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急救的原则以及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原则及程序

一、急救的原则

1.快速行动:发现紧急情况后,应立即行动,迅速寻求帮助和进行急救措施,

以争取救治时间。

2.安全第一:在进行急救时,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

下,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3.评估现场: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排除危险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患者和急救者。

4.保持冷静: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稳定情绪,以便更好

地进行急救操作。

5.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在处理多个伤者时,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

题,如心跳呼吸骤停等。

6.遵循ABC原则:A代表空气道(Airway),B代表呼吸(Breathing),C代

表循环(Circulation),先保障患者的空气道通畅,确保呼吸正常,最后

处理循环问题。

7.不做进一步伤害: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如正确使用

急救器械、注意体位转换等。

8.不负众望:急救人员应克服困难,尽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努力不辜负众望。

二、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紧急情况

发现紧急情况后,要立即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拨打急救电话(如120),通知专

业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评估现场安全

到达现场后,首先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如果存在威胁患者和急救者安全的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措施,如转移患者,排除危险物等。

3. 进行初步检查

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意识状态、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出血等,以便判断伤情和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 呼叫急救专业人员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急救专业人员的参与,要及时呼叫急救电话或请求附近的医疗机构派遣专业人员到场。

5. 实施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势,有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措施。根据ABC原则,首先判断患者的空气道是否通畅,如果不通畅,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通气。接下来,检查呼吸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进行人工呼吸或CPR。最后,处理循环问题,如使用除颤

器心电图监测等。

6. 给予继续护理

在等待急救专业人员到场的过程中,持续给予患者急救护理,如止血、固定骨折、保暖等,以保证患者在救援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7. 接管专业急救人员

在急救专业人员到场后,要将患者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向其详细报告,并协助他们进行患者的转运和进一步的救治操作。

以上便是急救的原则及程序,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为他人的生命做出贡献。记住,急救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救护原则 一、概述 现场救护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进行的紧急救治,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伤者的痛苦和损失。现场救护应该尽可能地迅速、有效地进行,以确保伤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二、基本原则 1. 快速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反应并展开救护行动。 2. 安全第一: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只有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更好地保障伤者的安全。 3. 优先处理危急病情:在处理伤者时,应该优先考虑危急病情。例如出血、心脏骤停等需要立即处理的情况。 4. 高效合作:现场救护需要多个人员协同合作。不同人员需要分工协作,在确定各自职责范围内高效配合。

5. 简单易行:现场救护需要迅速有效地进行,因此采取简单易行、易 于操作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三、具体操作步骤 1. 确认事故现场:在到达现场后,应该首先确认事故的具体情况,包 括伤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周围环境等。 2. 保障自身安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该确保自己的安全。例如穿 戴防护装备、避免走近危险区域等。 3. 发起紧急呼叫:在确定事故情况后,应该立即发起紧急呼叫。例如 拨打120急救电话等。 4. 初步评估伤者状况: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例如检查呼吸、脉搏、意识等方面。 5. 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需要给予必要的急救 措施。例如止血、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 6. 将伤者转运至医院:在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后,需要将伤者转运至 医院。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心理稳定,并继续给予必要的护理。

四、注意事项 1. 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擅自移动重症患者。 应该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进行处理。 2. 不随意给药: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随意给药。应该根据伤者具体 情况和医生建议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 3. 不过度干预:在进行现场救护时,不应该过度干预伤者。应该尽可 能地保证伤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及时将其转运至医院。 4. 不忘记心理护理: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注意对伤者进行心理护理。例如安慰、鼓励等方面。 五、总结 现场救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快速有效地展开行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并按照具体操作步骤来实施。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伤者得到最好的救治和关怀。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发生后,人们在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所进行的紧急救助措施。正确的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减轻伤害的程度,并为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更好的条件。下面将从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现场急救的程序 1. 现场评估:在发生意外或疾病突发后,首先要做的是对现场进行评估。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判断是否有危险,确定是否需要转移伤员到安全的地方。 2.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现场安全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专业医护人员报告事发地点、伤情和所需急救措施等信息。 3. 呼叫其他帮助: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以让其中一人继续与急救中心通话,另一人则可以寻求其他帮助,如寻找急救设备或专业医护人员。 4.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要判断伤员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果伤员没有意识或没有正常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5. 控制出血:如果伤员有明显的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可以

