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篇一:高中必备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

【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

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版权所有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

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

积最大的大陆,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版权所有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

候特点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

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高二复习]课题:世界国家地理—日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本讲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本讲难点:1.日本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课内容】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版权所有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240 n—460n,主体在温带地区。【主要四岛】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为什么多良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为何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

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大小火山约有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其中“富士山”(活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为什么重水利事业?)【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原因】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

凉爽,降水比较丰富。(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影响日本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

7、矿产贫乏、林水丰富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为什么?),落差大,水流急(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均缺少,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石油棉花主要进口的国家?)而硫磺矿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版权所有

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

2、经济发展的条件【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3、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

外依赖性很大。【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的原因】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

欧。神户和横滨是日本

两个最大对外贸易港口。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为什么分布在此?】

5、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硅

岛是哪里?原因是什么?区位条件?主导区位因素?和

美国硅谷的区别是什么?)

6、农业和渔业(1)农业单产高【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农业地域类型以及主要区位

因素】,达到自给、自足【为什么可以出口?从自然条件社

会经济条件食物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说明】,多种在平原地

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版权所有(2)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

【篇二:世界地理学教案】

教案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

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第二节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

1、气候的定义

气候: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

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

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

基本依据。

提问:“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气象”——风、雨、雷、电等一切大气物理现象;

“天气”——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

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

交加”等,而不能把这种天气说成是气象;

“气候”——全球或某一个地区,一段时期内,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

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总结出了气候和天气的不同之处:“你预测的是气候,而经历的是天气。”

2、全球气候成因

(1)太阳辐射因子——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弱等。

(2)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折射、散

射等。

(3)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

况等。

(4)人类活动因子——通过对其他因子的变化对气候起作用。比如改变地面的植被、兴修水库、向大气排入各种气体等等。

3、气候的分类根据世界各地气候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

将全球气候分成若干气候带。在同一气候带内,一方面气候具有某

些相似性;另一方面由于带内各地的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洋流性

质、地势高低和局部环流状况等的不同,气候又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将气候带划分若干气候型。

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相

似性)

气候型:同一气候带内不同地点因自然条件等不同划分若干不同的

气候型。(差异性)

划分标准:气候带——等温线;气候型——降水和地形因子。

(1)柯本气候分类法——实验分类法

目前最被广泛被使用的气候分类法,由德国气候学家柯本提出的气

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基于认为自然植被的生成,乃源自气候的特性,

故描述气候的最佳方式为自然植被。首先根据全球的气候分成五个

主气候带(a、b、c、d、e),其中除b(干旱带)是干旱气候外其

余为湿润气候,各带中又以气温和降水为基础,考虑年度与每月气温,以及降雨季节的变化,参考植被分布

来确定划分出若干气候型。

优点:

①首次提出了气候型的概念;

②方法简便,划分界限明确,与自然景观比较符合。

缺点:

①把干燥气候带(b)与a、c、d、e等四个气候带相并列是不妥的。

a、c、d、e等是按温度来分带的,而b带的划分是依据干燥指标。

②柯本分类只注意气象要素的温度、降水、分析,忽视了高度因素,使垂直气候变化与纬向气候变化没有差异。

③柯本气候分类法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2)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成因分类法(14)

斯查勒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天气特征和变化又受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

因此他首先根据气团源地、锋面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并兼顾高度,确

定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界限,将全球气候分为4个气候带,13个气候

型和若干气候副型。

优点:

①考虑到了气候的真正形成因素(气团、锋、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②将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差别开来

③考虑到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和内陆的差异

④分类法中采用定量的指标

缺点:

主要是对季风气候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发达的区域,在应用动力方法进行世界气候分类

时季风这个因子是不容忽视的。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把我国的副热

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北美东部的副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

陆性湿润气候等同起来。又把我国南方的热带季风气候与非洲、南

美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等同起来,这都是不妥当的。

(3)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目前我国现行高校地理系教材中所采用的气候分类法是经北师大地

