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综述

黄芩中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一前言

黄芩苷(baicalin)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据药理学研究报道,黄芩苷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2]。本文对黄芩苷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黄芩苷(baicalin)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有效成分之一,属葡萄糖醛酸苷类,水解后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利胆、降压、利尿、螯合金属离子、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3]。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黄芩苷研究的持续升温以及认识的逐步深入,认为黄芩苷在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抗肿瘤和HIV等多方面均有作用。

1 解热作用

发热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若其中某些因素、环节被抑制或阻断,则可防止体温升高,从而产生解热效应。目前。对

于黄芩苷解热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综合近几年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及单一活性成分(黄芩苷野黄芩苷)在整体动物实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且在一定剂量下其作用强度可高于以临床剂量折算的阿司匹林[4]。

2 抗炎作用

张罗修等[5]报道了黄芩苷对刺激剂Ca2+载体A23187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提示了黄芩苷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陈先福等[6]应用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了黄芩苷、川芎嗪、甘露醇对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磷脂酶A2 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改善脑水肿关系,结果显示黄芩苷与川芎嗪均可抑制磷脂酶A2 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建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结果,腹腔注射200mg?kg-1或500mg?kg-1黄芩苷可以明显降低因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已升高的GOT及GPT含量。提示黄芩苷对于受损的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静脉注射黄芩苷(90、10mg?kg-1)能显著增加肝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苷肽(GSH)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降低四氯化碳(CCL)、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组织的损伤作用,降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并使血清、组织中SOD活性及GSH水平升高,提示黄芩苷对CCL、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降酶、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8]。

4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发病机制中,自由基的作用和细胞内钙超载是其发病学的两个重要环节。再灌注损伤后机体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的各种成分(膜磷脂、蛋白、核酸)造成损伤。经股静脉注射黄芩苷(20mg?kg-1)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提示黄芩苷对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9]。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结果还证实,黄芩苷能缩小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梗死体积,减轻白细胞浸润程度,缺血区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并推测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CAM-1的表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等有关[10]。另一方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的钙离子超载既是损害的结果,又是造成细胞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在神经胶质瘤大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黄芩苷能明显降低由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内高钙离子浓度水平,且作用的强弱存在效应剂量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黄芩苷的降钙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膜磷脂酶C的活性有关。

5 降压和镇静作用

黄芩苷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是直接扩张血管,研究表明黄芩苷对离体兔耳、离体兔肾、蟾蜍与兔后肢血管皆有扩张作用。在肠鼠离体主动脉、肺动脉、气管及右心房实验中,黄芩苷可竞争性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收缩主动脉条和肺动脉条的作用,拮抗异丙肾上腺素舒张血管、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的作用,这与其降压、减慢心率、镇静等作用有关。另外,黄芩苷可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的浓度,对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黄芩苷静脉注射具有降压作用,多数学者认为其机制可能与阻滞Ca2+通道有关。黄芩苷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静息状态下平滑肌细胞内Ca2+的浓度,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高K+所致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因而推断黄芩苷可通过阻断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型钙通道和受体操纵型钙通道抑制细胞内Ca2+浓度的增高,舒血管机制类似维拉帕米阻滞Ca2+通道的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另有研究显示,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排钠利尿作用,可减少外周血容量及心输出量,导致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11]。

6 抗变态反应

T淋巴细胞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因子是各种炎症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信使之一,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4(IL-4)具有促进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同时又是诱导淋巴细胞合成分泌型IgE的关键因子。姜斌等[12]探讨了黄芩苷对哮喘的保护机制,发

现黄芩苷保护组气道周围炎性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明显减轻,IL-4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提示黄芩苷对过敏性哮喘具有保护作用。顾红缨等[13]研究了黄芩苷对Ⅰ型变态反应豚鼠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结果显示,黄芩苷给药组与未给药致敏组豚鼠超微结构在发生变态反应后有较大的差异,而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则很小,表明黄芩苷可显著抑制Ⅰ型变态反应豚鼠超微结构的改变。郑红等[14]应用微分干涉差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活的肥大细胞,记录肥大细胞释放脱颗粒的全过程,发现加入黄芩苷后可明显阻止和延缓这一过程。黄芩苷对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增加膜的稳定性,从而阻止其脱颗粒,这可能是黄芩苷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机理之一。致炎(炎症前)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介导超抗原葡萄球菌素的毒性作用,黄芩苷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素激发T细胞增殖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TNF、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对减轻葡萄球菌素的致病性具有治疗作用。

