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学复习资料

制茶学复习资料
制茶学复习资料

制茶学

题型:名词解释5 填空25 判断12 简答6 论述2

一、绪论:(填空4-5 6-8)制茶工业发展四个时期:制茶起源时期、制茶变革时期、制茶发展时期、制茶机械化时期

制茶起源时期:从神农时期到唐朝末年,期间经过生煮羹饮,晒干收藏。到魏朝,才制饼烘干。

制茶变革时期:宋朝至元朝,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再改进位炒青散茶。

制茶发展时期:明朝到清朝,自炒青绿茶发展到各种茶类,花色齐全。

制茶机械化时期:在唐宋时已有水车动力制团茶。近代利用机械制茶,国外是从20世纪初开始,首先应用机器生产分级红茶,继之,日本应用机械生产蒸青绿茶。

各大茶类出现顺序: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二、1、茶叶命名依据:

形状:珍眉、瓜片、紫笋、雀舌、毛峰、毛尖、银峰、松尖

色香味:干色:黄芽、敬亭绿雪香气:云南十里香、安徽舒城兰花、安溪香椽滋味:江华苦茶、泉州绿豆绿、安溪桃仁

地名:历史名茶:唐代名茶:寿州黄芽、绍兴日铸宋代名茶:六安瓜片、顾渚紫笋沿袭下来:杭州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

近代名茶: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

采摘时期:古时的探春、次春明前、雨前

制茶技术:炒青、烘青、蒸青、工夫茶、窨花茶

茶树品种:乌龙、水仙、铁观音、毛蟹

销路:外销茶、内销茶、侨销茶、边茶、腹茶

创制人:大方、熙春

2、六大茶类细分:

绿茶:炒青:眉茶、珠茶、西湖龙井、碧螺春

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蒸青:恩施玉露、煎茶

晒青:滇青、川青、陕青

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黄小茶:北港毛尖、平阳黄汤

黄大茶:广东大叶青、霍山黄大茶

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茯砖茶

湖北黑茶:湖北老青砖

四川黑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

广西黑茶:广西六堡茶

云南黑茶:普洱茶

白茶:芽茶、叶茶

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祁红、滇红、闽红

红碎茶:叶、碎、片、末茶

青茶:闽南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毛蟹

闽北乌龙茶:大红袍、武夷肉桂、水仙

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凤凰水仙

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

三、1、鲜叶:鲜叶:指专门供制茶用的茶树新稍,包括新稍的顶芽,叶以及着生嫩叶的梗。

2、小开面:嫩梢生长成熟,出现驻芽的鲜叶叫做“开叶面”,其中第一叶为第二叶面积的一半,叫做小开面。

3、中开面:第一叶长到第二叶三分之二。

4、大开面:第一叶长到第二叶大小相当。

5、嫩度:芽叶伸育的成熟度。

6、匀度:同一批鲜叶质量的一致性净度:指鲜叶里夹杂物的含量。

7、新鲜度:鲜叶尽量保持原有理化性状的程度。

8、鲜叶红变的2种原因:一、高温,叶温超过35度。二是机械损伤。

9、鲜叶适制性:具有某种理化性质的鲜叶适合制造某种茶类的特性。

10、鲜叶形状与适制性:长叶形鲜叶,制条形茶,纤细秀长;圆叶形鲜叶制条形茶,粗壮结实。珠形、绣球形、腰鼓形以及盘香形采用长叶形鲜叶为好;瓜子片、尖形以及龙井样的扁条形用圆形鲜叶制更适合。大叶种的条形茶压造成各种形状的蒸压茶,或切成颗粒碎茶,或将其绕制成蜗牛状。

四、绿茶

1、眉茶:中国绿茶生产,以眉茶为最主要。成品茶外形成条、略曲、辉白,似老人眉毛,鲜叶加工最后阶段的干燥用炒干方法,称为“长炒青”;珠茶称为“圆炒青”

2、安徽:屯绿、舒绿、芜绿浙江:杭绿、遂绿、温绿江西:婺绿、饶绿湖南:湘绿广东:粤绿贵州:黔绿四川:川绿云南:滇绿江苏:苏绿湖北、陕西、广西、台湾、山东等省区都有眉茶生产。

3、高级长炒青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苗峰、不断碎,色泽绿润,调和一致,净度好;内质要求香高持久、最好能有熟板栗香,纯正;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忌苦涩味;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青及闷黄叶。

4,、绿茶加工技术流程: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足火,成茶

5、杀青目的: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二是散发青气、发展茶香;三是改变叶子内含成分的性质,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四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叶质变为柔软,增加韧性,便于揉捻成条。

