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理学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2)了解地理学与生活相关的实践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名言导入新课,是学生认识到地理的作用,引用常见事例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是人修养的重要组成;

(2)介绍高一课程设置使学生认识到地理课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

(3)以地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是学生认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

(4)最后以名言激励学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地理课带来的美感与享受;

(2)培养热爱祖国情怀,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二、教材分析

1、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习地理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的关系

2、难点

怎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学习

三、教学方法

名言激发学生兴趣;生活事例是学生感受到地理如此贴近生活

四、学法指导

通过名言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事例认识到地理是综合课

五、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1、欢迎同学们坐进地理课堂,引用《中国国家地理》——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引起学生兴趣。

2、解释上面两句话,用事例感受

1、学生思考两句话,有个初步认识

通过名言导入是学生产生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渐入佳境

传授新课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学习。使学生知道知识是不断完善的,学习也是永不停息的。

2、地理素养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五个方面介绍:(1)地理与思维品格,思辨能力与创造素质;(2)地理与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3)地理有助于强化“人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意识;(4)全球意识的形

成与发展;(5)国家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地理在综合科中的重要地位

4、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1)生活需要:灾害防治。通过描述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引用“2004年底一个10岁小女孩用她的知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事例,说明知识的重要性;

旅游欣赏:骆驼山,狐狸山。体会观赏的位置与角度;

钱塘江观潮,体会观赏的时机选择;

民居与地理学;

飞机飞行高度变化

(2)发展需要: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军事制导,地面形变分析

(3)高考的需要

1、学生通过下面的事例与理论联系;

2、(1)对比猴子观海两幅图片来体会思维、创造、读写、表达能力的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不同。(2)鸟岛自然保护区建立;(3)北冰洋大陆架之争;

3、熟悉《高中课程设置》了解地理是唯一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练个领域的课程

4、(1)学生通过描述猜出是地震前兆。通过海啸前兆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2)体会地理学在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应用

(3)体会地理学无处不在

(4)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重要,结果也很重要

1、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观察、表达能力、感官能力。

4、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了解我们的国土包括陆地、岛屿、海洋、领空

5、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也对高中课程设置有个了解

6、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体会地理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小结

1、准确把握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向

2、名言激励学生

3、愿同学们学会用地理想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1、了解高中必修,学什么

2、再次体会地理的重要性、有趣性

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地理课要求:按时完成单元总结,小组的形式

六、板书

欢迎同学们——走进地理课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学习

1、地理素养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形成

2、在综合课中的重要地位

3、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二、准确把握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向

1、高中地理必修学什么

2、什么知识对个人发展有趣

七、预习

宇宙中地球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云贵高原 摘要 云贵高原,中国第四大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广西西北部和川、湘、鄂边境,其相关延伸部份更甚至包括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和泰国北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地势较高,平均气温比起相同纬度省城为低,但因纬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国温带地区那么寒冷,在夏天也不会有酷热难当的天气,有“四季如春”的美名。 关键词 熔岩地貌剪纸黄果树瀑布 正文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破碎,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关山险峻。尤其是贵州高原,实际上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人们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形。 1.自然

1.1地貌 云贵高原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主要农业区 1.1.1岩溶地貌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约占当地沉积地层总厚度的百分之七十。这便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高原上的许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同时,裂隙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加速溶蚀作用。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积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 1.2气候 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 1 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4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说明:本部分对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订,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绪论 1.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答:(1)自然地理学 以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2)研究任务 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

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2)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3.自然地理学与相关学科有哪些关系? 答:(1)与其他地理分科的关系 作为地理学分科的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区域经济地理研究必须与区域自然地理研究结合进行。 (2)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和生物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和生物科学也有密切关系。 ①部门自然地理学便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自然地理学 课程名称(英文):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2.5 学时:54 ,其中理论学时:36 ,实践(实验)学时:18 授课对象:生态学专业 授课语言:中文 开课院系: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课程网址:无 撰写人:徐启新 审定人:杨凯 一、课程简介(中文)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

