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方法有哪几种.doc

烹饪方法有哪几种.doc
烹饪方法有哪几种.doc

烹饪方法有哪几种

烹饪方法

(1)炒是最常用的一种烹调方法,它又可分为生炒、熟炒、滑炒、干炒等,家常多用生炒法。

(2)根据菜的不同种类,可采用旺火热油或热锅凉油,伴以快速翻拌,当菜炒至半成熟时,加入调料,断生即可出锅。

(3)荤素菜合炒,应先将荤菜原料炒到五、六成熟时,再下素菜,一起炒熟。(4)炒新鲜蔬菜不能加锅盖,否则会破坏其营养成分。

(1)油用旺火烧滚后,投入原料,然后控制好火力,并时时翻动。火力不宜过猛,否则会造成外糊里生。

(2)做油炸食品时,油温不宜太高。高油温不能连续用的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3小时。若必须长时间连续油炸,则每隔l 小时应添一次新油。

(3)油炸的食物不能在油烟下停留太久。炸生食物的油切勿反复使用。

(1)根据爆菜的不同烹调方法,有油爆、盐爆、酱爆、汤爆、水爆、葱爆。

(2)爆制菜肴是由于食品外面裹了淀粉或蛋清,有利于减少食品营养素的损失。

(3)爆菜的特点是脆嫩鲜香。操作时一定要用热油旺火,动作要迅速。原料入锅后只须颠上几颠即可。

(4)爆与炸不完全相同,它不仅要求象炸的食品干脆,而且还要求嫩。爆用小油锅、而炸用大油锅。

煎,也称干煎,这种烹调方法对维生素的损失不太多。操作时,用油少、油要温,火要文,食品的两面均要受热。当食品呈金黄时,放入调料、再反复翻煎几下,汁烧干后即可出锅。

(1)把食物盛于器皿中,放入少量汤汁及佐料后上笼将锅盖盖严。这样靠热蒸汽就能把食物烹熟。

(2)所需火力视情况而定。凡只要求蒸熟而不须蒸酥的,就要用旺火沸火快蒸法;如既求蒸熟又要蒸酥的,则用旺火沸水慢蒸法;而鸡蛋羹之类的菜肴则须用小火沸水慢蒸法。

烧的烹制方法是将食品切成形,经腌制过后用油炸或要沸水氽烫后,等原料断了生,要添汤、调味品。用温火烧至入味后,改用旺火,使汤变浓,最后淋上明油。

(1)一种做法是将原料放开水锅内烫去掉腥膻味,再放入陶制器皿中,加入所需调料和适量的水。将盖盖好直接放在火上炖。先旺火,煮沸后用文火直至煮烂。

(2)隔水炖。按以上方法操作后,不直接放在火上炖,而是连容器一起放入锅内炖。要始终都用旺火,3小时后即炖烂了。

是指食品经过煎、炒、炸、蒸、煮后,加入少量汤汁和调味品,将锅盖盖严,置于小火上慢焖,使汤汁变得浓稠的烹调方法,焖菜的特点是滋味醇厚、酥烂浓香。

是指食品经过炸、蒸、煮后,用姜、葱炝锅,然后放入锅内进行翻炒,最后淋入调味品,淀粉和水芡粉,将食品包住的烹调方法。溜制的菜具有焦脆、鲜嫩的特点,操作时要用旺火。

①先配制卤汁。把香料装进布口袋,放入水锅中,再放入料,酒、酱油、盐、糖等佐料,用温火煮,透出香味后即可。

②然后将原料放进卤汁中,用微火煨至酥烂。食品卤时一般用整煮,卤好后再根据需要切成不同形状。

酱与卤相似,但又有区别:酱制菜肴时食品先经盐腌,再用豆瓣、酱油腌,最后放入卤汁中煮。当煨至酥烂时,卤汁也干了。若有多余卤汁,应单行熬煮,再涂到酱品表面上;

拨丝

拨丝是一种烹制甜菜的特殊方法。一般以鲜水果或水果罐水,干果、根茎类蔬菜为主.所选用的调料有:白糖、水糖、蜂蜜等。其特点是:口味甜香、外脆里嫩。

鱼的几种烹饪方法

1、【水煮鱼的做法】

原料:鲤鱼、花椒面、花椒、辣椒面、辣椒(剪成约2厘米的小段)、糖、盐、味精、豆芽、色拉油(最好不用花生油)、料酒刀(快刀)、锅(铁锅)、盆(深盆)

做法:

1、买来鲤鱼,切成鱼片。

2、给鱼片上浆(盐,味精,葱,姜,酒,胡椒,或者你喜

欢的话,可以放五香粉或其他各种你比较喜欢的味道)

3、少许水烧开,放入鱼片烫熟(8成即可),立即捞出。装品锅,水不要。

4、将很多(大量)油烧热后加干红辣椒和花椒若干(视个人口味来订),待油锅中辣椒颜色略微变黑的时候,将油浇在鱼片上面。

5、在饭店吃的水煮鱼往往在鱼片下面垫有好多的黄豆芽。鱼片只是铺在豆芽上面一层而已。而自己在家里吃的话,豆芽就可以免了。

6、油刚浇上去的时候,因为油温高,小心不要让油溅出来烫到你自己,所以盛水煮鱼的器具一定要大一点。

注:

1、煮鱼的水量不宜多,以鱼片放入后,刚刚被水淹过即可。煮好倒入盆中后,有部分鱼片会露外边。

2、煮鱼之前把部分花椒和辣椒先炒过,在煮的时候,就可以充分浸出辣椒中的红色素,使油色红亮。

3、腌鱼时,不可放太多盐,会咸,而且也会破坏鱼肉的鲜美。

4、我觉得,花椒和辣椒都香,所以还是要炒一下再泼油比较好。

2、【煎鱼的做法】

原料:非洲鲫鱼、青蒜、姜片、蒜头。清洗鱼,在鱼腹添加蒜头两个,(蒜头要拍开)。

做法:

