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

1.通常可以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样品包括空白实验空白样品和实验标样。实验标样无法获取时,可以采用添加样品,添加样品中分析物含量可以等同或略大于分析方法定量限。

2.每一次检测都应同时检测质量控制样品,包括空白试验,空白样品,实验标样或添加样品,当情况不允许时,至少要进行空白实验,空白样品和一个水平的添加样品的检测

3.随样品检测同时进行的空白实验:

1)若空白值在控制限内,可以忽略不计;

2)若空白值比较稳定,可以进行n次(n大于或等于10)重复测定空白值,计算出空白值的平均值,在样品测定值中扣除

3)若空白实验显示超过正常值,则表明测试过程有严重的污染,样品测定结果不可靠。

4.随样品检测同时进行的控制样品测试;

1)选择与被测样品基质相同或者相近的实物标样作为控制样品,或者采用添加样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2)控制样品中分析物的含量应与被测样品相近,若被测样品为未检出,则控制样品中分析物含量要在方法检出限或定量限附近;

3)控制样品测定结果的回收率要符合要求。

5.绘制质量控制图,观察结果稳定性,系统偏差及其趋势,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6.实验室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制定内部比对试验计划。计划应尽可能覆盖所有常规项目和全体检测人员。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判断是否满足对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控制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对实验的具体方法可以是:

1)使用标准物质或实物标样比对;

2)保留样品的重复试验;

3)不同人员用相同一方法同一样品的测试;

4)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的测试:

5)某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7.实验室完成比对试验后要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判断是否满足对检测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质举控制要求,如果需要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外部质量控制

1.实验室应参加内外实验室认可机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和实验室主管机构组织的比对活动。

2.参加国内内同行实验室比对活动。

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一般包括: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亚太地区实验室认可协会(APLAC)等实验室认可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

2)国际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的协同试验;

3)国内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

4)能力验证提供者组织的能力验证试验;

5)与其他同行实验室进行分割样品(子样)的比对试验;

6)与其他同行实验室进行标准溶液的比较试验。

3.实验室完成试验,及时递交试验结果和相关记录。

4.应根据外部评审、能力验证、考核、比对等结果来评估本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改进。

内部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试验室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试验室检测质量保证制度1、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必须具备检测人员的各项要求,凭检测合格证在指定岗位上进行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要按照料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工作要精益求精,对检测数据负责。 (3)在测试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因外界干扰测试中途停止时,测试人员将详细情况记录专用本上,并口头告知技术负责人,采取必要措施或重做。 2、检定设备 (1)检定设备可按照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2)检定设备要有设备使用卡片,对设备运转及技术参数做详细记载,并规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3)检定设备有故障或过期未校定校准,不得投入检测工作。(4)对进口设备经培训确实掌握技术,方可操作使用。(5)保持设备运行完好率,试验室环境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3、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 (1)读取数据与记录数据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与步骤进行。(2)记录数据应如实准确地填写在检测记录中。 (3 )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确认检测结果有问题,专业资料

应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及时分析其原因,必要时重检。 4、试验室管理 (1)试验室内设备、安全、卫生等应由各试验室内专人管理。(2)凡有机器运转和通电设备,人员不得离开(对有自控保险装置除外)。(3)凡对试验室养护箱(室)等有温度、湿度规定要求的均要严格控制,并有专人负责每天记录。 (4)检测报告是判定原材料、关成品、成品质量的主要技术依据,要严格履行审核手续。 (5)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必须本人签字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6)检测报告应进行认真审核,无误后签字存档。 (二)力学室工作制度 (1)每日上班应对本室的仪器设备、工具箱、水、电等检查一遍,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仪器及配件如何正确使用,试验机、万能机应尽可能在基量程的20~80%范围内操作。 (3)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查阅操作规程。 (4 )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专业资料 机,切断电源,并查明原因。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一)