理系教授周淑贞等人,在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基础上,兼顾气候典

型特征提出的一种气候分类法。

该方法认为,世界气候分类应从发生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气候

形成的诸因子,同时也应从生产实践观点出发,采取与人类生活和

生产建设密切相关的要素来进行分类。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名称应以

气候条

件本身来确定。按照上述原则,周淑贞以斯查勒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加以适当修改,主要是增加了季风气候类型,将全球气候分为三个

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带四大类。

(一)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的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所控制。影响气候的主要

环流系统有赤道辐合带、瓦克环流、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

副热带高压。全年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是入超的,因此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全年水分可能蒸散量在

130cm以上。本带可分为5个气候型,其中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型又可划分为3个亚型。

1.赤道多雨气候

2.热带海洋性气候

3.热带干湿季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篇三:世界地理概况教学设计】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

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二、教学目标:1.知

识目标:(1 )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

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

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2.能力目标:(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

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世界地理分区。(3. 2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目标:)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

使所学知识公式化。(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

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2)通过认识世

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

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

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四、学情分

析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

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

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讲解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3.教师的教

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

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

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预习检查、总结

疑惑(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

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

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

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学生活动)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1总结、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北

美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白令海峡南美、南

极南、北美————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

欧、非2——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四大洋的分界线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

法不正确。一般方法是:年气温曲线图首先读最冷月、最热月的气温,说明冬夏温差的大小,判断热量带。一般说,最冷月气温大于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含温带海洋性气候),0~-15℃为温带。最热月气温低于0℃为冰原气候,0~5℃为苔原气候。其次是读

春(4月)、夏(7月)、秋(10月)、冬(1月)各自代表性的四

个月份(北半球)的气温值,进行比较,得出季节变化的不同特点。降水柱状图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坐标,读出每个月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说明该地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

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全年各月的降水量等[教师补充讲解

] [易混点]人种和民族的区别

人种和民族是两个概念,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如肤色、发色

与发型、眼色、鼻型等,地球上可分为黄、白、黑色三大人种,各

人种的外部特征有许多差别,但无优劣之分,他们共同创造了人类

的文化。民族是指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历史时期,

形成了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具有

这些共同特征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民族。

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

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见学案结构)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

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

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

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后面的教学过程

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学科:地理编写人:宋东艳审稿人:《世界

地理概况》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

景观、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世界居民的变化

及分布。二、预习内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

界最大1.大洋部分::_________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几个概念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2.大洋的概况3 _____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洋:面积最大(将

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海底地形

____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大陆坡:大陆架外缘

巨大的陡坡 _____m

1.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 学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与

地貌天气与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____、_____、2. 气温的变化:______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1)日变化:日最高气温:每日________时。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2)年变化和年较差:北半球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 7 1 海洋 8 2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气温年较差的纬度规律是3、降水

①3.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

象记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

起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叫等降水量线4、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5.6、陆地自然带气候的地区差异,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

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

明显的标志。自然带名称分布气候特征植被类型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猩猩、河马、大象热带季风气

候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带雨林两侧全年分雨季、干季热带草原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热带沙漠带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沙漠带温带内陆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温带沙漠野驴、双峰驼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温带草原东西两侧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冬长夏短,降水较少亚寒带针叶林熊、狐、松鼠苔原带针叶林带以北气温很低,降水少冰原带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酷寒冰雪裸地北极熊、企鹅

(三)世界的自然资源

资源类型世界分布土地资源世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生物资源2 森林资源 1、现存的森林主要有热带雨林和

__________林 2草场资源、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分布: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温带草原主要在亚欧大陆和 1、主要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等。

南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野生动植物 1、橡胶树、可可、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动物有树獭、卷尾猴、大食蚁兽、犰狳、巨嘴鸟等。23、非洲是咖啡、枣椰树、油棕和香蕉等的故乡。

4、大洋洲特有的动物有: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鸸鹋等;、企鹅、磷虾、鲸等主要生活在南极洲。

矿产资源基本特点 1、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铅等。2

2铁矿、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是发达国家。、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洛林铁矿、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的铁;美国的五大湖西部;印度的 1、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德干高原的东北部。煤 1、主要分布: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

