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知识讲解 数学归纳法(理)(基础)1218

9知识讲解 数学归纳法(理)(基础)1218
9知识讲解 数学归纳法(理)(基础)1218

数学归纳法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思路和特点。

2.能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1.数学归纳法定义:

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 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要点诠释:

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0,如果当n=n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0,k ∈N*)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0的正整数n0+1,n0+2,…,命题都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正整数集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它的证明共分两步:

①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

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普遍性.在第一步中,考察结论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考察几个正整数,即使命题对这几个正整数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其他正整数也成立;

②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递推的依据。

但没有第一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只有把第一步和第二步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普遍性的结论。

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基础”(或称特殊性),第二步是递推的证据,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传递性问题)。

3.数学归纳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1.数学归纳法具有证明的功能,它将无穷的归纳过程根据归纳公理转化为有限的特殊演绎(直接验证和演绎推理相结合)过程.

2. 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n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所有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可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知识点二、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与技巧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注意事项

(1)弄错起始n0.n0不一定恒为1,也可能n0=2或3(即起点问题).

(2)对项数估算错误.特别是当寻找n=k与n=k+1的关系时,项数的变化易出现错误(即跨度问题).

(3)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过不去了,整个证明过程也就不正确了(即伪证问题).

(4)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k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推导的过程中要把步骤写完整,另外要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即规范问题).

3.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关键:

运用数学归纳法由n=k到n=k+l的证明是证明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掌握由n=k到n=k+1的推证方法.在运用归纳假设时,应分析由n=k到n=k+1的差异与联系,利用拆、添、并、放、缩等手段,或从归纳假设出发,或从n=k+1时分离出n=k时的式子,再进行局部调整;也可以考虑二者的结合点,以便顺利过渡.

知识点三、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类型: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恒等式;

对于证明恒等的问题,在由证等式也成立时,应及时把结论和推导过程对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边凑的方法,以减小计算的复杂程度,从而发现所要证明的式子,使问题的证明有目的性.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整除性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由到时,首先要从要证的式子中拼凑出假设成立的式子,然后证明剩余的式子也能被某式(数)整除,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一大技巧。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几何问题;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常与数列、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相结合来考查,对于此类问题解决的关键往往在于抓住对问题的所划分标准,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要抓住线段、平面、空间的个数与交点、交线间的关系等.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不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n有关的不等式时,推导“n=k+1”时成立,有时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放缩,有时还要用到一些其他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如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等.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数列有关的命题.

由有限个特殊事例进行归纳、猜想、,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加以证明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在研究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中,此思想方法尤其重要.

【典型例题】

【高清课堂:例题1】

类型一、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认识

例1. 对一切n∈N*,试比较2n与n2的大小.

【思路点拨】在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主要侧重考查“起点”是否为1这个易误点。

【解析】当n=1时,21>12,即2n>n2;

当n=2时,22=22,即2n=n2;

当n=3时,23<32,即2n<n2;

当n=4时,24=42,即2n=n2;

当n=5时,25>52,即2n>n2;

当n=6时,26>62,即2n>n2;

……

猜想:当n≥5,2n>n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成立.

(1)当n=5时,由上可知猜想成立.

(2)假设当n=k(k≥5)时,命题成立,即2n>n2.那么当n=k+1时,2k+1=2·2k>2k2=k2+k2>k2+(2k+1)=(k+1)2,即当n=k+1时,猜想成立.

根据(1)、(2)可知,当n≥5时,2n>n2都成立.

所以n=2或4时,2n=n2;n=3时,2n<n2;n=1或n≥5时,2n>n2.

【总结升华】本例是先用归纳推理设出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2n 与n 2

的大小关系只有在n ≥5时才稳定下来,故起点n=5.另一个易错点在假设n=k 时要带上限制条件k ≥5. 举一反三:

【变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1对于n ≥n 0的正整数n 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 0应

取( ).

A .2

B .3

C .5

D .6 【答案】C

当n=1时,2=2;当n=2时,22=4<22+1=5;当n=3时,23=8<32+1=10;当n=4时,24=16<42+1=17;当n=5时,25=32>52+1=26;当n=6时,26=64>62+1=37。故选C 。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111111

1234

212122n n n n n

-+-++

-=+++-++.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个与正整数n (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故可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

明.

【解析】

(1)当n=1时,左边11122=-

=,右边11112

==+,∴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 即1111111

1

1234

21212

2k k k k k

-

+-++

-=+++-++, 则当n=k+1时,

1111111

12342122122k k k k -+-++-+-

-+- 11111

1222122k k k k k =++++-

++-+ 11

111123

221122k k k k k k ??=

+++

++- ?+++++??

