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5年4月14日,铜陵市金港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车间调压站发生重大燃爆事故,正在现场检修作业的8名工作人员中,3人死亡,4人重伤(数月后4名伤员医治无效,全部死亡)。

事故发生后,铜陵市政府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省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事故处理做出指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去医院看望伤员。省安监局、质监局分别派员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

铜陵市政府立即采取了七个措施:

1、成立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事故处置指挥部。

2、成立医疗抢救组,并连夜从安医大请来烧伤专家会诊。

3、成立善后处理组,全力做好伤亡亲属安抚和事故赔偿。

4、成立治安保卫组,保护事故现场和抢救秩序。

5、成立经贸、安监、质监、监察、检察、公安、劳动、工会等部门和有关制氧专家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6、责令金港公司全面停产,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7、在全市开展以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二、事故发生过程

金港公司是铜陵市一家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约1个亿,2004年4月投产,主要产品为钢材线材。该厂制氧车间采取空分制氧,为炼钢提供氧气,制氧机组为3800米3/时。生产的氧气送氧气球罐储存(V=187.4米3,P设=3.06Map,P工=2.5Mpa)。氧气通过管

道从球罐输送至调压站,通过气动调节阀将压力调至1.3Mpa(炼钢需要氧气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

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有时调压后的压力升至1.8Mpa,影响生产,投产以来至少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按照计划安排,4月14日上午,该公司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作业人员又用F 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在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用氧气试漏,在打开进气阀后(打开1/3圈)的不到3秒的短暂时间,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从氧气调压间喷出火焰和浓烟,同时发出强烈的气流声。现场一片火海,4名作业人员浑身带着火焰冲出现场。除1人幸免外,挤在氧气间不到4米2作业区域的7名作业人员全部伤亡。其中3人死亡,4人烧伤。因氮气间的出气阀门处也喷出火焰,幸存者跑至氧气球罐上部关闭了气源进口阀门,致此燃烧方被控制。从发生爆炸到气源关闭的时间约几分钟左右。(幸存者先跑到30米外的制氧车间后转向氧气球罐,又去制氧车间楼外取F型扳手,再爬上球罐关闭阀门)。

旁路管道的上部被熔化,并形成破口,管道内部没有燃烧痕迹,证明是外部燃烧造成管壁减薄,内部残存气体在温度急剧升高下,压力升高,导致管道破开。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燃烧爆炸条件分析:

1、助燃物质

一般化工检修规定,控制氧含量在17-23%,既防止缺氧,又防止富氧,两种状况均能导致事故。此事故完全具备富氧状态条件。

拆卸气动调节阀,管内原存的余气被释放至大气。

在检修过程中,发生阀门未管死,有氧气逸出。

在用氧气试漏时,没有证据表明气动调节阀法兰密封可靠,有氧气泄漏可能。

爆炸时检修管线内部必然存有氧气。

以上分析表明,有发生富氧状态的条件。2、可燃物质

在氧气浓度较高的状况下,人体、衣物、钢铁都会成为还原剂。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说人体、衣物、钢铁在富氧状态下成为可燃物。

更换的气动调节阀虽然经过脱脂清洗,但没有按照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完全脱脂,有存有油脂的可能性,这是氧气行业一大禁忌,在存有油脂条件下,氧气会与之发生激烈反应,爆炸。

作业者的工具、衣物、手套也可能沾有油污(脂)。

以上分析表明,有发生爆炸的可燃物质条件。

3、激发能量

从现场情况看,有多种造成爆炸燃烧的激发能量条件:

作业人员衣着化纤衣物导致的静电;

使用非防爆型工具;

采用非防爆型照明;

在一定的温度、浓度下,氧气能与油脂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油脂自燃;

作业者打开进气阀用氧气试漏,气体绝热压缩导致的温度上升;

操作阀门时开阀速度过快,高速气流与管件摩擦产生静电。

从当时掌握的情况,我们推断,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泄漏形成管道外部空间呈富氧状态或在管道内部纯氧状态下,遇到激发能量后,引起激烈反应(爆燃),造成大量氧气喷出,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产生高温,使钢管熔化和燃烧反应更加激烈,导致整根管线被毁和人员伤害。

