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模拟试题(带答案)(3)

一、选择题

1.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在历史上,这里曾是下列哪一国家的内湖

A.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D.拜占庭帝国

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导致希腊文明走向衰落D.导致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3.《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A.实行民主政治B.注重法制建设

C.建筑水平高超D.文化繁荣昌盛

4.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能力。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

A.丝绸之路B.郑和下西洋

C.希波战争D.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5.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越小的国家越容易实现民主。”下列能够证实孟德斯鸠观点的是

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雅典D.斯巴达

6.哲学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他将思考转向人类社会,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这位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德谟克里特C.柏拉图D.苏格拉底

7.希腊的建筑艺术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 ) A.寺庙B.神庙C.宫廷D.水利

8.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碰撞与融合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明交流

C.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D.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9.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图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0.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下图漫画场景最早出现于()

A.罗马共和国B.雅典城邦C.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11.2019遂宁国际马拉松于2019年10月20日星期日上午8:00在遂宁市体育中心开赛。作为奥运会项目的马拉松赛起源于希波战争中的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希腊

D.古印度

12.“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3.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该“法典”指的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4.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东罗马帝国15.有一句古谚说:如果一个人到了罗马而不去看看万神殿,那么,他来的时候是头蠢驴,走的时候还是头蠢驴。这一谚语一定程度上生动地反映了

A.古罗马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B.古代罗马曾地跨欧亚非三洲

C.古代罗马是基督教的发源地

D.古代罗马创制了《十二铜表法》

16.某电视拍摄中心准备拍摄《罗马帝国》,饰演罗马帝国开创者的演员应是

A.屋大维

B.斯巴达克

C.伯里克利

D.凯撒

17.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民法即沿袭了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原则。这一内容表明

A.罗马法的诞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B.罗马法是由罗马法学家们共同制定的C.罗马法对多国的法律产生了影响D.罗马法的内容适用于其他各国

18.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

A.4人B.3人C.2人D.1人

19.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

20.如图人物曾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

A.德谟克利特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1.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D.中华文明

22.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公职人员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法制严明B.政治民主C.经济发达D.文化繁荣

23.如图中的“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该历法的基础是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阴历

24.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评是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下列史实中能论语其观点的史实是:

A.《荷马史诗》是古代世界留下的宝贵的文学遗产。

B.帕特农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统,柱身有粗有细,是古代神庙建筑的杰出代表。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D.《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5.欧洲文明长期以来吸引着世界的眼球。欧洲人强烈的反省精神打造了哲学的深度,不断追寻的精神开创了民主的先河,在与蒙昧和野蛮的交战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欧洲模式”,在世界其他文化中都可以找到欧洲文明的影子。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欧洲文明”的源头是()

A.古希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印度文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泊。这里曾是下列罗马帝国的内湖。所以答案选B。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属于文明交融的表现。亚历山大东征开创了所谓的“希腊化”时代,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故B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文明的交流,不是阻碍,排除A;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开创了“希腊化”的时代,不是导致希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C;材料中“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说明没有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排除D。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所以答案选A。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率军东征,他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从而建立起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所以该同学学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都是从中国出发的;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C正确;AB是大帝国,排除;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6.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创造和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等,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向多样,并不仅限于西方向东方学习,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明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故AB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民生凋敝。375年,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故③处应填写的是罗马帝国,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中的信息“公民大会”可知,漫画场景最早出现于雅典城邦。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城邦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国家大政,但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外,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爆发,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雅典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队奋勇应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雅典人,善于长跑的斐迪庇第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牺牲。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责的英雄斐迪庇第斯,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一个长跑竞赛项目,长度就是从马拉松到雅典的距离,名字叫马拉松,故C符合题意;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D 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制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法典说明商品经济在两河流域地区比较活跃”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北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

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两河流域的情形。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④395—47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因此④处应填写的是西罗马帝国。选项C符合题意;A.罗马共和国是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B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395年;D东罗马帝国是395年—1452年。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谚语一定程度上生动地反映了古罗马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古罗马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至今仍被人所采用,尤其是其拱券式及柱廊的建筑结构均得到了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故A符合题意,BCD与罗马帝国开创者不符。故选A。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原则;说明罗马法对多国的法律产生了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民主权利,未成年人、女性、外邦人、奴隶均没有民主权利,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民主投票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掌握,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民众法庭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元老院是一个审议的团体,它在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涌现出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C项符合题意;德谟克利特、柏拉图、苏格拉底只是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排除ABD三项,故选择C。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故选C。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雅典公职人员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可知,材料反映当时雅典城邦政治民主,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罗马的历法来源

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罗马人的儒略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中“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可知,第三次征服是指法律的征服。如罗马法中《十二铜表法》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ABC都与希腊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古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古希腊地区的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古希腊人在民主政治、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