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全市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全市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全市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施

方案

篇一:20XX年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20XX年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全市20XX年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办〔20XX〕90号)以及市民政局、市美好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XX年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铜民基〔20XX〕2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就我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美好乡村建设,通过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农村示范社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乡村文明和谐稳定。

二、建设项目

在20XX年全区重点培育的美好乡村10个中心村中,建设5个未实施示范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中心村。分别是灰河乡东风村,大通镇黎明村、福光村,铜山镇南泉村,安铜办旗星村。

三、建设标准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照“一厅八室三栏一场所”的功能要求设置,并全部悬挂中国社区统一标识。

(一)“一厅”即农村社区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为民全程代理服务,统一受理党员管理、计划生育、就业维权、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农技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事项。大厅内相关制度上墙,配联网电脑不于少4台,并设有3座以上

服务对象休息椅,有便民服务手册及宣传材料。

(二)“八室”即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室(加挂党员接待室和民情恳谈室)、老年(党员、文体)活动室(加挂空巢老人关爱之家)、居民议事室(议事园、议事堂)、卫生计生服务室(可独立于服务中心设置)、文化阅览室、资料档案室(可加挂村务监督委员会,用于村监委办公场所)、司法信访调解室、农村社区志愿者服务室(社会组织活动室),提倡整合资源、一室多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室一律不得配豪华桌椅;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体活动室)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并配备必要的文体娱乐和健身活动器材(棋牌桌椅、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居民议事室(议事园、议事堂)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可与其他室合并设置;文化阅览室(农家书屋)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1500册并建有管理制度;社区志愿者服务室(社会组织活动室)至少建有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并有花名册,定期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同时为社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场所。(三)“三栏”即党务和村务公开栏、法制和计划生育宣传栏、民政惠民政策宣传栏。“三栏”应设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或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固定位置,应有中国社区统一标识,每块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上面应有遮阳(雨)篷。规格、材质由乡镇办结合实际统一

要求。

(四)“一场所”即文体活动场所。要有室外活动广场,配有篮球场或健身器材,满足村民活动和休闲的需要。社区周围街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

四、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2月初—20XX年4月底)。相关乡镇办拟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3月底前完成图纸设计及工程预算,分别报区民政局、区美好办初审,并由区民政局、区美好办分别报送市民政局、市美好办审核,4月中旬前完成招投标,4月底前开工建设。

2.实施阶段(20XX年5月初—20XX年10月底)。各有关乡镇办组织项目实施,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要按序时进度进行建设,确保20XX 年10月底前工程完工。

3.验收阶段(20XX年11月)。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于11月中旬前投入使用。区民政局、美好办、财政局联合进行检查,通过后提请市民政局、市美好办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则扣除相应项目补助资金。

五、资金保障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在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采取补助形式,其中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每个项目资金补助规模不超过30万元;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实施改造提升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每个项目资金补助规模不超过10万元,补助资金由市、区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比例分担。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相关乡镇办是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本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

(二)加强协调配合。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协助乡

镇办及相关村按要求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区民政局、区美好办要加大督查力度,对未能按要求完成本年度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乡镇办,全额扣除美好乡村建设考核分值。

篇二: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推进我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开展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

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以及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

(以下简称《意见》),从20XX 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

年起,在全市的街道分步开展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我市按照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开展整合街道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我市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试点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按照总规划、分步建设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全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按照现街道的服务半径和往常人口数以及其他人文条件合理设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分步建设。

(二)按照共建共治、互信合作原则,逐步形成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上的伙伴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和能力,社会服务从目前以政府直接提供为主,逐步转向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方式,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治理和服务社区的新格局。

(三)按照先易后难、注重绩效原则,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区社会服务的投入力度。根据试点街道的实际情况,首先将条件成熟的社区服务项目和资源整合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建立服务标准、评估等系列工作规范,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区社会服务的投入力度,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经费支出主要由区(县级市)负责,本级财政可对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街道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以确保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正常运作。

(四)按照注重专业、协同互动原则,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人才专业优势作用,按照“社工引导志愿者开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工提供服务”的工作思路,整合我市义工、志愿者资源,完善义

