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X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X 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八、一

一前言

无损检测方法是利用声、光、电、热、磁及射线等与被测物质的相互作用, 在不破坏和损伤被测物质的结构和性能的前提下, 检测材料、构件或设备中存在的内外部缺陷, 并能确定缺陷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无损检测的技术有很多,包括:染料渗透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强型光学检测法、渗透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以及本文介绍的

x 射线检测法。

X 射线无损探伤是工业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技术, 其检测结果己作为焊缝缺陷分析和质量评定的重要判定依据, 应用十分广泛。胶片照相法是早期X 射线无损探伤中常用的方法。X射线胶片的成像质量较高,能够准确地提供焊

缝中缺陷真实信息, 但是, 该方法具有操作过程复杂、运行成本高、结果不易存放且查询携带不方便等缺点。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新型的X 射线无损检测方法“ X 射线工业电视”已应运而生, 并开始应用到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当中。X射线工业电视己经发展到由工业CCD摄像机取代原始X 射线无损探伤中的胶片, 并用监视器(工业电视)实时显示探伤图像,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X 射线胶片, 而且还可以在线实时检测,提高了

X射线无损检测的检测效率。但现在的X射线工业电视大多还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在线检测与分析, 而人工检测本身存在几个不可避免的缺点, 如主观标准不一致、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等等。

x 射线无损探伤计算机辅助评判系统的原理可以用两个“转换”

来概述:首先X射线穿透金属材料及焊缝区域后被图像增强器所接收,图像增强器把不可见的X射线检测信息转换为可视图像,并被CCD 摄像机所摄取,这个过程称为“光电转换”;就信息量

的性质而言, 可视图像是模拟量, 它不能被计算机所识别, 如果要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则需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进行“模/ 数转换” , 即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将可视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其方法是用高清晰度工业CCD摄像机摄取可视图像,输入到视频采集卡当中, 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 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 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出材料内部缺陷的性质、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再按照有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等级评定, 从而达到焊缝焊接质量的检测和分析。

二X 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结构与原理射线无损探伤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与结构如图 1 所示。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信号转换部分、图像处理部分及缺陷位置的获取与传输部分。

圧射器

显示爲

图1系统结构图

信号转换部分主要由X光光源、螺旋钢管、传送车、图像增强器、反射器以及CCD摄像机组成,信号转换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从x射线到可见光的信息载体转换以及可见光到可视图像的光电转换。螺旋钢管首先被放置到传送车上,传送车在承载螺旋钢管前进的同时,车上的旋转滚轮带动螺旋钢管旋转,这样可以保证螺旋钢管的螺旋焊缝始终保持在CCD摄像机的正下方,CCD摄像机就可以始终摄取到螺旋焊缝的探伤图像。由X光光源发出的X射

线穿透螺旋钢管及焊缝区域后,被图像增强器接收,图像增强器将不可见的X射线探伤信息转换为可见光探伤信息,再通过反射镜反射到CCD摄像机当中,CCD摄像机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模拟数据),完成光电转换,并将探伤图像送入图像处理部分。在信号转换部分中,CCD 摄像机将摄取到的探伤图像以帧的形式送入图

像处理部分的视频采集卡当中, 同时在图像处理部分中的监视器(工业电视)上实时显示这帧原始探伤图像(模拟图像)。如果在焊缝区域中存在气孔、夹渣或未焊透等缺陷时, 由于与背景区域(焊缝区域)相比较,缺陷区域透过的X射线较多,所以在监视器(工业电视)上显示的探伤图像中就会形成一个亮点或者一条亮线,图像处理部分也正是利用这个特点来检测每一帧探伤图像中是否存在缺陷的。

图像处理部分中主要包括监视器(工业电视), 视频采集卡, 计算机, 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图像处理部分的功能主要包括采集、显示、处理并存储所采集到的探伤图像数据。由CCD摄像机摄取到的探伤图像数据(模拟数据)首先被送入监视器, 并在监视器上实时显示, 同时该探伤图像数据被输入到视频采集卡当中, 经过视频采集卡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之后将其数字化。数字化后的探伤图像同样以帧的形式送入到计算机当中, 在计算机中通过下述基于模糊识别准则的模糊缺陷检测算法来检测每一帧探伤图像中是否存在缺陷(本文将在后续详细介绍该模糊缺陷检测算法), 并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检测结果, 同时将检测结果存储到

