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全年乘用车分析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全年乘用车分析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全年乘用车分析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全年乘用车分析

2011-01-12 09:23 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责任编辑:nantong02

关键词:中国车市中国汽车分析2010年车市分析2010年乘用车产销对比

1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信息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相关数据。

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延续了上年发展态势,在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节能惠民产品补贴等多种鼓励消费政策叠加效应的作用下,全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去年1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6万辆和167万辆,双双打破历年12月产销记录。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特点:

特点之一: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

继上年高速增长后,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产销再创新高,刷新全球历史记录。但由于2009年走势前低后高,而2010年上半年产销水平较高,造成2010年以来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同比增长由年初80%回落至32%;与上年产销增长48.30%和46.15%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5.86个百分点和13.78个百分点。

今年的增长表现为高速增长,既有政策的促进因素,也有消费者担心政策退出引发的提前消费因素。

特点之二: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

2010年,各类车型全面增长,其中,乘用车产销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3%和33.17%,增幅较上年回落20.28个百分点和19.76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9.90%,增幅与上年大致相当。

特点之三: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销售949.43万辆,同比增长27.05%,增幅与上年48.07%比较,回落21.02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除排量3升以上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外,其它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排量1.6-2.0升和2.5-3.0升增幅均高于同期,分别销售215.27万辆和6.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77%和

39.7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2.44个百分点和5.86个百分点;排量1.6升

以下车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共销售663.18万辆,同比增长27.98%,增幅与上年66.83%比较,回落38.85个百分点。

特点之四:SUV和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

2010年SUV销售132.60万辆,同比增长101.27%,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2.0升及以下车型仍呈现高速增长,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份额占到SUV销售总量的60%)的位置,其中2.0升及以下四驱车型销售30.11万辆,两驱销售49.87万辆,同比增长均超1倍。

2010年MPV销售44.54万辆,同比增长78.92%,增幅高于同期52.80个百分点。分排量看,1.6升及以下增速最高,2010年销售15.10万辆,同比增长3.9倍;2.0-2.5升继续占最大比重,销售16.74万辆,同比增长47.47%,占MPV销售总量的37.58%;2.5升及以上大排量品种需求有所下降,共销售3.31万辆,同比下降2.94%。

2010年交叉型乘用车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增幅明显减缓。销售249.21万辆,同比增长27.77%,与同期相比,增幅减缓55.62个百分点。细分看,排量小于1升车型需求依旧旺盛,销售133.02万辆,同比增长59.60%,1-1.6升增势大幅下降,销售115.61万辆,同比增长3.83%,增幅较上年减缓79.13个百分点。

特点之五: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2010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占乘用车总量比重68.77%,比同期下降0.88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占轿车总量的比重69.85%,比同期增长0.51个百分点。

大多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敏感。2010年优惠政策力度有所减弱,1.6升及以下车型市场份额开始下降,7月落至最低点。节能惠民产品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该类车型市场份额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的预期,四季度该类车型销售火爆,11、12月市场份额均超过70%。全年呈“V‘字形态。可以看出,1.6升及以下乘用车 销售受政策影响非常明显。

特点之六: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2010年自主品牌表现值得肯定,同比增长高于行业同比平均增长,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10年,乘用车自主品牌销售627.30万辆,同比增长37.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0%,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30万辆,同比增长32.2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9%,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特点之七: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重型货车销量首超百万

2010年,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客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重型货车销售火爆,首次突破百万大关。2010年货车销售386.11万辆,同比增长30.47%。其中,重卡101.74万辆,同比增长59.93%,增幅高于同期

42.22个百分点;中、轻、微卡增幅较上年呈不同程度减缓。2010年,微卡销售61.21万辆,同比增长19.90%,增幅较上年减缓52.90个百分点;中卡销售27.18万辆,同比增长4.94%,增幅较上年减缓19.62个百分点;轻卡销售195.98万辆,同比增长26.13%,增幅较上年减缓3.85个百分点。

