总是按照大多数人说的去做吗 ()20、对你感到没有意思的事,别人怎么说你也不会好好去干吗 ()21、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 ()22、人们对你很不重视吗 ()23、一旦决定了干一件事,不管别人指出这件事多么地成问题,你也不会改变主意吗()24、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 ()25、你喜欢干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 ()26、当你被别人说的火冒三丈时,你就故意不按照他说的去做吗 ()27、你讨厌那些当干部的同学吗 ()28、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老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

中学生心理测试[1]

中学生在校心理适应能力测试 为了帮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情况,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份具体的心理小测验:每道题有三个答案,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 1、我最怕转学或转班,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总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4、我最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科学,它给我一种新鲜感,能调动我的积极性。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了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6、不管生活条件有多大变化,我也能很快习惯。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时差。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9、我最怕在班上发言,全班同学都看着我, 心都快跳出来了

A、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0、即使有的同学对我有看法,我仍能同他(她交往。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1、老师在场的时候,我做事情总有些不自在。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怎么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5、有时自己明明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可在课堂上背的时候,还会出差错。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A 、是 B、无法肯定 C、不是 18、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我仍然能集中精力学习,并且效率较高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 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教体局杨占强黄彦林 “MsoNormal” style=““>一、提出背景 “p0” style=““>时下,不断有媒体报道:某某学校xx学生离家出走、xx学生跳楼、xx学生酗酒群殴、xx学生着迷色情小说、xx学生迷恋网吧、xx学生因异性朋友大打出手……从这些报道可看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

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呈上升趋势,有的中学生甚至出现直接危害校园和社会的临界犯罪行为,其性质越来越恶劣。这些不良行为对于中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必须高度重视。 二、调查方法 “MsoNormal” style=““>我们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为标准,以县一高、二高学生为样本,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调查学生在强迫心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心理、敌对心理、焦虑心理和异性交往心理等六方面特点。 “MsoNormal” style=““>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答卷745份,回收率93.1%。 “MsoNormal” style=““>三、调查结果 “MsoNormal” style=““>我们在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深

中学生心理测试题(卷)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题(A类) 测试说明: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大纲 1.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本课程以最前沿的心理辅导学术成果与参与中小学实践指导的经验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以参与体验式工作坊为主要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经典三问”、“共情准确性训练”为主要途径改革实践实训模式,通过《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课程学习,学生将形成“全员参与、积极导向、助人自助”的现代心理辅导理念,具备主动参与心理辅导以及自我心理辅导的意识,掌握个别辅导、团体辅导以及危机干预的核心技术,为毕业后参与学校全员辅导、推动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理辅导的实质,自我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核心技术,个别心理辅导内容、方法与实践,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方法与实践,心理健康问题三级预防体系,全员心理辅导。 难点:心理辅导实质,全员心理辅导,自我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核心技术。 3.课程考核方法与标准 本课程组积极探索新的评价考核方法,除了采用题库的标准化期末测试,以及要求学生提供文本作业以外,还采用了模拟咨询与心理辅导课实践等现场考核方法。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 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考核每章节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占总分的10%;二是文本作业,包括学校全员辅导方案的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自我心理辅导报告,实际生活案例研究等,占总分的15%;三是视频作业:可在辅导活动课、辅导技能训练、心理剧等领域选择一项做成视频作业,占总分的25%。 期末考试(50%):一是采用题库的标准化考试,闭卷形式。题库包含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这些题目检测的知识点不仅包括传统的理论知识,还通过精心设计来考察学生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与心理辅导实践的体验,尽量使活考成为题库的特色。二是进行小组现场模拟咨询,通过专家评价和学生自评进行打分。 现场模拟咨询考核标准: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也频有报道。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在自己一年来教学实践的观察研究中,我发现了不少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难和挫折。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我们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线,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已经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家长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困惑。通过解决“家长和子女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家长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求知、如何建立正确荣辱观问题”、“学生厌学”三个问题,寻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一、调查时间:2016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 二、调查地点:李台中学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2份。 四、调查对象:本校学生。 五、调查过程: (一)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1、关于品德和知识的认识 问卷:你认为知识和品德哪一样更重要? 品德与知识一样重要:40.3%,知识重于品德:35.4%,品德重于知识:12%,说不清楚:12.3%。 2、关于父母对待自己感情以及对父母的生活态度和为人态度的评价 问卷:你认为父母爱你吗? 很爱的75.2% 说不清楚的15.9% 不爱的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