旺火油锅,加入少许姜片、蒜头。抄香后将清洗整理好的鱼放进锅中。注意油不要太少,鱼下锅后火一定要旺。爆到鱼皮

金黄色,这时有香味飘出。这时,将鱼用搁到锅的一边,可以看到锅底还有少许油,将洗净切好的青蒜的茎部倒到锅中爆炒几翻,然后将鱼和青蒜搁到一起,加入盐、味精、拍好的几个蒜头,加入一点酱油翻炒几次后加水饨煮(注意不要加太多水,火也不用太旺了)。等到汤汁变浓了,加入青蒜尾少许。在轻翻炒后就可起锅了。

3、【海蒸鱼的做法】

原料:鲜鱼,1条,姜片25克香菇25克,黄酒15克,白糖、精盐、味精、笋片、熟火腿片、麻油适量,胡椒粉少许。

做法:

1、将鱼刮鳞去腮,内服洗净;

2、将鱼放入场盘里放葱、姜片、香菇、笋片、火腿片,再加黄酒、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一起拌和放在桂鱼身上上笼用旺火蒸约15分钟,出笼后,淋上麻油即可

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烹饪起源与发展 自从劳动创造世界、洪荒大地出现人类之后,饮食这个动物肌体与其生活环境进行基本物质交换的生活现象也就产生了。人类的饮食文明,经历过生食、熟食、烹饪三个阶段,各个国家和民族在这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则不尽一致。在我国,生食、熟食与烹饪三个阶段的划分,大致是以北京猿人学会用火、以及1万年前发明陶器作为界标的。换句话说,我们祖先从生食到熟食,从火炙石燔到水煮盐拌,走过170万年的艰辛历程,直到学会制造最早的生活用具——陶罐,作为文明标志的烹饪术,始在华夏大地诞生。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170万年前,“人猿相揖别”,我国境内出现最早的人群——元谋猿人。元谋人和60万年前出现的兰田人、50万年前出现的北京人,统称“猿人”。他们群居于洞穴或树上,集体出猎,共同采集,平均分配劳动所获,过着“茹毛饮血”、“活剥生吞”的生活,这便是中国饮食史上的“生食”阶段。大约在50万年前,先民学会人工取火。继北京猿人之后陆续出现的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以及山顶洞人,被考古学家称为“古人”或“新人”。出土文物证实,“古人”或“新人”尽管人处于原始状态,但已学会了用火烧烤食物、化冰取水、烘干洞穴、照明取暖、防卫身体和捕获野兽,进入了中国饮食史上的“熟食”阶段。熟食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从燃料和原料方面,为烹饪技术的诞生准备了物质条件。中国社会进入距今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氏族公社最后形成,并出现原始商品交换活动。这一切又为烹饪技术的诞生准备了社会条件。特别是制造出适用的刮削器、雕刻器、石刀与骨椎,发明摩擦生火,学会烧制瓦陶,更为烹饪技术的诞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与装备。再加上盐的发现、制取与交换,梅子、苦瓜、野蜜与香草的采集和利用,进而初步解决了调味品的问题,至此,中国烹饪之道始而齐备,中国饮食史从此揭开“烹饪”这崭新的一页。在学术界,也有把用火熟食化为烹饪诞生的标志,称为中国烹饪的萌芽时期,即火烹时期。烹饪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从蒙昧野蛮进入文明的界碑,“新人”向“现代人”进化的阶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触媒。它对于维系中华民族昌盛、促进生产力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缔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菜肴的发展,可划作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和当代五个时期先秦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 (一)新石器时代的烹饪 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它的大致轮廓是: 1、食物原料多系渔猎的水鲜和野兽,间有驯化的禽畜、采集的草果的试种的五谷,不很充裕。调味品主要是粗盐,也用梅子、苦果、香草和野蜜,各地食源不同。 2、炊具是陶制的鼎、甑、鬲、釜、罐和地灶、砖灶、石灶;燃料仍系柴草;还有粗制的钵、碗、盘、盆作为食具,烹调方法是火炙、石燔、汽蒸并重,较为粗放。至于菜品,也相当简陋,最好的美味也不过是传说中的彭祖(彭铿)为尧帝烧制的"雉羹"(野鸡汤)。

中式烹调师初级教学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级教学大 纲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式烹调师》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烹饪美食的生产、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烹调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并且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美学、食品卫生物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烹调工艺的基本概念,了解厨房的组织与设备工具,烹饪原料的选择,对原料的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与美化,饮食发展现状及菜品改革与创新。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食品卫生物学、烹饪美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与面点工艺学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工艺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30学时) 绪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2学时)(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1、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中式烹饪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doc

中式烹调师培训教学大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式烹调师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之一。为帮助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实现就业,提高社会就业率,规范 职业技能培训行为,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现结合目前我国家技能培训的实际情况和省、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培训的要求,制 定本培训大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及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主旨,进一步加强农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加快提 升持证农业劳动力在总农业劳动力中的比重,建设一支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主体力量。 二、培训时间 本次培训时间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培训要求,确定具体的培训时间,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教学目标 通过培训达到以下目标: (1)使培训人员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要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 础。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培训学员达到初级中式烹调师的知识水平。 (4)掌握有关中式烹调师的基本常识; 四、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中式烹调师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时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和时间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观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4、规范性原则。认真执行本大纲,突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加强科学管理,严格考核纪律和考勤制度,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5、培训和调研相结合的原则。在培训过程中,应对有关培训内容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完善培训工作。 (二)培训工作的要求 1、组织师资力量并进行培训。任课教师应对有关培训内容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以及学员特点,编写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2、根据本方案指定相关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以

