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名解简答

全科医学名解简答
全科医学名解简答

一、名词解释

1、全科医生 (general practitioner):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又称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 )。

2、家庭:是指能提供社会支持,其成员在出现身体或情感危机时能向其寻求帮助的一些亲密者所组成的团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方面家庭保护其成员的权力,一方面要承担起对其成员的责任。

3、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4、全科医学/家庭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是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面向社区与家庭,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他是一门临床二级学科,是一门整合传统生物医学和近代心理社会科学的临床医学的学科,是全科医生在为个人及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卫生保健服务时所运用到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5、家庭治疗:是一种综合的、广泛的家庭关系治疗,它包括家庭咨询、家庭教育、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细致工作。

6、重点人群:是指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或处于一定的特殊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作用、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也称特殊人群或脆弱人群。

7、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个人及社会增加对健康影响因素的控制能力和改善其整体健康的全过程,以达到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善状态,确保个人或群体能够确定和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改变和处理周围环境。

8、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9、首诊服务(first contact)公众为其健康问题寻求卫生服务时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医疗保健部门的专业服务。

10、家庭生活周期理论(family life cycle ):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压力,若处理不当而产生危机,则可能在家庭成员中产生相应的特定健康问题,对家庭成员造成健康损害。

11、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出来,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缺陷。

12、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自信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人们感觉到采取某种行为会面临许多困难时,需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最后建立起这种行为。自我效能(自信心)对于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行为时尤为重要。

13、社区动员(community mobilization)是指通过发动社区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点社区健康发展目标的群众性运动。其中动员必要的社会资源,有效的信息传递,争取跨部门的合作,建立多学科的联盟,是社区动员成败的关键。

14、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是应用社会学和流行病的方法和手段,收集社区有

关健康问题的资料,评估社区群众的需要与愿望以及生活质量,找出存在的健康问题,了解社区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计划提供依据。社区诊断是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组织社区保健的前提。

15、社区医学:是以社区为立足点,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社会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对社区人群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研究,确认社区卫生问题,确定优先问题,并动员社区民众、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达到促进社区健康、满足社区群体卫生需求之目的。16、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COPC):是基层医疗的一种模式,它是把以个人为中心、治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医疗保健的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基层照顾工作。

17、社区卫生(community health)是采用健康促进的策略,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畴和人群为对象,动员社区内多部门合作和人人参与的综合性服务。

18、临终关怀(hospice):是指对因病垂危或因衰老生命处于临终阶段的人给予生理、心理方面的特殊医疗照顾及关心,并对其家庭成员给予慰藉和支持的一整套医疗保健措施。19、自我保健:指个体发挥能动作用,对自己或其家庭成员、邻里、亲友等采取的各种保健行为,是个体决定自己健康的权利与义务的体现。内容为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预防疾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以及在医疗机构诊治后的继续治疗和康复活动。

二、填空

1、医学模式已从单一生物学的治疗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化。

2、慢性病病程特点:大部分不能治愈,终生带病

3、生物医学模式的关注中心:以疾病为中心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关注中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5、家庭的特点:行为共同性、角色稳定性、关系情感性。

6、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评价:包括近期影响评价和远期评价。

7、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是:健康人,无症状的患者

8、健康档案建立原则:自愿+政策导向

9、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家庭,社区。

10、医患关系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11、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高龄老人(75岁以上)、独居老人丧偶老人、新近出院的老人、老年精神障碍者

12、全科医师在临床上常用以下的家庭评估工具对家庭进行评估:家庭基本资料、家庭圈、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资源。

13、家庭类型: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其他家庭。

14、临床预防医学服务内容:健康咨询、免疫接种、疾病筛检、化学预防。

15、全科医生的预防观念判断标准:健康与疾病的认识、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研究对象、服务方式。

三、简答

1、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老龄化

(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

(3)、医学模式的转变

(4)、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5)、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2、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1)、基础医疗保健(primary care )

(2)、人性化照顾(personalized care)

(3)、综合性照顾(integrated care)

(4)、连续性照顾 (continuity of care)

(5)、协调性照顾(coordinated care)

(6)、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

(7)、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

(8)、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prevention-oriented care)

(9)、团队合作的全方位服务(team work)

3、全科医疗的特点

(1)、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照顾

(2)、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

(3)、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

(4)、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提供服务

(5)、注重协调利用社区内外的其他资源

(6)、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4、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内涵