4、其他

该公司在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与事故有所关联。据铜陵市质监局介绍:该厂压力管道未经安装监督检验,对此,铜陵市质监局下达了安全监察指令,责令禁止使用,恢复原状,并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分管市长多次进行协调。但因种种原因,隐患整改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没有制定检修规程和检修方案:

违规使用氧气试漏;

在试漏过程中作业人员没有采取防爆措施,全部拥挤在危险地点;

违规使用非防爆型工具和照明。

四、事故调查结论

事故调查组经过5天的现场调查,取得事故直接原因的证据:

(一)事故条件

1、助燃物

查证当班记录,事故发生前氧气球罐和输送管道内存有2.5Mpa,99.0-99.5%的氧气。

2、可燃物

通过现场残存物、墙壁痕迹和目击证人询问确定燃爆点在新更换的气动调节阀。

文献、资料和类似事故案例:在高纯度和高压氧气的条件下,铁锈、焊渣、油脂、溶剂、橡胶等均发生燃烧。

比对同批进货的气动调节阀解体检查,内部存有大量油脂。

除脂过程只是用棉纱蘸四氯化碳擦洗外部可擦部位,没有解体清泡、清洗。使用的清洗剂仅有75ml。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消耗量不能达到完全脱脂的要求。

由于更换的气动调节阀除脂不彻底,阀芯内仍存有油脂(国家标准规定,与氧气接触的物件表面,油脂残留率应小于125mg/m2)。

3、激发能量

开启阀门的压差达2.5Mpa,在进气阀门开启,出气阀关闭状况下,管线氧气形成绝热压缩状态,按照工程热力学绝热压缩公式计算T2=T1(P2/P1)k-1/k,压缩后的气体温度可达470OC(按环境温度20OC计,当天气温12-22OC)。根据文献介绍,润滑油在氧气中燃烧点为273-305OC。

(二)事故结论

由于气动调节阀内有超极限的润滑油脂,在通入氧气后绝热压缩产生高温和氧气与油脂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管道内温度超过了燃点,造成气动调节阀内部介质燃爆。

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新更换的气动调节阀脱脂不完全,在违章使用氧气试漏的状况下发生爆炸。

作业者打开进气阀后高压氧气进入检修的管道,管道空间由

0.1Mpa(绝对压力)被压缩到2.6Mpa,由于绝热压缩,温度迅速上升。而油脂为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与纯氧反应速度很快,产生反应热,由于氧化热和压缩热的聚积,使温度达到油的燃点引起自燃,并剧烈燃烧,此时,管道内部压力急剧上升,在高温下,纯氧与管道金属也发生反应,引起管道内部爆炸,爆炸使管道焊口破断,大量氧气从破口喷出,造成外部管线被熔毁。

山东赫达股份公司爆燃事故

山东赫达股份公司爆燃 事故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 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度120cm,宽度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援,10分钟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2小时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 2.事故原因

(1)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纤维素醚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釜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发生焊缝开裂,物料喷出,产生静电,引起爆燃。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企业未对脱绒釜罐体的检验检测做出明确规定,罐体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绒釜晶间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绒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图纸载明的设计单位为淄博泰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但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绒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脱绒釜操作工在脱绒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不足,存在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0.05Mpa以下)的现象,致使釜内压力上升,加速了脱绒釜下部封头焊缝的开裂。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中对脱绒工序危险有害分析不到位,未提及脱绒釜存在晶间腐蚀的危险因素。 3.防范措施 (1)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落实各项规范要求,设计、施工、试生产等各个阶段应严格按规范执行。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概念详解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概念详解 更新时间:2008-11-19 7:43:00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压力管道的定义是: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这就是说,现在所说的“压力管道”,不但是指其管内或管外承受压力,而且其内部输送的介质是“气体、液化气体和蒸汽”或“可能引起燃爆、中毒或腐蚀的液体”物质。这里所谓能燃爆、能中毒或有腐蚀性,具有如下内涵: 介质的燃爆性:即介质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或爆炸,酿成火灾和破坏。这些介质包括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等有火灾危险性的物质,也包括容易引起爆炸的高温高压介质如蒸汽、超过标准沸点的高温热水、压缩空气和其他压缩气体等。其中,可燃介质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共分为甲、乙、丙三类。 其中甲、乙类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体积)分别规定为: 甲类可燃气体:<10%; 乙类可燃气体:≥10%。 甲、乙和丙类可燃液体的分类见表1。 表1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闪点低于45 ℃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闪点低于环境温度的液体称为易爆液体。在GBJ16的规定中,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可燃介质(或生产过程)还有: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蒸汽作用能产生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以及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的介质主要是指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氧化剂和化学易燃固体,以及助燃气体。(B)介质的毒性:即介质具有使人中毒的特性。当这些介质被人吸入或与人体接触后,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死亡。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的规定,毒物按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允许浓度等六项指标,共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