计算机的存储器当中, 以备后续的查找和验证。

缺陷位置的获取与传输部分主要由AT89C2051单片机、旋转编码器、Max232芯片、ADAM一4520模块和传输线等组成,缺陷位置的获取与传输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并传输缺陷的位置信息、系统利用AT89C2051 单片机并通过日本欧姆龙公司生产的旋转编码器将位移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 通过脉冲信号的个数来一记录传送车的位移信号, 再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将位移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从而确定缺陷的位置信息。

三缺陷检测流程在本文设计并实现的X 射线无损探伤缺陷自动检测系统中, 缺陷的自动检测与识别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 该部分的程序流程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l) 程序初始化: 完成程序开始运行时, 一些变量的定义和赋值以及视频采集卡的初始化工作;

2) 图像采集和串行通信接口初始化: 利用视频采集卡采集X 射线探伤图像, 并同时初始化串行通信接口, 完成串行通信的初始连接; 3) 图像预处理和获取位置信息: 完成一些必要的图像预处理运算从而保证模糊缺陷检测算法的有效检测; 获取螺旋钢管前进的位置信息, 以保证计算缺陷位置信息时使用:

4) 检测缺陷: 应用模糊缺陷检测算法, 检测当前X 射线探伤图像中是否有缺陷存在, 并在探伤图像中标记检测到的缺陷;

5)缺陷的识别:计算缺陷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大小、个数和位置等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检测到的缺陷进行统一的识别和判定;

6)缺陷是否超标:判断缺陷是否超出标准,如果超出标准,则发送喷标信号,在螺旋钢管上标记超出标准的缺陷;如果没有缺陷超出标准,则程序返回到初始状态,准备下一帧X射线探伤图像的米集、检测与识别。

缺陷自动检测与识别部分的程序流程框图如图2所示

图三缺陷检测流程图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1 范围 JB/T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 级——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1、理解:(1)适用对象包括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2)检测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3)A级AB级B级系指检测技术分级,不是底片质量分级。 2 、应用:(1)对不同的金属材料透照的厚度不同例如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透照厚度2-400mm(5.1.1)铝及铝合金透照厚度2- 80mm(5.2.1)钛合金2-50mm(5.3.1)(2)不适用范围;锻件、管材、棒材。T型焊缝、角焊缝、堆焊层一般也不宜采用。(使用原则4.2.2) 3 、注意:如承压设备的支承件或结构件也采用该标准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参照》同时应有委托方的确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安全工程1401班 2014074201 1无损检测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但它的实现是建立在材料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种技术就是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信息。目的是为了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设备安全[1]。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 2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类型主要有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五种,本文选取其中3种检测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述,选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进行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一、无损检测概述 无损检测NDT (Non-destructive testing),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 与破坏性检测相比,无损检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非破坏性 (2) 全面性 (3) 全程性 (4) 可靠性问题 开展无损检测的研究与实践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制造用原材料直至最终的产品进行全程检测,可以发现某些工艺环节的不足之处,为改进工艺提供指导,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2) 提高产品质量:无损检测可对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各中间工艺环节直至最终的产成品实行全过程检测,为保证最终产品年质量奠定了基础。 (3) 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的制造设计阶段,通过无损检测,将存有缺陷的工件及时清理出去,可免除后续无效的加工环节,减小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节约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4)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由于破坏性检测只能是抽样检测不可能进行100%的全面检测,所得的检测结论只反映同类被检对象的平均质量水平。

