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总结1

普通地质学总结1
普通地质学总结1

第一章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P1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由哪些主要方面?P2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P1

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P2

5、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P3

6、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P3-4

第二章矿物

本章小结

1、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蜕变就转变成稳定同位素。1种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由数量一般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半衰期是常数。P5

2、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即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P5

3、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它们总含量站地壳重量的99.98%。P5

4、矿物的基本性质包括:天然产出、具有有序结构及固体等三方面。

5、晶体是具有有序结构的固体,矿物都属于晶体。晶体生长良好时具有多面体外形。P6

6、成分相同而内部不同的矿物称为同质多像矿物;成分不同而内部结构相同的矿物称为类质同像矿物。P6

7、矿物单体和集合体都可以形成特征性的形态。根据形态可以识别矿物。P7

8、按透过光线的能力矿物可以分为透明的与不透明的;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的,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的。P8

9、按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及非金属光泽三类。前两类是不透明矿物的特征,后一个是透明矿物的特征。P8

10、矿物的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P8

11、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对鉴定不透明矿物具有重要意义。P8

12、硬度计由10种矿物组成,利用硬度计可以测定矿物的硬度大小。P8-9

13、解理面是矿物受打击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光滑平面。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的破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P9-10

14、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是每一个硅的周围由四个氧。P12

15、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是其中最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在造岩矿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P12

重要术语

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由哪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断口。

7、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有那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P7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由那些?在标本上如何加以认识?(光学性质、力学性质)

9、解释:硅酸盐矿物、硅氧四面体、凿岩矿物。P12

10、最重要的造岩矿物由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P10

11、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各种矿物的鉴定特征。

12、解释:斜长石、钾长石、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碱性斜长石。P15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本章小结

1、岩浆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熔融体。其粘性的大小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岩浆的硅、铝氧化物含量多,岩浆温度相对低,以及所含气泡较多者,其粘性高;反之,其粘性低。P17

2、气体的喷发是火山喷发的前导,并贯串于火山喷发的全过程。气体主要是由水蒸气以及少量CO2、硫化物、硫等组成。P17

3、火山喷出的固体物质统称为火山碎屑物,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由火山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P18

4、火山灰是火山喷出的细小碎屑物,能长时间漂浮在空中,喷出量可以很大并能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性气候。P19

5、熔岩是喷出地面后丧失了气体的岩浆。粘性大的熔岩流动性差;粘性小的熔岩流动性强,可以展布很大范围。熔岩在冷凝过程中发生规律性收缩,能够形成柱状节理。P18-19

6、火山是由火山喷出的固体或液体(或固、液体)产物堆积而成的高地。P19

7、火山高地的典型形态为锥形,称为火山锥。锥体高度最大的可达数千米。锥顶由圆形洼坑,是岩浆喷出的通道,称为火山口。其直径大的可达数公里。P19

8、有的岩浆喷发是沿地壳中的巨大裂缝发生,不形成明显的火山锥,称为裂隙式喷发。由的岩浆喷发沿地壳中的管状通道发生,形成火山锥,称为中心式喷发。P19

9、火山岩或喷出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P19

10、超基性岩浆的SiO2含量<45%。由超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称为科马提岩。它只见于很古老的岩层中。目前没有超基性岩浆喷发的现象。P20

11、基性岩浆(或玄武岩浆)的SiO2含量为45%—52%。裂隙式喷发正是基性岩浆喷发具有的特征。它如为中心式喷发,可形成盾状锥、熔渣锥或熔岩锥。P20

12、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常有枕状构造。陆上喷发的基性熔岩表面常具有波状或绳状外貌。

13、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P20

14、中性岩浆(或安山岩浆)的SiO2含量为52%—65%;酸性岩浆(或花岗岩浆)的SiO2含量>65%,它们具有较大粘性,喷发猛烈,产生大量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具有很大破坏性。P21

15、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熔岩常交互成层并堆积成复式火山锥。如果岩浆粘性极大可以只喷出火山碎屑物,不喷出熔岩。P22

16、中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安山岩,酸性熔岩形成的岩石称为流纹岩。(前者由中性斜长石与角闪石组成,后者由石英、钾长石与钠长石组成)P22

17、由于塌陷或后继岩浆喷发使原有火山口受到破坏并扩大而形成的新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P22

18、火山口易积水成湖,称之为火山口湖。P22

19、世界火山集中分布在坏太平洋、地中海—印尼带、洋脊带以及红海沿岸—东非带。前两

带是板块敛合带,后两带是板块分裂带。P22-24

20、安山岩浆的喷发只见于环太平洋四周的大陆边缘及岛屿而不出现于大洋内部,大洋内部都只喷发玄武岩浆,两者的界线称为安山岩线。P23-24

21、岩浆侵入的过程伴随着围岩的同化及岩浆的混染。结果,岩浆的成分发生改变,在侵入体的边缘可出现未被同化掉的围岩残块——捕虏体。岩浆在地下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P24

22、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高低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称为结晶分异作用。P25

23、实验表明,玄武岩浆在结晶分异过程中,铁镁质矿物的晶出顺序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称为不连续反应系列;长英质矿物晶出顺序是基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称为连续反应系列;以上两个系列分别进行,同时发生,所形成的矿物一一反应。在结晶分异的低温阶段则晶出钾长石、白云母、石英。以上两系列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不连续的反映系列,总称为鲍温反应系列P25

24、矿物晶体粗大且晶形较完好的长英质火成岩称为伟晶岩。它是在岩浆结晶分异的晚期由残余岩浆所形成。P26

25、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决定于岩浆冷凝的深度、岩浆的成分及其规模以及围岩的产状。重要的产状由岩脉、岩盆、岩株、岩基等。P27

26、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特点以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的特征取决于岩浆冷凝的快慢,而岩浆冷凝的快慢与岩浆的成分、规模、冷凝的深度与温度等因素相关。P28

27、显晶质结构(包括粗粒、中粒、细粒及似斑状等)是侵入岩所常见的结构,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含斑状)是喷出岩所常有的结构。P28

28、火成岩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它是火成岩形成条件的反映。P28

29、层状构造是喷出岩特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及流动构造主要见于喷出岩,也能见于侵入体的边缘。

30、火成岩的肉眼命名主要是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与构造。

31、岩石熔融实验表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便开始发生熔融,首先是低熔点的成分熔出;温度继续升高,较高熔点的成分相继熔出,由此可形成由酸性逐渐向基性转变的熔融体。此种分级熔化的作用称为部分熔融。许多火成岩是由组成地壳甚至地幔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32、地球内部是热的。内热外流称为大地热流或热流。

33、地下一定深度上,温度常年不变、其温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一致,此深度带称为常温层。

34、常温层以下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大陆上地温梯度平均值为3。C。

35、地下到达一定深度后,地温梯度减小。现在认为,地下100km深度温度为1300。C,2900km 处为3700。C,地心温度为4500。C。

36、深度增加伴随着压力增加,而压力越大,岩石越难于熔融。地幔中并不存在一个连续的岩浆层。

37、在地热的形成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生成的热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重要术语

岩浆、喷出作用、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碎屑物、熔岩、火山灰、浮岩、火山弹、柱状节理、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科马提岩、火山口、破火山口、盾状火山、熔岩锥、熔渣锥、玄武岩、溢流玄武岩、复式火山、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安山岩线、

