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_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_郭莉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_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_郭莉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_生态工业园和区域副产品交换_郭莉

最新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离子交换膜在交换膜里的应用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 ——离子交换膜在交换膜里的应用 1. 电解法制备MnO 2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离子交换膜可选用质子交换膜 B. 阳极反应式为Mn 2++2H 2O ?2e ?=MnO 2+4H + C. 阴极区溶液的pH 增大 D. 导线中通过1mole ?时,理论上阳极区溶液的质量减少44.5g 2. 双隔膜电解池的结构示意简图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可电解硫酸钠溶液以制取硫酸 和氢氧化钠,并得到氢气和氧气。对该装置及其原理判断正确的是() A. a 气体为氢气,b 气体为氧气 B. A 溶液为氢氧化钠,B 溶液为硫酸 C. C 隔膜为阳离子交换膜,d 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 该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Na 2SO 4+ 6H 2O =电解2H 2SO 4+4NaOH +O 2↑+2H 2↑ 3. 如图装置(Ⅰ)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其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K +通过, 该电池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K 2S 4+3KI ?放电 充电 2K 2S 2+KI 3 ,装置(Ⅱ)为电解池的 示意图当闭合开关K 时,X 附近溶液先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闭合K 时,K 十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B. 闭合K 时,A 的电极反应式为:3I ??2e ?=I 2 ? C. 闭合K 时,X 的电极反应式为:2CI ??2e ?=Cl 2↑ D. 闭合K 时,当有0.1mo1K +通过离子交换膜,X 电极上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 4. 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 乙装置中X 为阳离子交换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在铁电极区生成氢氧化钠 B. 乙装置中铁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 ?2e -=F e 2+ C.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 2-4e -+2H 2O =4OH - D. 反应一段时间后,丙装置中硫酸铜溶液浓度保持不变 5. 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用镍 (Ni)、 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 溶液制备高铁酸钠(Na 2FeO 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专题7-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

专题7 离子交换膜在电化学装置中的应用 学号姓名 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7题)最近,科学家研发了“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右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 B.负极的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 C.电池的总反应是2H2 +O2=2H2O D.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移动,ClO4-向左移动 2.(2019年高考天津卷6题)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a电极反应为I2Br-+ 2e-=2I-+ 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C.充电时,b 电极每增重0.65 g ,溶液中有0.02mol I - 被氧化 D.充电时,a 电极接外电源负极 3.(2019 年全国卷 I 12) 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 2+/MV +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 2MV 2+ = 2H + + 2MV + C .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4.(2016年全国卷 I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 Na 2SO 4 废水的原理如图3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H 2O - 4e - = O 2+ 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 mol 的O 2生成 5.(2018年全国卷Ⅰ 27节选)焦亚硫酸钠(Na 2S 2O 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有广泛,加答下列问题: MV + MV 2+ N 2 NH 3 H 2 H + MV + MV 2+ 电 极 电 极 氢化酶 固氮酶 2SO 4负极区正极区 浓Na 2SO 4溶液a b c d +-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答案)

第5章第4节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可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答案: A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解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季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B选项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B 4.蟑螂喜好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习题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习题 1.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植物体的向性运动,又是由于物理信息引起的生命活动的是()A.昙花夜间开放 B.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的移动而转动 C.合欢树的叶子夜间合拢,白天开放 D.含羞草的叶子受到震动后叶片合拢 2.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哪一种信息()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它信息 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5.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6.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 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7.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外面风狂雨骤,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 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

高考中有关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试题

高考中有关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试题 离子交换膜是一种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因在应用时主要是利用它的离子选择透过性,又称为离子选择透过性膜.离子交换膜法在电化学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教材中并未专门介绍,一般是在讲解氯碱工业时介绍阳离子交换膜的应用,但在近年考试中涉及离子交换膜原理的考题屡见不鲜.一、交换膜的功能: 使离子选择性定向迁移(目的是平衡整个溶液的离子浓度或电荷)。 二、交换膜在中学电化学中的作用: 1.防止副反应的发生,避免影响所制取产品的质量;防止引发不安全因素。(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利用阳离子交换膜,防止阳极产生的氯气进入阴极室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所制产品不纯;防止与阴极产生的氢气混合发生爆炸)。 2.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等。 三、离子交换膜的类型: 常见的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特殊离子交换膜等。 四、试题赏析: 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A、B为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SO42-从右向左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A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减小 B.B极的电极反应:B-2e-= B2+ 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 2.(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9)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 2O+e-→Ni(OH) 2 +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M+H 2 O+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 越高 3.(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2Ag+Cl 2 =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4.(2013·浙江高考·11)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 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 2+6OH-=I+5I-+3H 2 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 2O+2e-=H 2 ↑+2OH-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1.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使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图片的观赏、生活实例分析、知识点的对比、图表归纳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信息交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这一知识点,采用从个体到整体,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基于事实得出结论;把生态系统与种群、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连接,而不是把知识点孤立的记忆。 3.通过直观图片展示生命现象,是生物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课通过图表资料的展示,把抽象复杂的生命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肉眼可见的过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讨论,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精美图片加深印象,形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系

