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精编版

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精编版
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精编版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8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碱性过硫酸钾在120~124℃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的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的测定。本法可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氨、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1-1·cm-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某些有机物在本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不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盐时对测定有影响。

2 定义

2.1 可滤性总氮:指水中可溶性及含可滤性固体(小于0.45?m颗粒物)的含氮量。

2.2 总氮: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

3 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氯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式(1)求出校正吸光度A:

A=A220-2A275 (1)

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O3-N计)含量。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4.1)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4.1.1 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密封玻璃盖的玻璃瓶中。

4.1.2 蒸馏法: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0.10mL硫酸(p=1.84g/mL)。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L馏出液,然后将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4.2 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m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3.1)中,稀释至100mL。

4.3 氢氧化钠溶液,20g/L:将(4.2)溶液稀释10倍而得。

4.4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B),另称取15g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4.1)中,稀释至1000mL,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最长可贮存一周。

4.5 盐酸溶液,1+9。

4.6 硝酸钾标准溶液。

4.6.1 硝酸钾标准贮备液,CN=100mg/L:硝酸钾(KNO3)在105~110℃烘箱中干燥3h,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水(4.1)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4.1)稀释至标线在0~10℃暗处保存,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6个月。

4.6.2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CN=10mg/L:将贮备液用水(4.1)稀释10倍而得。使用时配制。

4.7 硫酸溶液,1+35。

5 仪器和设备

5.1 常用实验室仪器和下列仪器。

5.2 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比色皿。

5.3 医用手提式蒸气灭菌器或家用压力锅(压力为 1.1~1.4kg/cm2),锅内温度相当于120~124℃。

5.4 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

所用玻璃器皿可以用盐酸(1+9)或硫酸(1+35)浸泡,清洗后再用水(4.1)冲洗数次。

6 样品

6.1 采样

在水样采集后立即放入冰箱中或低于4℃的条件本保存,但不得超过24h。

水作放置时间较长时,可在1000mL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p=1.84g/mL),酸化到pH小于2,并尽快测定。

样品可贮存在玻璃瓶中。

6.2 试样的制备

取实验室样品(6.1)用氢氧化钠溶液(4.3)或硫酸溶液(4.7)调节pH至5~9从而制得试样。

如果试样中不含悬浮物按(7.1.2)步骤测定,试样中含悬浮物则按(7.1.3)步骤测定。

7 分析步骤

7.1 测定

7.1.1 用无分度吸管取10.00mL试样(CN超过100?g时,可减少取作量并加水(4.1)稀释至10mL)置于比色管中。

7.1.2 试样不含悬浮物时,按下述步骤进行。

a.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4.4),塞紧磨口塞用布及绳等方法扎紧瓶塞,以防弹出。

b.将比色管置于医用手提蒸气灭菌器中,加热,使压力表指针到1.1~1.4kg/cm2,此时温度达120~124℃后开始计时。或将比色管置于家用压力锅中,加热至顶压阀吹气时开始计时。保持此温度加热半小时。

c.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井冷至室温。

d.加盐酸(1+9)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混匀。

e.移取部分溶液至10mm,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无氨水作参比,分别在波长为220与275nm处测定吸光度,并用式(1)计算出校正吸光度A。

7.1.3 试样含悬浮物时,先按上述7.1.2中a至d步骤进行,然后待澄清后移取上清液到石英比色皿中。再按上述7.1.2中e步骤继续进行测定。

7.2 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除以10mL水(4.1)代替试料外,采用与测定完全相同的试剂、用量和分析步骤进行平行操作。

注:当测定在接近检测限时,必须控制空白试验的吸光度Ab不超过0.03,超过此值,要检查所用水、试剂、器皿和家用压力锅或医用手提灭菌器的压力。

7.3 校准

7.3.1 校准系列的制备:

a.用分度吸管向一组(10支)比色管(5.4)中,分别加入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溶液(4.6.2)0.0,0.10,

0.30,0.50,0.70,1.00,3.00,5.00,7.00,10.00mL。加水(4.1)稀释至10.00mL。

b.按7.1.2中a至e步骤进行测定。

7.3.2 校准曲线的绘制:

零浓度(空白)溶液和其他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4.6.2)制得的校准系列完成全部分析步骤,于波长220和275nm处测定吸光度后,分别按下式求出除零浓度外其他校准系列的校正吸光度As和零浓度的校正吸光度Ab及其差值Ar

As=As220-2As275 (2)

Ab=Ab220-2Ab275 (3)

Ar=As-Ab (4)

式中:AS220——标准溶液在220nm波长的吸光度;