压力管道设计类别、级别划分 摘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TSG 特种设备技术规范) TSG R1001-2008 《压力管道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发布: 2008 年 1 月 8 日,实施: 2008 年 4 月 30 日(简称新规则 ); 1.附件 B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 B1 GA 类(长输管道 )长输 (油气 )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 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 GA1 级和 GA2 级。 B1.1GAl 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 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 4.0MPa 的长输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6.4MPa,并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问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 的长输管道。 B1.2 GA2 级: GA1 级以外的长输 (油气 )管道为 GA2 级。 B2 GB 类 (公用管道 ) 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 划分为 GBl 级和 GB2 级。 B2.1 GBl 级城镇燃气管道。 B2.2 GB2 级城镇热力管道。

B3 GC 类 (工业管道 ) 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 GCl 级、 GC2 级、 GC3 级。 B3.1 GCl 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 级: (1)输送 GB 5044—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 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 道; (2)输送 GB 50160-199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 50016- 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 ),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4.0MPa 的管道; (3)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10.0MPa,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 于 4.0MPa,并且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 400℃的管道。 B3.2 GC2 级 除本规定 B3.3 规定的 GC3 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 (可燃性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小于 B3.1 规定的 GCl 级管道。 B3.3 GC3 级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 1.0MPa,并且设计温度大于- 20 ℃但是小于 185 ℃的管道。 B4 GD 类(动力管道 )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 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 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 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 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 事故原因分析: 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 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 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 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3月24日早8时50分该焊工在做焊接准备工作时将减压器安装于乙炔气瓶,在开启阀门时乙炔瓶发生爆炸。当乙炔气和被突然减压而气化的丙酮与空气形成爆燃性混合气体后,被车间内的电器火花再次引爆,其造成的破坏是可以想象的。爆炸的气瓶已成上封头、下封头和展成平板的筒体的三块。气瓶内的填料已大面积散布于车间内。事故造成4人死亡,14人重伤(其中2人重度烧伤);设备受损61台,厂房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300~1600万元。

预防易燃液体燃爆事故安全措施(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预防易燃液体燃爆事故安全措 施(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预防易燃液体燃爆事故安全措施(新编版)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具有快速成灾性、突发性、隐蔽性、后果严重性、复杂性等特点,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成为当今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文通过一种特制的易燃液体燃爆实验分析装置,来直观深度的分析易燃液体燃烧爆炸的原理和构成要素,进而提出预防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预防措施和救助办法。 1.易燃易爆危险品事故案例 案例一:深圳市安贸公司“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 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因危险化学品混合存放发生特大爆炸事故。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873人受伤,其中重伤136人;烧毁、炸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和大量化学物品,直接经济损失约2.5亿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次爆炸是“二战”以后,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化学危险物品爆炸。 案例二:深圳市坪地洋华厂“2·11”特大火灾事故 2007年2月11日下午14时15分,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六联社区的洋华高新科技厂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10人死亡,9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78万,过火面积2000平米。事故是由于该厂一楼洁净作业车间违规使用易燃液体擦拭机器和地板,使用过程中电器产生火花引燃易燃液体燃爆并迅速蔓延所致。 2.危险品燃爆实验分析 上述两例特大事故都是因危险品储存不当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范围遍及各个领域,然而并不是每个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场所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那么危险化学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火灾、爆炸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本文特借助深圳市晟创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一款安全教育屋实验分析装置--“易燃液体火爆实验仪”,通过实验来分析总结易燃液体燃烧爆炸的原理和构成要素,进而通过实验直观、深刻地总结出危险化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分类(精)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分类 《监察规定》明确指出:压力管道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它具体指具有下列属性的管道:《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a 、输送 GB5044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 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 ÷ b 、输送GB50160? c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0.1MPa (表压,下同,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 d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0.1MP a ,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工作温度等于高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管道。 e 、前四项规定的管道附属设施及其安全保护装置等。 :GB5044标准将介质的毒性程度分为四级,其最高允许浓度分别为: 注 极度危害(I 级:〈 0.1mg/ m3; 高度危害(II 级:0.1mg/ m3~1mg/m3; 中度危害(III 级:1.0mg/ m3~10.0mg/m3; 10.0mg/m3。轻度危害(IV 级 注? :GB50160标准对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两类: 甲类气体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10%(体积; 乙类气体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10%(体积 :GB50160标准对液态烃、可燃液体