(1)、对病人的健康照顾应以问题为目标

(2)、对社区人群的健康照顾亦应以问题为目标

(3)、全科与专科

(4)、有效利用就诊过程

(5)、利用社区资源满足“患者”和社区的需要

5、以问题为导向的处理原则

(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确认问题得到解决或改进

(3)、以人为本:充分了解他们就医的目的与期望;解释说明医师的看法及准备的治疗;指导他们自我照顾、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6、家庭的功能:

(1)、满足感情需要

(2)满足生殖和性需要

(3)抚养和赡养

(4)社会化服务

(5)经济的功

(6)赋予成员合法地位

7、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无病防病-----病因预防+易感期个体预防——增进健康和自我保健的措施社区群体预防——特殊预防措施

(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早期预防+发病全科医生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最佳执行者筛检试验、定期体格检查、周期性健康检查

(3)、三级预防:治病防残------临床预防+发病中后期

8、健康主要的危险因素有:

(1)、自然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

(2)、社会环境:职业、文化素养、经济状况

(3)、生活行为和方式:饮食、运动等

(4)、生物遗传:遗传等

(5)、公共卫生服务:制度、设施、水平等

9、全科医生在促进居民自我保健中的作用:

(1)、了解患者选择自我保健的因素-健康问题和患者的障碍

(2)、改善自我保健技能

(3)、自我保健信息传播

(4)、组织和指导社区的自我保健活动

10、自我保健组织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1)、生理调节:(1)坚持体育锻炼;(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3)规律生活(4)保护生态环境

(2)、心理调节,保持心态平衡

(3)、行为矫正,改变影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自我诊断:掌握知识和技能,及时就诊

(5)、自我治疗:遵医嘱或自行采取治疗方法

(6)、自我预防:疾病或意外出现之前心理、知识和物质上的准备。如急救知识

1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

(1)、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系统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是全科医生全面了解病人个体及其家庭问题,作出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2)、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3)、为解决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更有效的配置卫生资源

(4)、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5)、为全科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资料:完整、系统的健康档案记录是医生本身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6)、为评价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提供依据:全科医疗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可克服以往门诊病历过于简单、不规范、医疗及法律效力差等缺点,成为基层全科医疗服务领域内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书

12、医患关系的决定因素

(1)、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志向;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个人品质、交往能力;医务人员的服务模式、服务态度;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服务能力、医疗纠纷处理方式。

(2)、病人方面:病人的道德价值观;病人的人格特征、个人品质与交际能力;病人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与自尊程度;病人的主观意愿、就医目的、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参与能力;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结果与满意度。

(3)、医疗管理方面:医疗设置的合理性;医疗资源的可用性和可得性;医疗机构的服务与管理程序;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收费的合理性与监督机制。

(4)、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医学观念、医学方法论;医疗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应用等。

13、医生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性

(1)、人类面临的健康杀手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

(2)、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降低生活方式性疾病发病率的关键

(3)、沟通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4)、交谈不足是使病人对医生不满的根源

14、全科医师应诊中的任务

(1)、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是应诊的核心任务。

(2)、连续性问题的管理

(3)、根据时机,提供预防性照顾

(4)、改善病人就医遵医行为

15、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的意义

(1)、只有提供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才能全面了解人类健康问题的性质、形态和公众的就医行为。

(2)、社区是个人及其家庭健康和疾患的重要背景。

(3)、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要求全科医生同时关心求医者、未求医的病人和健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维护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

(4)、只有通过提供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才能合理利用有现的卫生资源,并在社区内外医疗和非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

(5)、只有提供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才能有效地控制各种疾病在社区的流行。

(6)、提供社区规划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是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的理想途径,也是实施全体健康保险的基础。

16、社区诊断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发现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问题的严重性排出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

(2)、诊断出影响社区健康的主要原因,分析出社区内可利用的资源;

(3)、提供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的资料。

17、全科医师在临床预防中的作用和优势:全科医生是最合适的临床预防医学服务提供者(1)、全科医生是临床医师,具有其他专科的知识同时又有预防保健知识

(2)、全科医师可涉及疾病发展的各个时期

(3)、全科医生提供的是持续、综合、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服务

(4)、全科医生是社区居民的朋友,有充裕时间和居民交流

18、妇女社区保健措施:

(1)、建立和健全社区妇幼保健网

(2)、在全科医疗中注重妇女健康,关注儿童健康个案

(3)、提供社区妇幼保健服务

(4)、开展社区调查

(5)、建立非政府支持组织

19、老年人社区保健措施

(1)、健全老年社区保健网

(2)、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

(3)、老年人的系统管理工作

(4)、建立社区非正式支持组织

内科学作业1-6答案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内科学》作业1答案》 *1.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时间是在:E?体温正常后21天 *2.确诊急性菌痢,主要靠下列哪项检查: B.大便细菌培养 *3.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时间是: A.第2周 *4.治疗霍乱最主要的措施是:C?大量补液 *5.中毒型菌痢好发于:B.2?7岁 *6.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措施是:C注射甲肝疫苗 *7.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 *8.治疗流脑首选:B.青霉素 *9.乙脑的主要死因是:C.呼吸衰竭 *10.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E.抗-HBc *11.关于急性菌痢,以下说法哪项不正确: D.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 *12.伤寒肠穿孔多发生于:C.病程的第3周 *13.流脑的流行高峰季节是:B.2 - 4月 *14.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 D.滥用针头 *15.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 B.2个月 *16.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是: A.先泻后吐 *17.诊断肝炎最有意义是: C.病原学检查 *18.下列哪项不是普通型流脑的表现: E.巴彬斯基征阳性 *19.急性菌痢治疗的关键是:E抗菌治疗 *20.伤寒的并发症中不包括:E肠梗阻 *21.霍乱泻吐的主要原因是: B.肠毒素作用 *22.伤寒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C?呼吸困难 *23.感染乙肝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是: A.HBsAg *24.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D.蚊虫叮咬 *25.流脑和乙脑可通过下列哪项进行鉴别:C皮肤瘀斑 *26.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 *27.下列哪种类型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在我国最多见: B.乙型 *28.下列对伤寒的诊断最有帮助的是: D.嗜酸粒细胞减少 B型题: *29.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 B.2—7岁 *30.流脑多发生于:C.15岁以下 *31.甲肝的潜伏期为:C.2- 6周 *32.乙肝的潜伏期为: E.6周—6个月C尿培养D.粪便培养 E.玫瑰疹培养*33.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B骨髓培养 *34.伤寒杆菌培养最常用的方法是: A.血培养 *35.霍乱的主要治疗措施是:B.补液 *36.肝炎的主要治疗措施是:A.休息 *37.菌痢致病主要是由于:C细菌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侵袭力 *38.霍乱致病由于:B.外毒素作用 *39.流脑细菌学检查阳性率最高的是: E.皮肤瘀点培养 *40.霍乱细菌学检查阳性率最高的是: D.粪便培养 *41.流脑主要经过:A.呼吸道传播

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名解填空简答)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 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4、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 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其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5、严重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 炎。 6、Koch现象:将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d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 溃疡,不愈合,最后因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已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动物,给予同等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2~3d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浅表溃烂,继之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这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初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 7、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8、继发性肺结核:分为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复发。前者是原发性肺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 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肺结核 9、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10、继发性肺脓肿:某些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等,以 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 11、慢性肺脓肿:如急性肺脓肿治疗不彻底,或支气管引流不畅,导致大量坏死组织残留脓腔,炎症迁 延3个月以上者。 12、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 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肺结核、肺脓肿、心脏病等) 13、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 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可以预防和治疗。 14、肺气肿: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 明显的肺纤维化。 15、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 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16、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一 个重要因素。 17、重症哮喘:指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继续恶化或伴严重并发症者,哮喘急 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的重度和危重。 18、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可由许多心、肺和肺血管疾病引起。目前以海平面静息 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运动时的mPAP>30mmHg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19、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 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已整理)

A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B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 B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B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B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半数中毒量(TD50或TC50):引起50%的动物产生毒性反应剂量 B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量 B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高亲和力+弱内在活性0% < a < 100% B被动转运: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浓度梯度)成正比。 B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如头孢菌素。 C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D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D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D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F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F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F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的过程 F.防突变浓度(MPC):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G肝肠循环:许多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 G观分布容积: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G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H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H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变成有活性或活性较强的药物 H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自身内部的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H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即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的比值来表示或以安全指数即最小中毒量与最大治疗量之比,即LD5/ED95来评价) J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J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 J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果。 J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J菌群交替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细菌受到抑制,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体内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J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具可逆性;非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不具可逆性 K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K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由生物包括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K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K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K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X围. K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内科护理作业题(上)+答案