使用纱布等物品进行直接压迫,控制出血并尽量减少伤害。 6. 固定骨折:如果伤员有骨折,要尽量保持伤员的身体稳定,避免进一步移动,可以使用固定带或木板等物品进行固定。 7. 保持体温: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员的体温。可以使用毯子等物品进行保暖,避免伤员受寒造成进一步损伤。 8. 安抚伤员: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安抚伤员的情绪。积极与伤员交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二、现场急救的原则 1. 保护自己:在进行现场急救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到伤害。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他人。 2. 快速反应:在突发状况下,时间非常宝贵,要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紧急措施。尽量缩短救援时间,为伤员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3. 优先救治重症:在现场急救中,要优先救治重症伤员。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4. 不移动伤员:除非伤员所处的环境非常危险,否则应尽量避免移动伤员。移动可能会加重伤情或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5. 采取正确姿势:在进行急救措施时,要保持正确姿势。比如进行心肺复苏术时,要根据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1. 急救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急救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保护现场和自身安全 急救前需要确保现场的安全,如果有任何危险因素存在(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应先确保自身安全后再进行急救。 1.2 判断意识和呼吸 在进行急救之前,需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意识清楚的患者需要与其进行沟通,了解症状和情况,而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1.3 寻找危险因素和创伤诱发因素 急救时需要寻找导致患者状况恶化的危险因素和创伤诱发因素,并及时排除或减轻它们的影响。 1.4 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症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1.5 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 在急救措施执行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并告诉他们所采取的急救措施。 2. 急救的实施步骤 2.1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状况。其具体步骤包括: 1.确认患者没有反应和呼吸。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 3.进行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查看气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进行胸外 按压。 4.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2.2 创伤处理 创伤处理是在急需帮助的创伤病人处置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具体步 骤如下: 1.首先,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2.根据创伤的不同类型,进行止血处理,通常可以采用直接压迫、提高 伤肢位置、应用止血带等方法。 3.对于骨折、脱臼等创伤,需要进行骨折固定和脱位复位等处理。 4.若有必要,可给予疼痛缓解措施。 2.3 中毒处理 中毒是指人体暴露于有害物质,导致内部毒素累积,引起各种症状和损害。中 毒处理的步骤如下: 1.确定中毒原因,尽量避免暴露。 2.如果是吞咽毒物,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患者的口腔。 3.呼吸道中毒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继续接触有毒气 体。 4.快速与医护人员或中毒控制热线(如中毒信息咨询电话)联系,告知 中毒原因。 2.4 灼伤处理 灼伤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处理以减轻病情。灼伤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1.迅速远离明火或灼伤源。 2.将受伤部位放在冷水下冲洗15-20分钟,以减轻伤害。 3.如果灼伤区域没有裂开的皮肤,涂抹非粘性的、无香精的湿敷物进行 保护。 4.如果灼伤部位有剧烈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2.5 窒息和呼吸困难处理 窒息和呼吸困难是急需帮助的紧急情况,下面是其处理步骤: 1.如果窒息是由于部分阻塞引起的,可以使用背部拍击或人工喘息法来 消除阻塞。 2.如果窒息持续,或者是由于严重喉头水肿引起的,需要立即拨打急救 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创伤现场急救的原则和程序

紧急创伤生命支持 第一章现场急救的原则和程序 【急救的原则】 一.安全原则:包括现场环境安全、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和医疗物资安全五个方面。 二.科学原则:在公认的技术规范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处理。 三.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以病人的根本利益为导向指导医疗行为。 【现场急救的程序】 一. 确保安全 二. 初步评估和处理 三. 启动急救反应程序 四. 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五. 多学科综合处置 创伤急救链