6、杀青技术原则:

(1)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迅速地使叶温达到80度以上,以便尽快地抑制酶活性,在极短时间内破坏酶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气。但是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杀青温度较低,多酚类化合物减少较多,有利于提高绿茶品质。即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这是使杀青叶达到“杀匀杀透”,以及达到“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有效。

( 2) 拋闷结合,多拋少闷拋炒如果得当,成茶香气较好,叶色往往较为翠绿;但如果拋炒时间过长,就容易使芽叶断碎,甚至炒焦,造成杀青不匀,甚至红梗红叶。闷炒使叶质柔软,改善低级茶内质。因闷炒加速蛋白质水解作用,从而提高氨基酸含量,增进茶汤滋味。闷炒适当破坏叶绿素,能改善低档茶色泽。闷炒时间过长,青草气不能充分散发,会产生水闷气,使叶子变黄。所以,应注意采用拋闷结合的方法,提高杀青效果。

(3)嫩叶老杀,老叶嫩杀老杀,主要标志是叶子失水多些;嫩杀,叶子失水少些。因为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嫩杀,则酶活性未彻底破坏,易产生红梗红叶。老叶嫩杀,因为粗老叶含水量太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过少,揉捻时难以成条,加压时易断碎。因此要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7、杀青适度标准: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不带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有粘性,嫩茎梗折之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略带茶香。

8、绿茶揉捻目的:在力的作用下,促使茶叶卷紧成条,同时适当破坏叶细胞。

9、热揉:杀青叶不经摊凉,趁热揉捻;冷揉,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凉,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温揉,杀青叶稍经摊放,而叶温尚温时揉捻。

10、揉捻程度:(1)揉捻均匀。高档茶成条率要达到80%以上,低档茶成条率达到60%以上;(2)叶细胞破坏率达到45%~55%;(3)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

11、眉茶干燥工序:二青、三青、辉干

12、珠茶干燥工序:二青、小锅、对锅、大锅182

13、工艺较好:烘——炒——滚

14、珠茶介绍:外形圆紧,呈颗粒状,色泽绿润,茶骨重实,宛如珍珠,香高味浓,经久耐泡,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完整。

珠茶是中国主要外销绿茶之一,产于浙江与台湾。在绍兴平水镇加工、起运出售的绿茶在国际上又称为平水绿茶。

因鲜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用炒干方法,称为“平炒青”,也称“圆炒青”或“圆茶”

珠茶采用“先闷后拋”方法,珠茶杀青程度较眉茶轻,香气较眉茶低。

小锅、对锅、大锅都是加工成圆的过程,都在相同的珠茶炒干机中完成。炒小锅在蒸发水分的同时,主要是使较细嫩和较碎的所谓“下脚茶”成圆;炒对锅是大部分叶子成圆的最基本过程,颗粒的形成,尤其是中档茶颗粒形成的过程,都是在炒对锅中产生;炒大锅则是进一步干燥,使在炒对锅时所形成的颗粒予以固定,并使面张较粗大叶子成圆。即“小锅脚、对锅腰、大锅帽”。

15、沱茶分类:一类是用普洱茶的毛茶,称普洱沱茶、属黑茶类;211

另一类是晒青的绿毛茶,有下关沱茶、山城沱茶等,属绿茶类

四、黄茶:古时候有两种:一是茶树品种的关系,芽叶发黄;二是制作中将茶叶闷黄。依据:

1 在制作中有闷黄作业

2 有“黄汤黄叶”品质特征,叶底黄,干看也显黄亮。

加工流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岛被称为“小平茶”

品质特点:外形芽头壮实笔直,茸毛披盖,色泽金黄光亮,被称为“金镶玉”;

内质香气高纯,汤色杏黄明澈,滋味爽甜。

三起三落芽头要肥壮多毫,长25~30mm,宽3~4mm,并带有2~3mm芽

柄皮纸

加工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杀青——摊放——初烘——初包——复烘——复包

——足火——分级

每个加工工艺操作流程217

闷黄实质:湿热作用引起叶内成分一系列氧化、水解作用,这是形成黄叶黄汤,滋味醇浓的主导方面;干热作用则以发展黄茶香味为主。

影响因素由于闷黄阶段不同,有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之分。湿坯闷黄一般在杀青后或揉捻后堆闷使之黄变,茶坯含水量较多,变化较快,时间应较短;干坯闷黄茶坯

含水量较少,变化较慢,时间就较长。

黄茶杀青一般120 ℃~150℃较绿茶低

闷黄过程中因湿热作用,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水浸出物、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少量降低。