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尼火山带、洋脊火山带、地中海沿岸—东非火山带、活火山、死火山、侵入作用、侵入岩、围岩、浅成侵入、深成侵入、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结晶分异作用、连续反应序列、不连续反应序列、鲍温反应序列、岩脉、岩床、岩盆、岩盖、岩株、岩基、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层状构造、部分熔融、大地热流(热流)、常温层、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放射性热。

复习思考题

1、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3、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

5、解释:熔岩、波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柱状节理。P19

6、解释:火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房、火山顶(火山塞)。

7、科马提岩有哪些特点?P20

8、基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包括喷发物的性质和特征、喷发的规模、火山锥的类型和特征?)P20-21

9、解释: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溢流玄武岩。P21

10、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参考第11题)?P21-22

11、破火山口的成因如何?P22

12、解释:活火山、死火山、火山口湖。P22

13、试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P22-24

14、解释:安山岩。P22

15、解释:侵入作用、围岩、侵入岩、浅成岩、深成岩。P24

1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P24

17、何谓结晶分异作用?试对它的地质意义做出评价。P25

1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P25

19、火成岩产状有哪些主要类型?P29

20、你对花岗岩基的成因怎样理解?P28

21、何谓火成岩的结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P28

22、何谓火成岩的构造?有哪些主要的火成岩的构造?P25

23、了解火成岩分类的原则,熟悉各类火成岩中代表性岩石的特点。并能鉴别它们。

24、何谓部分熔融?它对于不同种类岩浆的形成有何意义?

25、解释:大地热流、热流单位、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P32

26、你认为地球内热的来源何在?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本章小结

1、固体地球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所包围。外力地质作用正式由分别构成这三圈的大气、水、生物与构成地壳的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P37

2、北半球上一切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均向右偏;南半球的均向左偏。此为科里奥利效应。它对大气的运动方向(流水的运动方向也相同)发生重要影响。P37

3、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氧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等。在平流层上部有臭氧层。正是因为地球具有这种性质的大气,生命的存在才称为可能。

4、太阳热能、地球的重力能以及日月的引力是发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或者说是推

动大气、水、生物三种营力做功的动力。

5、外力地质作用包含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一个系列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P39-40

6、沉积岩(含沉积矿产)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最终产物。P41

7、使松散的沉积物变为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称为固结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新矿物生长作用等。它们对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意义。

8、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都是在常温、常压下形成的,或者所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大,在地表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矿物。P41

9、碎屑结构是沉积岩的特征性结构,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

10、碎屑结构按其组成碎屑颗粒粒径分为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等类型,其相应的沉积岩分别是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黏土)。P41

11、砾岩与砂岩一般都具有的碎屑、基质与胶结质三部分,或碎屑、胶结质两部分,用肉眼能够加以识别。P41

12、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性沉积构造,也是识别沉积岩的基本标志。包括平行层理与交错层理两种类型。P43

13、递变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等沉积构造都出现于具有碎屑结构的岩层中,它们对于判别岩层的顶底方向常有指示性意义。P43-45

14、缝合线是石灰岩及白云岩中常见的沉积构造。它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层面。P44

15、砾岩(含角砾岩)的进一步定名主要依据其中碎屑的成分。砂岩的进一步命名除依据碎屑成分外,海要注意碎屑的粗细程度、岩石的颜色、胶结物成分等。P45-46

16、粘土岩或泥岩的碎屑极细,难以辨认,进一步定名可以根据岩石的颜色及混入物成分。

17、硅质岩是由SiO2组成的岩石。含有机质的硅质岩为黑色。富含氧化铁的硅质岩为红色或灰绿色,称为碧玉。它们都致密坚硬。疏松多孔的硅质岩称为硅华。富含黏土成分者称为硅质页岩,质地较软。P46

18、石灰岩是由方解石组成的岩石,遇稀盐酸起泡,硬度仅为3.5。白云岩是由白云石组成的岩石,遇酸可微弱起泡(因含CaCO3)或不起泡,硬度较石灰岩略大。岩石风化表面由溶蚀沟纹。P46

19、具有碎屑结构的石灰岩是常见的。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它们都包含碎屑与胶结质(即亮晶)两部分或碎屑、胶结质(即泥晶)三部分。各部分都要CaCO3组成,但是其特征不同。

20、具有非碎屑结构的石灰岩也是常见的,如泥晶石灰岩、钙华、礁灰岩等。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科里奥利效应、水圈、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作用、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非碎屑结构、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砾岩、砂岩、粉砂岩、硅质岩碧玉、硅质页岩、硅华、内碎屑、生物碎屑、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团块灰岩、礁灰岩、钙华、泥晶灰岩。

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P37

2、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地质作用中有何意义?P37

3、沉积岩形成的五个阶段包含那些基本内容?

4、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由哪些?其中哪些是沉积岩特有的?P45-48

5、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原生构造?识别它们由什么地质意义?

6、何谓碎屑岩?它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P45-48

7、如何区分碎屑?基质、胶结质?常见的胶结质的成分是哪些?P40

8、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的成因有哪些?

9、认识常见的沉积岩。P45-48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本章小结

1、变质作用是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三种因素引起的岩石的变化,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并未发生熔融、也未丧失其整体性。P51

2、岩石变质一般是缓慢的过程,尽管具备变质的因素,但如缺乏足够的作用时间,变质作用难于实现。P52

3、在变质过程中,含H2O及CO2的岩石可以发生脱H2O及CO2反应;缺H2O及CO2的岩石可发生吸H2O及CO2反应。这主要是由变质温度的高低不同所决定。P53

4、在很高的压力下密度小体积大的矿物可以结合成为密度大、体积小的新矿物。P53

5、只能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称为变质矿物,它是识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P54

6、由矿物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其中的晶粒称为变晶。变晶可大可小,粒径可以均匀(等粒变晶)分布,也可大小参差(斑状变晶)分布。P54

7、变质岩中部分保留的原岩结构,称为变余结构,如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斑状结构。P55

8、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称为变成构造,如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

9、接触变质作用的发生主要与岩浆的侵入相关,岩浆带来了大量热能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促进变质作用发生。变质作用影响的范围有局限性。P56

10、接触热变质作用是在单一的热能作用下发生的,可以引起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的变化,但不伴随岩石化学成分的显著改变,如使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石英砂岩变为石英岩。P56 11、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是在温度与化学活动性流体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它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结构都发生变化。其代表性的变质岩是矽卡岩。P57

12、区域变质作用乃是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有大范围的影响。P57

13、区域变质环境由低压高温、正常地温梯度及高压低温三类,它们的地温梯度分别是25。C—60。C/km、20。C—30。C/km及7。C—15。C/km。在不同环境下变质作用具有不同的具体特征。P58

14、埋藏地质作用既不与岩浆侵入相关,也不与构造活动相关,主要是由于沉积物堆积后地特别大而产生的较大静压力及较低温度所引起。P58

15、同一种原岩因变质温度与压力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变质岩。

16、混合岩一般包括基体与脉体两部分。基体是变质岩;脉体是变质岩中由外来熔体或热液通过填充或交代作用所形成的长石及石英。如果长英物质彻底交代变质岩,便形成混合花岗岩。P60

17、动力变质作用的发生与剪切力引起的断裂活动相关,在地壳的表层表现为岩石的破碎,在地壳的较深部位表现为岩石中矿物颗粒发生塑性变形、重结晶以及形成新矿物等。P54 18、在地质历史中岩石处于消亡和新生的无限循环中。这是因为地质作用改变着岩石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能有特定种类的岩石存在。P63

重要术语

变质作用、变质岩、静压力、定向压力、剪切力、挤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脱水反应、脱CO2反应、柯石英、变质矿物、变晶结构、变晶、变余结构、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理、片麻状构造、变余构造、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环境、埋藏变质作用、变质程度、混合岩化作用、混合花岗岩。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变质作用?P51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何关系?P51

3、变质作用与构造运动有何关系?P57

4、引起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作用如何?P51

5、组成变质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其中哪些矿物是变质岩所特有的?P54

6、变质岩的特征性结构怎样?P54-55

7、变质岩的特征性构造有哪些?P55-56

8、何谓接触变质作用?其形式环境如何?有哪些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P56-57

9、何谓区域变质作用?有哪些区域变质环境?由哪些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P57-59

10、何谓混合岩化作用?由哪些因素引起?它对花岗岩的形成有何意义?P60

11、何谓基体与脉体?

