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测量计算

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测量计算
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测量计算

110kV变电站接地电阻测量计算

摘要:讨论110kV变电站接地网在变电站的作用,分析变电站接地网中的接地电阻测量与计算等设计问题。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网设计

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较北方潮湿,相对来说,土壤电阻率ρ会较小,土壤导电性能亦较好,因此接地电阻相对来说容易达到,但南方某些地区土壤电阻率ρ也会相对较大,给接地设计带来困难。随着电力系统短路容量的增加,做好接地设计,对变电站的系统安全运行,工作人身及设备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本人所设计工程,浅谈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与计算。

1接地电阻测量

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按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工频交流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按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工频接地电阻的测量通常有单极法、四极法等。

1.1单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

单极法只适用于土壤电阻率较均匀的场地。单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方法:在被测场地打一单极的垂直接地体如图1,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得到该单极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R。

土壤电阻率:

ρ=(2πh)/㏑(4h/d)(1)

d,单极接地体的直径,不小于1.5cm;

h,单极接地体的长度,不小于1m。

1.2四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

在土壤结构不均匀性的情况下,用单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得到较可信的结果,把被测场地分片,在岩石、裂缝和边坡等均匀土壤上布置

变电站蓄电池容量计算书

变电站蓄电池容量计算书

————————————————————————————————作者: ————————————————————————————————日期:

附件:蓄电池容量计算 一、站内负荷统计 1、保护、控制、监控系统负荷统计: 序号设备单位数量直流负荷(W) 1 110kV线路保护测控屏面 4 4×2×50=400 2 110kV母联保护测控屏面12×50=100 3110kV母线保护屏面 1 1×50=50 4 主变保护屏面 2 2×5×50=500 5 主变测控屏面 2 2×4×50=400 6 公用测控屏面 1 3×50=150 7 110kV母线测控屏面 1 1×50=100 8 35kV及10kV母线测控屏面 1 2×50=100 9 故障录波屏面12×50=100 10 时钟同步屏面 1 2×50=100 11 远动通信装置屏面16×50=300 12 35kV保护测控设备台88×50=400 13 10kV保护测控设备台17 17×50=850

14其他500 总计4050 2、直流负荷统计: 序号 负荷 名称装置 容量 kW 负荷 系数 计算电流 经常负荷 电流 A 事故放电时间及放电电流A 初期持续h 随机 0~1min 1~30min 30~60min 60~120min 5s Ijc I1 I2 I3 I4 Ichm 1 保护/控制/ 监控系统 4.05 0.6 11.05 √√√√√ 2 断路器跳闸8√ 3 断路器自投 2 √ 4 恢复供电断路 器合闸 5√5 DC/DC变 换装置 3.840.8 13.96 √√√√√ 6 UPS电源负荷 3 0.6 8.18 √√√√ 7合计25.01 43.1933.1933.19 33.19 5

地面变电所整定计算

地面变电站高压开关整定 823断路器824断路器821断路器814断路器812断路器811断路器 801断路器 10KV 母线隔离 10KV 母线分段 813断路器Ⅱ段PT柜酸永线进线 802断路器酸寺线进线 I段PT柜 822断路器 1、3#开关编号823(井下专用)型号KYN28-12,开关额定电压10KV ,额定电流100A ,互感器变比100/5,负荷总功率760KW 过流继电器整定 通过开关的负荷电流: I W =K S × ? cos 3)(???∑N e X U P K =1× 85 .010732.1760 1???=51.62A 过电流继电器整定计算: I zd = i rel W rel K K I K ??=2085.062.512.1??=17 944 .61=3.64A 取4A ,其中rel K :1.2,返回系数:0.85,电流互感器变比20 被保护末端两相短路电流) 2(min K I =219A 灵敏度效验: K m =zdxki K I I ) 2(min =20 4219?=2.73>1.5

检验合格 2、4#开关编号812(主扇专用开关),型号KYN28-12,开关额定电压10KV ,额定电流20A ,负荷总功率110KW 。 过流继电器整定: 通过开关负荷电流: I W =K S × ? cos 3)(???∑N e X U P K =1× 85 .010732.1110 1???=7.47A 过流继电器的整定计算: I zd = i rel W rel K K I K ??=4 85.047 .72.1??=2.64A 取3A ,其中rel K :1.2,返回系数:0.85,电流互感器变比4 被保护末端两相短路电流) 2(min K I =1416A 灵敏度效验: K m =zdxki K I I ) 2(min =1921416=7.37>1.5 效验合格 3、5#开关编号813(副井工业广场),型号KYN28-12,开关额定电压10KV ,额定电流200A 。 过载整定:I Z = U P e 3= 10 732.1150 ?=8.6,整9A 。 4、6#开关编号814(所内315KVA 变压器),型号KYN28-12。 过载整定:I Z = U P e 3= 10 732.1315 ?=18,整18A 。 5、9#开关编号811(办公楼东200KVA ),型号KYN28-12,开关额定电压10KV ,额定电流100A 。

