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

CT与MR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
CT与MR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

鹤璧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CT与MR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

专业: 医学影像技术

班级: 14级影像8班

学生姓名: 栗喜鹏

学号: 2014210816

2017年3月

CT与MR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对比

栗喜鹏(鹤璧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鹤壁458030)

[摘要] 目的 探究CT 与MRI 在脑梗死检查中的不同。方法 对121例脑梗死病人分别进行CT 和MRI 的检查,最后数据汇总进行对比。结论 CT 与MRI 检查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都属于影像断层成像,但对于不同的疾病这两种检查方式有着不同的优势,MRI 在检查脑梗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 。 [关键词] CT ; MRI ; 脑梗死; 优势;

脑梗死又叫脑梗塞,也叫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有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群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1】

脑梗死的诊断目前主要是靠CT 和MRI 检查,本文就这两种影像学方法来筛选出在老年性腔隙性脑梗死更高效的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漯河市柳江老年病专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1例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55~89,平均66.09岁。梗死原因:高血压58例,动脉硬化52例,糖尿病1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入院后为进一步确诊均行头颅CT 及MRI 检查。CT 检查:CT 选用GE 16排,基线为OML ,患者仰卧位,层厚和层距为10mm 。MRI 检查:MRI 为国产BASDA 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选用横轴位T1加权像(T1WI ),横轴位T2加权像(T2WI ),横轴位FLAIR 序列(自由水抑制序列)以及矢状位T2加权像(T2WI )。

1.3 数据分析 由本院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以双盲法对CT 及MRI 扫描图像加以分析。并由锐嘀达远程影像工作站请多名外院医生协诊。最终数据由EXCEL 表格汇总分析。

1.4 观察指标 比较这两种影像学方法在不同部位梗死的阳性率。

2 结 果

2.1 脑梗死发病位置 将所有病人按照梗死的部位来分:其中额叶梗死13例占比约为(11%)、颞叶梗死16例,占比约为(13%)、顶叶11例,占比约为(9%)、基底节区57例,占比约为(47%)、脑室旁18例占比约为(14%)丘脑

及小脑6例,占比约为(5%)见表1【2】。 额叶梗死

颞叶梗死

顶叶梗死

基底节区

脑室旁丘脑及小脑

脑梗死发病位置的统计 表1

2.1 不同影像手段对不同位置梗死的阳性率对比 CT 检查阳性率约 (60%)明显低于MRI 阳性率约(95%)见表2。

2.3 检查图像见图1-6。

图1 图2

左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后角点片状高信号(自由水抑制) 左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后角等信号(T2)

图3 图4

左侧半卵圆中心片状低密度影. 未见明显异常.

3.总结讨论一直以来,脑梗死都是威胁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让人闻风丧胆。大量研究表明,及时的准确地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很大依据,并可改善病人预后。【3】在脑血管意外临床症状患者评估中,大脑的CT扫描总是必需的。瑞典皇家医学院放射科医师学院的指导原则现在表明,扫描应该在发病初24小时内进行,从而排除脑出血。扫描时应主要检查大脑正常的灰色/白质分化,含有髓磷脂的白质的脂肪含量似乎比上层灰质低密度较暗。检查脑脊液空间是否对称,应确保中线保持中枢。异常钙化区域(白色)可见于脉络丛内,有时在基底神经节内。在由于血栓或栓塞引起的梗塞的情况下,梗死区域被认为是血管区域内的低密度。然而,急性大脑中动脉(MCA)梗死的立即CT脑扫描可

能最初出现正常,低密度区域可能不明显。急性MCA梗死的一些早期迹象是在胰岛的侧向边缘处的灰色/白色界面的定义的丧失,导致岛状丝带的损失,扁平细胞核的衰减,半球形沟和高密度MCA标志(HMCAS)。HMCAS是由于该血管内的血栓,并且表明广泛的MCA梗塞的可能发展。在梗死急性期可能有继发性水肿引起肿块效应。类似地,正常的灰色/白质差异图案可能不明显,因为脑缺氧导致组织水肿。【4】MRI辅助诊断早期脑梗死的常用方案,是以脑组织缺血发生水肿为诊断基础。MRI检查影像学常表现为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局部脑沟明显变浅或消失,灰白质分界出现占位性变化;随着病情的严重性发展,TIWI 趋向于更低信号【5】。有文献指出,部分出血性脑梗死患者T1WI成像上有斑点状加强信号【6】。MRI具有无创、图像质量高特点,可清晰显示颅内组织结构,对微小病灶的敏感性也较高,可提高早期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7】。本次121名患者中,MRI对脑梗死的阳性率为95.04%,明显高于CT60.03%。有国内研究表明,MRI对早期脑梗死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高于CT,侧面证实了本研究结果。但MRI 的费用较高,会增加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综上所述,MRI、CT均可用于脑梗死诊断中,但与CT相比,MRI对早期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较高,便于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早期干预治疗,改善疾病预后。【8-9】

参考文献:

1.杜飞,郭艳霞.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中国老年

学杂志,2012,32(3):487-489.

2.上官建伟.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7)中国CT和MRI杂志2015年10月第13卷第10期.

3.郭继文,彭国球,张铁,等.早期脑梗死30例CT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

志,2012,12(9):2177-2178.

4.Schuierer G, Huk W: The unilateral 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 early

CT sign of embolism or thrombosis.Neuroradiology.1988,30:120-122。10.1007 / BF00395612。

5.曹洋,王春.老年静止性脑梗死的CT表现与影像分类及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3,33(9):2147-2148

6.方东光.老年与中年脑梗死者CT和MRI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2,32(6):1279-1280.