12、何谓动力变质作用。由何种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如何?P61

13、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验中学过的)。

14.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关系怎样?P61-62

第六章地质年代

本章小结

1、地质年代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是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事件。前者称为相对年代,后者称为绝对年代。P64

2、较新地层覆于较老地层之上是一项规律,可简称为下老上新。这是地层层序律的基本内容。(或称叠置原理)P64

3、因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层序可能发生颠倒。因此,在运用地层层序律时必须要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来正确判断地层的顶、底。P64

4、生物层序律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化石来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因为不同年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种类的化石;同时,生物的进化是有规律的,地层年代越新,其中含有的生物越高级。P65

5、具有演化快速、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等特征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它对鉴定地层的年代最有价值。P65

6、对相互交切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而言,被切割者老于切割者;对具有包裹关系的两地质体言,被包裹者老于包裹者。这是切割律的基本内容。P66(就侵入岩与围岩关系来说)

7、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就是包含在该地质体中与该地质体同时形成的矿物的同位素年龄。

8、地质年代表是依据对全球地层进行系统的划分与对比所建立起来的地质历史的编年。它简明地反映了地球上无机界与有机界的演化。熟悉地质年代表十分重要。P66

重要术语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化石、标准化石、母体同位素、子体同位素、地质年代表、宙、代、纪、世、宇、界、系、统、群、组、段。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相对年代,它是怎样确定的?P64

2、何谓标准化石?它有何意义?P65

3、何谓切割律?P66

4、何谓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它有何意义?P66

5、熟悉国际地质年代表。

6、解释:群、组、段。

第七章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

本章小结

1、大地的震动称为地震。震动的源地称为震源。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点称为震中。P72

2、海底地震可以引起海啸。海啸是波长巨大的海波,传播速度极快。对海岸地带可能造成破坏。P72

3、构造地震(断裂地震)地下岩石突然发生断裂引起的。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这一类型。此外还有因火山喷发及岩石塌陷引起的地震。P73

4、作为刚性物体的岩石一旦破裂就会引起弹性振动。这是解释构造地震成因的弹性回跳说的基本思想。P73

5、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别为<70km、70—300km、300—700km。破坏性最大的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

6、从震源发出的弹性振动是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这种弹性波称为地震波。P74

7、地震波有不同类型。纵波的特点是介质的振动方向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传播速度较快,在固态,液态及气态介质中均能传播。横波的特点是介质的振动方向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表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面相遇后激发所产生的。它只能沿着地面传播,传播速度最慢。P74

8、由地震仪所记录下来的振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从地震谱上可以区分出三种地震波先后到达并被接收的时间。P75

9、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差与地震台离震中的距离成正比,依据这一规律可求出地震台离震中的距离即震中距。P76

10、根据三个地震台所测得的震中距即可用交绘法求出震中位置。P76

11、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划分的。5级以上的地震便能造成破坏。目前已知最大的地震为8.9级。地震的烈度是根据地面的破坏程度划分的。同一震级的地震在不同地区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具有不同烈度。P78

12、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其中包括90%的中源地震及几乎全部深远地震。P79

13、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15%的地震,主要为浅源地震与中源地震。P79

14、洋脊地震带上都是浅源地震。P79

15、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记载的破坏性地震频繁,有许多特大地震。这与我国临近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汇处有关。我国的地震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有关。P80

1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何时、何地、发生哪一级地震。目前较困难的是对第一个问题做出准确的震前预报。P82

17、地震预防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地震区划的要求,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8、地球的平均密度(5.5g/cm3)远远大于地表出露的岩石的密度(一般为2.6—2.8g/cm3,最高为3.3g/cm3),因而地球内部应为高密度的物质组成。P83

19、陨石由多种类型。石陨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含有约20%的金属Fe—Ni;铁陨石机会全由金属Fe—Ni组成;石铁陨石的成分界于前两者之间。由于太阳系星体的物质组成应具有统一性,所以根据陨石的成分可以推断地球内部应存在高密度的Fe—Ni物质。P83 20、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况来确定地球的内部构造,主要是依据以下原理:(1)地下物质的密度愈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愈快了(2)地震波到达两种不同物态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折射和反射;(3)在液态介质中横波不能通过,纵波虽能通过,但其速度减慢。P83 21、根据地震波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及地核等主要层圈。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成为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们是地震波波速突变界面。P83 22、软流圈是位于地幔顶部的一个次一级层圈。它位于地下深度50km—250km的范围内。

此层圈是以固态物质为主,含有1%—10%的液态物质,因而比较软、易于流动。此层的以上部分包括地幔的最上部及整个地壳,称为岩石圈,它具有较强的刚性。P85

23、地核分为内、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P86

24、地壳的物质组成为火成岩、变质岩一级覆盖在表面的沉积岩。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性质有重大差别。前者厚度薄(平均7—8km),主要由玄武岩组成,构造简单,形成时间不超过中生代;后者厚度大(平均35km),成分接近于中性火成岩P85

25、地幔是由超基性岩石组成的。推断上地幔由辉石橄榄石即地幔岩组成。下地幔的物质成分中FeO及MgO的含量更高。P85

26、地核的物质是铁与少量镍、硫的混合物。P86

27、(均衡原理:)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即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是为均衡现象,均衡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设想在地幔顶部存在某个平面,即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个柱体因其物质的总重量相等,故它们能保持重力的平衡。P86-87

28、均衡现象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都在不断地打破均衡现象。P87

重要术语

震源、震中、海啸、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远地震,地震仪、纵波、横波、表面波、地震谱、震中距、等震线、震级、地震烈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地震带、石陨石、铁陨石、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山根说、均衡原理。

复习思考题

1、地震形成的原因何在?P73-74

2、何谓震源,震源的深度状况如何?P72

3、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P74

4、全球地震分布的规律怎样?P79-81

5、地球内部由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则怎样?是怎样知道的?P83-85

6、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P85

7、何谓均衡原理?P86-87

8、解释:震中、等震线、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地震图、地震仪。

9、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第八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本章小结

1、构造运动由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块体分离、块体聚汇、块体剪切错动三种基本形式。P90

2、第四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P90

3、构造运动的结果是使原本呈连续而水平产出的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地质构造。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是褶皱与断裂。P91