此外,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如材料的选购、加工过程品质的变化、流通环节的质量变化等过程中,不仅起到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作用,还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其具有以下特征:无需大量试剂;不需前处理工作,试样制作简单;即使检测,在线检测;不损伤样品,无污染等等。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核工业、武器制造、机械工业、造船、石油化工、铁道和高速火车、汽车、锅炉和压力容器、特种设备、以及海关检查等等。“现代工业是建立在无损检测基础之上的”并非言过其实。 无损检测分为常规检测技术和非常规检测技术。常规检测技术有: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缩写U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RT)、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MT)、渗透检验Penetrant Testing (缩写PT)、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缩写ET)。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有: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缩写AE)、红外检测Infrared(缩写IR)、激光全息检测Holograph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缩写HNT)等。 二、无损检测分类及简介 下面对以上所说的五种常规检测技术以及几种非常规检测技术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1.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界面(声阻抗不同的两种介质的结合面)出的反射和折射以及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由发射探头向被检件发射超声波,由接收探头接收从界面(缺陷或本底)处反射回来超声波(反射法)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要点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前言 JB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共分以下六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射线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第6部分:涡流检测。 本部分为JB 4730的第4部分:磁粉检测。本部分主要根据国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参考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篇、ASTM和JIS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反馈意见进行修订。 与JB 47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 增加了如下主要技术内容:在磁化方法中,增加了复合磁化的内容(包括交叉磁轭法和交 叉线圈法);规定了对高强钢以及裂纹敏感材料应使用荧光磁粉检测的内容。 2. 对如下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低粘度油基载体的性能要求;退磁后剩磁值及磁悬液 运动粘度要求;磁粉检测可见光照度;在磁化规范部分,对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中直流和交流 连续法的电流上限进行了修改。 3. 删去了平行电缆法检测角焊缝的内容。 4. 增加了磁粉检测设备、仪表和材料定期检验的内容以及检测系统综合性能试验的要求。 5. 增加了标准试片的类型、规格和图形的有关内容(表2);增加了各种磁化电流的波形、电 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的有关规定[附录A(资料性附录)];增加了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等内容[附录 B(资料性附录)]。 6. 线圈法的检测,参考ASME和ASTM的有关规定,同时增加了中充填线圈检测参数要求,以及对空心工件有效直径的规定。 7. 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内容。 本部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射线的无损检测技术

X射线得无损检测技术 一前言 无损检测方法就是利用声、光、电、热、磁及射线等与被测物质得相互作用,在不破坏与损伤被测物质得结构与性能得前提下,检测材料、构件或设备中存在得内外部缺陷,并能确定缺陷得大小、形状与位置。 无损检测得技术有很多,包括:染料渗透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强型光学检测法、渗透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以及本文介绍得x射线检测法。 X射线无损探伤就是工业无损检测得主要方法之一,就是保证焊接质量得重要技术,其检测结果己作为焊缝缺陷分析与质量评定得重要判定依据,应用十分广泛。胶片照相法就是早期X射线无损探伤中常用得方法。X射线胶片得成像质量较高,能够准确地提供焊 缝中缺陷真实信息,但就是,该方法具有操作过程复杂、运行成本高、结果不易存放且查询携带不方便等缺点。 由于电子技术得飞速发展,一种新型得X射线无损检测方法“X 射线工业电视”已应运而生,并开始应用到焊缝质量得无损检测当中。X射线工业电视己经发展到由工业CCD摄像机取代原始X 射线无损探伤中得胶片,并用监视器(工业电视)实时显示探伤图

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得X射线胶片,而且还可以在线实时检测,提高了X射线无损检测得检测效率。但现在得X射线工业电视大多还都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在线检测与分析,而人工检测本身存在几个不可避免得缺点,如主观标准不一致、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等等。 x射线无损探伤计算机辅助评判系统得原理可以用两个“转换”来概述:首先X射线穿透金属材料及焊缝区域后被图像增强器所接收,图像增强器把不可见得X射线检测信息转换为可视图像,并被CCD摄像机所摄取,这个过程称为“光电转换”;就信息量得性质而言,可视图像就是模拟量,它不能被计算机所识别,如果要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则需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进行“模/数转换”,即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将可视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其方法就是用高清晰度工业CCD摄像机摄取可视图像,输入到视频采集卡当中,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出材料内部缺陷得性质、大小与位置等信息,再按照有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等级评定,从而达到焊缝焊接质量得检测与分析。 二 X射线无损检测系统结构与原理 射线无损探伤缺陷自动检测系统得硬件组成与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信号转换部分、图像处理部分及缺陷位置得获取与传输部分。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

浅谈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 摘要: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 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abstract: in modern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choice of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has become a concern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must to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and feature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s in no damage to the material and finished product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ts internal and surface defects have the means. below is a brief introduce three kinds of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lase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x-r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中图分类号:tb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无损检测的目的及其方法的选用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首先搞清楚究竟想检测什么东西,随后才能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规范来达到预定目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 范围 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 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 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 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 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 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3术语和定义 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 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 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 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

在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在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在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压力容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压力容器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下,一旦出现损伤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定期实行压力容器无损检验是在保证容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和使用安全水平的必要措施。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是在被检测容器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应用一定的技术和原理,通过科学、先进的检测设备,完成容器性能、结构以及使用状况的检验。目前无损检测技术较为成熟,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磁粉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和磁记忆检测。 1.磁粉检测 1.1.技术原理和应用 磁粉检测是将铁磁性材料的压力容器进行磁化,如果容器内部存在缺陷,将会导致容器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光照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磁粉检测主要应用于检