烹饪知识要求练习题

烹饪知识练习题 1:烹饪的原材料分类方法主要是按性质,商品种类,地位划分的。 2:蔬菜按使食用部位课分为 叶菜类,茎菜类,根菜类,果蔬类,花菜类,食用菌类,六大类。 3:鸡按其用途课分为蛋肉类,肉和蛋三大类。 4:感官鉴定原材料品质的方法主要有听觉检查,嗅觉检查,触觉检查和视觉检查。 5:洋白菜又叫元白菜,卷心菜学名叫甘蓝。其品种按形可分平头型,尖头型和圆头型。 6;干货制品可分为动物性海味干料动物性陆生干料植物性海味干料植物性陆地干料。 7:玉兰油是用青笋和春笋加工制成的。 8:原料的保管方法主要高温,低温,密封,脱水,腌制,器调等几种。 9:大黄鱼又叫大王鱼和在我国主要产于东海和南海。 10:海水鱼的主要品种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鲅鱼,干鱼,鳕鱼,多宝鱼, 三文鱼,鲈鱼等八种以上。 11:淡水鱼在主要品种有鲤鱼,草鱼,青鱼,鲶鱼,银鱼,黑鱼, 鲫鱼,大马哈鱼,鲤鱼等八种以上。 12:对虾又叫大虾,明虾小者叫虾钱主要产于渤海,黄海最肥季节在春季。13,:根菜类师以肥大的根部作为食用部位的蔬菜。 14:牛的品种可分为牦牛,水牛,黄牛。 15:在我国鹅的主要品种有中国鹅,太湖鹅,狮头鹅。 16:野禽类的品种很多常用于烹调的有野鸡,野鸭,石鸡,松鸡。 17:动物性海味干料主要品种有海蜇,干贝,鱼肚,海参,鱼翅。 18:陆地性植物干料主要有白果,玉兰片,莲子,松干,黄花菜。 19:带鱼参与我国的四大沿海,以东南沿海地区产量最多。 20:鲤鱼主要产于江,河,湖,池 和水库。盛产期在秋季。 21:烹调原料初加工技术包括切配和烹调是烹饪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22:所谓鲜活烹调原料的初加工技术就是对鲜活烹饪原料的,宰杀,洗, 整理,毛料和净料。 23:黄鱼的初加工方法是从腮部摘除内脏以最大限度保持鱼体的完整性。 24:所谓的刀工就是根据烹调和食用的基本要求,运用不同的刀法将初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操作过程。 25:刀法的制类有直刀法,斜刀法,平刀法,混合刀法四大类。 26:直刀法种类有,切,劈,斩三大类。 27:切的刀法有直刀,推刀,拉刀,铡刀,锯刀 ,滚刀六大类。 28;一般烹调原料经刀工处理后所呈现的形状有块,片,条 丝,丁,泥,茸等。 29:呈丝的形状有头粗丝,中粗丝,细头丝等。 30:刀工美化后,烹调原料可呈现出形状有 麦穗花刀,蓑衣花刀,荔枝花刀,菊花花刀,葡萄花刀,牡丹花刀。

中式热菜制作教案

《中式热菜制作》教案 烹饪教研组

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我国成为烹饪王国的主要原因不是五花八门菜肴的名字,而是 “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是中国菜肴的最大特色,也是成为烹饪王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法国烹饪是在西方世界最具影响和最具特色的 烹饪 系统,法国 君主具有较强的王权,在路易十四 时达到顶峰,宫廷奢华风气 在饮食上十分讲究,各种烹饪方法通过效仿的贵族流入民间。法 国烹饪重视烹饪方法和就餐礼仪,法国盛产 葡萄酒 (vin)和 奶 酪 (fromage),成为法国烹饪必不可少的调料,法国各地大约出 产450多种不同风味的奶酪,每一种奶酪以最先发明其做法的村 镇名命名,有的村镇如Camembert 在任何普通地图中都找不到, 但在任一本 法语 词典甚至 英语 词典中都能找到这个代表奶 酪名称的词。 第一章 热菜烹调方法概述教案一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热菜的烹调方法;明确热菜工艺是烹调工艺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掌握烹调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热菜烹调方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热菜烹调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讲解 [教学课时] 1 第一节 热菜烹调方法的概念 中国烹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烹饪与法国烹饪、土耳其烹饪并称为世界烹饪的三大风味体系。 分析: 一、热菜在烹调工艺中的地位和作用 热菜制作是中国烹调艺术的集中体现,反应了精湛的烹调技艺。热菜工艺是烹调工艺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在中国烹调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析: 三 大 风 味 体 系 中国烹饪 法国烹饪 土耳其烹饪 名列世界三大著名美食国家之一,传统的主食除了面包,还有羊 肉、葡萄酒、点心……不过,土耳其的点心对怕胖或是怕甜食的 人来说,有些甜,会稍微踌躇不前。尽管如此,土耳其还是葡萄酒 圣产地和水果王国。四季分明为土耳其的水果种类,酝酿了自然 丰富的美食王国。

中国烹饪史讲义

中国烹饪史讲义 我们开得课对于我们的意义就不讲述了,但我们要了解我们开的什么课,学的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们怎么学。 国烹饪史讲义课程涉及的内容和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内容 1. 什么是烹饪,什么是中国烹饪,中国烹饪的历史 这个词在我们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都不理解是什么 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他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而在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方面,汉语列第一位,接下来是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以及中国烹饪。而在这20大形象符号中中国烹饪和京剧被毛主席寓为最具代表的。 2. 什么是烹调 3. 什么是厨师,厨师这个职业的现状和将来 4. 什么是餐饮业 5. 餐饮业的现状和将来 我们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就会明白,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东西对于我们个人和行业甚至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了。 首先,我们了解下 .么是烹饪, 烹饪指的是膳食的艺术。对食品作加工处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一个好的料理,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另外日语烹饪一义的“料理”一词也常在台湾被使用。

