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病的中医经验治疗方法

肝胆病的中医经验治疗方法
肝胆病的中医经验治疗方法

肝胆病的中医经验治疗方法

肝为将军之官,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肾为作强之官,脾为仓廪之官。脾是仓库,储存很多的食物营养供应人体的需要。心为君主之官,君主就是发号司令的意思,所谓的心大部分是讲大脑。肝为将军之官,将军就是国防部,帮人打仗,所以你吃得愈单纯,国防力量就消耗得比较少,吃得愈复杂,你就要消耗将军出来帮你打仗,国防力量就会因此消减耗损。

一、肝是国防部

两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经观察出,肝是要帮我们作战的国防力

量,任何外来的、不属于我们人体的物质,包括纽菌、病毒和其它的,肝脏就一定要起来对付它,所以愈是乱吃东西、愈是没有好好的休息,最先遭殃的就是肝脏。我们时常听到“肝火太旺”或某人“大动肝火”,其实这里所谓的肝火旺,并不是发热,而是指脾气不好、易怒。但是,“肝火”又是什么?

中医认为人体之火有二:一为君火,一为相火。君火又称为心火,相火则包括肝、胆、三焦、命门等。另外,又可分为少火与壮火,少火为维持生命所需的正常热量,壮火则是指消耗人体的能量,又称邪火。《内经》有言,少火生气(生能量),壮火食(蚀)气,就是指能量产生与消耗的关系。其实不止肝火,人体每一器官都有火,例如大肠主排泄,大肠火太旺就会出现排泄困难;小肠火过盛,尿液就成红色;胃火太旺会使胃有灼热感,甚至胃痛。但是,还是以肝火最为常见,影响也最大。

1、中医说:“肝开窍于目”,所以肝火太盛,容易导致眼睛红、布血丝,感觉嘴内苦涩,由于少阳经绕于两耳,且与肝胆关系密切,并在耳朵附近交会,所以肝火旺会出现睡觉时多梦、晕眩或耳鸣等现象。

2、又说“肝主怒”,肝火太旺容易使情绪上扬、激动、生气、暴躁。古人认为,诸风掉眩都与肝相关,所以也会引起晕眩、眼睛充血、多眼屎、胸腔有压迫感等,如果情况严重,火上加火,就可能变成肝炎。

3、肝主筋,抽筋的时候,显然就与肝血不够有关系。有人只要一伸腿就会抽筋,到半夜甚至痛醒,都是与肝血不足有关。用《芍药甘草汤》可以治,其中芍药属毛莨科植物,专门用来松弛平滑肌。牛膝就像牛的膝盖一样,如果希望药的作用要往下走,一定要用牛漆,它可以“引药下行”。

二、手脚冰冷·灰指甲·富贵手

“肝主筋,其华在爪”,爪就是指甲,正常的指甲弧度是四十五度,而且上面一定要有光泽。所以如果肝不好、肝机能有问题,就会凸显在指甲的地方,包括灰指甲、富贫手等等。从指甲就可以看出肝功能是不是正常。相反地,肝火不旺则容易产生倦怠感、无精打采、爱睡觉等,也就是能量燃烧不足所致,多吃补肝食物如猪肝、鲍鱼、决明子、菊花、枸杞等,相当有帮助。

有灰指甲时可以用白醋点,如果点了还不好就用苦参子,同时也可以吃《当归四逆汤》。冬天手脚冰冷,有的人手脚都会冻裂,当归四逆汤一吃,就会有改善,手脚就会非常暖和,它可以治疗冻疮,因为它有当归补肝血,当归、芍药就是四物汤的二分之一,有桂枝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它甚至还可以治疗痛经、富贵手。

富贵手有可能是细菌寄生造成的,如果是细菌寄生,买韭菜一斤,回来洗干净煮一煮,韭菜可以吃,而煮韭菜的水则用来泡手,因为韭菜杀百菌、解百毒,

而且黏黏的,有丰富的营养,可杀菌。富贵手就泡在韭菜水里,配合《当归四逆汤》,有时候用《紫云膏》也行。紫云膏可以治疗火伤、烫伤,但有一个缺点,小朋友不喜欢那种味道,因为它麻油放太多,所以香过头了。总之,富贵手先洗干净后擦一擦,泡完韭菜水后擦一点紫云膏,很快就会改善。

三、感冒、饮食与肝病

台湾是一个肝病罹患率非常高的地区,根据统计,一百人中大概有七十人罹患肝炎,包括带原的病例,可见罹患率之高。会造成肝胆病变的原因,与伤风感冒发烧有绝对的关系,一旦感冒发烧,就会破坏胆囊或影响到胆管,出现发炎阻塞的现象。很多的肝瞻病都是感冒发烧造成的,临床上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包括急性肝炎、急性黄疸,甚至猛爆型肝炎,都是感冒造成的。可能本来就有潜伏的因素,又有感冒的诱因,就导致急性发作的现象,有人一感冒肝指数就直在线升,甚至于黄疸就全身出现。另一个管道大概就是与饮食有关,因为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常常不太注意卫生,就造成感染。