【具体步骤】 一. 确保安全: (一) 环境安全 1. 安全对象:要保证被救人员安全、施救人员安全、现场围观人员安全。 2. 安全方法:根据现场环境不同选择不同方法。如在怀疑 煤气泄漏的现场,切勿按电门铃和使用电话,或任何电器及会发出火花的装置。进入现场之前,必须关掉无线电话。在交通事故中,急救人员须首先在距离事故车辆50-100米的地方设置明显标志物,并确保道路交通已受控制,关掉汽车引擎,采取制动后方可进行急救。发生触电,必须首先用安全方法切断电源或将电源与伤者隔离后,方可接近触电受伤的伤者。 (二) 诊疗安全 1. 诊疗技术安全:选择国际医学界公认的、权威的诊疗技术,避免争议。 2. 沟通安全:患者在现场突发重病或受伤后,常处于应激 性心理障碍状态,急救人员应与患者有效沟通,避免误解以保障诊疗顺利进行。现场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 保 安 全 初步 评估 及 处置 启动 急救 反应 程序 进一步 评估 和 处置 多学科 综合 处置

1)从正面接近患者。 2)大声说明身份及目的。 3)适时安慰,充满信心,沉着冷静,语言简洁明晰,逻辑清楚,态度和蔼。 4)救助儿童及婴幼儿时应首先征得监护人的同意。 (三)民事安全:履行各种告知义务,对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后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所有诊疗行为都应征得被救人员或监护人的同意。保留好各种诊疗证据。 (四)刑事安全:留心刑事问题,保留一切可能与刑事侦察与鉴定有关的证据。 (五)医疗物资安全:合理使用医疗设备,规范诊疗行为,杜绝医疗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意外。产生的医疗垃圾要用专用器皿保存,不能留在现场。防止医疗设备丢失、损坏。 【特别提示】:确保现场环境安全是任何急救现场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在一个不安全的现场进行急救工作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和损失;在整个急救过程中亦应注意诊疗安全、民事安全、刑事安全、医疗物资安全。要成为一个出色的院前急救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出色的现场安全专家。 二.初步评估和处理: (一)意义:急症病人病情复杂多样,表现各异,但不管是何种疾病,急救人员都应首先对病人最基本的生命体征进行判断,并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危重病人的现场病情瞬息万变,急救人员必须争分

简述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周骤

1、简述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周骤。 答: 1、判断意识在伤病人耳边大声呼唤并较有力地拍击伤病人的肩部,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无意识。 2、高声呼救确认伤病人无意识后,应立即高声呼救并请他人帮打急救电话“120”。如现场只有自己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1—2分钟后再打电话。 3、摆放复苏体位(平卧位)⑴、将伤病人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两手贴紧身体。(不能放在弹性大的弹簧床、棕榈床上)⑵、救护者两腿(膝)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跪)贴于病人的肩、腰部。 4、开放气道:头偏向一侧,头偏到45°—60°之间,清理口腔异物后,头部复位后,解开病人衣物,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 5、判断呼吸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弯腰侧头在两次平静呼吸的时间里(5-10秒内)进行呼吸判断:“一看”——胸或上腹部有无起伏;“二听”——口或鼻孔有无气流声;“三感觉”——有无气流拂面。 6、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及循环迹象(观察面部、胸部周围循环迹象),不少于5秒;如无脉搏及循环迹象,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应。 7、胸外心脏挤压 ⑴、触摸颈动脉—用两指并拢平放在颈部正中喉结(甲状软骨)上,然后向一侧滑行约2 横指,可在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稍加力度即可触到有无颈动脉的搏动。 ⑵、准确定位:挤压部位必须在胸部正中的胸骨下1/2段(胸骨中下1/3交界处)。救护者用示指和中指并拢沿一侧肋弓上滑至两肋交汇处。另一手掌根贴于示指,使掌根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将定位手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注意:只要掌根离开过病人胸部,都应重新定位。 ⑶、正确挤压和放松:挤压时两肘伸直,两肩夹紧并位于胸骨上方,用腰力和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挤压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放松,让胸部回到正常位置(但掌根不能离开胸壁);挤压时要有节奏,频率100-80次/分,即每十秒(或九秒钟)按15次;挤压时要观察伤病人的面色情况和反应。8、挤压和吹气交替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挤压15次应配合2 次人工吹气。 8、检查、评估复苏效果做四组15:2的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吹气后,应检查评估一次呼吸、循环体征。如病人呼吸、心跳恢复,可保持仰卧位但要将头稍侧向一边并后仰,或放置于侧卧位;心跳恢复,呼吸没有只做人工呼吸,12次/分;心跳、呼吸没有恢复,继续做CPR。每隔3—4分钟检查评估一次呼吸、循环体征。