工组织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

力量,尤其是专业服务力量,更好满足社区居民要求。

二、工作目标

(一)发展宗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我市进一步理顺社会管理服务的体制,开展整合街道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促进“首善之区”建设的具体措施,是落实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理顺基层管理关系,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机制的重要途径。市各职能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和街道应按照各自的分工(具体分工见附件1)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需有所应。

(二)服务内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按照社会工作的理念,为区域内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以满足个人和家庭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需要。在试点阶段,应突出和强化家庭服务功能,从当地居民最需要的服务项目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的原则,逐步将街道社区服务和资源整合归并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对暂不能整合归并的,也应建立起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对接关系,相互提供转介服务。

(三)时间要求。20XX年8月底前完成试点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为试点阶段,推进试点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服务工作,确立其基本功能定位,纳入“一二五”计划;20XX年第四季度总结经验,根据试点街道的实施

效果,制定推广方案,并将其场地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20XX年至20XX年为推广阶段,全市50%的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20XX年至2020年为全面建设阶段,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并达到目前香港地区的社区服务水平。

三、运作模式

列入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试点的街道原社区服务中心均更名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试点阶段,试点街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选择以下二种模式之一进行运作:

模式一: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由区(县级市)政府或委托区(县级市)民政局以项目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招投标,社会组织通过竞投取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经营权。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事业编制、人员转入

街道的其他政务管理类事业单位。

模式二:街道间接管理方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由街道办事处作为主管部门,成立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单位进行管理。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事业编制、人员可转入街道的其他政务管理类事业单位或送派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对送派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的原社区服务中心编制人员,仍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四、工作措施

(一)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各区(县级市)的申报,确定全市首批20个街道开展社区综合

服务中心试点(具体名单见附件2)。各试点街道根据本工作方案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所在区(县级市)民政局审核后,以每个街道作为一个独立项目的形式报市民政局审定。市民政局组织相关政府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成立专门的评估审核小组,按照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推进街道开展试点工作。列为我市按照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开展整合街道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工作的试点街道可优先进行审批。

(二)整合场地资源。

20XX年8月底前,各区(县级市)和各试点街道整合街道辖内的场地资源,通过新建、扩建、改建或租赁等方式,提供一定面积的办公和开展服务场地,用于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场地可集中亦可分散,但如果分散必须确定其中一个场地作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总部办公室,并和其他场地一起组成完善的服务网络。

(三)保障试点经费。

试点期间,试点项目应明确具体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试点经费由市和各区(县级市)财政局统筹安排,纳入市民政局和各区(县级市)民政局部门预算。20XX年,市、区两级财政合计安排试点资金4000万元,根据市政府《关于完善市对区(县级市)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穗府函[20XX]91号),试点资金由市与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本级财政与越秀、海珠、荔湾、白云区按5:5比例负担;与增城市按6:4比例负担;南沙、萝岗区由区全额负担。按上述比例市级财政承担1700万元,各区(县级市)财政承担2300万元。(见附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持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公司 单位资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咨丙12120060061 分管领导: 公司总经理: 技术负责人: 报告编写负责人: 编写人员: 审核: 目录 第一章总论4 1.1工程简况4 1.2工程编制依据5 1.3工程背景5 1.4可行性研究结论7 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0 2.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0 2.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2 第三章工程建设条件14 3.1工程选址14

3.2工程建设条件14 第四章建设内容22 4.1工程建设指导思想22 4.2建设内容22 第五章施工设计23 5.1施工条件23 5.2施工进度23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5 6.1估算说明25 6.2资金估算25 6.3资金筹措方案25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26 7.1经济效益26 7.2社会效益26 第八章实施和运行管理27 8.1组织机构设置27 8.2实施管理27 8.3运行管理28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评价29 9.1环境现状分析29