“烹”就是煮的意思,“饪”是指熟的意思,广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狭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 意义和作用 意义 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生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寿命,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通过雷击起火后吃到了熟的食物,组建改善了人类的健康和寿命。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就是文明的转变中的故事,后来随着人类的冶金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烹饪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技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是因为它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如下意义和作用: 1(提供富含营养的膳食,强人体质,满足人类饮食生活中的物质需求。 2(提供比较安全的膳食,保证饮食卫生。 3(提供色、形、味兼美的膳食。 4(创造、发展饮食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建设。作用 烹饪主要对食物作处理,例如切、刨、剁等方式让食物变碎而易于食用、腌渍或加入调味料使食物更可口、或加热食物等。加热食品,通常能让食物变软、杀菌,且使食物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5-60?C是许多食物细菌兴旺的温度。鸡、鸭、鱼、肉、奶全部应该避免保存在这个温度范围。冷藏和冰冻不能杀死细菌,只能延缓它们的成长,让食物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什么是中国烹饪、中国烹饪历史 简单的理解为具有中国文化印记的烹饪,也就是做中国菜的所有文化的综合活动。

最新厨房部员工培训资料

厨房部员工培训资料 一、理论与常识 理,是道理;论,是论事,烹调与烹饪是两个概念。烹饪是指饭菜制作的全过程,烹调则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技术。烹,就是对烹饪原料加温加热,使之成熟;调,就是调和滋味,使其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变化,是指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烹的作用是杀菌消毒,就是把生的食品,制成熟的食品,比喻本店的生筋、牛肚、牛腩等。烹调的作用,是紧密结合的同步进行不分可割,但两者对原料所起的作用却各不相同。 二、烹饪的含义 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适当的方法加工成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动。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烹饪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技术。本质上烹饪属于技术,是将食物原料加工成供人们直接食用的菜肴、面点制品的一种专门技术。 第二、烹饪包括对烹饪原料的认识、选择和组合设计,烹调方法的应用,菜肴、食品的制作,饮食生活的组织,烹饪效果的体现等全部过程。 第三、烹饪技术包括多种技术手段,并且以一定技术设备为条件。 第四、烹饪技术的直接目的和客观作用,是满足人们在饮食方面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断需求。 三、我国烹饪的特点:(菜肴的色、香、味、形、器、养。) 1、烹饪成品的质量是烹饪科学及加工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烹饪的全部工艺都 围绕着如何改善菜肴的质量来进行。 2、色:色是指菜肴主料、辅料通过烹制和调味后显示出来的色泽及主料、辅料、 汤汁相互之间的颜色。菜肴成品应色泽悦目、协调。配色要利用原料的自然本色进行顺色配和异色配,同时利用调味品使其上色,还要利用烹调加热过程使其起色,也可以利用围边、点缀措施使其增色。总而言之,要运用一切手段,使菜肴美丽鲜艳,能最大限度地通过视觉诱发人们强烈的食欲。 3、香:是指烹饪原料的菜肴的香气和香味。烹饪原料很多都含有不同的醇、酯、 酚、酮、醛先等呈味物质,经过烹调加热、炝锅、爆烧等和运用调味品等方法使它们释放出来,经过化学反应,使之相互作用,构成新的诱人的香气。

呼和浩特新东方烹饪学校: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 一、烹饪、烹调、烹调工艺 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适当方法,加工成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动。它包含烹调生产和饮食消费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烹饪一词,最早见于2700年前的曲籍《易经·鼎》中,原文为“以木巽火,亨饪也。”《易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在宗教迷信外衣下,介绍当时社会状况,保存了一些古代朴素辨证法的思想。“鼎”是先秦时代的炊、食共用器,形似庙里的香炉,初为陶制,后用铜制,还充当祭祀的礼器。“木”指燃料,如柴、草之类。“巽”的原意是风,此处指顺风点火。“亨”在先秦与烹通用,为煮的意思。“饪”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生熟程度的标准,是古代熟食的通称。 “以木巽火,亨饪也”就是:将食物原料置放在炊具中,添加清水和味料,用柴草顺风点火煮熟。由此可知,烹饪这一概念在古代包括了炊具、燃料、食物原料、调味品以及烹制方法诸项内容,反映出奴隶社会时期先民生活状况及其对饮馔的认识。还由于古代厨务没有明显分工,厨师既管做菜,又管做饭,还要酿酒、造酱、屠宰、储藏,因此烹饪一词,在古代实际是食品加工制作技术的泛称。 烹调,制作菜肴、食品的技术。一般包括原料选择、粗加工、细加工、临灶制作、用火、调味以及装盘的全过程。烹调一词,在唐宋时期即已出现。如陆游《剑南诗稿·种菜》:“菜把青青间药苗,豉

香盐白自烹调。”这时的“烹”加热烹炒,“调”即配料调味。烹调工艺,是制作各类食品的全部加工技法及其流程的概称。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烹饪原材料制成可口的食品,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对烹调原料进行切割、组配、调味和烹制,使之成为能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菜品的规范方法。 二、菜、菜式、菜品 菜、菜式、菜品都指通过烹调制成的食品。但是,按餐饮业的语言使用习惯,它们的含义也有一些细微区别。菜,含义比较宽广,有时是单称(如这道菜),有时是复称(如汤菜),其内涵要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定。菜式,多指菜肴的品种花色(如烧烤菜式),主要见于南方。菜品,是手工食品的通称,包括菜点羹汤,如蒙古族菜品中就有“红食”与“白食”之分;现今使用菜品一词,主要是和轻工业食品、天然食品相区别。 三、面点、点心、小吃、主食 面点,是以米、麦、豆、薯等为主料,肉品、蛋奶、蔬果、调味品作辅料,通过制胚、包馅、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它的外延最宽,包括中点和西点、大路点心和筵席点心、日常小吃和节令小吃、通行面点和地方面点,以及历史名点、祭点、民族点心等。其特色是: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帮式众多,宜时当令,可塑性强,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点心,又称细点或花点,是面点中的一个大类。其特色是:注重款式和档次,讲究造型和配器,玲珑精巧,观赏价值高,多作席点或