统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蜜蜂跳舞动画,引出生物间的信息传递。 ★新课学习 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 1、自主学习P105-P106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生态系统信息有哪些类型?完成下表: (2)判断下列各项分别属于哪种信息。 ①鸟类的鸣叫②萤火虫发光 ③植物的花④猎豹通过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2、学生展示表达交流。 (1)小题采取师生问答形式,(2)小题学生分组将各自答案展示到黑板上。 3、教师呈现答案,师生讨论总结做错的题目。 4、教师总结,点拨疑点。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自主学习P106页资料,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资料1、资料2问题:蝙蝠若无回声定位进行信息传递,能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完成取食、飞行吗?若没有光照信息,莴苣、茄、

示范教案(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重点 1.信息的种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1.文字资料1:信息的种类。 2.文字资料2:信息传递的例子。 3.文字资料3:课外实践的设计。 4.文字资料4:课堂问题、例题。 5.视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归纳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信息传递的作用。 5.通过对教材信息传递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信息传递的特点。并列举出其他例子,进行归纳,得出信息传递的种类。 6.通过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和“资料分析”,学生能总结出信息传递的作用。 7.通过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能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9.认识到信息传递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事实。 10.关注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 11.通过课外实践,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面先复习一下。 课件展示: 1.物质循环的概念。 2.简要叙述碳循环。 3.简要叙述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和修改) 推进新课 师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在社会中十分重要。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 生1 文字、语言、消息、情报。 生2 数据、信号、声音、感觉、光线。 生3 气味、动作、表情。 …… 师很好。信息的种类很多,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那这些信息是依靠哪些途径传播的呢?作用的对象是谁? 生电视等媒体、报纸、书本、广播、生物个体等途径。作用于人。 师很好。事实上,信息业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而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下面我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公开课教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培养搜集资料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巩固探究实验中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认同生命信息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实验探究中如何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基于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通过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即可搜集到有关信息传递的实例,但如何区分这三种信息;并让他们认识到信息传递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都还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讨论,老师的点拨来完成。探究实验设计一直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结合本节知识点通过课堂训练的形式进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训练和巩固。 学法指导: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探究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讲述法、指导法 教具准备:PPT 信息传递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一节课 教学设计思路: 本人通过一段视频引入新课:“蚂蚁的生活片段:通过信息素设置路径,找到食物如何通

过触角告诉同伴前来帮忙,发生种内争斗,如何释放信息素清理死者等”——引出信息概念— —复习细胞、个体生命信息观——引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搜集到的信息传递种类(有的用PPT 展示、有的组直接举例,各种信息传递种类还是比较全面)——小组合作讨论:信息传递在生命活动、繁衍、调节种间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中有何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发下讲义,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训 练:从实验结果比较中推导出实验结论;——结课并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高考化学中离子交换膜试题

