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在电子、航空、化工

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1.溶液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

溶液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制备方法之一。其

主要步骤如下:

(1)将聚酰亚胺高分子粉末溶解在特定溶剂中,获得的聚酰亚胺

溶液一般浓度在2%~30%之间。

(2)将聚酰亚胺溶液通过涂布、喷涂、旋涂等方法施加在基板上。

(3)将经施涂的基板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烘干,去除残留的溶剂

和水分,形成聚酰亚胺薄膜。

2.熔融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

熔融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步

骤如下:

(1)将聚酰亚胺高分子粉末加热至熔态。

(2)将熔态聚酰亚胺涂覆在基板上。

(3)将涂覆的基板通过辊筒或压板加以挤压处理,使聚酰亚胺涂

层压缩成薄膜状。

(4)将形成的聚酰亚胺薄膜冷却固化,去除基板,即可得到聚酰

亚胺薄膜。

3.拉伸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

拉伸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主要基于聚酰亚胺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

可塑性,其主要步骤如下:

(1)将聚酰亚胺高分子粉末制成片状,并在高温下进行预热处理。

(2)将预热的聚酰亚胺片拉伸,使其在高温下形成薄膜状。

(3)调整拉伸过程中的拉伸速率、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达到预

期的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和性能。

以上就是目前主要的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

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科技在现代科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聚酰亚胺薄膜作为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纳米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进行阐述和讨论。 一、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1. 溶液法制备 溶液法制备是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以聚酰亚胺为主要原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在高温高压下得到薄膜。溶液法制备的薄膜具有成本低、成膜速度快、适应性强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纯度难以控制、膜质量较差等。 2. 界面聚合法制备 界面聚合法制备是在亲水性和疏水性介质之间加入原料催化剂,通过界面反应生成聚酰亚胺膜的方法。该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纯度高、膜质量好等优点,但该方法对纯度要求较高。 3. 静电纺丝法制备 静电纺丝法制备是通过静电引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将聚酰亚胺材料纺丝成微米级或纳米级的膜的方法。该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成本低、成膜速度快、膜质量优等优点,但其纤维间距较大,带电时容易影响膜性能。 二、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研究 1. 机械性能

聚酰亚胺薄膜在应用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力量和摩擦,因此其机械性能是关键参数之一。该类薄膜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韧性、抗拉性能等。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如纳米碳管、纳米硅等,来增强聚酰亚胺膜的机械性能。 2. 光学性能 聚酰亚胺薄膜还可以应用于光学领域,如分光镜、反射镜、透镜等。聚酰亚胺薄膜的光学性能涉及到其折射率、透过率、反射率等参数。研究者通过改变聚酰亚胺分子中的取代基以及控制薄膜厚度来调控其光学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 热稳定性 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是其功能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300°C。通过添加优化型稳定剂可以进一步提高聚酰亚胺膜的热稳定性。 三、聚酰亚胺薄膜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应用 聚酰亚胺薄膜因其优异的性能和可控性在纳米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容器、传感器、微流控芯片、微电子封装等。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制备的材料具有成本低、可控性强、稳定性好、抗变形等优点。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聚酰亚胺薄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新材料领域中的热门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聚酰亚胺薄膜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在其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仍有待不断探索和提高。随着人们对科技和材料性能需求的不断增加,聚酰亚胺薄膜也将不断创新,为纳米科技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分析——推荐一个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分析——推荐一个 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分析——推荐一个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引言 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其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聚酰亚胺是一类重要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器件、膜分离、光学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聚酰亚胺薄膜,并通过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探讨其应用潜力。 一、实验原理 聚酰亚胺的合成通常采用亲核取代和缩合反应。以二硫代二甲酰二胺(DMDS)和对苯二酸二甲酯(BPDA)为例,首先将DMDS与BPDA按一定摩尔比例溶于合适的溶剂中制备聚酰亚胺溶液,然后通过自催化缩合反应在高温下形成聚合物链。最后将聚酰亚胺溶液铺展在平整的基材上,通过热处理将其转变为薄膜。 二、实验步骤 1. 采用DMDS和BPDA按1:1的摩尔比例配制聚酰亚胺溶液。 2. 将聚酰亚胺溶液倒入涂布器中。 3. 在干净的平整基材上投放少量聚酰亚胺溶液。 4. 使用涂布器均匀涂布聚酰亚胺溶液在基材上,尽量确保涂层平整。 5. 将涂布好的基材放入预热好的烘箱中进行热处理,温度为