中式烹调工艺 大纲概述

大纲概述 一、课程性质、任务及要求 《中式烹调工艺》以菜肴制作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和制作原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学习,使高职学生具备高级技能和开发新菜品新工艺的能力,对实践操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中式烹调工艺》的主要内容有: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加工工艺、保护及优化加工工艺、风味调配工艺、组配工艺、烹饪原料的熟处理、熟处理的基本技法等内容。教学任务和要求是使学生装进一步了解烹调工艺的理论知识,熟悉烹调技术的系统内容,掌握专业技术和操作要领,为全面、熟练掌握烹调综合技能、进行烹饪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浙江菜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培养目标 从岗位能力培养入手,以各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托,通过科学系统教学内容及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一线烹饪操作人才为目标。 “中式烹调工艺”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中式烹调技术形成及发展; 2、了解烹饪与烹调的概念、中式烹调工艺特点、中式烹调操作一般程序、学习中式烹调工艺的方法; 3、烹饪原料质量鉴别的定义、方法、优质烹饪原料的标准; 4、干制原料涨发方法的分类、涨发原理、涨发成品特点、操作关键; 5、制汤工艺原料选择、制汤的种类及制作工艺、制汤工艺的技术关键;

6、了解淀粉胶体的性质、菜肴糊、浆、芡的种类和作用、花色热菜的成型方法; 7、通晓中式菜肴的味型、调味工艺的原则、调味的方法和时机、调味工艺的一般要求; 8、了解单个菜肴及筵席菜肴组配的原则、基本方法、种类、作用和要求; 9、了解烹饪原料预熟处理的作用、原料熟处理技法的种类、定义、操作关键、成品特点、菜肴造型和盛装技术; 10、了解烹调工艺改革与创新的意义、原则、方法。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感官鉴别法及辅助工具鉴别常用烹饪原料的质量; 2、熟练掌握正确操作姿势及各种刀工技法、颠锅技法; 3、掌握畜、禽、鱼类的分割技法和整鸡出骨技法; 4、通晓鲍、参、翅、肚、燕干制品涨发技法; 5、掌握高级清汤、清汤、奶汤、上汤、淡汤、素汤吊制技法; 6、掌握原料制嫩技法、干粉糊、脆皮糊、蛋清糊、菜汁糊、干粉浆、蛋清浆、苏打浆和米汤芡、熘芡、爆芡的操作技法; 7、了解常用调味品的性质及酸甜汁、麻辣汁、黑椒汁、蒜香汁、姜汁、葱油汁、豆豉汁、茄汁、茄油、蒜油、葱油、胡萝卜油、花椒油、香辣油调制技法; 8、熟练掌握焯水、过油预熟处理技法及炸、熘、爆、炒、烩、烧、汆、煮、蒸、拔丝、挂霜原料制熟技法; 9、熟练掌握正确菜肴装盘技法、菜肴美化技法; 10、具备一般筵席菜单设计的能力; 11、能够熟练按照各岗位操作流程操作; 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式烹调工艺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熟练掌握本课程要求的各项实训能力项目,能够胜任高星级饭店、宾馆及大型中餐餐饮企业厨房中炉台、切配、打荷、蒸灶岗位的工作。

烹饪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烹饪中专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为专业基础课。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 2、课程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是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对烹饪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3、课程任务 以中职生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初中级中文导游员为培养目标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上以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为原则。本课程以认识-研究-实践-创造-应用为目的原则,在教学中将培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专业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内容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注意教材内容与资格考试培训相衔接,增强突出“文化”特点,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能力”突出实用性和适量原则。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心,培养爱国敬业

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 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着力贯彻“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贴餐饮的发展需要,与行业市场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文化艺术修养。 培养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 素质烹饪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内容 1.内容选取 饮食源流,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中国饮食风味流派,中国酒茶文化,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中国饮食审美,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等。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 2.内容组织与安排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所应达到的学习层次,可分为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和掌握调查、运用多种方式、层次。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参见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曦主编《中国饮食文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日常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视频、CAI和PPT等电子课件的教学内容,开拓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在系统、全面、准确地掌握掌握基础知识上联系烹饪实践,让学生接触实际、培养调查分析能力 . (三)课程资源开发 (四)训练安排 分析---临摹---欣赏---设计---创作 六、考核方式

英语来表达中餐名称以及一些中式烹饪方法

257 Western Breakfast May 11’11 A. 在很久以前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一些与中餐有关的英语知识和内容,例如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餐名称以及一些中式烹饪方法。 V. 我们也简单介绍了一些在西餐厅、包括西式快餐厅点餐的内容。 A. 其实,我知道,在西方人们还是很重视早餐的,因为很多人相信,如果早餐吃得舒服,则表示一天会过得愉快。 V. 是的,在英语中,就有一个有关早餐的谚语:Breakfast like a king, lunch like a prince and dinner like a pauper. A. 这个谚语的字面意思是:早餐像国王、午餐像王子、晚餐像乞丐,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V. 这个谚语的意思就是:早餐吃得多、中餐要适量、晚餐要吃少,强调的是早餐的重要性。 A.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过在现实中,许多人可能白天忙忙碌碌,只有下班后才有更多时间,因此晚餐可能反而吃得最多。 V. 对许多家庭而言,晚餐可能是全家唯一可以聚在一起的时间,因此时间会拖得长、进食的量也会增加。 A. 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晚餐的量,就像汉语和英语谚语所说的那样。 V. 而相反,早上许多人匆匆忙忙要上班上学,很多时间可能会干脆不吃早饭,这也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A. 许多专家认为,从健康角度考虑,早餐可能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我们今天就以早餐作为话题来了解一下西式早餐的一些知识。 V. 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平时购物、与朋友交流等都有用,同时对于外出旅游或出差时也会用得上。 A. 是的,外出旅游或出差时住在酒店或B&B时,肯定会碰到吃西式早餐的情况,这时候了解西式早餐就很有必要了。 V. 首先,在西式早餐中都会有一些新鲜果汁(fresh juice),相信许多朋友们都很熟悉这些果汁的名称,我们在此简单列举一些:

最新中式烹调师培训大纲资料

中式烹调师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培训对象能够掌握烹调工艺及一些常见的烹饪原料初步加工切配的操作识。 同时在餐饮企业中可以从事厨房中各生产岗位常规辅助工作,并可以从事简单的热菜菜肴烹调制作工作。 1.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1)了解地方菜的组成和风味特点的基本知识。 (2)了解烹饪原料的种类、品质鉴定及保管方法的基本知识。 (3)了解刀工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掌握肉料的腌制基本方法,掌握配菜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的基本相关知识。 (4)了解烹调中的火候种类,掌握调味的基本原则及方法,掌握菜肴制作中的上桨、上粉、勾芡的基本相关知识。 (5)了解地方菜厨房中的各个工作岗位及职责和厨房食品卫生有关知识,掌握菜肴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 2.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1)掌握一些烹饪原料的简单初步加工方法。 (2)掌握刀工的简易操作技巧,熟悉简单“料头”的使用方法。 (3)掌握镬功中的“抓锅、抛锅、搪锅”的基本操作技巧和方法,熟练烹制菜肴前的操作姿势及技巧。

(4)掌握烹调过程中的火候调节方法和掌握各种烹调设备与工具的使用方法。 (5)掌握各种烹调法的菜式操作步骤、制作方法及要领和调味技巧。 二、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训过程中要应注意学员的刀工、锅功及菜肴制作时的基本功操作姿势和菜肴操作要领。 2.要注意做好学员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时间安排和指导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学员的学习心态思想引导工作,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以便掌握好操作技能技巧,达到餐饮企业中厨房生产岗位的要求。 3.要培养好学员严格遵守本工种的职业道德,多注重操作中的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同时在操作中要注意做到文明操作安全生产。 三、培训课时安排 总课时数:140课时 具体培训课时分配详见教学计划 四、培训的内容 模块一入厨基础知识 1、地方菜的组成及风味特点 ①了解粤菜的风味特点 ②掌握各地方菜的特点

中国烹饪史发展情况

中国烹饪史发展情况 渊源,称得上是古代第一本烹饪百科全书。西晋的l:《安平食单》、南齐的《食珍录》、南梁的:《食方》、北魏《食经》、五代的《清异录》、唐朝丞相段文昌的<食经>五十章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烹饪专著,唐朝韦巨源将宴请皇帝的“烧尾宴竹菜式1418种辑录成《食谱》,流传至今,影响很大。 我国很早就有药食同源的观点,隋唐五代在食疗药膳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唐代百岁名医“药王”孙思邈收集各种食疗方法著成《千金?食治》-卷,他的学生孟诜更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用食物150种、药膳方138种写成《食疗本草:》,这是我国最早、内容最全的食疗专著。特别要指出的是,自唐朝以来,我国烧瓷工艺不断向高水平发展,使烹饪在色香味形俱佳之外,又增添了器皿之美。 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使烹饪饮馔极为繁盛。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形象而生动描绘了东京(开封)欣欣向荣的各色食楼、酒肆、食摊与小贩。来自成都、洛阳的酒,江准的谷米,江南的果品,北方塞外的牛羊和沿海的水产,“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这时我国四大菜系的风味特色基本形成,“川食”、“南烹”、“虏食”等名词都已见于正式典籍,北宋汴梁(开封)和甫宋临安(杭州)大小饮食名店上百家,几家大店食客动辄上千人,都经营不同地方风味的菜肴,还有专营南北不同口味的南食店、北食店。宋代人研究饮食成为时尚,著名的东坡肉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还有东坡肘子、东坡墨鲤、东坡酥、东坡豆腐等都出自此时。 宋代除了产生数量和内容均较前朝更广泛丰富的<东京梦华录>饮食诸卷等大批烹饪著作外,还出现了专讲素食的《食谱》,以及《蟹谱》、《笋谱》、《菌谱》、《桔谱》、《荔枝谱》、《糖霜谱》、《酒经》等分类专著。

中式烹调技艺大纲

中式烹调技艺教学大纲 (14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解决烹调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烹饪发展概况和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2. 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3. 理解干货原料涨发和汤汁形成的原理。 4. 掌握中式烹调方法的基础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 熟悉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3. 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分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加工制作菜肴。 4. 熟练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制作一般筵席菜肴。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立业的本领。 2.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3.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艺。 4. 具有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态度,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 中式烹调概述 1. 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 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掌握中国菜肴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二) 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 1. 熟悉常用蔬菜洗涤、整理加工的方法和质量要求。 2. 了解常用水产品的宰杀、刮鳞、去鳃、剖腹等加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家禽宰杀、洗涤、开膛的加工步骤,以及家畜内脏、四肢的初步加工方法。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中式烹调技术》教案 烹饪教研组

第一章烹饪技术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技术的含义,理解我国菜肴的特点和我国菜的组成。 [教学重点]我国菜肴的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菜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烹饪技术的内涵 1.烹饪技术的含义 烹饪技术在使用上,是指菜肴的制作技术。烹饪技术包括烹调技术和面点技术。 2.烹饪技术和面点技术 3.烹饪技术的工艺特点 (二)我国菜肴的特点 1.选择原料广,制作精细 2.制作方法多,随意性大 3.调味灵活,口味突出 4.风味特色多、地方性强 5.搭配合理、营养丰富 (三)我国菜的组成 1.地方风味 1) 山东菜 2) 四川菜 3) 广东菜 4) 江苏菜 2.民族风味

