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201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专业始于1983年,是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点,也是英语主干学位点。现有三个研究方向:英语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含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该专业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学科研究队伍。研究方法注重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研究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

1.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结合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培养从事语言文学研究、高校教学或口、笔译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必须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系统专门知识,较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学、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理论、源流及最新发展趋势,尤其注重文学与文化的融合研究,做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读、听、说、写、译能力强,具有独立从事科研与教学的能力。

3. 熟练地掌握第二外国语。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研究方向名称简介

1 英语文学该方向的研究重点是英美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等。既注重西方经典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又注重综合分析比较,吸收文艺学、美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新成果

2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含英语教学

法)

该方向的研究重点在语言学理论的研

究及其运用,如外语教学,评估测试

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

3 翻译理论与实践该方向研究中外翻译理论流派、翻译史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翻译理论研究和从事各类翻译实践的能力。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总学分为36-38学分。

第一学年:公共学位课程3门,计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共5门,计10学分。

第二学年:研究方向指定选修课3- 4门,计6- 8学分,另在本方向任意选修课或其他方向选修课中选修5-6门,计10-12学分。提倡学员选修文学院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论方向2-4学分的相关课程。选课需征求导师意见。

第三学年:在导师指导下用英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准备答辩。开题定于第五学期即每年10月的最后一周。论文不能按时提交的至少推迟一学期毕业。

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

未经高校教学实践的研究生,在第3或第4学期用4周时间(周学时2节以上)进行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由院行政及各专业导师组协同安排。

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七、科学研究

根据教学、研究工作的需要,第四学期教学结束后,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有计划地外出了解情况,收集与论文有关的资料,亦可参加必要的学术会议等,时间为4周左右。调研结束后,学生需交调研报告。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作1次学术讨论的主讲人。提倡并鼓励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 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应用语言学方向的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用当代应用语言学与教学论的理论、思想去研究英语教与学,论文必须能体现学生熟悉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所作的结论,应以实验数据或资料分析为依据,所提方案应具有可行性。能指导英语教学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英语语言学方向的论文选题,应反映英语词汇和语义的研究、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语言内部各成分之间关系的研究。文学方向论文的选题主要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比较文学(其中比较的一方须为英美文学作家或作品),亦可为其他英语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文学。论文可论述一个作家的一部或数部作品,或一个文学流派,一种文学思潮。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论文选题,可涉及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家思想研究述评、译作比较、评论与欣赏、不同文体翻译的特点与方法等。

论文用英文撰写,必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观点鲜明, 有自己的见解与创新点,论据充分,条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正确流畅。论文的长度为1.5万左右英文单词。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导师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做到集思广益、教学相长。有些课程,由导师指定书目自学,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才能与特长。各门学位课程,必须通过考试或课程论文才能取得学分。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

任课教师

学位课

学位

公共课

0001

马列经典著作选

34 2 2 理论课部

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与实践

34 2 1 理论课部

110105020101

(1)

第二外国语(上)68 3 1 外语学院110105020101

(2)第二外国语(下)

68 2 2 外语学院

110105020102 20世纪英国文学34 2 1

陈红

朱卫红110105020103 20世纪美国文学34 2 2

陈立华

张强110105021101 普通语言学导论34 2 1

廖美珍

王勇

何举纯110105021102 文体学34 2 2

张维友

吴建刚110105021103 翻译学34 2 1

华先发

熊兵

指定选修课研

1

110105020107 西方文学批评34 2 2 陈立华等

110105020108 文学文体学34 2 3 陈红

110105020109 英语文学概论34 2 3 邓绪新

110105020110 西方戏剧34 2 3

陈立华

陈红

2 110105021109 语义学34 2 3

张维友

王勇

110105021106 话语篇章分析学34 2 3 张应林

110105021104 外语教育学34 2 2 舒白梅向宗平

110105021105 外语教育科研方

34 2 1 陈佑林

3 110105021115 翻译批评3

4 2 2

胡德香

江帆110105021116 名译赏析34 2 4

李亚丹

苏艳110105021117 中西翻译史34 2 4

华先发

江帆110105021118口译理论与实践34 2 3

易宏根

张峻峰

任意选修课任意选修课110105020111

英美优秀短篇小

说选读

34 2 4

邓绪新

赖艳110105020112 英美戏剧选读34 2 3

陈立华

张强110105020113 比较文学34 2 3

张强

方幸福110105020114

英美后现代主义

文学

34 2 4 张强110105020115

外国经典作家研

34 2 4

陈立华

陈红110105020116

二十世纪英美诗

歌及诗歌理论

34 2 4 陈红110105020117 美国黑人文学34 2 4 陈立华110105021107 应用语言学导论34 2 2

陈佑林

向宗平110105021129

英语语法流派导

34 2 4

陈佑林

王勇110105021110 二语言习得研究34 2 2

李正林

刘东虹110105021112 语言测试学导论34 2 3

陈佑林

张国华110105021113 阅读理论与实践34 2 2

文斌

张茂林110105021108 语用学34 2 2

廖美珍

高晓芳

任意选修课110105021111 社会语言学34 2 3

华先发

高晓芳110105021128

当代西方隐语理

34 2 4 华先发110105021114

大纲制定与教材

编写

34 2 4

文斌

向宗平110105021133 美国文化34 2 4

易宏根

黄小群110105021119

计算机辅助语言

教学

34 2 2 胡汉舫110105021120 语篇与认知34 2 4 张应林110105021121 语言哲学34 2 3 廖美珍110105021125 法律语言学34 2 4 廖美珍110105021126 语料库语言学34 2 4 胡汉舫110105021124 认知语言学34 2 3

周统权

周睿丰110105021127 学术论文写作34 2 4

张维友

文斌110105021130 形式句法34 2 4 周统权110105021122 功能语言学导论34 2 2

王勇

张曼110105021131 对比语言学34 2 2 张国华110105021132 文化语言学34 2 2

舒白梅

何举纯110105021133 神经语言学34 2 5 周统权110105021123 语言类型学34 2 3 刘东红110105021106

外语教育统计方

34 2 3

张国华

徐泉110105021135 跨文化交际学34 2 4 张应林110105021134 外语教育史研究34 2 4 高晓芳110105021137 文化与翻译34 2 3

华先发

杨洋110105021138 应用文体翻译34 2 2

李亚丹

谢谨110105021139

英汉语言对比与

翻译

34 2 2 熊兵110105021140

文学翻译理论与

实践

34 2 2

张强

袁英

110105021141 西方翻译理论34 2 3 华先发胡德香

实践环节00014 教学实践 1 3、4、5 00015 学术活动 1 3、4、5

补修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