250℃,时间为1小时。 6. 取出热处理后的基材,待其冷却至室温。 7. 切割基材,获取聚酰亚胺薄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形貌,可以发现薄膜表面较为平整,无明显的缺陷和颗粒物。这说明合成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能。 进一步使用红外光谱仪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图显示了聚酰亚胺薄膜的特征吸收峰,其中的1703 cm^-1峰代表了酰亚胺的伸缩振动,表明成功合成了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的热性能可通过热重分析(TGA)来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中,聚酰亚胺薄膜在250℃时失重仅为5%,证明了其优异的热稳定性。 另外,通过电阻测试仪测量了聚酰亚胺薄膜的电阻率。实验结果表明,聚酰亚胺薄膜的电阻率为10^14 Ω·cm,表明其良好的绝缘性能。 四、实验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聚酰亚胺薄膜,并通过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证明了其良好的成膜性能、热稳定性和绝缘性能。在应用方面,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很大的潜力。例如,可将其用作电子器件的介电层,提高器件的性能稳定性;也可以应用于膜分离技术中,实现高效的分离过程。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首先,聚酰亚胺薄膜的成膜厚度较难控制,对于不同应用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次,对于不同聚酰亚胺的合成和薄膜制备方法,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比较,以便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的材料和方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及物性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及物性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有机聚合物薄膜 , 是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氨基二苯醚(ODA)在极强性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经缩聚并流涎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辐射性能、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 (-269 ℃至+ 400 ℃ )。1959 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合成出芳 香族聚酰亚胺 ,1962 年试制成聚酰亚胺薄膜 (PI薄膜 ),1965 年开始生产 , 商品牌号为KAPTON。我国 60 年代末可以小批量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宇宙飞船、火箭导弹、原子能、电子电器工业等各个领域。 一、薄膜的制造 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基本上是二步法,第一步:合成聚酰胺酸,第二步:成膜亚胺化。成膜方法主要有浸渍法(或称铝箔上胶法)、流延法和流涎拉伸法。浸渍法设备简单、工艺简单,但薄膜表面经常粘有铝粉,薄膜长度受到限制,生产效率低,此法不宜发展;流涎法设备精度高,薄膜均匀性好,表面干净平整,薄膜长度不受限制,可以连续化生产,薄膜各方面性能均不错,一般要求的薄膜均可采用此法生产;拉伸法生产的薄膜,性能有显著提高,但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投资大,产品价格高,只有高质量薄膜才采用此法。因此本站只介绍流涎法。 流涎法主要设备:不锈钢树脂溶液储罐、流涎嘴、流涎机、亚胺化炉、收卷机 和热风系统等。 制备步骤: 消泡后的聚酰胺酸溶液,由不锈钢溶液储罐经管路压入前机头上的流涎嘴储槽中。钢带以图 所示方向匀速运行,将储槽中的溶液经流涎嘴前刮板带走,而形成厚度均匀的液膜,然后进 入烘干道干燥。 洁净干燥的空气由鼓风机送入加热器预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上、下烘干道。热风流动方向 与钢带运行方向相反,以便使液膜在干燥时温度逐渐升高,溶剂逐渐挥发,增加干燥效果。