1) 清真菜 2) 朝鲜菜 3.素菜 特点: 1) 选料应时,并以烤麸、素鸡、腐衣、豆腐、粉皮为主要原料。 2) 制作考究,技术精湛。 4.宫廷菜 特点: 1) 用料广泛、珍贵猎奇 2) 讲究菜肴的造型 3) 菜名寓以吉祥富贵 4) 餐具华贵独特 5.官府菜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达官贵族家庭所使用的菜肴。 三、小结 本章讲述了烹饪技术的内涵,我国菜肴的特点,我国菜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1.简述我国菜肴的特点 2.简述素菜的特点 3.简述宫廷菜的特点 第二章刀工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刀工的作用,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刀法及原料的成型方法 [教学内容]刀工技术 [教学重点]直刀法,平刀法 [教学难点]花形原料的切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刀工的基本作用及基本要求 1.刀工的作用 1) 便于烹调和饮食 2) 可使菜肴的外形千姿百态 2.刀工的基本要求 1) 必须掌握原料的不同特性 2) 必须使改刀后的原料整齐划一,清爽利落。 3) 必须与烹调方法相适应 4) 操作姿势必须准确 (二)刀法 1.直刀法 1) 切 2) 剁 3) 坎 2.平刀法 3.斜刀法 4.锲刀法 (三)原料的成型方法 1.片 1) 切法 2) 片法 2.块 1) 切法 2) 砍法 3.丝与条 4.段 5.丁、粒、末 6.茸

中国烹饪概论试卷

《中国烹饪概论》综合复习题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烹饪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烹饪与中国烹饪学 一、名词 烹饪、烹调、食品、中国烹饪学、传统烹饪 二、单项选择 1.烹饪一词最早出现于( )。 (1)《周易》(2)《论语》(3)《礼记》(4)《尚书》 2.( )的出现是古老烹饪的开始。 (1)火(2)青铜器(3)鼎(4)铁器 3.烹饪的性质是( )。 (1)手工制作(2)成新(3)烹炒调制(4)食物由生变熟 4.中国烹饪学属于一门( )学科。 (1)自然科学性(2)社会科学性(3)技术科学性(4)综合性 三、多项选择 1.传统手工烹饪的特点有( )。 (1)手工性、地区性(2)传承性、个性化(3)时间性 (4)全面性(5)狭隘性 2.现代烹饪相对于传统烹饪来说,具有的优势有( )。 (1)规模化(2)规范化(3)标准化 (4)智能化(5)现代化 3.烹饪成品以能提供( )为基本要求。 (1)营养(2)蛋白质(3)卫生 (4)美感(5)维生素

四、判断 1.在不久的将来,现代烹饪必将全面替代手工烹饪。 五、简答或论述。 1.为什么说中国烹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传统手工烹饪与现代食品工业有什么特点和关系? 第二章中国烹饪文化 一、名词 文化、中国烹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烹饪典籍、饮馔语言、饮食成语、饮食谚语、饮食歇后语、医食相通 二、单项选择 1.《饮膳正要》是( )人( )编着的。 (1)宋代、林洪(2)明代、宋诩(3)清代、袁枚(4)元代、忽思慧 2.以下书籍中,( )是唐代一本谈烹饪技艺的刀工专着。 (1)《调鼎集》(2)《醒园录》(3)《山家清供》(4)《砍脍书》 3.世界上第一部论述茶叶的科学专着《茶经》的作者是( )的陆羽。 (1)汉代(2)唐代(3)明代(4)清代 4.中国烹饪文化的精华是( ) (1)烹饪典籍(2)饮食文献(3)饮食思想与哲理(4)食风食俗 5.豆腐的发明者是( ) (1)黄庭坚(2)老子(3)苏轼(4)刘安 6.“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 ) (1)《礼记》(2)《论语》(3)《尚书》(4)《道德经》 7.最早记月饼这一食品名称的着作,是宋代周密的( )。 (1)《清嘉录》(2)《荆楚岁时记》(3)《风土记》(4)《武林旧事》 8.《厨者王小余传》的作者是( )。 (1)李渔(2)张英(3)袁枚(4)徐珂 9.最早进行中西饮食比较研究的书籍是( ) (1)《厨者王小余传》(2)《武林旧事》 (3)《清稗类钞》(4)《建国方略》 10.清代郎廷极编着的( )对中国古代酒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酒名记》(2)《胜饮篇》

中国烹饪复习

中国烹饪复习 周六增开全校性选修课考试时间:中国烹饪第一轮2011年5月3日下午14:30—15:5016:00—17:20;第二轮16:00—17:20 地点两轮都在9202(大教室)。 一、选择题 1、(B )在汤中的浓度一般以0.8%~1.2%为宜。 A、白糖 B、食盐 C、酱油 D、食醋 2、牡丹花刀使用范围于(D )。 A、畜肉类 B、禽肉类 C、虾肉 D、鱼类 3、酸味太重,可以用(C )改。在发酵中产生的酸味要用碱性物质(食品中多应用面碱、小苏打等)中和其氢离子来矫正。 A、醋 B、盐 C、糖 D、酱 4、一般清汤的制作时,锅中应保持汤汁(A )。 A、平静 B、沸腾 C、翻滚 D、40℃ 5、在有主辅料的情况下,主料与配料的(D )比例最好不要低于2:1。 A、色彩 B、形态 C、空间 D、重量 6、配菜是一个重要工序,确定了(C )。 A、烹饪卫生 B、菜肴的艺术美 C、菜肴的质和量 D、餐厅管理 7、制作清汤的基本注意事项是(C)。 A、加热汤汁的初期加入食盐调味 B、加入淀粉进行增稠处理 C、煮制的时间不宜过长 D、制好的清汤最好沉淀2天使用 8、菜肴造型是技术,艺术(D )在配菜中的完美结合。 A、艺术 B、武术 C、民间 D、文化 9、广东菜系由广州菜、(A )、东江菜构成。 A、潮州菜 B、常熟菜 C、福山菜 D、佛山菜 10、旺火速成是( C )的关键之一。 A、水爆 B、汤爆 C、酱爆 D、油爆 11、调味的方式有味的对比、味的相乘、(C )、味的转化。 A、味的突出 B、味的相加 C、味的掩盖 D、味的变调 12、碱水发操作是先将干料(D )再用碱溶液发透。 A、蒸熟 B、烹调 C、刀工成形 D、浸泡回软 13、四川著名代表菜肴是(B )。 A、葫芦鸭子 B、开水白菜 C、白玉鸡脯 D、蚝油牛肉 14、所谓调味,就是用各种调味品和调味手段影响原料,使菜肴具有多样口味和风味特色的一种方法;简言之,就是调和(D )。 A、香气 B、口味 C、余味 D、滋味 15、东坡焖肉是(C )著名代表菜肴。 A、湖北 B、北京 C、浙江 D、广西 16、凉菜拼摆的操作关键是( D )与设计。 A、色彩 B、选料 C、盛具 D、切配 17、工艺凉菜的配色要结合物象自身要求,按照(A )恰当调配。 A、色彩规律 B、原料形状 C、切配形态 D、盛具色彩 18、盐焗鸡用较多的盐:D A用盐腌制B用盐煮制C用盐炖制D用盐做传热介质 19.下列香气中属烹饪原料天然香气的为(D ) A.酱香B.酒香C.酸香D.腥膻异香

