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练习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练习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练习题,推荐文档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密度、浓度、颜色和性质都相同。(含Cu2+Fe2+Fe3+的

溶液的颜色。)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静止不分层。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

,三

2

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2H5OH。

3、影响溶解能力(溶解性)的因素:溶质、溶剂和温度。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要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要放出热量。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2SO4溶

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三、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特点:固液混合物,且不稳定,易分层。如:黄河水,豆奶,石灰浆,刷墙用的涂料。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特点:液液不稳定混合物,易分层。如:色拉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晶体与酒精B.硫酸钡与水C.煤油与水D.氢氧化铁与水

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g 某物质完全溶解于 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 5%

例3、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4)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三个因素有关。

(5)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课题二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改变条件)(一般情况)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例4、20℃时,向50g 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下列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质量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例5:今有t℃时A 物质的溶液100 克,向该溶液中加入10 克A 物质后,结果完全溶解,

则下列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A.t℃时该溶液中加入5 克A 物质后溶液还未达饱和B.原溶液是一种稀溶液

C.t℃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 克D.原溶液不能通过降温的方法达到饱和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图.

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来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常用符号 S 表示。溶解度的单位用 g/100g 读法。

⑤ 溶解度计算公式: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 (点、线、面和交点)

(1)、点

①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

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大小。

② 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

③ 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④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2)、线

①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② 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

D.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③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B、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 、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内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对于曲线上部面积内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1)t 3℃时 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B (3)N 点为 t 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 A 物质,

1

2 3 C

t

(4) t 1℃时 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 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 t 2℃ 时 A 、B 、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

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7) 除去 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 A 与 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3、气体的溶解度

(1)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的气体体积。

(2) 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4、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①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②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

③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 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 10g

水,析

出晶体的质量相等。在 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 100g 的饱和溶液和 200g 的饱和溶液降

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N,那么 N=2M。

分离:KCl 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 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例6:如图是A、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

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 克A 和80 克B 固体中各加水150 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 克水,冷却至T1 ℃,这时()

例6 图例7 图

A. 二者均有晶体析出

B. 只有A 析出

C. 只有B 析出

D. 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例7、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1)我市某盐场测得:

①海水中含NaCl 约为3.5%;

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 约为8%。晒盐最好用(填序号)作原料。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B.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 等物质。参照下图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KCl 晶体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就会逐渐析出(写名称)晶体;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将它降温到30℃以下,又析出晶体氯化镁和氯化钾,然后用少量的(填热水、冷水)洗涤,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100% =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例8、下列有关“溶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衣物上的油污,我们可以使用汽油洗涤或者采用洗洁精,两种做法原理相同

B、对于食盐和细沙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利用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

C、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加溶液导电性

D、在相同条件下,碱面(碳酸钠)和面粉一样能在水中易溶解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1、牢记下面的公式: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和溶解度(S g)的关系为:=

S g ?100%

100 g +S g

3、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

㈠.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因为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浓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的稀溶液 Bg,则A g×a%=Bg×b%(其中 B=A+m 水)

㈡.关于溶液增浓(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溶液增浓通常有几种情况:

⑴ 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

因为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加溶质 Bg 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的溶液,则Ag×a%+Bg=(A g+Bg)×b%。

⑵将原溶液蒸发去部分溶剂

因为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 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Bg)×b%。

⑶与浓溶液混合

因为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所以,设原溶液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 b%=(Ag+Bg)×c%。

4、溶液质量和体积、密度的计算:

计算式:公式变换: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液体积、密度有关的换算

溶液体积m(溶液)m(溶质)

5、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①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以溶质的质量列比例,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或体积。

②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m↓-m↑,

此法较为简单,其 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及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练习 1.制作“叶脉书签”需要 lOO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问:

(1)配制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g.水的质量是g;

(2)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是g。

练习 2、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 1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g,需水mL。(水的密度是1.0 g/cm3)

(2)将此硝酸钾溶液稀释到6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①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 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③ 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减少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例10、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水12 克及硝酸钾9 克,搅拌后试管底部