五、黑茶(1)花色品种: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广西六

堡茶、康砖茶、金尖茶、方包茶、圆茶、紧茶

(2)边销为主,部分内销,少量侨销

(3)共同特点:1 原料粗老2 渥堆变色毛茶干坯渥堆变色,如湖北老青砖、四川茯砖等;有的采用湿坯渥堆变色,如湖南黑茶和广西六堡茶3高温

汽蒸4 压造成型缓慢干燥

(4)加工工艺流程: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5)湖南黑茶杀青特点:杀青前洒水,俗称为打浆或灌浆

(6)渥堆目的:一使多酚类化合物氧化,除去部分涩味二使叶色由暗绿变成黄褐

(7)渥堆实质:主要是在湿热作用下,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化的结果

(8)学说:1 酶作用学说2 湿热作用学说3 微生物学说

(9)渥堆适度:手伸入堆内感觉发热,茶堆表层出现水珠,叶色变成黄褐,嗅到有酒糟气,叶片粘性不大,对光透视呈竹青色而透明。

(10)不足:叶色尚花杂,叶子粘性大,有青臭气

过度:则显湿滑,有过度现象茶坯不宜复揉应立即干燥。

(11)发花:1 茯茶“发花”就是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通过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孢外酶,并通过孢外酶和水热作用,与茶叶中的多酚化合物等

成分聚合、分解,与微生物本身一道,形成了茯茶的特殊色、香、味、形。

2 书上P249 茯砖通过发花过程,粗老味消失而产生一种特殊的香味,改进了

品质。黄霉菌能分泌淀粉酶及氧化酶等,可使淀粉转化为糖而作霉菌培养的基

质,促使多酚类化合物起氧化作用。老叶比嫩叶所含的化学成分,除多酚类化

合物、咖啡碱、蛋白质等较少外,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糖和淀粉含量较多,为霉

菌生长的主要基质。黄霉菌在老叶中的繁殖比在嫩叶中要好。

3 黄霉菌是一种真菌,属子囊菌纲,曲菌科,曲菌属。呈金黄色,此菌的生长

繁殖,俗称“发金花”。黄霉菌生长所需温度为15~34℃,最适温度为26~28℃;

相对湿度65﹪~85﹪,最适宜为80﹪左右。

(12)湖南黑茶与湖北黑茶渥堆不一样在哪?

湖南老青茶渥堆分成“小堆”和“大堆”两个阶段。“成大堆”起自然干燥作用和弥补成小堆时色香味变化的不足。

(13)青砖茶半制品分“洒面”、“底面”、“里茶”。

六、白茶分类:依茶树品种分为大白、小白、水仙白(大白茶品种——大白;水仙品种——

水仙白;菜茶群体——小白)

鲜叶嫩度: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银针:纯用大白茶或水仙品

种的肥芽;白牡丹:大白茶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嫩梢;贡眉:

菜茶嫩梢一芽二三叶;寿眉:制银针抽针时剥下的单片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干燥

政和:西路银针福鼎:北路银针

白毫银针品质特点:银针外形肥壮,茶芽满披白毫,色泽银亮。内质香气清鲜,毫味鲜浓,

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晶亮,呈浅杏黄色。

白牡丹品质特点:外形芽叶连枝,毫心肥壮,成抱心形,完整无损。叶张波纹隆起,叶缘微向叶背反卷。色泽灰绿或暗绿,呈银白光泽。内质毫香高长,滋味鲜醇清

甜,汤色杏黄明亮。叶底浅灰,肥厚嫩匀,叶脉微红。

七、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

变化较大。

加工工艺:鲜叶——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

三大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

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大吉岭、锡兰高地红茶

世界四大红茶:祁门、大吉岭、锡兰高地红茶+阿萨姆

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祁红、滇红、闽红、台红、宜红、宁红、湘红

红碎茶:叶、碎、片、末茶

小种红茶品质特征:条索粗壮紧直,身骨重实,不带毫心。色泽褐红润泽,汤色红艳,香

气高爽浓烈,带有松烟香味,高爽持久,滋味浓醇,活泼甘甜,似桂

圆味。叶底明亮,呈古铜色,叶张大而柔软,肥壮厚实。

小种红茶采摘标准:半开面三四叶

加工工艺特色:(炒)过红锅

小种红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揉捻——转色——过红锅——复揉——熏焙——复火萎凋方法:萎凋槽萎凋、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