4、岩层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呈两度空间延展的素有地质体都由产状要素。P91

5、岩层顶面与底面间的距离称为岩层的厚度。岩层顶、底面之间沿地面的长度称为露头宽度。P91

6、岩层的弯曲称为褶曲。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一系列的褶曲称为褶皱。P92

7、褶皱的几何要素包括:翼、核、轴面、枢纽、弧尖、轴线、褶曲的长、宽、高等。这些要素是研究褶曲的特征所必要的。P92

8、根据轴面的产状可分为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根据褶曲横剖面特

征可分为扇形褶曲、箱形褶曲、单斜;根据褶曲枢纽的产状可分为水平褶曲、倾伏褶曲;根据褶曲的长、宽比可分为线状褶曲、短轴褶曲、穹与盆;褶皱的组合形式有复背斜、复向斜。P93-95

9、背斜成谷(背斜谷)、向斜成山(向斜山)的地形是为地形倒置。P95

10、由单斜岩层组成的山岭称为单斜山。其中,岩层倾角平缓,且顺岩层倾斜方向的山坡缓,反岩层倾斜方向的山坡陡者称为单面山;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者称为猪背岭。

11、由水平岩层组成的山岭称为平顶山。P96

12、识别褶曲的标志似乎沿倾斜方向上地层为对称式重覆。其中,核部地层老,两侧地层新者为背斜;核部地层新,两侧地层老者为向斜。P96

13、同一地层的走向发生合围转折表明褶曲的枢纽是倾伏的。对背斜而言,弧尖的指向代表枢纽的倾伏方向;对向斜而言,弧尖的指向代表枢纽的昂起方向。P97(补充:如果褶曲的两翼岩层走向平行,表示褶曲枢纽呈水平状态。)

14、褶曲形成的时间介于参与褶曲的最新地层与直接覆盖褶曲而未参加褶曲的最老地层之间。P97

15、断层是岩层的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滑动。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盘、断层位移等。P97

16、按两盘岩块的相对滑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逆断层中断层面倾角平缓者称为逆掩断层。平移断层分为左旋、右旋两种。P98-99

17、按断层面走向同被断地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纵断层)、倾向断层(横断层)、斜向断层(斜断层)。P99

18、两断层的共同仰侧称为地垒;两断层的共同俯侧称为地堑。P99

19、切割深度大地壳层或更深的断层称为深断层。P99

20、擦痕和镜面、阶步和反阶步、拖曳褶曲、断层角砾岩与断层磨砾岩、断层泥、地层重复或缺失、密集节理的存在、岩层被错断、三角面山、断层崖、悬谷、泉水出露及矿化现象存在等都是知识断层存在的证据。P99-100

21、节理是岩层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活动。节理的裂开面称为节理面。P102

22、相邻地层的接触关系有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三种。分别具有不同的构造涵意。P103

23、侵入体形成以后地壳发生隆起并遭受剥蚀,结果是侵入体暴露于地表,随后有地层沉积覆盖其上。地层与侵入体的这种沉积覆盖称为沉积接触。它同侵入接触具有完全不同的构造和时间涵意。P104

24、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地质历史中是周期性出现的,因而构造运动具有旋回性。重要的构造运动属于前震旦纪的有阜平运动、五台运动、中条运动等(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属于震旦纪以后的有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阿尔卑斯运动(属于国际通用的名称)、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这些运动将地壳的演化分隔成不同的构造旋回。P105-106

重要术语

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的产状要素、岩层的厚度、背斜、向斜、直立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单斜、倾伏褶曲、线状褶曲、复背斜、复向斜、背斜谷、向斜山、地形倒置、单面山、猪背岭、平顶山、断层面、断层盘、断层滑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纵向(走向)断层、横向(倾向)断层、地堑、地垒、深断裂、断层擦痕、断层镜面、断层阶步与反阶步、拖曳褶曲、断层角砾岩、断层磨砾岩、断层泥、三角面山、断层悬谷。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P90

2、深刻理解岩层产状要素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测量方法。P91

3、地形倒置现象是怎样形成的?P95

4、如何识别褶皱并判断其类型?P96

5、如何识别断层?P99

6、深刻理解岩层的各种接触关系的含义,掌握其识别的方法。P103-104

7、何谓构造旋回?地史中由哪些主要的构造旋回?P105

8、试分析下图(地质剖面图)所表达的地质发展史(什么时期、发生什么事件、造成什么结果)。P107

第九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本章小结

1、魏格纳于1915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对大陆轮廓、古生物、冰川作用以及地质构造研究基础之上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然而,他对大陆漂移的原因未能做出科学的说明。P108

2、霍尔姆斯提出的地幔对流说比较科学地说明了大陆漂移的原因。称为随后宏观的海底扩张说及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基础。P111

3、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发展的海底地质考察,包括精确的水深测量、深潜水考察、海底地磁、重力、地震、地热等地球物流研究以及深海钻探和取样分析、测试等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海底扩张说的提出准备了条件。P108-111

4、洋脊是洋底的巨大山脉,绵延于全球各大洋,总长度大64000km。洋脊轴部有裂谷,沿洋脊裂谷带有玄武岩喷出,有浅源地震、这些现象都证明沿洋脊裂谷带的岩石圈发生了破裂并拉张。P112-113

5、洋脊裂谷带上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向洋脊的外坡沉积物逐渐增厚,但最厚的只有500—600m,而且沉积物年龄最老的仅为侏罗纪。洋底沉积物分布的这些特征为说明洋底扩张提供了重要依据。P113

6、宽阔的陆架、陆坡以及陆窿依次环绕着大陆,构成了稳定大陆边缘。这里地壳较大陆为薄,较洋底为厚,缺乏火山活动与地震。它是岩石圈分裂、扩张而成的。P113

7、活动大陆边缘具有特征性的海沟与火山弧(岛弧及山弧),缺少陆窿,是强烈的火山带与地震带。P114

8、在海沟—岛弧(山弧)系中深度由浅到深的一系列震源排列成为由海沟向大陆倾斜的面,称之为毕鸟夫带。深源地震就发生在此带上。P114-115

9、毕鸟夫带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面俯冲的构造带,故又称为俯冲带。大洋板块在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在达到600km深度后才发生全部熔融。熔融物上身便引起火山作用,形成火山弧;俯冲板块在未全部熔融前具有刚性,故能在俯冲的动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地震。深源地震才得以在俯冲板块的前端发生。P115-116

10、随着大洋板块的俯冲消减殆尽,洋壳两侧的大陆便发生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山链—碰撞造山带。P116

11、地幔中一部分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物质呈柱状体由深部上升,成为地幔柱。地幔柱到达岩石圈底面,便成为热点。热点中地幔物质分熔形成玄武岩浆、岩浆喷出便引起火山喷发。这是解释大规模玄武岩浆的一种模式。P117

12、缓慢运动着的大洋板块在位置固定不动的热点上通过,便形成一系列年代依次变新的火山成因的岛屿,即火山岛链。其中受海浪削平、相继沉落于水面以下者称为海底平顶山或盖奥特。P116

13、(海底扩张说要点:)地幔物质进行着大规模热循环,形成许多对流圈。在对流圈的上升部位、即洋脊轴部,地幔分熔的物质涌出,形成洋壳,洋壳分裂成两半,各自被动地随着对流