的火灾危险性按如下分类:÷注 C 时的蒸汽压力>0.1MPa 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的液体; ?甲 A 类:1 5 C ; ?甲 B 类:甲 A 类以外的可燃液体,闪点<28 C 的可燃液体; ?C 至≤ 45?乙 A 类:闪点≥28 C 的可燃液体; ?C 至<60?乙 B 类:闪点>45 C 的可燃液体; ?C 至≤120?丙 A 类:闪点≥60 C 的可燃液体。?丙 B 类:闪点 >120 其中,第 e 项中所述的“ 管道附属设施” 是指压力管道体系中所用的管件 (包括弯头、大小头、三通、管帽、加强管嘴、加强管接头、异径短节、螺纹短节、管箍、仪表管嘴、漏斗、快速接头等、连接件(包括法兰、垫片、螺栓 /螺母、限流孔板、盲板、法兰盖等、管道设备(包括各类阀门、过滤器、疏水器、视镜等、支撑件(包括各种类型的管道支吊架和其它安装在压力管道上的设施。 为了便于《监察规定》的执行,就象压力容器那样宜将压力管道按不同的操作工况和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管理。为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质技监局锅发 [1999]272号文颁发了《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认证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给出的压力管道分类、分级方法如下: 1、长输管道为 GA 类,级别划分为: a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 G A1级: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 设计压力 P>1.6MPa的管道;

压力管道级别划分示意图

公称直径≥1000 距离(≥1000km ) 0 GA1甲级 0 10.0GA1甲级 (设计压力≥10.0Mpa) 压力管道级别划分示意图 一、GA 类[长输(油气)管道] 长输(油气)管道是指在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油气)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人GA1级和GA2级。 (一) GA1级分为GA1甲级、GA1乙级 1、 GA1甲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介质的管道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介质的管道

2、GA1乙级 (1)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的管道 10.0Mpa>设计压力≥4.0Mpa GA1乙级 (2)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的管道 10.0Mpa>设计压力≥6.4Mpa GA1乙级

(3)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或气体介质的管道 公称直径(DN≥500) GA1乙级 距离≥200km (二) GA2级 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二、GB类(公用管道) 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者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者居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划分为GB1级和GB2级。 (一)GB1级 所有燃气管道为GB1级。 (二)GB2级 所有热力管道为GB2级。

温度℃ 0 GC1级 设计压力Mpa 热力管道分为以下两类: (1) 设计压力大于2.5Mpa ; (2) 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2.5Mpa ; 三 GC 类(工业管道) 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GC1、GC2、GC3级 (一)GC1级 1、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管道 2.5Mpa ≥设计压力>2.5Mpa GB2级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本文来自:互联网浏览次数:时间:2009-12-25 14:03:40 [打 印] 【字体:大中小】 [关闭] 一、事故情况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二、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三、事故原因分桥及结论 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NewPage]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谈氢气的燃爆事故处理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26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谈氢气的燃爆事故处理通用范本

谈氢气的燃爆事故处理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氢气点火能量非常小,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自燃。它的最低着火温度为574℃,在空气中既可被明火,如香烟,火星点燃,也可被暗火,如磨擦、静电点燃,而且具有燃烧热量高,辐射热低,火焰几乎看不见的特点。如果氢气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那发生的就不是燃烧,而是危险的爆炸。因此,氢气在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中都必须十分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发生。纵观各种惨痛的事故,要有效地避免,归纳起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防止氢、氧混合,也就是在正常运行中,氢气系统必须保持正压,在