萎凋槽结构:包括槽体、送风装置和加热装置

揉捻目的:1 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与绿茶不同)2 使叶片卷曲成条,美观外形

3 增加茶汤浓度

揉捻程度:适度:a 芽叶紧卷成条,无松散折叠现象,成条率达95﹪。B 以手紧握茶坯,有茶汁向外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松散,茶坯局部发红,有较浓青草气味,

细胞破坏率达78﹪~85﹪。

不足:条索较松,发酵困难,成茶滋味淡薄,茶汤不浓,叶底花青。

过度:条索断碎,茶汤色泽发暗,滋味淡薄,香气低

发酵目的:1 进行酶促氧化反应2 产生其他化学变化

发酵程度:按香气:由强烈青草气——青香——花香(兰花——桂花)——果香——低香——香低(几乎嗅不到香气)[发酵适度,花果香即可]

色泽:青绿色——青黄——黄色——黄红色[适度]——红色——暗红色

叶温:适度:叶温平稳并开始下降

发酵程度掌握“宁轻勿过”。

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青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

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若香气带馊酸味则表示发酵过度。

发酵实质:以多酚类化合物深刻氧化为核心的化学变化过程。

发酵操作(看书321)

影响发酵条件:1 摊叶厚度(一般为8~12cm)2 温度和湿度 3 发酵时间

花青:揉捻中叶细胞未损伤的部分,叶绿素破坏程度少,在叶底上仍呈绿色,通常称为“花青”。

红茶发酵与绿茶发酵区别:红茶手紧握茶坯,有茶汁向外溢出,有较浓青草气味。

八、青茶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发酵——干燥

武夷山四大名枞: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大红袍

死青:指萎凋叶呈凋枯干瘪状态,叶脉不相通和部分先期红变。

走水:还阳过程中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的输送,俗称“走水”。

还阳:在晾青过程中,由于晒青叶经受搬动、并筛、抖动等振动作用,促进梗脉里的水分往叶肉细胞输送,使原来晒青叶的萎软状态消失,转现复苏现象。

叶片呈现新鲜鲜叶状态。该现象称为“还阳”。

晾青:晒青或加温萎凋之后,做青之前的萎凋工序称为晾青,主要目的是散发晒青叶热量,避免红变死青。

晒青适度:一般至叶态萎软,伏贴;鲜叶失去光泽,叶色转暗绿;叶背色泽特征

明显突出,似“鱼肚白“;顶叶下垂,梗弯不断,手捏有弹性感。

做青目的:一实现走水(还阳和退青),为制成滋味醇厚、香气高长的青茶做准

备。二做青叶在跳动运转过程中,叶片边缘细胞组织逐渐红变,由

黄转红,再变为朱砂红色。三做青叶在摇青和静置过程中,叶片水

分缓慢蒸发。内含物发生转化和积累。

程度:主要观察第二叶变化程度。一叶脉透明二叶面黄亮,叶缘朱砂红显现,带有“三红七绿“特色。三青气消失,散发出浓烈花香。四由于叶缘失水

较多而收缩,叶形成汤匙状。叶片柔软光滑如绸,翻动时有沙沙响声五减

重率大约为25%~28%,含水量约为65%~ 68%。

手工、机械如何做?自己看书

闽南、闽北做青区别:闽北:重晒——轻摇——重发酵

闽南:轻晒——重摇——轻发酵

闽南做青时间较闽北长,发酵程度较闽北轻

铁观音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紧结、卷曲、重实。呈蜻蜓头和龙虾身形状,有“美

如观音重如铁”的赞语来形容它。色泽沙绿起霜。滋味鲜浓,饮

后生津回甘,有特殊“音韵“。香气犹如兰花香,高长。叶底浅

绿黄色,红镶边。柔软鲜亮。汤色橙黄,明亮。

九、名茶:具有优异品质、造型独特和广泛知名度的一类特殊茶叶。

起源:1 历史上的贡茶,现今还继续或恢复生产的。

2 参加国际博览会比赛得奖的,如太平猴魁。

3 全国名茶评比获奖的。

符合条件:1 外形独特美观,内质色香味优异

2 产地自然条件优异

3 饮用者共同喜爱,有一定知名度

4 有一定产量,并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形成条件:1 优越生态环境

2 优良茶树品种

3 栽培管理得当

4 加工水平高

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十大手法:抖、搭、捺、拓(抹)、甩、扣、挺、抓、压、磨

西湖龙井品质特点:外形扁平光滑,削尖挺直,色泽嫩绿,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干爽,叶底嫩匀成朵。

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

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大约需要2分钟。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碧螺春:形美、色绝、香浓、味醇