9.2工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29 9.3对策及措施29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30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30 10.2问题与建议30 第一章总论 1.1工程简况 1.1.1工程名称:**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1.1.2工程承办单位名称:**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1.1.3工程单位负责人: 1.1.4工程建设地点:**市******社区**** 1.1.5工程建设性质:新建 1.1.6承担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单位及其资质:广水市工程咨询公司,公司法人代表:***。公司资质证书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咨丙12120060061,资质等级:丙级。 1.1.7承办单位简况: ***社区隶属于****街道办事处,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北部,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居民11500人。社区目前有社区干部7人,其工作服务用房不足200平方M,由于年久失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标委综合〔〕)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海盐县人民政府、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研究中心、永春县人民政府、沙县人民政府、长泰县人民政府等。 本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综合载体,其目的旨在丰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内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是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 国家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对村级公共服务机构提出要求,要求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整合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现有场地、设施和资源,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构建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当前,目前尚没有对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个地方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等方面发布并实施了相关的文件及实施方案,对服务中心的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概念和定位不清;资源欠缺整合;地区发展不平衡、差距大;重建设轻运维,设施有效利用率低;重代办服务,综合性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而文件要求相对比较宽泛、宏观,对于服务中心具体设施设备的配置,以及建成后服务中心如何管理、如何运营、服务规范如何建立等重要问题均没有涉及;同时,这些规定散见于各个相关政府部门文件,导致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分散化”管理。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缺乏统一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服务中心的下一步发展。 新常态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服务与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从数量全面覆盖向质量明显提升转变,由代办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对服务内容的全面化、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以及支持保障的常态化等提出了总体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对建设、管理等环节提出相应的要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解决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要工作过程 )建立标准起草组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后,于年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年月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形成标准草案。 )开展全面调研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城市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简介 城市信息产业局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建设是由城市信息产业局承担的项目。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相关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换,避免重复建设及信息孤岛的发生,更好地解决社区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题,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主要包括“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二个平台及二套业务系统。 “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是在以个人基础信息为中心的,以数据交换为基础,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库,初步整合民政局、就业局、社保局、卫生局和医保中心的社区管理系统、内部协同办公系统,搭建城市统一的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 “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采用B/S体系架构,以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站为主要表现形式,建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同时整合各部门的外网资源,建立以事务链为中心的政务公开系统,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为社区居民服务,体现服务型政府新形象,且预留与其他部门业务系统整合的标准接口。 “城市卫生局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是面向社区的,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单位,用来记录每个人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包括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属病史、现病史及历次诊疗经过、历次体检结果等。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它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 “城市医保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城市几百万人的保费缴费难题,提高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任务强度,把工作人员从复杂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同时避免了许多人为的错误的发生。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险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 整个系统实现覆盖全城市的城市、区、街道及社区的四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其他部门可以直接利用该平台与社区进行数据通讯,各单位可以在建成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夯实社会基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组织,健全制度,整治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功能,努力建设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居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广泛征求居民对社区软硬环境整治、改造意见,确定具体工作计划。 2、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做好社区工作。 3、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广泛发动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及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 4、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切实负起责任,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二、总体目标 基本实现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运转协调高效、保障服务功能完善、社会治安良好稳定、小区

环境清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和谐社区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上级组织要求,大力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大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坚定、团结坚强、密切联系群众的社区党组织,建设一支讲政治、顾大局、乐于奉献、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熟悉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有效工作机制,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整合社区资源推进民主自治 社区民主要紧紧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行;居民自治要紧紧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行。 4、理顺社区关系。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职责。要明确一个核心,理顺三个关系。即:明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理顺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完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和议事协商制度,坚持对社区中重大问题,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社区公共事务讨论决定。 (三)拓展服务功能完善保障体系 通过建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拓展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京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京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一、硬件建设标准 (一)场所 1、标识:主要位置悬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标识。相应增挂:“星光老人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标识。 2、选址 按照一是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市政条件较好的地方; 二是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的原则;计划选定在2#楼二楼与卫生计生健康服务中心整合资源。 3、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可与文体服务中心结合(挂牌)共用; 4、场所布局布置要求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同时,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覆设线路,预留接口。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房屋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可包括休息室(含理发室);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可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可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 (二)设施 1、基本设备:办公桌、椅、电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档案柜、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 2、专门设备:轮椅、床铺、食堂用具等。 二、软件 (一)人员 1、人数:不少于10人。 (1)照料管理2人;