2010年,客车销售44.31万辆,同比增长25.14%,增幅高于同期21.19个百分点。其中,大客增速明显,销售6.88万辆,同比增长

45.87%;轻客增速居次,销售28.44万辆,同比增长26.42%;中客增速相对略低,销售8.99万辆,同比增长9.68%。

特点之八: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2010年,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与同期比,上汽销量由上年270.55万辆提升至355.84万辆,同比增长31.53%,净增85.29万辆;东风、一汽和长安同时跨入200万辆阵营, 分别销售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05%、31.55%和27.22%。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共销售汽车1271.0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0%,其中,乘用车共销售1005.6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3%;商用车销售265.32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2%。

2010年销量前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559.6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

特点之九: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汽车出口呈现逐步恢复态势。据中汽协会对汽车整车企业出口的统计,2010年汽车出口54.49万辆,同比增长63.94%。其中,乘用车出口28.29万辆,同比增长89.18%,商用车出口26.19万辆,同比增长

43.28%。 2010年与2008年比较,出口下降11.83%。由于国际经济仍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汽车出口还没有回到危机前水平。

特点之十: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据我会整理的全国汽车行业15163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数据, 1-11月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上年同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50亿元,同比增长38.82%,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119亿元,同比增长54.81%。

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显示, 1-11月完成营业收入19124亿元,同比增长41.52%,约占行业的48.60%;完成工业增加值3987亿元,同比增长45.21%。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逐步恢复;另一方面,购置税优惠等多项促进政策已经退出,北京市限购政策的示范效应,用车成本将有所增加等。有利和不利

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将对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调整结构,鼓励和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应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

2011年协会预测,汽车产销增长速度为10-15%.

2010年,中国市场销售排名前十的轿车品牌分别为:比亚迪F3、朗逸、悦动、捷达、凯越、桑塔纳、夏利、科鲁兹、旗云和新宝来,分别销售26.39万辆、25.16万辆、23.33万辆、22.45万辆、22.25万辆、21.01万辆、19.87万辆、18.78万辆、17.35万辆和17.25万辆。上述十个品牌2010年度共销售213.8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3%。

2010年,销售排名前五位的SUV品牌依次为:哈弗、本田CR-

V、RAV4、汉兰达和圣塔菲,分别销售15.01万辆、14万辆、9.81万辆、8.10万辆和7.72万辆。上述五个品牌2010年度共销售54.64万辆,占SUV 销售总量的41%。

2010年,销售排名前五位的MPV品牌依次为:瑞风、别克GL8、森雅、奥德赛和普力马,分别销售6.47万辆、5.22万辆、4.85万辆、4.58万辆和2.81万辆。上述五个品牌2010年度共销售23.93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54%。1月10日,乘联会发布2010年12月乘用车市场产销分析。12月份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130.08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8%,比去年11月销量相比降低了2.8%,全年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375万辆。国内销量146.86万辆,同比增长27%,比减少了10.5%,全年累计销量1331万辆。其中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09.34万辆,同比增长15.3%,比去年11月减少了2%;国内销量126.13万辆,同比增长27.5%,环比增长18.8%。

12月份乘用车批发销量如下图:

12月份乘用车国内销量如下图:

12月份狭义乘用车生产商批发销量排行榜上,上海通用以1038988辆的销售成绩夺得冠军;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依然是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销量分别为1001357辆和867744辆。

在乘用车细分品种中,轿车12月批发销量91.83万辆,同比增长11.7%,环比减少了2.1%;MPV批发销量为4.79万辆,同比增长45.7%,环比增长13.7%;SUV销量为12.71万辆,同比增长36.5%,环比减少了6.1%。

2005—2010年狭义乘用车(轿车/MPV/SUV)国内月销量走势图:

据乘联会介绍,汽车市场在回归正常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在四季度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年底冲到了顶点。2010年12月的油价上涨,丝毫没有阻止汽车市场的火爆行情,且大大超过政府、厂

家、经销商的预期。这是因为2011年市场优惠政策全部退出,大家都在赶末班车。北京汽车限购令所造成的抢购和波及效应、通胀预期带来的购车热、各种促销措施的作用、厂家的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等都有影响。从统计中可以看到,零售数要比批发数高很多,大部分经销商库存降到严重不足状态。由于一些厂家对2011年市场不乐观,在四季度藏的销量比去年还多,以保住2011年的业绩,因此12月份实际销量比统计值要高很多。