加工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

品质特点:外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露,银绿隐翠,香气芬芳鲜嫩,汤色浅绿有毫浑,滋味鲜醇,叶底嫩匀成朵,匀齐明亮。

搓团提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

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

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

六安瓜片: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扳片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金寨、霍山三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

可靠性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可靠性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可靠性特征量 第三章 简单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 复杂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五章 故障树分析法 第六章 三态系统可靠性分析 第七章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 第八章 寿命试验及其数据分析 第九章 马尔可夫型可修系统的可靠性 第一章:可靠性特征量 2.1 可靠度 2.2 失效特征量 2.3 可靠性寿命特征 2.4 失效率曲线 2.5 常用概率分布 2.1 可靠度 一、系统的分类:可修系统与不可修系统; 可修系统是指系统的组成单元发生故障后,经过维修能够使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不可修系统是指系统或其组成单元一旦发生失效,不在修复,系统处于报废状态。 二、可靠性定义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 产品:可以是一个小零件,也可以指一个大系统。 2. 规定条件:主要是指使用条件和环境条件。 3. 规定时间:包括产品的运行时间、飞机起落架的起飞着陆次数、循环次数或旋转次数等。 产品可靠性是非确定性的,并且具有概率性质和随机性质。 广义可靠性与狭义可靠性 指可修复产品在使用中或者不发生故障(通过预防性维修),或者发生故障也易于维修,因而经常处于可用状态的能力。 广义可靠性 = 狭义可靠性 + 可维修性 广义可靠性典型事例:赛车 可靠性的分类: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固有可靠性:通过设计、制造、管理等所形成的可靠性 (通常体现在产品的固有寿命上) 使用可靠性:产品在使用条件影响下,保证固有可靠性的发挥与实现的功能。 (通常体现在产品的实际使用寿命上) 使用条件:包括运输、保管、维修、操作和环境条件等。 例1: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性: 所谓产品的失效,即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对于可修复系统,失效也称为故障。( √ ) 例2:可靠度R(t)具备以下那些性质?(BCD) A .R(t)为时间的递增函数 B .0≤R(t)≤1 C .R(0)=1 D .R(∞)=0 若受试验的样品数是N 0个,到t 时刻未失效的有Ns(t)个;失效的有N f (t)个。则没有失效的概率估计值,即可靠度的估计值为 可靠度是一个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取值在0-1之间。 00)()()()()()(N t N N N t N t N t N t N t R f s f s s -==+=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概述 【名词解释】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与传播活动规律得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得个人与个人之间得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就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与发展相关得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得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即沉溺于被动得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就是现实。类似“自我达成得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得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 传播得本质 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得本质) 大众传播 职业化得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得技术手段向不特定得多数人传送信息得行为或过程。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得四大功能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得变动 协调社会各部分——以 【论述题】 传播得定义 (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得额分享 (二)影响说:强调就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得过程 (三)“仪式"说:强调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得仪式 (四)“符号“说:强调传播就是符号得流动 拉斯维尔得5W模式 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5W,传播结构(过程)中得5个要素与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得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模式得问题: (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就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得过程。但传播使双向得。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得联系 (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 (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就是环节。 申农—韦弗得通信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多项选择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0277)多项选择题(2009-04-23 14:23:40) 标签:教育分类:教育学习类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论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 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 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C。行政、E。司法三种权力。 6、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森E.斯密 斯堡。 7、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 8、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观点。 9、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10、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 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E.文化环境。 1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管理对象E.组织文化。 1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 公共行政模式。