尚有部分未溶的固体。将此试管放入烧杯中水浴加热并摇动试管,当烧杯中的

温度达60℃时,试管中的固体恰好完全溶解。若不计加热过程中所蒸发的水量,

则有关此试管内溶液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加热前此溶液已达饱和状态

B、由室温加热至60℃的过程中,此溶液的浓度不变

C、在60℃时此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D、由60℃加热至65℃时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

法正确的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

2.在25℃时,向足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入16g 无水硫酸铜粉末,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

的质量()

A.等于16g B.等于25g C.大于16g 而小于25g D.大于25g

3.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是()A.20g B.25g C.30g D.40g

4.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剂的质量5.20℃时,NaC1 的溶解度为36g,向100gNaC1 饱和溶液中加5 克食盐晶体后,溶液在温度不变

的条件下,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25% B.26.5% C.29.5% D.30%

6.现有一杯20℃时的Ca(OH)2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蒸馏水B.温度不变,往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

C.温度不变,往溶液吕通入CO2气体D.温度由20℃升到50℃(忽略水的蒸发)

7.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蒸发完毕后,待其冷却,由于食盐无毒,可用手指将食盐转移到纸上称量

8.2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2.5gM 物质;30℃时,80g 水中最多溶解4.0gN 物质,则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相比较是()

A.M>N B.M

9.时的硝酸钾溶液200g 蒸发20g 水后,析出晶体8g,又蒸发20g 水后析出晶体12g,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A.60g B.50g C.40g D.100g

10.20 时120g 质量分数为15%的A 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22g 水后析出2g 溶质,则A 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

A.20g B.9g C.18g D.16g

二、填空题

1.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烧开水时,加热不

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

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碘酒写名称)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硫酸溶液;澄清石灰水;碘酒;锌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硝酸钾溶液。

3.把5g 食盐、20g 蔗糖完全溶解在100g 水里,此时形成的混合物中,溶质是,溶剂是

,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g。

4.澄清的石灰水中,溶质是,溶剂是。向石灰水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静置一会儿就有(填化学式)沉淀下来,这时滴加稀盐酸,待沉淀恰好完全消失,

剩余溶液中是溶质,是溶剂。

5.如图4-2 所示是X,Y,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在℃时,Y 与Z 溶解度相等。

(3)t3℃时,X,Y,Z 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4)要从含X,Y,Z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Z,最好采用。

6.t℃时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Ag 水时,析出晶体ag;再恒温蒸发Ag 水双析出晶体bg(a≠b),回答下列问题:

(1)a b(“>” 或“<”)(2)t℃时KNO3的溶解度为。

7.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你能想到哪些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你的预测。

因素②,你的预测,

8.(1)图4-3 为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温度高于t℃时,将等质量a、b 的饱和溶液同时从相同的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填大于、等于、小于);

(3)一定温度时,将接近饱和的a 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要求溶液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若要求溶液的温度不改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溶液习题分类(分散体系、饱和溶液、溶解性、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一、分散体系

1.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2.水可以用来分散许多物质。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硝酸钾C.氯化钠D.植物油

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植物油C.白糖D.食醋

4.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植物油D.蔗糖

5.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碘酒C.蒸馏水D.石灰乳

6.在下列调味剂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黄酒C.味精D.麻油

7.厨房中的物质可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溶液的是()

A、蔗糖

B、植物油

C、淀粉

D、冰块

8.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白醋C.食盐D.大豆油

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B.“雪碧”汽水C.碘酒D.泥水

10.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硝酸钾B.硫酸铜C.粉笔灰D.食用油

11.将水样通过一定操作得到蒸馏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填标号);

A.食盐B.花生油C.硫酸铜D.面粉

12.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二、饱和溶液、溶解性、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1.要使某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加溶质

D. 增加压强

2.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A.增加水的质量 B.增加硝酸钾的质量C.升高水的温度 D.搅拌

3.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B.给蔗糖水加热

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

4.炎热的夏天,打开冰镇可乐的瓶盖,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是二氧化碳B.瓶内气压减小使该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C.温度升高使该气体的溶解度变小D.剩余可乐是该气体的不饱和溶液

5.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A.溶剂的量B.溶剂的性质C.溶质的性质D.温度

6.某溶液将达到饱和,要使其转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热蒸发B.增加溶质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