7 其他作用

(1)抗癌作用,黄芩苷不仅能调节细胞周期,而且能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p53和bax,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bcl-6的表达,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表现为抑制肿瘤的生长。(2)清除氧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目前研究表明,黄酮类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所含有的酚羟基数量和结构密切相关,黄芩苷的酚羟基数量较黄芩中其它的有效成分为多,且A环中含有邻二酚结构,因而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三提取方法研究概况

1 采用水提酸沉法[15]。称取适量黄芩粉末,用一定量的水先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加热煎沸,维持微沸一定时间,纱布滤过,药渣重提2次,合并滤液,浓缩一半,用2mol/LHCl调pH1~2,70℃保温一段时间,黄芩苷沉淀析出,离心,沉淀物加8倍量水,用14.4mol/LNaOH调pH值至7,并加等量乙醇,搅拌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HCI溶液调pHl~2,于70℃保温30min,静置6h,滤过,沉淀用乙醇洗涤、干燥得粗品,其收率为7.6%。

2 乙醇回流法[16]。称取一定量的黄芩,将其粉碎,以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常压提取,接受微波辐射一定时间,待挥发出的溶剂被冷凝回流后,取出用冷却至室温,重新置于微波炉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辐射时间累计达设计值。然后减压抽滤,提取滤液,将滤液于一定温度进行水浴加热,蒸干后放入烘干箱中干燥,即得到黄芩苷粗品。黄芩苷粗品用少量丙酮分次洗涤,至洗液无色,合并丙酮洗液,沉淀干燥至恒重,得精制黄芩苷。

3 超声提取法。称取黄芩样品约10g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60%乙醇溶液250mL,超声波提取30min后过滤,得提取液。

4微波辅助提取。称取黄芩样品约10g置于三口烧瓶中,加入溶剂150mL,放入微波萃取器中进行常压提取,在空气鼓泡搅拌状态下,接受微波辐射2min,待挥发出的溶剂被冷凝回流后,取出用冷却水冷至室温,重新置于微波萃取器中,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总辐射时间累计达设计值。

5 超滤法。该法是一种分离精制的新方法,其原理是根据体系中分子

的大小和性状,通过膜的筛分作用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离。该技术可起到分离、纯化、浓缩或脱盐作用,而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主要是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等)。超滤法制备中药注射液工艺简单,具有提高中药注射剂澄明度,去除杂质和热原,保留更多有效成分及部分脱色的特点。

四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检测手段,对于黄芩苷来说,人们通常用C18柱或ODS柱作为固定相,普遍采用甲醇-水-磷酸作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276nm~280nm)检测血清或药物当中的黄芩苷含量。李宁等[17]在前人文献基础上,进行优化,采用RP-HPLC法,以苯甲酸为内标物测定家兔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苯甲酸与供试品的分离度在 1.5~2.0,符合要求,且在室温(15~30℃)柱效及分离度不受干扰,空白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待测物黄芩苷及内标物的测定。

2紫外分光光度法

渠莉等[18]用HP-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20~400nm测定复方黄芩凝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零阶导数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测定供试品溶液(复方黄芩凝胶剂的甲醇提取液)。由一阶导数光谱看出,样品和黄芩苷在262nm及291nm处有最大及最小吸收。空白液在240~ 400nm范围内与基线重合,对测定无干扰,所以选择262nm处的振幅作为定量信息。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是计算机辅助含量测定方法。

其在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上具有线性吸收的三个波长处对被测组分的吸光度进行测量,然后通过计算而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此法能消除某些干扰组分的影响、溶液混浊、吸收池不洁净或不完全配对所引起的误差,并且解决随浓度不同使本底值漂移、吸收峰不对称等给定量分析带来的困难。

3薄层扫描法

李梦等[19]使用硅胶GF254薄层板测定清喉咽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清喉咽合剂的甲醇溶液)及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各3 μL,交叉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以正戊醇-甲醇-甲酸-水(7:1:1: 1)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荧光灯下观察色点。在薄层板上覆盖一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波长290nm,参比波长350nm,狭缝1 25mm 1 25mm,线性化系数Sx=3。根据峰面积积分值计算黄芩苷的含量。实验结果为:平均回收率为98 .36%,RSD= 1. 24% (n=6)。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具有直接点样,简便、灵敏、快速等优点,且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4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潘细贵等[20]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以苯甲酸钠为内标,建立了消炎抗菌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法。毛细管规格为60cm(有效长度为45cm) ×75 μm,检测波长为215nm, 电压为21kV, 电解缓冲液为10mmol L 硼砂且PH值为9. 0,柱温为20℃。黄芩苷在96~768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82%,RSD为2.32%。该法快捷、灵敏、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快速含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6521869

[2] 张建春, 张华, 施瑛等.黄芩苷的研究近况.时珍国医国药2005,16

(3):247

[3] 张喜平,田华,程琪辉.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Nov;19(11):1212~5.