可靠性复习题

第二章 复习提纲 一、设某产品的寿命T 服从指数分布,其失效密度为)0,0()(≥>=-t e t f t λλλ,试计算大于平均寿命的产品百 分比。(8分) 二、某不可修复产品的故障率为,并为常数),0()(>=c ct t λ求其可靠度函数及故障概率密度函数。(10分) 三、一种设备的的寿命T 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假设其平均寿命为3700小时,试求其连续工作300小时和900小时的可靠度各为多少要达到r=的可靠寿命是多少(12分) 四、假设某产品由2×104个电子元器件串联组成,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如果要求其连续不间断工作3天的可靠度为,试求元器件的平均故障率。(8分) 五、设失效率为偶然失效型的, ? ??<<≤=)(0)0,()(γλγλλt t t 求其失效分布函数和可靠度函数。(8分) 六、有一寿命服从指数分布的产品,当工作时间等于产品的MTBF 时,有百分之几的产品能正常工作当工作时间等于产品的MTBF 的1/10时,产品的可靠度是多少(8分) 七、某元件维修时间服从指数分布,使用单位要求最大维修时间=1h ,试求MTTR 和中位修复时间。(10) 八、某机件的修复率/134.0=μ小时,试求维修时间为1小时、2小时、10小时的维修度。 九、】 十、 某机件维修时间服从指数分布,使用单位要求最大维修时间h t 195.0=,试求MTTR 。 十一、 某种飞机部件的疲劳寿命是威布尔分布类型,已知m=2,?=200小时,试计算该部件在100小时之内的最大失效率和在100小时之内的平均失效率。(10分) 十二、 设某元件的寿命T 服从指数分布,它的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试求其失效率和使用80小时后的可靠度。 十三、 有失效率为100菲特的集成逻辑电路,试分别计算下列各情况的可靠度(1菲特=10-9/h ) (1)1个电路,工作1000小时; | (2)10个电路串联,工作1000小时; (1)10个电路串联,工作100小时; 十四、 设某元件的寿命T 服从指数分布,它的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试求其失效率和使用80小时后的可靠度。 十五、 有一电源装置由4个大功率晶体管、12个二极管、24个电阻器和8个电容器组成,部件的MTTF 如下: 大功率晶体管 510小时 二极管 5105?小时 电阻器 5105?小时 电容器 4105?小时 设电源工作时间为9小时,求电源的可靠度。 十六、 某不可修复产品的故障率为,并为常数),0()(>=c ct t λ求其可靠度函数及寿命分布函数。 十七、 } 十八、 某元件维修时间服从指数分布,使用单位要求最大维修时间=1h ,试求MTTR 。 十九、 某产品的失效率为h /1025.04-?=λ,求中位寿命和可靠度为99%的可靠寿命。

舆论学复习提纲

《舆论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梁启超《舆论之子与舆论之母》,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舆论的文章。 2、约翰-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他将舆论与民主联系起来。 3、卢梭《社会契约论》受到洛克启发,西方近代系统研究舆论的第一人。认为舆论分为“公意”和“众意”。公意是人们最初结成共同体时候的协议、约定和意愿;公意永远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以公共利益作为基础。 4、1899年法国塔尔德的《舆论与公众》,人类历史上研究舆论学的首本专著。 5、1922年美国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标志着舆论学在西方开始成为独立学科门类。 6、舆论的八大要素:判断某种意见成为舆论的标志。 A 主体:公众 B 客体:人物事物现象问题观念等等 C 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D 必要条件: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强烈程度;持续性影响 E 舆论的功能:影响舆论客体 F 质量:理智 / 非理智 7、舆论的存在形态按照表露的方式和程度划分:显舆论、潜舆论和行为舆论 8、舆论的表现形态:讯息形态的舆论、观念形态的舆论、艺术形态的舆论、畸变形态的舆论——谣言(流言,rumor)。 9、影响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公众总体、舆论环境、舆论场、舆论波。 10、舆论波主要有四种方式: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多渠道互补律。 11、舆论形成的标志: 数量 强烈程度 持续时间 对客体产生影响(关键) 12、舆论生成的模式 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种种模式,归结起来可分为爆米花模式、风吹浪起模式、飘雪模式、瀑布模式和沉默的螺旋模式。 13、舆论的正功能主要体现为:诤言;社会褒扬;舆论监督。 14、舆论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浮言、假话、谬理和谣言。 15、测量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物属性区分的数量化程度以及使用的相应尺度来加以区分的。有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以及定比测量。 16、舆论测量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决策参考功能、社会示范与社会沟通功能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降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2019年新版自考《行政管理学》考前必读复习资料串讲笔记【过关宝典】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浓缩 第一章概述 一、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二、行政管理的含义: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 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三、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 理学的创始人。 四、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 五、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六、行政管理学的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的性质。 1、行政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 2、就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经济学的指导。 3、就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而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也离不开社会学的指导。 4、就行政管理学与法学的关系而言,两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 七、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19世纪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 派的理论为代表。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3、20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 八、古典学派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 1、古典学派不仅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例,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于当时的行政管理实践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 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即命令统一原则、权责相符原则、较小的管理幅度原则和系统计划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九、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3、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 十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 十三、西方行政管理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 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 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行政管理学的迅速崛起,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十五、行政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十七、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异同:它们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来说,既有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有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其全部。 十八、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因为:1、行政管 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2、行政管理学是 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3、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 用科学。 第二章行政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环境就是指处于特定系统边界之外的一切因素的集合。 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行政价 值文化。2、行政功能文化。3、行政运行文化。4、行政公 共关系文化。 三、行政环境的含义?(内涵) 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具体地说,内涵有: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 行政系统而存在的。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 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4、行政环境因素既包括有 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四、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五、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 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 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六、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生于20世纪30—60年代,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 1

