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最新年精选文档

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最新年精选文档
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最新年精选文档

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建立终身体育观念的意义

终身体育观念就是以健康为目的,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人为争取长寿和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体育新观念。它具有超前性、终身性、主动性的特点。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还要学会健身。学生的智力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想使学生一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

炼,就必须让学生了解终身体育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参加体

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之发展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和爱好。

对高职院校而言, 作为体育教育主要形式的体育教学,必须

围绕素质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应把是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是否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衡量体育教学的重要标准。另外,在学生时代拥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不仅能保证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 而且他们毕业后走入社会,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

要。终身体育观念具有超越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重要意义。

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过去的体育教学,无论在教法、学法上都基本处于以教师为

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死板僵化, 没有给学生自己留有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内容,学生的个性、特长很难得到发挥。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死板的教学组织形式,目标、难度要求的一致,使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没有较多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与锻炼,就会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前,我们的教学活

动,教师更多地注重技术动作的传授,而忽略了运动方法的掌握,

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究其原因,这是受传统学校体育观念的影

响,在体育目标的确定、教材的选择、教法运用、组织措施、管

理与评价等诸多方面, 仍比较重视学校教育的近期效益,忽视了

学校体育的长期效益, 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及体育兴趣、锻炼能

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缺乏与群众体育的联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创

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让学生体验从事体育锻炼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在需求,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

思想,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但学到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

习惯,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内涵的认识,使体育锻炼伴随每个学生一生,让体育锻炼给其带来无穷的快乐。

培养终身体育观念的原则和方法

坚持“健康第一”原则。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考虑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和方向。

高职院校的学生属技术应用型兼管理型人才,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到厂矿企业工作,不少人还将承担不同级别的管理职责。他们的身体状况、

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

就业和工作,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同时,作为管理者,他们还应该掌握企业职工体育活

动的有关知识,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增强职工的体质和健康,提高身心素质,从而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坚持传授知识技术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原则。体育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体育意识,为加强

体育锻炼打下一个良好的智力基础。开设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体育理论课程,如运动保健、体育养生等,对终身体育锻炼是必不可

少的。从体育教学角度讲,没有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体育就失去了它真正的内涵;但若只重视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知识、技术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体育知识、技术是通过学生的能力提高来具体体现的。

现代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我锻炼能力,它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根据主观和客观条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能力,它是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体育创造能力,指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把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创造性地发挥出来。第三是要培养学生临危不乱、果断处理、反应敏捷的应变能力。第四是体育欣赏能力。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介绍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正确讲解比赛规则、裁判法和基本战术,

以此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体育比赛,提高分析能力,让学生从中感

受到体育比赛的内在美。第五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学

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积极推行“快乐体育”。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寓教于乐”,它是从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情感、兴趣、创造、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为中介,达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形成终

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体乐结合,用“乐”来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用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美来陶冶学生情操;用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情感是知识智力转化的动力, 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激

“情”,激“趣”,激“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另一方面要激“颖”,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创造思维。在体育活动中,要让学生在肯定性评价与成功的反馈中获得快乐,增强自信心,强化心理素质,达到在快乐中发展

喜欢体育,在发展中求目标一一热爱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树立

起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

惯。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特征,即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善于理解与“倾听”,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奋发向上的理想,顽强不屈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 严谨的治学精神,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等。教师的这些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水平,达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学中除了坚持科学性、启发性,运动技能传授的有效性原则外,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遵循以下心理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承认学生是自我心理发展的主体,承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

性、参与性和主动性。

平等性原则。即同学与同学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尊重性原则。即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学生还体现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

体育教学过程原本是师生生活过程和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运动技能与健身的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理智碰撞过程、人格感染过程。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推行“兴趣分班,选项教学”的体育教育模式。由于学生的运动知觉发展、运动兴趣及对待体育的态度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传统而单一的普通体育课授课类型,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改进课程结构,使其更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和年龄特点,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体育教学环境,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合理、更科学。

采用“必修+选修”的教学形式,推行“兴趣分班,选项教学”

的体育教学模式,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发展机会,让他们自主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

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体育特长,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从事体育锻炼的欲望,使学生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体育

教育具有与社会生活紧密衔接的特点。为此,学校体育教学要以

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将

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结合进来,

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良

好的个性品质,以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协调发展,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最终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