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美国和加拿大;③澳大利亚和南非。2、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

英国的奔宁山脉。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石油天然气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

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2其他矿产、智利的铜和硝石,秘鲁的铜,圭亚那的铝土。 1、南非的黄金,刚果

的金刚石,几内亚的铝土,赞比亚的铜。

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世界四大渔场: 1.四人口()、世界的居民1)

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分布地区2)分布及原因: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地区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

地带、高原和山区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a3)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

壤沙化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社会方面:

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2. (1)人种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分布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眼色体质特征蓝灰肤色白淡黄或棕黑

黝黑头发体毛眼色较浅,呈波状黑黑

较多黑而直黑而卷曲生态适应性环境适应性面庞鼻梁高,嘴唇薄

中等少

扁平嘴唇较厚

皮肤黑色素含量低,适应紫外线较弱的辐射状况;鼻梁高而窄,鼻

孔通道较长,早期分布较寒冷地区温带热带赤道地区

可是冷空气缓慢进入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具有黑种人和白种

人之间的过渡性皮肤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紫外线;鼻子低而宽,

鼻孔通道短,体毛少,便于散热;头发卷曲,空虚充满空气,形成

隔热层,保护头部。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说明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使用较广的语言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俄语国际上的重要语

言俄罗斯等法语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法国等

西班牙语取代了当地的语言西班牙、拉丁美洲等阿拉伯语国际上

的语言西亚、北非等(4)宗教

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佛

教(1五、世界的国家)、世界的政区亚洲

(1)世界上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是:。(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分布及2)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是:“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

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

2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3、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4、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学习重难点:

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二、学习过程(一)世界的陆地和

海洋

在世界地图上:23、主要陆地地形类型有哪五种1、找出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填表:? 大洲地形

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环

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欧洲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南北高中间低,

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

由西向东大陆性增强南极洲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北美洲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低山。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

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美洲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

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

分布;西部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 (1二、读世界气温分布图思考)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等温线的弯曲

受哪些因素影响

?

2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降水的空间分布,填表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为主多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为主少、大陆岸多(受夏

季风、台风影响)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地低压多锋面气旋活动多、锋面雨与气旋雨极地少雨带3 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为主 4读世界

气候模式图,说出各个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少

5、依次说出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

6、气候类型的判

断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1三、说出各陆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煤炭、石油资

源的世界分布是怎样的?)世界的自然资源、居民和政区

2、世界人口问题有哪些?解决途径是什么?三、自我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

下图是某海陆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1)若图中f点常年受西风控制,则该点可能位于、

两大洲,该地的气(2候特点是)若图中。

(3型是f点只有一个季节受西风控制,该地的气候类。

主要成因是)在亚欧大陆上,图上。 g点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

课后练习与提高选择题1.图1

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1回答1—4题。( 1 )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 )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 )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

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 ()利用风力,.②⑤⑥⑦前往乙、 d.①⑤④⑥

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 b.春末 c.冬

季 d.初秋(2 )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d.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下列国家中,既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工业国,又初步形成以

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的国家是 a.科威特 b.墨西哥 c.印度 d.巴西下列日本工业区中,主要产业与苏格兰中部工业区基本一致的是4. a5..东京—横滨b.大阪—神户 c.名古屋d.北九州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

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分布 d.洋流分布

下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6 .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6—8题。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

多的国家)

7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

口” .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

暖流影响 b)

8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

海.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

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 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读图,完成9.四

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9—10题。

(1)图1中①是,(海洋名称)③是。(湖泊名称)目前③海

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

形成原因。(2)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2、图3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填数字代号)

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

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4)目前,图1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12.读北美

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季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当堂检测答案:(1)南美洲大洋洲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比

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学案设计2)地中海气候] (3)温带季风气

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世界地理概况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

景观、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世界居民的变化

及分布。二、预习内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1.概念:

: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

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2. 3.七大洲和四大洋

的分界线陆地地形

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五种? 七大洲地形各具特色

大洲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亚洲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欧洲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

由西向东大陆性增强南极洲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北美洲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低山。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

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南美洲西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

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

分布;西部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大洋部分1.:

2. 几个概念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_____大洋的概况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____

3、海底地形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

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海陆变迁与

地形变化部分1.

