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清淤施工方案

水上清淤施工方案
水上清淤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申报表昆水[ ] 技案号)合同名CB01

称: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标段)合同编号:SZQPTSG-02 致:苏州市水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我方今提交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标段)(SZQPTSG-0)2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措施计划□工程测量施测计划和方案

□施工工法□工程放样计划□专项试验计划和方案■水上清淤专项方案请贵方审批。

承包人:

项目经理:

日期:年月日监理机构将另行签发审批意见。

监理机构:苏州市水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签收人:

日期:年月日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审签后,随同审批意见,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 1 份。昆山水建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

昆山一标段

水上清淤专项方案

昆山水建公司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标段项目部

二〇一二年三月

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一标段)水上清淤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点位于昆山市巴城镇,项目建设单位为苏州市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昆山建设处,由苏州市水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昆山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拓浚整治、堤防及防汛公路、护岸工程,拆建跨河桥梁2 座(石径大桥、毛家堰大桥),新建支河桥梁4 座(新开河大桥、杨北河桥、武神潭桥、小港桥)以及黄金河闸12 米一座。起讫桩号为桩号CS36+732. 3-CS40+514. 85 ,河道长3.58KM。

本工程河道水下方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拟采用200m3/h绞吸式挖泥船开挖。

二、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围堰施工及吹填管潜设→水上加压接力泵站→绞吸式挖泥船就位→绞吸式挖泥船挖泥、吹填→排泥场排水整理

三、施工质量与标志设立

1、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实地放样,放样测站点的高程精度,不低于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放样点的点位误差不超过如下值:

(1)疏浚开挖边线:水下土1.0m ,岸边土0.5m;

(2)挖槽中心线:士1.0m

2、开挖前在河道设计中心线、开口线、开挖起迄点、弯道顶点设立清晰的标志,包括标杆、浮标或灯标等。平直河段每隔50-100m 设一组横向标志,弯道处加

密至50m 。施工标志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1) 在开阔水域施工时,各组标志从不同形状的标排相间设置,同组标志上按安装颜色相同的单面发光灯,相邻组标志的灯光,以不同的颜色区别。

(2) 在挖泥区通往卸泥区、避风锚地的航道上设置临时性航标,航行条件差、水道狭窄处,在转向区增设转向标志;在船泊避风水域内设置泊位标,井在岸上埋设带缆桩以利船泊紧急停泊。

3、施工作业区内沿疏浚河段设立便于观测的水尺。水尺零点与挖槽设计底高程一致,并满足以下要求:

(1) 水尺间距:当水面比降小于1 / 10000 时,每1km 设置一组;当水面比降大于1 / 10000 时,每0.5km 设置一组;

(2) 水尺设置在便于观测、水流平稳、波浪影响最小和不易被船艇碰撞的地方;

(3) 水尺满足五等水准精度要求;

(4) 若施工区远离水尺所在地,则在水尺附近设置水位读数标志,定时悬挂水位信号或采用其它通信方式通报水位。

四、排泥场四周围堰及泄水口施工水下方排泥场需填筑围堰,围堰土方来自河道水上方开挖土方。根据设计要求,l 号、2 号、3 号排泥场的围堰填筑前,先对原有鱼塘进行清基,再填筑围堰,围堰顶高程为地面以上3m再加安全超高,围堰顶宽3.0m,内坡1:2 ,外坡1:2.5 ,围堰外坡脚距离永久征地线距离必须大于10m。除3 号、4号排泥场外,每个排泥场纵向设置一道格梗,每150m设置一道横向格梗,平面上交错布置,格梗高度与弃土高度一致,顶宽

1.0m,边坡1:1 。围堰填筑时由堤脚开始向上铺筑。

为防止排泥场的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农田生产和淤积周边河道,在排泥场四周开挖泄水口,泄水口由过水口和退水口组成。过水口和退水口位置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原则:一是吹填时的污水对周边环境污染;二是吹泥时泥沙的流失量。

五、排泥管线的布设本工程的排泥管线布设拟采用潜管铺设。输泥管为优质钢管,钢管直径300mm,壁厚8mm,耐压1.0kpa 以上。排泥管线是挖泥船送泥沙浆至排泥区的管道线路,主要包括:陆上管线(包括管架线)、水上管线(即浮管)及水下管线三种。

1、陆上管线(岸管)的设置吹泥管线的平面布置根据挖泥船的总扬程、围堰的面积、形状、吹泥距离、吹填高程、潮位变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考虑,来选定吹泥管线的位置。