第4章 聚酰亚胺的制膜方法和物1

第4章聚酰亚胺的制膜方法和物性 1.绪言 聚酰亚胺可大致分为热可塑和非热可塑两种。前者除膜形态外热成型也可使用。后者以「Kapton H」为代表属不溶、不熔,除去高温高压下烧结成型外,通常只能做成在酰胺系溶剂中可溶的聚酰亚胺前驱体,即聚酰胺酸阶段进行涂敷干燥后经加热脱水环化(亚胺化)反应制成聚酰亚胺薄膜。这种热亚胺化反应之际伴随有生成的水或残留溶剂的挥发,又很难做成厚制品。单独一张膜的厚度无论如何也要薄于125μm(最近有厚度超过200μm的聚酰亚胺膜[ApicalAH]上市)。本章特别对聚酰亚胺膜的制膜方法怎样对物性产生影响做些介绍。 2.聚酰亚胺制膜时的各种问题 在叙述聚酰亚胺制膜方法和物性的关系之前先叙述一下聚酰亚胺制膜时(聚酰胺酸的流延(cast),干燥,膜的固定,亚胺化)的一些问题。 2.1聚酰胺酸溶液 2.1.1聚酰胺酸的贮存稳定性 当制备不溶、不熔性聚酰亚胺薄膜时,首先要制成聚酰胺酸膜。为了得到厚度均一再现性好的聚酰胺酸膜,首先是对聚酰胺酸溶液的粘度管理很重要。例如电子材料用途时在硅基板上旋转涂敷(Spincoat)的情况,要得到所希望的膜厚要用溶液粘度(聚酰胺酸分子量)和旋转板的旋转速度来控制,这样贮存过程中聚酰胺酸分子量的变化就是一个大问题。 图1聚酰亚胺制造过程中各反应(聚酰胺酸生成,解聚分子量下降和酰胺交换,化学?热亚胺化,异亚胺化及异亚胺化的水解?溶剂分解)的模式图。以PMDA/ODA聚酰亚胺的结构为例 关于聚酰胺酸溶液即使在无水条件下,其特性粘度也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问题已经有许多报导1)~5)。这是由聚酰胺酸的再平衡引起,主要是因重均分子量的(M w)大幅下降造成。这时因数均分子量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分子量分布M w/ M n随贮存时间逐渐趋向25),6)。另一方面,溶液中有水分的情况,如图1所示生成的酸酐末端基由于水解,M n也随时间下降。不过聚酰胺酸的M n即使到贮存的后期,也不过是每个聚酰胺酸链只有一处水解,所以水解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快。 经验上PMDA体系的聚酰胺酸溶液要比s-BPDA系特性粘度更容易下降,这是因为PMDA单体比s-BPDA更容易发生水解(酸酐的开环)这与经验事实相一致。更麻烦的是溶

聚酰亚胺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聚酰亚胺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一、聚酰亚胺膜的概述 聚酰亚胺膜(Polyimide membrane)是一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倍受工业应用和科学研究的关注。它的制 备工艺和性能调控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聚酰亚胺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温稳定性、高机 械强度、抗化学腐蚀和低湿性等,并且广泛用于高温、低温、真空、高压、强电等特殊环境下的膜分离、膜反应、电子、信息、 生物制造等众多领域。聚酰亚胺膜的研究既可以提高其基本性能,也可以开发新的应用技术。 二、聚酰亚胺膜的制备 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溶液浇铸法和干法,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溶液浇铸法 要制备聚酰亚膜,首先需要准备聚酰亚胺高分子的前体聚合物。聚酰亚胺高分子一般由带酰亚胺基的二元(或多元)芳香酸酐与 带有芳香胺基的二元(或多元)芳香胺或带有芳香基的多元醇交 联形成,聚酰亚胺前体聚合物可以通过开环聚合合成得到,这一 方面是因为其自身的深色使其难以对聚合物的颜色进行准确控制,