测铁磁性材料做成的容器表面或近表面,可以准确直观地发现裂纹、夹杂等缺陷。 1.2.优缺点分析 磁粉检测对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如果在用压力容器可能存在表面缺陷可以首选磁粉检测。它的缺点体现在局限于检测铁磁性材料。检测的范围较小、效率较低。另外,磁粉检测对容器表面的形状要求较高,不适合检测不规则的压力容器。 2.射线检测 2.1.技术原理和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是应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投射入被检测容器上,可以发现压力容器铸件材料中气孔、夹杂物以及焊接中漏焊、未熔合等缺陷。通过射线检测可以将容器材料中缺陷的尺寸准确地反馈到设备的显示屏上,形成生动直观的图像并且能够保存和记录。该技术适用于检测不能直接用人工测量的容器或外包保护层较厚的容器,射线可以准确地检测到这类压力容器是否缺陷以及缺陷的长宽尺寸。 2.2.优缺点分析

(完整版)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一、概述 1、无损检测的定义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伤和破坏材料、机器和结构物的情况下,对它们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以及内部结构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是探测其内部或外表的缺陷(伤痕)的现代检验技术。 2、无损检测的目的 (1)确保工件或设备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用无损检测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产品的部分或整体都不会发生破损,从而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这就是无损检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2)改进制造工艺. 无损检测不仅要把工件中的缺陷检测出来,而且应该帮助其改进制造工艺。例如,焊接某种压力容器,为了确定焊接规范,可以根据预定的焊接规范制成试样,然后用射线照相检查试样焊缝,随后根据检测结果,修正焊接规范,最后确定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焊接规范。(3)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无损检测可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例如,焊接某容器,不是把整个容器焊完后才无损检测,而是在焊接完工前的中间工序先进行无损检测,提前发现不合格的缺陷,及时进行修补。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容器焊完后,由于出现缺陷而整个容器不合格,从而节约了原材料和工时费,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3、无损检测的范围 (1)组合件的内部结构或内部组成情况的检查 (2)材料、铸锻件和焊中缺陷缝的检查 a、质量评定 b、寿命评定 (3)材料和机器的计量检测 通过定量的测定材料和机器的变形量或腐蚀量来确定能不能继续使用。例如,用超声波测厚仪来测定容器的腐蚀量,通过射线照相来测定原子反应堆用过的燃料棒的变形量、喷气发动机叶片的变形量等。 (4)材质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可以用来验证材料品种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可采用电磁感应法来进行材质混料的分选和材料热处理状态的判别。 (5)表面处理层的厚度测定 确定各种表面层的深度和厚度。例如,用电磁感应检测法可以测定渗碳淬火层的深度和镀层的厚度。 (6)应变测试 二、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探伤)有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等检测方法。它是利用各种射线源对材料的透射性能及不同材料的射线的衰减程度的不同,使底片感光成黑度不同的图像来观察的。射线检测用来检测产

JB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修订情况介绍《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标准修订情况介绍 (磁粉检测部分)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中心 周志伟 前言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是《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有关的产品标准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等的配套标准,由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造分会归口,原机械部、化工部、劳动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发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94年1月29日正式发布,94年5月1日实施。1995年2月原劳动部下达1995年第65号文“关于贯彻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标准的通知”,要求压力容器行业的设计、选材、制造、安装、使用、检验和修理等一律执行JB4730-94标准。 JB4730-94标准贯彻执行近10年来,对规范压力容器的管理,保障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提高压力容器行业设计、选材、制造、使用、检验水平,减少爆炸事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贯彻执行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有些《容规》中包括的有色金属材料制压力容器的检测方法在标准中尚没有反映;压力管道的检测内容缺口比较大;与锅炉行业的关系不够明确;射线检测部分尚有一些条款不尽完善,此外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内容尚无标准规范可循等等。上述问题有的通过标准修改单和标准宣贯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有的则尚未解决。

