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计划书

种植计划书
种植计划书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玉米/甘薯套作种植计划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农学

年级:2014级3班

学号:2220

姓名:米纯

指导教师:赵勇

2016年 4 月 16 日

一、种植模式简介3

二、种植目的3

三、栽培技术与理论3

(一)玉米栽培技术3

1.土地选择与整理3

2.播种与育苗技术4

3.移栽技术5

(二)甘薯栽培技术6

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好、易存活的甘薯品种6

2.培育壮苗:薯块繁种就是在上年甘薯收获时选留具有品种特征、重250g左右、无病完好的薯块做种。再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育苗、塑料大棚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以及小苗假植采苗圃育苗等方式之一。6

3.土肥管理:深耕松土、施足基肥7

4.适时栽插:7

5.合理密植:7

6.中耕施肥7

7.合理灌水8

8.病虫害防治8

附:玉米甘薯套作生产田间布局8

一、种植模式简介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是以玉米为主(早期播种),甘薯为辅(后期套作)的间套种模式,是建立在利用不同作物在共生期处于生长空间不同,高棵作物间套种矮棵作物,互不影响生长且实现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发生的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杆作物与矮杆作物的空间优势,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复合产量及产值的有效措施。

二、种植目的

玉米属于高杆、喜温光、需肥量较大的作物,甘薯属于蔓生、喜高温、抗逆性强的作物。玉米和甘薯套作,能够充分利用突然肥力与温光条件,达到当季增产,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

该套作技术是迅速提高旱地的生产率及生产效益,降低土肥流失,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一般来说,每亩产量玉米可达400—500公斤,甘薯2500—3000公斤。

三、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玉米栽培技术

1.土地选择与整理

(1)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适应各类土壤。对酸碱度要求范围是PH值5-8,耐盐碱能力差。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而且不耐涝,开花前不怕受旱,因此要达到高产稳产,就必须进行深耕,一般在深耕20-25厘米左右即可满足根系生长的要求。

(2)整地包括冬耕晒坯与播前整地。冬耕晒坯的作用是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结构和有效地消灭地下害虫,尤其对粘重土壤或易板结的土壤效果更大。播前整地则要求土块细碎、无大土块架空、地面平整、土壤疏松、耕作层表面要有一层细土覆盖。冬翻的地,开春后要及时进行深耙保墒,同时清除石块、残茬、精细整地,要求达到土壤细碎、墒面平整。

2.播种与育苗技术

品种选择及特性

①选用京科糯2000玉米品种,具有高产、抗病、优质、口味佳的品种优势

②生长势强,植株紧凑,叶色深绿,抗大小斑病,高抗矮花叶病毒病,在北京地区收获期85—90天,夏播80—85天,株高190—220cm,穗位高90—100cm,穗长20—23cm

③该品种南北方春夏季均可栽培,适应性广,应施足底肥,确保水肥供应,吐丝前10天避免严重干旱,适时收获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两天,天气晴好时晒种2~4小时。然后用清水浸泡10~12小时再催芽1~2天即可播种。

播种期确定

玉米的适宜播期主要以5-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为始播的指标。一般北部片区800米海拔,南部片区900米海拔,适宜播期为春分节令;北部片区800-1200米,南部片区900-1300米适宜播期为清明节前5天;不论北部、南部1300米海拔以上片区,适宜播期为清明节后5-10天

种植方式及物质准备

①采用软盘育苗的方式

②植物材料: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玉米品种

③用具:筛子、铁锹、地膜、竹条、塑料盘、塑料牌。塑料软盘规格:60*33*,锥形孔,54孔/盘

④配制营养土:腐熟有机质60%-70%,肥沃细土30%-40%,磷肥:过磷酸钙100kg,钾肥:

硫酸钾或氯化钾,2kg,使用稀粪水将其混匀,握之成团。

⑤场地选择:为便于管理和移栽,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最好选择在水源方便,离移栽地近,不易遭人畜践踏,背风向阳的地方。场地80-100厘米宽理墒,两墒间一走道,墒面要求平整、压实,然后铺上一层细土,防止营养粪团育苗时根系下扎入土,以利取苗,不伤根。育苗管理

①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增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长和良好发育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查苗补缺,保证全苗。有条件的地块可亩追施清粪水15-20担。

②搭棚盖膜,拱高,四周压边,全封闭,防鼠保温保湿。出苗后棚内温度高于30度揭膜通风,两头,直至两侧

③苗床管理:应保持湿润,一旦干燥即浇水,3~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1叶1心时在早上9点左右揭网炼苗,切忌中午高温时揭网。

3.移栽技术

移栽适期:

①待苗长至2叶1心或3叶1心时即可移栽

②雨后1-2天内、土壤墒情好时移栽。遇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宜在早、晚移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

(2)移栽要求:施足底肥,定向移栽

①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肥20公斤作底肥,有条件的可增施10公斤钾肥。于开沟移栽时施在沟内。