AS275——标准溶液在275nm波长的吸光度;

Ab220——零浓度(空白)溶液在220nm波长的吸光度;

Ab275——零浓度(空白)溶液在275nm波长的吸光度。

按Ar值与相应的NO3-N含量(微克)绘制校准曲线。

8 结果的表示

8.1 计算方法

按式(1)计算得试样校正吸光度Ar,在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总氮?g数,总氮含量(mg/L)按下式计算:

式中:m——试样测出含氮量,微克;

V——测定用试样体积,mL。

9 精密度与准确度

9.1 重复性

21个实验室分别测定了亚硝酸钠,氨基丙酸与氯化铵混合样品;CW604氨氮标准样品;L-谷氨酸与葡萄糖混合作品。上述三种作品含氮量分别为1.49,2.64和1.15mg/L,其分析结果如下:各实验室的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1.6和2.5%。室内重复测定允许精密度分别为0.074,0.092和0.063mg/L。

9.2 再现性

上述实验室对上述三种统一合成样品测定。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1.1%和4.2%;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1.9%和4.8%;总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1.9和4.9%。

9.3 准确度

上述实验室对上述三种统一合成样品测定,实验室内均值相对误差分别为6.3%,2.4%和8.7%。

室内单内相对误差分别为7.5%,3.8%和9.8%。实验室平均回收率置信范围分别为99.0±6.4%,99.0±5.1%和101±9.4%。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划标准处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戴克慧。

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一.目的 确保使用蒸馏滴定法测定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方法的正确性与流程的规范化,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有机物(除尿素、氰氨基化合物外)大于7%的复混肥料。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采用蒸馏滴定法对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三.参考文件依据 GB/T8572 / HG/T2843 四.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用定氮合金将硝酸根还原,直接蒸馏出氨或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硝酸盐成铵盐,在混合催化剂存在下,用浓硫酸消化,将有机态氮或酞胺态氮和氰氨态氮转化为铵盐,从碱性溶液中蒸馏氨。将氨吸收在过量硫酸溶液中,在甲基红一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 五.仪器 ①一般实验室仪器 ②消化仪器:1 000 ML圆底蒸馏烧瓶(与蒸馏仪器配套)和梨形玻璃漏斗; ③蒸馏仪器:按GB/T 2441. 1配备; ④防暴沸颗粒或防暴沸装置:后者由一根长约100 mm,直径约5mm玻璃棒连 接在一根长约25 mm聚乙烯管上; ⑤消化加热装置:置于通风橱内的1 500 W电炉,或能在7 min-8 min内使250 mL水从常温至剧烈沸腾的其他形式热源; ⑥蒸馏加热装置:1 000 W^-1 500 W电炉,置于升降台架上,可自由调节高度。 也可使用调温电炉或能够调节供热强度的其他形式热源。 六.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配制方法和规格时,均应符合HG汀2843的要求。 ⑴硫酸; ⑵盐酸; ⑶铬粉:细度小于250 μm; ⑷定氮合金(Cu: 50%,A1:45%,Zn:5%):细度小于850μm; ⑸硫酸钾; ⑹五水硫酸铜; ⑺混合催化剂制备:将1 000 g硫酸钾和50 g五水硫酸铜充分混合,并仔细研磨, ⑻氢氧化钠溶液:400 g/L; ⑼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 =0. 5 mol/L; ⑽硫酸溶液:c(1/2H2S04)=0.5 mol/L或C (1/2 H2S04)=1 mol/L;

04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

水质总氮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目的 规范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测定。 2、当样品量为10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测定范围为 0.20-7.00mg∕L。 三、责任者 实验室检验人员及负责人。 四、正文 1、术语和定义 总氮: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能测定的样品中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总和,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 2、方法原理 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按公式(1)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 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 A 成正比。 A=A220-2 A275 (1) 3、仪器 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高压蒸汽灭菌器、25ml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