规律的学科。本门课程是为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知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本校生态学专业设置的特点,本门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表层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各圈层的基本特性、形成、分布、分异的过程和规律;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自然环境野外调查分析的基本方法等内容。本课程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两部分。 课程简介(英文) Physical Geography is one of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ecological scienc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Physical Geography is study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This course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atmosphere, hydrosphere, lithosphere, pedosphere, etc. ;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distribution,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and regularity for every spheres;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spheres; the basic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is course include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eriments. 二、课程目标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论文 云南

《旅游地理概述》课 课程论文 题目: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院系名称:艺术设计专业班级:时尚设计103 学生姓名:顾佳敏学号: 10404040321 2012 年5 月01 日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下面就几个比较有知名度的景点简要介绍一下 1、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教材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学 答: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地理学可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称为综合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例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2.综合自然地理学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各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结构特点、形成机制、地域差异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3.自然环境 答:自然环境是指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综合体。其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

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另一部分是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干扰的方式和强度,而其本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仍然受制于自然规律。因此,无论是人为环境还是天然环境都属于自然地理环境。 4.经济环境 答: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生产力实体具有二重性,从自然属性来评价,这种地域特征属于人为环境;从技术经济角度考察,这种地域则属于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 二、简答题 什么是地理环境? 答:地理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球表层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 (2)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诸方面以及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关系,而且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

(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论文

一、景区旅游资源简介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景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蕴含着毫无修饰的自然美, 加上景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共同会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风景画。风景明珠张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碧涛连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苍苍的林海内珍藏着红豆杉、香果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明珠张家界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张家界市市长鲁平益形容张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标异,八百秀水,水水妩媚;挟泰山华山之雄险,兼桂林黄山之秀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黄狮寨腰子寨 黄狮寨为作守界诸峰之冠,也是张家界诸景之冠,早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狮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门与后卡门两条独路可通寨顶。沿途千峰插地,怪石如林,云雾缭绕,与黄山景观大异其趣;无际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们去寻幽探险。 腰子寨的“天桥”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称“天下第一桥”。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桥。桥高20余米,桥洞弧长三四十米,远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门楣。 金鞭溪 金鞭溪号称“天下第一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如一鞭指天,呈金黄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挥动。这是一条绵延十多华里的风景线,突兀的奇峰,参天的古木,石板小路与独木小桥,古朴别致的竹楼,盛开鸽子花的拱桐,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二章 重点总结

第二章地壳 1、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者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的形态、光学性质、力学性质,既是矿物的特性,又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其中,光学性质包括透明度、光泽、颜色和条痕;力学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和弹性。 条痕是锐器割划矿物后其粉末的颜色;解理是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形成的断裂面。 2、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来自上地幔的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层理是指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出的成层性。 沉积岩是由于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或者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3、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但经常涉及更深的构造圈。构造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或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4、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的行迹。 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即为倾斜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时,即为褶皱构造。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时,即为断裂构造。 5、板块构造说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大洋中脊、岛弧、海沟、深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位即板块构成的。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扩张(或增生)型边界、俯冲(或汇聚)型边界、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6、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称为火山喷发。 7、当地球聚集的应力超过岩层或岩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地壳发生断裂、错动,急剧地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称为地震。 8、依据地层下老上新的沉积顺序,地层剖面中的整合与不整合关系,标准古生物化石与生物群体进行对比,确定某个地层或事件的相对年代的方法,称为相对年代法或者古生物地层法。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128 学 分:8.0 适用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简介 《自然地理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地质构造与地壳的演化,气候与气候资源,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地理基础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阐明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及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规律,为学生今后开展自然地理学知识的教学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自然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并能在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管理研究和应用中熟练地应用自然地理学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3.熟悉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环境。 3.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湘教版