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

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

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 初步设计研究报告 变电一次 批准: 审定: 校核: 编制:

目录 摘要 (4) 前言 (5) 第一章 110KV变电站选址 (6) 第二章电气主接线设计以及主变电压器容量选择 (6) 第三章主变压器的选择 (7) 第四章变电站主接线的原则 (7) 第五章主接线设计方案 (8) 第六章负荷计算 (16) 第七章电气主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6) 第八章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23) 第九章熔断器的选择 (28) 第十章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29) 第十一章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36) 第十二章避雷器的选择及检验 (39) 第十三章母线及电缆的选择及校验 (49) 第十四章防雷保护规划 (47) 第十五章变电所的总体布置简图 (21)

摘要: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次设计110KV变电站站用电负荷统计及配电计算并绘制电气主接线图,防雷接地,以及其它附图。该变电站设有两台主变压器,站内主接线分为110kV、35kV和10kV三个电压等级。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设计、直流系统设计以及防雷保护的配置。本设计以《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35~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等规范规程为设计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变压器的选型、保护、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设备选型以及效验!

前言 变电站的概况: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变换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设计的第一环节,也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设备选型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选择,设备的选型好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长期发展,利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变电站接地电阻测试仪

变电站接地电阻测试仪 FS3041 ◆概述 电气设备的接地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力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接地按其作用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因此,接地电阻的测试对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式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满足国家最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DL/T 845.2-2004》的要求,可测试接地电阻、土壤电 阻率和交流对地电压值。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工作原理 FS3041数字接地电阻测量仪采用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DC/AC变换技术将三端子、四端子测量方法合并为一体的新型接地 电阻测试仪。由机内DC/AC变换器将直流变为交流的低频恒流,经过辅助接地极C和被测物E组成回路,被测物上产生交流压降,经 辅助接地极P送入交流放大器放大,再经过检波送入表头显示。借 助倍率开关,可得到三个不同的量限:0~2Ω,0~20Ω,0~200Ω。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特点 ☆结构上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作为机壳,电路上为防止工频、射频干 扰采用锁相环同步跟踪检波方式并配以开关电容滤波器使仪表有较 好的抗干扰能力。 ☆采用DC/AC变换技术将直流变为交流的低频恒定电流以便于测量。☆允许辅助接地电阻在0~2KΩ(RC),0~40KΩ(RP)之间变化,

不致于影响测量结果。 ☆本仪表不需人工调节平衡,3(1/2)位LCD显示,除测地电阻外, 还可测低电阻导体电阻、土壤电阻率以及交流地电压。 ☆如若测试回路不通表头显示“1”代表溢出,符合常规测量习惯。 ◆FS3041接地电阻测试仪技术指标 ☆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0℃~+45℃相对湿度:≤85%RH ☆测量范围及恒流值(有效值)电阻:0~2Ω(10mA),2~20Ω(10mA),20~200Ω(1mA) 电压:AC 0~20V ☆测量精度及分辨率 精度:0~0.2Ω≤±3%±1d 0.2Ω~200Ω≤±1.5%±1d 1~ 20V≤±3%±1d 分辨率:0.001Ω、0.01Ω、0.1Ω、0.01V ☆辅助接地电阻及地电压引起的测量误差 允许辅助接地电阻RC(C1与C2之间)<1.8KΩ;RP(P1与 P2之间)<40KΩ误差≤±5% 允许地电压≤5V(工频有效值)误差≤±5%☆电源及功耗 最大功率损耗≤2W 电源:6.8V~9V(6节5#镉镍可充电电池),外接220V交流电源进行充电。 ☆体积重量 体积:220mm×200mm×105mm 重量:约1.4kg ◆产品别称 接地电阻测试仪,数字接地电阻测试仪地阻测试仪。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强制性条文 (2011年版) 3.1.1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1 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 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4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5 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护层和穿线的钢管。穿线的钢管之间或钢管和电器设备之间有金属软管过渡的。应保证金属软管段接地畅通; 6 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7 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8 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 9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无避雷线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10 承载电气设备的构架和金属外壳; 11 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12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外壳接地端子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13 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14 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15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3.1.3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应沿绝缘垫板敷设。不得与金属管道、建筑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的连接: 2 在土壤中含有在电解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接地装置,必要时可采取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 3 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和直流两线制正极的接地体、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4 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3.1.4接地线不应作其他用途。 3.2.4人工接地网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 2 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按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 3 35kV及以上变电站接地网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处,应铺设碎石、沥青路面或在地下装设2条与接地网相连的均压带。 3.2.5除临时接地装置外,接地装置应采用热镀锌钢材,水平敷设的可采用圆钢和扁钢,垂直敷设的可采用角钢和钢管。腐蚀比较严重地区的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采用阴极保护等措施。 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当采用扁铜带、铜绞线、铜棒、铜包钢、铜包钢绞线、钢镀铜、铅包铜等材料作接地装置时,其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3.2.9不得利用蛇皮管、管道保温层的金属外皮或金属网、低压照明网络的导线铅皮以及电缆金属护层作接地线。蛇皮管两端应采用自固接头或软管接头,且两端应采用软铜线连接。 3.3.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应小于O.6m。角钢、钢管、铜棒、铜管等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连接(焊接)部位外侧 100mm范围内应做防腐处理;在做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变电站及线路继电保护设计和整定计算