另一方面是因为开环聚合法不需要在反应中使用任何催化剂,减 少了甚至避免了污染问题。 在聚合物筛选中,常用的芳香酸酐有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BPDA),4,4'-氧气化二苯乙烷二羧酸二乙酯(ODA)等,而芳 香胺则有4,4'-二氨基二苯醚(ODA)、1,3-苯二胺(PDA)等,不同的芳香酸酐与芳香胺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聚合物,具有不同 的热学处理温度与聚酰胺碳后热稳定性。 制备过程中先将聚酰亚胺高分子前体聚合物与相应的溶剂混合,旋转混合并移除杂质,之后将浆料浇铸于平板上,利用旋涂、风 刮或气刮工艺等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基底上。在调整成膜淮备后, 将浆料在烘箱中先进行热膜成型,再用热压技术制备成聚酰亚胺膜。 优点:该方法组装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缺点:浪费大量有机溶剂,易引起环境污染。 2.干法 干法是制备聚酰亚胺膜的另外一种方法。干法制备膜的特点是 通过高温纯净化、压制或拉丝预处理来形成胶体晶体,然后聚合 反应,进一步进行还原处理和热压力制备成聚酰亚胺膜。 优点:干法聚酰亚胺膜具有较好的热成型性和耐湿性。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和化学合成工艺的进步,用于传感、电子器件、气体分离 和防护等领域的高性能薄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聚酰亚胺薄膜由于其耐高温、化学稳定、机械性能优良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本文将探讨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制备方法 在制备聚酰亚胺薄膜时,可以采用溶液浇铸法、蒸发-沉积法、电化学聚合法 等多种方法。其中溶液浇铸法是最为简单且常用的方法之一。 溶液浇铸法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聚酰亚胺粉末溶解于混合有有机溶剂和表 面活性剂的溶剂中,形成聚酰亚胺溶液;接着将其倒入制备器中,通过调整器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等参数,使其在制备器内缓慢干燥,形成聚酰亚胺薄膜。最终通过高温热处理等方法进行后处理,得到聚酰亚胺薄膜。 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如高温稳定性、气体分离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等。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对其进行性能表征。 一、热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的热性能是其最基本的性质之一,通常使用热重分析仪(TGA) 来对其进行测试。通过TGA测试,可以得到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重曲线,了解 其热分解和稳定性等性能。 二、气体分离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气体分离性,可以用来制备气体分离膜。在测试聚酰亚胺薄膜的气体分离性能时,可以采用固定压力下的单组分渗透流量测试方法,或者采用可变压力下的混合气体分离实验来进行测试。 三、机械性能表征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通常可以使用拉伸试验进行测试。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参数。 四、表面性质表征 在聚酰亚胺薄膜应用的领域中,其表面性质往往至关重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面性质测试仪器,可以得到薄膜表面的粗糙度、表面形貌等指标。 总结 综上所述,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薄膜材料,其热稳定性、气体分离性、机械性能等均相对突出。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也相对简单,可以采用溶液浇铸法等多种方式。在材料的性能表征方面,可以采用热性能测试、气体分离性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和表面性质测试等方法。不断深入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将为材料科学和化学合成领域的进步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2(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聚酰亚胺是一类环链化合物,根据其结构和制备方法,可分成主链含有脂肪链的聚酰亚胺和主链中含有芳环链的聚酰亚胺2大类。其通式为: 聚酰亚胺由四酸二酐与二胺聚合而成,合成方法有一步法、二步法、三步法和气相沉积法。 一步法 一步法是二酐和二胺在高沸点溶剂中直接聚合生成聚酰亚胺,即单体不经由聚酰胺酸而直接合成聚酰亚胺。该法的反应条件比热处理要温和得多,关键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为提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尽量脱去水份。通常采用带水剂进行共沸以脱去生成的水,或用异氰酸酯替代二胺和生成的聚酰胺酸盐在高温高压下聚合。此法的控制工艺尚需完善,并正向实用化迈进。反应方程式如图1。 22

二步法 二步法是先由二酐和二胺获得前驱体聚酰胺酸,再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分子内脱水闭环生成聚酰亚胺。化学亚胺化法,即用脱水剂处理聚酰胺酸;化学环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中含有大量异酰亚胺,该法制得的聚酰亚胺与用加热方法制得的聚酰亚胺,物理和化学性能有差异,特别是异酰亚胺环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和高化学反应活性;应用不同的脱水剂,环化产物中亚胺/异酰亚胺的比例不同,可认为是互变异构的高度不稳定所引起的。 二步法工艺成熟,但聚酰胺酸溶液不稳定对水汽很敏感,储存过程中常发生分解,所以又出现聚酰胺酸烷基酯法、聚酰胺酸硅烷基酯法等改进方法 聚酰亚胺的另一种前驱体聚酰胺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聚合物,能以固态或溶液形式长期存放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酰胺酯通常是由芳香二酸二酯经酰氯化后,与芳香二胺进行溶液缩聚或界 33