2.学说(1).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力作用与地貌(2).外力作用与地

1.二天气与气候:)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

____2. 气温的变化:、_____、______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

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1)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每日________时。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2)年变化和年较差:

北半球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 7 1 海洋 8 2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部分教案:1 世界地理概况

学案1世界地理简况 [目标定位]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3.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人文地理状况。4.掌握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情况。 一、陆地和海洋1.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 ①____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②______半球。 . 2 七大洲 错误! 3.四大洋:按面积大小顺序依次是太平洋、⑤________、印度 洋和北冰洋。 二、世界的地形1.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平原、⑥________、丘陵、盆地五 种类型。2.海底地形:包括⑦________、大陆坡、岛弧、⑧________、 洋盆、洋中脊、海岭等主要类型。 三、世界气温与降水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a.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⑨________________,最 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b 年变化 错误! (2>气温的分布

a 错误! . 分布规律 b.影响因素:纬度、海陆、?________、洋流等。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季节变化a.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 湿润区。 b.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如?________区、冬季多雨区。 (2>降水的分布 a . 分布规律 错误! b.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四、世界的居民和国家1.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亚洲?______和南部,欧洲以及? ____________。 2.世界人种(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北亚、北亚和东南亚、南亚 部分和美洲。 主要分布在 错误! : 白色人种 2( > ____ 、 洲 非洲北部 、 、 美洲 错误! ____ 。 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3( > : 。 ______ 错误! 主要分布在非洲 3.世界的发展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 __________ 和 错误! 的国家分为 _______ 错误! 。 ___ 【问题思考】 1.想一想:赤道穿过哪些大陆和大洲?

初中地理《世界区域地理综合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区域地理综合复习》的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设计】 学生课前回顾世界区域地理的气候、农业特点、工业特点,为学生复 习世界区域地理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次世界地理的综合复习,一共分为两大部分,区域 定位和人地关系,其中第一部分区域定位篇,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各 区域的位置,请你尝试在图中圈出我们学过的国家或地区 生:上台圈出共11 个地区 师:这就是我们世界地理的11 个地区或国家,我们通常从轮廓、特征、图片三方面进行定位考察 师:首先请告诉我这些轮廓分别是谁?半分钟时间回忆 师:说的很好,那我们难度升级要求你不仅要说出国家名,还要说出相应的首都 师:难度继续升级,加入特征定位,请将以下轮廓连线到对应特征 生:上台 师:在特征定位中,最重要的是找准关键词,我们一起指出这几个题中的关键词 师:最后,请说出以下图片所代表的区域

师:以上就是区域定位的三种考察方法,我们发现不同地区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人地关系 师:我们从位置说起,位置可以影响什么呢? 生:气候: 师:我们从纬度较低的热带入手,由于纬度低,因此主要为热带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中东为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分为两部分,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分两部分,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师:那么这样的气候会对哪些因素产生影响呢? 生:农业 师:那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各地的农业特点 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农业有何特点?种什么呢? 生:热带经济作物:是咖啡椰枣和油棕的原产地。 师: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外,还有哪里的热带经济作物特别突出? 生:东南亚:橡胶,椰子,蕉麻,油棕产量第一。巴西:咖啡、甘蔗、柑橘产量第一。 师:其中东南亚除经济作物外,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也很高 师:最后还有两个地区,印度主要种植什么呢? 生:小麦,水稻 师:请同学们看图回答

2017上海高中地理合格考[优质文档]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试卷 (2017年6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土星 B. 木星 C. 水星 D. 天王星 2.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火山喷发②陨星撞击③太阳风吹拂④风力堆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地球上大潮发生时的月相是 ①新月②上弦月③满月④下弦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当地时间20:30,全球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都会熄灯一小时,以响应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下列城市中最早熄灯的是 A.伦敦(零时区) B. 上海(东八区) C. 东京(东九区) D. 纽约(西五区) 5.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于 A. 23°26′N纬线 B. 26°23′N纬线 C. 23°26′S纬线 D. 26°23′S纬线 6.去年暑假小林乘坐高铁,一路向北游玩了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游玩期间,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A. 上海 B. 南京 C. 济南 D. 北京