《内科护理学》作业题 姓名学号 一. 单项选择题(80×1分) 1. 咯血窒息急救时体位为 A.去枕平卧位 B.半卧位 C.俯卧位 D.患侧卧位 E.头低脚高位 2.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是 A.大量脓痰 B.红棕色胶冻样痰 C.粉红色泡沫痰 D.铁锈色痰 E.痰中带血 3. 关于体位引流的错误叙述的是 A.饭后进行 B.每次15~30min C.有头晕、出汗应终止 D.可用于肺脓肿的病人 E.引流时鼓励病人咳嗽 4. 适宜于肺炎伴胸痛的病人的体位是 A.健侧卧位 B.患侧卧位 C.仰卧位 D.半坐卧位 E.俯卧位 5. 患者,男,56岁,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53mmHg,PaCO261mmHg,其氧疗要求 A.持续低氧流量给氧 B.低流量间断给氧 C.高浓度间断给氧 D.FIO2>50% E.高浓度持续给氧 6. 有助于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是 A.有效咳嗽 B.体位引流 C.胸部叩击 D.缩唇呼吸 E.湿化疗法 7. 肺脓肿病人健康指导正确的是 A.肺外化脓性病灶不需要治疗 B.不需要特殊的口腔护理 C.鼓励并协助病人咳出痰液 D.病人无心理负担 E.不需要向病人家属讲清病情 8. 肺心病病人在氧疗过程中所用的氧浓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A.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B.吸入氧浓度(%)=21+3×氧流量(L/min) C.吸入氧浓度(%)=20+4×氧流量(L/min) D.吸入氧浓度(%)=20+5×氧流量(L/min) E.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9.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方法正确的是 A. 注射后24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红晕直径 B. 注射后24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硬块直径 C. 注射后72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红晕直径 D. 注射后72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硬块直径 E. 注射后72小时测量皮肤水泡直径 10. 大咯血病人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 保持大便通畅 B. 保持镇静,不必惊慌 C. 咯血不止时嘱病人屏气以利止血 D. 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E. 使用止血药物 11. 呼吸机的适应征不包括 A. COPD急性加重 B. ARDS C. 重症肺炎 D. 急性心肌梗死 E. 哮喘急性发作 12. 支扩合并大咯血的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A. 健侧卧位 B. 患侧卧位 C. 坐位 D. 俯卧位 E. 平卧位 13. 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是 A. 异丙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氨茶碱 D. 吗啡 E. 沙丁胺醇 14. 肺结核病人痰液最简单有效的灭菌方法是 A. 煮沸 B. 掩埋 C. 阳光暴晒 D. 纸包后焚烧 E. 紫外线消毒 15. 大咯血时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出血性休克 B.贫血 C.肺不张 D.肺部感染 E.窒息 16. 处理支扩大咯血重要的措施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输血 C.抗生素 D.镇静剂 E.止咳药 17.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病人,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拟停氧疗。下列哪项是停止吸氧的最主要指标 A.神志 B.发绀 C.停止吸氧30min后PaO2和PaCO2 D.呼吸频率 E.气急程度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内科学重点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内科学重点简答题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响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肺性脑病: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 型 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Horner综合征:肺尖部的肺癌可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和胸部皮肤潮红无汗或少汗,感觉异常。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即心肌衰竭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或130mmHg 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成为高血压危象。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受反流物的反复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内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Barret 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急性胃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 P 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2)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用于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还有共享主机与便于用户上机。 (3)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实时调度:为了满足实时系统对实时进程或任务的调度。(5)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6)系统调用:P261 (7)共享存储器系统: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和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 (8)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9)线程: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处理。 (10)调度算法: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11)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与某个部分;相应地,他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12)SPOOLING技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 (13)图形用户界面:P273 (14)程序并发执行:程序彼此互不依赖,则程序间可以并发执行。

(15)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6)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同步机制。 (17)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18)可重入代码:又称为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19)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20)Shell重定向命令:Shell向用户提供了这种用于改变输入、输出设备的手段,此即标准输入与标准输出的重新定向。 (21)内中断:P179 (22)管道通信系统:P66 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管道通信系统。 所谓“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它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23)哈希算法:利用哈希快速查找的优点,以及空闲分区在可利用空间表中的分布规律,建立哈希函数,以实现最佳分配策略。

药理学常考名解与简答精选

一、常考名词解释精选: 1、药物(drug) :指能影响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并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3、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性扩散,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4、离子障:分子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生物膜,离子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胆汁排泄量大,则使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7、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内,先向血流量大器官分布,随后再向血流量小器官分布。 8、AUC(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 9、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药物在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0、消除半衰期(half life):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1、Css(稳态浓度):分次用药或恒速用药后,出现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这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稳态浓度。 12、最低有效浓度/最小剂量;即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4、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