简述急救的原则以及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原则及程序 一、急救的原则 1.快速行动:发现紧急情况后,应立即行动,迅速寻求帮助和进行急救措施, 以争取救治时间。 2.安全第一:在进行急救时,自身的安全至关重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 下,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3.评估现场: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情况,排除危险因素,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患者和急救者。 4.保持冷静: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稳定情绪,以便更好 地进行急救操作。 5.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在处理多个伤者时,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 题,如心跳呼吸骤停等。 6.遵循ABC原则:A代表空气道(Airway),B代表呼吸(Breathing),C代 表循环(Circulation),先保障患者的空气道通畅,确保呼吸正常,最后 处理循环问题。 7.不做进一步伤害: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造成进一步伤害,如正确使用 急救器械、注意体位转换等。 8.不负众望:急救人员应克服困难,尽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努力不辜负众望。 二、急救的程序 急救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发现紧急情况 发现紧急情况后,要立即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拨打急救电话(如120),通知专 业急救人员前往现场。 2. 评估现场安全 到达现场后,首先评估患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状况。如果存在威胁患者和急救者安全的危险因素,需采取相应措施,如转移患者,排除危险物等。

3. 进行初步检查 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意识状态、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出血等,以便判断伤情和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 呼叫急救专业人员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急救专业人员的参与,要及时呼叫急救电话或请求附近的医疗机构派遣专业人员到场。 5. 实施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势,有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措施。根据ABC原则,首先判断患者的空气道是否通畅,如果不通畅,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通气。接下来,检查呼吸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则进行人工呼吸或CPR。最后,处理循环问题,如使用除颤 器心电图监测等。 6. 给予继续护理 在等待急救专业人员到场的过程中,持续给予患者急救护理,如止血、固定骨折、保暖等,以保证患者在救援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7. 接管专业急救人员 在急救专业人员到场后,要将患者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向其详细报告,并协助他们进行患者的转运和进一步的救治操作。 以上便是急救的原则及程序,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这些原则,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为他人的生命做出贡献。记住,急救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现场急救知识——第一章 现场急救必要性、原则、流程

现场急救知识 第一章生死攸关——现场急救的必要性 1.1 现场急救的必要性 1.呼吸心跳骤停常见原因:创伤、地震、中毒、溺水、触电…… 呼吸心跳骤停最常见原因:心脏急症猝死 2.呼吸心跳停止后常温下: 3.“抢救黄金4分钟”: 4.现场急救(定义):在突发伤病或灾害事故的现场,在医疗专业人员达到前,为伤病员提供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包括对伤病员受伤身体和疾病的初步救护,也包括对伤病员的心理支持。

