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学设计(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学设计(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教学设计(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有关太阳的文字,图片和录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板书:太阳)

2.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太阳,了解它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太阳?

2.检查交流。学习生字词。小老师带读,相机正音。多种形式读词。

3.练习写“摄”字,师作指导。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太阳?(相机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三、品读课文,了解太阳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太阳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远、大、热)

2.学习“远”的特点: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的远的特点?

(1)出示句子: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2)这句话是怎样把太阳远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

(3)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4)引导概括说明方法。你发现括号里所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小结: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种说明方法称为列数字。师板书:列数字

(6)比较句子。你觉得这样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太阳离我们很远……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教师小结: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7)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这一段在描写太阳的时候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为什么不以从“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开头呢?

交流:A.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B.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3.学习“大”的特点

(1)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太阳的大的特点?

(2)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3)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4.小组合作学习“热”的特点。

(1)学生汇报: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2)教师引导: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学生计算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哪个词表示不确定?“估计”

能去掉“估计”这个词语吗?为什么?

(3)小结:“估计”一词的妙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4)还有哪里体现出太阳的“热”?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四、拓展练习,学习语用

1.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使用说明方法介绍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你能从中看出月亮的特点吗?(远、小)

2.运用说明方法说一说:

A.天气很冷或很热

B.火车行驶很快

C.这栋楼很高

D.鲸鱼的身子很长

五、总结全文,归纳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阳》一课,谁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上节课的收获。(生自由说)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师提示会读、会写、会用)

2.指名说太阳的特点以及运用的说明方法。(远、大、热)(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3.师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挺多的,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地去了解太阳呢?(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太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了解太阳

1.太阳每天和我们见面,可以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朋友。太阳,东升西落,(出示太阳图片)其实太阳还有许多雅称,就是说他有许多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吗?(生自由说)

预设:春天的太阳————春晖

夏天的太阳————骄阳

早晨的太阳————朝阳

黄昏的太阳————夕阳

2.同学们说的真好,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我们和它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大部分(4——8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生自由读后汇报)

3.大屏幕出示句子: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指名读,再齐读。

4.师读,质疑:这句话说的是真的吗?肯定?谁能读的肯定一点呢?指名再读。

5.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明白了:没有太阳,肯定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单凭这句话,我觉得理由不够充分,我们还要去文中寻找更多的答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6.生交流汇报。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出示句子)

指名读,注意顿号停顿。谁能根据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地球的什么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物、植物、人类的生活)

(2)出示图片:讲解动植物与太阳的关系。

太阳为动植物和人提供能量和物质。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植物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太阳可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可以提供给动物以及人类。若太阳消失,生命活动将不再延续。

(3)引导想象:动植物会对太阳说什么呢?(声讨论,汇报)

大树说——小鸟说——花儿说——小鱼说——

7.那你们想对太阳说什么?(生说)相机教学第七自然段:(联系生活说说晒被子,晒太阳的好处:获取维生素D,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促进肠道钙的吸收,不同时间的太阳对人体的作用不同。)

8.你们对太阳说了好多,刚才老师好像听见煤炭在说,它是埋在地下的,和太阳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真的吗?(不是)为什么呢?

9.生读书上的句子。师讲解: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因为煤来源于植物,植物

的生长靠的是太阳,所以煤也是太阳能的产物。所以说,没有太阳——(生接读)

10.过渡:师小结并板书:地球上的万物生长、人类生活与太阳息息相关。

11.出示雨、雪、风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是什么现象?(自然现象),那他们与太阳有没有关系呢?请大家读一读五、六自然段。

12.师小结:地球上有了雨、雪、风等自然现象,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可爱,更奇妙了!所以说:没有太阳——(生接读)

三、拓展提升,随文练笔

1.除了课文介绍的知识,你还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生交流资料)

2.太阳为我们做出了巨大贡献,联系我们的生活谈谈还有哪些?(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已经对太阳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太阳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为科技馆写一段关于太阳的解说词。

(2)以“太阳”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学生练笔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练笔后,先让学生在组内读一读、议一议,然后推选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太阳的小报。4.

板书设计:

16 太阳

特点远、大、热(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关系密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