10mm石英比色皿、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等。 4、试剂 4.1、浓盐酸:ρ=1.19g/ml。 4.2、浓硫酸:ρ=1.84g/ml。 4.3、盐酸溶液:(1+9)。 将100ml浓盐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到9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冷却备用。 4.4、硫酸溶液:(1+35)。 将10ml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到35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冷却备用。 4.5、氢氧化钠溶液:ρ=200g/L 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稀释至100ml。 注:氢氧化钠含氮量应小于0.0005%。 4.6、氢氧化钠溶液:ρ=20g/L 量取ρ=200g/L氢氧化钠溶液10.0ml,用水稀释至100ml。 4.7、碱性过硫酸钾溶液 称取40.0g过硫酸钾溶于600ml水中(可置于50℃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另称取15.0g氢氧化钠溶于3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100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一周。 注: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含氮量应小于0.0005%。 4.8、硝酸钾标准贮备液:ρ(N)=100mg/L 取硝酸钾(基准试剂或优级纯)在105~110℃下烘干2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0.7218g硝酸钾溶于适量(约100-200ml)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加入1-2ml三氯甲烷作为保护剂,在0-10℃暗处保存,可稳定6个月。 4.9、硝酸钾标准使用液:ρ(N)=10.0mg/L 量取10.00ml硝酸钾标准贮备液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临用现配。 4.10、5%盐酸羟胺溶液 称取5.0g盐酸羟胺溶于少量水中,加水稀释至100ml。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简单版

水中总氮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主要试剂: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g过硫酸钾(K2S208)和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mL。 1mol/L的HCL :取8.33 mL的浓盐酸稀释至100 mL。 (二)测定步骤: 水样加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包扎高温消解30min。于消解完全的试样中加入1mL 1mol/L的HCL,加水至刻度,充分混匀后,分别于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吸光度计算:A=A220nm-2A275nm。 水中总磷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钼锑抗比色法) (一)主要试剂: 6.5mol/L钼锑储备液:取180.6ml分析纯浓硫酸,缓缓加入到400ml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冷却。加入20g钼酸铵和0.5g酒石酸锑钾,搅拌,待溶液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取100ml钼锑贮存液,加入1.5g抗坏血酸,此试剂宜现配现用。 5%的过硫酸钾溶液:5g过硫酸钾溶解于水,定容至100ml。 二硝基酚指示剂:称取0.2克2,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二)测定步骤: 水样加4ml 5%的过硫酸钾溶液,包扎高温消解30min。 测定:经消解后的样品加入2,6-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至微黄色。再加入2.5 ml 6.5mol/L钼锑抗显色剂,定容摇匀,放置30min后,在70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 水中氨氮的测定(苯酚-次氯酸钠分光光度法) (一)主要试剂: 1%EDTA溶液:溶解1g EDTA于100ml水中,用浓氢氧化钠将pH调至10。 溶液B:溶解5g苯酚和25mg亚硝酰氰化钠(亚硝酰铁氰化钠)于水中稀释至500毫升,放棕色瓶中,置于冰箱中贮存。 溶液C:溶解2.5g氢氧化钠,18.7 g磷酸氢二钠和15.9g磷酸三钠于水中,加入含有效氯4.3ml次氯酸钠,定溶至500ml,放棕色瓶中,置于冰箱中贮存。 (二)测定步骤: 于抽滤过后的水样中加1ml 1%EDTA,加入5ml B溶液,5ml C溶液,摇匀,定容,置37℃恒温水浴中发色30分钟。在625nm处测定吸光度。 水中硝态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方法:于抽滤后的试样中加入1mL 1mol/L的HCL,加水至刻度,充分混匀后,分别于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吸光度计算:A=A220nm-2A275nm。 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一)试剂配制: 0.1mol/L KMnO4储备液:3.2g高锰酸钾溶解定容至1L。 0.1mol/L的草酸钠储备液: 称取0.6705g经120℃烘干2h并放冷的草酸钠溶解并定

废水中总氮的测定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废水中总氮 1 方法原理 在60℃以上的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 K2S2O8+H2O---2KHSO4+1/2O2 KHSO4---K++HSO4- HSO4----H++SO42- 加入氢氧化钠中和掉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完全分解。 在120-140℃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做氧化剂。不仅可以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也氧化为硝酸盐。硝酸根离子对220nm波长光有特征吸收,用标准溶液定量。 溶解性的有机物在220nm处也有吸收,故根据实践,引入一个经验校正值。该校正值是在275nm处测得吸光度的2倍2A275。在220nm 处的吸光值减去经验校正值即为硝酸盐离子的净吸光值(A=A220-2A275)。 2 干扰及消除 (1)水样中有六价铬及三价铬时,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消除。(2)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盐酸后可消除。 3 方法的测定范围 适用于地面水,测定范围为0.05-4mg/l。 4 仪器 (1)紫外分光光度计 (2)压力锅,压力1.1-1.3kg/cm2,相应的温度为120-124℃ (3)25ml具塞比色管。每组3个,2各组作曲线16只,共38个。(4)移液管、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5 试剂