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 热学、光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化学、生物 医学等领域。本文将介绍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情况。 一、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浇铸、真空挥发、浸涂法、界面聚合法等。其中,溶液浇铸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 溶液浇铸法 首先,将聚酰亚胺原料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并加入 助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乙二醇(PEG)等,对溶液 进行混合搅拌使其均匀分散。然后,把混合好的溶液倒入玻璃基 板或金属基板上,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干燥成薄膜。 溶液浇铸法对于薄膜品质和制备成本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 在制备过程中仔细控制溶剂挥发速率、温度、浇铸速度等参数, 以获得高质量的聚酰亚胺薄膜。 2. 真空挥发法 真空挥发法利用真空中高温下的聚酰亚胺原料在物质的表面形 成很薄的聚酰亚胺膜。通常,将聚酰亚胺原料放入真空釜中,在

真空状态下进行加热,使挥发出来的材料在基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分布的薄膜。 真空挥发法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但是挥发原料的过程对于真空釜的材料和加热部分的耐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该方法制备出的聚酰亚胺薄膜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二、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研究 1. 电子领域 (1)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容器、电磁波屏蔽和光滤波器等方面。其中,利用聚酰亚胺薄膜的优异介电性能制备超高电容器,能够在电容大小相同情况下,大幅度减小器件的尺寸。同时,聚酰亚胺薄膜能很好地吸收电磁波,降低信号干扰,并在通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聚酰亚胺薄膜还应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新能源器件。利用其高透光性质和优良的导电性,可增强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的电学性能。 2. 光学领域 聚酰亚胺薄膜在光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薄膜滤波器、极化器、透镜等方面。利用其高透过率、低散射特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可以制备高性能光学元器件。

气相沉积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初步研究

第40卷第6期2011年12月表面技术 V o l .40N o .6 D e c .2011S U R F A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气相沉积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初步研究 姚红1, 2 ,李赛2,张占文1,黄勇1,汪国秀2(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绵阳621900;2.四川大学,成都610065 [摘要]采用一种新型的成膜技术— ——气相沉积聚合(V D P 法,利用热蒸发V D P 沉积装置,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原料,通过控制加热温度、沉积速率和沉积时间,在玻璃衬底上沉积并合成聚酰胺酸(P A A 薄膜,再进行热亚胺化,就得到了成膜性能较好的P I 薄膜。采用F T I R ,T G ,U V ,A F M 和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V D P 法制备的P I 薄膜具有高热稳定性、易透光性、低表面粗糙度和低表面能等优点,说明用该方法制备性能优异的P I 薄膜是可行的。 [关键词]薄膜;聚酰亚胺;聚酰胺酸;气相沉积聚合 [中图分类号]T G 174.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3660(201106-0053- 05P r e l i m i n a r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V a p o r D e p o s i t i o n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V D P M e t h o d t o P r e p a r e P o l y

i m i d e F i l m Y A O H o n g 1,2,L I S a i 2,Z H A N G Z h a n -w e n 1,H U A N G Y o n g 1, W A N G G u o -x i u 2(1.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L a s e r F u s i o n ,C A E P ,M i a n y a n g 621900,C h i n a ;2.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61006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 a n o r i g i n a l f i l m -f o r m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n o v e l V D P e q u i p m e n t , f i r s t l y t h e p o l y a m i c a c i d (P A A w a s p r e a p r e d o n g l a s s s u b s t r a t e b y c o v a p o r a t i o n o f P y r o m e l l i t i c d i a n h y d r i d e (P M D A a n d O x y d i a n i l i n e (O D A m o n o -m e r s u n d e r h i g h v a c u u m p r e s s u r e o f 10-4 P a .T h e n p r e c u r s o r 's f i l m w a s h e a t e d f o r t r a n s f o r m i n g f r o m P A A t o p o l y i m i d e f i l m s (P I u n d e r v a c u u m c h a m b e r b y c o n t r o l i n g h e a t