(2)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不少于6人。 2、职称或技能: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须持有健康证,具有一定的餐饮技术。护理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3、人员采用合同聘用制和义工招募制。 (二)服务内容 1、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内容 (1)健身服务(同文体服务中心共建共享):设健身房、门球场等体育设施,老人根据自身情况或遵医嘱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健身体能锻炼。 (2)文化服务(同文体服务中心共建共享):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厅在工作日内对入住老人开放,有专人指导并适当组织活动,老年大学自愿报名参加,根据所设课程进行学习(和社区文体服务中心设施合并使用) (3)亲情服务:倡导精神赡养,经常与老人沟通,了解老人的喜怒哀乐、脾气秉性、生活习惯,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视老人为亲人,尽最大可能让老人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愉快、晚年幸福。 2、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代办服务:包括代购物品、代办各种手续、代缴各种费用等,应按照服务对象的要求及时办理,做到当面清点钱物、证件、单据等。 3、服务要求: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三)制度建设 1、工作职责 (1)服务热情周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良好活动环境,定期进行活动用品、水电、卫生、安全情况检查; (2)认真做好报刊、杂志、书籍、文体娱乐用品及桌椅的整理、保管工作; (3)按时开门,不迟到、不早退,确保老年人活动正常开展; (4)及时打扫活动室及室内外卫生,确保环境整洁; (5)及时阻止活动场所内各种不文明行为; (6)禁止在活动室内进行赌博、打架、斗殴,保证活动内容的科学、健康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正气; (7)设立台账,做好相关内容的登记和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2018年精品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8年精品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区政府: 为促进宜居城乡建设再上台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18年我区在加强社区建设长效管理的基础上,拟将区内优秀社区、住宅小区打造成为“宜居样板社区”和“宜居样板小区”。现制定“精品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基础环境改善为根本,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制度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为保证,努力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样板社区、小区。 二、建设标准 (一)管理有序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网络,完善社区自治章程和民主协商机制;不断提高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水平,在新建小区逐步成立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共建单位、物业管理机构参与社区管理。 (二)设施完善 社区办公、服务及居民活动用房面积达到XXX平方米,设立集居民议事、市民学校、党员教育、科普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会议室1间;添制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增加2套室外健身器材;规范社区科普宣传栏、社区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活动场所; (三)干净整洁 建立健全社区卫生保洁制度及公共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社区环境达到净化、绿化、美化、整洁的要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路面硬化,道路畅通;实行社区群干包小区,定人、定责、定岗,日考核、周小结、月考评的环境卫生运行机制。 (四)治安良好 实现物防、技防建设,落实治保组织和专职、义务巡逻守护力量,发挥群防

群治作用,健全各项安全防范制度;提高社区义务消防队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实战演习;在社区以及小区内增设监控摄像头XXX个;及时调处民事纠纷,防止民转刑事件发生;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 (五)生活便利 健全社区服务组织,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职业中介服务所;继续为孤寡、空巢老人安装求助门铃,组织为老爱心服务队,定期上门进行护理,完善为老服务队的制度,为他们提供低偿、无偿的服务,上门洗衣、打扫卫生,使他们居住舒适和干净;不断增加社区服务项目,关心扶持残疾人、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卫生服务。 (六)文明和谐 积极创建精神文明示范社区,深化党员“一人一岗主题实践”和“挂牌评星”的促和谐的活动,评选“社区好心人”;经常开展科普、国情、普法、形势、健康等教育;开展健康有益的老年人活动,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文明家庭、楼栋和文明社区等群众性评选活动。 (七)充分就业 设立职业中介服务所,为居民提供钟点工、物业保洁、疏通管道、月嫂、托老等服务;社区内在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率达到98%以上,消除“零就业”家庭;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招聘会,为辖区单位提供“三保”(保洁、保绿、保安)服务;开发社区公益性的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建设项目 中山社区重点在加强居民自治方面树立品牌,在居民自治管理,与辖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原则;定期召开社区共驻共建联席会,围绕社区的急事难事,进行协商讨论,确定共驻共建提案,实现共驻共建、社会参与的目标。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精品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街“精品社区”建设工作领导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概况 (4) 1.2项目编制依据 (5) 1.3项目背景 (5)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7)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14) 3.1项目选址 (14) 3.2项目建设条件 (14) 第四章建设内容 (22)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2) 4.2建设内容 (22) 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 (23) 5.1施工条件 (23) 5.2施工进度 (23)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5) 6.1估算说明 (25) 6.2资金估算 (25) 6.3资金筹措方案 (25)