5.现场急救的目的:(1)挽救生命。(2)防止病情恶化。(3)促进恢复。 6.第一目击证人(定义):在事发现场有救护培训证书、提供紧急救护的人。(病人身边的亲属、同事、邻居甚至路人、警察、保安、教师、宾馆或超市服务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等) 7.世界急救日:每年9月第2个星期六 全国自救互救日:10月10日 1.2现场急救的原则 一、保证安全 (一)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1、交通事故中受损的汽车发生起火、爆炸或再次倾覆。 2、脱落的高压电线或其他带电物体。 3、化学物质、腐蚀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泄露。 4、发生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等。 5、地面湿滑,有锐利的玻璃或金属。 6、地震后的建筑物倒塌,余震的发生。 7、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 8、其他危险因素,如环境酷暑或严寒,毒蛇、野蜂等。 (二)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1、关闭受损汽车发动机,防止起火爆炸;同时拉手刹,防止车辆 滑动。 2、抢救触电者时,首先要设法切断电源。 3、戴防护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避免血液、污物沾染。 4、在室外遇到雷电天气时,要避开高压线、大树,不要使用手机。 5、在极端气温下,注意防暑与保温。 6、如果遇到不能排除的危险,要立即呼救,争取救援。 二、防止感染 现场急救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伤病员的保护,队可疑的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或体液)接触传播的疾病要采取防止感染的措施。 1、在处理伤口前应洗手,戴医用乳胶手套。如果没有医用手套,也可以戴不透水的塑料手套,或用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双手。 2、有条件时戴口罩。 3、大量出血的外伤,有条件时戴上防护眼镜或防护罩。 4、在人工呼吸抢救时,要使用呼吸面膜或呼吸面罩。 5、不要用裸露的手触摸伤口和衣物、敷料上沾染的血液。 6、处理伤口之后,要把所有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单独放置,统一销毁,以免污染扩散。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 一、引言 现场急救是指在发生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时,通过紧急施救措施,尽快对伤者进行初步处理,以保护生命和减轻伤害。正确的现场急救程序和原则是救助者在急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本文将介绍现场急救的程序和原则,以帮助读者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二、现场急救的程序 1. 保证自身安全:在急救前,救助者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对于一些危险的现场,如火灾、交通事故等,救助者应尽量避免进入危险区域,以免增加事故的发生。 2. 判断现场状况:救助者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判断事故的性质和伤者的状况。观察现场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环境,评估伤者的意识、呼吸、出血等情况,以确定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拨打急救电话:在确认需要急救时,救助者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他们事故的性质和现场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派专业救援人员。 4. 保护伤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救助者要尽可能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例如,对于呼吸困难的伤者,可以帮助其保持最佳呼吸姿势;对于出血的伤者,可以使用干净的布料进行包扎等。 5. 配合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救助者应主动配合他们的