[4] 雷芳.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10 ,19 (15):87

[5] 张罗修,王梦,钱芸等.丹参素、黄芩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PGE2及TXB2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4): 31.

[6] 陈先福,虞佩兰,金立明,等.黄芩甙、川芎嗪对兔感染性脑水肿与磷脂酶A2的作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999,1(3): 149~152.

[7] 姜英子,金将杰,金成赞,等.黄芩苷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26(4):255-257.

[8] 王超云,傅风华,田京伟,等.黄芩苷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5,36(5):730-734.

[9] 李晓蓉,孙薇.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107~9.

[10] 王文安,蔡定芳.黄芩苷对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2):111~3.

[11] 杨学青,黄力,中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16(5):328~331.

[12] 姜斌,张世明,李强,等.黄芩苷在过敏性哮喘模型中的作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1,1(1):36-39.

[13] 顾红缨,郭嵌,罗晶.黄芩苷对Ⅰ型变态反应豚鼠超微结构的影响[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4):40-41.

[14] 郑红,周新灵,明彩荣,等.黄芩甙枳壳抗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34.

[15] 詹国平,韩军伟,向颖.等.黄芩苷的提取与精制.中医药信息,2006, 23(2):46.

[16] 李芳,戴跃玲,廖克俭,等.微波辅助乙醇回流法提取黄芩苷.辽宁化工,2010, 39(1):8.

[17] 李宁,杜延琪RP-HPLC法测定兔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 23(3):269-271

[18] 渠莉,胡茗,李景云复方黄芩凝胶剂的研制及临床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4):614-617

[19] 李梦,孟蕾蕾薄层扫描法测定清喉咽合剂中黄芩苷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21(8):495-496

[20] 潘细贵,阮晓琪,汪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消炎抗菌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4):275-276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差不多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得力量,它得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得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进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得进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得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进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得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得协同进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进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进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进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得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得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得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得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歪,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得业务进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得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如此中国联通得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得强劲竞争.两者得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得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李文垲