第七章综合效益分析 (26) 7.1经济效益 (26) 7.2社会效益 (26) 第八章实施和运行管理 (27) 8.1组织机构设臵 (27) 8.2实施管理 (27) 8.3运行管理 (28)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29) 9.1环境现状分析 (29) 9.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29) 9.3对策及措施 (29) 第十章结论和建议 (30)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30) 10.2问题与建议 (3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某街道办事处九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名称:某街道办事处九皇社区居民委员会 1.1.3项目单位负责人: 1.1.4项目建设地点:某街道办事处九皇社区赵家冲 1.1.5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6承担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单位及其资质:**市工程咨询公司。 1.1.7承办单位概况: 九皇社区隶属于某街道办事处,位于**街道办事处东北部,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居民11500人。社区目前有社区干部7人,其工作服务用房不足2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破损现象严重,该社区的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破损、倒塌、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随着农村城街道办事处化进程不断加快,**街道办事处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落户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民工进入**,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事务纷杂,工作量十分繁重,显然仅凭现有的设施是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为此九皇社区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决定在社区内赵家冲桐柏大道北侧征地1.54亩,建成6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 1.2项目编制依据 1.2.1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锦绣天地社区 平安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强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辖区居民安居乐业,根据辖区社会治安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创建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在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社区各部门、广大居民群众,强化基础工作,提高治安防范能力,带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夯实社区安全稳定的工作基础。 二、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使辖区治安组织得到健全,治安防范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治安防范措施得到落实,治安防范得到提高,最大努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创建平安社区建设的标准: (一)平安社区的治保、民调、帮教等组织健全并运转有效,社区居民对社区防范关注及参与程度高,社区安全防范的重大事项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机制进行解决。

(二)建立健全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有记录,有台帐,建立社区治安状况告知制度,定期向居民公示社区治安情况,强化居民治安防范意识。 (三)有义务巡逻队,社区各楼有楼栋长,社区低保巡逻队和党员义务巡逻队。治安力量得到有效整合,社区民警在社区治安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指导义务联防队,监察员,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90%以上。 (四)社区公共部位照明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整洁,坚决抵治治安混乱,保持社区治安稳定,生活环境良好。 (五)防止减少社区的入室盗窃,非常信息要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公安派出所和其他有部门。消防工作计划,有记录,每月有计划、有总结,做到防患于未然。计生工作配合综治工作,流动人口目标管理,防止违反计生政策现象。 (六)对辖区帮教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化对"帮教"人员的衔接和监控工作,达到管理信息化目标。 (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将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与创建无毒社区,青少年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文化先进社区、文明社区、巾帼英雄示范岗等工作中有机结合,做好各项创建平安社区工作。