圈运动而向两侧移动;在对流圈的下降部分,即海沟处洋壳消减,洋底不断更新。P119

14、地幔对流如发生在大陆下面便导致大陆的分裂和大洋的启开。P119

15、地磁场的南北极每经过一定时间就要发生一次交替,称为地磁场转向。目前已经建立了最近地质时期的地磁场转向年代表。P120

16、洋脊脊轴两侧玄武岩地磁条带呈对称式分布,而且各地磁条带的宽度和地磁场转向期(含事件)所持续的时间长短成比例,这有力地证明了海底扩张的存在。P120-121

17、深海钻探结果表明,洋底最老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而且洋底岩石的年龄随着远离洋脊轴部变老。P122

18、洋脊潜水考察发现洋脊裂谷带中堆积有刚喷出不久的玄武岩;玄武岩中发育有许多断裂。断裂走向多数与脊轴平行。P122

19、洋壳剖面自上而下万为沉积物、枕状玄武质熔岩、席状岩墙及辉长岩。更下为橄榄岩。P123-124

20、横切洋脊有一系列大规模的转换断层。断层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性质在断层的两端发生转换,由水平剪切变为沿脊轴裂谷带拉张。P124

21、地质历史中,大陆分裂—大洋形成—大洋收缩—大洋消失和大陆碰撞是逐步演化的,可分为六个阶段,威尔逊旋回就是对这一全过程的概括。P125

22、全球有六大板块。板块边界由扩张脊、消减带和转换断层等不同类型,它们代表了全球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P127

23、除太平洋板块全为洋壳外,其他板块皆包括洋脊和陆壳。

24、对板块运动的驱动力目前研究还不成熟。除了地幔对流外,重力滑动、地幔物质向上楔入产生的推力以及板块前缘俯冲产生的拉力等都可能起一定作用。P129

25、从大陆或火山弧分裂出来的大小不同碎块,或者洋壳上面的岛屿或海山,都是地体,它们驼在岩石圈板块之上随板块的运动而运动、最终都拼贴到大陆边缘,导致大陆增生。P130-131

重要术语

大陆漂移、联合古陆、劳亚古陆、岗瓦纳古陆、古地中海、地幔对流说、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洋脊、裂谷、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火山弧、海沟、毕鸟夫带、俯冲作用、消减作用、碰撞造山带、海底平顶山、火山岛链、地幔柱、热点、离散带、敛合带、磁倾角、磁偏角、地磁场转向、地磁场转向年代表、海底地磁条带、席状岩墙、转换断层、威尔逊旋回、生长性板块边缘、消减性板块边缘、地体。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要点,并对该学说给以评价。P110

2、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P112-118

3、何谓洋脊?它的形态特点如何?空间分布怎样?P112

4、洋脊上为何地震频繁、震源浅?P113

5、洋脊上沉积物分布的规律如何?怎样解释?P113

6、何谓海沟及岛弧?它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P114

7、试比较两种大陆边缘的特征。P113-116

8、何谓毕鸟夫带及俯冲带?P114-115

9、试用板块俯冲的观点解释全球火山与地震的分布规律。P115-116

10、如何用板块俯冲观点解释区域变质作用的特点.P115-116

11、解释:海山、海底平顶山、热点。P116

12、海底热流值的分布规律怎样?怎样解释?P118

13、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P119

14、古地磁研究对证明海底扩张有何重要意义?P120

15、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如何?它是怎样知道的?这种分布规律对说明海底扩张有何意义?P122

16、洋脊的直接考察获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对于证明海底扩张有何意义?P122

17、洋壳剖面的结构怎样?

18、何谓转换断层?它的发现对证实海底扩张有何重大意义?P124-125

19、板块构造的基本含义怎样?P127

20、全球分为哪些板块,其分布位置如何?P127-128

21、板块边缘有哪些类型?P127

22、何谓地幔对流?P129

23、如何评价板块构造学说?P130

24、何谓地体?地体构造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P130-131

第十章风化作用

本章小结

1、处在地表环境下的岩石必然受到大气中的O

2、CO2、渗透到岩石缝隙中的水以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破环,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完整的岩石最终变成松散的碎屑及至土壤,这就是风化作用。P134

2、岩石的热胀冷缩、冰劈作用、根劈作用、盐晶的潮解与再结晶作用以及卸载作用等是主要的物理风化方式。P135

3、溶解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以及生物分泌的酸类物质对岩石的破坏是主要的化学风化方式。P135-137

4、岩石的物流风化与化学风化常常是配合进行的,不过在一定条件下,总是以某种风化方式起主导作用。P137-138

5、气温及降雨所代表的气候因素对岩石风化的特征有决定性影响。寒冷及沙漠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湿热地区以化学风化占绝对优势。P138-139

6、地势的高度、起伏程度洋脊山坡的朝向等地形条件也积极地影响到风化作用方式及风化速度。

7、生物界面貌受到气候及地势的约制,在不同气温及地势条件下,生物风化作用的意义不等。

8、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特征是影响风化作用方式及风化速度的基本内因。不同岩石在同种风化环境和条件下风化速度和风化方式不同,同种岩石在不同风化环境条件下风化速度和风化方式也大相径庭。P140

9、差异风化是产出在一起的不同岩石遭受的风化速度和风化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现象。P139

10、球状风化是块状或厚层状岩石受到化学风化为主的风化作用的结果。P139

11、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是碎屑沉积物的重要来源;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溶解物质是化学沉积物的基本来源。P141

12、土壤是富含腐殖质的细粒而松散的风化产物。各处土壤的性质和特征受着风化作用特征及母质的岩石特征所控制。P141

13、风化壳包括土壤及残积物两部分,各地风化壳的特点不同,与该处风化作用特征及岩石的性质相关。P142

重要术语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冰劈作用、根劈作用、层裂、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球状风化、差异风化、土壤、风化壳、古风化壳、残积物。

复习思考题

1、三类方式的风化作用之间有无联系?如何联系?P137-138

2、如果两个山区都由花岗岩组成,一个位于黑龙江,另一个位于海南岛,它们风化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3、试就某种沉积岩所具有的特征来探讨当时的风化作用性质。

4、试用风化原理来说明沉积岩中常见矿物出现的原因。

5、自己寻找一个岩石风化的剖面,观察其风化壳的特征。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地表流水分为片流、洪流与河流。前两者是由大气降水引起的暂时性水流,后者除大气降水外还能得到地下水,冰雪水、湖水等水源的经常性补给。P145

2、片流是山坡上无固定沟道的面状水流,它洗刷山坡的风化物质,使其在山坡的低凹处或在坡脚作为坡积物堆积下来。P145

3、洪流是固定沟道的水流。它冲刷沟谷使其加深、加宽、加长,形成冲沟。由洪流搬运和堆积的沉积物称为洪积物,在冲沟沟口形成的洪流堆积体称冲积扇或洪积锥。P145

4、河流的流速与流量是决定河流动能大小的指标。它们的变化制约着河流地质作用的进程。P147

5、下蚀作用使河谷加深,下蚀的极限是侵蚀基准面。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海平面,入湖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湖水面。P148-149

6、河流在演化中不断修饰其纵剖面,使之成为平滑的曲线,向均夷化河流方向发展。然而不论是流速、流量或沉积物的负荷等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破坏河流已建立的平衡状态,河流又将继续改变其纵剖面形态。P150

7、弯道环流及科里奥利力是使河流发生测蚀的基本原因。在侧蚀作用下,河流凹岸受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导致弯道发展及河谷变宽,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甚至蝶形。P152-153