摘要: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其干燥根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黄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实验研究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黄芩;黄酮;药理作用文章编号:1004-2342(2009)05-0005-03中图分类号:S853.75 文献标识码:A 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文垲,张莉梅,高继业,李继祥 (武隆县畜牧局,重庆408500)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其干燥根,性寒、味苦,归肺、脾、肝、胆、大肠、小肠经,临床上广泛用于肺热、肠炎痢疾、黄疸及化脓性感染等症。经研究证实,黄芩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芩苷元(baicalein )、黄芩苷(baicalin )、千层纸素(oroxylin-A )、千层纸素A-7- O-葡萄糖醛酸苷(oroxylin-A-7-O-glucuronide )、白杨黄素(chrysin )、汉黄芩素(wogonin )、汉黄(wogono - side )、黄芩新素Ⅰ、Ⅱ(skullcapflavone )、二氢黄芩苷(dihydroba-icalin )等[1],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 炎及抗变态和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随着黄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其水煎液总提取物或单一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 抗菌药物的耐受问题也日趋严重,其耐药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给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耐药性是细菌在不良生存环境下产生的本能生理反应,是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特性,因而不管研制什么样的新一代药物都不可能完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为此,有关研 究人员开始研究耐药性抑制剂,提出中药制剂在抗感染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价值和前景。 1.1抗菌活性 黄芩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和毛癣菌等病原性细菌与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吕小讯等[3]报道,黄芩的醇溶物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12.5mg/mL );水溶物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氧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 分别为1.56mg/mL 、3.125mg/mL 、6.25mg/mL 、12.5 mg/mL 和25mg/mL ;黄芩稀醋酸提取液有抗申克孢 子丝菌、新型隐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深部真菌作用。商亚珍等[4]采用试管法和平板实验法发现,黄芩根水煎液和醇浸液均可抑制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黄芩茎叶黄酮则对金黄色葡萄球、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13种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黄芩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衍生物,其机制包括破坏菌体细胞生物膜、抑制细菌DNA 、 RNA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降解细菌内毒素等三方 面。孔晋亮等[7]研究发现,黄芩水煎液在体外可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并可增强氧氟沙星对生物膜内细菌的抗菌活性,但作用的机制不甚清楚。熊 [8]罗国良,李文平.鹦鹉热衣原体的实验室诊断[J].养禽与禽 病防治,2006(1):22. [9]王令,黄捷.猪衣原体病的诊治[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8(6):31. [10]郝永新.肉鸡鹦鹉热衣原体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D].中 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5. [11]刘振江,相静波.动物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探讨[J].上海 畜牧兽医通讯,2005,(6):32~33. [12]刘九生.猪衣原体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保健,1999(5):34~28. [13]邱昌庆,周继章.衣原体研究欧洲协会第六次会议[J].前 沿,2008(5):11~13. [14]靳红,佘锐萍,马卫明,等.衣原体及其相关疾病[J].中国 兽医杂志,2004,40(8):51~52. (收稿日期:2009-07-28) !!!!!!!!!!!!!!!!!!!!!!!!!!!!!!!!!!!!!!!!!!!!!!!!!!!!!!!!!!!!!!!!!!!!!!!!!!!!!!!!!!!!!!!!!!!!!!!!!! 5··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药历史悠远,现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肺热咳嗽等证。为中医临床和中成药中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如根据贾蔷等的统计,在《中药部颁标准》中有477个成药含有黄芩,包含主治疾病153种。因此,对黄芩的研究一直广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对黄芩的栽培鉴定、加工炮制、物质基础、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对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芩药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多种作用的基础,开展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是探索黄芩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前提。 1.1黄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是黄芩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目前从黄芩属药材中 已发现了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黄酮醇类(见图1、表1)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见图2、表1)多在C5和C7有羟基取代,常见的有二氢黄芩苷、7,2′,6′-三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等;还含有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2′,6′,5,7-四羟基黄烷酮等黄烷酮类成分(见图3、表1)以及查尔酮类成分(见图4、表1)2,6,2′,4′-四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等。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点,中药材炮制前后其所含成分可能发生改变而产生减毒增效的作用,黄芩的炮制品主要有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等,研究发现,黄芩的不同炮制品中,其黄酮苷类成分含有量有所降低而黄酮类苷元成分含有量增高,物质基础的改变对黄芩及其炮制品的各类药理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

电子通讯业行业概况

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是面向21世纪的高新技术群的主导技术和基础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此外,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10%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457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38%;从业人员755万,约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9%;彩电、手机、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及多种元器件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技术创新水平显着提升。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下。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63395亿元,同比增长25.5%。2001-2010年我国电子产业规模及其增长如图2-1所示。 图2-1 2001-2010年我国电子产品规模及其增长 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45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常昊 摘要:目的综述天然植物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主要以近年研究文献资料为依据,查阅整理。结果黄芩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结论黄芩在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黄芩又名元芩、枯芩,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1],主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已有悠久的用药历史,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中药品种之一,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现就近几年来有关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化学成分 1.1 黄酮及其苷 黄芩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目前从黄芩中分离的黄酮苷元及苷有40多种,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苷、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Ⅰ(5,2′-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Ⅱ(5,2′-二羟基-6,7,8,6′-四甲氧基黄酮)、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二氢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等,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分。 1.2 萜 从黄芩中分离到多种倍半萜木脂素苷类。 1.3 微量元素 黄芩中也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铁、铜、锌、锰的含量均很高[2]。 2药理作用 2.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黄芩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与中医经验治疗“天行热疾”、“火咳肺痿”和“疔疮火疡”相一致。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其中对金葡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对钩端螺旋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煎剂、水浸出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以及亚洲甲型(京甲1)均有抑制作用。近来研究显示,黄芩素还具有抗HIV 的作用[3],能诱导感染HIV的细胞发生凋亡。 2.2 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 付守廷[4]等在心肌缺血实验中,发现黄芩苷可拮抗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对心肌氧供不足及因心肌耗氧增加引起的心肌缺氧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俞燕[5]等研究发现黄芩苷能明显抑制大鼠感染性脑水肿中IL-1β、TNF-α的生成。 2.3 对消化系统作用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b2059156.html,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付国辉马香芹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2期 [摘要]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本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018-0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 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等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黄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 多糖及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20多种黄芩中已经分离鉴别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苷、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白杨素等120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化合物[2]。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董建萍等[3]首次从川黄芩中分离出粘 毛黄芩素-Ⅲ、粘毛黄芩素-Ⅰ。 1.2 挥发油 杨得坡等[4]从黄芩根部鉴定出19个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二酸类化合物占26.1%,β-广藿香烯占14.54%,其后依次为异戊二烯、抗氧化剂BHA、α-/β-愈创木烯、乙酰苯等。巩江等[5]的研究显示,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含有烯丙醇、苯乙酮、石竹烯、α-律草烯、香叶烯、γ-榄香烯等多种成分。 1.3 多糖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0-08-05 18:16:04 1、用户结构:个人用户成为市场主体,企业用户潜力巨大 从用户结构上,即时通讯可以分为企业应用和个人应用两大类。目前中国企业即时通信产品的市场份额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1.6%,而个人应用则占到了88.4%。这说明中国的企业用户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服务商也势必在这个领域展开全新的争夺。 图1 2005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个人及企业用户份额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2、用户规模稳步提高 近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即时通讯迅猛的发展壮大。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一亿人,达到10300万人。个人即时通讯用户(不包括重复用户)也达到了8500万人,比2004年同期提高35.6%。 图2 2005-2008年即时通讯用户规模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3、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中国即时通讯总产值是13.8亿元,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5%。2005年到达19.1亿元,比同期增长了38.4%。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6%。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4亿元。 图3 2005-2008年即时通讯市场规模