1)无氨水: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每升水中加入0.1ml浓硫酸,蒸馏。 2)20%的氢氧化钠:称取20g氢氧化钠,于无氨水中至100ml。(调pH) 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至1000ml。存于塑料瓶中,可存一周。 4)1+9盐酸。 5)硝酸钾标准溶液: (1)储备液:称取0.7218g经105-110℃烘干4小时的优级纯硝酸钾(KNO3)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定容。此溶液为100ug/ml 硝酸盐氮。加入2ml三氯甲烷为保护剂,稳定6个月。 (2)使用液:将储备液稀释10倍。取10ml稀释至100ml,含硝酸盐氮10ug/ml 6 步骤 6.1 校准曲线绘制(2个组) (1)分别吸取0、0.5、1.00、2.00、3.00、5.00、7.00、8.0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和纱绳裹紧管塞,以防溅出。 (3)将比色管置于压力锅中,升温至120-124℃(或顶压阀放气时)开始计时,加热0.5h。 (4)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冷至室温。(5)加入(1+9)盐酸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 (6)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无氨水作参比,用10mm比色皿分别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校正的吸光度(A=A220-2 A275)绘校准曲线。 6.2 样品测定

COD、总氮、氨氮、硝氮测定方法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一、方法的适用范围:用0.25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 值,未经稀释的水样的测定上限是700mg/L。用0.025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 二、仪器: 1、加热管、配套冷凝管 2、COD恒温加热器JK205-A 3、250ML锥形瓶、20mL移液管 4、50Ml酸式滴定管 三、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5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 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2、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58g邻菲罗啉(C12H8N2·H2O),0.695g硫酸亚 铁(Fe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 3、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标准溶液(约0.1mol/L):称取39.5g硫 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注:标定方法:于空白试验滴定结束后的溶液中,准确加入10.00ml、0.25mol/l 。重铬酸钾溶液,混匀,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标定,记录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V 标4、硫酸-硫酸银溶液:于2500ml浓硫酸中加入25g硫酸银。放置1-2d,使其 溶解。(如无2500ml容器,可在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 5、硫酸汞:粉末 四、实验步骤: 1、取约0.4g硫酸汞于加热管中,用移液管取20.00ml水样于加热管中,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沸石几粒,晃动均匀,并用纯净水作空白样。 2、于加热管中加入30ml的硫酸-硫酸银溶液,盖上冷凝管,放于恒温加热器上,179度加热2h(待温度上升为179°后开始计时2h)。 3、待冷却后加入90ml纯净水(可先用少许纯净水由冷凝管上部缓缓加入,冲洗管壁后移入锥形瓶中,并用剩余纯净水冲洗加热管),移入锥形瓶内,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酒红色,记录消耗的体积,V空白、V1、V2、、、、 4、用滴定后的空白样加入10mL的重铬酸钾,滴定至变色,记录数据V标,用来标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注:1、水样的COD大体值在70-600,用0.25mol/L的重铬酸钾,0.01mol/L的硫酸亚铁铵滴定,CDO值为200-300时,消化反应进行最完全,一般是根据水样的大体COD值稀释到COD约为200-300左右,取稀释后的水样来测。 2、COD值低于50mg/L,用0.025mol/L重铬酸钾,0.001mol/L的硫酸亚铁铵滴定。 3、关于加热是指加热到179度后恒温加热2h。 5、计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C标=0.25(或0.025)×10/V标 COD=(V空白-V水样)×C标×8×1000/V水样

水中总氮的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测定规程规定了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氮。 当样品量为10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测定范围为0.20~7.00mg/L。2.测定原理 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按下面公示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 A=A220-2A275 3.仪器设备 3.1 紫外分光光度计:配有10mm石英比色皿。 3.2高压蒸汽灭菌器:最高工作压力不低于1.1~1.4kg/cm2,;最高工作温度不低 于120~124℃。 3.3玻璃具塞比色管:25ml。 3.4 分析天平:精度0.01g。 3.5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4.试剂 除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 4.1 蒸馏水。 4.2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10.0g过硫酸钾(进口试剂)溶于150ml水中(可置于50℃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另称取3.75g氢氧化钠溶于75m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25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一周。 4.3 (1+9)盐酸溶液:取100ml浓度为1.19g/ml的盐酸于900ml蒸馏水中混匀。 4.4 (200g/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ml。 4.5 (20g/L)氢氧化钠溶液:取200g/L氢氧化钠溶液10.0 ml,用水稀释至100ml。 4.6 浓硫酸:ρ(H2SO4)=1.84g/ml