2000年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锅炉局及全国锅容标委决定对JB4730-94标准进行修订,现将磁粉检测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第一章范围 1.检测范围 JB4730-94标准(磁粉篇)检测范围仅限于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其零件。JB4730-2005标准将检测范围扩大到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磁粉检测。 2.标准编制依据 在60年代,国内不少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磁粉检测是采用苏联50年代的操作规范,有的是按1964年机械部无损探伤技术条件要求进行检测。到80年代,执行JB741-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的附录4(焊缝磁粉检测)和附录6(螺栓件磁粉检测)。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709磁粉检验推荐操作方法)和JB4248-86《压力容器锻件磁粉探伤》(参照ASME SE-275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制订完成后,国内锅炉、压力容器行业的磁粉检测工作,基本上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是参照ASME SE-709和JIS G0565、JB3965-85、JB4248-86等标准起草的,在压力容器行业普遍使用。JB4730-2005标准磁粉检测部分主要参考了下列内容起草: (A) ASME SE-709(2001版)(等同于ASTM E709-95)磁粉检测标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 继续教育

第1题 某隧道需要进行锚杆抗拔力测试,经统计,实际共有200根锚杆,正确的选测锚杆数量应为()根。 A.1 B.2 C.3 D.4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2题 某隧道检测锚杆砂浆注满度,实测脉冲波接收的重复多次反射信号幅度值很小,则初步判断砂浆注满度() A.饱满 B.不饱满 C.基本饱满,局部欠饱满 D.不确定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在Ⅴ级围岩条件下,三车道隧道系统锚杆长度一般不小于() A.2.0m B.2.5m C.3.0m D.3.5m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水泥砂浆锚杆,允许钻孔深度偏差为() A.±10mm B.±20mm C.±50mm D.±100mm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锚杆孔位允许偏差为() A.±5mm B.±10mm C.±15mm D.±20mm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试验规定() A.锚杆数的1%且不少于3根做抗拔力测试 B.同组锚杆抗拔力的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设计值 C.单根锚杆的抗拔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5% D.单根锚杆的抗拔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 答案:A,B,D 您的答案:A,B,D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7题 锚杆安装尺寸检查包括() A.位置 B.方向 C.深度 D.孔径 E.孔形 答案:A,B,C,D,E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8 此题得分:8.0 批注: 第8题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

本文由wenjinl01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航空、航天、核能、汽车、石油、化工、铁路、建筑等产业方面,无损检测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生产和建设中,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无处不在,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必须进行百分百的检测,这就要求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产品的使用性能。从而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情况下,利用被检测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因其内部存在缺陷或结构异常而使所引起的光、声、电、磁等反应量发生的变化,从而测量这些变化以了解和评价被检测对象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已获得实际应用的和已在实验室阶段获得成功的无损检测方法已达五、六十种甚至更多,随着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无损检测方法与种类。根据检测原理不同,无损检测可分为声学方法检测、射线检测、电学方法检测、磁学方法检测、微波和介电方法检测、光学方法检测、热学方法检测、渗透检测与渗透检测等。其中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和射线检测被称为五人常规检测技术。下面主要介绍五人常规检测技术及其在社会各个领用的应用。一、超声波检测技术及应用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赫兹的声波,它的特点是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检测技术是使超声波与被检测工件现相互作用,根据超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的行为,对被检测工件进行缺陷检测、几何特征测量、组织机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行对其应用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根据超声波在物体中的多种传播特性,例如反射、透射与折射、衍射与散射、衰减、谐振以及声速等的变化,可以测知许多物体的尺寸、表面与内部缺陷、组织变化等。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因此其应用范围很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 (1)超声检测在工业无损检测技术屮占有重要地位。金属材料(锻件、铸件、焊接件、型材、胶接结构)的探伤、厚度测量、硬度测量、纤维组织评价。非

无损检测射线检测不确定度

射线检测缺陷长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射线检测方法 用最小刻度为0.1mm的直尺读出一块长度固定的试块重复测定期10次。 射线检测20mm厚的钢板对接焊缝。根据JB/T4730.2-2005标准对同一缺陷重复测定10次,得缺陷长度L,采用最小刻度为0.1mm的直尺读出。 二、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1、量尺带来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最小分度值和对同一长度试块重复测量得到。 2、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操作误差可以通过大量试验得到。 3、射线检测过程中,有X光机引入的不确定度(管电压的波动、焦距的微小变化、透照时 的微小波动等),可通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得到。 4、暗定在底片冲洗过程中采用同一条件、同时冲洗,所以带来的不确定度可以忽略。 5、黑度计的测量误差可以忽略。 6、透照角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基本保持不变)。 7、测定过程中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也有影响,但太小,可忽略。 三、A类不确定度 1、尺的不确定度的测定 通过公式:U=(∑(X i-X)/(n(n-1)) 可以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U=0. 03 取P=95%,Kp=2,得尺的不确定度U95%=2×0. 03=0.06mm