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一) 摘要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是农产品监测工作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从多年农产品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经验出发,对人员、试剂、设备、样品制备、标准溶液配制、加标回收率及数据分析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控制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了确保每个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可信而采取的根本措施1]。 1人员管理 由于实验室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判定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监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实验室必须对实验室人员实行培训、管理的有效控制。全面落实质量管理,关键在于对岗位员工进行全方面的职业技术和质量意识的培训,使其人员在具备本职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要真正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中来2]。 2试剂管理 检测溶剂、试剂和吸附剂的纯度及适用性,不仅直接影响测定结果,而且对气相色谱仪中的色谱柱、检测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试剂选择上不仅要选择合格供应商,同时还要建立检测试剂的质量标准和确认程序,对试剂厂家、方法、批号、有效期、储存温度在领取、使用中要进行核对,防止由于试剂的不合格导致检验结果错误。因此,在试验前必须测试每批次空白试剂、吸附剂和试剂的可用性。对溶剂而言一般每批溶剂

取100~200mL浓缩,定容1mL,进样1μL无干扰峰即可。而且在分析测定时,为避免交叉污染,要做全程序空白试验,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现性。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溶剂,由于各溶剂的沸点不同,放置时的挥发程度不同,比例易改变,因此混合溶剂宜现用现配。 3检验设备的管理 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使试验结果对设备状况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设备状况在试验中至关重要。首先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制订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标准操作规程,做好培训和使用权限的管理,对色谱、气质联用等大型关键设备要专人管理,日、周、月维护要严格,及时让厂家校准、确认;软件系统的参数设置、试验的判定规则及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必须经质量主管确认,数据由专人定期备份。 4样品制备管理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坚持包括样品采集在内的全过程质控,样本的质控分为样本交接、检测与保存3]。取样必须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每次切碎、打浆前都必须洗净所用的工具,避免样品之间的污染。样品前处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尽量减少待测农药的损失、提高回收率、排除杂质的干扰、保持各操作的一致性。样本检验状态分合格、未检测、可疑样本,检测时要明确标识,不能混淆。样品的保存要按日期、目的分别保存,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1标准物质监控 1.1、质控过程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人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适用范围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2人员比对 2.1、质控过程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2.2、适用范围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方法比对 3.1质控过程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3.2、适用范围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整体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方法,只要前处理方法不同,不管仪器方法是否相同,都归类为方法比对。但是,如果不同的检测方法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相同,仅是检测仪器设备不同,一般将其归类为仪器比对。 4仪器比对 4.1、质控过程

实验室质量常见的种控制方法

实验室质量常见的5种控制方法 一、空白样质量控制 空白样主要包括容器、现场、仪器、方法空白样等,通过测定空白样以判断实验用水、试剂纯度、器皿洁净程度、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等的质量状况或是否受控。 空白实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除分析方法另有规定之外,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不得少于1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个时,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方法空白样或仪器空白样。 2.空白试验分析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或低于方法规定值;空白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应 不大于 50%。 3.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4.若空白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 二、平行样质量控制 平行样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现场平行样、实验室平行样和密码平行样,通过平行样测定判断检测精密度状况或是否受控。 平行样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的平行样不得少于 1 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 个,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平行样。 2.平行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测定。 3.有质量控制图的,将所测定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 三、加标回收质量控制 加标回收试验主要包括空白加标、基体加标、实际样品加标和密码加标回收试验,通 过加标回收试验判断检测准确度状况或是否受控。 加标回收试验质量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一批样品小于10个时,检验人员制备加标样品不得少于1个;每一批样品不小于10个时,每10~20个样品制备1个加标样。 2.加标样品测定值不符合规定值范围的,应查找原因,消除之后,重新分析。

理化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理化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自我控制的过程。控制方式包括空白实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校核、平行样分析和加标样分析等常规控制程序。 对于出具检验报告的质检机构而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对质检机构至关重要。 按照比对试验条件的不同,实验室定期利用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设备比对、留样再试、标准物质等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便及时制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 1、人员比对试验 人员比对试验指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法或程序,采用相同的检测设备和设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仅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的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评价人员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当某项试验可由多人进行操作时,实验室可考虑采用人员比对试验的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可安排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两人或多人进行比对,比对试验结束后,实验室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考核检测人员能力水平,判断检测人员操作是否正确、熟练,并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室应针对人员比对试验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内部质量控制手段,人员比对试验优先适用下列情况: ●依靠检测人员主观判断较多的项目;如食品中感官、品尝等项目检测; ●在培训的员工、新上岗的人员; ●刚实施的新标准、新方法;