有机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FNCPFL0188 有机肥料 总氮含量的测定 蒸馏后滴定法 F_NCP_FL_0188 有机肥料-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非泥质有机肥料中全氮含量的测定。 2 原理 有机肥料中的有机氮,经硫酸-过氧化氢消煮,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以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计算样品中全氮含量。 3 试剂 3.1 硫酸, ρ约1.84g/mL 3.2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30% 3.3 硼酸溶液,20g/L 称取20g 硼酸溶于1L 约60℃热水中,冷却后再用稀碱在酸度计上调节溶液pH4.5。 3.4 氢氧化钠,400g/L 3.5 定氮混合指示剂溶液 称取0.5g 溴甲酚绿和0.1g 甲基红溶于100mL95%(体积分数)乙醇中。 3.6 甲基红指示剂溶液,1g/L 称取0.10g 甲基红,溶于95%(体积分数)乙醇,用95%(体积分数)乙醇稀释至100mL 。 3.7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 (1/2H 2SO 4)=0.05mol/L 3.7.1 配制 量取1.5mL 硫酸(ρ约1.84 g/mL )慢慢注入盛有400 mL 水的600mL 烧杯内,混匀。冷却后转移至1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密闭的玻璃瓶内。 3.7.2 标定 称取已在250℃干燥过4h 的基准无水碳酸钠0.11g ±0.001g (准确至0.0001g ),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 水溶解,再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用硫酸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出现,小心煮沸溶液至红色褪去,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煮沸、冷却,直至刚出现的微红色在再加热时不褪色为止。 3.7.3 计算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V m c ×=05299.0)SO 1/2H (42 式中: c (1/2H 2SO 4)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 m ——称取的无水碳酸钠质量,g ; V ——滴定用去硫酸溶液实际体积,mL ; 0.05299——与1.00mL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 (1/2H 2SO 4)=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计算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3.7.4 精密度 做五次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次平行测定的极差,应小于0.000200 mol/L 。 3.7.5 稳定性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每月重新标定一次。 4 仪器设备 通常实验室用仪器和

水质总氮的测定

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 目的 1.1 了解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原理 1.2 掌握水样消解的方法 1.3 了解总氮的来源 1.4 掌握紫外光度计的使用 1.5 掌握工作曲线的制作方法,区别工作曲线与标准曲线。 2 测定原理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含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在消解条件下碱性溶液中可水解的有机氮的总和。水体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硫酸钾是强氧化剂,在60℃以上水溶液中可进行如下分解产生原子态氧: K2S2O8+H2O 2KHSO4+[O]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40℃高压水蒸气条件下可将大部分有机氮华合物及氨氮、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以CO(NH2)2代表可溶有机氮合物,各形态氮氧化示意式如下:CO(NH2)2+2HaOH+8[O]→2NaNO3+3H2O+CO2 (NH4)2SO4+4NaOH+8[O] 2NaNO3+Na2SO4+6H2O NaNO2+[O] →NaNO3 硝酸根离子在紫外线波长220nm有特征性的量大吸收,而在275nm波长则基本没有吸收值。因此,可分别于220和275nm处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A= A220—2A275 (1) 按A的值扣除空白后用校准曲线计算总氮(以NO3——N计)含量。 3 试剂 3.1 无氮化合物的纯水 3.2 氢氧化钠溶液20.0g/L: 称取2.0氢氧化物(NaOH A.R),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3.3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 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08 A.R),另称取15g氢氧化钠(NaOH A.R)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溶液贮存于聚乙烯瓶中最长可保存一周。 3.4 盐酸溶液(1+9) 量取1份HCl(A.R)与9份水混合均匀。 3.5 硝酸钾标准溶液(以计),100mg/L:NNO3 硝酸钾(KNO3 ,A.R)在105—110℃烘箱中烘干3h,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 溶于纯水中,移至1000ml溶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在0~10℃保存。可稳定六个月。 3.6 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以计),10.0mg/L NNO3 用硝酸钾标准溶液(3.5)稀释10倍而得,使用时配制。 3.7 硫酸溶液(H2SO4,A.R)ρ=1.84 3.8 硫酸,(1+35) 1体积硫酸(3.7)与35体积水混合均匀。 4 仪器和设备 4.1 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化色皿。 4.2 医用手提式蒸气灭菌器或家用压力锅(压力为1.1—1.4kg/cm2),锅内温度相当于120—140℃。 4.3 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