2、其它不确定度的测定 对同一缺陷重复进行相同条件的透照并测量所得底片上缺陷的长度,根据表2所示的10次测量数据,求得缺陷长度L的平均值=12.08mm 通过公式:U=(∑(X i-X)/(n(n-1)) 可以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U=0.1009 取P=95%,Kp=2,得其它因素不确定度U95%=2×0.1009=0.2018≈0.2mm 则U平均=(U尺2+U其它2)1/2≈0.202mm 射线检测缺陷长度不确定度符全要求。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

---------------------------------------------------------------最新资料推荐------------------------------------------------------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前言 66 1 范围 6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7 3 一般要求 67 4 承压设备用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69 5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 85 6 承压设备管子、压力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103 7 在用承压设备超声检测108 8 超声检测报告110 前言 JB/T 4730. 1~4730. 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 1 部分: 通用要求;第 2 部分: 射线检测;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第 4 部分: 磁粉检测;第 5 部分: 渗透检测;第 6 部分: 涡流检测。 本部分为 JB/T 4730. 1~4730. 6-2005 的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 本部分主要根据国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参考ASME 《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篇和 JIS 标准规范以及行业反馈意见进行修订。 本部分与 JB 4730-1994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 / 2

1. 对壁厚小于 3 倍近场区工件材质衰减系数公式进行修正;增加了奥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钢板、铝及铝合金板材、钛及钛合金板材超声检测内容;统一了爆炸和轧制复合钢板超声检测内容。 2. 将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范围扩大到6mm~400mm,对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试块进行了局部调整;增加了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等级分类的内容;增加了 T 型焊接接头以及奥氏体不锈钢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内容。 3. 增加了壁厚大于或等于 4mm,外径为 32mm~159mm 或壁厚为 4mm~6mm,外径大于或等于 159mm 的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压力管道环向对接接头超声检测内容;增加了壁厚大于或等于 5mm,外径为 80mm~159mm 或壁厚为 5mm~8 mm,外径大于或等于 159mm 的铝及铝合金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内容。 4. 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超声检测内容。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3 部分: 超声检测 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试题NBT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30分) 1、NB/ 中公称厚度定义为检测对象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或加工减薄(√) 2、NB/ 中气孔定义为熔化的金属在凝固时,其中的气体未能溢出而残留下来形成的空穴(√) 3、NB/ 中裂纹的定义为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的缝隙(√) 4、取得无损检测Ⅰ级(初级)即可从事所有无损检测工作(×) 5、超声检测A显示检测不但直观,而且检测记录信息多,易于确定体积状缺陷或面状缺陷的具体性质(×) 6、超声检测能检测出原材料(板材、复合板材、管材、锻件等)和零部件中存在的缺陷(√) 7、在封闭空间内进行操作时,应考虑氧气含量等相应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8、NB/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对密集区缺陷的定义是:在显示屏扫描线上相当于50mm声程范围内同时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或是在50mm×50mm的检测面上发现在同一深度范围内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反射信号,其反射波幅均大于等于某一特定当量平底孔直径的缺陷(√) 9、仪器探头的组合性能包括水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灵敏度余量、盲区(仅限直探头)和远场分辨力(√) 10、在超声探伤时,水绝对不能当做耦合剂来使用(×) 11、探头的扫查速度一般应大于150m/s(×) 12、承压设备Ⅰ型焊接头A级检测适用于工件厚度为6mm~500mm焊接头的检测(×) 13、承压设备厚度的超声测量可以不使用耦合剂(×) 14、纵波声速:铝>钢>铜(√) 15、超声波探伤试块的作用是检验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确定灵敏度、缺陷定位、缺陷定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超声波探伤用的横波,具有的特性是(a) a.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传播速度约为纵波速度的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总体要求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总体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员 4.1.1从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 4.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Ⅰ(初)级、Ⅱ(中)级和 Ⅲ(高)级。 4.1.3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不同资格级别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方法和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2 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检测设备和主要器材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4.2.2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且其性能应满足本标准NB/T 47013.2~47013.13中规定的有关要求并提供证明文件。 4.2.3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为确保其工作性能持续符合本标准部分的有关要求,承担无损检测的单位(即检验检测机构或企业的检测部门,以下简称检测单位)应定期(每年或更长周期,按本标准各部分的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并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a) 检定: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应进行强制检定管理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计量鉴定机构进行检定;