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考试必备复习资料全

一、可靠性概论 1.1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1、可靠性工程起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齐藤善三郎)。20世纪60年代是可靠性全面发展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可靠性发展步入成熟的阶段,20世界8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1950年12月,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专门委员会”,1952年8月,组成“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1957年6月发表《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标志着可靠性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可靠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①武器装备的可靠性是发挥作战效能的关键,民用产品的可靠性是用户满意的关键②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③是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④是影响企业创建品牌的关键⑤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4、可靠性关键产品是指一旦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安全性、可用性、任务成功及寿命周期费用的产品、价格昂贵的产品。 1.2 可靠性定义及分类 1、产品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概率度量成为可靠度。 2、寿命剖面是指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包含一个或几个任务剖面。任务剖面是指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 3、产品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水平肯定比使用可靠性水平高。 产品可靠性也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基本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它反映产品对维修资源的要求。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同一产品的基本可靠性水平肯定比任务可靠性水平要低。 1.3 故障及其分类

传播学(新)总复习资料

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概述 一、“传播”有哪些特性? 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 二、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三、传播的两种分类 1、二分法:1、亲身传播 2、大众传播 2、四分法:1、自我传播2、人际传播 3、组织(团体)传播 4、大众传播 四、按时间顺序考察“结构(过程)研究”的成果,可分为三类 1、线性模式:a、拉斯韦尔的5W模式b、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 2、控制论模式:a、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C、竹内郁郎的“单位传播模式” d、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a、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b、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五、传播“二功能说” 1、托尔曼的“工具性传播”—为的是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一切行为。 2、斯蒂芬森的“消遣性传播”—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也能间接地有得应对环境。 六、传播“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传承社会文化遗产功能 七、传播“四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新闻)、2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宣传)3、传承社会遗产(教育) 赖特提出的娱乐功能,调节身心 八、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授予地位(派生功能)、促进社会规范的实现(协调功能) 负功能: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轻于行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一、传播学的奠基人 1、拉斯韦尔与5W模式 贡献:他领导了宣传研究,他的《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中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与别人合写了《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两书,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宣传的功能及其社会控制。他在1946年与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5W模式:谁(Who)对传播主体的研究“控制分析”; 说什么(Whar)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Which)“媒介分析”; 对谁说(Whom)“受众分析”; 产生什么效果(What)“效果分析” 2、勒温(库尔特。卢因)与“把关人”理论 创立了“把关人”,也称“守门人”;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3、霍夫兰与劝服研究 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而且侧生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把劝服研究和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影响了传播学研究对传播效果的重视。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60分,每空2分) 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 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 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 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 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和(责任)意识。 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 (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二、判断。(20分,每题4分) 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 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 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 要采取考试。()错 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 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 三、选择. (20分,每题4分) 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B )。 A 信息技术 B 综合实践活动 C 美术 D 音乐 E 艺术 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 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 )。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 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 B )。 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C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4、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 )。 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 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

《行政管理学》非常好的复习资料

1、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 2、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思想,即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 制衡”原则的是法国的孟德斯鸠 3、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 4、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是《行政学导论. 5、“行政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 6、1911年美国的FW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一书,提出了其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 7、最早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的行 政学著作是《行政学导论》 8、为传统的行政组织理论奠定了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 9、开创了行政决策理论研究的先河,是决策学派的行政理论在美国行政管理理论中占有重 要地位的学术著作是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 10、主要以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的行政理论为代表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学派 11、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不但研究了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问题,而且还修正了传统的理性 决策准则,提出了所谓的“满意”决策准则,因此,其理论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12、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共能量场” 13、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 ,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自此以后,行政管理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 恢复和发展。 14、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形式是“实践----理论-----实践” 15、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研究法 16、在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中,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 避事实背后的规律的方法是实证方法 17、在现代管理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案例方法 第二章 1、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是“边界” 2、在全面理解行政环境这一概念时,要想确定行政环境的构成,首先就必须界定特定行政 系统的边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环境中不可见的情势因素的是政府机构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