多孔聚酰亚胺膜加工方法

多孔聚酰亚胺膜加工方法 多孔聚酰亚胺膜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和良好渗透性能的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分离、过滤和催化等领域。本文将介绍多孔聚酰亚胺膜的加工方法。 多孔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自模板法、溶液浸渍法、相转移法、相容性法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自模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多孔聚酰亚胺膜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添加模板剂,在聚酰亚胺溶液中形成孔道结构,然后通过热处理或溶剂蒸发等方式去除模板剂,最终得到多孔膜。该方法制备的膜具有高孔隙率和可控的孔径大小。制备过程中,首先将聚酰亚胺溶液与模板剂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涂覆在基材上,通过烘干或热处理使其形成膜状;最后,将膜中的模板剂去除,可以使用溶剂浸泡或高温处理等方法。 溶液浸渍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备多孔聚酰亚胺膜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聚酰亚胺溶液浸渍到多孔支撑体中,然后通过溶剂蒸发或热处理等方式使其形成膜状结构。制备过程中,首先选择合适的多孔支撑体,将其浸泡在聚酰亚胺溶液中;然后,将浸渍后的支撑体进行烘干或热处理,使其形成聚酰亚胺膜;最后,对膜进行后处理,如热处理、冷却、溶剂浸泡等,以提高膜的性能。

相转移法是一种利用胶束模板制备多孔聚酰亚胺膜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胶束模板调控聚酰亚胺聚合物的结构,从而形成多孔膜。制备过程中,首先选择合适的胶束模板,将其与聚酰亚胺单体混合,形成胶束聚合体;然后,通过聚合反应使胶束聚合体形成聚酰亚胺膜;最后,利用溶剂或热处理等方法去除胶束模板,得到多孔聚酰亚胺膜。相转移法制备的膜具有孔径可调和孔道连通性好的特点。 相容性法是一种利用可溶性添加剂制备多孔聚酰亚胺膜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可溶性添加剂调控聚酰亚胺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孔结构。制备过程中,首先将聚酰亚胺溶液与可溶性添加剂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涂覆在基材上,通过烘干或热处理使其形成膜状结构;最后,利用溶剂或热处理等方法去除可溶性添加剂,得到多孔聚酰亚胺膜。 多孔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孔径和孔隙率的多孔聚酰亚胺膜,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多孔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还将得到不断创新和改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一种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10)申请公布号CN 114015231 A (43)申请公布日2022.02.08 (21)申请号CN202111339266.5 (22)申请日2021.11.12 (71)申请人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址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铭传路1000号 (72)发明人孙善卫徐宝羚陈铸红汪峰潘成 (74)专利代理机构34119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干桂花 (51)Int.CI C08L79/08(20060101) C08K9/00(20060101) C08K9/12(20060101) C08K3/38(20060101) C08J5/18(20060101) C08G73/10(20060101)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54)发明名称 一种高导热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聚酰亚胺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聚酰亚胺技术领 域,是将氮化硼高温煅烧使其表面微氧化

带负电,再通过静电作用在其表面生长 ZIF8,得到复合导热填料;将复合导热填 料与聚酰亚胺的聚合单体在溶剂中进行原 位聚合反应制得聚酰胺酸,最后经流延成 膜和热处理得到的。本发明中,ZIF8负载 生长在BN表面,一方面,可以抑制BN 在PI基体中的团聚,从而形成良好的导热 通路;另一方面,ZIF8的有机配体2‑甲 基咪唑与PI基体有好的相容性,从而抑制 界面作用,可以减少声子在聚酰亚胺基体 中界面散射,提高PI的导热性能;制备的 聚酰亚胺薄膜的导热系数高、机械性能 好,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22-02-25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2022-02-08公开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2023-04-28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 类):C08L79/08专利申请 号:2021113392665变更事项:申 请人变更前: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 限公司变更后:安徽国风新材料股 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 著录事项变更