继电保护科学和技术是随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是不可避免的,为避免发电机被烧坏发明了断开短路的设备,保护发电机。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熔断器已不能满足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于1890年后出现了直接装于断路器上反应一次电流的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19世纪初,继电器才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保护,被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1901年出线了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1908年提出了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方向性电流保护开始应用,并出现了将电流与电压相比较的保护原理。1920年后距离保护装置的出现。1927年前后,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载波传送输电线路两端功率方向或电流相位的高频保护装置。1950稍后,提出了利用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实现快速保护的设想。1975年前后诞生了行波保护装置。1980年左右工频突变量原理的保护被大量研究。1990年后该原理的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继电保护装置经历了机电式保护装置、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和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三个发展阶段。20世界50年代,出现了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20世纪70年代,晶体管式保护在我国被大量采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静态继电保护由晶体管式向集成电路式过度,成为静态继电保护的主要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有了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性能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并投入系统试运行。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已趋成熟。进入90年代,微机保护以在我国大量应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继电保护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益深入。为满足电网对继电保护提出的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要求,充分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效能,必须合理的选择保护的定值,以保持各保护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做好电网继电保护定值的整定计算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未来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将出现原理突破和应用革命,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变电站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变电站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变电站防雷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设备意外带电造成电网、设备、人身事故的基本措施。本文从施工实际角度简述主接地网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力求能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将对保障变电站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前期准备工作 2.1.1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 开工前首先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施工图及有关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接地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编制等技术准备工作,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其次根据经会审后的设计施工图编制材料清册,并校对材料规格和数量。 2.1.2施工材料的准备及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材料到达现场后,应对材料的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将材料厂家的产品合格证、质保书及厂家资质证明等相关文件报监理项目部审核,业主确认后方可进场使用。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程序。 2.1.3施工前应配置最基本的施工人员和配备足够完好的施工机具 表1 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表 表2 主接地网施工施工人员配置表

2.1.4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业主指定的区域,首先设置接地材料加工棚、生活临时设施等。其次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在预施工区域设置安全围栏,并悬挂安全标示牌等安全防护措施。 2.2接地沟开挖 2.2.1根据主接地网设计图纸要求,对对接地体(网)的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 2.2.2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接地敷设深度进行接地沟开挖,深度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最高标准为 准,超挖50-100mm左右。宽度为一般为500-1000mm,沟壁需放坡处理,底部如有石块应清除。 开挖完成的接地沟 2.2.3接地沟宜按场地或分区域进行开挖,充分利用土建开挖,减少重复工作,同时应及时恢复各类 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进行接地沟深度深测量 2.3垂直接地体安装 2.3.1按照设计或规范长度进行进行采购垂直接地体。 2.3.2垂直接地极采用人力锤击方式的安装,为避免垂直接地体施工时顶部敲击部位的损伤,在垂直 接地体顶部进行保护(如加自制钢管金属保护帽)。碰到强风化石时采用机械成孔安装。 2.3.3按设计图纸的位置安装垂直接地体。 2.3.4垂直接地体的埋入深度、间距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3.5接地体安装结束后,顶部敲击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

110kV变电站设计计算书

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负荷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第二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4) 第一节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计算 (4) 第二节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计算 (10) 第三章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8) 第一节设备的选择 (18) 第二节隔离开关的选择 (20) 第三节导线的选择 (22) 第四节互感器的选择 (24) 第四章布置形式 (26)