高考中有关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试题 一、交换膜的功能: 使离子选择性定向迁移(目的是平衡整个溶液的离子浓度或电荷)。 二、交换膜在中学电化学中的作用: — 1.防止副反应的发生,避免影响所制取产品的质量;防止引发不安全因素。(如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利用阳离子交换膜,防止阳极产生的氯气进入阴极室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所制产品不纯;防止与阴极产生的氢气混合发生爆炸)。 2.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等。 三、离子交换膜的类型: 常见的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特殊离子交换膜等。 四、试题赏析: — 1.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A、B为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SO42-从右向左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A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减小 B.B极的电极反应:B-2e-= B2+ 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 \2.(2014·全国大纲版理综化学卷,T9)右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M+H2O+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 3.(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mol离子 - 4.(2013·浙江高考·11)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 =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H2O+2e- = H2↑+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KI+3H2O 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3训练案 一、(A层)基础知识巩固: 1、蜂王能分泌一种物质,使失散的蜂群能重新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种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激素调节 2、美国科学家用浸有甲基丁香酚的纸片挂在柑橘园里,三天内诱得大量的雄性柑橘害虫。这种药物属于( ) A.性激素B.物理信息物质C.化学信息物质D.杀虫剂 3、下列生物现象是受温度这一物理信息影响的是() A.蛾类在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D.柳树喜欢在强光下生长 4、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下列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 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B.狼捕食兔子 C.雌蚊能找准血管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D.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和工蜂 5、一阵微风吹过,蜘蛛在蛛网上静待不动;一阵狂风来袭,蜘蛛迅速逃离蛛网;一只小飞虫被粘在蛛网上拼命的挣扎,蜘蛛大步奔向小飞虫所在位置,美餐一顿。由以上不同情况下蜘蛛的行为差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蜘蛛可以从蛛网的振动中获得信息 B.风的大小可以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 C.蛛网上有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D.小飞虫的挣扎为蜘蛛提供了行为信息 6、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7、一种萤火虫能以别种萤火虫的雄虫为食物,它会发出别种雌虫的回应闪光以骗取雄虫自投罗网。它能以闪光信号吸引4种其他种类的雄虫。当别的雄虫热切地接近它并欲行拥抱之际,正好走向死亡之渊。萤火虫的闪光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信息素 8、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9、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起的作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动物只有在求偶时才表现出行为信息 10、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换毛现象是感受到外界环境中的什么信息引起的() A.温度B.光照强度C.光周期D.湿度 11、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 ) A.蒲公英即使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也要晚很多 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 D.地行鸟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13、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人们发现,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一年种花生,一年种甘薯),除了能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还能够增产,原因是() A.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B.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C.促进了农田的物质循环D.巧妙地利用了种间关系 14、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A.补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B.适当提高温度 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 15、右图所示为I和Ⅱ两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日照长度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以判断( ) A.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长日照植物 B.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短日照植物 C.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D.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 16、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是利用了生物的什么特性?这种信息属于哪一种类() 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 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 17、下面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与信息传递没有关系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可以是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之间,还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 18、生物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能() A、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B、改变生物自身的遗传性

离子交换膜试题总结

离子交换膜试题总结 1.(2010重庆卷29)钒(V)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1)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 ①一定条件下,SO2与空气反映t min后,SO2和SO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和b mol/L,则SO2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生成SO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mol/(L·min) 。 ②工业制硫酸,尾气SO2用_______吸收. (2)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其原理如题29图所示. ①当左槽溶液逐渐由黄变蓝,其电极反应式为. ②充电过程中,右槽溶液颜色逐渐由色变为色. ③放电过程中氢离子的作用是和;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 答案:(1)①;②氨水(2)① 2 22 2 VO H e VO H O ++-+ ++=+ ②绿紫③参与正极反应;通过交换膜定向移动使电流通过溶液; 2.(09重庆卷26)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能制取多种化工原料,其中部分原料可用于制备多晶 硅。 (1)题26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电解槽阳极产生的气体是;NaOH 溶液的出口为(填字母);精制饱和食盐水的进口为(填字母);干燥塔中应使用的液体是。

(2)多晶硅主要采用SiHCl 3还原工艺生产,其副产物SiCl 4的综合利用收到广泛关注。 ①SiCl 4可制气相白炭黑(与光导纤维主要原料相同),方法为高温下SiCl 4与H 2和O 2反应,产物有两种,化学方程式为 。 ②SiCl 4可转化为SiHCl 3而循环使用。一定条件下,在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3 SiCl 4(g)+2H 2(g)+Si(s) 4SiHCl 3(g) 达平衡后,H 2与SiHCl 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L 和L ,若H 2全部来源于离子交换膜法的电解产物,理论上需消耗纯NaCl 的质量为 kg 。 (3)采用无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酸钠,同时生成氢气,现制得氯酸钠213.0kg ,则生成氢气 (标准状况)。 答案: (1)①氯气;a ;d ;浓硫酸 (2)①SiCl 4+2H 2+O 2 高温 SiO 2+4HCl ② (3) 3.(2012重庆29)尿素 [CO(NH 2)2 ]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⑴工业上尿CO 2和NH 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 ⑵当氨碳比n(NH 3) n(CO 2 ) =4,CO 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题29图1所示. ①A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CO 2) B 点的正反应速率为v 正(CO 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H 3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⑶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29图2.①电源的负极为 (填“A ”或“B ”). 40 60 30 60 时间/min C O 2的转化率/% A B - 电解槽 c d b a 离子交换膜 化工 产品 循环 冷却 水洗、冷却 干燥塔 + 题26题