聚酰亚胺薄膜的cas号

聚酰亚胺薄膜的cas号 聚酰亚胺薄膜的CAS号为6098-31-3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其CAS号为6098-31-3。本文将从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介绍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的化学结构主要由聚合物链上的酰亚胺基团组成。这种结构决定了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机械性能。它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电气绝缘性能,同时还具有较低的水分吸收率和气体透过率。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有溶液浇铸法、热压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溶液浇铸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通过将聚酰亚胺溶液铺在基材上并通过挥发溶剂使其干燥,最终得到薄膜。热压法则是通过将聚酰亚胺粉末加热至熔点后,再通过压制和冷却得到薄膜。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将聚酰亚胺前驱体在特定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电子领域,它可以用作电子元器件的绝缘层、表面精密加工材料和介电材料。由于其优异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聚酰亚胺薄膜还可以在航空航天、电子封装和光学领域中用作高温结构材料、封装材料和光学薄膜。

聚酰亚胺薄膜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由于其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它可以用作人工器官、药物控释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的材料。聚酰亚胺薄膜的高温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也使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高温灭菌和医疗器械包装的理想材料。 在环境领域,聚酰亚胺薄膜可以用于气体和水的分离和净化。其较低的气体透过率使其成为气体分离膜的理想材料,可以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处理和气体传感器等领域。此外,聚酰亚胺薄膜还可以用于水处理领域,例如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它的CAS号为6098-31-3。聚酰亚胺薄膜的结构决定了其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机械性能。它可以通过溶液浇铸法、热压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方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法案例-

聚法案例 聚法案例:如何利用聚法制备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PAI)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高温稳定性、耐化学性、耐热性和机械性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航天、电子、医疗和化工等领域。为了满足具有不同性能要求的应用需求,研究人员通过聚合反应、交联反应等方法制备了各种类型的聚酰亚胺材料。其中,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关键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化学惰性,是制备航空航天器、计算机芯片、极端环境传感器等微纳技术材料的理想选择。本文将介绍一种利用聚法制备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案例,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制备方案。 1 实验步骤 1.1 聚合反应 将苯酚二甲酸(PMDA)和苯二酚(OPH)按照配比加入NMP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碳酸钾作为碱催化剂,同时加热反应。在高速搅拌的条件下,不断滴加难分解剂4-氨基苯醚(MPDA)来控制分子量。在聚合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等参数。

1.2 建膜 将聚合液滴到待建膜的基底上,然后在50℃、60℃、70℃、80℃、90℃、100℃等不同温度下采用Spin Coater技术建膜。在建膜过程中,需要控制涂层速度、涂层厚度、旋转速率等参数。建膜结束后,用真空烘箱进行漏气处理。 1.3 热处理 将薄膜放置于高温烘箱中,对其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时间等参数。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得到了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薄膜表面形貌,发现其表面光滑均匀。通过热重分析(TGA)测试示,该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极好,表现出出色的热降解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 微镜(SEM)观察薄膜剥离情况,发现该薄膜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和力学性能。 此外,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温度、时间、物质浓度等参数,可以对聚酰亚胺 薄膜的性能进行调控。例如,适当增加苯二酚(OPH)的用量可以增加薄膜的强 度和硬度;增加4-氨基苯醚(MPDA)的用量可以增加薄膜的柔软性和延展性。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来制备具有不同性能需求的聚酰亚胺薄膜。

一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108659242A (43)申请公布日 2018.10.16(21)申请号CN201810333298.6 (22)申请日2018.04.13 (71)申请人广东丹邦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北部工业城C区 (72)发明人刘萍;张双庆 (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莉 (51)Int.CI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提供一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 法,该方法包括:(1)将酸酸化的水润湿气相氧化 铝,在惰性氛围,将溶解在第一溶剂中的表面改 性剂以蒸气方式喷涂气相氧化铝,热处理,得复 合填料;在一定温度下将复合填料分散在第二溶 剂中,得复合填料浆料;(2)在惰性氛围及一定温 度下,将芳香四羧酸二酐和芳香族二胺化合物在 第三溶剂中反应得PAA溶液;(3)将PAA溶液、复 合填料浆料及第四溶剂搅拌分散溶解,得PAA混

合溶液;(4)将PAA混合溶液、催化剂和酸酐脱水 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溶液,经流延、涂覆、干燥等 制得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得到的薄膜具 有良好的耐电晕性能和机械性能,具有高度改进 的介电强度和/或高度改进的机械膜性能。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18-10-16公开公开 2018-10-16公开公开 2018-12-14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

权利要求说明书 一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内容是....请下载后查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