四、保肝必先实脾

老祖宗在《金匮要略》这本书中,开宗明义第一章第一条就说:见肝之病不治肝病。见到肝病不从肝去治疗,必先实脾,意思是先把肠胃功能处理好,肝病不要治疗就会好了。所以中医有隔一、隔二、隔三的治疗,譬如头痛,常常是从脚底治疗,叫隔三、隔四,不是直接的治疗,这就是中国医学高明之处。肚子胀,我们就想办法用像香附、大腹皮这一类的药材,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酵素,可以帮助胃液的分泌,以帮助消化,肚子胀的现象就会改善。另外,肝经从脚拇趾的大敦穴开始,走向生殖器旁边的五里穴,继续往上走到乳头。乳房和两个经络有关系,乳头是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房要丰满,一定要从这两个系统处理。这样一路上来,它绕著你的生殖器,所以通常尿量会比较少,颜色会比较深,我们的尿一般是淡黄,如果颜色是深黄,就表示肝胆有问题了,因为我们的胆汁分泌大部分随著大便排出体外,所以大便基本上也是黄黄的。

五、从尿液、皮肤看肝胆

1、胆汁一天分泌的胆色素假定是两百个单位,大概有一百九十几个单位随大便排出体外,极少量随著尿液排出体外,我们一般称它尿胆盐或尿胆素,因此我们的尿液是淡淡的黄,深黄色就意味著你的胆汁分泌或胆囊、胆管有问题了,如果是咖啡色那就要注意了,去检查的话,肯定肝指数、胆指数都会很高,正常值的胆色素在 1.2以下,这时的胆色素也一定升高,很明显的在眼睛的巩膜和角膜的地方就可以看出黄疸的现象。

2、再来就是皮肤的颜色,有的甚至连指甲都变黄的话,胆指数就一定很高。一般胆指数、胆色素升高的话,第一个反应就是会痒,第二个是出现灰白色的大便,所以说拉白屎,事实上不是纯白的,是有点白,因为胆色素已经不走大便道,所以大便就不是黄色的,而是灰白色的。不过,皮肤搔痒却不见得是肝胆出问题。很多人皮肤一痒,直觉的就会问是不是肝有问题。肝脏有没有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到检验所做肝的血液检查,他很快就可以告诉你,你的指数是不是正常。皮肤痒的原因不一定在肝,因为肺主皮毛,皮肤毛细孔就是呼吸的单位,身体的废物每一分每一秒透过毛细孔带出体外,尤其现代人的生活,由于家电用品的流行,大家已经习惯冷气空调设备,外面的温度是三十几度,一进到冷气间的温度是二十几度,这中间的温差将近十度,有些人对气温适应的功能比较缓慢,尤其是肺功能比较差的人,这样一来就肯定会皮肤痒,还有就是我们的空气,实在讲质量很差。

六、肝病分阴阳

后代把肝胆病分成两大类,其实老祖宗在汉朝时就把肝病分成阴场两大类,最简便的方法:在望诊时像橘子色,鲜明的、有光泽的就是阳黄症,暗暗的、黑黑的就是阴黄症,就这两大类型。阳黄症又分两类:热疸是因为感冒发烧造成的,另外是酒疸,喝酒会引起肝胆病,很多肝胆病包括肝硬化、肝癌都是喝酒造成的。尤其再加上心理压抑,更是伤身,所以最好不要喝闷酒。喝酒曾伤肝,冷酒会伤胃,无酒会伤心,看你到底要伤肝,还是要伤胃,还是要伤心。阴黄症也分两类,第一类叫穀疸,另一类叫女劳疸,与性生活有关系,性生活没有节制会引起肝胆病变。除了这个还有一类型叫黑疸,在古老的文献里,也有提到我们现在最可伯的猛爆型肝炎叫做急黄。猛爆型肝炎在现代医学上,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几。

治疗

一、柴胡汤治疗肝胆病

通常治疗肝胆病,大概有几个系统可以考虑,第一是柴胡系列,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乾姜汤》、《柴胡龙骨牡蛎汤》,这几个柴胡系列的药方应该就蛮够用的了。《小柴胡汤》中有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基本上体质比较虚的,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因为有大黄、枳实,通常身体比较壮实或病情比较急,考量用《大柴汤》或《柴胡桂枝乾姜汤》处理,乾姜是很好的止痛药。

另外要加上软坚的药,如牡蛎---也就是牡蛎壳。所有生长在海里的动物植物矿物都有软坚的作用,所以我常常奉劝大家常吃海里的动植物,肿廇形成的机会就会很少。配合每天泡一点金银花、黑豆、甘草的茶当饮料,少吃外面的垃圾食品,已经成形的肿瘤,《柴胡桂枝乾姜汤》都能把它消解。