工作。告知伤者的基本情况和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以促进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现场急救的原则 1. 快速反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救助者应迅速做出反应,尽快展开急救工作。因为急救的效果往往与反应的速度成正比,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 2. 保护生命优先: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救助者要始终将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无论伤者的病情如何,都要将生命安全放在最高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3. 切勿恐慌:现场急救需要冷静和镇定的态度。救助者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紧急情况而恐慌,以免影响急救工作的进行。只有冷静思考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尽量不移动伤者:除非伤者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否则应尽量不移动伤者。错误的移动可能会导致伤者的伤情恶化,增加二次伤害的风险。应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由他们专业地进行伤者的转移和处理。 5. 根据伤情施救:现场急救的措施应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伤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例如心脏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严重出血需要进行止血等。救助者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 6. 遵循专业指导: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救助者应遵循专业人员的指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现场救护程序及原则 一、迅速判断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 在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现场,面对危重病人,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初步的快速判断。 1.现场巡视 (1)注意现场是否对救护者或病人造成伤害。 (2)引起伤害的原因,受伤人数,是否仍有生命危险。 (3)现场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及需要何种支援,采取的救护行动等。 必须在数秒钟内完成。 2.判断病情 现场巡视后,针对复杂现场,需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病人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须立即救护并及时呼救“120”或尽快护送到附近急救的医疗部门。 二、呼救 1.向附近人群高声呼救 2.拨打“120”急救电话 (1)电话中应说明:伤员人数、大概病情及本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2)发现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显著标志。 (3)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应迅速派出急救力量,及时赶到现场。 三、排除事故现场潜在危险,帮助受困人员脱离险境 四、交通事故需保护事故现场 在事故现场周围放置三角形警告标识,指派专人指挥交通。 将出事汽车引擎关闭,拉紧手刹,并用石块固定车轮。 禁止用火或抽烟。即使夜间,也只能凭手电筒或车灯处理事故现场。 一般不随意把伤员移出事故现场,但若伤员处于潜在危险之中或伤情急迫,应迅速施救,伤员出事位置要作标记。 巡查四周有无被撞击而抛出车外的人,若有,应妥善处置。 切勿接触有电流、电线的车辆及物体。 小心保管伤员的财物,清点登记,并找旁证人签字。 五、伤情检查及伤员分类 1.伤情检查 要有整体观,切勿被局部伤口迷惑,首先要查出危及生命和可能致残的危重伤员。 ①生命体征 判断意识——呼唤伤员,轻拍其肩部,10秒钟内无任何反应可视为昏迷。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不合情理的烦躁都提示伤情严重。 对意识不清者不要随便翻动,以免加重未被发现的脊柱或四肢骨折。 判断脉搏——触摸颈动脉,判断心跳是否存在,是否变得快而弱。(小儿触摸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

院前急救原则及步骤 一、急救原则 无论在哪里,发现危重伤病人,“第一目击者”(指在现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 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对伤病员的救护原则都必须十分明确清楚。 (一)首先要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 (二)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病员的安全。 (三)分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 (四)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米取减轻病人的痛苦等措施。 (五)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二、急救步骤 (一)判断意识:若病人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 (二)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立即急救并求他人帮助,拨打“120”电话。(三)救护体位: 1、对于意识不清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并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2、若伤病人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病人应采用侧卧位,液体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稳定,并易于病人翻转其他体位;保持利于观察和通畅的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病人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病人,以免遭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拉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外伤者在翻身时,为防止颈髓再次损伤,另一人应保持病人头颈部与身体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3、头部外伤者,贝卩是水平卧位,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贝卩取头高脚低位,面色青紫,取头低脚高位。 (四)打开气道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病人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通畅,再将气道打开。 方法:1、仰头举颏法 2、仰头抬颈法:无颈部外伤可用此法 3、双下颌上提法:适用于怀疑颈椎外伤的病人 4、手钩异物 (五)呼吸 1、判断呼吸 检查呼吸,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利用眼视、耳听、皮肤感觉在5秒钟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

简述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

简述急救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急救原则 急救原则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对受伤或生病的人进行紧急处理的基本 原则。急救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护现场:保护现场是指在进行急救时,必须先确保自己和被救助 者的安全。在处理事故现场时,应注意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2. 判断意识和呼吸:判断意识和呼吸是进行急救时必须要做的第一步。如果被救助者失去意识或呼吸停止,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等。 4. 及时送往医院: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最终目标都是将患者送往医院 接受进一步治疗。 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意外出血

(1) 停止出血:用手指按住出血部位,或用纱布、毛巾等物品包扎压迫。 (2) 抬高受伤部位:抬高受伤部位可以减少血液流动,有利于止血。 (3) 及时送往医院: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2. 烧伤 (1) 冲洗伤口:将烧伤部位放在冷水中冲洗,可减轻疼痛和减少烧伤程度。 (2) 保持清洁干燥:用干净的纱布覆盖烧伤部位,并保持清洁干燥。 (3) 及时送往医院: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情况严重,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3. 骨折 (1) 固定骨折部位:用软垫或毛巾等物品固定骨折部位,避免移动造成二次损伤。