目录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1)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3)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3)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4) 第三课时教学教案 (7)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9) 第一节:认识地球 (9)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9)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10) 第三课时教学教案 (12)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3) 第一课时教案 (13) 第二课时教案 (15)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 (16)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16)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18) 第三课时教学教案 (21) 第四节“海陆变迁”教学教案 (22)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22)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23)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25)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教案 (25) 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25) 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29)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32)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33) 第一课时教案 (33) 第二课时教案 (35)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37)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41)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41)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44) 第一课时教案 (45) 第二课时教案 (46) 第三课时教案 (47) 第四课时教案 (48)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48) 1-2课时教案 (49) 3-4课时教案 (50) 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52)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54)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54) 第二节国际合作教案 (58) 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59)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课时1节 教学目标: 、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走进地理的殿堂。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中国旅游地理 期末论文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一、贵州省之概要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使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结构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省份,它拥有奇特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朴多彩的文物古迹、宜人的气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化遵义纪念馆;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形成贵州旅游资源组合的丰富多样性。 (一)自然景观 1、地文景观之岩溶地貌 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以石灰石岩积岩为主要地貌特点的贵州省,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是构成贵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岩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叠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高品位景观,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岩溶博物馆——织金洞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乾宏洞”、“织金天宫”,位于贵州织金县城东北面二十三公里官寨乡东街口距贵阳150公里。织金洞规模宏大,景色壮观,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它的长度,已探明的为13.5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溶洞。洞里的各种钟乳石、石笋、石帘,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还有间歇水塘、地下湖

835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分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对自然地理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6.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三)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河流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四)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自然区划 4.土地类型研究 5.人地关系研究 二、考试要求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2解析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 1、广义的地球表层 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层底部(陆地部分在地下5~6km,海洋部分平均在海面以下4km处), 2、狭义的地球表层 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 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1、从研究对象看,地理学可以分为: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②研究经济地理环境的经济地理学;③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三者的研究对象组合起来便是地理环境,这是地理学研究的整体的对象。 2、从研究层次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3、从研究领域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理论性的理论地理学研究,即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②应用性的应用地理学研究,即应用理论和具体方法的阐述; ③区域性的区域地理学研究,即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区域进行具体的研究。 上述三方面可依次概括为:三分支、三层次和三重性。综合自然地理学从“三分支”来看,它属于自然地理学范畴;从“三层次”来看,它又属于部门综合的层次;从“三重性”来看,它包括综合理论研究(如整体性规律、时间演替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综合应用研究(如农业土地类型、农业自然区划等)和综合区域研究(如中国土地类型、中国自然区划等)。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结构 二、自然环境的组成 (l)对流圈。大气圈底部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圈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这里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它的下界是海陆表面,上界随纬度、季节及其他条件不同而不同。根据观测,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低纬度为17—18 公里,在中纬度为10—12 公里,在高纬度为8—9 公里。一般夏季厚而冬季薄。

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教学设计

湘教地理必修一前言《走进地理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的前言内容,是高中地理的开篇,课时为一课时。本课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新生,对地理有过两年的学习,但是初三一年的紧张备考已经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淡忘了,对这些学生而言,曾经走进过地理,但又出去了好久,所以很有必要再次“走进地理”,在他们脑海当中存在很多对地理的疑问和好奇,这部分的内容就是要解开他们的疑惑,让这些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初步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丛学生周围的环境、丛地理热点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地理有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及体系 2如何学习地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个个问题来探讨地理学的学习内容 2通过读图掌握地理能带给我们什么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为实践服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初步掌握分析和归纳方法 2通过材料展示,使学生对地理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序曲(课前时间)播放《地球之歌》 (课前时间) 听歌曲活跃气氛,培养对教 师、对学科亲近感, 潜移默化地理意识。 环节二:地理学是什么?(13分钟)活动一:播放《舟曲 泥石流》视频后,通 过一些截图设置不同 问题:该图片反映什 么信息?(6分钟) 看视频、截图,讨论 问题 1使学生认识到地理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科学。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 析问题能力。 3对地理学有初步的 认识。 活动二:引导学生归 纳总结地理学是什 么?(4分钟) 归纳总结什么是地理 学? 活动三:引导学生思 考地理学的研究内 容、分支学科。(3分 钟) 结合初中地理、社会 实践思考地理的研究 内容。