环境水中总氮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环境水中总氮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陈 晨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供水公司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 要: 标准方法中总氮消解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消解时间过长,影响分析检测的时效性。为缩短消解时间,采用专用消解器按照标准方法消解水样,可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 总氮测定;水样消解;研究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112-01 总氮的测定是水环境分析中重要的指标。标准方法中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水中总氮时,需要在高压高温的环境中进行消解[1]。一般实 2.1 标准曲线有效性验证 验室在总氮的消解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采用该方法消解水通过TN标准曲线的绘制表明,曲线的回归系数为0.999 样耗时至少80min,较长的水样消解时间导致分析检测样品的8,线性较好。标准未知样的测定结果在规定的不确定度范围时效性很差,对于分析检测任务较重的实验室,会导致样品积内,且7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为1.1%。表明测定的准确度较高,压[2]。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开放型的COD快速消解器消解水精密度较好,完全可以满足实验室实际样品的测定。 样的效果,该方法可将水样消解时间降为30min并可减少碱性 2.2 实验方法与标准方法的对比 过硫酸钾试剂的浪费。 选择标准系列中浓度为3mg/L的标准样品,按照表3的两种1 实验 方案分别对3组平行样品进行消解,测定水中总氮的含量。测定1.1 仪器和主要试剂 结果见表4。 Hach公司生产的COD专用消解器及消解管,Aglient公司生产的HP 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碱性过硫酸钾,(1+9)盐酸,总氮环境标准样品GSBZ 50026-94 203321。 1.2 实验方法 1.2.1 标准系列配制。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浓度为10 mg/L的总氮标准溶液至50mL容量瓶中,用无氨水稀释至刻度线,稀释后的浓度如表1所示。 配制好标准系列后,用2mL大度移液管吸取上述浓度的标液,加入1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放入COD快速消解器消解30min,消解后取出消解管放置室温后,加入(1+9)的盐酸0.2mL,最后加入1.8mL蒸馏水,用HP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绘制标准曲线如下图。 从表3、表4可看出,采用快速法消解样品后测定,减少了样品及试剂使用量,大大缩短了样品分析测定时间,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确度均优于标准方法。 2.3 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标准方法和快速消解法对大庆某城市污水厂出厂水中的总氮进行实际测定及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见表5。 总氮标准曲线图 1.2.2 标准未知样测定。取10mL编号为GSBZ 5006-94 203321的环境标准未知样,其浓度为3.80±0.10mg/L,稀释定容至250mL。测定结果如表2。 表2 总氮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数据 表3 两种消解方法对比 表1 总氮标准系列 表4 两种消解方法测定样品结果对比 表5 实际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 (下转第94页)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精)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trogen-Alkaline potassium persulfate digestion-UV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GB 11894 -8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碱性过硫酸钾在120 ~124 ℃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的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的测定。本法可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氨、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 /L ,测定上限为4mg /L 。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 3 L·mo1 -1 · cm -1 。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 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 倍以上有干扰。 某些有机物在本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不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盐时对测定有影响。 2 定义

2.1 可滤性总氮:指水中可溶性及含可滤性固体( 小于0.45μm 颗粒物) 的含氮量。 2.2 总氮: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 3 原理 在60 ℃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 ~124 ℃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氯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 和275nm 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 220 及A 275 按式(1) 求出校正吸光度A : A =A 220 -2A 275 (1) 按A 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 以NO 3 -N 计) 含量。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4.1) 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4.1.1 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氢型) 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密封玻璃盖的玻璃瓶中。 4.1.2 蒸馏法:在1000mL 蒸馏水中,加入0.10mL 硫酸(p=1.84g /mL) 。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L 馏出液,然后将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土壤质量总氮的测定

土壤质量总氮的测定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经碱性过硫酸钾在120℃- 124℃消解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城市污泥中的总氮。 本方法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城市其他污泥中总氮的测定。本方法可测定污泥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本方法污泥消解液的最低检出限为0.04mg/L。 测定过程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当污泥消解液中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0.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某些有机物在本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不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盐时对测定有影响。样品中含有六价铬及三价铁离子时,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ml-2ml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可消除。硫酸盐及氯化物对测定无影响。2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最终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求出校正吸光度A:A=A220-2A275。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l·cm-1。

3试剂 本方法所使用的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3.1无氨水: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离子交换法:将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密封玻璃盖的玻璃瓶中。 蒸馏法: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0.1Oml硫酸(3.2),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l馏出液,然后将馏出液收集在带有密封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3.2硫酸(H2SO4):ρ=1.84g/ml。 3,3盐酸(HCl):ρ=1.19g/ml。 3.4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另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0ml,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最长可贮存一周。 3.5盐酸(1+9):量取10ml盐酸(3.3),溶于90ml无氨水中,混匀。 3.6硝酸钾标准贮备液(ρN=1OO.0mg/L):准确称取在105℃~110℃烘干3h后的基准硝酸钾(KN03)0.7218g,溶于无氨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在O℃~10℃暗处保存,或加入(1~2)ml 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6个月。 3.7硝酸钾标准使用液(ρN=10.00mg/L):将硝酸钾标准贮备液(49.3.6)用无氨水稀释10倍而得,使用时配制。 4仪器