7.太平洋西部边缘分布有深海沟-岛弧链,与此形成有关的板块是 A.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8.近年来,日本、新西兰、智利等国多次发生地震,这些国家均位于 A. 大陆断裂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 环太平洋地震带 D. 东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9.在新疆克孜尔“魔鬼城”有许多宛若蘑菇的巨石,这里的地貌类型属于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 黄土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10.我国利用喀斯特地貌区的“天坑”,建成了直径500米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该“天坑”最可能位于 A. 青藏高原地区 B. 黄土高原地区 C. 内蒙古高原地区 D. 云贵高原地区 11.图1所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中,最可能呈现图2景观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 丁地 12.在大气垂直分层中,雨、雪、雾、霜等天气现象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13.一般而言,与晴朗的夜晚相比,阴天夜晚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地面辐射较弱 B. 大气逆辐射较强 C. 地面辐射较强 D. 大气逆辐射较弱 14.右图表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甲地因 A.受热,形成低压中心 B. 受热,形成高压中心 C. 冷却,形成低压中心 D. 冷却,形成高压中心

最新上海高中地理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打印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貌C.水文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3.2017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是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第四章区域经济 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

最新世界地理概况教学设计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 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 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我们来看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探究一: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位置 [总结] 1、七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 【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高二复习]课题:世界国家地理—日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本讲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1.日本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课内容】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240N—460N,主体在温带地区。【主要四岛】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为什么多良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为何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 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大小火山约有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其中“富士山”(活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为什么重水利事业?)【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原因】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影响日本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 7、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为什么?),落差大,水流急(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均缺少,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石油棉花主要进口的国家?)而硫磺矿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 2、经济发展的条件

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复习 第一篇宇宙和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宇宙的范围:150亿光年 2、宇宙的特点: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 3、宇宙的组成:天体,弥漫物质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二:太阳系 1、太阳系的基本构成:恒星(中心天体)、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恒星(中心天体):太阳 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木星,土星:巨行星(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最大:木星 最多卫星:土星 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卡戎、2003UB313(齐娜) 2、太阳系的运动:运动速度:250千米/秒,周期:2.5亿年 八颗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 (1)基本特点 组成成分: 氢和氦

(3)太阳活动 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对地影响:气候变化(降水、气温)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太阳风在极地形成极光 三、地球宇宙环境的意义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日地距离: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的表层环境与运动 1、微弱的引力

2、月球地貌 平原、盆地 高原、山地 环形山 3、月球的运动 公转与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27.32天(恒星月) 二、月相 月相——因日地月三者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月相:新月,上娥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娥眉月朔望月: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经历的时间29.53 天。 三、日食与月食 日食 月相:新月 某地出现日全食也必然出现日偏食 某地出现日环食也必然出现日偏食 月食 月相:满月 某地出现月全食也必然出现月偏食 四、潮汐作用及其意义 1、潮汐的形成 引潮力=实际引力-平均引力 地球表层某点的实际引力与平均引力存在差值,形成引潮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

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目标]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2、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学习重点]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洲、洲;洲跨东西半球。 主要在南半球的大洲:洲、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洲。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 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3、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4、读《世界地图》识记 (1)岛屿: 格陵兰岛(最大)、纽芬兰岛、冰岛、爱尔兰岛、大不列颠岛、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台湾岛、海南岛、新西兰北岛、新西兰南岛、火地岛 (2)群岛: 马来群岛(最大)、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 (3)半岛: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小亚细亚半岛、索马里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 (4)边缘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日本海、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 (5)海湾:孟加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 海峡、德雷克海峡 (7)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大洲

上海高中地理必背知识归纳

上海高中地理必背知识归纳 上海高中地理必背知识归纳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 自然因素 主要影响 影响结果 举例 地形 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减少成本低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沪宁杭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中欧、西欧平原城市群高原 热带地区的高原上气候较为凉爽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高原 山区 地表崎岖 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