12月狭义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排行如下图:

2010年12月狭义乘用车生产商批发销量排行的前10名分别是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奇瑞汽车、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安福特马自达,销量依次为:106510辆、99255辆、83898辆、67899辆、62316辆、54618辆、52560辆、44568辆、41714辆和41176辆。

12月广义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排行如下图:

广义乘用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众、长安汽车、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奇瑞汽车、比亚迪、一汽丰田。

据乘联会预测,2011年1月,汽车市场优惠政策退出后,所有国内的销量都会大幅度减少,因此,汽车市场的环比肯定是负增长。但年底生产出的部分汽车,还没有来得及运到经销商处,只要经销商有了VIN码,就可以卖车、上牌并拿到财政补贴,也会冲减1月份的销量,这是不利因素。

但1月份是每年市场正常波动的高峰期之一;今年春节来得早,要在黄金周前买车的人,需要在1月份交易;国家的春节假日安排,1月30日(星期日)工作,比去年同期多了一个工作日,这对生产和销售有利;另外1月份厂家会把藏的销量吐出来,这个量比提前上牌的量更大;由于12月市场过度疯狂,还有很多交了定金的汽车订单,经销商会抓紧实现销售;因此1月份虽然环境发生巨变,统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仍会略高。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2019中国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1、2019年H1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1200万辆 自2018年5月起,车辆销售迎来了28年来首次下滑。而中国车市持续陷入了持续12个月的低迷状态,乘用车市场历月销量与往年相比持续下滑。今年六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迎来了增长,而商用车却在继续下降。 近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9.5万辆和205.6万辆,比上月环比增长2.5%和7.5%,比上年同比下降17.3%和9.6%。其中,乘用车产销的环比增速高于全行业。 累计方面,2019年1-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产量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 据了解,此次汽车市场的止跌回暖,正好恰逢国五与国六切换季(6月份尾气排放标准升级),自6月初开始的厂家协同经销商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六的“硬着陆”,从而激发了乘用车市场零售由负转正,这为6月份汽车销售的增长做了很大贡献。 然而,近六个月部分国产自主企业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有的甚至同比大幅暴增。6月奇瑞汽车销售46496辆,同比增长6.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7253辆,同比增长14.2%。除此之外,一汽红旗在6月的销量成绩极为抢眼,突破8000辆,同比增幅167%,一举刷新

历史纪录,实现连续16个月同比增长。 此外,我国部分省市正值国六标准刚刚实施,部分车企也已经升级改款,而另一部分还没有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也将在改款来临前失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而消费者也可能在目前的阶段出现持币观望的态度,因此,如果在这之后没有新利好政策出台的话,7月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可能会迎来断崖式的下滑也未可知。 据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整体汽车市场并没有发生本质性销售增幅变化,“跌跌不休”的车市只是被全行业大力度清理库存而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本已步履维艰的经销商感受到的并非如释重负而是雪上加霜,行业翘首期盼的车市回暖还遥遥无期。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预测:今年的汽车销售或将负增长。

中国汽车行业地PES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 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 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 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