另有天花粉,就是瓜蒌根,是葫芦科植物,我们建议平常多吃葫芦科植物,丝瓜、葫芦、冬瓜、大黄瓜、小黄瓜都是,南瓜也是,南瓜还可解烟毒,不只是抽烟的烟毒,还包括解鸦片的烟毒。除了南瓜还有甘草。有一本叫《潜斋医书》的书就有记载,解烟毒最好的就是南瓜、甘草;但是南瓜对有糖尿病、皮肤病的人不好,因为南瓜植物性脂肪比较多,容易造成皮肤组织溃烂。

葫芦科的瓜蒌根也很有意思,瓜萋根是学名,国科会生物处每年都会接一些计画,七、八年前就有人研究过过瓜蒌对抗AIDS的作用,因为它里面含的葫芦瓜素,对AIDS有抑制的效果,就像芭乐叶也有抑制AIDS的效果,瓜蒌根可以抗肿瘤,可以把硬块散掉,一般我们叫散结、软坚。

甲鱼对我们的肝胆非常好,牠的胶质,尤其是牠的壳,通常我们用药用的是壳,叫鳖甲,鳖甲有个方叫鳖甲煎,就是专门治肿瘤、肝癌。在《金匮要略·疟病》篇中就有这么一个方剂,牠的营养价位很高,吃了有强壮人体的作用,但是不能生吃。鳖甲、牡蛎都是软坚的药,“溃坚”的话就要用穿山甲。穿山甲可打通一个山头,那你的肿瘤算什么。现在穿山甲繁殖没有问题,食料却有问题,穿山甲吃蚂蚁,所以只好大量养殖蚂蚁。蚂蚁现在也是一道菜,很有营养,而且专治风湿关节,但是有一种蚂蚁咬人时会肿起来,被咬到其实最简单,口水就可以消肿,被蜜蜂到也是口水抹一抹,但是口水太少了,那就撒一泡尿来涂就可以了,这是野外求生一定要懂的。穿山甲的鳞片一片一片的,就像铁甲车一样,掏空整个山头,你的肿瘤算什么。有一个方叫真人活命饮,又叫《仙方活命饮》,称它仙方真是一点不假,你想得到的肿瘤病,几乎都可以治疗,这个药方里就有穿山

甲。方中还有瓜蒌根中医用来治从头到脚一路下来的肿瘤,因为它散结的药、溃坚的药、软坚的药、解毒的药。

二、茵陈系列治肝炎黄疽

肝胆病、癌症除了柴胡系列,另外我会考虑茵陈系列的方子,茵陈蒿汤对猛爆型肝炎、急性肝炎有一定的效果。

对阴黄症--《茵陈五苓散》。

对阳黄症--《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只有三味药,不要小看只有三味药,它可说是面面俱到,今天黄疸指数升高了,肝指数升高了,单一味茵陈就是很好的退黄药,但是药量必须重,一般用二两,它很便宜,因为它属菊科植物,所以我们就想到,补肝养肝时选择蔬菜、药物时尽量多找菊科植物使用。眼部分泌物较多,眼部不适的人,用菊花、金银花加两三片的甘草泡茶,眼睛就会舒服,而且它对你的肝脏又有好作用。

三、养肝血,不熬夜

人最好晚上十一点以前一定要睡觉,因为子丑时是肝胆时间,一定要休息。两千年前老祖宗就说卧则归肝,休息时血液就顺著肝的门脉,静脉回到肝脏,所以不能太累。综合来说,有外感诱因,有饮食不当(包含吃药),另一个就是太劳累。太劳累就要养肝血,你愈累,抵抗力就愈差,最会受到影响的就是你的国防力量消耗过度。肝为将军之宦,你的肝不能差,因为应付外来的任何状况,都要靠你的肝脏,所以肝脏本身就是将罩,帮你对付任何的敌人。《逍遥散》让你快乐逍遥,还有《加味逍遥散》,比逍遥散多两味药:栀子和牡丹皮。因为治疗肝病、肝肿瘤、肝硬化,一定要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牡丹皮就是活血化瘀的药,属毛莨科植物,和芍药同科。芍药、牡丹连开的花都很像。《加味逍遥散》里有芍药也有牡丹皮,一般过度疲劳、肝血不足、情绪压抑,因为逍遥散能清肝理脾解郁,所以很好用。妇科治疗也常用这个方,尤其更年期时的一系列症候群,就是用加味逍遥散做基础,加一些疏导的、缓和的、安定的处方。

另外是用一贯煎,这个方子是明朝一位医师所创的,里面有养肝血的药,有当归、地黄、枸杞这些养肝血的药,有麦冬、沙参这些补肺气的药。中医的理论认为肝属木,怕金,因为金能克木,所以用沙参、麦冬来柔软滋养它,另加入一味疏导的川楝子。所以一贯煎这个方子我们也常常用到,至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归芪建中汤》,都有辅助的作用。

四、饮食单纯以养肝

避免食用有防腐剂的东西、罐头类,炸鷄块、炸薯条、饼干、饮料、方便面。

五、治肝先疗胃

中医没有脂肪肝的名词,但是有肝病的名称,通常分实证虚证,事实上肝通常和胃一起病,所以中医治肝病,通常都是先治疗胃。《金匮要略》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讲,见肝之病不治肝病,必先实脾,实脾的意思就是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吃也胀,吃了胀得更厉害,就一定要健脾,增加运化加以治疗。