压力管道等级划分

低压管道公称压力不超过2.5MPa 中压管道公称压力4-6.4MPa 高压管道公称压力10-100MPa 超高压管道公称压力超过100MPa 压力管道级别的划分 6.1 长输管道为GA 类,级别划分为: 6.1.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 级: a)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设计压力P<1.6MPa 的管道; b)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注1)≥200Km 且管道公 称直径DN≥300mm 的管道; c) 输送浆体介质,输送距离≥50Km 且管道公称直径DN≥150mm 的管道。 6.2 公用管道为GB 类,级别划分为: GB1、燃气管道; GB2、热力管道。 6.3 工业管道为GC 类;级别划分为: 6.3.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 级: a) 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 介质的管道; b)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 P≥4.0MPa 的管道; c) 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大 于等于400℃的管道; d) 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P≥10.0MPa 的管道。 6.3.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2 级: a) 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设计压力 P<4.0MPa 的管道; b) 输送可燃流体介质、有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4.0MPa 且设计温度≥400 ℃的管道; c) 输送非可燃流体介质、无毒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 ≥400℃的管道; d) 输送流体介质,设计压力P<10.0Mpa 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注1: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库、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直接距 离。 GD类 火力发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水两相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D1级、GD2级。 1.GD1类。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6.3Mpa,或者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400℃的动力管道 为GD1级。 2.GD2级。设计压力小于6.3Mpa,且设计温度低于400℃的动力管道为GD2级。

某市乙炔气——氧气瓶爆炸事故

某市乙炔气——氧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经过】 某年5月16日16:25左右,某乙炔气厂氧气充装站的1只正在充装氧气的气瓶发生剧烈爆炸,3名操作工受伤,建筑物受损。 该市乙炔气厂氧气充装站有2组14头充装台,现以A,B组表示,如下图所示。5月16日16:05,充装工开启液氧泵充瓶,首先充装A组气瓶,约10min后切换总阀,充装B组瓶。约16:24,B 组压力表达13MPa压力,1名操作工切换充氧总阀,另3名操作工在关闭B组气瓶阀时,B组第 5只气瓶突然喷出一股火球,随即发生爆炸。 气瓶爆炸后,2块碎片及脱落的颈圈、底座。碎片及颈圈、底座总重量为53.4kg,比气瓶原重量少1kg。因此,该瓶至少炸成3块碎片。 瓶阀断裂成3块,阀体和断裂的瓶嘴连同防错装接头飞离爆炸现场约15m外;瓶阀下部连接螺 纹断裂在瓶内;瓶阀内防爆片大部分炸飞,阀内约剩余1/3。 5个充装间及气瓶库屋顶石棉瓦全部飞落粉碎。8樘钢窗72块玻璃全部震碎;中间3间北墙钢 窗上沿出现裂缝;地面及北墙下部有气瓶碎片撞击痕迹5处,其中离B组约1m处,气瓶碎片擦地划出40cm×15cm×1cm的凹坑。 爆炸气浪将离爆炸点约15m远的水泵房、约20m远的气瓶检验间及40m外的传达室上部窗户玻璃震碎。 现场3名操作工受伤,其中1人左脸部及左前臂部分烧伤;头发烧焦(特别是左侧);右耳充血,听力下降;左脚后掌削成舌形皮瓣2.5cm×6cm,伤口缝合31针。另2名操作工因爆炸造成耳朵充血,听力下降。

【事故原因分析】 1检查和试验情况 经检查,该瓶自使用以来,未曾进行过检验,已超过2个检验周期。 气瓶碎片所测得的壁厚均大于设计壁厚(测厚仪为上海必能信超声有限公司生产的CCH—20全自动超声波测厚仪)。 气瓶碎片剖口未发现夹杂、白点等异常情况,碎片上也未发现可见的微裂纹,气瓶碎片内外表面无明显腐蚀。 综上试验和检查结果,未发现气瓶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据计算,其物理性爆炸压力应为 42.30MPa左右,而该气瓶实际充装压力≤13MPa,不到该瓶物理性爆炸压力的1/3。因此,该气瓶不可能为物理性爆炸。 2爆炸性质的确定 爆炸威力远大于充装压力13MPa时的物理性爆炸威力,爆炸时曾发生过剧烈燃烧,气瓶碎片及现场有明显炭黑和油脂痕迹。 气瓶碎片断面兼备塑性和脆性断裂的特征,以塑性断面特征为主,这是气瓶化学性爆炸的特征之一。 据卢某右手虎口硬伤,可认定其在关第5只气瓶(即爆炸的那只气瓶)瓶阀时发生爆炸,是气瓶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特定时机之一。