2012年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报告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真正症结在于,多数企业仍然在等待政策给予更多的引导、鼓励和推动,对培育、开发市场,缺乏主动性、自信心。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上,传统整车企业远远比不上民营企业、甚至不及低速电动车的生产企业积极和有魄力。 一、综述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在报告中,据中汽协会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这不到万辆的“成绩单”,与2009年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2年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目标(包括“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去甚远,也无形中加重了2012年各城市及生产企业的压力。 据电动车时代网综合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达到两万辆左右;德国去年纯电动车销量也只有2154辆,混合动力车12622辆。法国去年共有4313辆电动汽车登记上牌,而油电混合车型全年则销售了13341辆。而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与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称,在日本大地震后零件供应链中断,一度出现供货不足的局面的影响下,丰田旗下的普锐斯销量仍达到万辆,连续3年在国内销量居首位。这一成功经验显然也激励中国车企将目光投向了混合动力车型。包括一汽、北汽、上汽、比亚迪、奇瑞、吉利在内的几乎所有整车厂商都有在2012年推出混合动力轿车的计划。 2012年的第一个月,由于春节假期,再加上各地召开“两会”,减免车船税等政策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企业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但也有长安、比亚迪、众泰等厂商有所动作。其中长安E30电动车碰撞测试并将投放北京房山区的消息、王传福高度评价将于今年推出的“秦”系列混合动力车、夏治冰就任浙江众泰总裁,都引起了业内的不小震动。春节收假后,还有多款新车型曝光或宣布上市日期,这对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来说是一个预热的过程,也是企业调整心态和方向的良机。 二、新能源汽车路线分析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Q3(1)

要点提示: ◆1-9月,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其中第三季度生 产112.21辆车,比二季度增长7.5%;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 30.16%,其中第三季度销售109.15辆车,比二季度增长3.7%。 ◆2003年2月份景气指数创出新高点137.7点,3月份继续攀升至145点, 4月份到达峰值154点,5月份受非典影响回落明显,6月、7月景气指数平稳,8月景气指数再次小幅升至145.8点。由于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运行在新的增长通道当中,行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轿车、轻型车拉动前三季度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进一步增长, 民间资本和业外资本大举进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主要是市场供求有失衡迹象、产能增长过快、车型分化严重、产品库存增加、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消费环境风险加大等,特别是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对汽车行业发展是否过热的担忧。 ◆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将会继续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低 于三季度。预计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430万辆左右,轿车销量第四季度可能达到6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70-190万辆,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在35%至45%以上。但车型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继续增加。

目录 I基本数据 (1) 一、2003年1-9月汽车产销量 (1) 二、2003年1-8月汽车行业经济指标情况 (4) 三、2003年1-8月15家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 (6) II 汽车行业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 (8) 一、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8)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 (13) 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19) 四、高档进口车利润大趋向大排量车型 (23) 五、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景气继续攀升 (25) III汽车行业重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26) 一、家电企业转型造车现象增多 (26) 二、库存显著增加,产能快速扩张 (31) 三、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消费链出现断裂 (34) 四、黄标车、私车受限,消费风险增加 (35) 五、产业政策拟出台,引导汽车投资 (37) IV 汽车行业四季度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43)

全球汽车市场销量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全球汽车市场2013年1月销量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中国汽车市场:1月汽车销量203万辆同比增长4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3年1月,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明显增长,总体表现好于上月,当月产量超过190万辆,销量超过20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消费市场进一步释放,其中乘用车市场需求增速更为明显。此外,本月工作日较上年同期也多出5天。 ???1月,汽车生产196.45万辆,环比增长10.06%,同比增长51.17%;销售203.45万辆,环比增长12.41%,同比增长46.38%。其中:乘用车生产162.12万辆,环比增长12.40%,同比增长53.88%;销售172.55万辆,环比增长17.95%,同比增长48.68%。商用车生产34.33万辆,环比增长0.21%,同比增长39.58%;销售30.90万辆,环比下降10.97%,同比增长34.75%。 2013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分车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亚洲其他国家汽车市场 ????日本:1月新车销售229,333辆 ???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6日发布的1月国内新车销量数据显示,丰田汽车的混动车“AQUA”同比大增66.6%至22466辆,连续4个月蝉联榜首。 ???排在第二位的是本田的微型车“NBOX”,销量同比上升约1.1倍,为20552辆。丰田混动车“普锐斯”则大降39.1%列第三位。