汾河、渭河谷地 气候 气候适宜 适宜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 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城市众多 气候恶劣 干旱、寒冷、过于湿热,不利于居住,经济落后 城市少,规模小 河流 河运起止点 人流、物流量大,货物集散、中转地,变更交通运输方式易形成城市、交通枢纽,一般规模较大 赣州 河流交汇处 宜宾(岷)、重庆(嘉陵)、涪陵(乌)、武汉(汉) 河口 广州、上海 运河两端 塞得港&苏伊士巴拿马&科隆 防卫 半岛 利用天然水域进行防卫

古代城市常分布于此 波士顿 河曲处 伯尔尼(阿勒) 河心岛 巴黎(塞纳) 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少有城市分布。 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小于具有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2017上海市高中地理合格性考试真题卷WORD打印版

2017上海市高中地理合格性考) 打印版(WORD试真题卷.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试卷 (2017年 6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 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 80分,每小题 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土星 B. 木星 C. 水星 D. 天王星 2. 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火山喷发②陨星撞击③太阳风吹拂④风力堆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地球上大潮发生时的月相是 ①新月②上弦月③满月④下弦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当地时间 20:30,全球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都会熄灯一小时, 以响应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下列城市中最早熄灯的是 A. 伦敦(零时区) B. 上海(东八区) C. 东京(东九区) D. 纽约(西五区)

5.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于 A. 23°26′N 纬线 B. 26°23′N 纬线 C. 23°26′S 纬线 D. 26°23′S 纬线 6. 去年暑假小林乘坐高铁,一路向北游玩了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游玩期间,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2 A. 上海 B. 南京 C. 济南 D. 北京 27. 太平洋西部边缘分布有深海沟-岛弧链,与此形成有关的板块是 A.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8. 近年来,日本、新西兰、智利等国多次发生地震,这些国家均位于 A. 大陆断裂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 环太平洋地震带 D. 东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9. 在新疆克孜尔“魔鬼城”有许多宛若蘑菇的巨石,这里的地貌类型属于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 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 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 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 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 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 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 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 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 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 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 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 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 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全程教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Ⅰ、地球 复习总要求: 1.了解地球的一般情况,如形状、大小、质量等。 2.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熟练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分析常见地理现象和事实。 5.熟练掌握,并会正确推断时区、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1)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 二、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构成地球仪的要素有: 1、地轴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 2、南、北极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 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 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 画辅助图:(1)经度(两面角)、纬度(线面角) ;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 (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 南纬。 4、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6、经度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 7、东、西半球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 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自20°W经线逆时针地(或自西向东地)到160°E经线,这部分叫做东半球。 8、经线的特点⑴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⑵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⑶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且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9、纬线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长度不等。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叫纬线圈。 10、纬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分别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北纬90度就是北极,南纬90度就是南极。表示方法:“22°N”读做“北纬20度”;“40°S”读做“南纬40度”。 赤道是周长最大的纬线圈,长度约4万公里。南、北极点是最短的纬线圈长度等于0。 此外,人们根据纬度的不同,称0°~30°SN为低纬地区;30°~60°SN为中纬地区;60°~90°SN为高纬地区。 11、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就构成经纬网。 经纬网的用途:⑴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即具体位置。如: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位于40°N、116°E的交点附近。⑵确定两个地点的相对方向。如根据经纬网就可以看出拉萨城在南京城西边稍偏南一些。 事实上,以上这些规定,大多是人为的制定,地球表面上根本就没有这些线和网。 例题1、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A、23.50N,1600E B、23.50S,1600E C、23.50N,200W D、23.50S,200W 例题2、某人从某地A出发,依次向南(B)、东(C)、北(D)、西(E)各行200千米,那么该人回到哪里?(考查了学生的方向和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情况) 提示:A地的位置有五种可能,(1)赤道(2)北半球(3)南半球(4)北极点(5)南 极点 各种位置情况下,经纬线的特点都不同,通过画图很容易能得出结论。 三、地球上的时区和日界线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图略) 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是世界最完善,运行里程最长的。在高铁建设中,需要克服多溶洞,多暗河等不利地质条件的地貌类型区是 ( ) A .海成地貌 B .黄土地貌 C .岩溶地貌 D .风成地貌 2.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髙原,四川盆地之间。横断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哪一板块碰撞形成的 (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3.学生在福建平潭的研学旅行中,观察到矗立在沙滩上的两块巨石,其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其岩石可能是 ( )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大理岩 D .石灰岩 4.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 ( ) ①西欧平原 ②亚马孙平原 ③南美沙漠区 ④南极大陆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5.某地因我国东部丽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 (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6.赤道以南莫桑比克等地区受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应是 ( ) A B C D 7.增加绿地面积会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 ) A .植物蒸腾会减少 B .下渗减少 C .海洋输送水汽减少 D .地下径流增加 8.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 ( ) A .温度升高,暴雨 B .温度升高,干旱 C .温度降低,干旱 D .温度降低,暴雨 9.甲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乙省位于胡焕庸线北侧,表格为两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变 A .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B .少年儿童人口量少 C .尚未进入老龄化 D .劳动人口需求缺口大 10. 非洲北部的利比亚战乱不断,一些国民分分向其他国家迁移,这种迁移方式是( ) A .智利迁移 B .难民迁移 C .劳务迁移 D .生态移民 11.2018年香港金融业产值排名全球第三。香港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 ( ) A .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B .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 C .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D .工业用地和居住用 12.近年来,上海郊区瓜果飘香,鲜花争艳,影响该变化的原因是 ( ) A .市场需求变化 B .劳动力减少 C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D .水资源减少 13.2019年4月,上海张江生物医学产业园新增四个产业园,生物医学产业在此聚集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 .劳动力数量 B .能源矿产 C .交通运输 D .科学技术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笔记整理