管线布设尽量避免穿越障碍物,但要尽量避免管线形成过急弯曲。

陆上布管线在进入排泥场内的布设,要考虑工程竣工后,每个排泥场最终要求的泥面高程和平整度。管线的布设高程,除考虑排泥场设计高程外,还应考虑沉降量及吹填超高量等因素。为使排泥区获得较好的平整度,除干线管道外还要布设支线。管线的布设,主要考虑管线的间距,即管口的间距,而管口间距的大小是与绞吸船的泥泵马力、排泥场地形及吹填土质等因素有关。围堰与吹填管口的距离随土质、围堰结构、高度不同而有差别。一般以不使水流冲刷围堰为原则,通常保持在15-20m 的范围。

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减少使用水上吹泥管线,但必须保证在施工进程中的水上吹泥管线有自然弯曲的足够长度,水陆管线相接处设置平台,采用柔性接头,使水陆管线平顺相接,平台的位置和标高要能适应潮差和水位升降的变化。

陆上管线的管架宽度为1.5 ~3 倍吹泥管直径;管架距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施工期间的高水位。管架离地高度如超过2.0m 时要加设斜撑。

管线平台在浮管与岸管的联接处架设管线平台,平台的平面尺寸通常为

2m*4m,高程一般与岸管一致。由于平台要承受船上三节管、伸缩管、吹泥管及吹泥时水重量的荷载,故平台桩一般都在8 根以上,桩尖入土深度要求在6m以上,桩顶安装钢质框架以达到均布受力的要求。

吹泥管的接头要严密、紧固,为防止泥沙水渗漏,要两接管段之间必须加密填料。填料可用牛油麻辫、胶皮垫圈等。为避免吹泥管接头损坏,管底砌块、衬垫等必须牢固,不能有摇晃、歪斜等现象出现。

吹泥管干线与支线之间可用T 型或Y型三通管连结,在吹填过程

中为管壁受到均匀磨损,延长管子的使用寿命。施工时可以周期性地将管子绕轴旋转,每次转动可按三分之一圆周角进行。

2、水上吹泥管线(浮管)的设置

水上浮筒管线承受水流、风浪及吹填施工时的冲击力等影响,所以管段间的卡接必须十分牢固可靠,管线布置要呈近似流线型弯曲,不可形成死弯。浮筒管线一定要留有足够的富余长度,保证绞吸船在前移一定距离的过程中不必拆换。水上浮管线要用管线锚固加以固定。

浮筒管线在重载情况下仍然露出水面以上,以便于维修和减少水流阻力。

水上浮筒管线与陆上吹泥管线的联结应根据地形和水位变幅来选择适当的联结方式,不仅要联结牢固防止漏泥,并不因水位变化而出现管段严重弯曲。

(1) 直接联结: 应用钢丝绳将陆上吹泥管线的首端加以固定,第一节浮管也

必须用八字钢丝绳固定在岸上,防止因浮管漂动将接头接脱。

(2) 管架头联结:即陆上吹泥线通过管架与浮管橡胶轮管连接,架头要设置牢固,一般要架设平、斜撑管架头应用两档管架来支撑,间距约1-1.5m 。吹填管需用钢丝绳紧固在横木上。

3、水下潜管的敷设的拆除

施工前应对水下潜管的预定位置 (包括其前后各50m范围)进行测量,摸清水下地形,测图比例宜采用1:1000-1:2000,作为设计

方案,并向有关港航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报告

水下潜管的连结方式分钢性和柔性两种。刚性连结使用有法兰的吹管直接连结而成。柔性管线一般为每隔3-5 节(或2-3 节)吹泥管(24-30m)配一橡胶软管接头连结而成。柔性连结对地形适应性强,沉放起浮方便,一般较多采用。

在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段,应增加1-2 节胶管。潜管上升段和下降段的坡度不宜太陡,其两端点站,并在管路上配备充、排气阀和水阀等设备。

潜管组装下沉应选择在风浪较小、息流时进行。水下管的沉放是通过端点站的水泵向管内注水使管线重力大于所受浮力实现的。水下管的敷设方法有牵引法、敷管船法、漂浮法等。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段或整体敷设。管线沉放宜采用一端灌水另一端放气的方法。沉放完毕,应整体式分段进行加压检验,确保水下管施工质量。在通航区域沉放时,应设立警戒船。沉放后,两端应下锚固定,并设警戒标志。

水下管的拆除是通过空压机对管内充气使管线内产生浮力大于管线的总重量来完成水下管起浮、拆除的。有时也可以采取抽水法起浮。起浮后一般采取分段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