6、政策法规:通信领域期待开放,安全政策需要规范 目前即时通讯软件的一个预期是介入通信领域,目前这个领域在国外已经比较开放,但国内由于电信管制政策方面仍没有放开,还不能实现电脑到电话“PC to phone”的直接通信,但政策在将来肯定会开放,各即时通讯软件需要在技术上做好准备,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样才可以更大限度上吸引用户的眼球。 另一方面,即时通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行业重视,需要在这方面制定全面的通讯政策。即时通讯对用户的安全使用会造成巨大的威胁,这应当让企业们警醒,使它们对即时通讯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作为即时通讯的重要客户群,企业们现在必须实施全面的“即时通讯政策”了。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 总体上,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结构分为个人应用和企业应用两部分,因此它的发展趋势也必然要围绕这两部分应用进行探讨。赛迪顾问认为未来的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包括: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他们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个人应用领域的综合化和企业应用领域的专业化导致了用户对互联互通的需求,而互联互通的实现需要安全技术作为保证。 综合化:向着多媒体服务前进 在个人应用领域,即时通讯软件需要更加的综合化。用户在综合信息获取方面,需要即时通讯软件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腾讯和MSN都表示过,在面向大众用户的客户端方面,他们希望即时通讯软件具备更多的综合性的功能,用户不必打开各种各样的网页,仅用桌面即时通信工具就能达到他们不同的需求。而在综合信息处理方面,用户也

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通信网络技术服务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篇一: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描述了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行业背景与下游需求特征。同时,通过对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技术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该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发展特点、行业结构,以及行业的未来演进方向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通信技术服务网络建设网络运维网络优化 1、全国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通信行业是一个技术导向型的行业,随着 TD-scDmA/wcDmA/cDmA等3g技术、ADsL/epon/gpon等宽带 接入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商用,我国的通信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在20XX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 电信三个运营商宣布了重组方案,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新格局的产生,整个通信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到20XX

年底全国的移动通信基站总数已达138.5万座,其中3g基站51.1万座。20XX年全国电话用户增长到1153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4.48%。纵观整个电信行业,20XX年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0955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988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197亿元,同比下降14.2%。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三大运营商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如下图所示为中国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 20XX年的电信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的投资额达到1,487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的46.5%;中部地区的投资额达到874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3%。而相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电信投资额只有83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26.2%。20XX 年,我国东南部沿海各省市电信固定资产存量为4,497亿元,占我国电信资源存量的46.5%,中部地区各省电信固定资产存量为2,643亿元,占我国电信资源存量的27.3%,西部地区各省固定资产存量为2,525亿元,占我国电信资源存量的26.2%。 但是,随着运营商的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国内的通信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通信网络已经形成为一个多厂商、多网络技术制式的复杂通信网络,融合了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支撑网等各种功能子网,设备规模庞大。特别是宽