中式烹调师课件

中式烹调师 教 学 课 件

第一节烹饪定义和要素 一、烹调的定义 在一般的语言习惯中,烹调和烹饪常常混用。在最近的20年,烹饪学术语言日益走上规化的道路,因此将烹饪定为一个专业学科名称,而烹调则仅指做菜的烹饪技术。行业上把制作菜肴的工种叫红案,把制作面点的工种叫白 案。在国家劳动部门的正式法规中,红案厨师称为烹调师,白案的厨师称为面点师。 二、烹饪的要素 决定菜品质量的8大要素 1. 料。好菜源于好料,用料必须筛选,恰当进行组合。 2. 刀。刀的作用是对原料进行切削,使之变形。同时,不同的刀法和刀口,不 仅可以美化菜品,还会影响原料成熟的快慢。 3. 炉。炉灶设计科学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菜品质量。做菜要先“试灶” 。 4. 火。火候的掌握是厨师的基本功之一。用火与用刀、用勺、用味称为厨 师的四大基本功。 5. 器。炊具和餐具。不同的炊具具有不同的效用和技法。好的餐具给菜品增 色。 6. 味。味是中餐质量鉴定的主要指标。 7. 水。水是烹饪的辅佐物,可以洗涤、涨发、传热、导味、保护营养素,还可 以制约菜品的外观与口感。 8. 法。烹调技法包括生烹和熟烹两大类。 三、烹饪的作用。 从饮食角度看表现在五个方面。 1. 去腥,除膻,解腻,增鲜。 2. 杀菌,消毒,防腐,抗病。 3. 借助高温中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使原料养分分解,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4. 变单一口味为复合味,刺激食欲,增强口感。 5. 美化菜品,提高观赏价值,增添饮食情趣。 四、烹饪流派 四大流派: 1. 鲁菜。偏于用酱、葱、蒜调味,善用清汤、奶汤增鲜,口味咸鲜比较明显。 2. 川菜。善用小炒、干煸、干烧、烩等方法。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 突出。 3. 菜。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 4. 粤菜。善用烧、煲、软炸等方法,口味清淡鲜和。

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

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 中式烹调技艺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融会了我国灿烂的文化,集中了各民族烹调技艺精华,使中式菜肴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特点,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征、不同民族风尚的风味流派。 一、中式菜肴的特点 (一)选料讲究 中式烹调在原料的选择上非常精细、讲究,质量上逢季烹鲜,力求鲜活;规格上,不同的菜肴按照不同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原料,有些菜肴甚至只能选择原料的某一部位或某一地区所产的特定品种的原料。如制作“糖醋里脊”必须选用里脊肉作为菜肴的主料,“北京烤鸭”必须选用北京填鸭,“清蒸鱼”必须用鲜活的鱼,川菜中的“麻婆豆腐”、“家常海参”必须用四川名特产品郫县豆瓣作为菜肴制作的调料等。 (二)刀工精湛 刀工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是菜肴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决定着菜肴的定型和造型。中式菜肴在加工原料时讲究大小、粗细、厚薄一致,以保证原料受热均匀、成熟度一样。我国历代厨师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创造了片(又称批)、切、锲、剁等刀工技法,能根据烹饪原料的特点和制作菜肴的要求,把原料加工成丝、片、条、块、段、粒、末、茸等,即使同一形状,也应根据菜肴的不同要求,加工成各种形态。如同样是片,又可切成象眼形、柳叶形、菱形和月牙形等。为达到菜肴美化要求,常把原料加工成麦穗花块、荔枝花块、蓑衣花

形、兰草花形等各种形状,并能巧妙地利用原料的质地,将原料雕镂成各种花、鸟、鱼、虫等不同形态,这样不仅便于烹制和调味,而且又使菜肴外形美观。 (三)配料巧妙 中式菜肴注重原料的形状、质地、色泽、口味、营养的合理搭配。不仅注重主料的选择,而且也注重配料(又称辅料)的搭配。主、配料讲究形状、色彩、质地、营养等方面的搭配。同时,我国厨师还特别擅长用多种原料拼制平面、立体的花色拼盘(造型艺术拼盘、象形拼盘),这不仅使菜肴具有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四)技法多样 中式菜肴的烹调方法丰富多彩、精细微妙,有几十种常用的热菜烹调方法,如炸、熘、爆、炒、烹、蒸、焖、炖、煎、烤、烧等,还有十多种常用的冷菜烹调方法,如拌、炝、腌、熏、冻、风、腊、煮、卤、醉等。而且每一种烹调方法又可分为若干种形式,如炸包括干炸、软炸、酥炸、卷包炸等。运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就能制作出口味不同、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菜肴。 (五)菜品繁多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物产以及人民的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区、各民族的菜肴风格都各具特色。长期以来,当地人民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特产,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具有地方风味特点的和与之相适应的烹调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地方菜。目前我国不同风味流派有20多种,各式风味名菜有5000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