???去年9月环保车补贴制度结束后,日本国内新车销售陷入低迷,数据显示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价且维护费低廉的小型车和微型车。排在前十位的车型中,有6款为微型车。 ???第四位是大发工业的“MOVE”,该车型去年12月经部分改良后降低了油耗并强化了安全装备。去年9月全面改良上市的日产汽车小型车“NOTE”的销量也增长了约2倍。 韩国:1月新车销售104,377辆 据《韩国经济》2月2日报道,韩国汽车业界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韩国5家汽车生产企业海外销售汽车651,878辆,同比(下同)增加24.8%;韩国国内销售104,377辆,增加8.2%。现代汽车海外销售362,509辆,增加30.5%;韩国国内销售50,211辆,增加11%。起亚汽车海外销售224,322辆,增加26.8%;国内销售36,250万辆,增加6%。韩国GM出口57,179辆,增加5.9%;国内销售10,031辆,增加24.7%。双龙汽车出口6,585辆,增加21.3%;国内销售4,035辆,增加43.9%。雷诺三星出口1,859辆,减少77.4%;国内销售3,850辆,减少38.0%。 附件:日本公布1月新车销量丰田AQUA居首 据日本共同社2月6日消息,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6日发布的1月国内新车销量数据显示,丰田汽车的混动车“AQUA”同比大增66.6%至22466辆,连续4个月蝉联榜首。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历程 在1994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

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及统计标准 1.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4.1 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2 行业融资租赁渗透情况 1.5 天车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1.5.3 行业热门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2.1 钢材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1.1 钢材行业供需分析 (1)钢材产量分析 (2)减速机产销规模分析 (3)减速机产销衔接分析 2.2.2 减速机行业竞争分析 2.2.3 减速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2.4 减速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3 电动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 3.1 电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1)电动机产量分析 (2)电动机销售规模分析 (3)电动机产销衔接分析 3.2.1 天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2 天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3 天车制造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3.2.4 天车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2.5 天车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3.1 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3.3.2 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4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 4.1 天车制造行业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3.5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 3.5.1 天车制造行业出口分析 (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5.2 天车制造行业进口分析

汽车产销统计分类及指标释义

汽车产销统计分类及指标释义 一、2004年及以前我国汽车产品车型统计分类沿用的标准是1988年依照GB/T 3730.1-88制定的,该标准把车型分为三大类,即载货汽车、客车和轿车,同时每一类又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行了细分。 1. 载货汽车按照总质量划分为:①重型载货车(总质量>14吨);②中型载货车(6吨<总质量≤14吨); ③轻型载货车(1.8吨<总质量≤6吨);④微型载货车(总质量≤1.8吨)。 2. 客车按照车身长度划分为:①大型客车(车长>10米);②中型客车(7米<车长≤10米);③轻型客车 (3.5米<车长≤7米);④微型客车(车长≤3.5米)。 3. 轿车按照排量划分为:①高级轿车(排量>4升);②中高级轿车(2.5升<排量≤4升);③中级轿车(1.6升<排量≤2.5升);④普通级轿车(1.0升<排量≤1.6升);⑤微型轿车(排量≤1.0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在汽车管理上按照是否有底盘(即非完整车辆)的生产权将汽车企业分为整车企业(自制底盘)和改装车企业(外购底盘),在此栏目公布的汽车产、销量是整车企业的产、销量,数据中包括了整车企业外卖底盘商品量的数量。 二、参考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并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外汽车分类情况,2005年及以后对汽车车型统计采用新的分类方法。从大的车型类别看,该分类方法基本与国际较为通行的称谓一致,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由于各国在车型细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之下的细分类则按照我国自身的特点进行划分的。 1. 乘用车(Passenger Car) 是指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乘用车包括了旧分类标准中的轿车、轻型越野客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另外,由于部分车型如金杯海狮同一长度的车型既有9座以上的,又有9座以下的,在实际统计中,金杯海狮品牌产、销量全部计入商用车类的轻客数据中。 乘用车下又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多功能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四类。 (1)基本型乘用车它的概念等同于旧标准中的轿车,但在统计范围上又不同于轿车,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新标准将旧标准轿车中的部分非轿车品种如切诺基从基本型乘用车中扣除(计入SUV中),而将原属于轻型客车中的“准轿车”(即原来“6”字头轿车如吉利JL6360)列入了基本型乘用车统计数据中。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目录 一、产销增速远超GDP,自主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结构变化 (4) 1.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 2.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5) 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6) 4.自主品牌继续主导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 (7) 二、一系列管理政策出台或正式实施,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10)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 2.乘用车油耗四阶段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 (11) 3.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及碳配额和双积分 (13) 4.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15) 5.汽车准入和退出政策 (16) 三、自主品牌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市场份额、性能品质、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17) 1.多家车企自主品牌销量达百万级,明星车型跻身乘用车各细分市场 (18) 2.强力布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19) 3.从量变到质变,自主品牌开始全面向上 (21) 四、政策明确、目标清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大提速 (24) 1.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24) 2.标准体系规划和单项标准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26) 3.跨行业企业间合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27) 4.长安无人驾驶汽车2000公里测试和上汽RX5热销具有里程碑意义 (29)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成长期转型,面临补贴退坡及国际巨头发力双重挑战 (30) 1.产销增速比上年减缓,产销规模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31) 2.市场仍有赖多种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政策性市场特征依旧 (32) 3.产业发展面临补贴政策退坡、竞争加剧、地方保护及电池安全等诸多挑战 (34)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前言 各国经济进展在各个时期的模式不尽相同,然而当经济进展到某一特定时期时,一些国家倾向性地选择了汽车工业作为这一时期的要紧支柱产业和其它支柱产业一起带动本国经济进展。我国政府于1994年提出了以后汽车工业进展的产业政策,把汽车工业列为经济进展的支柱产业,希望带动整个经济健康快速进展。几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不管是当今汽车消费市场,依旧整个汽车工业的进展并未进入一个较理想的状态。导致前期进展出现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牵扯面太大,就时刻和精力而言本文不可能对各相关的因素全部进行探讨。本文仅试图从汽车行业(不含农用车、拖拉机)两个最直接方面----市场和制造行业着手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市场仅仅是从理论上探讨以后可能出现的市场规模。参照国外的情况从各个角度初步分析形成国内汽车市场的若干必要外部条件,接下来着重分析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 鉴于我国整个汽车行业数据统计缺陷、统计时刻短暂出现若干次