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9.27科学技术创新标记之后,进行外业调绘补调。同时, 为了保证房屋界址点的精准度,通常需要进行实测,通过实践再次核查房屋界址点数据的精准度。如下图1所示,为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践应用流程图: 图1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实践应用流程图 (3)精度控制策略:为了进一步保证精度, 保证农村地籍调查工作的有效性,通常在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之后,需进行必要的精度验证。首先,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地籍图界址点精度规定, 平面绝对位置及相对位置误差限值。其次, 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应用测量数据,两者进行对比, 数据相符的情况下,可说明测量结果有效,满足农村地籍调查具体要求。反之, 一旦测量数据超过精度规定,可说明精度不够。结合实测数据表明: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应用测量数据精度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满足现代农村地籍调查需求,并且在计算机自动化建模技术支撑下,具有成本输出低等优势,可得出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地籍调查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4结论 综上,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有效应用,能够精准测量出房屋界址点,并且在外业作业的基础上, 可转化为内业处理,具有效率高等优势。同时,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自动化三维建模。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无人机倾斜摄影将会融合更多先进技术, 进而在地籍调查中发挥出更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岚,王春涛,赵元务.无像控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4):216-218. [2]黄晨东.浅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地籍底图测绘中的应 用———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平原镇、苏澳镇、 芦洋乡)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项目”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8(5):79-82. [3]黄琳,郭朋良.浅谈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8):131-132. [4]彭延锋.基于三维倾斜摄影技术的地籍测量应用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32(3):7-10. [5]杨思旋.基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农村地籍变更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32(2):114-116. 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果秋婷1张小飞2*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46) 中药黄芩指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属唇形科。初记载于 《神农本草经》,在临床上使用的历史已经长达2000多年。在我国黑龙江、 河北、山东、吉林、云南、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都有分布。 黄芩疗效确切,具有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等的作用[1],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通过分离纯化鉴定,黄芩可分离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类成分,烯丙醇、石竹烯等挥发油类成分,多糖类成分, 此外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 随着对黄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中成分对于多种疾病都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 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肿瘤, 心血管保护、抗高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黄芩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学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 1.1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和黄酮苷类。已确定结构的有四十余种成分,黄芩含量最多的成分之一,可作为黄芩特征化 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可分离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2],此外 还有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如二氢黄芩苷,黄烷酮,查尔酮等。 1.2挥发油。通过对黄芩使用不同提取分析方法测定, 舒云波[3]等通过超临界提取分离得到并鉴定出64种成分,占总质量分数较高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薄荷酮、2-甲基丁酸等。黄芩的不同部位含有的挥发油成分也有很大区别。宋双红[4]等采用共水蒸馏法,针对黄芩不同部位提取挥发油,从黄芩花中分离成分鉴定出53种化合物;在茎叶中分离成分鉴定出48种化合物;根中鉴定出39种化合物;种子中鉴定出32种化合物。 1.3多糖。 金迪[5]通过采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多糖,黄芩的多糖提取率可达到89.97%。而炮制后的黄芩炭当中的多糖含量最 低,处于中间部分的主要是生黄芩, 酒黄芩以及焦黄芩等等。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类的黄芩之间的多糖含量之间也摘要:中药黄芩为中医常用药物之一,疗效确切,可分离出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成分,此外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 素。随着对黄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中成分对于多种疾病都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黄芩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学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芩;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4,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27-0045-02(转下页) 45--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近代科技的发展,通过对中药黄芩及其活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黄芩根部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菌、抗病原体、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解热镇痛镇静、保肝等作用,本文是对黄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黄芩,是传统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别名黄金茶、烂心草、山茶根。黄芩药性苦寒,归肺心、胃、肝胆、大肠经。黄芩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甾醇类(如菜油甾醇Campesterol)、氨基酸和糖类, 迄今已分离出约40种黄酮,在黄酮类中又以黄芩苷( 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和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酮?、ò( skullcapflavone?、ò)、千层纸黄素A( oroxy- linA)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1]。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黄芩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病原体、免疫调节、抗肿瘤、解热镇静、镇痛、保肝、等作用,为黄芩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思路和依据。 1 抗氧化作用 探讨中药的抗氧化作用, 也是近几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对黄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作了大量的工作. 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酮和黄酮醇、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苯乙醇糖甙、挥发油以及葡萄糖、蔗糖、苯甲酸、B-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苯甲醇等[2]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黄酮结构中的2,3双键和4位羰基以及3或5位羟基对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有重要贡献. 黄芩中已知的黄酮大都具有酚羟基结构, 因此是较好的抗氧化剂.在研究其主要四种黄酮化合物-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和汉黄芩甙对脑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时, 分别采用抗坏血酸- Fe2+、2, 2- azobis( 2- amidinopropane) hydrochloride( AAPH)及还原型辅酶ò( NADPH)三种不同损伤体系诱导大鼠脑皮质线粒体脂质过氧化, 四种黄酮10Lmol#L- 1对NADPH导的脂质过氧化都具有保护作用, 四种黄酮对抗坏血酸-Fe2+体系诱发的线粒体肿胀和膜的流动性降低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显示黄芩黄酮能抑制不同体系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 其中黄芩素效果最好[3,4]目前, 有许多化妆品中添加从黄芩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 2 抗菌抗病原体作用