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方案

一、名称、标识标准化。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石政办发〔2013〕42号)文件要求,无极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名称变更为无极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机构统一名称为便民服务站,村(社区)便民机构统一名称为便民服务室。政务服务中心的标识,按照省印制的《河北省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的样本设计方案,制作标识,做到整齐划一,便于识别。 二、进驻事项标准化。坚持应进必进、应进全进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审批量小、审批对象特殊单一以及需经特定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检验、检疫、检测的事项外,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均纳入中心集中办理。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对已经规范运行、功能完备、业务量大的国税、地税、公安服务大厅作为分中心管理,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分中心的服务模式。进驻单位及事项目录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进驻单位及事项目录见附件),同时,目录要与国家和省削减、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相衔接,如有变化与政务服务中心协商及时调整。 三、审批流程标准化。在中心办理的所有事项,对设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情况全部进行标准化规范。一是充分授权。各进驻部门经过党组(党委)会议研究,通过制发文件、出具授权书,明确带班领导和窗口人员的职权范围,对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一般性审批事项均在窗口直接办结,对需要出中心的环节,也要赋予窗口工作人的组织协调职责,解决目前存在的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小权进大权不进的问题,提高项目现场办结率。二是稳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通过成立联合审批科,使单位内部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审批事项向中心集中,既能解决一个窗口对单位内部多个科室,企业和群众在中心、部门之间多头联系的问题,也有利于优化单位内部权力配置,形成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联合审批科要在12月底前完成。三是强化联合审批。政务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对联合审批事项的牵头、协调职责,尤其对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登记注册等涉及多个部门审批事项,搞好协调,破解互为前置的死结,体现出联审的优势。 四、网上服务标准化。按照统一规划、积极推进、分布实施的原则,规范技术标准,提升系统功能,推进系统应用,建设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将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与实体服务中心建设有机融合、同步实施。推动不同层级服务中心之间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尽快实现市、县一体化办理和电子监察全覆盖,并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与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系统对接。 五、内部管理标准化。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是政务服务中心高效、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要健全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受理、首问首办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公开公示、一次性告知、追究问责等制度,实现审批事项的精细化管理。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监督、评价、奖惩机制,加大中心对部门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把窗口建设情况列为评议部门的重要指标,对于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2011-02-03 19:17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打印本页关闭 民政部1月31日发布《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请发至电子邮箱:ncsqjs@https://www.360docs.net/doc/8b1182263.html,。全文如下: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是社区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党政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84689个城市社区、59.9万个建制村(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站3002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3.9万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69.3万个。还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二是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广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超市、菜场、早餐等生活保障性商业网点得到重点配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逐步进入社区,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成员,也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职社区工作人员。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城乡居民走上社区工作岗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1万人、村民委员会成员234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215.8万人。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服务各领域,人数已达2900多万,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四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改善。不少地方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少地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方便快捷地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服务的活力和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五是社区服务制度环境初步形成。国家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出台了法律,围绕社区卫生、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设施等内容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的政策措施,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配套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也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存在突出问题是,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严重失衡,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街道、社区仍然缺乏服务场所,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社区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巨大,需求和供给脱节,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投入不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离不开社区服务,满足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离不开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社区服务。随着工业化、信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_范文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感谢您的阅读! 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是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抓规划、抓建设、抓机制、抓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实施新型社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的原则;二是坚持集约用地、规模开发的原则;三是坚持政策支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 沁园街道宗庄居委会东闫斜、西阎斜、张庄等三个居民组以及轵城镇张岭新村集聚至高新苑社区,要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具体措施 1、统筹部署,科学规划。牢固树立新型社区规划的现代性、生态型、前瞻性、宜居性和科学性理念,把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落实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建设城市综合体、城镇综合体的思路,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进市区、进组团、进镇区,体现大集聚、多集聚,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公共服务质量和生活水平。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立足高标准,突出高品位,高起点对楼宇式新型社区进行规划设计,体现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配套完善、设施安全,确保新型社区外观时尚经典,户型适应不同家庭需求,服务功能齐全、实用,实现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第二期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016年3月18日 编者按: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二有关人民团体,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三现将其中的重要建议分专题摘报市委二市政府二市政协领导同志参阅三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许多提案对进一步强化广州市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婚姻登记工作予以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三 一二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 曾俊健委员认为:应通过 互联网十物联网十”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政务服务二民生服务二社区服务二快递服务二金融服务等,实现办事的 近办”二 易办”和 快办”三 1