统计口径变化使得本文采纳的数据难免会有一些偏差。然而不管如何,通过认真地分析现有材料,我们能够专门负责地讲,我国的汽车工业现在仍处于一个低级的进展时期,整个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专门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专门低,还起不到支柱产业的作用。 从汽车消费市场角度看,我国现有消费市场规模也达不到支持汽车工业快速进展的时期。由于1998年国民经济增速趋缓,阻碍到人均收入水平和至今不够完善的汽车消费政策,导致汽车消费增长迟缓。因此,除行业内个不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业绩不能达到大众预期的水平,且投资风险大。据此,本报告所下理论的结论是:在汽车工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前,汽车行业差不多上没有投资价值且行业风险专门大。 国研网 第一章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进展中的地位 一、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那些对国民经济总量贡献大,带动行业面广和从业人数多的产业

汽车行业数据分析

12月份汽车行业销售数据点评: 2012年12月,汽车销量为180.99辆,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 7.12%,月度环比和同比均呈不同程度增长,汽车销售形势总体稳定。其中乘 用车销售146.29万辆,环比增长0.11%,同比增长6.87%。商用车销售34.70万辆,环比增长5.24%,同比增长8.20%。乘用车增长稳健,商用车持续向好。行业呈现持续复苏态势。 图1:2007-2012年汽车月度实际销量 图2:2012年12月产销分类数据 乘用车中,轿车销量99.78万辆,环比下降1.56%,同比增长5.23%;MPV 销量4.12万辆,环比下降3.62%,同比下降7.96%;SUV销量为20.71万辆,