8、随着河流弯道的充分发展,河曲颈变细,最终发生裁弯取直而形成牛轭湖。

9、溯源侵蚀作用是使河流由小变大,由短变长,由各个单一的河流联结而成统一水系的基本因素。P154

10、河水的紊流运动是河流以悬浮方式大量搬运细粒碎屑物质的基本原因。P156

11、碎屑物资的过量补给给河流流量的减少都可以引起河流的加积作用。加积的物质抬高河床,可形成多叉道的辫状河。P157

12、砂粒在河床底部做牵引搬运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波痕或砂丘等不同沉积构造。波痕从横剖面看就是交错层。P158

13、河流沉积的主要类型由心滩、边滩、河漫滩及三角洲等。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其下层为河床沉积(心滩或边滩)上层为河漫滩沉积。三角洲的组成包括底积层、前积层及顶积层三部分。P158-159

14、河流达到或接近均夷化以后,其下蚀能力变弱,主要繁盛侧蚀和沉积作用。然而,因气候变化而流量增大或因构造运动而抬高河床或降低侵蚀基准面,就导致河流的去均夷化,从而形成深切曲流及河流阶地。P162

15、河流的发育同地质构造有密切联系,小自某一段河床的定位及水系的形式,大到大范围内河流的展布格局,都受到地质构造特征制约。P163

16、以河流的地质作用为主,以其它外力地质作用为辅,可以使一个地区由参差起伏的地势变成准平原,准平原形成以后可以因构造运动抬高再受剥蚀而便成为夷平面或剥蚀面。在山区可以见到多级夷平面存在,它记录着新时期构造运动的历史。P164-165

重要术语

片流、洪流、坡积物、洪积物、冲积扇、冲沟、河谷、河床、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下蚀、旁蚀、溯源侵蚀、横向环流、自由河曲、牛轭湖、河流袭夺、袭夺弯。风口、紊流、

牵引搬运、悬运、河流的搬运能力、加积作用、辫状河、心滩、边滩、河漫滩二元结构、三角洲、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河流阶地、准平原、夷平面。

复习思考题

1、河流地质作用中那些作用及那些产物对于探讨地质历史中的事件最有意义?意义何在?

2、假设由某一性质的高地,并附设一些条件,来探讨该高地上河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3、下蚀和旁蚀的关系怎样?旁蚀和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构如何?P148-154

4、河流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怎样?

5、河流沉积物中的有用矿产应该富集在那些部位?这些矿物应该具备那些特点?P163

6、如果我国东北部地区普遍升高5000m,河流的状况将会发生那些变化?快速抬升怎样?慢速抬升时怎样?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冰川是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冰体的形成经过了雪、粒雪与冰川冰的发展过程,这是雪的不断重结晶的过程。P167

2、冰川按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条件可划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山岳冰川中有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及山麓冰川。P169-170

3、冰川形成于雪线以上。雪线的高度在极地近于海平面。在低纬度地区可高达6000m以上。P168

4、冰川的运动速度很慢。山岳冰川由高处向低处运动;大陆冰川由冰体的中央部位向四周运动,它可以越过局部的高地最终注入海洋。P169

5、(冰川的物质均衡:)冰川的运动是绝对的,然而冰川的前端位置多变。冰川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时冰川前端前进;前者小与后者时冰川前端后退;两者保持平衡时冰川前端稳定。P168

6、冰川在运动中刨蚀冰床。刨蚀而成的物质包括巨大的岩块和细微的泥,它们冻结在冰川的底部和两侧,可以被搬运很远。P170-171

7、冰斗、角峰、鳍脊、冰蚀谷、冰川悬谷、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及冰川擦痕等都是冰川刨蚀作用的主要痕迹。冰斗的位置代表古雪线的高度。P171-173

8、冰川沉积物称为冰碛物。固结的冰碛物称为冰碛岩,它缺乏分选性,无成层性,无定向性,有的碎块表面具有冰川擦痕,含有喜冷生物化石等基本特点。正确识别冰碛物或冰碛岩对判识古冰川作用的存在具有决定性意义。P174-175

9、季候泥(即纹泥)是在冰水湖泊中形成的纹层状沉积。夏季形成的纹层色浅,粒较粗(为细砂和粉砂),冬季形成的纹层色深质细(为泥质和粉砂)两者频繁交替,一年一对。P176 10、冰川大规模前进,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的发生时期称为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面积大大缩小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汇总最早的冰川作用发生于23亿年前,随后由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以及第四纪冰期等。P177

11、第四纪大冰期包含有20次冰期和间冰期,目前正处在最近的一次间冰期。近100万年来冰期每隔10万年1次;此前的100万年中冰期每隔4万年1次。这是通过深海底沉积物的研究得知的。P178

12、大陆冰川很厚,可将地面压沉。冰川作用的后果是导致海平面大规模下降,陆地上水系和水文条件的改造以及生物面貌的改变等。P178

13、冰川作用须要气候变冷及降水量丰富两项条件。大陆因板块运动而移向极地,大气中CO2及甲烷含量的减少、火山作用的发生以及地球自转的倾斜度、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变化等天文因素都可能导致气候的变冷,是引起冰川作用的可能原因。

重要术语

雪线、冰川冰、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刨蚀作用、冰蚀谷、

冰斗、羊背石、冰川擦痕、冰碛石、冰碛岩、冰川漂砾、季候泥、冰川作用、冰期、间冰期。

复习思考题

1、试从结构的角度比较雪花与砂,冰川冰和大理岩。

2、比较河流与冰川在搬运作用方面的异同。P173

3、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P157、P175

4、比较冰水沉积与河流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的异同。P157、P175

5、有人认为我国东南部许多标高仅有200m左右的地区页也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如认为南京雨花台有第四纪的冰碛石存在,这种看法如果成立的话,意味着第四纪以来这里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地质变化?

6、如果两个地区同时受到冰川作用,一个地区由粗粒花岗岩组成,另一个地区由细粒石灰岩组成,那么,所形成的冰碛物有何不同?

7、如果大气中CO2含量急剧升高,将会导致什么结果?

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岩石(含沉积物,以下同)中的空隙包括孔隙、溶洞及裂隙三种。它们是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通道。空隙数量多少决定了岩石的可能含水量。一般说,颗粒细、分选好以及胶结差的岩石比颗粒粗、分选差、胶结程度好的岩石孔隙要多。P182-183

2、空隙的大小决定这岩石透水的能力。空隙大,水能自由透过的岩层称为透水层。空隙细微,能含水但难于透过水的岩层称为隔水层。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层称为含水层。P183

3、地下水面或潜水面是饱水带的顶面。此面以上为包气带,其空隙中充填有空气,液态水不饱和,此面以下为含水层。P183

4、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元素的离子、分子或化合物,它们的总含量称为矿化度。P183

5、含水层如在地表高处暴露便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如在低洼处暴露可排泄地下水。地下水可以接受河水的补给,也可补给河水,视自然地理情况而定。P183

6、泉是地下水的天然排泄口。其中水流具有向上运动能力者为上升泉,如喷泉;水流仅受重力驱使而向下运动者为下降泉。P183-184

7、包气带中含有的水称包气带水,包括气态水、因静电吸附在空隙表面的水和毛细管水。它们能为植物所吸收,但不能被人们取用。P185

8、包气带中如有局部性隔水层存在,其上覆透水层中可局部性蓄水,这种水称为上层滞水。P185-186

9、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潜水。潜水面由高地起伏,一般,地下水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而深层地下水因受到上覆岩层的静压力可以向上、向河、湖等低压处流动。地下水的运动路线是较复杂的,运动速度缓慢,约每天数厘米。P186