关于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的调查报 告 1999年,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业而言,无疑是经历着产业深刻变化,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无论是从移动通信业资费的大幅下调、手机设备的市场演化、服务项目的调整、服务质量的逐步改善,还是移动通信业运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脚步的临近等方面,移动通信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市场发展上,移动通信用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营企业市场竞争态势更趋合理,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城八区302位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就1999年北京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重大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市场现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可推论北京城八区18—50岁的普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

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1500—3000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

信息通信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信息通信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通信科技,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导支撑,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直接、积极的作用。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方。从古代的烽火狼烟到现在无线移动通信方式,通信从古至今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通信行业主要由通信运营业和通信制造业两部分组成。通信运营业包括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提供业和提供通信网络服务的运营业。通信制造业按制造产品的不同,分为通信设备制造和通信产品制造。其中,通信设备有交换设备、接入设备、传输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数据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七大类;通信产品主要有固定通信终端和移动通信终端。 对信息通信行业现状的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通信运营业发展现状。 2008年,我国电信运营商大改革,初步形成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鼎立的格局。2009年,随着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的发放,我国通信行业正式进去3G时代。3G,对电信运营商的格局影响很大。中国联通改变了低端品牌的形象,中国电信也高调切入移动通信市场,但是,由于中国移动的TD-SCDMA全世界只有中国移动这一家运营商,它的成熟度、厂商支持都比较弱,所以发展之路崎岖波折。尤其近两年,大量的中国移动用户开始使用智能机,不同于以往由语音业务占据主导地位,数据业务在现在的需求越来越大,微信、微博、手机电视等等都进入用户生活,TD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大量用户都被挤压在2G网络上,使网络不堪重负,不仅数据速度慢,而且语音通话质量也存在很大问题,中国移动及其需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当人们还在对3G议论纷纷的时候,第四代移动通信已经在加紧发展的步伐,终于在2013与2014年交际之时,4G牌照发放,中国通信行业正式进入第四代移动通信时代。中国移动一直是4G最积极的推动者,提前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建设,基站建设数量达到20万之多,近几年之内,中国移动将尽快完成4G网络的建设和普及,推动4G的发展,弥补3G给中国移动带来的损失和差距,提升数据业务的速度,提高语言通话的质量,缓解之前的压力。其实,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是很需要4G的。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大,数据流量的增加,给网络的承载力带来了愈来愈大的压力,它们需要进入4G时代,减少建设成本,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以便于保持它们在3G时代领先与中国移动的优势。 通信制造业发展现状。 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通信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推动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为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信制造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到如今4G时代的到来,设备制造商在近几年内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高潮,增加了建设的机会。此外,对于整个通信产业链来说也产生了一定的机会。以交换机被代表的核心网设备,承担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控制功能,华为、中兴等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虽然和国际如爱立信等知名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凭借中国的市场优势、人力资源成本低、中国综合国力等优势,它们在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在光通信方面,随着光传输技术历史性的突破,特别是接入网的发展,PON技术逐步替代PDH\SDH技术的地位,EPON\GPON得到推广。这为OLT\ONU等光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优化覆盖设备用于信号盲区的加强覆盖。受射频信号传播规律、特殊地理环境和特殊应用的限制,在利用基站完成基本覆盖后,为提高网络质量、通信运营商的收益,需要根据特定的地理环境、用户数量等,选择合适的网络优化覆盖设备,对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覆盖。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发展状况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的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的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这样中国联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的强劲竞争。 两者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3)增设移动运营商,促进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看好这一庞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入世”的来临,新的移动业务经营者将可能出现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目前,我国只有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联通两大移动业务经营商,而世界通信大国一般都有三家或三家以上,因此有必要增设第三家(或更多)移动通信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最有可能获取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是中国电信集团,原因如下: ·中国电信拥有世界第二、我国第一的网络规模,共有超过1.2亿个固定电信用户; ·它有丰富的电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经营维护经验; ·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通移动市话业务; ·它是中国最大的电信企业,而且是入世后抵御国外电信运营商抢占中国市场最有可能的、最大的国有企业; ·自移动和寻呼分离后,中国电信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作为通信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中国电信急需切入该市场; 事实上中国电信已经作好了经营移动业务的相关准备。 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运营业的飞速发展为设备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主要的移动通信制造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外国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之间以及国产与外国品牌之间的竞争。 1.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通信投资持续增长。巨大的移动通信投资繁荣了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市场。