●检测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环节; ●操作难度大的样品、参数; ●出现临界值; ●新设备; ●新检测项目。 2、方法比对试验 方法比对试验指在仅由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项目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当某项试验可由多种方法进行操作时,实验室可考虑采用方法比对试验的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判断检测方法,即所遵循的标准是否受控,是否现行有效,并被正确地理解和严格熟练地执行。当不同方法比对的所得结果一致,或统计检验结果表面其差异不显著时,则可认为采取的检测方法与其他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室应针对方法比对试验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作为内部质量控制手段,方法比对试验可在下列情况优先适用: ●刚实施的新标准、新方法; ●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和研制新方法; ●已有的具有多个标准检验方法的项目。 3、设备比对试验 设备比对试验指相同的人员采用相同的方法或程序,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对同一样品进行的试验,以评价设备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当某项试验可由多种设备进行操作时,实验室可考虑采用设备比对试验的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通过比较不同设备比对的试验结果,判断对测量准确度、有效性有影响的设备是否都已经过校准,是否能保证达到测量溯源性。设备比对结束后,实验室分析检测结果一致性,评价不同设备对检测结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

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培训试题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培训试题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培训试题姓名: 得分: ,判断题,1、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仅仅是对检测过程的控制。, , ,多选题,2、重复性是指相同的测量条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项目的连续多次的测量~其中可重复的条件包括:( ) A.相同的测量程序, B.相同的观测者, C.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 D.相同的地点, E.在短时期内重复测量。 (判断题)3、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试验~就是不同的检测人员对相同样品的检测。, , ,判断题,4、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试验~对于新开展检测项目和新上岗人员很必要~对于日常开展的常规项目~并且多年经验的检测人员~则不必做比对试验了。, , ,判断题,5、实验室只要是认证项目~任何样品均可留样再测。, , ,判断题,6、设备比对就是实验室若干检测人员~使用同一方法~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使用不同仪器设备~进行同一项目检测。, , ,判断题,7、通过方法比对~可以判断在实验室内部~标准是否受控、有效~并被正确理解和严格熟练地执行。, , ,多选题,8、下列哪些是有证标准物质所具有的属性, , A.均匀性、稳定性 B.有效期 C.溯源性

D.赋值与测量不确定度 E.重复性、复现性 ,多选题,9、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原则有哪些,, , A.一致原则 B.可比原则 C.相近原则 D.不变原则 E.适用原则 (多选题)10、某实验室准备开展留样再测试验~对样品和检测项目进行了选取~下列选项中适于开展留样再测的有, , A. 生活饮用水~硫酸盐~126mg/L~水样4?冷藏保存1周。 B. 生活饮用水~pH值~7.65~水样4?冷藏保存1周。 C. 烤肠~亚硝酸盐含量~45mg/kg~样品4?冷藏保存2周。 D. 冰激凌奶冰~总固体~26.8,~样品4?冷藏保存1周。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在组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中所进行的检验、测量、试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用于检测、测量和试验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室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3.0术语及定义 3.1实验室 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测量、试验和校准的机构,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 4.0职责 4.1过程质量管理部 4.1.1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检定/测量归口管理,对外部实验室能力及进货检验的性能试验进行监控; 4.1.2负责整车检测线委外检测、整车路试、三坐标测试及日常管理。 4.2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4.3试制试验部 4.3.1负责编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4.3.2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4.3.3负责对生产制造过程和新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发动机、白车身和整车等依据技术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5.0工作程序 5.1工作流程:见附件。 5.2试验范围

5.2.1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本公司实验室试验项目:检测线整车检测试验、整车性能与排放性能试验、整车安全性能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统性能试验、电驱系统性能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电池性能试验、环境与材料性能试验。 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经试验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试验记录中说明。 5.2.3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方法和标准的清单详见《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5.3实验室人员资格确认 5.3.1实验室应由技术、测量、试验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对技术负全面责任,测量、试验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完成测量/试验任务,确保测量、试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3.2监控与测量装置的有关人员(包括计量检测、计量管理以及其使用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3.3实验室试验人员的资格参见实验室组织架构及人员资质,试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检测/试验资格证书。 5.4实验室环境控制 5.4.1测试的环境条件应按照国家校准规范或校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控制,以消除或减少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4.2对检测/试验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应予以监测、控制和记录填写《实验室环境监控记录》,并对检测/试验结果做相应校正。