10、位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承压水,它具有向上运动的能力。向斜盆地或单斜盆地是形成承压水的有利地质构造。P186

11、孔隙水在松散沉积物中广泛分布,往往构成连续的含水层,是重要的地下水源。部分基岩中也可能赋存孔隙水并能为人们所取用。P187

12、裂隙水可存在于任何富含裂隙或节理的岩石中,研究裂缝发育的规律是寻找裂隙水的基本途径。P187

13、喀斯特作用的不同阶段可形成不同的喀斯特地貌组合。有利于喀斯特作用充分发育的条件是:(1)温湿的气候;(2)易溶的岩石;(3)岩石中的断裂破碎带及岩层产状较为平缓的部位;(4)构造运动程度微弱,地壳较长期处于稳定状态。P188-191

14、碎屑沉积岩集中各种成分的胶结质,岩石裂隙中充填的方解石脉与石英脉,溶洞内生长的钟乳石以及在泉口堆积的石灰华与硅华等都是地下水的化学沉积物。P194

15、地下水的开采切忌盲目与过量,否则会造成地面沉降、水源枯竭、水质恶化,有破坏性的后果。P194-195

重要术语

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层或潜水面、上升泉、下降泉、潜水、上层滞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或溶洞水、地热田、钟乳石、泉华。

复习思考题

1、有人认为,找寻地下水就是要找寻适宜的地质构造,应怎样理解这一看法?

2、你的家乡或你熟悉的地方,地下水属于那种类型?其特点怎样?

3、调查一个井水水位的变化情况,分析引起水位变化的因素。

4、许多国家已制定了利用水资源的法规。我国如果要制定类似法规的话,法规中应该突出哪些问题?

5、“桂林山水甲天下”,试分析桂林风景美好的地质原因。

第十四章海水的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近陆外海,远陆为洋。海盆水浅、面积小,具有陆壳,年龄轻,现代的海形成于新生代;洋盆水深、范围大,具有洋壳,年龄老,现代的大洋形成于中生代。P197

2、海水中溶解由一氯化物、硫酸盐及碳酸盐为主的盐类物质。含盐量为33%—38%。大洋海水循环充分,其含盐量是35%。海水中还含有Au、Ag、Ni、Co、Mo、Cu等数十种元素,由的元素如Au、U等的含量较高,从海水中提炼金属元素,是目前研究的方向。P198

3、海中生物由底栖、游泳及浮游三类。底栖生物主要分布在0—100m深的海底,游泳及浮游生物主要生活在海水上层50—100m深的范围内。按骨骼成分有钙质生物及硅质生物两大类。P198-199

4、波浪主要发生在近岸浅水海域,其传播速度一般不超过海基面(即1/2波长的深度)。波浪运动可以侵蚀破坏近岸带岩石并形成海蚀平台等侵蚀地形,也可以改造、搬运并沉积各种碎屑沉积物并形成砂滩、砂坝、砂咀等沉积地形。P199-201

5、潮汐作用引起海平面高度的变化,迫使海水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形成潮流。潮流速度快,规模大,对海底沉积物起重要的改造、搬运和再沉积作用。在狭窄的河口带,潮流可将少量碎屑沉积冲刷,带走,这里不形成三角洲而成为三角港。P202

6、洋流是由信风、海水温差以及含盐度等因素引起的海水定向流动。它既出现于海水表层,也见于海水深部,既发生在近岸地带,也分布于远海水域,其运动方向既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洋流的作用在于搬运海底碎屑沉积物,以及溶解于海水中的金属元素。等深流是沿陆坡等深线方向流动的深部洋流,主要见于大西洋西部陆隆之上。P202-203

7、浊流是富含泥砂等悬浮物质,因而重大而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向下快速流动的水体。它具有很强的侵蚀能力,能破坏海底电缆,塑造海底峡谷,能将陆架浅水带的沉积物搬运到深海底堆积起来。湖泊中也能出现浊流。P203

8、海底是沉积物的巨大储集场所。沉积物来源包括陆源物质、生物成因物质、岩浆活动成因物质、从海底岩石中溶滤出来的物质及陨落物质等。P205-206

9、滨海是浪基面以上的海域。滨海带可以划分为外滨,前滨及后滨。滨海带以能够受到强烈的波浪作用为特征,形成砂滩、砂坝、砂堤、砂咀等各种特征性的沉积地形。后滨带可形成沼泽。如果浅平的近岸带因有凸起的地貌大规模发育而与外海隔离或半隔离,海水循环不畅,波浪作用变弱而潮汐作用占主导地位,则可出现泻湖及其周围的潮坪。潮坪平坦而宽阔,沉积砂质或泥质物。P206

10、浅海是大陆架上的海域,其下界深度为200m。其上半部海水动荡,富含氧、盐度一般正常、生物丰富;其下半部生物减少。这里发育各种碎屑沉积物、碳酸盐沉积物以及Al、Fe、

Mn等氧化物。在海水温暖、阳光充足、水质清澈的海域可以形成珊瑚礁。珊瑚礁有岸礁、堡礁及环礁三类。P207

11、半深海是大陆坡上的水域,其沉积物主要是陆源成因的由悬浮物质沉淀而形成的泥质与粉砂或细砂质的混合物,少数是生物成因及火山成因的,其中可以含有一定数量的CaCO3。P208

12、深海是洋底上的水域,其沉积物包括:(1)生物软泥(为钙质或硅质的);(2)红色黏土;(3)浊流沉积及等深流沉积(4)金属泥及锰结核。P208-210

13、CaCO3能够沉积并保存的最大水深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简称CCD。超过这一深度碳酸盐物质就会被海水溶解而不能沉积和保存下来。P209

14、金属泥的形成途径有二。一是沿岸洋脊裂谷带上升的岩浆分泌出含重金属元素的热水溶液;二是海底热泉活动,即冷海水向下渗透后被加温,温度升高的海水携带着从基岩中溶滤出的金属元素,并以海底热泉的形式在海底发生沉淀。P210

15、海水面的升降是在地质历史中频繁发生的现象。它与构造运动、海底扩张速度变化及海水量的变化相关。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可能引起海水量的增加。冰川作用时期则引起海水量的减少。构造运动及板块扩张速度的变化,均可改变海盆的容积。P211

重要术语

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波浪、潮流、浊流、等深流、浪基面、砂坝、砂咀、泻湖、潮坪、外滨、前滨、后滨、海底热泉、珊瑚礁、碳酸盐补偿深度、生物软泥、红色黏土、浊积岩、等深积岩、金属泥、锰结核。

复习思考题

1、某一时期的沉积中,底部是数十米厚的砾岩,砾石成分是硅质岩和石灰岩,砾岩由钙质成分胶结,基质中有丰富的腕足类化石,而砾岩的上面是海相的砂岩与页岩沉积,试就这一事实,推论其地史意义。

2、我国东海、黄海有没有珊瑚礁?为什么?