厦门一川菜馆发生燃爆事故人遇难

厦门一川菜馆发生燃爆 事故人遇难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厦门一川菜馆发生燃爆事故4人遇难. 11月25日上午8时27分,厦门思明区美湖路29号味味川菜馆发生一起燃气燃爆事故。截至目前,事故现场死亡3人,多人受伤,伤者已全部送医院救治,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当地媒体报道,现场已有三人死亡,分别为川菜馆隔壁一家肉铺的老板娘、一名前来买肉的女顾客以及一名骑自行车经过的行人。除了现场3位死者之外,一位伤者在送往中山医院后死亡。 事发时,家住附近太湖新城的左小姐刚刚走出小区门口,忽然听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像地震一样,地面都在动”。她一开始还以为是道路施工,走了二三十米后才发现一个餐馆的厨房着火了,冒着白色的烟。她绕到餐馆正门,发现是厨房发生了爆炸,物品散落一地,最远的炸出5米开外。左小姐看到,现场有两个女人满身是血躺在地上。大约3分钟后,消防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

《厦门日报》报道,李杭是事故地点边上的生鲜蔬菜店老板。事发后,他听到有人喊救命就跑过去,看到三人倒在地上,被架子和石头压着,喊救命的是水果店老板娘。李杭叫了三四名热心路人帮忙,拉了一个人出来,直到救援人员赶到才离开。 已被送医的伤者白玉珠称自己是路过的,当时与事发现场隔着条马路。事故发生前她刚打完电话,快到目的地时被气浪从背后冲击摔倒,目前多处受伤,腿部骨折。白玉珠说她很庆幸,她当时正出门办事,被电话拖住了脚步。如果没有这通电话,她会走的比较快,那么就会到对面的水果摊去看一下。 据《海峡导报》报道,现场的市民说,是没关好煤气导致泄漏,开店门一开灯,爆了。但该说法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前述南都报道,涉事川菜馆的老板王女士是贵州遵义人,开这个餐馆已经10多年。据她介绍,事发地是餐馆的厨房,大约40多平方米,当时只有一个洗碗工和厨师在里面,目前受伤已送往医院,生死未知。事发时,她还在附近的家中,听到爆炸声后才赶到现场。她称,厨房的煤气罐并未爆炸,具体原因自己也不清楚,只能等政府调查。

GC管道管道分类

GC管道管道分类 压力管道的分类和分级: GA类--长输管道: 定义: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分级:分为GA1级和GA2级。 基本特征:流程简单;输送距离长和输送压力高;管道有可能通过各种环境与地质的地区; GB类--公用管道: 定义: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 分级:分为GB1和GB2两级,GB1级为燃气管道。GB2级为热力管道。 基本特征:敷设于城镇地下;一般压力较低;选线条件复杂、困难。 GC类--工业管道: 定义: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包括延伸出工厂边界线,但归属企、事业单位管辖的工艺管线。 分级:GC类分为GC1、GC2和GC3三级。 基本特征:工艺流程种类最多;生产制作环境状态最为复杂;输送介质品种较多和输送条件较苛刻;输送压力和温度高。 GD类--动力管道: 定义:火力发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水两相介质的管道; 分级:分为GD1级和GD2级。 特征:介质单一,性质明确、压力与温度较高的输送管道;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中工业压力管道分级:GC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1)输送GB 5044—19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与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者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的管道; (3)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MPa,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400℃的管道。 GC2级 除本规定的GC3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可燃性)、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小于所规定的GC1级的工业管道为GC2级。 GC3级 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 1.0Mpa,且设计温度大于-20℃、小于185℃的工业管道为GC3级。

工业管道等级如何划分

工业管道等级如何划分 压力管道设计类别、级别划分 摘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TSG 特种设备技术规范) TSG R1001-2008 《压力管道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发布: 2008 年 1 月 8 日,实施: 2008 年 4 月 30 日 (简称新规则 ); 1.附件 B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 B1 GA 类(长输管道 ) 长输 (油气 )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划分为 GA1 级和 GA2 级。 B1.1 GAl 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 GA1 级: (1)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 4.0MPa 的长输管道; (2)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6.4MPa ,并且输送距离 (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问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 的长输管道。 B1.2 GA2 级 : GA1 级以外的长输 (油气 )管道为 GA2 级。 B2 GB 类(公用管道 ) 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 划分为 GBl 级和 GB2 级。 B2.1 GBl 级 城镇燃气管道。 B2.2 GB2 级 城镇热力管道。 B3