(2) 抬高患肢:将受伤的患肢抬高,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3) 及时送往医院:骨折需要进行X光检查和适当的治疗,应及时送往医院。 4. 窒息 (1) 打背部:如果窒息是因为异物卡在气管里,可以让患者弯腰,用手拍打背部。 (2) 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停止呼吸,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3) 及时送往医院:窒息是一种危急情况,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三、其他注意事项 1. 急救器材的准备:在进行急救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2. 急救人员的素质:进行急救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保持冷静和沉着。 3. 联系紧急电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联系当地的紧急电话号码。

简述急救的基本原则

简述急救的基本原则 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并为后续医疗救治争取时间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紧急处理措施。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判断病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及时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下面将从急救的基本原则、常见急救措施和常见急救技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急救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证自身安全: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自己和患者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比如,在发生车祸时,应先确保交通状况安全,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2. 判断病情: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询问患者或目击者的情况,迅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决定采取何种急救措施。比如,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而对于轻微的伤口,则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 3. 呼叫急救电话:在急救过程中,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将患者的情况告知医护人员,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并指导急救措施。急救电话号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熟记所在地区的急救电话号码。

4.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是人体最重要的通道之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急救成功至关重要。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患者的呼吸道受阻或有异物,应及时进行清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通畅。 5. 做好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包括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通过按压胸部可以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通过人工呼吸可以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 6. 控制出血: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患者有大量出血的情况,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止血方法包括用纱布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使用止血带等。 7. 预防感染: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可以通过戴手套、使用消毒液等方式,避免将病菌传播给患者或自身。 8. 保持体温: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可以使用毛毯、热水袋等方式保暖,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引发其他并发症。 急救过程中常见的急救措施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止血、固定骨折、烧伤处理等。这些措施都是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执行。 常见的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止血、骨折固定、烧伤处理等。这些技能是急救中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这些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救助生命。

急救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急救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急救是指在意外事件发生后,通过有效的救治措施,迅速采取急救方法以减轻事故伤害、挽救生命、保护伤者安全的一种紧急救助行为。急救的目标是尽快抢救伤者的生命,减轻对身体功能的损伤。 急救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快速反应:应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争分夺秒是抢救生命的关键。遇到突发情况,应迅速判断和识别,调动紧急救助措施。 2.危险判断:在进行急救前,要判断现场的危险因素,如火灾、电流等,确保救援者和受伤者的安全。 3.呼叫急救: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如120或急救中心电话。告知相关情况和地址,尽量保持冷静。 4.评估病情:在急救过程中,要对受伤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伤势的严重程度,判断呼吸、心跳、意识状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救治方案。 5.保护现场:保护现场的安全,避免进一步伤害。封锁现场,避免人群干扰,确保急救的顺利进行。

6.止血处理:在遭受外伤时,如出血过多,需迅速采取止血措施,通过压迫、提高伤肢等方法尽量控制出血,防止休克发生。 7.支持呼吸循环:确保受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保持血液循环,通过胸外心脏挤压等方法进行复苏。 8.保持体温:对于受伤者应尽量保持体温,防止低体温对身体的伤害。可以使用毛毯或衣物进行保暖。 9.告知伤情:及时将受伤者的情况告知医务人员,如伤势的严重程度、现场情况等,以便医务人员做出合理的处理。 10.实施急救:根据受伤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急救手段,如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徒手止血等,以尽量延长生命的时间。 11.心理辅助:在急救过程中,要给予伤者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减少焦虑和恐慌,帮助其保持冷静。 12.继续监护:在急救过程完成后,受伤者应继续接受医务人员的监护和治疗,直至病情稳定。 急救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尽量不要加重受伤者的伤势。对于不熟悉的救