《汽车可靠性技术》复习题 一 填空题(''30103=?) 1 可靠性工程是研究如何评价、分析、提高 的工程技术。 2 衡量产品可靠性的四个主要指标包括:可靠度R (t )、 、 、故障率λ(t )。 3 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是指其不能完成 。 4 1983年到1984年,我国汽车行业开展了 ,试验车辆53台,里程36万km 。 5 汽车产品的质量从 是指的汽车的使用价值,从 是满足用户要求所应具备的质量特性。 6 概率加法定理表达式是P(A ∪B)= 。 7 概率乘法定理表达式是P(AB)= P(AB)= = 。 8 n 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央位置的数,称为 。 9 在一批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叫 。 10 在一批数据中,最大与最小数值之差为 。 11 失效概率也称为不可靠度F (t ),通常用 来表示。 12 失效概率密度函数的定义式是: 。 13 当产品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时,平均故障前时间与故障率的关系表达式为: 。 14 基本可靠性反映了产品对维修人力费用和后勤保障资源的需求。确定基本可靠性指标时应统计产品的 。 15 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确定任务可靠性指标时仅考虑在任务期间 。 16 汽车可靠性研究中常用的分布有: 、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对数分布等。 17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 ,三是 。 18 可靠性模型主要有以下类型:串联系统、 、 ,此外还有 、复杂系统。 19 串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 20 并联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达式: 。 21 可靠性预测的流程是 ,自下而上。 22 可靠性分配的流程是 ,自上而下。

舆论学答案复习

一:试比较关于舆论的各种定义的特点,自己总结舆论的概念和本质属性 三种舆论的定义: 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强调的是舆论对社会的知觉) 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3.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二三强调的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共同意见) 注:三者都强调这种意见的“共同”特征。 性质: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强烈态度的持续性。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成分。 二:舆论发展过程中一般呈现哪几种形态 1.潜舆论(一种低水平的情绪化的舆论) 2.显舆论(在一定范围内相当人数的公众以各种公开的形式表达的对舆论的态 度,或是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或是由情绪型潜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转化而来) 3.行为舆论(主要以行为式表达的舆论,包括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舆论,自发 狂欢、游行示威等) 三:试以你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或是在自己的身边碰到过的“多数人的暴政”一类事件为例,分析舆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多数人的暴政”是舆论的功能歪曲的一个表现,但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舆论的相关作用: 1.舆论信息功能,使信息迅速传播; 2.舆论的指导功能,将矛头迅速指向过错方; 3.舆论沟通即意见互动,过错方几个错误之处相关意见的叠加; 4.监督作用,比如在“骂师门”之后形成的“尊师重教”主题会。 在事件发生后,受众在情绪激动甚至盲目的情况下,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几种相关意见互动融合后,形成一种共识,积极表达自身观点,甚至利用威胁恐吓等过激方式,产生“强凌弱”的现象,媒介真实代替社会真实。 四: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 1.问题、事件的产生引发议论; 2.意见在舆论领袖带领下的互动与整合; 3.权力机构、大众传媒促成舆论的形成。 五:简述意见领袖对舆论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比同伴有更多机会接触媒介和信息源并且热衷于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两级传播,还是多级传播,意见领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影响或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六: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几例能说明舆论起到强制规范作用的例子,并谈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西方行政学期终考试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 1、威尔逊的行政学说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容。 (1)论证了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2)明确了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3)揭示了行政管理的本质;(4)说明了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5)提出了其行政学研究方法论;(6)提出了其人事行政思想;(7)提出了其行政监督思想。 2、韦伯所谓”官僚制”有何基本特征(简答题)?或试述韦伯”官僚制”(论述题)。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3、法约尔是如何对管理定义的? 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的意思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根据具体情况,经营可以指船长驾驶一只船、经理经营一个企业或政府首脑管理一个。在他看来,“经营”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而作为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管理”则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将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正是法约尔最主要的贡献之一。 4、厄威克认为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是什么? 在厄威尔看来,下列原则对于一切行政组织的管理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目标原则;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的原则;单头领导的原则;“专业参谋和一般参谋”共存的原则;“授权原则”;“责权相符原则”;明确性原则;“控制幅度原则”。 5、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论述。 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 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以上区分原则并非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分等同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但是它与价值-事实的区分有着密切关系。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都包括价值与事实这两种因素,但是,就政策问题而言,价值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立法人员的主观价值;而对于行政问题来说,事实因素则在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所涉及的价值问题主要是反映社会价值,所以衡量其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客观、实证的真实性。 西蒙的这种政策(政治)与行政区分说,其目的并不在于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准则,而是在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或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大众传播 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过程)时,我们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当我们把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当我们把传播看作是(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5.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7.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8.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 11.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与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1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种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13.传播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主要的两个流派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4.传播学的经验学派指的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15.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16.经验学派认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是(变革)现在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 17.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它是现代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之一,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18.批判学派中的流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19.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G.默多克)和(P.格尔丁)。 20.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学者主要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