GC 类(工业管道 ) 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GCl 级、 GC2 级、 GC3 级。 B3.1 GCl 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 级: (1) 输送 GB 5044 — 85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 道; (2) 输送 GB 50160 - 199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 GB 50016 -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 ),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4.0MPa 的管道; (3) 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MPa ,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

气瓶爆炸事故案例

氮气瓶地面滚动遭撞击,发生爆炸致人死亡 --南京市一五金厂“”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7月6日上午,南京市某单位将一台锌合金压铸机送至某五金制造厂进行维修、补充氮气。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于11时10分出发,使用一辆皮卡车(货厢无遮盖)运输设备,并于11时40分抵达五金制造厂。随后,工作人员 将氮气瓶从皮卡车上卸下并滚运到车间内待修的锌合金压铸机旁。经检查发现锌合金压铸机的储能器氮气压力不足,需要补充氮气;维修工人对锌合金压铸机的储能器进行检查时(储能器尚未与氮气瓶连接),氮气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两名维修工死亡、两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该爆炸事故为气瓶缺陷引发的脆性断裂事故。气瓶遭受局部强烈撞击且存在表面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展;该气瓶在运输过程中承受烈日暴晒时间达30分钟以上,滚运至锌合金压铸机旁边后又受熔融状态锌合金的环境温度影响,致使瓶内气体压力逐渐上升;车间地面不平整(地面铺设有铁皮,但不平整,凹凸明显),该气瓶滚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震动影响,相当于对气瓶增加能量,致使气瓶内应力增大,裂纹相应扩展。当瓶内气体压力超过裂纹尺寸的临界压力后,在内应力作用下产生突然断裂,导致气瓶爆炸。 (二)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气瓶腐蚀严重,使用超长服役,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气瓶曾遭受过局部强烈撞击,外表产生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扩展。 2.人的不安全行为:气瓶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未按照气瓶运送的相关要求操作,运输气瓶时未遮盖,搬运气瓶时采取滚运等方式,野蛮装卸。

3.管理上的缺陷:气瓶使用单位和五金制造厂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 三、事故警示与预防 (一)事故警示 在充装、运输、使用气瓶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要求,发现气瓶可能受损时应当及时进行检测。 (二)事故预防 1.使用特种设备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对顶,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 2.发现设备受损或可能受损失,应当及时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对气瓶的重装、运输和使用人员要定期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其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同时,采取正向激励等方式,鼓励员工上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全员参与,消除事故隐患。 四、专家点评 事故气瓶外表涂覆层基本脱落,腐蚀比较严重,显示该气瓶己有较长的使用时间,且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使用方法不当。这种气瓶很有可能存在缺陷,甚至是至命的缺陷。 在气瓶充装、运输、使用气瓶等压力容器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违章。同时,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按期检验,发现腐蚀、凹陷等问题是要及时处理,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气瓶使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禁止冲击、碰撞; 2.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3.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4.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5.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6.运输和储存是要进行固定,卧放时要防止滚动。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 故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5年4月14日,铜陵市金港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车间调压站发生重大燃爆事故,正在现场检修作业的8名工作人员中,3人死亡,4人重伤(数月后4名伤员医治无效,全部死亡)。 事故发生后,铜陵市政府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省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事故处理做出指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去医院看望伤员。省安监局、质监局分别派员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 铜陵市政府立即采取了七个措施: 1、成立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事故处置指挥部。 2、成立医疗抢救组,并连夜从安医大请来烧伤专家会诊。 3、成立善后处理组,全力做好伤亡亲属安抚和事故赔偿。 4、成立治安保卫组,保护事故现场和抢救秩序。 5、成立经贸、安监、质监、监察、检察、公安、劳动、工会等部门和有关制氧专家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6、责令金港公司全面停产,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7、在全市开展以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二、事故发生过程