11111

23

22122

k k k k k =

+++

++

++++ 11

11

(1)1(1)2

(1)2(1)

k k k k k =

++

+

++++++++.

所以当n=k+l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等式对于任意的n ∈N*都成立.

【总结升华】 在利用归纳假设论证n=k+1时等式也成立时,应注意分析n=k 和n=k+1时两个等式的差别:n=k+1时,等式左边应增加两项,右边增加一项,所证等式的右边第一项变为1

2

k +,因此在证明中,右式中的

11k +应与122

k -+合并,可以得到所证等式.因而在论证之前,把n=k+1时等式的左右两边的结构先作分析是有效的. 举一反三:

【变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 )=2n ·1·3·…·(2n -1)”,从“k 到k +1”左端

需增乘的代数式为

A 2k +1

B 2(2k +1) C

1

1

2++k k D 132++k k

【答案】B

当n =1时,显然成立 当n =k 时,左边=(k +1)(k +2)·…·(k +k ), 当n =k +1时,左边=(k +1+1)(k +1+2)·…·(k +1+k )(k +1+k +1) =(k +2)(k +3)·…·(k +k )(k +1+k )(k +1+k +1)

=(k +1)(k +2)·…·(k+k )

1

)

22)(12(+++k k k

=(k +1)(k +2)·…·(k +k )2(2k +1)

【变式2】 已知n 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n=k (2≥k 且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

需证明( )

A.n=k+1时命题成立

B. n=k+2时命题成立

C. n=2k+2时命题成立

D. n=2(k+2)时命题成立

【答案】因n 是正偶数,故只需证等式对所有偶数都成立,因k 的下一个偶数是k+2,故选B 类型二、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例3.证明:

231111

111

1222

222n n n

-++++

+=-(其中n ∈N*). 【解析】(1)当n=1时,左边=12,右边=11

122

-=,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 231111111

1222222

k k k -+++++=-,

那么当n=k+l 时,

左边2311111111222222k k k -+=

++++++ 11111211

1112222

k k k k +++-=-+=-=-=右边.

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都成立. 【总结升华】

①数学归纳法常常用来证明与非零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②在证明过程中,应用归纳假设,只有通过归纳假设的使用,才达到由n=k 的情况递推到n=k+1的情况,保证了命题的传递性;

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从n k =时的情形到1n k =+时的情形是怎样过渡的,即要证明1n k =+时等式成立,应如何利用n k =时等式成立这一假设.显然,分清等式两边的构成情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n ≥2,n ∈N*时,211112111149162n n n +??????

?

?-

--??-= ????? ?????????

【答案】(1)当n=2时,左边13144=-=,右边213

224

+==?, ∴n=2时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n ≥2,n ∈N*)时等式成立,

即211111111149162k k k

+??????

?

?-

---= ????? ?

????????. 那么当n=k+1时,

2211111111114916(1)k k ???????

??

?----- ????? ???

+??????

????

21112(1)k k k ??+=?-??+??

2(1)1

2(1)12(1)2(1)2(1)k k k k k k k +-+++===+++.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知,对任意n ≥2,n ∈N*等式都成立. 例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n

n n n n 21

2111211214131211+

++++=--++-+-

【思路点拨】注意由n=k 到n=k+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

【解析】(1)当n=1时,左=2

1

211=-=右,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k

k k k k 21

2111211214131211+

++++=--++-+- 则

)2

21

121(212111)221121(211214131211+-+++++++=+-++--++-+-

k k k k k k k k k 221

1212121++

+++++=

k k k k ∴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1)(2),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总结升华】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恒等式问题,关键是看清等式两边的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例如,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 的取值是否有关等.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 金家庄区校级模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

1

111n n a a a a

a

++-++++=-,(a ≠1,n ∈N*)”时,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应该是( )

A .1+a+a 2

B .1+a+a 2+a 2

C .1+a

D .1 【答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

1

111n n a a a a

a

++-+++

+=-,(a ≠1,n ∈N*)”, 在验证n=1时,把当n=1代入,左端=1+a+a 2。 故选:A 。

【变式2】(2015春 湖北校级期末)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2*12(1)+++()1335(21)(21)2(21)

n n n n N n n n +??????=∈??-?++

【答案】证明:(1)1n =时,左边

2111(11)