温州医学院护理专升本内科护理学作业本题目及答案

温州医学院护理专升本内科护理学作业本题目及答 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一、名词解释 1.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导致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破坏而引起支气管腔的扩张和变形。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当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为COPD。 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5.自发性气胸:是指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的自发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小气肿泡自发破裂,使肺及支气管内的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6.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两者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8.阿—斯综合征:心脏供血暂停3s以上可发生近乎晕厥;5s以上可发生晕厥;超过10s则可出现抽搐。 9.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但不一定同时出现。 10.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律、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11.心脏瓣膜病:由于、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缺血性坏死、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取或者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某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12.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13.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际致心肌坏死。 14.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侧支循环状况等的准确资料,有助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 15.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asthc 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dernal ulcer,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多数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痛的特点。 16.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为特点。 17.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重点!!《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问答题 1、列表说明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2、列表说明口腔的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3、胃由哪些动脉供血?这些动脉来源于何处?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12、膈位于何处?其上有哪些孔裂?它们分别平对何处?有何结构通过? 13、试说明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2、3略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肝内的各级胆管流入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流入肝总管,未进食时则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储存浓缩,当进食时,Oddi…s括约肌舒张,胆囊平滑肌收缩,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流入胆总管,经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流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右心房的入口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

右心室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左心房的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出口为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三尖瓣附于右房室口;二尖瓣附于左房室口;肺动脉瓣附于肺动脉口;主动脉瓣附于主动脉口。(下腔静脉瓣附于下腔静脉口;冠状窦瓣附于冠状窦口)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下颌底、咬肌前缘可摸到面动脉;环状软骨弓后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摸到颈总动脉;锁骨上大窝可摸到锁骨下动脉;股二头肌内侧沟或摸到肱动脉;肘窝内、股二头肌腱内侧可摸到肱动脉;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摸到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处可摸到足背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主的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右前方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向上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它收纳左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它收纳下半身和上半身左侧部的淋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由睫状体产生,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经睫前静脉回流至眼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第1级纤维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内上行称薄、楔束;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第2级纤维在延髓的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上行投射至3、1、2区(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由池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沿该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以后再经窦汇、直窦、乙状窦回流至颈内静脉。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 全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药物依赖性:指连续使用某种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内科护理作业题1+答案

姓名学号 一. 单项选择题(80×1分) 1. 咯血窒息急救时体位为 A.去枕平卧位 B.半卧位 C.俯卧位 D.患侧卧位 E.头低脚高位 2.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特征性表现是 A.大量脓痰 B.红棕色胶冻样痰 C.粉红色泡沫痰 D.铁锈色痰 E.痰中带血 3. 关于体位引流的错误叙述的是 A.饭后进行 B.每次15~30min C.有头晕、出汗应终止 D.可用于肺脓肿的病人 E.引流时鼓励病人咳嗽 4. 适宜于肺炎伴胸痛的病人的体位是 A.健侧卧位 B.患侧卧位 C.仰卧位 D.半坐卧位 E.俯卧位 5. 患者,男,56岁,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气分析结果示:PaO253mmHg,PaCO261mmHg,其氧疗要求 A.持续低氧流量给氧 B.低流量间断给氧 C.高浓度间断给氧>50% E.高浓度持续给氧 6. 有助于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是 A.有效咳嗽 B.体位引流 C.胸部叩击 D.缩唇呼吸 E.湿化疗法 7. 肺脓肿病人健康指导正确的是 A.肺外化脓性病灶不需要治疗 B.不需要特殊的口腔护理 C.鼓励并协助病人咳出痰液 D.病人无心理负担 E.不需要向病人家属讲清病情 8. 肺心病病人在氧疗过程中所用的氧浓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A.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B.吸入氧浓度(%)=21+3×氧流量(L/min) C.吸入氧浓度(%)=20+4×氧流量(L/min) D.吸入氧浓度(%)=20+5×氧流量(L/min) E.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9.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方法正确的是 A. 注射后24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红晕直径 B. 注射后24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硬块直径 C. 注射后72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红晕直径 D. 注射后72小时测量皮肤局部硬块直径 E. 注射后72小时测量皮肤水泡直径 10. 大咯血病人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是 A. 保持大便通畅 B. 保持镇静,不必惊慌 C. 咯血不止时嘱病人屏气以利止血 D. 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E. 使用止血药物 11. 呼吸机的适应征不包括 A. COPD急性加重 B. ARDS C. 重症肺炎 D. 急性心肌梗死 E. 哮喘急性发作 12. 支扩合并大咯血的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A. 健侧卧位 B. 患侧卧位 C. 坐位 D. 俯卧位 E. 平卧位 13. 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是 A. 异丙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氨茶碱 D. 吗啡 E. 沙丁胺醇 14. 肺结核病人痰液最简单有效的灭菌方法是 A. 煮沸 B. 掩埋 C. 阳光暴晒 D. 纸包后焚烧 E. 紫外线消毒 15. 大咯血时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出血性休克 B.贫血 C.肺不张 D.肺部感染 E.窒息 16. 处理支扩大咯血重要的措施是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输血 C.抗生素 D.镇静剂 E.止咳药 17.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病人,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拟停氧疗。下列哪项是停止吸氧的最主要指标 A.神志 B.发绀 C.停止吸氧30min后PaO2和PaCO2 D.呼吸频率 E.气急程度 18. 男性病人,79岁,有“慢支”病史,突然发热、咳嗽、咳痰、气急、发绀、神志恍惚。动脉血气分析:PaO240mmHg,PaCO270mmHg。提示病人有