环比增长9.49%,同比增长19.35%;微客销量21.68万辆,环比增长 10.26%,同比增长7.13%。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仍是SUV。目前国内汽车市 场呈现明显的二元化趋势:一方面首辆车市场增幅可观;一方面是消费升级需 求强烈。过去购买5-10万元首辆车的消费者,开始了消费升级,这些消费者大多选择购买SUV。所以预计未来几年SUV市场仍值得密切关注。 图3:2007-2012年乘用车月度实际销量 12月份自主品牌和日系车的走势:一、中汽协首次将“自主品牌”改称为“中国品牌”。中汽协的解释是:根据WTO规则,有产品生产地所属规则,所以改称为中国品牌,改的符合规则,顺理成章且比较清晰。二、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86万辆,环比增长7.83%,同比增长16.93%,市场占有率为47.07%,比上月增长3.3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05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共销售34.49万辆,环比增长6.62%,同比增长22.71%,占轿车 销售总量的34.56%,占有率比上月增长3.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93个百分点。中国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三、日系乘用车本月销量为 21.73万辆,环比增长27.64%,同比下降25.8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14.85%,比上月提升3.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6.56个百分点。预计目前中日钓鱼岛问题仍在持续发酵,日系车市场表现仍不容乐观。 据统计,2012年12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品牌依次为:哈弗、本田CRV、IX35、瑞虎、智跑、S6、逍客、Q5、胜达和途胜,分别销售3.13万辆、1.90

9月中国汽车产销数据分析

9月中国汽车产销数据分析 9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双双快速增长。06年9月全国汽车产销实现环比同比双双增长,而且销量增幅远大于产量增幅。其中,汽车生产64.38万辆,环比增长27.54%,同比增长28.34%;汽车销售63.50万辆,环比增长20.24%,同比增长28.03%。1-9月,全国汽车产销528.32万辆和517.00万辆,同比增长25.74%和25.01%。06年1-9月全国汽车产销增速较上年同期分不快17.56个百分点和14.89个百分点。 行业阻碍 今年金九色正浓,市场规模在扩张。在经历了7-8月份传统淡季之后,9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实现环比同比双双快速增长,乘用车产销45.84万辆和45.57万辆,分不增长27.97%和28.71%;商用车产销18.54万辆和17.93万辆,分不增长29.26%和26.33%。与上年同期相比,不但乘用车销量连续坚持28.71%的高增速,而且商用车销量增速在上月18.88%的基础上连续提升至26.33%,二者较8月分不增长20.57%和19.42%。无疑,今年九月汽车专门是乘用车销售形势可谓“金色正浓”(图1),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规模正在连续扩张。

注释:在上表中,江淮汽车(600418.SS)和上海汽车(600104.SS)之06-07年EPS和PER按照完成定向增发后总股本和推测利润模拟运算,S湘火炬(000549.SZ)按照潍柴动力吸取合并股改后总股本和推测利润模拟运算,上表中A股股价=S湘火炬股价X 3.53。 需求增长因素强劲存在推动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尽管06年以来存在燃料油价格上涨、新的汽车消费税收政策和都市交通堵塞更趋严峻等诸多不利因素阻碍,但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私人轿车需求增势强劲、大型基建和城际都市物流的货车需求回升以及新农村建设助推汽车消费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中国汽车专门是乘用车(轿车)市场消费规模

XXXX年全国汽车产销综述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召开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发布会,公布了 2011年12月份以及2011年全年全国汽车产销情况。 2011年12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 到169.20万辆和168.96万辆,环比增长—0.18%和2.03%,同比增长—9.26%和2.42%。其 中乘用车产销 136.42万辆和136.89万辆,环比增长—0.72%和1.88%,同比增长—5.61% 和4.61%。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比增长 0.84% 和2.45%。其中乘用车产销 1448.53万辆和1447.24万辆,同比增长 4.23%和5.19%。 ? 2011年12月全国乘用车销售情况综述:月度环比小幅增长,累计销量再创新高 12月,乘用车需求较上月小幅增长,且同比增速快于环比。 销售 超过14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继续趋缓。 -Lfl 二3 :S 月 1胡 2 103 12^ 4. S? -?3_ sa Z, LB 4.13 3. 卡” -41 1 3S 一—; It 17 ? 83 工為 Id 缶74 7.30 12月,乘用车共销售 136.89万辆,环比增长1.88%,同比增长4.61%。与上月相 比,多功能 乘用车(MPV 和交叉型乘用车略有下降,其它品种小幅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增速依然明显,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微增,交叉型乘用车和 多功能乘用车(MPV 小幅下降。 1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 94.84万辆,环比增长 2.23%,同比增长 3.00%;多功能乘用车 (MPV 销售4.47万辆,环比下降 4.25%,同比下 降8.8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 (SUV 销售17.34万辆,环比增长8.15%,同比增长37.36%; 交叉型乘用车销售 20.24万辆,环比下降 3.15%,同比下降 4.76%。 .20 ? g W V ■ WEi SMI U.3I ICHJT ;?屮 ?1 M M W y-- w 2011年,乘用车销售1447.24万辆,同比增长5.19%。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销售 2011年,乘用车累计 13 工小勺乘用誉7/備济冋比博式和 <%) 査三年痔阳盘-吝4-弟席低同比熾貳專權U:较