急救的原则

急救的原则 有人遭到意外伤害或发生急病时,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现场人员应尽可能地利用当时当地所有的人力、物力为伤病者提供救护帮助,而这些帮助必须符合正确的操作方法。 一、急救目的 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防止伤势恶化。 第二,促进恢复。 二、救护员的道德守则第一,救护员的行为须完全符合正确的急救操作方法。第二,救护员应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无私,救护员不应存有私心,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伤病者;二是无贪心,救护员不应擅自拿取伤病者的财物;三是不求回报,抢救伤病者是自愿行为,救护员不应期望伤病者给自己任何方式的回报。 三、急救程序 (一)初步检查(D。 R.A.B.C)第一时间检查可能危及伤病者生命的伤势,尽快做出适当处理。 1. 观察现场环境(D-Danger)确保自己及伤病者的安全。 注意事故现场的环境安全(事故地点、伤病者人数等) 请旁观者帮助或参与救助。 注意伤病者受伤过程,以确定伤病者是否脊推受伤。如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或由高处坠下,怀疑脊椎受伤,切勿随意搬动伤病者。 小心保管伤病者的财物,将其交给警察或医务人员。

2.检查伤病者反应(R-Response) 先在伤病者耳边呼唤,再轻拍其肩、臂,以试其反应,如没有反应,判定伤病 者已经意识丧失。 如果伤病者处于俯卧位,在可能情况下(或找其他人帮助)将其转为仰卧位。移动伤病者时,应保持伤病者的头、颈、脊柱做整体的移动。 3•打开气道(A-Airway) 意识丧失的伤病者可因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图1)。 可使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图2a、图2b)。 ffi 1舌后坠吗期丸迢 圉加压前提顾洼图打开%it 怀疑颈椎损伤,则应用改良推额法(图3),如不能打开气道,仍然使用压额提额 啟良描価诜4.人工呼吸(B - Breathing) 以听、看、感觉的方法检查伤病者是否仍有呼吸5-10秒(图4) 如果无正常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急救抢救流程

急救抢救流程 急救专科抢救程序 一、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原则是立即就地抢救,限制梗塞范围,挽救濒死的心肌,积极防止三大并发症,保护心功能,防止猝死。抢救程序包括: 1.吸氧。 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可选用稀释后的硝酸甘油5mg或 10mg静滴。 3.镇痛、镇静,剧烈胸痛、烦躁不安者,可选用吗啡 5mg-10mg肌注或3mg-5mg静注,必要时5-10分钟后重复应用。 4.持续心电监护。 5.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处理:

①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易出现室性早搏,甚至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予警惕。可预防性静注利多卡因 50mg-100mg,如果出现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则必须立即应用利多卡因。 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易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凡心率低于50次/分者,应选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如同时伴有室性早搏应给予利多卡因。 ③急性右心室壁梗死引起单纯右心衰竭伴低血压,而无左心衰竭时,宜扩充血容量,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直到血压得以纠正。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控呼吸、心率、血压及肺部噪音,总量3000L/24小时,低血压仍未能纠正时,应考虑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6.积极防治以下三大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 7.就地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必须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1-2小时内为最佳时机,溶栓越早效果越好。 二、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抢救原则是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立即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与呼吸,促进自主心跳与呼吸的恢复。同时必须保证脑组织的氧合血流灌注。抢救程序包括: 1.ABC评估:确认病人的心搏呼吸停止,立即平卧至复 苏体位,呼叫来人,实施CPR。 2.辅助呼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给予呼吸球囊连续 氧气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给纯氧30分钟。 3.心电监护:发生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立即给予300电击除颤,将两个除颤电极板分别放置于左侧腋前线的心尖水平处和右侧胸骨第二三肋间处,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发现心室粗颤,再行除颤。如心室细颤,先应用肾上腺素使其成为粗颤,再行除颤,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变化。 4.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建立两条以上,应选用肘前 静脉或颈外静脉等近心端静脉,静脉建立困难时可考虑气管内给药。 应用心脏复苏药物时,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素,剂量为1毫克静脉注射,若无效则每3-5分钟重复1次,剂量为3-5毫克。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可使用利多卡因,剂量为50-100毫克静 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应用或维持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