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汇总

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汇总
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汇总

Q 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

存在的普遍问题汇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QC小组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注意事项汇总

问题解决型课题:

一、课题选择:

1、课题宜小不宜大(如:提高砌体垂直度)

2、目标明确,课题名称应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提高..........、降低........、改善..........)

3、具体不抽象、不空洞。

二、选题理由

选题理由应直接写出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须性,要做到简洁、明了、充分。不能长篇大论的阐述。(选题理由只要是根据:1)上级的要求2)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3)业主用户的需要)

三、现状调查

1、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来表示事实。通过现场核实的数据,就能澄清问题,进一步了解现状。

2、要对现场调查取得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分类,进行分析,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3、不仅收集已有的记录的数据,更需要亲自去现场去观察、测量。直接掌握最新的数据,掌握问题的实质。

4、现场调查数据要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反映。

1)排列图中项目不宜太过,也不宜太少,一般以5-7项为宜;

2)频数不宜太少,一般应≥50个为宜。

3)绘制排列图,画横坐标时,应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量值较小的几个项目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

备注:指令性目标的QC小组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因为指令性目标的QC 小组直接按照上级指令要求设定目标,活动目标明确,因此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而是需要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创新型课题无现场调查这一步骤。

四、设定目标

1、目标要与课题相对应。

2、目标数不宜过多。以一个目标为宜,最多不超过两个。

3、目标要可行、且要给予证明。

4、目标要有一定挑战性。

5、要说明目标设定的依据。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

(1)上级下达的指标。

(2)业主提出的要求。

(3)行业对比。

(4)历史对比。

备注:自选课题不需要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项目一般上报的课题都属于自选课题。

五、原因分析

1、原因分析应针对问题的症结进行,分析过程要逐层递进展开,每一层之间,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要针对在现场调查中找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而不是针对课题进行分析)

2、原因分析要全面。要从各方面、各种角度分析。原因分析应从“人、机、料、法、环、测”(简称“5M1E”)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根本不存在的也不要生搬硬套。

3、原因分析有三种方法:

1)因果图(鱼刺图):①适用于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②层次不宜超过3层,也不能太少③针对的问题必须是在现场调查中用排列图找到的主要问题。

2)系统图:①适用于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②层次基本上没有限制③图形可以纵向排列,也可以横向排列。

3)关联图:①适用于对两个以上、且相互有关联的问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也可对原因之间有交叉影响的单一问题进行分析②问题用矩形框表示,原因用椭圆框表示③同层原因宜用相同颜色表示

4、原因分析要彻底。不管应用什么方法分析原因,都是通过反复思考,一层一层分析下去,所谓的分析彻底,就是分析到可直接采取措施,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止。

六、确定要因

1、把用“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找出的末端因素收集起来。

2、把不可抗拒的原因排除掉。如:雨雪天气影响、停电的影响等。

3、对末端因素逐条加以确认。确认要因不能凭主观意志先进行筛选,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4、要因确认的方法:1)现场验证2)现场测试、测量3)调查、分析

5、将确认的情况和结果用“要因确认表”反映出来。表头包括:序号、末端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标准、责任人、完成时间。

七、制定对策

1、提出对策:小组成员应认真分析每一条主要原因,从多角度提出各种对策方案。

2、确定对策:小组成员应对提出的每一项对策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确定选用有效的对策。确认对策的内容可包括有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时间性等。

3、针对对策,设定目标。用于确定改进的方向和实施后进行对比、检查。

4、针对对策和目标制订措施。说明如何实施对策和实现目标。

5、在确定要因后,按“5W1H”(对策What、目标Why、负责人Who、地点Where、时间When、措施How)的表头内容制订对策表。表头的排序一般按“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责任人”的顺序排列。

八、对策实施

1、按“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实施。

2、实施过程的情况要及时、详细地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时间、人员、地点、做法、困难、解决的办法、结果、费用等,表现的形式应图文并茂。

3、每条对策实施完成后要立即检查结果。结果与目标相对照,对照的结果要有结论。

4、如果实施的结果虽然达到了目标,但负面影响太大(如费用过高、造成环境影响等),应重新考虑对策并进行修改。

九、效果检查

1、要和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要绘制与现场调查中抽查点数相同的排列图进行对比检查)。

2、要尽量用数据说话。

3、可采用的工具有:柱状图、折线图、排列图、直方图、调查表等。

用柱状图直观,但只能反应单一问题;用排列图也比较直观,还可以同时反应多个问题。

4、效果检查除和设定的目标对比外,还可以说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情况。

5、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有相关部门的认证材料。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业主、监理、用户、财务部门等,认证的部门越权威越好。要有取得经济效益的计算过程。(注:有的QC小组取得经济效益,没有任何的计算过程或计算方法,只是请企业财务部门出具了证明,缺乏可信度)。

十、制定巩固措施

1、要将活动的结果总结经验。

2、将经验(申)上报相关的部门。

3、经过上级的审批,将活动的成果转化为企业或行业的工法、作业指导书、施工标准等,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应用与本企业、本行业。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总结:要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的方法可用评价表和雷达图表示,雷达图要中心要有绘制同心圆。

2、下一步打算:QC小组在完成总结工作后,要对下一步打算进行策划,提出新的课题和目标。

创新型课题

一、课题选择

创新型课题必须体现创新的要求,课题要明确创新、研发的内容。如:新型电梯井筒模板的研制。

二、设定目标

由于“创新型”课题不存在现状调查,因此,在选择课题后就直接进行设定目标。目标要求尽可能的量化,以便于检查课题活动的成效。

三、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1、由于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是之前没有做过的,因此小组成员需借助“头脑风暴法”,相互启发,深入思考,把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途径、方法都提出来。

2、运用亲和图进行整理,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方案。

3、对整理出来的独立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重点从可行性、合理性、预期效果、耗时、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选出最佳的方案。

四、制定对策

按“5W1H”(对策What、目标Why、负责人Who、地点Where、时间When、措施How)的表头内容制订对策表。表头的排序一般按“序号→方案→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责任

五、对策实施

1、按“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实施。

2、在对策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实施情况记录。

3、每项对策实施完成后,要有实施效果和验证结论。

六、确认效果

对照课题的目标来检查整个实施的效果,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七、标准化

如果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就应该标准化,以便于推广。标准化可以是设计图纸、工艺规程、管理制度等技术文件或管理文件。

八、总结及今后打算

1、总结:要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综合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的方法可用评价表和雷达图表示。

2、下一步打算:QC小组在完成总结工作后,要对下一步打算进行策划,提出新的课题和目标。

备注:按公司下发的QC基础知识讲义内容,PDCA四个循环10个步骤一项一项的对照学习,发现与要求不符的及时改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