第五篇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一)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出生数-死亡数,机械增长=流入数-流出数 1、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出生数/总人数*1000‰ 自然增长率=(出生数-死亡数)/总人数*1000‰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源、灾荒……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科教、医疗技术水平、传统观念、国家政策、战争…… 3、世界人口的发展 (1)越来越快 三个时期: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 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 二战以后:迅速增长 (2)工业化对人口增长影响 (3) 二战前欧洲人口增长快,亚非拉美增长慢;二战后亚非拉美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增长慢或负增长 4、我国人口发展

(二)人口构成 分为: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文化构成等 1、人口金字塔图(年龄构成图) 2、性别比 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即男:女 105左右:性别比正常 >107:男性偏多,<102:女性偏多 (三)人口素质 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特征1、身体素质——健康状况 指标为:死亡率、寿命、发病率等 2、科学文化素质——学历、创造能力 3、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信仰等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 (一)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平均人口数/km2=人口总数/分布区面积数 2、世界人口分布 (1)分布不均 (2)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自然条件:亚热带、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 地势低平的平原 水源充足的河湖沿岸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方便的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历史悠久 (3)人口稀少区:沙漠地带、高纬地带、湿热地带、高山地带

上海高中地理第三册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PDF打印版)

上海市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精讲讲义拓展第一篇—地域分异规律 1

(2)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表现为: (1)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具有不同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千差万别的地理环境; (2)人类在利用、建设环境时,必须因地制宜、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 6、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 7、地带性规律又分为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等基本规律。 【知识点二】:专题2、纬度地带性(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习要求】: ④理解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因素 ⑩比较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 ?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 1、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组成要素具有按纬度变化方向发生变化,沿纬线方向延伸成带状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3、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温度带。 4、在热量分配和水分共同作用,自然景观沿纬度变化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和变化,在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较典型。 5、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自然区划单位。 6、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是各地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以植被类型为标志,划分世界陆地自然带,具体分布图见课本P6 图1.3(牢记),(各自然带特征见课本P6-P8)。 8、自然带的形成是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因此,自然带的分布基本上与气候类型分布一致。 9、土壤的纬度地带性特征(见课本P9)。 10、纬度地带性的成因: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所致。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