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强制性标准 - 免费 - 已解密,可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36—2012 代替GB 11894—89 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trogen-Alkaline potassium persulfate digestion UV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前言 .............................................................................................................................................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1) 5 干扰和消除 (1) 6 试剂和材料 (1) 7 仪器和设备 (2) 8 样品 (2) 9 分析步骤 (3)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3)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4)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 13 注意事项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含氮量测定方法 (6)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总氮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的含氮量要求及含氮量测定方法;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 ——增加了注意事项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12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废止。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2年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总氮的测定方法

总氮的测定方法 (1)、原理 当样品与浓硫酸和硫酸钾的混合物(沸点315~370℃)在催化剂硫酸铜或硫酸汞存在时,一起加热,其中的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硫酸铵。然后加入NaOH溶液使之成碱性,蒸镏使氨释放出来并以硼酸吸收,然后用硫酸滴定硼酸铵。 此法测得的总氮包括了有机氮和原来即以氨态存在的氮,但不包括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形式存在的氮,有机氮中的某些化合物如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吡啶、叠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等也未包括在内。以此法测定的总氮称之为凯氏(Kjeldagl)氮,即TKN。测定同一水样中氨态氮含量后,总凯氏氮和氨态氮的差值即为有机氮。 ------------------------------------------------------- (2)、药品与仪器 ①、浓硫酸,密度1.84g/cm3; ②、50% NaOH溶液; ③、10% CuSO4溶液; ④、4%硼酸溶液; ⑤、无水硫酸钾或无水硫酸钠; ⑥、0.020mol/L(1/2H2SO4标准溶液:吸取分析纯浓硫酸2.80ml,溶于1000ml蒸镏水中,得到约0.10mol/L(1/2H2SO4)溶液,用碳酸钠标定。然后从中吸取200ml,用蒸镏水稀释至1000ml备用。 ⑦、混合指示剂:取0.05g甲基红和0.10g溴甲酚绿溶于100ml乙醇中;

⑧、1%酚酞的乙醇溶液; ⑨、4%Na2S。9H2O溶液; ⑩、蒸镏水:将普通蒸镏水酸化后加入KMnO4进行蒸镏,并重复蒸镏一次,以使其中不含有任何铵盐或氨。本试验所用蒸镏水均应经过这样的处理; ⑩、浮石:在蒸镏水中煮沸后干燥备用; ⑩、600瓦可调温电炉两台; ⑩、凯氏烧瓶及凯氏蒸镏装置 (3)、操作步骤 操作可分为消化、蒸镏和滴定三个步骤。 ①、消化: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以含氮0.5~10mg为宜)的废水水样置于凯氏烧瓶,加入10ml浓硫酸、5克硫酸钾或硫酸钠、1ml硫酸铜溶液,并放入几块沸石,将凯氏烧瓶以45度的角度固定于通风橱内加热煮沸,烧瓶内将产生白烟。继续煮沸,烧瓶中颜色逐渐变黑,直至溶液完全透明无色或浅绿色。再继续煮沸20分钟。 ②、蒸镏: 将凯氏烧瓶冷却,以约150ml蒸镏水冲洗烧瓶壁,加入2.5ml硫化钠溶液和3~5滴酚酞,然后缓慢沿壁加入50mlNaOH溶液尽量使其不与烧瓶内液体混合。立刻将烧瓶按图所示安装到蒸镏装置上去(事先安装好含50ml硼酸的吸收瓶),小心转动烧瓶使烧瓶内的两层液体混合并开始加热。煮沸20~30分钟或在不使用蒸气发生器时蒸发至烧瓶内液体体积减少至原体积约约1/3时,停止蒸镏。 ③、滴定: 卸下吸收瓶,加入几滴混合指示剂,以0.02mol/L(1/2H2SO4)滴定至溶液变为紫色。

总磷总氮的测定方法

总磷、总氮的测定方法 水质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碱性过硫酸钾在120~124℃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的方法。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的测定。本法可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 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1.cm-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某些有机物在本法规定的测定条件下不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盐时对测定有影响。 2.定义 2.1可滤性总氮:指水中可溶性及含可滤性固体(小于0.45μm颗粒物)的含氮量。 2.2总氮: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