内科学简答和名解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感染性、 失血性、心源性)、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肺结核分类及化学治疗原则。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4. 结核性胸膜炎;5.肺外结核;6.菌阴肺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3、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HAP (医院获得性 肺炎):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现的肺炎。 4、试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主要标准:①需要 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①RR>30次/分;②PaO2/ FiO2<250 ; 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BUN > 20mg/dl );⑥白细胞减少(WBC<4.0< 109/L ); ⑦血小板<10.0 X 109/L ;⑧T < 36 C;⑨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 5、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前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啰音,甚至粉红色泡沫痰,后者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 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测定血浆BNPK平对鉴别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6、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衰有哪些临床表现。症状:1.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①劳累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急性肺水肿;2.咳嗽、咳痰、咯血;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体征:肺部湿性罗音、心脏体征(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 9、原发性心肌病定义及分型。定义: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分类:①扩张型心肌病(DCM :② 肥厚型心肌病(HCM);③限制型心肌病(RCM);④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 10、试述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症状:一般在二尖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 1.5c怦〉时始有明显症状。呼 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体征:二尖瓣面容;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开辦音;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Graham Steell 杂音。 发病年龄年龄较轻年龄较大胸水外观多为草黄色多为血性 胸水增长速度慢快 癌细胞阴性阳性LDH 200~400U/L> 500U/L PH V 7.3> 7.4 ADA> 45 U/L V 45 U/L CEA阴性阳性 染色体整倍体非整倍体 胸膜活检结核肉芽肿肿瘤组织 气胸的临床分类?闭合性气 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7、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浓痰;2.反复咯血;3.反复肺部感染;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体征:典型为两肺下方持续存在的粗、中湿罗音。结核性支扩湿罗音常位于肩胛间区。咯大量脓痰者常有杵状指、趾。 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

系解复习--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含有3个狭窄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三个狭窄部均为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名解麦式点(McBurney点)。有时也以Lanz点表示,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由于阑尾的位置变化有常,所以诊断阑尾炎时,确切的体表投影位置并非十分重要,而是在右下腹部有一个局限性压痛点更有诊断意义。 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的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胆囊三角:胆囊管、胆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区域 名解4、咽隐窝:是位于咽鼓管哭后方的一个凹陷,是鼻咽癌好发部位之一 5、梨状隐窝:是喉口两侧与咽侧壁之间的深窝 呼吸系统填空 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 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 1、组成 实质组织:支气管树 肺 间质组织: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神经 2、功能:交换气体、发音、嗅觉、内分泌协助静脉血回流入心 气管

一、分部:腹部abdominal part、盆部pelvic part、壁内部intramural part 二、狭窄: 上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输尿管壁内部 第二节、尿道 一、大题男性尿道:细长,弯曲,有排尿、排精功能 分为三部分:前列腺部prostatic part、膜部membranous part、 海绵体部cavernous part 有三个狭窄:尿道内口interal urenthral orifice、尿道膜部、 尿道外口external urenthral orifice 有三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navicular fossa 有两个弯曲:耻骨下弯subpubic curvature:凸向下后方、 恒定、包括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的起始端 耻骨前弯prepubic curvature:凹向下、可变直 而消失 名解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由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