第一章负荷资料的统计分析 一、10KV侧供电负荷统计 S10=(1.6+1.4+2.6+0.5+2.2+1.02+1.2+4.00)×1.05×0.9/0.85=16142.82KVA 二、35KV侧供电负荷统计 S35=(5+6+5+6)×1.05×0.9/0.85=24458.82KVA 三、所用电负荷统计 计算负荷可按照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所用电计算负荷S=照明用电+生活区用电+其余经常的或连续的负荷之和×0.85(KVA) 根据任务书给出的所用负荷计算: S所用=(3.24+3.24+4.5+2.7+1.1+2.5+9.7+10+20+4.5+5+10.6)×0.85/0.85=77.08KVA 四、110KV供电负荷统计 S110=(S10 +S35 +S所用)×1.05 =(16142.82+24458.82+77.08)×1.05=42712.66KVA 五、主变压器的选择 经计算待设计变电所的负荷为42712.66KVA。单台主变容量为 Se=∑P*0.6=42712.66*0.6=25627.59KVA 六、主变型式确定 选用传递功率比例100/100/50 35KV侧输送功率为 31500×0.8=25200KW≥31796.5×0.8×0.5×1.15=14626.39KW 经比较合理 10KV侧输送功率为 31500×0.8×0.5=12600KW≥18677.6×0.8×0.5×1.15=8591.7KW 经比较合理 因此,三绕组变压器选用传递功率比例100/100/50 SFS7-31500/110三绕组变压器参数: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公式大全(最新)(精)

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公式大全 1、负荷计算(移变选择: cos de N ca wm k P S ?∑= (4-1 式中 S ca --一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kVA ; ∑P N --具有相同需用系数K de 的一组用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 综采工作面用电设备的需用系数K de 可按下式计算 N de P P k ∑+=max 6.04.0 (4-2 式中 P max --最大一台电动机额定功率,kW ; wm ?cos --一组用电设备的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2、高压电缆选择: (1向一台移动变电站供电时,取变电站一次侧额定电流,即 N N N ca U S I I 13 1310?== (4-13 式中 N S —移动变电站额定容量,kV ?A ; N U 1—移动变电站一次侧额定电压,V ; N I 1—移动变电站一次侧额定电流,A 。 (2向两台移动变电站供电时,最大长时负荷电流ca I 为两台移动变电站一次侧额定电流之和,即 3

1112ca N N I I I =+= (4-14 (3向3台及以上移动变电站供电时,最大长时负荷电流ca I 为 3 ca I = (4-15 式中 ca I —最大长时负荷电流,A ; N P ∑—由移动变电站供电的各用电设备额定容量总和,kW ; N U —移动变电站一次侧额定电压,V ; sc K —变压器的变比; wm ?cos 、ηwm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和加权平均效率。 (4对向单台或两台高压电动机供电的电缆,一般取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之和;对向一个采区供电的电缆,应取采区最大电流;而对并列运行的电缆线路,则应按一路故障情况加以考虑。 3、低压电缆主芯线截面的选择 1按长时最大工作电流选择电缆主截面 (1流过电缆的实际工作电流计算 ①支线。所谓支线是指1条电缆控制1台电动机。流过电缆的长时最大工作电流即为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N N N N N ca U P I I η?cos 3103

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一、概述近些年来,国内多处变电站因雷击形成扩大事故,多数与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有关,接地网起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当接地电阻过大则:发生接地故障时,使中性点电压偏移增大,可能使健全相和中性点电压过高,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在雷击或雷电波袭击时,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很高的残压,使附近的设备遭受到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带电导体的耐 雷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损坏设备。同时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运行人员、变电检修人员人身安全;但由于土壤对接地装置具有腐蚀作用,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接地装置已有腐蚀,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定期监测;运行中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由于受系统流入地网电流的干扰以及试验引线线间的干扰,使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特别是大型接地网接地电阻很小(一般在0.5Ω以下),即使细微的干扰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对地网接地电阻测试不准确,不仅损坏设备,而且会造成诸如地网误改造等不必要的损失,结合我对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方法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二、接地电阻测试原理及方法: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时电流极要布置的尽量远,通常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应为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平行布线法),在土壤电阻率均匀的地区可取2倍及以上(三角形布线法),电压引线长度为电流引线长度0.618倍(平线布线法)或等于电流线(三角形布线法)。1、电位降法电位降法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是按图1布置测试回路,且符合测试回路的布置的要求。 G—被试接地装置;C—电流极;P—电位极;D—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CG—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x—电位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测试距离间隔;流过被试接地装置G和电流极C的电流I使地面电位变化,电位极P从G的边缘开始沿与电流回路呈30°~45°的方向向外移动,每间隔d(50m或100m或200m)测试一次P与G之间的电位差U,绘出U与x的变化曲线。曲线平坦处即为电位零点,与曲线点间的电位即为在试验电流下被试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U,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为: Z=Um/I 如果电位测试线与电流线呈角度放设确实困难,可与之同路径放设,但要保持尽