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实验室质量控制图制作过程 1.1 质控血清的制备和保存(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在每次实验中必须包含有内部对照质控血清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 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内部对照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每一次检测必须使用内部对照,而且只能在同批号的试剂盒中使用。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是为了监控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以及试剂盒批间或孔间差异而由实验室设置的一套对照血清,包括强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弱阳性对照,以该试剂盒临界值(Cut-off)的2?3倍为宜。 1.1.1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制备 HIV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56℃ 30min灭活,3000r/min,离心15min。弱阳性对照可以用HIV抗体阴性血清梯度稀释HIV抗体强阳性血清并标定后得到。按一年使用量配制(可加入不影响检测结果的防腐剂)用0.2μm滤膜过滤除菌。 1.1.2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保存 1.1. 2.1 按一周实验用量分装、分类、标记、封口、-20℃冻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 1.1. 2.2 外部对照血清不可反复冻融,一旦融化后应该存放2?8℃,供一周内使用。 1.1.3 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使用 每一次实验必须使用外部对照质控血清,以便监控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可以了解各批试剂盒的批间或孔间差异,绘制质量控制图。 1.1.4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质量要求 质控物的管间或瓶间变异必须小于监测系统预期的变异(cv<20%),并且质控物的成分应在稳定状态中。质控物应无菌,并不含有影响ELISA反应的防腐剂。 1.2 质控图的建立及应用(以ELISA试验检测HIV抗体为例) 最常用的质控图是Levey-Jennings质控图,使用累计和技术或趋势分析技术的图形可提供系统偏移和漂移的状况。 1.2.1 建立质控图参数 外部对照质控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应建立在实验室常规使用方法对质控物重复测定的基础上。一般采用在不同批次检测取得至少20个数据;如果仅做少量批次的检测,也至少做5个批次的检测,每个批次中不少于4个质控物测定结果,以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平均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检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结果评价;F检验;t检验 检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可靠是检测实验室的最终质量目标,也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计量认证评审的必要条件。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是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以消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作业的一个管理过程;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督检测的有效性。为控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必须进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当得到一系列的检测结果,结果是否有效可靠的?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方法确认时,得到的结果怎么评价?评价方法有哪些?本文将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1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结果的检查方法 1.1 两个初始测试结果 1.1.2 测试费用高的情形 1.2 两个以上初始测试结果 当初始结果数大于2的情形,在重复性条件下n>2时,确定最终测量结果的方法与n=2的方法类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 2 在再现性条件下所得结果可接受的检查方法 再现性条件是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操作者以及环境设施等因素中有一项或几项不同的测量条件。 2.1 两个实验室测量结果一致性统计检验 2.1.1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测量结果的检验 当两个实验室各取一个测量结果,用再现性限R检验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如果差的绝对值不大于R,两个结果即为一致,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如果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大于R,必须查明原因是否由于测量方法的精密度低和试样的差异所致。 2.1.2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以上测量结果的检验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其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所以必须有一个质量控制过程,必须明确质量控制各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以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可以选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a)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或能力验证计划; C)使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进行复现性检测; d)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e)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f)其他有效的技术核查方法。 质量控制的目的:监控检测、校准的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可靠。 为了做好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我们该从几方面进行保证: 1.实验室硬件设施、包括场地、使用材料、建筑要求等要按相关实验室标准执行。 2.实验室内部技术质量控制:也就是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控制,具体方法有: (1)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由检测人员对标准物质(样品)盲样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比较,以验证检测测量能力。 (2)样品复测:某一样品的检测完成后,再用相同的方法对该样品的相同 参数进行复测,将两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人员比对: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对某一样品进行相同方法的检测,将两 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4)样品不同特性的相关性检验:同一样品的某些参数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对这些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亦可作为判断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方式之一,若相关参数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应查找原因,对有疑问的项目进行复测,使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趋于合理。 3.第二步在实验室硬件软件的质控下,要做好实验室检测环节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做好实验室标准物质以及试剂的管理 (1)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标准溶液、对照品)对检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评审资料 (1)能力附表; (2)标准汇总(所有参数中包含的参数全覆盖); (3)标准查新; (4)原始记录模版的编制及清单汇总; (5)练兵报告(每个参数的练兵至少5 次); (6)新项目开发表; (7)方法验证(所有扩项参数全覆盖); (8)实验室之间比对及分析表(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9)内部的比对及分析表(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10)内部的质量监督记录(每月至少2次,并且全员覆盖); (11)培训记录(所有扩项参数全覆盖); (12)仪器的检定证书及检定确认表(包括玻璃仪器的自校记录); (13)仪器的期间核查记录; (14)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15)仪器的检测台账; (16)样品的检测记录(每周一次); (17)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记录; (18)试剂标准品的采购验收记录; (19)留样登记记录; (20)留样处理记录; (21)温室度的登记记录; (22)溶液配制记录等。 内部控制 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用于评价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精密度,同时反映了实验室分析质量的稳定性。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再测、有证标准物质检测、加标回收等。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特点:(1)比较方便简单灵活。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都是有实验室内部自行组织实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均为实验室内部的人员。可以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整,是比较灵活自由的;如果实验室数据出现异常时,就可以进行人员比对或方法比对及仪器比对等方式自行排查。(2)多样性。在日常试验中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可以通过人、机、料、法、环等方面针对不用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 人员比对 是指不同检验员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同一仪器,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性,来评价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人员比对的考核对象是试验员,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试验员的检测差异、理解差异及操作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实验室应根据情况需要定期的开展人员比对试验,通常人员比对主要用于以下目的是对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能力及在岗人员的检测能力监督。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质量的稳定有效,因此应对所有在岗的人员的技术能力的稳定性进行定期的监督考核。 方法比对 是同一人用不同方法对同一试验进行检测,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比对的验证对象是检测方法,主要是为了评价不同方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实验室应该定期对我们实验室能力认可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比对,这样可以避免检验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符合性。 仪器比对 是同一人对同一样品的同一个检测项目使用同一检测方法用不同的仪器进行检测,验证结果的精密度及可靠性,同时也验证了仪器的可比性。仪器比对的验证对象是检测设备,主要是为了评价不用的检测设备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性(如: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抗干扰能力等),检测结果的符合性及其他性能的可比性。实验室应定期开展仪器比对试验,通常仪器比对试验主要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验室新增仪器或仪器经过维修,另一种更是检测设备经过检定校准后时,实验室要在使用之前要进行仪器比对,来验证仪器的测试性能是否满足检测方法需求,以原来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务必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检测结果。目前根据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不断在的更新换代,不但种类繁多,规格型号也繁多。一般情况下,从仪器比对定义来看,只要能检测同一检测项目的仪器均可以进行仪器比对,但是比对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案 1.定义 1.1质量保证是试验检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试验数据 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 1.2质量控制指以满足试验检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2.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按照内控(含分析人员自控、他控)、外控进行控制,从检测人员、仪器设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记录、报告等方面严把 质控关。 2.1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按照《见证取样工程检测》要求持证上岗。 2.2监测仪器设备 2.2.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年度仪器设备送检校准计划,对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合格期内使用;非强制 检定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自校或核查。每年对仪器与设备检定 及校准情况进行核查,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 2.2.2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每年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订仪器与设备年度核查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3.质量监督检查