2017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汽车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产销量再创新高,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高于产销量增速,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 2017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和3%。12月,汽车生产304.1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1.3%,销售306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0.1%和3.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 2017年,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480.7万辆和247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和1.4%。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193.8万辆和118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和2.5%;SUV产销分别完成1028.7万辆和102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3.3%;MPV产销分别完成205.2万辆和20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6%和17.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3万辆和5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4%和20%。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万辆和26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0.7%。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23万辆和1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4.4%;SUV产销分别完成113.5万辆和117.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8.4%;MPV

产销分别完成19.9万辆和2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5%和16%;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6万辆和5.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6%和18.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1% 2017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累计销售1719.3万辆,同比下降1.1%,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9.6%,下降1.8个百分点。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88.8万辆,同比下降2.3%,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1.1%,下降1.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各行业分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1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3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著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和6.8%。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1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倍市盈率。 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万台,

中国汽车销量统计数据

中国汽车销量统计数据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今年1-10月,国产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462.38万辆和1467.70万辆,分别比去年全年高出83.28万辆和103.22万辆。 月度销售变动图 中汽协的统计显示,1-10月,国产汽车产销1462.38万辆和1467.7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4.49%和34.76%。其中乘用车产销1107.84万辆和1110.06万辆,同比增长36.29%和35.53%;商用车产销354.54万辆和357.64万辆,同比增长29.18%和32.40%。

1-10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江淮。1-10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274.6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 中汽协预计,今年全年国产汽车产销可望突破1700万辆,继续位居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具体数据如下: 产销总体概述:10月,汽车生产154.10万辆,环比下降3.26%,同比增长22.50%;销售153.86万辆,环比下降1.16%,同比增长25.47%。其中:乘用车生产119.81万辆,环比下降2.61%,同比增长23.48%;销售120.31万辆,环比下降0.68%,同比增长27.12%。商用车生产34.29万辆,环比下降5.46%,同比增长19.18%;销售33.55万辆,环比下降2.85%,同比增长19.87%。 1-10月,汽车产销1462.38万辆和1467.70万辆,同比增长34.49%和34.76%。乘用车产销1107.84万辆和1110.06万辆,同比增长36.29%和35.53%;商用车产销354.54万辆和357.64万辆,同比增长29.18%和32.40%。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b521364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667366←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85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8b5213647.html,/R_JiaoTongYunShu/66/QiCheZhengCheZhiZaoFaZhanQuSh iYuCeFenX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从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在5个小行业中,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增长率在5个小行业中较高,分别为17.17%、16.28%和14.64%;改装车制造业和摩托车整车制造业增长率分别为9.41%和2.78%。2015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7496.9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2368.7亿元,同比下降1.9%。 华东沿海、华北平原以及华南经济特区,处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线大城市集中的地区,消费水平高,汽车消费能力较强。华中、东北地区则属于经济发展中地区,西南、西北则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同时也是最具汽车购买潜力的增量市场。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显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产业集群区域定位、发展汽车工业产业集群首先要解决的是集群区的选择问题,即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问题。在国内选择六大区块作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形成以“3+3”以主体的产业集群区域布局。中国汽车在面临完全市场竞争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最终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016-2022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对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现状、发展变化、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未来汽车整车制造市场发展动向作了详尽阐述,还根据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汽车整车制造产业投资者寻找新的投资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