b) 校准: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可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校准,校准可选择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校准机构进行,也可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自行开展内部校准的检测单位应具备按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校准要求开展的能力; c) 核查:对于未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且无法进行量值溯源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应定期进行核查,以证实其性能满足本标准各部分规定的有关要求,核查一般由检测单位自行开展。 4.2.4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为维持其可信度,在检定、校准或核查周期内,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核查,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应在检测单位的工艺规程中予以规定。 4.2.5对于可反复使用的无损检测设备和灵敏度相关器材,每次无损检测前,应按本标准各部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应在检测单位的操作指导书中予以规定。4.3 检测方法和工艺 4.3.1无损检测方法的选用 4.3.1.1本标准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泄漏检测、目视检测、声发射检测、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漏磁检测和脉冲涡流检测等。

无损检测经典报告

课前习题 射线无损检测 1. X 射线又称伦琴射线,是射线检测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射线,波长范围约为( 0.0006~1 00 nm ), 在X 射线检测中常用波长范围为( 0.001~0.1 nm) 。它具有(光) 的特性。 它能使一些结晶物体 (发生荧光) ,气体 (电离)和胶片(感光) . 2. 实际焦点与有效焦点:实际焦点:X 射线管焦点是 决定X 射线管光学特性好坏的重要标志,焦点大小 直接影响探伤灵敏度。由于多数X 射线管的阴极形 状是线焦点,在阳极靶面上呈长方形,X 射线从这 个长方形射线源发出,这就是实际焦点。有效焦点: 当靶面与X 射线管轴线的垂直线之间倾斜20度时 ,其有效焦点面积约为实际焦点面积的三分之一。 3. 连续X 射线的产生:轫致辐射(刹车辐射) 4. 放射性活度与比活度及其单位: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量,称为放射性活度,单位为贝克或居里。单位质量放射性物质的活度称为比活度,单位为Bq/g 或Ci/g 。 5. 短波限定义及其与管电压关系式:由电子一次碰撞就耗尽能量所产生的X 射线。它只与管电压有关,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与管电压关系为: 6. 与连续X 射线的相关因素:管电流、管电压、靶材料的原子序数。 管电流越大,单位时间撞击靶的电子数越多; 管电压越高, 每个电子获得的能量增大,短波成分射线增加,且碰撞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增加;管电压愈高,连续 X 射线强度愈大;其最短波长λmin 愈向短波方向移动。 靶材料的原子序数越高,核库仑场越强,韧致辐射作用越强。 7. K 系标识X 射线产生机理 K 层电子被击出时,原子由基态升到K 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向K 层空位填充时产生K 系辐射。L 层电子填充空位时,产生K α辐射;M 层电子填充空位时产生K β辐射。 8. X 射线管的效率 : 9. 电子对效应及其产生条件 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释放出它的全部动能而形成具有同样能量的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称为电子对的产生。 每个电子最小能量为0.51 MeV ,故光子能量必须大于等于1.02 MeV 。 10. 射线衰减的相关因素,一般来讲: 射线的波长愈长,衰减(愈大);物质的密度及原子序数愈大, 衰减(也愈大);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而是成(指数关系)的衰减,其表达式为( )。 11. 射线的质量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表示: min max λνhc h eU ==)nm (24.1min U eU hc ==λZU IU ZIU E E ααη===20d d e I I μ-=03 4λρτZ A C ?=质量吸收系数:A Z ?=4.0ρσ质量散射系数:

常见焊接缺陷及X射线无损检测

前言 船舶制造业自20世纪初开始研究焊接应用技术,并于1920年以英国船厂首次采用焊接技术建造远洋船为标志,焊接技术逐渐在船厂得到推广应用,并迅速取代铆接技术。由于焊接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影响,焊缝中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纹、气孔、央渣、未熔合和未焊透等缺陷。为了保证焊接构件的产品质量,必须对其中的焊缝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价,尤其是在船舶压力管道、分段大接缝、外板及水密与强力接点等部位进行质量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众所周知,船舶结构件发生焊接裂纹对结构强度和航行安全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隐性裂纹不易发现,一旦船舶出厂,这些隐性裂纹后患无穷。因此,船舶在建造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裂纹一经发现,就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果断的措施彻底根除。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一般分无损检验和破坏检验两大类,采用何种方法,主要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 无损探伤分渗透检验、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和射线照相探伤。破坏检验方法是用机械方法在焊接接头(或焊缝)上截取一部分金属,加工成规定的形状和尺寸,然后在专门的设备和仪器上进行破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可以了解焊接接头性能及内部缺陷情况,判断焊接工艺正确与否。经检验,船体结构焊缝超过质量允许限值时,应首先查明产生缺陷的原因,确定缺陷在工件上的部位。在确认允许修补时,再按规定对焊缝进行修补。