质控室制订质保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开展质量监督检查:一是利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二是使用相同方法或不同方 法重复检测或校准测量;三是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测量。 通过以上方式积极开展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控制手段进 行质量监督检查。 4.有机分析质控要求 1.3分析仪器性能校准 对分析仪器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应在分析当天或按仪器要求执行。 1.4标准曲线核查 样品分析当天或仪器每运行12 小时,应用标准溶液对标准曲线进行核查。通常情况下,若标准溶液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对误差不 超过 20%,原标准曲线可继续使用;若分析方法中对标准曲线核查有 明确要求,则按方法要求执行。发现标准曲线失控,应立即重新绘制 曲线。 5.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积极参加国家、河北省组织的实验室间参加能力验证、设施比对等活动,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

质量控制图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应用技术

控制图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杨小庆 (广东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计量检测中心,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采用控制图[1]对化验室硫铁矿管理样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可发现检测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随机因素和异常因素并加以控制,确保检测数据的稳定性。 [关键词]控制图;硫铁矿;管理样;统计计算;随机因素;异常因素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ol Chart in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in Lab Yang Xiaoqing (Measurement and Test Center,Yunfu Pyrite Enterprise Corporation,Yunfu,527300 ,China) Abstract:It can find out random causes assignable causes on every stage while testing by using control charts to deal with testing data of pyrite in labs,so labs can take actions to keep stability of testing data。 Keywords: control chart; pyrite; sample; stastical account; random cause; assignable cause 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波动情况。在非统计状态下产生的异常波动对检测质量的影响甚大,必须查找原因加以消除。控制图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可用来发现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存在异常波动并加以控制。 1 控制图原理[1] 控制图是将过程核查数据画到有预定控制极限的控制图上,若数据处于控制极限内,表明检测过程处于控制状态,反之则是过程失控,应采取纠正措施。 控制图种类很多,对测量过程的控制一般采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R图),当测量次数多时,也可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图)。 随即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时[1],X落在(μ±3δ)范围的概率为99.73%,μ为分布期望值或总体均值,δ是理论标准差,如果变量X处于(μ±3δ)之外,则认为过程存在异常波动。 将正态分布图画成图1样式,将μ、(μ+3δ)和(μ-3δ)分别标为CL、UCL和LCL,即为一张控制图。图中的UCL为上控制线(Upper Control Limit),其位置在(μ+3δ)处;CL为中心线(Central Line),其位置与正态分布期望值μ重合;LCL为下控制线(Lower Control Limit),其位置在(μ-3δ)处。 CL UCL LCL μ3δ μ μ-3δ图 1 控制图的三条线的位置 Fig.1 Location of three lines in control chart 在控制图中,中心线位置一般是不变的,所改变的是上、下控制限。上下限之间的最优间隔以错判造成的总损失最小为原则确定。经验证明休哈提出的3δ[1]方式较好,因为它接近最优间隔。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指南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包括采用标准物质监控、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设备比对、留样复测,空白测试、重复测试、回收率试验、校准曲线的核查以及使用质量控制图等。 1 标准物质监控 1.1质控过程 通常的做法是实验室直接用合适的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将监控样品以比对样或密码样的形式,与样品检测以相同的流程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室完成后上报检测结果给相关质量控制人员,也可由检测人员自行安排在样品检测时同时插人标准物质,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适用范围 一般可用于:仪器状态的控制、样品检测过程的控制、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靠性高,但成本高。 2人员比对 2.1质控过程 由实验室内部的检测人员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对同一样品,使用同一方法,在相同的检测仪器上完成检测任务,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检测人员操作能力的可比性和稳定性。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比对项目尽可能检测环节复杂一些,尤其是手动操作步骤多一些。检测人员之间的操作要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在监督频次上对新上岗人员的监督高于正常在岗人员,且在组织人员比对时最好始终以本实验室经验丰富和能力稳定的检测人员所报结果为参考值。 2.2适用范围 实验室内部组织的人员比对,主要目的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备上岗或换岗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主要用于考核新进人员、新培训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监督在岗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方法比对 3.1质控过程 方法比对是不同分析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指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同一项目,比较测定结果的符合程度,判定其可比性,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比对的考核对象为检测方法,主要目的是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比对时,通常以标准方法所得检测结果作为参考值,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差异应该符合评价要求,否则,即证明非标方法是不适用的,或者需要进一步修改、优化。 3.2适用范围 方法比对主要用于考察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的系统误差,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也用于对实验室涉及的非标方法的确认。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 校准工作过程,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 此, 如何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成为很多实验室急需解决的课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可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

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实施实验室间比对验证活动,实验室间的 能力验证是一种检测质量的全面的审核工作,它不但包括了对检测人 员、设备、环境等的比对,也包括对检测报告、数据处理的验证等, 是实验室能力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高。 二是内部质量监控。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保留样品再检验 对无标准物质的检测参数如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指标并易保存的样品采取留样再检 测的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 这 . . 样不但使检验人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检验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有 助于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有 效地纠正。 2.定期使用标准物质 (1)按计划定期对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检测

结果异常应查明原因排除异常因素,使检 测体系恢复正常。 (2)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检测来完成仪器的期间核查,判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校准状态,对经分析发现仪器设备已经出现 较大偏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时,应按相 关规定处理,直到经验正的结果满意时方 可投入使用。 (3)利用对标准物质的检测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以查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检验技术,是否能够检出符合要求的准确数据 及结果,这也是对检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3.利用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把检验的性能数据与所计算 出来的预期的“控 制限”进行比较的图,此方法通过统计技术,将指控样用于检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