接地电阻测试仪常用知识解答

接地电阻测试仪常用知识解答 1.定义 地电流:在大地或在接地极中流过的电流。 接地导体:指构成地的导体,该导体将设备、电气器件、布线系统、或其他导体(通常指中性线)与接地极连接。 接地极:构成地的一种导体。 接地连接:用来构成地的连接,系由接地导体、接地极和围绕接地极的大地(土壤)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组成。 接地网:由埋在地中的互相连接的裸导体构成的一组接地极,用以为电气设备和金属结构提供共同地。 接地系统:在规定区域内由所有互相连接的多个接地连接组成的系统。 接地极地电阻:接地极与电位为零的远方接地极之间的欧姆律电阻。(注:所谓远方是指一段距离,在此距离下,两个接地极互阻基本为零。) 接地极互阻:指以欧姆为单位表示的,一个接地极1A直流电流变量在另一接地极产生的电压变量。 电位:指某点与被认为具有零电位的某等电位面(通常是远方地表面)间的电位差。 接触电压:接地的金属结构和地面上相隔一定距离处一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通常等于最大的水平伸臂距离,约为1m。 跨步电压:地面一步距离的两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取最大电位梯度方向上1m的长度。(注:当工作人员站立在大地或某物之上,而有电流流过该大地或该物时,此电位差可能是危险的,在故障状态时尤其如此) (架空线防雷保护用)接地极:指一个导体或一组导体,装设在输电线路下方,位于地面或地面上方,但绝大多数在地下,并与铁塔或电杆基础相连。 土壤电阻率:是指一个单位立方体的对立面之间的电阻,通常以Ω?m或Ω?cm为单位。

2.在测接地电阻时,有哪些因素造成接地电阻不准确,如何避免? A)接地系统(地网)周边土壤构成不一致,地质不一,紧密、干湿程度不一样,具有分散性,地表面杂散电流、特别是架空地线、地下水管、电缆外皮等等,对测试影响特别大。解决的方法是,取不同的点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B)测试线方向不对,距离不够长,解决的方法是,找准测试方向和距离。 C)辅助接地极电阻过大。解决的方法是,在地桩处泼水或使用降阻剂降低电流极的接地电阻。 D)测试夹与接地测量点接触电阻过大。解决的方法是,将接触点用锉刀或砂纸磨光,用测试线夹子充分夹好磨光触点。 E)干扰影响。解决的方法,调整放线方向,尽量避开干扰大的方向,使仪表读数减少跳动。 F)仪表使用问题。电池电量不足,解决的方法是,更换电池。仪表精确度下降,解决的方法是,重新校准为零。 3.在测高层建筑物接地时,阻值为什么会比地面阻值大。且显示数据跳动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避免? 这是因为高层建筑测量时,高层建筑物接地引线与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阻值(R地线)另外从高层建筑物上面测量点向地面仪表所引接的测试线,在空中的部分存在线电感。(WL)所以高层建筑接地点测量的阻值为R=R地线+WL+R地。地面测量接地电阻R=R地。 测量数据比地面测量时跳动要严重,这是因为测试线在空中的加长,如同一根天线将空中一些无线电、电磁杂波等信号通过测试线引向仪表,而产生严重干扰,使测量数据跳动,解决的方法是,用一根同轴线作为测试引线,将同轴线和芯线连接在一起,并接在测试点上。将同轴线另一端的屏蔽线接在仪表的C2端上(即电流极),将同轴线的芯线接在仪表P2端上(即电压极),这样能较好地解决测量高层接地电阻由于引线过长造成干扰影响。 4.为什么在测接地电阻时,要求测量线分别为20m和40m,它与钳形地阻表有什么区别? 这是因为测接地电阻时,要求测的是接地极与电位为零的远方接地极之间的电阻,