3、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岛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少数火山熔岩构成的,该岛呈南北向延长,有许多近东西向分布的岬湾地形发育,试从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两个方面来讨论该岛轮廓的成因。

4、普陀岛上有的海湾有发育良好的砂滩,而有的海湾则发育砾石滩,砾石成分为火山岩,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5、普陀岛近岸海域的海水由季节性变化,夏秋季节海水浑浊,冬春季节海水清澈,试分析其可能的成因。

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湖水含盐量<0.3%的为淡水湖,含盐量为0.3%—1%的为微咸湖,含盐量为1%—24.7%的为咸水湖,含盐量>24.7%的为盐湖。P214-215

2、湖盆的成因类型有:构造湖、火山口湖、河成湖、冰川湖、海成湖、溶蚀湖与陷落湖、风蚀湖、堰塞湖和人工湖等。P215-217

3、湖泊的碎屑沉积物具有同心带状分布的特点,粗的沉积在外围,细的沉积在中心。P218

4、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物由湖铁矿、石灰岩、泥灰岩等,有时还形成锰矿及铝土矿等。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随着湖水咸化程度增高有依次发展的四个沉积阶段:(1)碳酸盐沉积阶段;(2)硫酸盐沉积阶段;(3)氯化物沉积阶段(4)盐湖干涸与埋藏阶段。各沉积阶段都有特征性的沉积物形成。P220-222

5、潮湿气候区湖泊中常常有丰富的菌藻生物繁殖,因而沉积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有机质可以转变称为石油与天然气。P222

6、沼泽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繁殖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湖泊沼泽化、海岸带沼泽化以及河流泛滥地沼泽化等是沼泽形式的重要途径。P222

7、泥炭是沼泽中的典型沉积物。在温度与压力增加的条件下泥炭发生变化,经过褐煤、烟煤直到变成无烟煤。P224

8、我国主要的成煤期是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与第三纪。

重要术语

构造湖、串珠湖、堰塞湖、盐湖、湖铁矿、苦湖、泥炭、沼泽。

复习思考题

1、南京玄武湖是怎样形成的?玄武湖的沉积作用应该具有那些特点?为什么?

2、比较湖泊沉积与海洋沉积的异同。

第十六章风的地质作用

本章小结

1、风蚀作用有吹扬与磨蚀两种方式。风蚀作用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城、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貌以及风棱石、蜂窝石等产物。P226-227

2、风力搬运包括悬浮、跳跃、蠕动三种方式。风力搬运的方式与风力大小及碎屑物的粒径大小相关。P227-228

3、风积物具有碎屑性,良好的分选性和圆度,含有较多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大规模交错层以及红色色调等特征。P229

4、砂丘是由风积物组成的特征性正向地貌。包括新月形砂丘、横向砂丘、纵向砂丘以及星状丘等形态。P230-232

5、沙漠是指年降雨量小于250mm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

6、沙漠既形成于炎热或温暖地区,又能形成于寒冷的极地。P222

7、冲积扇、干盐湖以及山麓面等是沙漠中的特征性地貌。P224

8、沙漠化在地质历史中是因地质作用引起,在当今则可能因人类活动而加速产生。

9、黄土是以粉砂为主的第四纪沉积物。典型黄土是风成的。

重要术语

吹扬、磨蚀、风棱石、风积物、砂丘、新月形砂丘、沙漠、黄土、山麓面、干盐湖、沙漠漆、沙漠化。

复习思考题

1、比较风力搬运与河水搬运的异同。

2、比较风积物与冲积物的异同。

3、为何说典型的黄土是风成的。P218-222、P205-210

第十七章块体运动

本章小结

1、块体运动是块体(含岩石及松散沉积物等)在重力作用下作向下运动。在块体的运动中分不出搬运物和搬运介质。P237

2、因块体的组成与结构、含水量及山坡的坡度等不同,块体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同种形式的块体运动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速度。P237

3、块体运动可分为与突发性山坡崩塌有关的块体运动(滑坡、崩落、崩滑)和沉积物流两大类。P238-239

4、山坡崩坍是因为剪切应力超过了山坡物质的剪切强度。沉积物或岩石的空隙中饱含水分会导致剪切强度的减小,促进块体运动发生。

5、滑坡是块体沿着凹面朝上的弧形滑面下滑并且沿水平轴向后旋转的块体运动。P238

6、崩落与崩滑主要发生在具有高崖深谷的山区。P239

7、崩落物与崩滑物在山麓形成的锥形堆积体称为倒石锥,其锥面达到休止角。P239

8、泥流是饱含水的沉积物流体。其中常见的是泥石流或碎屑流,其运动速度比较快。P239

9、颗粒流不含水或虽含水但水易于从碎屑的粒间空隙中排列。颗粒流中碎屑颗粒直接接触并相互碰撞。P240

10、蠕移的运动速度及其缓慢,然而蠕移对于山坡表层物质的向下转移起重要作用。P240

11、所有规模大及运动快速的块体运动均能造成重大的破坏性后果。P240

12、海底滑坡、滑塌及沉积物流是非常广泛的现象、且由极其巨大规模。P240

重要术语

剪切应力、剪切强度、滑岩、岩崩、泥石(碎屑)崩、岩滑、泥石(碎屑)滑、沉积物流、泥流、泥石(碎屑)流、粒流、颗粒流、泥石崩流、蠕移、倒石锥、休止角。

复习思考题

1、比较块体运动与河水搬运作用的异同。

2、分析影响山坡剪切应力与剪切强度的因素。

3、讨论水在块体运动中的应用

4、滑坡体有何识别标志。

5、对比讨论崩落及崩滑沉积物与冰碛物的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6、泥石流与洪流有何差别?

7、试述高山区易发生块体运动的地质条件。

第十八章行星地质概述

本章小结

1、靠近太阳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特征是体积小、密度大、为石质;远离太阳的木星、土星等是密度小、体积大。最远的冥王星体积和密度近于地球。P243

2、月球具有层圈构造,包括65km厚的月壳、1000km厚的月幔以及可能存在的体积较小的内核。P249

3、月球演化的早期曾由岩浆活动,随后岩浆活动不复再现。P250

4、作为高地的月陆是在40亿年前由岩浆分异作用形成的古老月壳的残留体;作为低平区域的月海是由巨大陨星坠落、撞击而成的广阔盆地,其中充填了年龄较晚的玄武质熔岩。P251

5、每一类地行星都经历过由于行星内部放射热能而引起的玄武质岩浆活动史。P251

6、地球,以及可能火星和金星因放射热能而形成岩浆的作用目前仍在持续进行中。P251

7、火星的岩浆活动强烈。火星上的奥林帕斯盾状火山是太阳系中规模最大的火山。P252

8、火星上有强烈的风砂吹蚀作用,还曾经发生过水及其它流体的侵蚀,形成沟谷地形。P252-253

9、金星的体积和密度与地球的很相似,它具有由CO2构成的浓密的大气圈。其表面温度高达500。C。P249

10、其他类地行星的气候都不适宜于人类的生存。

11、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具有厚度很大的气体外层。最外面的行星是冥王星,其表面可能为冰壳。

12、木星卫星的冰壳随着卫星距木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重要术语

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小行星、陨星、撞击坑形成作用、月陆、月海、岩浆海洋、陨石坑。

复习思考题

1、哪些已知现象是科学的太阳系起源假说必须能合理解释的?

2、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的特征有哪些异同?如何加以解释?

3、塑造太阳系行星表面地形的最重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4、太阳系除地球外的其他星体岩浆活动的特征?与地球上的相比有何异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