②移栽时,幼苗第1片真叶向外且叶片与行向垂直,错窝种植

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方式

玉米:2株/窝,行距30cm,种植密度3000/亩,

带宽200cm,玉米和甘薯间距70cm

得玉米窝距44cm

综合管理

①穗期管理:穗期是玉米茎叶的营养生长与雌雄穗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时期,是吸收肥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加强肥水管理,协调肥水供应,达到控杆、促穗、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叶色浓绿、叶片挺拔有力的丰产长相,为穗大粒多打好基础。措施:1、结合薅锄追施拔节肥,玉米叶片7-8叶,亩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茎叶生长;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12-14片叶时,结合深薅锄和施肥,中耕培土,以促进气生根的发生和下扎,有利于植株生长,防止倒伏,此期亩施尿素25-30公斤,化肥要深施,减少养分损失。

②粒期管理:植株抽雄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止,全面转入开花授粉及籽粒灌浆的生殖生长,此时叶面积达最大值,籽粒重量的90-95%靠授粉后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要求此期绿色叶面积稳定、时间长、根系活力旺盛、植株清秀、健壮不倒,防止叶片、根系早衰。具体措施是看苗情酌情补施粒肥,植株健壮、清秀的不施粒肥,植株出现早衰现象、叶黄、干枯的亩补施5公斤尿素,要做到早施;人工去雄时间在未散粉时进行,去雄可隔行或隔株,去弱留强,数量不超过1/4;人工辅助授粉可增加授粉机会,减少秃顶缺粒,提高结实率。

(5)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玉米丝黑穗病,农民俗称“灰苞”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重病地块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可与大豆、花生、红薯等作物轮作;3、发现病瘤,彻底割除深埋或烧毁,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遗留的残瘤病株;

4、种子处理:裸种可用种子重量的多菌灵浸种。

②玉米大小斑病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在玉米雄穗期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③地老虎,蛴螬,蝼蛄

防治方法:1、用50%辛硫磷50克,加水公斤,拌玉米种20公斤 2、用50%辛硫磷100克,拌饵料10公斤,于傍晚撒少许在玉米塘侧诱杀;3、用80%敌敌畏乳油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④玉米螟(又称“钻心虫”)

防治方法:1、处理玉米杆,消灭越冬幼虫;2、每亩用%功夫1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3、用50%辛硫磷100克拌细土公斤,拌匀后每亩按300克,施入玉米喇叭口中。

(6)适时收获

玉米籽粒到蜡熟期,籽粒变硬,茎叶变黄,苞叶干枯,既可收获。过早收获,影响籽粒饱满,过迟收获,茎杆折断,果穗触地易发霉、发芽、鸟兽危害,影响产量,以适时收获为宜。在籽粒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二)甘薯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好、易存活的甘薯品种

2.培育壮苗:薯块繁种就是在上年甘薯收获时选留具有品种特征、重250g左右、无病完好的薯块做种。再结合当地实际,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育苗、塑料大棚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以及小苗假植采苗圃育苗等方式之一。

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土质疏松、地势高燥、地块平坦、排灌方便的旱地

3.土肥管理:深耕松土、施足基肥

疏松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供应室高产的基础。甘薯有80%的根系分布在深30cm的土层内部,最适合薯块膨大的部位多在垄面下5—25cm的土层,因此要保证高产稳产,薯田通气性必须良好,应满足耕层深厚、地力肥沃、质地疏松、保墒蓄水等条件。

4.适时栽插:

(1)甘薯没有明显的生育期,只要温度湿度满足就可以正常生长。确定事宜扦插期的原则是:温度必须达到薯苗发根萌芽的底限以上和前做收获后抢时栽插

(2)载插的方法与结薯多少、大小,以及最终的产量高低密切相关,还法、能起着保苗抗旱的作用。主要方法有:水平栽法、斜栽法、船底形栽法、直栽法和压藤法等

5.合理密植:

(1)甘薯是蔓生植物,生长过程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和养分积累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整个生长期的不同生长阶段,都要保持有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的群体结构,使得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强调“因地、因时、因条件”制宜的原则,正确确定甘薯的合理密植度

(2)根据玉米甘薯套作的田间特性,甘薯的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

6.中耕施肥

(1)插后7天左右要进行一次松土除草,亩用水肥30-40担或用尿素4-5公斤施点头肥,促进苗根早生快发。插后25天左右,薯块已经形成,在畦两边1/2的畦脚进行中耕破土,打碎过大的土块,彻底清除杂草。在气候允许的条件下,晒白1-2天,结合施好夹边肥,立即培土恢复畦状。通过破土晒白及追肥,改善了垅土通气及养分条件,对促进薯块膨大效果明显。

(2)在甘薯生长后期,根系吸收减弱,采用根外追肥,对保持叶片功能、增大叶面积系数,提高甘薯产量有明显效果。一般在收获前35天,每亩施用尿素公斤,磷酸二氯钾公斤,加水75公斤,于晴朗无风的下午4时喷洒,每隔7天喷洒一次。

7.合理灌水

(1)薯苗插后,叶片较少,叶面积较小,需水量很少,保持苗周围湿润即可

(2)分枝解薯期间,干旱灌浅水,保持畦心湿润

(3)培土后第一次灌水最为关键,小水漫灌至每沟有水即可,第二天再补充至畦脚1/3,保持70%湿润度

(4)收获前10天停止灌水,遇到涝害要及时排水,四周要开好排水沟

8.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由斜纹夜蛾、卷叶虫、天蛾、蔓割病、疮痂病等。各个地区因气候和地势的不同,病虫害差异较大。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防治办法。

附:玉米甘薯套作生产田间布局

4m ◎玉米

◎甘薯

200*2cm 200*2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