建议: (一)明确目标实现对广州地域的全覆盖,在市区内,划分若干个 15分钟方便快捷生活圈”,每个 圈”内对应建设一个 综合体;实现跨界联合服务,跨部门二跨政企二跨层级二跨区域;实现公共服务的有序与整合,综合集约,将原本分散二割裂的若干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为综合体,发展租赁,将综合体打造为一个开放二共享的服务平台,实现功能租赁二设备租赁二服务租赁;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让市民在离家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就能方便地解决各类日常公共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服务装备产业,让社区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的研发二生产企业在广州落地三 (二)投资二建设模式及规划布局 投资模式:可采用共享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联合体共同投资二共享资源,有序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以及分割服务的问题;建设模式:可采用政府进行总体统筹与协调,提供建设需要的政策支持,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企业联合体负责社区服务综合体具体建设二运营和维护工作的模式;按照 机构人员统一二场所标识统一二流程内容统一二信息系统统一二服务标准统一二经费保障统一”要求,对社区服务综合体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单体型二自助型和综合型,每个街道社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具体建设工作三 2

西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西民发…2008?3号 西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 社区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和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在全市建立社区服务站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服务实际,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功能定位,把握基本原则 社区服务站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机构,社区服务站建设是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社区居委会工作方式的深刻变化。应对这种改革和变化,必须切实明确社区服务站的功能定位,并把握建设社区服务站的几项基本原则。

1、建立社区服务站的目的。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依托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服务站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组织依托,是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建设社区服务站,就是从社区组织机构的“服务信息化”、“项目流程化”两化建设入手,通过一系列社区建设理念、基层管理规范的植入,形成政务、居务结合的规范化业务流程,打造基层民主自治的崭新局面,解决社区居委会传统组织结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使社区工作向着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更好地促进自治体制建设,实现服务居民的目标。 2、主要职责。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居委会内设的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有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组织社区公益服务、开展社区便利服务、受理居民利益诉求等项职责,涵括咨询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四大类逾百项服务项目内容。 一是,社区服务站协助社区居委会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承办、代办、转办政府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区治安、社区卫生与计划生育、社区科教文体、居家养老等方面的社区公共服务事项,负责部分申办事项的全程代理服务,负责其他申办事项的申办证件与材料审核、表册登记协助填写等服务;协助社区居委会完成政府委托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 2 -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 上的讲话 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结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的建设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创新思路、落实举措、强化管理,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建设工作,并就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继续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高点定位,强势推进,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总结去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组织推进有力度,化解瓶颈有办法,建设管理有特色。从组织推进来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把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和一项重要的政

治任务来抓,成立专门班子,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实施挂图作战,协力组织推进,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新路。目前,234个村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全部超过400平方米的市定标准,73.4%的村建筑面积突破500平方米,××、××、××等村的建筑面积甚至超过1700平方米。从化解瓶颈来说,各乡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难题,按照“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动用集体积累”的原则,通过盘活资产、能人捐资、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全市237个村先后筹得建设资金8700万元,平均每村筹资超过36万元,最高村超过200万元。从建设管理来讲,各乡镇坚持集发展经济、服务群众、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等功能于一体,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完善管理中,使服务中心成为党建的主阵地、育民的大课堂、便民的服务站和和谐的新平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推进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行政村与行政村之间存在不平衡,有的建设起点不高,有的推进速度缓慢,极少数村至今未见动静。二是设施不配套。少数镇村仅是主体建筑建设完工,大量的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

社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摘要] 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是依托现有的区电子政务公用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孤立体系,通过对信息网络的拓宽和延伸,形成的一个覆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综合网络体系和服务提供体系。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是:用3至5年时间,建立“一个平台,两个系统,三位一体,四个统一”的区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全方位带动区服务业发展,增加区的就业机会,形成高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相互促进的有利局面。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近几年来,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电子政务面向的是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电子商务的是面对直接消费者,但作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最终落脚点的信息化社区建设却相对滞后。随着社区信息化的全面铺开和电子社区的逐步实现,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必然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同时也会对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有着全方位的促进作用。当以居家为核心的社区实现信息化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期望社区居民把信息化的意识带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而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 如何使信息化社区的构想成为现实,如何对城市中最基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如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便民工程”,成为摆在社区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国家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民政部在《2001-2005年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2001年至2005年内实现“数字民政”工程和“便民”工程。“数字民政”工程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全国民政部门的专网,使各级民政干部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利用通用民政业务平台灵活地查阅和分析民政业务信息,利用专用业务管理软件处理各项民政业务,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行政管理,从而实现民政工作的现代化。“便民”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供现代化的手段。在今后5年内,以社区服务为龙头,建立智能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将通过热线电话、因特网、单键呼叫三种方式接受社区居民的服务请求,在传统社区服务手段的支持下,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长远发展看,应在互联网上建立整合民政、劳动、公安、卫生等部门业务的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结合“数字民政”工程,把各项民政基层管理工作移植到这一信息平台上,实现民政业务的网上办公。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3年9月25日发出的“发改办社会[2003]921号”文件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社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国家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国债)5亿元(其中拨款3亿元,转贷2亿元),