(211)(211)32(211)?+===?-?+?+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22212(1)+++1335(21)(21)2(21)k k k k k k +??????=??-?++ 则1n k =+时,左边=

2(1)(1)122()2(21)(21)(23)2(21)23k k k k k k k k k k k ++-++=++++++ =212521(21)(2)(1)(2)

2(21)232(21)232(23)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1n k ∴=+时,等式成立。

由(1)(2)知,对一切*

n N ∈,22212(1)

+++1335(21)(21)2(21)

n n n n n n +??????=??-?++

类型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高清课堂:数学归纳法401473 例题4】 例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1(2

1

)1(3221+<+++?+

?n n n

【解析】(1)当n=1时,左=2,右=2,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2)1(2

1

)1(3221+<+++?+

?k k k

则)2)(1()1(2

1

)2)(1()1(32212++++<++++++?+?k k k k k k k

02)2()1()2)(1(2)2()2)(1()1(2122

<+++-++=+-++++k k k k k k k k 2]1)1[(2

1

)2)(1()1(3221++<++++++?+?∴k k k k k

∴当n=k+1时, 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总结升华】(1)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格式严谨,必须严格按步骤进行; (2)归纳递推是证明的难点,应看准“目标”进行变形;

(3)由k 推导到k+1时,有时可以“套”用其它证明方法,如:比较法、分析法、放缩法等,表现出数

学归纳法“灵活”的一面 举一反三:

【变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21

21

151131111

1N n n n n ∈≥+>-+

+++)()()()( . 【答案】(1) 当n=2时,左式=9

64

38)311)(111(==

++,右式=5,

5964

>,∴5964>,即n=2时,原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 ≥2, 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1

111(1)(11(11

3521

k ++

++>-)())则n=k+1时, 左边=11111111111352121k k ?????

?????+++++ ????? ???-+???

??

?

???? 1

22

2)1

21

1(12++=++

+>

k k k k

右边=32+k ,要证左边>右边, 只要证

321

222+>++k k k ,

只要证 )12)(32(22++>+k k k ,

只要证 4k 2

+8k+4>4k 2

+8k+3 只要证 4>3.

而上式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即n=k+1时,左式>右式. 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n ≥2,n ∈N 均成立.

【变式2】已知)(14131211)(N n n n f ∈+++++

= ,求证:n>1时,2

2

)2(+>

n f n . 【答案】(1) n=2时,左式=12254131211)4()2(2=+++==f f , 右式=22

2

2=+,

∵212

25>, ∴左式>右式,不等式成立, n=3时,左式=8

1

4131211)8()2(3+++++== f f ,

右式=25223=+, 左式-右式=08

17151>-+,左式>右式,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 N *

∈, k ≥3)时不等式成立,

即22

2

14131211)2(+>+++++=k f k k ,

当n=k+1时,

22)1(232

22221

21212221

221121)2(21221221121214131211)2(121

1121

11++=

+=++=+++++>++++++=++++++++++++++

=+++++++k k k k f f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即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n>1, n ∈N 时,都有2

2

)2(+>

n f n .

【变式3】数列}{n a 中,)

1(2,252

11-=

=+n n

n a a a a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a n 【答案】(1) 当n=1时, 22

5

1>=

a ,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2*

∈>N k a k ,

则2)1(222

1--=-+k k

k a a a 0)

1(2)2(2>--=

k k a a ,21>∴+k a ∴当n=k+1时, 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不等式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类型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数列有关的命题 例6.在数列}{n a 中,3

3,2111+==

+n n n a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思路点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是经常应用的综合性数学方法;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合理的实验和归纳,提出合理的猜想,然后证明.

【解析】,73,632121===a a ,9

3,8323==a a 猜想53

+=

n a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2

1

5131=+=a ,猜想成立

(2)假设当n=k 时猜想成立,则5)1(335

3533331++=+++?

=

+=+k k k a a a k k k 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综合(1)(2),对*∈N n 猜想都成立

【总结升华】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是经常应用的综合性数学方法;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合理的实验和归纳,提出合理的猜想,然后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递推关系有关的命题时依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也成立时,除了用上假设外,一定还得用上递推关系,否则假设也没法用.这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递推关系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举一反三:

【变式】数列{a n }满足S n =2n-a n (n ∈N *

). (1)计算a 1,a 2,a 3,a 4,并由此猜想通项公式a n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中的猜想.