“胆结石”

中医认为“肝胆一家”,因此胆结石的病患无论在症状或治疗上,都与肝病有关。在《黄帝内经·素问》第八篇有提到,人体几个重要器官的强弱,最后都取决于胆。因此唯有营养均衡、消化系统良好,身体健康了,胆的功能才会健全。

胆结石的病患在临床上,轻则出现眼角膜或巩膜有黄疸,有时也伴随著口苦

咽乾、睡觉多梦、胸闷、便秘或腹泻、尿液呈咖啡色、皮肤搔痒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拉白屎等,相当扰人。胆结石并没有年龄、体质与性别之分。《内经》上说“风为百病之长”,也就明白指出风邪(也就是感冒)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因,其中也包括胆结石。一般认为,每个人都有胆结石,如果过度疲劳,或肝气郁结、情绪过度压抑、饮食过于油腻,都可能造成胆结石发作。至于有无疼痛,与结石的形状有关。

中医疗法上,目前以大、小柴胡为主的《柴胡疏肝汤》,加减退黄药物如《茵陈蒿汤》,以及化石药物如化石草、金钱草、车前子、石韦、鷄内金,或加入协助结石滑动排出的冬葵子、滑石、石首鱼、海金砂,另外还有止痛药物如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川七、丹参等。患者在服用中药时,我还是建议,最好辅以胆功能指数检查,治病效果会比较可靠。

民间流传用蛤蜊、蚬仔汤、蛤仔汤治疗或预防肝胆方面的问题,现在已经证实确有功效。不过要特别注意,汤里不要加其它东西,包括油及盐巴。

另外,胆结石病患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同时注意少吃菠菜等铁质食物,保持充分的睡眠及体力,复原指日可待。

脏腑辨证

第八章脏腑辨证 一、单选题 1. 症见心悸,兼有口咽干燥,失眠烦热,舌红少苔等,最宜诊断为( ) A.心火炽盛证B.心血虚证C.心肾不交证D.心阴虚证E.痰火扰神证2.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 ) A.心烦B.舌淡C.脉细数D.失眠E.盗汗 3.小便赤涩,灼痛,兼见面赤口渴,心烦不寐,便干,舌红脉数,最宜诊断为( ) A.心火亢盛证B.膀胱湿热证C.小肠实热证D.阴虚火旺证E.下焦湿热证4.下列哪项鉴别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 A.有无心悸怔忡B.有无面白神疲C.有无形寒肢冷D.是否舌淡脉弱 E.有无自汗乏力 5.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 ) A.痰阻心脉B.气滞血脉C.寒凝心脉D.热郁心脉E.瘀阻心脉 6.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者,最宜诊断为() A.肺气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脾肺气虚证 D.心肺气虚证 E.肺气阴两虚证 7.咳喘胸闷,痰多黄稠,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见于 ( ) A.肺气虚证 B.热邪壅肺证 C.风热犯肺证 D.上焦病证 E.燥邪犯肺证 8.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最宜诊断为() A.风热犯肺证 B.风热表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9.下列哪项对鉴别风寒犯肺证和风寒表证最有意义() A.咳嗽的轻重 B.口渴或不渴 C.是否发热恶寒 D.是否舌苔薄白 E.有汗或无汗 10.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者,最宜 诊断为() A.大肠液亏证 B.肠虚滑泻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11.寒邪客肺证和风寒犯肺证共同的临床表现为() A.咳嗽痰稀色白 B.形寒肢冷 C.发热恶寒 D.咳嗽痰多性粘色白 E.胸闷 12.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的共同见症是() A.畏寒肢冷,肢体浮肿 B.食少便溏,少气乏力 C.腹部疼痛,喜温喜按 D.脘腹重坠,食后益甚 E.便血衄血,月经量多13.脘腹胀闷,纳呆,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肢体困重,舌淡胖苔腻,脉濡缓,此属() A.寒滞胃脘证 B.寒湿困脾证 C.脾阳虚证 D.食滞胃脘证 E.脾气虚证 14.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 A.肝火犯胃证B.湿热蕴脾证C.胃火炽盛证D.血热证 E.肠热腑实证 15.下列哪项不是肝病的常见症状() A.急燥易怒 B.少腹胀痛 C.纳呆便溏 D.月经不调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灵枢·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奇经八脉病证,则以《素问·骨空论》、《难经·二十九难》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论述甚详,至今仍为经络辨证的主要依据。经络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当人体患病时,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反之,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这样,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如肺脏病证,常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出现压痛感;又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就是由于肝经循行于胁肋、少腹的缘故。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1.十二经脉病