7.陈利华,耿承军,潘功茂,等.CT和MRI诊断急性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综合征[J].临床放

射杂志,2014,33(8):1282-1285.

8.符大勇,王长德,李士坤,等.低场强MRI的表观弥散系数鉴别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应用

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6):445-447.

9.陆练军,白青科,赵振国,等.MRI界定的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与发病时间窗的研究

[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5):398-402.

肾上腺CT与MRI诊断

二、肾上腺 CT和MRI对肾上腺及其病变的显示率很高。因此,是诊断肾上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MRI由于可三维成像,又可根据不同脉冲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分析病变性质,比CT有更大的优势。 肾上腺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短扫描时间、薄层面和放大扫描,对显示肾上腺及其病变较好。,后面包括肾上极上方到肾门的平面。无需口服造剂。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并判断有无肝转移。 肾上腺横断面CT图像,正常呈倒V形、倒Y形,三角形或线状,尖嵴向前,内、外肢后伸。边缘光滑,不出现结节状轮廓。增强扫描,则均一强化。MRI正常上腺的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相近。 (一)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肿瘤直径常大于2cm,CT多可查出。由于10%~15%可发生在肾上腺以外,因此如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应对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进行扫描。在成人10%、小儿20%肿瘤为两侧性。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血然缓解。 CT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直径为2~4cm的肿块。肿瘤内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还可钙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嗜铬细胞瘤中10%~15%为恶性,肿瘤多较大,只靠CT表现难于分辨良性或恶性。但如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浸润和肝转移,则可诊断为恶性。 MRI因肿瘤含水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多数病变信号较均匀,少数因肿瘤内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瘤CT可见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密度均匀,等于或低于肾的密度。增强扫描有均一强化。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但也可正常。肾上腺皮质瘤因分泌的激素性质不同,而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之分。前者腺瘤较小。约0.5~0.3cm。后者腺瘤较大,约2~8cm。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前者因瘤体小,常仅累及肾上腺的某一部分。两种功能性异常除腺瘤外也可因相应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MRI腺瘤在T1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的信号相似或稍低于肝(图4-4-9)。 横断面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第一节腹部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肝脏、胆囊: (1)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 (2)鉴别肝脏肿瘤; (3)评估肝脏肿瘤的性质、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形成等)。 2.脾脏: (1)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 (2)鉴别脾脏良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 3.胰腺: (1)确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炎症渗出的范围、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及合并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2)显示慢性胰腺炎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 (3)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 (4)鉴别外伤后胰腺有无出血。 4.肾和肾上腺: (1)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2)肾脏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 (3) 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 (4)显示外伤后肾损伤及出血; (5)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以及功能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腹部及腹膜后腔: (1)确定有无良恶性肿瘤,如血管夹层动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等; (2)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 6.胃部:肿瘤术前评价、术后随访,不推荐单纯为诊断胃肿瘤进行扫描。 7.小肠:小肠炎、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8.结、直肠: (1)肠梗阻、肠缺血、胃肠道出血; (2)炎性肠病、阑尾炎、结直肠癌。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少渣饮食, 1周内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或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2.检查当日禁食4 h以上,不禁水。 3. 口服温水:检查前 15~20 min 口服温水500~1 000 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服 200~300 ml(使胃及

腹膜病变的CT 与MRI检查与影像诊断思路

腹膜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北京医院放射科 李惠章 在腹部肝胆胰是“央企” 腹膜壁层、大网膜、肠系膜、胃结肠韧带、 小网膜(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是“三产” (既是“垃圾站”,又是“风向标”) 腹膜病变 ? 原发 ? 腹膜癌 ?感染性病变(结核、化脓性腹膜炎、肠脂垂炎、脂膜炎、腹膜粘连) ?恶性间皮瘤 ?淋巴瘤、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弥漫性间质瘤 ?脉管类肿瘤,血管、淋巴管瘤、淋巴管肌瘤病 ?腹茧症、内疝、肠系膜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聚集) ?“梳齿”状肠系膜(小肠炎性病变、血管病变) ?促纤维生成小圆细胞肿瘤、PNET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滑膜肉瘤、骨外骨肉瘤、间质瘤、恶纤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硬化性纤维瘤病、孤立性纤维瘤、种植脾 ? 继发: ? 转移瘤、假性粘液瘤、纱布瘤、异物肉芽肿、腹膜妊娠 自胃大弯双层垂下至盆腔上口高度再向后上反折至横结肠的共四层腹膜构成 成人大网膜四层互相愈合,此时,自胃大弯下降至横结肠前方的腹膜,叫做胃结肠韧带gastrocolicligament ,大网膜组织内含有吞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横结肠系膜 大网膜 腹膜解剖 大网膜与胃结肠韧带 横结肠系膜 大网膜位置 横结肠 大网膜与胃结肠韧带 横结肠系膜

肝胃韧带 小网膜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小网膜囊上瘾窝 肝十二指肠韧带 网膜囊孔的前壁 看不见,心中要有! 门脉 肝十二指肠韧带 门脉、胆管、肝固有动脉 胆管 肝固有动脉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囊上瘾窝 图片来源肿瘤医学论坛 腹部韧带、系膜大全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结肠韧带 大网膜 小肠系膜根部 乙状结肠系膜 阑尾系膜 直肠系膜 膀胱直肠陷凹 小网膜囊 横结肠系膜 肝镰状韧带小肠系膜 肝圆韧带 男46,乙状结肠癌,看肠系膜 横结肠系膜 小肠系膜根部 小肠系膜根部 乙状肠系膜直肠系膜乙状肠系膜横结肠 胃结肠韧带 小网膜囊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大网膜 胃结肠韧带 大网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