【答案】(1) 当n=1时,a 1=S 1=2-a 1,∴a 1=1.当n=2时,a 1+a 2=S 2=2×2-a 2,∴a 2=2

3. 当n=3时,a 1+a 2+a 3=S 3=2×3-a 3,∴a 3=4

7

.当n=4时,a 1+a 2+a 3+a 4=S 4=2×4-a 4,∴a 4=815. 由此猜想a n =

1

212--n n (n ∈N *

).

(2) ①当n=1时,a 1=1,结论成立. ②假设n=k(k ≥1且k ∈N *

)时,结论成立,即a k =

1

2

12--k k ,

那么n=k+1时,

a k+1=S k+1-S k =2(k+1)-a k+1-2k+a k =2+a k -a k+1.∴2a k+1=2+a k ,∴a k+1=2

2k

a +=

221

221-k k -+

=k

k -2121

+, 这表明n=k+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知猜想a n =

1

212--n n (n ∈N *

)成立.

类型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例7. 试证:当n 为正整数时,f (n )=32n

+2-8n -9能被64整除. 【思路点拨】,证明一个多项式或指数幂形式能被某数或某式子整除,也属于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常用数学归纳法

【解析】 方法一(1)当n =1时,f (1)=34-8-9=64,命题显然成立.

(2)假设当n =k (k ≥1,k ∈N *)时, f (k )=32k

+2-8k -9能被64整除.

由于32(k +1)+2-8(k +1)-9=9(32k +2-8k -9)+9·8k +9·9-8(k +1)-9=9(32k

+2-8k -9)+64(k +1) 即f (k +1)=9f (k )+64(k +1)∴n =k +1时命题也成立.根据(1)(2)可知,对任意的n ∈N *,命题都成立. 方法二 (1)当n =1时,f (1)=34-8-9=64,命题显然成立.

(2)假设当n =k (k ≥1,k ∈N *)时,f (k )=32k

+2-8k -9能被64整除.

由归纳假设,设32k +2-8k -9=64m (m 为大于1的自然数),将32k

+2=64m +8k +9代入到f (k +1)中得 f (k +1)=9(64m +8k +9)-8(k +1)-9=64(9m +k +1),∴n =k +1时命题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任意的n ∈N *,命题都成立.

【总结升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关键是把n=k+1时的式子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应用归纳假设,另一部分经过变形处理,确定其能被某数(某式)整除. 举一反三:

【变式】 证明:)(,)3(1*

∈+-N n x n

能被2+x 整除

【答案】 (1)当n=1时,)2()3(1+-=+-x x ,能被2+x 整除; (2)假设n=k )(*

∈N k 时命题成立,即k

x )3(1+-能被2+x 整除 则可设)()2()3(1x f x x k

+=+-(其中)(x f 为1-k 次多项式) 当当n=k+1时,)2(])3(1)[3()3)(3(1)

3(11

+-+-+=++-=+-+x x x x x x k k k

]1)()3)[(2()2()()2)(3(-++=+-++=x f x x x x f x x 能被2+x 整除

所以,当n=k+1时,命题仍然成立 由(1)(2)可知,对于*∈?N n 命题依然成立. 类型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8.在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每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并且每三条直线都不相交于同一点.

求证:这n 条直线将它们所在的平面分成n 2

+n +22个区域. 【解析】

(1)n =2时,两条直线相交把平面分成4个区域,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k ≥2)时,k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k 2

+k +22块不同的区域,命题成立.

当n =k +1时,设其中的一条直线为l ,其余k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k 2

+k +22块区域,直线l 与其余k 条直线相交,得到k 个不同的交点,这k 个点将l 分成k +1段,每段都将它所在的区域分成两部分,故新增区域k +1块.

从而k+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k2+k+22+k+1=(k+1)2+(k+1)+22块区域.

所以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

【总结升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关键是寻找f(k+1)与f(k)之间的递推关系,基本策略是往后退,从f(k+1)中将f(k)分离出来。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数学归纳法401473 例题6】

【变式】平面上有n个圆,每两圆交于两点,每三圆不交于同一点,求证n个圆把平面分成f(n)=n2-n+2

部分.

【答案】

(1)当n=1时,1个圆将平面分成2部分,f(1)=12-1+2=2

∴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k个圆将平面分成k2-k+2部分

当n=k+1时,新增的圆与前k个圆交于2k个点,

这2k个点将此圆分成2k段弧,每段弧把它所在平面分成2部分,

故增加了2k个部分

∴f(k+1)=f(k)+2k =k2-k+2+2k =(k+1)2-(k+1)+2

即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由(1)(2)得,命题对任意n∈N*成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