110KV变电站设计,110kv,35kv,10kv,三个电压等级

第1章原始资料及其分析 1.1 绪论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工业,它是一种将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等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这个二次能源的工业,它为国民经济的其他各部门快速、稳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其发展水平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电能在工业及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是电能应用于这些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输送和分配电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变电站使电厂或上级电站经过调整后的电能输送给下级负荷,是电能输送的核心部分。其功能运行情况、容量大小直接影响下级负荷的供电,进而影响工业生产及生活用电。若变电站系统中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系统保护环节将动作。可能造成停电等事故,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利。因此,变电站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对于保护供电的可靠性、灵敏性等指标十分重要。 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这就要求变电所的一次部分经济合理,二次部分安全可靠,只有这样变电所才能正常的运行工作,为国民经济服务。 变电站是汇集电源、升降电压和分配电力场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变电站有升压变电站和降压变电站两大类。升压变电站通常是发电厂升压站部分,紧靠发电厂,降压变电站通常远离发电厂而靠近负荷中心。这里所设计得就是110KV降压变电站。它通常有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等组成。 变电站内的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等都装设有各种保护装置,这些保护装置是根据下级负荷的短路、最大负荷等情况来整定配置的,因此,在发生类似故障是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系统自动做出判断应跳闸保护,并且,现在的跳闸保护整定时间已经很短,在故障解除后,系统内的自动重合闸装置会迅速和闸恢复供电。这对于保护下级各负荷是十分有利的。这样不仅保护了各负荷设备的安全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投资,而且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这对于提高工农业生产效率是十分有效的。工业产品的效率提高也就意味着产品成本的降低,市场竞争力增大,进而可以使企业效益提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生活用电等领域的供电可靠性,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等。可见,变电站的设计是工业效率提高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

变电站接地网电阻测试方法

一、概述 近些年来,国内多处变电站因雷击形成扩大事故,多数与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有关,接地网起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当接地电阻过大则: 发生接地故障时,使中性点电压偏移增大,可能使健全相和中性点电压过高,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在雷击或雷电波袭击时,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很高的残压,使附近的设备遭受到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带电导体的耐雷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损坏设备。同时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运行人员、变电检修人员人身安全;但由于土壤对接地装置具有腐蚀作用,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接地装置已有腐蚀,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定期监测;运行中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由于受系统流入地网电流的干扰以及试验引线线间的干扰,使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特别是大型接地网接地电阻很小(一般在0.5Ω以下),即使细微的干扰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对地网接地电阻测试不准确,不仅损坏设备,而且会造成诸如地网误改造等不必要的损失,结合我对接地网接地阻抗测试方法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二、接地电阻测试原理及方法: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时电流极要布置的尽量远,通常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应为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平行布线法),在土壤电阻率均匀的地区可取2倍及以上(三角形布线法),电压引线长度为电流引线长度0.618倍(平线布线法)或等于电流线(三角形布线法)。 1、电位降法 电位降法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是按图1布置测试回路,且符合测试回路的布置的要求。 G—被试接地装置;C—电流极;P—电位极;D—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CG—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x—电位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测试距离间隔;图1电位降法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

1、变电站设备接地工艺标准

变电站设备接地工艺标准 项目编号工艺名称工艺标准施工工艺要点图片示例 1屋外接地 装置安装 1.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垂直 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 2.接地体顶面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当 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0.6m。 3.垂直接地体间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 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 4.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钢材采用 电焊,铜排采用热熔焊),焊接必须牢固、 无虚焊。钢接地体的搭接应使用搭接焊, 搭接长度和焊接方式应该符合以下规 定: 1)扁钢-扁钢:搭接长度扁钢为其 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2)圆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 径的6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3)扁钢-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 径的6倍(接触部位两边焊接)。 4)在“十”字搭接处,应采取弥补搭接 面不足的措施以满足上述要求。 5.焊接结束后,首先应去处焊接部位残 留的焊药、表面除锈后作防腐处理。)镀 锌钢材在锌层破坏处也应进行防腐处 理。钢材的切断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6.接地网的某一区域施工结束后,应及 时进行回填土工作。 1.根据设计图纸对主接地网敷设位置、网格大小进行放线,接地沟开挖深度以设计或规 范要求的较高标准为准,且留有一定的余度。如无特殊要求,变电站接地材料一般如下: 110kV变电站水平接地体采用-60×6镀锌扁钢,220kV变电站水平接地体采用-80×8镀锌 扁钢,垂直接地体采用2.5米长L50×50×5镀锌角钢,接地引下线采用-60×6镀锌扁钢 2.扁钢弯曲时,应采用机械冷弯,避免热弯损坏锌层。 3.焊接位置(焊缝100mm范围内)及锌层破损处应防腐。 4.在接地沟回填土前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工作。同时做记录 工作完成情况的记录和隐蔽工程的记录签证。回填土内不得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外取的 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屋外水平接地装置安装 水平接地体“十”字搭接