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腘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内侧前缘疼痛等;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现的胸胁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1.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2.手阳明大肠经病证——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大便秘或泄,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耳聋、心胁痛,汗出,噫肿喉痹,目锐眥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4.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寒热、鼻塞,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足小趾不用。 5.足阳明胃经病证——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鼽衄,齿痛,咽痹,颈肿,口喎,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方歌

肝胆病证 一、胁痛 1. 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2. 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3. 瘀血阻络 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复元活血汤8:复元活血柴胡穿山甲,桃仁大黄瓜蒌根红花当归甘草。 4. 肝络失养 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二、黄疸 (一)阳黄 1. 热重于湿 茵陈蒿汤3:茵陈蒿、栀子、大黄 2. 湿重于热 茵陈五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茵陈蒿 甘露消毒丹11:甘露消毒白蔻仁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薄荷,湿热流连正治方。 3. 胆腑郁热 大柴胡汤8: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枣生姜。 4. 疫毒炽盛(急黄) 千金犀角散5:犀角散中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 安宫牛黄丸12:安宫牛黄开窍方,黄芩黄连山栀郁金朱砂雄黄,犀角珍珠冰片麝香金箔。 羚角钩藤汤10:羚角钩藤生地茯神,桑叶菊花白芍生甘草川贝鲜竹茹。 紫雪丹17:紫雪羚羊角犀牛角朱砂朴硝,硝石磁石寒水石滑石石膏,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炙甘草,更用黄金法亦超。 (二)阴黄 1. 寒湿阻遏 茵陈术附汤6:茵陈蒿白术附子,炙甘草干姜肉桂。 2. 脾虚湿滞 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 湿热留恋 茵陈四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去桂枝+茵陈蒿、栀子 2. 肝脾不调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归芍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当归身、白芍 3. 气滞血瘀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鳖甲煎丸23:鳖甲煎丸金匮方,?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韦人参射干,桂枝厚朴紫葳丹皮芍药干姜,瞿麦柴胡黄芩阿胶半夏,桃仁葶苈大黄赤硝。 三、积聚 (一)聚证 1. 肝气郁结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木香顺气散12:木香青皮橘皮枳壳川朴甘草,苍术川芎桂心砂仁乌药香附。 2. 食滞痰阻 六磨汤6:六磨沉香槟榔,乌药草枳壳大黄。(四磨沉香槟榔,乌药人参。五磨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存。)(二)积证 1. 气滞血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失笑散2:蒲黄、五灵脂 2. 瘀血内结 膈下逐淤汤12:膈下逐瘀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六君子汤6:四君子汤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 3. 正虚瘀结 八珍汤8:四君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物4(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化积丸10:化积丸中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随,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 四、鼓胀 1. 气滞湿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胃苓汤11:胃苓汤有五苓散5(泽泻桂枝,茯苓白术猪苓),生姜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 2. 水湿困脾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xx中医诊断学? 2、试述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意义。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些? 4、四诊和诊病、辨证的关系怎样理解? 5、如何理解中医诊断学的整体察病: 6、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疾病时要强调四诊并重? 7、怎样理解病证合参的诊断原则? 8、明、清时期对于伤寒、温病的辨证有哪些成就? 第一章问诊 一、名词解释: 壮热,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战汗,除中,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余沥不尽。 二、简答题 1、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主诉各一个,错误主诉应指出错误所在? 2、背诵“十问歌”的内容。 3、xx恶寒、畏寒?各有何意义? 4、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5、怎样根据恶寒发热辨别外邪的性质?

6、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 7、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 9、简述xx潮热的特点及意义。 10、气虚发热有何特点?其机制如何? 11、你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意义? 12、怎样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 13、何谓绝汗?怎样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 14、简述半身汗出的点及其临床意义。 15、简述十二类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和意义。 16、怎样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 17、何谓头晕?怎样辨析头晕的临床意义? 18、xx心悸?怎样鉴别惊悸和怔忡? 19、xx耳鸣、耳聋、重听? 20、怎样鉴别耳鸣的虚实性质? 21、何谓目眩?怎样辨析目眩的临床意义? 22、xx失眠?简述失眠的临床分类。 23、xx嗜睡?怎样辨析嗜睡的意义? 24、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意义? 25、食欲减退有何意义? 26、何谓厌食?怎样辨别厌食的临床意义? 27、简述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细目一辨六经病证 要点一太阳病的辨证要点 1.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证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 喘。 2.太阳腑证 太阳蓄水证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 浮数。 太阳蓄血证 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 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要点二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1.阳明经证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 2.阳明腑证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要点三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少阳病证 心烦欲呕,脉弦。 要点四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腹满而吐,食不下,泄泻,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太阴病证 脉沉缓或弱。 要点五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 1.少阴寒化证 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2.少阴热化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要点六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要点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传经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 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称为“循经传”; 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