含离子交换膜电池的应用训练题

含离子交换膜电池的应用训练题 1.(2019·潍坊模拟)海水中含有大量Na +、Cl -及少量Ca 2 + 、Mg 2+、SO 2-4,用电渗析法对该海水样品进行淡化处理,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 .A 极室产生气泡并伴有少量沉淀生成 C .淡化工作完成后A 、B 、C 三室中pH 大小为pH A

膜分离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膜分离?膜材料为什么会有选择渗透性? 答: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 )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在膜两侧一定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以达到提纯、浓缩等目的的分离过程。 膜材料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一是膜中分布有微细孔穴,不同的孔穴有选择渗透性;二是膜中存在固定基团电荷,电荷的吸附排斥产生选择渗透性;三是被分离物在膜中的溶解扩散作用产生选择渗透性。 2、膜分离设备的主要类型,其主要结构和优缺点? 答:①管式:管式膜组件由管式膜制成,管内与管外分别走料液与透过液,管式膜的排列形式有列管、排管或盘管等。内压式:膜涂在管内,料液由管内走;外压式:膜涂在管外,料液由管外间隙走。 优点: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清洗方便,耐高压,适宜于处理高黏度及固体含量较高的料液。 缺点: 管式膜组件的缺点是单位体积膜组件的膜面积少,一般仅为33~330 ,保留体积大,压力降大,除特殊场合外,一般不被使用。 ②中空纤维式:有数百上万根中空纤维膜固定在圆形容器内构成,内径为40-80um 膜称中空纤维膜,0.25-2.5mm 膜称毛细管膜。前者耐压,常用于反渗透。后者用于微、超滤。内压管式: 料液外压管式: 料液多通道组件 垫圈

料液流向:采用内压式时为防止堵塞,需对料液预处理去固形微粒,采用外压式时,凝胶层控制较困难。 优点:设备紧凑,单位设备体积内的膜面积大(高达16000~30000 ) 缺点:中空纤维内径小,阻力大,易堵塞,膜污染难除去,因此对料液处理要求高。 ③平板式:这类膜器件的结构与常用的板框压滤机类似,由膜、支承板、隔板交替重叠组成。滤膜复合在刚性多孔支撑板上,料液从膜面流过时,透过液从支撑板的下部孔道中汇集排出。为减小浓差极化,滤板的表面为凸凹形,以形成湍动。浓缩液从另一孔道流出收集。 优点:组装方便,膜的清洗更换容易,料液流通截面较大,不易堵塞,同一设备可视生产需要组装不同数量的膜。 缺点:需密封的边界线长 ④卷式(螺旋式):将膜、支撑材料、膜间隔材料依次叠好,围绕一中心管卷紧即成一个膜组。料液在膜表面通过间隔材料沿轴向流动,透过液沿螺旋形流向中心管。 优点:目前卷式膜组件应用比较广泛、与板框式相比,卷式组件的设备比较紧凑、单位体积内的膜面积大,湍流状况好,适用于反渗透; 缺点:清洗不方便,尤其是易堵塞,因而限制了其发展。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课件:PPT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当你思念远方的朋友你是如何表达你的思念 去看她/他写信打电话?发E-mail?…… 什么是信息 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以“问题探讨”讨论:一只蜜蜂在找到蜜源之后,如何告诉巢中的其他同伴蜜源的位置呢 通过跳圆圈舞来传递这一信息。 1.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来源: 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 组织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案例:

案例:雌性虫类释放性外激素(化学信息);蜜蜂通过跳圆形舞和8字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行为信息);羚羊为了雌性搏斗(行为信息);在繁殖季节,公蜥蜴具有“大红脖子”来引诱母蜥蜴交配,孔雀通过“开屏”来展示自己的美丽(行为信息);蜘蛛网震动(物理信息);雄性萤火虫放光(物理信息);昆虫的警戒色(物理信息);黄鼬的臭气(化学信息);青蛙叫(物理信息);等等。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判断上述实例分别是什么信息巩固知识。 2.讲解 (1)物理信息: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②感受部位:动物的眼、耳、皮肤等、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 ③来源:无机环境或生物 例如:声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声信息的作用更大一些,尤其是对动物而言。动物更多是靠声信息来确定食物的位置或发现敌害的存在的。我们最为熟悉的以声信息进行通讯的当属鸟类,鸟类的叫声婉转多变,除了能够发出报警鸣叫外,还有许多其他叫声。植物同样可以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 声信息的特点有:多方位性,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源,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同步性,发出声音信号时,动物的四肢躯干亦可发出信息;瞬时性,声信息可在一瞬间发出,也可在一瞬间停止;多变量,声音有许多变量,包括强度、频率、音质等,每个变量都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因此声音信息的容量很大。 电信息 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生物发电现象,因此许多生物可以利用电信息在生态系统中活动。大约有300多种鱼类能产生0.2~2 V的微弱电压,可以放出少量的电能,并且鱼类的皮肤有很强的导电力,在组织内部的电感器灵敏度也很高。鱼群在洄游过程中的定位,就是利用鱼群本身的生物电场与地球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由于植物中的组织与细胞间存在着放电现象,因此植物同样可以感受电信息。磁信息

有关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试题解题策略

离子交换膜在高考电化学试题中的常见考点归纳 高三化学备课组 耿磊 一、 氯碱工业原理 答案:D:精制NaCl F :氯气 E :稀NaCl X :阳离子交换膜 A :H 2O (含少量NaOH ) C :H 2 B :NaOH 延伸:如下图所示,在没有离子交换膜的情况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制取环保型消毒液,请写出电池总反应式。 NaCl+H 2O=NaClO+H 2 【类题训练1】某研究小组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所得的Na 2SO 3溶液进行 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a 、b 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为三个区域,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图中a 表示 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 A ,E 分别代表生产中的原料或产品,其中C 为硫酸,则A 表示 ,E 表示 。 【类题训练2】 (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水溶液的总反应式2H 2O=2H 2+O 2 __ (2)某同学根据氯碱工业中的膜技术原理,设计出了一个电解硫酸钠溶液制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的装置,标出进出物质的化学式: A___O 2________;B____H 2_______ ; C___NaOH________;D_____H 2O (含少量NaOH )______;

E_____Na 2SO 4______;F_____H 2O (H 2SO 4)______;G__H 2SO 4_________。膜b 为___阳离子________(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此装置中的电解总方程式为: _2Na 2SO 4+6H 2O=2H 2+O 2+2H 2SO 4+4NaOH 【类题训练3 (2016全国新课标I)】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 -可通过 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 离子向正极区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负极区反应为2H 2O –4e –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O 2生成 二、高考题中的离子交换膜类电化学装置 1、物质的制备 (1)选择型 (2013·浙江高考·11)通过如下电解装置制备KIO 3,电解槽内装有KI 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 2+6OH - =I +5I - +3H 2 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 2O+2e -=H 2↑+2OH -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 2O KIO 3+3H 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类题训练4】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 3),现以电解法制备碘酸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先将一定量的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3I 2+6KOH=5KI+KIO 3+3H 2O ,将该溶液加 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开始电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图中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 .随着电解进行,阴极区KOH 溶液浓度会逐渐减小 C .a 电极反应式:I ―—6e ―+6OH ―= IO 3― +3H 2O D .当阳极有0.1mol I ― 放电时,阴极生成6.72LH 2 (2)原理简述型 (节选自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H 3PO 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导学案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点: 【预习案】 1.信息: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信息________ 信息________ 信息________。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多个信息过程相连就使系统形成信息网,当信息在信息网中不断被转换和传递时,就形成了信息流。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 2.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很多,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营养信息四种类型。 (1)物理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为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营养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 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____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作用: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地记述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_。试举两例:

离子交换膜高考题Word版

(2014福建)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2014新课标I)27、(15分)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 式: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③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 盐?其溶液 显性(填弱酸性、中性、或者弱碱性)(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 Ba(H2PO2),后者再与硫酸反应,写出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4)(H3PO2)也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 式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 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 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杂质。该杂 质产生的原因 是: 27.(15分) (1) (2) ①+1 ② ③正盐弱碱性 (3) (4)① ②阳极室的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 ③或被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