克拉玛依区年社区建设实施实施方案

克拉玛依区2009年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2

克拉玛依区2009年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2009年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区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区六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三实”作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完善“五百”工作机制为主线,规范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落实,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的实体化运作。出台《克拉玛依区社区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的意见》,规范和落实社区工作机构和人员岗位。配齐社区专职副书记,配

强社区领导班子,努力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面实行“两委”交叉任职。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社区党组织管大事、抓队伍、推机制、带群众、促文明五大职能,认真做好社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载体、搭建共建平台等重点工作,确保社区更加稳定、进步、文明、和谐。 进一步深化社区“红细胞”工程。各社区党组织要在楼道单元不断丰富“党员亮身份”、“我是党员我承诺”等“一管三带一联四满意”党性实践锻炼活动内涵,将党员8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纳入评优机制,积极探索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的有效形式,大力推进社区“红细胞”工程。今年各社区党员亮身份要达到90%以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人数要达到65%以上。 不断巩固和夯实党的基础工作。强化社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提高社区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入开展“五个好”创建工作和以“我为和谐克拉玛依做贡献”为主题的 4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于XX年XX月建成,辖XX小区、XX小区、XX小区等5个居民小区,规划面积XX万平方米,现有住宅楼X栋,居民X户。社区设党支部X个,党员X名,先后被授予“XX”等7项荣誉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行现状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结合新型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群众的需求需要,2013年XX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着眼“贴近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围绕“思想通、服水土、受欢迎、畅运行” 4个目标,选取社区鑫汇新都,作为城市型社区服务中心样板,创新了“因地制宜、分类建设、逐步提高、全面推进”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作为我处重点打造的样板社区之一,立足于城市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着眼于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运作机制,真正把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办成群众所需、群众所盼。XX年办事处投入XX万元,对XX社区便民服务中心XX平方米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进行了升级提升,打造了“物居合一”,公共服务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目前服务中心配备X名专职人员,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X个便民服务窗口(党群建设、宣传统战、户籍管理、法律服务、计划生育、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城管执法、家政服务),X个驻区工作站(民警驻区工作站、城管工作

站、司法工作站、金融服务工作站),涉及X多项便民服 务内容。开展了上门服务、预约服务、设点服务等广受群众欢迎的主动性服务,全面优化了便民服务功能,有力实现了便民服务下沉。 二、主要做法 一是优化服务职能。将“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作为服务宗旨,因地制宜设立服务站和大厅服务窗口,进一步充实优化服务职能,重点做好基层党建、社会事务、劳动保障、司法调解、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卫生保洁、人口计 生、家政服务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X个方面的服务。 二是丰富服务内容。针对群众对民生类服务需求更为迫切的情况,大力强化公益服务,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容,增设了家政维修服务、保洁服务、老年人及儿童钟点看护等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补贴、老年证、残疾证、失业证、子女入学入托手续等“代理服务”;劳动纠纷、法律咨询、邻里纠纷调解、医疗保健等“上门服务”;水电费、通讯费等规费收缴“设点服务”;家政维修、家政保洁、病人护理等“中介服务”,消除服务距离,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邻里调解室”、“信访代理室”等工作室,聘请社会威望较高人员和法律援助者担任志愿者,为邻里之间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办”的服务目标。设立社区医疗中心,配套医保政策,配备医护人员和医保刷卡设备,经常性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医疗常识,使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