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脏腑辨证总结大全

精品文档 .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血虚 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 心悸失眠多梦+ 眩晕视力退肢麻 阴虚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尿黄便结 心悸心烦失眠+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 眩晕目涩胁肋隐痛+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动则诸症加剧为主要表现 心悸怔忡+ 咳喘痰稀+ 纳少腹胀便溏+气虚 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滑精带下量多清稀+肾气不固 出血+不统血 眩晕泄泻重坠脾虚气陷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甚肾不纳气 阳虚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咣白气虚舌淡共见 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 大便失禁+|肠虚滑泻证 腹胀腹痛大便清稀+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肝阳上亢 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多+ 下半浮肿虚水泛 实热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心火亢盛证) 小便赤涩疼心烦舌疮+()小肠实热证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红肿疼痛+(肺热炽盛证 腹满硬痛便秘脉沉数或沉迟 +(肠热腑实 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实热 头目胀痛胁痛烦躁耳鸣+肝火炽盛证 湿热 脘腹胀闷、下利尿磺、舌苔黄腻 腹痛泄泻+ 腹胀纳呆便溏+ 尿频急尿道灼痛尿短黄 痰热 痰黄稠咳吐不爽 发热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狂躁神昏谵语+(痰火扰神) 咳嗽气喘息粗+痰热壅肺 惊悸失眠胆怯易惊+胆郁痰扰 燥 干燥不润 干咳无痰黏+ 阻 滞 实寒 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 冷痛恶心呕吐+寒滞胃脘 少腹前阴颠顶冷痛+|寒凝肝脉 气滞 胀闷胀痛窜痛脉弦 面黄体瘦排虫+虫积肠道 胃脘胀满嗳腐 吞酸食滞胃脘 情志抑郁胸胁少 腹胀痛脉弦 特殊 心阳虚脱证: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痰蒙心神: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独语喉有痰声口吐涎沫面色晦暗胸闷呕恶 瘀阻脑络:头痛头晕与固定刺痛肿块出血与肤色舌色青紫 风寒犯肺: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头身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痰稠易咯肢冷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水搏肺:骤起面睑浮肿+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脉浮数 饮停胸胁 肠燥津亏:大便燥结难下+口渴尿少便干口鼻唇舌皮肤干燥 寒湿困脾:脘腹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或身目发黄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四章肝胆病证 一、填空题: 1.胁痛在病证方面,有————有————,而以————为多见。 2胁痛之实证以————、————、————为主,三者又————为先。 3.鼓胀后期多因出现————、————或————等危候,使病情恶化,必须及时抢救。 4.鼓胀的病机多由于————、————、————三脏受病,————、————、————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发鼓胀。 5《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得之。”又对治疗提出“诸病 黄家,但————”。 6.黄疸的证候,一般是以————继则遍及全身,或黄如————,或如————。 7. .眩晕病位在————,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 之脏关系密切。 8.眩晕若兼头胀头痛,心烦易怒,————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9.中风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以内,中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恢复期是 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证期系发病————以上者。 10.如何防治————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首先必须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 1.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疗选用( ) A.龙胆泻肝汤 B.旋复花汤 C.丹栀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2.胁痛一证,其病位主要在( ) A.肝脾 B.脾胃 C.肝胆 D.肝肾 3.下列哪一病证可兼黄疸( ) A.水肿之湿热壅盛型 B.不寐之痰热内扰型 C.热痹之痰浊壅寒型 D.胁痛之肝胆湿热型 4.寒湿困脾型鼓胀的治法是( ) A.疏肝理气,祛湿散满 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C.温补脾肾,攻下逐水 D.温阳化气,解表行水 5.湿热蕴结型鼓胀,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可用( ) A.中满分消丸 B.紫雪丹 C.安宫牛黄丸 D.犀角地黄汤 6.鼓胀的病位在( ) A.肺脾胃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肝脾肾 7.患者腹部胀大半年余,胁下胀痛不适,纳减,食后腹胀,尿少,下肢微肿。检查:面 色暗晦,周身皮肤发黄,腹胀大,胁下可触及痞块,双下肢按之微肿,脉弦细,舌苔腻,应诊断为( ) A.水肿 B.黄疸 C.积聚 C.鼓胀 8.患者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 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何证。( ) A.热重于湿型黄疸 B.湿重于热型黄疸 C.湿热蕴结型鼓胀 D.气滞湿阻型鼓胀 9.下列哪项不属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 ) A.小便黄与不黄 B.病程较长与较短 C.黄色鲜明与晦暗 D.虚证与实证 10.黄疸发病涉及的脏腑是( ) A.肝胆 B.肝脾 C.肝胆脾胃 D.肝胆脾肾 11.身目俱黄,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 ) A.大柴胡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乌梅丸 12.下列哪项不符合阴黄的临床特征( ) A.身目俱黄 B.黄色晦暗 C.纳少脘闷 D.发热口渴 13.风阳上扰型眩晕宜选用( ) A.镇肝熄风汤 B.大定风珠 C.天麻钩藤饮 D.龙胆泻肝汤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 (1)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 1. 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 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 (1)腹脹隱痛,肚子脹。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张某,女,43岁,突然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能开目,苔白腻,脉滑数,测血压130/80mmHg,做头颅CT未见异常,素无耳病。 第1题: 为明显诊断,下列检查哪项最合适 A.血清钾钠氯检测 B.肾功能 C.颈椎X片,经颅多普勒 D.MRI E.肝功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检查结果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为 A.肝火上炎 B.痰郁化火 C.痰湿中阻 D.气血亏虚 E.肾精不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其治法是 A.平肝泻火 B.清热化痰 C.化痰祛湿,和胃降逆 D.补益气血 E.补肾填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其选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黄连温胆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归脾汤 E.左归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40岁,腹部胀痛半年余,现症:自觉腹中有条索状物隆起,按之痛更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第5题: 其诊断是 A.瘀血内结(积证) B.气滞血阻(积证) C.肝胃不和(痞满) D.食滞痰阻(聚证) E.肝郁气结(聚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其治法是 A.疏肝和胃 B.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C.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D.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E.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其选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六磨汤 E.疏肝健胃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若患者痰湿较重食滞不化,苔腻不消,宜选方 A.化积丸 B.枳实消痞丸 C.平胃散 D.保和丸 E.二陈汤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9题: 若患者兼瘀象者,可加 A.五灵脂、蒲黄 B.桃红、红花 C.元胡、莪术 D.当归、川芎 E.刘寄奴、姜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65岁,左胁下包块年余,曾做B超示脾大,肝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现症觉左肋下胀痛不适,包块质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质淡稍暗,脉弦细。第10题: 本病例诊断为 A.正虚瘀结证(积证) B.气滞血阻证(积证) C.瘀血内结证(积证) D.食滞痰阻证(聚证) E.肝气郁结证(聚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便于打印)