3、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或(1)求出校正吸光度A: A = A220 —A275 (1) 按A 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以N03—N计)含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4.1)另有说明外,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4.1.1离子交换法: 将1000ml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4.1.2蒸馏法: 在1000mL蒸馏水中,加入0.1ml硫酸(ρ=1.84g/ml),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4.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g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4.1)

工业废水总氮测定方法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环境保护 行 业 污 水 单位: 姓名: 时间:

工业废水总氮测定方法 摘要:水中的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在实践中发现,由于过硫酸钾药剂品质原因,会出现空白吸光值偏高的现象,与国家标准不超过0.0 30不符。通过对过硫酸钾试剂的研究,降低空白吸光值,使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工业废水;总氮;空白吸光值;过硫酸钾 总氮指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总和,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总氮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污染的程度,大量的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或含氮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使水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物含量增加,生物和微生物类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湖泊、水库中含有超标的氮、磷类物质时,造成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因此总氮测定的准确度极其重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是水质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将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按A=A220-2A 275计算校正吸光度值,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

但是实际操作中经常因为过硫酸钾药剂品质的影响,造成空白吸光值偏高,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总氮测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对市面上不同厂家销售的过硫酸钾试剂进行试验,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过硫酸钾试剂进行提纯,降低其空白值,使分析结果准确,分析速度提高。并使用符合要求的厂家的药剂对公司内工业废水水样进行总氮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仪器与设备 北京瑞利单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1801,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一般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 1.2主要试剂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0g过硫酸钾溶于600mL 水中,另称取15.0g氢氧化钠溶于300mL水中。带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100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7d。硝酸盐氮标准溶液,500mg/L,购于环保部标准物质研究所。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将硝酸盐氮标准溶液稀释配置成10.0mg/L的标准使用液。 1.3实验过程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量取0.00,0.20,0.50,1.0 0,3.00和7.00mL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液于25mL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中,其对应的总氮(以N计)含量分别为0.00、 2.00、5.00、10.00、30.00和70.0μg。加水稀释至10.00mL,再加入5.00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管塞,将比色管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0~124℃之间保持30min,自然冷却,将管内液体颠倒数次混匀。每个比色管

水质总氮实验报告

水中总氮的测定 一原理 总氮测定方法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成硝酸盐后,再以紫外分光计进行紫外测定。 水样采集后,用硫酸酸化到PH<2,在24h内进行测定。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以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然后用紫外分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 水样中含有六价铬离子及三价铁离子时,可加入5%盐酸羟胺1-2ml 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 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可消除。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若干25mL具塞玻璃磨口比色管 压力锅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 2试剂 (1)无氨水:每升水中加入0.1ml浓硫酸,蒸馏。收集馏出液于玻璃容器中或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2)2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mL (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0ml。溶液存放于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4)(1+9)盐酸。 (5)硝酸钾标准溶液 标准贮备液称取0.7218g经105-110℃烘干4h的优级纯硝酸钾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每毫升含100μg硝酸盐氮。加入2ml三氯甲烷为保护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用无氨水稀释10倍而得。此溶液每毫升含10μg硝酸盐氮。 三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分别吸取0ml、0.50ml、1.00ml、2.00ml、3.00ml、5.00ml、7.00ml、8.0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进磨口塞,用纱布及纱绳裹紧管塞,以防止溅出。 (3)将比色管置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加热0.15h,放气使压力指针回零。然后升温至120-124℃开始计时(或将比色管置于民用压力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含量

水中总氮含量的测定方法 水中的含氮量指水体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物含量的总和(以下简称总氮或TN(Total Nitrogen))。水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物含量增加,会使水中生物和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若湖泊或水库中的氮含量超标,会造成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含氮量越高,说明水中的溶解氧越低,水质恶化。因此,总氮含量是衡量某一区域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方法标准及适用范围: 2012年2月29日,国家环境部发布了HJ 636-201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标准,并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测定。 方法检测范围: 当样品量为10 ml(10 ml至25 ml,经处理后移取1 ml样品于比色皿中)时,该方法检测限为0.05 mg/L,测定范围为0.2~7.00 mg/L。 方法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波长220 nm和275 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照公式(1)计算校准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准吸光度A成正比,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氮含量。 A=A220-2A275 (1)试剂材料: 无氨水;氢氧化钠;过硫酸钾;硝酸钾;浓盐酸;浓硫酸;100mg/L硝酸钾标准贮备液和10.0mg/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具体配置方法参考国标《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上所述。 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振动摇床,超声波清洗器,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 测定方法: 1)用25mL比色管取样品10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在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