通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通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通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1.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发展现状 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我国通信行业的三大巨头,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家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大体相同,根据XX年12月26日信息产业人民邮电报的报道,XX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十大趋势一是产业互联、信息消费和兴起中的信息经济,二是我国4G全面启动,5G国际布局加快,三是宽带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四是移动互联孕育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五是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硬件,开启智能化时代,六是工业互联:构筑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七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向新技术新平台演进,八是车联:从概念走向生活,九是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保护成为战略,十是络空间法制建设将加速推进。多层次、多样化使用用户逐渐对通信行业提出更高质量、更多样化的需求,而通信行业产品趋于差异化且目标客户和市场也需要更加细分。 2.通信行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 缺少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规范制度 市场营销不能缺少法律法规的规范。随着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通信行业的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凸显出了

诸多问题。随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营销手段衍生品,许多经营商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大肆地非法经营,以谋取暴利。而通信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对于每个客户都是息息相关的,非法的营销手段不仅造成客户经济上的损失,而且造成了市场营销系统的紊乱。所以,只有加强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管理,建立完善的通信行业市场营销的法律法规,才能促进通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信行业市场营销手段滞后,管理机制缺失 当今社会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趋势下,通信行业的发展理念需要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吻合,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通信行业中市场营销手段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是技术质量的要求、是服务质量的要求,落后的营销手段降低了企业的品牌质量,不利于客户群体的扩充。同时通信行业三大巨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存在着一地多系统交叉竞争的现象,通信行业的系统之间的差异性有着相似之处,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通信行业在这一方面很难进行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信行业的浪费。通信行业市场营销手段的滞后和管理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信行业售后服务不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壮大。通信行业的三大通信运营商拥有者数字可观的客户

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分析

中国通信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分析 来源:飞象网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渐过去,通信市场呈现恢复性自生增长态势,那么,通信市场的发展态势如何?促进或制约其增长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未来通信市场将走向何方?一系列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基础电信业仍低位运行 2010年前8个月,我国基础电信业收入同比增速总体上缓慢回升,实现主营收入累计增长6.8%。但目前的恢复性反弹与去年低谷期基数较低相关,基数效应明显,行业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观,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收入增量仅243亿元,仅为2008年同期的一半。其中,话音业务快速贬值,在天花板附近徘徊;非话业务规模滞涨,上半年增长202亿元,与2008、2009年同期基本一致;宽带接入和移动互联网增长成为拉动电信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我国基础电信业月收入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2008.1-2010.8)

与全球电信业相比,中国电信业的转型也在整体上处于相对滞后状态,2009年中国移动的数据收入占比为23.6%,低于26%的全球平均水平,宽带增值服务收入占宽带收入比例为12%,而世界范围内这一数字为27%。 内、外生因素的交织作用,使我国基础电信业陷入增长困境: 首先,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使电信业遭遇饱和瓶颈。根据运营商在网用户统计口径,包括小灵通在内,09年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8.8%,电话普及率97.2%,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基础电信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 其二,企业间非理性的竞争导致行业加速贬值。目前在我国,移动普及率趋于饱和,新增用户ARPU值普遍偏低,运营商普遍加大了对存量用户的争夺力度,而价格几乎成了唯一的市场竞争手段,运营商的客户争夺行为,直接导致价格快速下滑,利润负增长,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堪忧。 其三,经济分配结构带来的内需不足。我国居民通信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而同期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却赶不上人均GDP,即经济的增长速度,收入增长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信消费的增长。 二、增值电信业增长势头迅猛 在基础电信业陷入增长瓶颈之时,增值电信业却在加速发展,08-09年全国增值服务商收入增速达21%,远高于基础运营商,预计到未来5年,增值电信业务市场收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增值电信服务高速发展的背后是通信网的管道化与通信业务的廉价化,基础通信运营商巨额投资建设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宽带网络资源被增值服务提供商大量的占用和消耗,却难以分得相应收入,双发的发展趋势差异愈发明显。全球电信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基础电信业难逃被管道化的命运,我国运营商也在不断试图努力扭转局面,但收效甚微。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案例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 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 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图3 1998年—2002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亿元人民币) 2002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5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4%,5年平均增长达20.1%,收入规模是1997年的2.5倍。其中,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7%,成为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