脏腑辨证歌诀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 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 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 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 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 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 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 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 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 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 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 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 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 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 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 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 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 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 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 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 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 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 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3《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 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 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 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 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 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5《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 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 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 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 口不渴) 7《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 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 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 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 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 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 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 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 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 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 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 猬皮)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 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 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 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 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 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 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 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 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得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得总纲领, 四诊所获得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得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得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得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得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皮毛正气

疫毒 口鼻 (卫气)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得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得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就是正气抗邪于外得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得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得病变就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一、A1 1、症见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皮下出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此为 A、心血虚证 B、脾不统血证 C、心脾气血虚证 D、气不摄血证 E、心气虚证 2、干咳无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证属 A、肺肾阴虚证 B、肺肾气虚证 C、肾阴虚证 D、燥邪犯肺证 E、肺阴虚证 3、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证属 A、肝火炽盛证 B、肝胆湿热证 C、肝阳上亢证

D、肺热壅盛证 E、肝火犯肺证 4、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苔薄黄属于 A、肝脾不调证 B、肝胃不和证 C、肝胆湿热证 D、肝郁气滞证 E、胃热炽盛证 5、症见咳嗽无力,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耳鸣,腰膝酸软,或尿随咳出,属于 A、肾气不固证 B、肺肾气虚证 C、肺肾阴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脾气虚证 6、心肾不交临床表现不包括 A、心烦失眠 B、食欲不振 C、腰膝酸软 D、五心烦热 E、潮热盗汗

7、心悸气短,神疲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此属 A、心血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气虚证 E、心脾气血虚证 8、下列不属于心血虚证表现的是 A、心悸怔忡 B、失眠多梦 C、健忘 D、心中烦躁 E、面色萎黄 9、头痛,痛处固定,痛如针刺者属于 A、心脉痹阻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火上炎证 D、痰蒙清窍证 E、瘀阻脑络证 10、痰蒙心神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 A、神情痴呆 B、心烦失眠

C、意识模糊 D、喃喃自语 E、举止失常 11、心气虚、心阳虚、心血虚、心阴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心痛 B、心烦 C、失眠 D、健忘 E、心悸 12、口舌糜烂又见小便灼热涩痛者属于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胃热炽盛证 D、肝火上炎证 E、肠道湿热证 13、下列哪项是胃阴虚证临床特征 A、胃脘灼痛,消谷善饥 B、胃脘隐痛,食欲不振 C、食少脘痞,口淡不渴 D、胃脘嘈杂,饥不欲食 E、脘腹痞胀,胃有振水声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试卷4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在于 (分数:2.00) A.有无神志不清√ B.有无后遗症 C.外风与内风 D.夹痰与夹瘀 E.邪浅与邪深 解析:解析:中经络虽有半身不遂,但意识清楚,中脏腑则昏不知人。 2.与中风的病位无关的是 (分数:2.00) A.心 B.脑 C.肺√ D.肝 E.肾 解析: 3.与中风发病机制无关的是 (分数:2.00) A.肝风 B.心火 C.风痰 D.外伤√ E.气滞 解析: 4.下列治疗黄疸的治则中,最重要的是 (分数:2.00) A.清泻热邪 B.通便泻热 C.温化寒湿 D.清热解毒 E.化湿利小便√ 解析:解析:化湿可以退黄,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 5.阳黄中热重于湿型的黄色是 (分数:2.00) A.黄疸急速加深呈深黄色 B.掉黄或染衣着色 C.黄色不泽 D.黄色晦黯 E.黄色鲜明√ 解析: 6.下列各项,对积与聚无鉴别意义的是 (分数:2.00) A.积属血,聚属气 B.积属脏病,聚属腑病