旅游地理学课程介绍

旅游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Tourism Geography 课程编号:学分:3 学时:54 先修课程:无替代课程:无 一、课程目的和要求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入手,对旅游区划、旅游活动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分析有较深的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既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积极查找最新的文献资料,积极吸收新的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内容 旅游地理学课程主要讲授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旅游者行为、旅游需求研究、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城市与会展旅游、旅游容量、旅游交通、旅游区划、旅游影响和旅游规划等方面。同时学生应学会旅游文献的查找、阅读和论文写作等基本知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本科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Tourism geography course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Tourism geography, including tourist behavior, tourism demand research,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 space tourism area life cycle and competition. It includes city and exhibition tourism, tourism capacity, tourism, transportation, tourism division, tourism impacts and tourism planning. Students should also learn to find travel literature, reading and essay writing and other basic knowledge for th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and undergraduate thes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writing.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三章 重点总结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1、通常把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 2、只要发生在最大高度上的某种现象与地面气候有关,便可定义这个高度为大气上界。 3、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cm2)垂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气象学把温度为0℃、维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称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1.01Kpa。 根据各地同一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值,在地图上用等压线绘出高、低气压的分布区域,就是水平气压场。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地面暖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临区高。 4、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圈可以分为5层。 5、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

太阳辐射强度。 6、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 7、大气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为? 1)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是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占大气体积99%以上的氮和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微弱。 2)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地表吸收了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的50%,变成热能使本身温度升高,而后再以大于3um的长波(红外)向外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m 厚的大气层所吸收。 3)潜热输送。海面和陆面的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中。 4)感热输送。陆面、水面温度与底层大气温度并不相等,因此地表和大气间便由感热交换产生能量输送。 8、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外溢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后者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能量,因此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花房效应”或“温室效应”。 9、把地面直到大气上界当做一个整体,其辐射能净收入就是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地气-系统的辐射能净收入包括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能及整层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之和再减去大气上界向空间放射的长波辐射能。 10、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1)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等温线分布的总趋势大致与纬圈平行。 2)同纬度夏季海面气温低于陆面,冬季海面气温高于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 3)洋流对海面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4)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称为热赤道。 5)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南极,北半球最低气温夏季出现在极地,冬季出现在高纬地区。 11、近地面层常因夜间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逆温层(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辐射逆温。较暖的空气流到较冷地面或水面上时,也会形成逆温,称为平流气温。 12、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力叫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3、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或水汽密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4、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简称露点。气温降低到露点是水汽凝结的必要条件。 15、水汽凝结条件? 既要使水汽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一方面增加空气的水汽含量,另一方面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冷却,使之达到露点),还必须有凝结核(少量尘埃、烟粒等)。

自然地理学教案

《自然地理学》教案 绪论 一、章节教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阐明‘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地理学中的位置及其任务。 2.讲授课时数2 3.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的关系。 4.主要内容提示:自然地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综合体或景观,是一个物质整体,它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为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其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等基本问题。 5.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 6.复习题、思考题及作业题: A.自然地理环境是否包括人为环境? B.谈谈你对地球表层尺度的认识, 为什么? 二、每课时单元教案 1.教学时数 2学时 2.教学方式(手段) 讲授法 3.师生活动设计 提问和探讨 4.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5.教学内容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一、章节教案 主要章节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070501) 一、学科简介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空间分异规律,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全球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生存环境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情况下,为发挥我校在3S技术应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优势,本学科着重开展3S技术在区域环境变化中的应用、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恢复与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培养具有高层次科学研究、高水平教学及高级管理与决策的自然科学学术人才。 四川农业大学现有从事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1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5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7名,具有硕士学位人数4名。学术队伍涵盖了我校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农业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初步形成了3S技术应用、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恢复与环境变迁等3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已承担省部省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17篇,获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次奖1项。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现代自然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 2、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掌握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工作,从事本领域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 四、课程设置 (二)主干课程说明 为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需要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1、《现代自然地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