7.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B.稀溶液

C.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D.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8.在200C 时,向某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A.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一定变大 D.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t1℃时,甲的溶解度(填“>”、“<”或“=”)乙的溶解度;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3)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4)t2℃时,分别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均刚好配制

成饱和溶液(甲、乙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填“>”、“<”或“=”)乙。(5)t1℃时,将15g 乙物质溶解在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析出晶体(无结晶水)g。1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所示,据图回答:

(1)3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50 ℃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3)50 ℃时,将 20 克乙物质分散到40 克水中,可配得溶液质量是克;

(4)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11.A、B、C三种固体都不含结晶水,如图是其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试回答:

(1)10℃时,B物质的溶解度A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无晶体析出的是。

S(g/100g水)

80

A

60 B 40

20

C

0 20 40 60 80

T(℃)

40 20

?

a

NaCl

(3) 60℃时,A 、B 两种物质

(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

相同的饱和溶液;

(4) 70℃时,将 A 物质充分溶解于 100g 水中,可得到 A 物质的饱和溶液

g 。

12. 固体物质 A 和 B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请回答:

(1)S (A )> S (B )的温度范围是 ;

(2) 从 A 的饱和溶液中提取 A ,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

Ⅰ. 冷却结晶 Ⅱ. 蒸发溶剂 Ⅲ. 过滤

(3) 60℃时 105 gB 的饱和溶液中含

g 固体 B 。

13. 右图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 1℃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下同)。

(2) 若要将 C 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 将 t 2℃时 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 t 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

关系是 _。

(4) t 1℃时 30gA 物质加入到 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

14. 某同学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 NaCl 和 KNO 3 的溶解度,

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请回答:

(1) a 点的意义是

S 110

KNO 3

(2) S (NaCl )>S (KNO 3)的温度范围是

③60℃时 105 g 饱和 KNO 3 溶液中含

g KNO 3。

O

1

60

t (℃)

15. 如图所示是 A 、B 、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S (g/100g 水)

A

B

70

50 30

t3℃时,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t1℃时,150 g 水中最多溶解B 物质g。

某固体可能是A、B、C 中的某一种物质,t2℃时,取4g 该固

体放入10 g 水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固体是A、B、C 中的

1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列

顺序为;

(2)50℃时,50g 乙物质加入到100 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

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

时降温至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100 克水中溶解了10 克A,则A 在0℃时溶解度为10 克

B.0℃时,100 克A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克A,则A 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克

C.30℃时,100 克水中溶解了40 克A 恰好饱和,则30℃时A 的溶解度为40 克

D.40℃时,A 的溶解度为60 克,说明40℃时,100 克中溶解60 克A 时溶液即达到饱和。18.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克,现在t℃下将a 克盐(不含结晶水)投入到b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a a S 100S

A.a+ b B.a+ b %C.S +100 %D.100 + S %

19.某固体物质的溶液W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如使其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溶质w 克B.增加溶质W/8 克

C.蒸发W/2 克水D.蒸发一半溶剂

20.在t℃时KNO3溶液一杯,在该溶液中加入11 克KNO3,充分搅拌后,仍有3 克不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 克水,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KNO3的溶解度为()

A.22 克B.20 克C.16 克D.8 克

2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克,20℃时把18 克氯化钠放入36 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26.5%B.33.3%C.36%D.50%

22.20℃时,140 克盐A 的溶液蒸发掉40 克水,或加入10 克A 盐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均可达到饱和,则原溶液A 的质量分数为()

A.14.3%B.20%C.25%D.28%

23.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 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

B. 加入10g10%的M的溶液

C. 加入10g固体M,并使之完全溶解

D. 加入10g水

24.一份2%的NaCl 溶液蒸发掉4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

A.1g

B.2g

C.5g

D.8g

25.向40g5%的NaOH 溶液中,加入60g10%的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NaOH 质量分数为

28.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 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 8 g

B. 6.4 g

C. 3.2 g

D. 4 g

26.25℃时,某物质的溶液285 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蒸发掉10 克水,析出3 克晶体(晶体不含结晶水),若再蒸发20 克水,又析出12 克晶体,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A.30 克B.40 克C.50 克D.60 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