C.积的病程长,聚的病程短 D.积为固定不移,聚为聚散无常 E.积的病位在大腹,聚的病位在小腹√ 解析:解析:积聚二证多以虚实、病程为鉴别,其病位均在腹部,并无大腹小腹之分。 7.鼓胀后期,其证表现为肝肾阴虚时,当禁用 (分数:2.00) A.养阴之品 B.滋阴之品 C.活血之品 D.止血之品 E.峻下之品√ 解析:解析:证见肝肾阴虚之时,应治以滋养肝肾之法,配合行气活血利水,不可擅用峻下之品。 8.下列各项,不属眩晕治本之法的是 (分数:2.00) A.填精 B.养血 C.益肾 D.养肝 E.潜阳√ 解析: 9.眩晕的治法不包括 (分数:2.00) A.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B.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C.活血化瘀,养心安神√ D.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E.补肾滋阴或补肾助阳 解析: 10.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宜选用的方剂是 (分数:2.00) A.补中益气汤 B.归脾汤√ C.四君子汤 D.左归丸 E.右归丸 解析: 11.中风病之阴闭,应具备闭证的主要症状,其兼症不包括 (分数:2.00) A.面白唇紫 B.痰涎壅盛 C.呼吸气粗√ D.舌苔白腻 E.四肢欠温 解析:解析:阴闭有寒湿痰浊之证,如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欠温等,阳闭有瘀热痰火之象,可见呼吸气粗。 12.脱证的治疗方法是 (分数:2.00) A.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B.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一一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 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 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 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 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 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 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 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

中医(专长)-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

第九单元病性辨证 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一)阳虚证与阴虚证 1.阳虚证 临床表现:畏寒,肢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或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溏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数)无力。可兼神疲、乏气、气短等气虚表现。 2.阴虚证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二)亡阳证与亡阴证 1.亡阳证 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精神淡漠,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2.亡阴证 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黏如油,身热肢温,虚烦躁扰,恶热,口渴饮冷,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唇舌干燥,脉细数疾无力。 病因病机汗液神 情 呼 吸 肌肤舌脉 亡阴阴虚 汗吐下太过、 大出血等 阴液极度衰竭—阴竭阳 浮 热汗如珠如油, 质粘味咸 烦 躁 急 促 面赤颧红身灼 肢温皮肤皱瘪 舌红而干,脉 细疾促 亡阳阳虚 汗吐下太过、 大出血等 阳气极度衰微—温煦、 固摄、推动无权 冷汗淋漓,质稀 味淡 淡 漠 微 弱 面色苍白肌肤 不温手足厥冷 舌淡而润,脉 微欲绝 (1~2题)备用共选答案 A.实热 B.实寒 C.虚热 D.虚寒 E.真寒假热 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 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 『正确答案』C、B 『答案解析』1.阴偏衰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虚热。2.阴偏盛所形成的病理变化是实寒。 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 (一)气虚证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舌淡嫩苔白,脉虚。或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 辨证要点:本证以元气不足,机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二)气陷证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气短乏力,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或便意频频,形体消瘦,或内脏下垂,或脱肛、阴挺,舌淡苔白,脉弱。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胁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练习题:肝胆病证-胁痛 一、A1 1、胁痛的基本病机为 A、气滞血瘀 B、肝郁气滞 C、湿热内蕴 D、肝络失和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一项不是肝络失养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疼痛 B、悠悠不休 C、遇劳加重 D、舌红少苔 E、头晕目眩 3、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阻络胁痛的特点 A、胁肋刺痛 B、胸闷腹胀 C、痛有定处 D、入夜痛甚 E、舌质紫暗 4、下列哪一项不是肝胆湿热胁痛的特点

A、胁肋灼热胀痛 B、口苦口黏 C、小便黄赤 D、舌红少苔 E、脉弦滑数 5、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郁气滞胁痛的特点 A、胁肋胀痛 B、走窜不定 C、入夜痛甚 D、胸闷嗳气 E、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6、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 B、清热利湿止痛 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 E、疏肝和络止痛 7、肝胆湿热证的胁痛,治疗主方为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甘露消毒丹 D、龙胆泻肝汤

E、三仁汤 二、A2 1、患者,男,60岁。久患胁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逍遥散 C、杞菊地黄丸 D、一贯煎 E、二阴煎 2、患者梁某,男,52岁。近来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治法宜选用 A、疏肝理气 B、祛瘀通络 C、清热利湿 D、养阴柔肝 E、以上都不是 三、B 1、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血府逐瘀汤 D.六味地黄丸

E.一贯煎 <1> 、肝络失养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2> 、瘀血阻络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3> 、肝胆湿热证胁痛代表方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该题针对“胁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和病证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肝络失养证 证候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该题针对“胁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知识点进行考核】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