220kv变电站计算书

220k v变电站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章220KV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第节原始资料 变电所规模及其性质: 电压等级220/110/35 kv 线路回数220kv 本期2回交联电缆(发展1回) 110kv 本期4回电缆回路(发展2回) 35kv 30回电缆线路,一次配置齐全 本站为大型城市变电站 2.归算到220kv侧系统参数(SB=100MVA,UB=230KV) 近期最大运行方式:正序阻抗X1=;零序阻抗X0= 近期最大运行方式:正序阻抗X1=;零序阻抗X0= 远期最大运行方式:正序阻抗X1=;零序阻抗X0= 3.110kv侧负荷情况: 本期4回电缆线路最大负荷是160MW 最小负荷是130MW 远期6回电缆线路最大负荷是280MW 最小负荷是230MW 4.35kv侧负荷情况:(30回电缆线路) 远期最大负荷是240MW 最小负荷是180MW 近期最大负荷是170MW 最小负荷是100MW 5.环境条件:当地年最低温度-24℃,最高温度+35℃,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25℃,海拔高度200m,气象条件一般,非地震多发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6500小时。 第节主接线设计 本变电站为大型城市终端站。220VKV为电源侧,110kv侧和35kv侧为负荷侧。220kv 和110kv采用SF6断路器。 220kv 采取双母接线,不加旁路。 110kv 采取双母接线,不加旁路。 35kv 出线30回,采用双母分段。 低压侧采用分列运行,以限制短路电流。

第节电气主接线图

第二章主变压器选择和负荷率计算 第节原始资料 1.110kv侧负荷情况: 本期4回电缆线路最大负荷是160MW 最小负荷是130MW 远期6回电缆线路最大负荷是280MW 最小负荷是230MW 2.35kv侧负荷情况:(30回电缆线路) 远期最大负荷是240MW 最小负荷是180MW 近期最大负荷是170MW 最小负荷是100MW 3.由本期负荷确定主变压器容量。功率因数COSφ= 第节主变压器选择 容量选择 (1)按近期最大负荷选: 110 kv侧:160 MW 35 kv侧:170 MW 按最优负荷率选主变压器容量 每台主变压器负荷 110 kv侧:80 MW 35 kv侧:85 MW 按最优负荷率选主变压器容量。 S N=P L/×η)=(80+85)/×= MVA 或S N==(160+170)/= MVA 选S N=240MVA,容量比100/50/50的220kv三绕组无激磁调压电力变压器 负荷率计算 由负荷率计算公式: η=S/S B 110kv最大,最小负荷率: η=80/×120)=% η=65/×120)=% 35kv最大,最小负荷率

变电站接地网测试的方法分析及研究

变电站接地网测试的方法分析及研究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乡电网改革的大力推行,我国的电力系统尤其是变电站的有关技术方面又一次面临了技术跨时代的改革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变电站接地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接地电阻对变电站重要性以及接地电阻测试案例分析,总结了在接地电阻测试过程中容易引起测量结果偏差的几种不同因素,并作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测量 1引言 变电站接地网是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它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接地网的安全设置和有效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顺利运行不可缺少的安全装置。倘若达不到要求的变电站接地网,就会发生变电站继保系统设备损害以及人员安全等事故。所以在管理变电站的过程中,接地网的交直流设置和防雷设置应引起相关单位的大力重视。由于接地网在设计和施工都不易达到精确的控制,特别是隐蔽性及运行维护困难的特点,使得接地网建设成为变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难点之一,下文就对相关问题进行浅析,谈谈如何改进我国变电站中现存的接地问题。 2关于变电站接地的问题

所谓接地是将电力设备和用电装置的外壳、支架及中性点用导体与接地装置做良好的电气连接。近年来,由于接地网年久腐蚀,焊点开焊、脱焊等问题逐渐表现出来,对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接地方案很重要,接地装置是确保电气设备在正常及故障情况下均能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措施之一。 在变电站的接地网的连接过程中,有一个影响接地质量的因素,那就是接地网同设备引线之间的连接问题。也就是在接地网的连接时,及时各项指标已经达到了相关的变电运行要求,但是由于设备导线接触问题处理不当,也容易引发接地故障。这类问题通常表现为地网焊接不良、接头不合格等。这种情况下,接地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的有效截面就会减小,形成短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集中方法进行解决,均压法就是其中一种,在高压配电装置地面下设置水平接地网,使其外缘闭合,内部敷设均压带,并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与地网可靠连接,形成通路。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均压措施。由于均压带的存在,配电装置区域内的电位分布比单独接地体和简单的环路接地体要均匀的多,所以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数值大为降低,实现了均衡电位接地。 3变电站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 常用的现场测量接地网电阻的方法主要有电流电压法、比率计法与电桥法等。这几种方法除了所采用的电源形