金港公司是铜陵市一家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约1个亿,2004年4月投产,主要产品为钢材线材。该厂制氧车间采取空分制氧,为炼钢提供氧气,制氧机组为3800米3/时。生产的氧气送氧气球罐储存(V=187.4米3,P设=3.06Map,P工=2.5Mpa)。氧气通过管道从球罐输送至调压站,通过气动调节阀将压力调至1.3Mpa(炼钢需要氧气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 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有时调压后的压力升至1.8Mpa,影响生产,投产以来至少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按照计划安排,4月14日上午,该公司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作业人员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在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用氧气试漏,在打开进气阀后(打开1/3圈)的不到3秒的短暂时间,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从氧气调压间喷出火焰和浓烟,同时发出强烈的气流声。现场一片火海,4名作业人员浑身带着火焰冲出现场。除1人幸免外,挤在氧气间不到4米2作业区域的7名作业人员全部伤亡。其中3人死亡,4人烧伤。因氮气间的出气阀门处也喷出火焰,幸存者跑至氧气球罐上部关闭了气源进口阀门,致此燃烧方被控制。从发生爆炸到气源关闭的时间约几分

压力管道的分类分级

压力管道的分类分级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压力管道的含义、分类、分级 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的含义 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2014年第114号):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表压),介质为可燃、易 者等于50mm的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外。其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监督管理还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实施。 注意: 新《目录》的压力管道定义中“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所指的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不包括液化气体、蒸汽和氧气。 压力管道的用途 主要是用于输送介质,对于长输管道还有储存功能,对于工业管道还有热交换功能。 管道是指用于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控制或者制止流体流动的由管道的组成件、支承件、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设施组成的装配总成。 压力管道应用领域 管道输送是与铁路、公路、水运、航运并列的五大运输行业之一。并广泛地应用于石油、石化、化工、电力等行业及城市燃气和供热工程。 压力管道主要特点 ⑴种类多,数量大,标准多,设计、制造、安装、应用管理环节多; ⑵长细比大,跨越空间大,边界条件复杂; ⑶布置方式多样,现场安装条件差,工作量大; ⑷材料应用种类多,选用复杂; ⑸失效的模式多样,失效概率大; ⑹实施检验检测的难度大。 压力管道的敷设方式 地上敷设(宜采用架空敷设) 地下敷设(宜采用直埋敷设) 管沟敷设 埋地输气管道施工一般工序: 测量放线,清除障碍,修施工便道,开挖管沟,管道防腐绝缘(一般在厂内预制),防腐钢管的运输,布管,管道组装焊接,无损检测,防腐层补口、补伤、检漏(电火花),管道下沟,回填,分段试压,全线联通,通球扫线,站间试压,干燥、置换,标志桩预制安装及竣工验收,地面防腐层检漏等。 GB50369-2014《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压力管道分类、分级 按照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附件B,压力管道的类别、级别划分方法如下:

压力管道类级别划分规定及说明

压力管道类级别划分规定及说明 关于压力管道类级别如何划分,首先须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中压力管道的定义(即下文的第1条—“压力管道定义”的内容)进行判别是否属于压力管道,只有满足压力管道的定义要求,确认为压力管道后,才根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中的规定(即下文第2条—“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压力管道类级别划分。 为便于查阅和判别,现列出经整理后的“压力管道定义”和“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的相关内容,具体详见下文。 1. 压力管道定义 基本条件:① 介质最高工作压力P≥0.1MPa(表压); ② 管道规格DN>25mm。 结论: 1 同时符合基本条件①和②的所有气体介质管道,属于压力管道; 2 同时符合基本条件①和②的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液体介 质管道,属于压力管道; 3 同时符合基本条件①和②的不可燃、无毒、无腐蚀性,但最高工作 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液体介质管道,属于压力管道。 2.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划分 B1 GA类(长输管道) 长输(油气)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之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划分为GA1级和GA2级。 B1.1 GA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长输管道为GA1级: (1)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4.0MPa 的长输(油气) 管道;

(2)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6.4MPa,并 且输送距离(指产地、储存地、用户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管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00km的长输(油气)管道。 B1.2 GA2级 GA1级以外的长输(油气)管道为GA2级。 B2 GB类(公用管道) 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划分为GB1级和GB2级。 B2.1 GB1级 城镇燃气管道。 B2.2GB2级 城镇热力管道。 B3 GC类(工业管道) 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划分为GC1级、GC2级、GC3级。 B3.1GC1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 (1) 输送GB5044-85《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 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的管道; (2) 输送GB50160-199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16-2006《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的管道; (3) 输送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MPa,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 等于4.0MPa,并且设计温度大于或者等于400℃的管道。 B3.2 GC2级 除本规定B3.3规定的GC3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性(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