一、船舶焊接缺陷及无损探伤技术简介 1、船舶焊接中的常见缺陷分析 船舶焊接是保证船舶密性和强度的关键,是保证船舶质量的关键,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和作业的重要条件。如果焊接存在着缺陷,就有可能造成结构断裂、渗漏,甚至引起船舶沉没。因此,在船舶建造中焊接质量是重点验收工作之一,规范也明确规定,焊缝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外板对接焊缝必须进行内部检查。船体焊缝内部检查,可采用射线探伤与超声探伤等办法。射线探伤能直接判断船体焊缝中存在的缺陷的种类、大小、部位及分布情况,直观可靠,重复性好,容易保存,当前船厂普遍采用X射线探伤来进行船体焊缝的内部质量检查。船舶焊接缺陷种类很多,按其位置不同,可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常见缺陷有气孔、央渣、焊接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缝外形尺寸和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弧坑等. 2、焊接缺陷分类 (1)气孔 气孔是指在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形成的空穴。产生气孔的。 主要原因有:坡口边缘不清洁,有水份、油污和锈迹;焊条或焊剂未按规定进行焙烘,焊芯锈蚀或药皮变质、剥落等。由于气孔的存在,使焊缝的有效截面减小,过大的气孔会降低焊缝的强度,破坏焊缝金属的致密性。 预防产生气孔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认真清理坡口边缘水份、油污和锈迹。严格按规定保管、清理和焙烘焊接材料。 (2)夹渣 夹渣就是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夹渣也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致密性。 产生夹渣的原因主要是:焊缝边缘有氧割或碳弧气刨残留的熔渣;坡口角度或焊接电流太小,或焊接速度过快。在使用酸性焊条时,由于电流太小或运条不当形成“糊渣”;使用碱性焊条时,由于电弧过长或极性不正确也会造成夹渣。 防止产生夹渣的措施是:正确选取坡口尺寸,认真清理坡口边缘,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运条摆动要适当。 (3)咬边 焊缝边缘留下的凹陷,称为咬边。

组合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无缝钢管在线自动检验中的应用

组合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无缝钢管 在线自动检验中的应用 左建国 摘要分析了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讨论了以热轧无缝钢管为检测对象时检出各类缺陷的组合原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一种由电磁分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及超声测量组成的钢管在线组合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结果。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地在钢管生产流水线上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 关键词无损检测电磁分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超声测量 COMBINED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ON-LINE INSPECTION OF SEAMLESS STEEL TUBES ZUO Jianguo (Hengyang Steel Tube Mill)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NDT techniques are analyzed firstly,and the combim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NDT of hot-rolled seamless steel tubes in order to detect the various defects are discussed.An on-line combined NDT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which composed of electromagnetic 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s,eddy current and magnetic flux leakage testing and ultrasonic measurements.It's application shows that it can supervise the steel tube production line efficiently. KEY WORDS non-destructive testing,electromagnetic identification of materials,eddy current testing,magnetic flux leakage testing,ultrasonic measurement 1 前言 单一无损检测方法只能检出钢管中的部分缺陷,且由于检测速度差别太大,超声和涡流探伤又很难简单地组合到一起,而钢管外观尺寸的测量和材质的鉴别则只能由人工来完成。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更谈不上对生产过程起到质量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对此,在衡阳钢管厂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电站用高压锅炉管技改项目中,经充分研究、分析和论证,决定采用多种无损检测方法的组合来对热轧无缝钢管进行在线检测。本文在分析各种适于钢管检验的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为克服前述不足而进行的组合原则,然后介绍了由电磁分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和超声测量组成的钢管在线组合无损检测系统及其应用结果。实践证明,在线组合无损检测技术不但能够有效地将钢管中绝大多数缺陷检测出来,还可自动鉴别与剔除混钢的材料,同时对钢管的外径和壁厚能进行较高精度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