某110kv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书

某110kv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书

一、短路电流计算 取基准容量S j=100MV A,略去“*”, U j=115KV,I j=0.502A 富兴变:地区电网电抗X 1=S j/S dx=I j/I dx =0.502/15.94=0.031 5km线路电抗X2=X*L*(S j/Up2) =0.4*5*(100/1152)=0.015 发电机电抗X3=(Xd’’%/100)*(S j/Seb) =(24.6/100)*(100/48)=0.512 16km线路电抗X4=X*L*(S j/Up2) =0.4*16*(100/1152)=0.049 5.6km线路电抗X5=X*L*(S j/Up2) =0.4*5.6*(100/1152)=0.017 31.5MV A变压器电抗X6=X7= (Ud%/100)*(S j/Seb)=(10.5/100)*(100/31.5)=0.333 50MV A变压器电抗X=(Ud%/100)*(Sj/Seb)=0.272 X8=X3+X4+X5=0.578 X9=X1+X2=0.046 X10=(X8*X9)/(X8+X9) X11=X10+X6=0.046 地区电网支路的分布系数C1=X10/X9=0.935 发电机支路的分布系数C2=X10/X8=0.074 则X13=X11/C1=0.376/0.935=0.402 X14=X11/C2=0.376/0.074=5.08 1、求d1’点的短路电流 1.1求富兴变供给d1’点(即d1点)的短路电流 I x″=I j/(X1+X2)=0.502/(0.031+0.015)=10.913kA S x″=S j/(X1+X2)=100/(0.031+0.015) ≈2173.913MV A

变电站接地工程相关标准和要求

变电所接地工程相关标准和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变电站接地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统一基建、生产对变电站接地工程的要求,经研究,就相关标准和要求明确如下: 一、设备接地 1.对钢质地网,主变压器箱体及中性点设备、高抗、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避雷器必须采用双接地引下线实现双接地。其他设备和主设备配套的机构箱、端子箱、电源箱、控制箱等采用单根接地线引下。 2.对铜质地网,主变压器箱体及中性点设备采用双接地引下线外,其他设备采用单根接地线引下。 3.设备支架、基座三相之间独立时,每相均须按上述要求实现双接地或单接地,设备支架、基座三相之间为联合一体时,则可在A、C相各用1根接地引下线实现双接地。 二、避雷针和构架接地 1.避雷针必须双接地;独立避雷针必须采用两根接地引下线对称连接后实现双接地,安装有避雷针的构架(含悬挂避雷线的构架)应在最近的两根立柱上分别设置接地引下线实现双接地,其他A型构架要求每品采用单根接地线引下。

2.避雷针应设置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构架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应保持与主地网连接,独立避雷针应设置集中接地装置与主电网方便连接和打开的接地井。 三、干式电抗器接地 干式电抗器的基座之间接地连接线和引下线采用铜排,且不得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干式电抗器围栏采用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围栏,且必须有一个绝缘断面,不得形成闭合回路。 四、变电站的接地装置应与线路的避雷线相连,采用绝缘子设置便于分开的连接点。变电站正常运行时通过接地专用线有效连接,在变电站测量接地电阻时暂时断开,测量完后恢复。当设计不允许避雷线直接和变电站配电装置架构相连时,变电站接地网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5米。 五、接地工艺要求 1.所有接地引下线均要求实现明接地,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有双接地要求的两根接地引下线应分别与主地网的不同干线可靠连接。 2.独立避雷针、安装有避雷针的构架(含悬挂避雷线的构架)的双接地引下线要求每根设置断接卡,断接卡设置位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规定及质量控制要点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规定及质量控制要点 1 设计规定 根据电力电压等级规定,110kV 及以上电压电网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即有效接地系统);66kV 及以下电压电网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即非有效接地系统或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变电站接地电阻阻值设计计算依据为《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和《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以下的规定说明摘自《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具体的计算过程可参照《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5.1.1 条款: 在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 I R 2000 ----------------------------------------------------------(5) 式中:R ——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 ——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A 。采用在接地装置内、外短路时,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最大短路电流对称分量最大值,该电流应按5~10年发展后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并应考虑系统中各接地中性点间的短路电流分配,以及避雷线中分走的接地短路电流。 2) 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5)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电阻,但不得大于5Ω,且应符合本标准6.2.2的要求。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第 6.2.2 条款:在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当接地电阻不符合式(5)的要求时,其人工接地网及有关电气装置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为防止转移电位引起的危害,对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厂、所外或将低电位引向厂、所内的设施,应采取隔离措施。例如:对外的通信设备加隔离变压器;向厂、所外供电的低压线路采用架空线,其电源中性点不在厂、所内接地,改在厂、所外适当的地方接地;通向厂、所外的管道采用绝缘段,铁路轨道分别在两处加绝缘鱼尾板等等。 b) 考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当接地网电位升高时,发电厂、变电所内的3~ 10kV 阀式避雷器不应动作或动作后应承受被赋与的能量。 c) 设计接地网时,应验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