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限时训练题

初三数学限时训练题
初三数学限时训练题

第三周数学限时训练题(周三晚第一节)

(本卷共100分)

班别: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8小题,共40分)

1.用长为4,宽为2的矩形做侧面围成一个圆柱,此圆柱轴截面面积为( ). A. 8 B. 8π C. 4π D. 2π

2.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 ).

A. 7

B. 6

C. 5

D. 3

3.三棱锥V —ABC 的底面ABC 的面积为12,顶点V 到底面ABC 的距离为3,侧面VAB 的面积为9,则点C 到侧面VAB 的距离为( ).

A. 3

B. 4

C. 5

D. 6

4.矩形两邻边的长为b a ,,当它分别绕边b a ,旋转一周时, 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之比为( ). A. b a B. a b C. 3??? ??a b D. 3??

? ??b a 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全面积与侧面积的比是( ). A. 122ππ+ B. 144ππ+ C. 12ππ+ D.

142ππ+ 6.一个直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的底面是菱形,棱柱的对角线长分别是

9cm 和15cm ,高是5cm ,则这个直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160 cm 2

B. 320 cm 2

C. 2

D. 2

8.(06年福建卷)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

323π,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 ).

A.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9如右图所示,梯形1111A B C D 是一平面图形ABCD 的直观图.

若111//A D O y ,1111//A B C D ,1111223

A B C D ==,111'1A D O D ==. 则原来的平面几何图形的形状

为 ,原图形的面积为 。

10.(06年全国卷II )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 。

11.(04年广东卷.7)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

12. 一个边长为2cm 的正三角形绕它的边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的表面为 ,体积为 .

三、解答题(两小题,共30分)

13.(本小题12分)右图是某个圆锥的三视图,求(1)俯视图中圆的面积;

(2)圆锥母线长;

(3)圆锥的表面积

俯视图正视图

左视图

14.(本小题18分)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处的安全标识墩如图4所示,墩的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锥P-EFGH,下半部分是长方体ABCD-EFGH.图5、图6分别是该标识墩的正(主)视图和俯视图.

(1)请画出该安全标识墩的侧(左)视图;

(2)求该安全标识墩的体积;

(3)求该安全标识墩的表面积。

初三中考数学计算题训练及答案

1.计算:22 ﹣1|﹣. 2计算:( )0 - ( )-2 + 45° 3.计算:2×(-5)+23-3÷. 4. 计算:22+(-1)4+(-2)0-|-3|; 5.计算:30 82 145+-Sin 6.计算:?+-+-30sin 2)2(20. 7.计算, 8.计算:a(3)+(2)(2) 9.计算: 10. 计算:()()03 32011422 - --+÷- 11.解方程x 2 ﹣41=0. 12.解分式方程 2 3 22-= +x x

13.解方程:=.14.已知﹣1=0,求方裎1的解. 15.解方程:x2+4x-2=0 16.解方程:-1)-x)= 2.17.(2011.苏州)解不等式:3﹣2(x﹣1)<1.18.解不等式组: 19.解不等式组 () ()() ? ? ? + ≥ - - + - 1 4 6 1 5 3 6 2 x x x xπ 20.解不等式组 ?? ? ? ? < + > + .2 2 1 ,1 2 x x 答案 1.解: 原式=4+1﹣3=2 2.解:原式=1-4+12.

3.解:原式10+8-68 4.解:原式=4+1+1-3=3。 5.解:原式= 222222=+-. 6. 解:原式=2+1+2×2 1=3+1=4. 7. 解:原式=1+2﹣ +2× =1+2﹣ + =3. 8.解: ()()()22a a 32a 2a a 3a 4a =43a -+-+=-+-- 9. 解:原式=5+4-1=8 10. 解:原式3 1122 -- 0. 11. 解:(1)移项得,x 2 ﹣4﹣1, 配方得,x 2 ﹣44=﹣1+4,(x ﹣2)2 =3,由此可得x ﹣2=±,x 1=2+,x 2=2﹣; (2)1,﹣4,1.b 2 ﹣4=(﹣4)2﹣4×1×1=12>0. 2±, x 1=2+,x 2=2﹣. 12.解:10 13.解:3 14. 解:∵﹣1=0,∴a﹣1=0,1;2=0,﹣2. ∴﹣21,得2x 2 ﹣1=0,解得x 1=﹣1,x 2=. 经检验:x 1=﹣1,x 2=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x 1=﹣1,x 2=. 15.解: 4168426 26x -±+-±- 16. 解:去分母,得 3=2(1) . 解之,得5. 经检验,5是原方程的解. 17. 解:3﹣22<1,得:﹣2x <﹣4,∴x>2. 18.解:x <-5 19.解:15≥x 20. 解:不等式①的解集为x >-1;不等式②的解集为x +1<4 x <3 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3.

初三数学压轴题

1.如图,直线3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B ,点C ,经过B C ,两点的抛物线 2 y ax bx c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A ,顶点为P ,且对称轴是直线2x =. (1)求A 点的坐标; (2)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连结A C .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 B 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直线3y x =-+与x 轴相交于点B ,∴当0y =时,3x =, ∴点B 的坐标为(30), . 又 抛物线过x 轴上的A B ,两点, 且对称轴为2x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点A 的坐标为(10),. (2)3y x =-+ 过点C ,易知(03)C ,,3c ∴=. 又 抛物线2y ax bx c =++过点(10)(30)A B ,,,, 309330a b a b +==?∴?++=?,. 解得14a b =??=-?,. 2 43y x x ∴=-+. (3)连结P B ,由22 43(2)1y x x x =-+=--,得(21)P -,,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M ,在R t P B M △中,1PM M B ==, 452PBM PB ∴== ,∠.由点(30)(03)B C ,,,易得3O B O C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 BC 中,45ABC = ∠,由勾股定理,得32BC =. 假设在x 轴上存在点Q ,使得以点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 B C △相似. ①当 B Q P B B C A B =,45PBQ ABC == ∠∠时,PBQ ABC △∽△. 即 2232 B Q = ,3BQ ∴=,又3B O = ,∴点Q 与点O 重合,1Q ∴的坐标是(00),. ②当 Q B P B A B B C = ,45Q BP ABC == ∠∠时,QBP ABC △∽△. A B C P O y 2x = A B C P O x y 2x =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计算题: ①; ②解方程:. 2.计算:+(π﹣2013)0. 3.计算:|1﹣|﹣2cos30°+(﹣)0×(﹣1)2013. 4.计算:﹣. 5.计算:.6.. 7.计算:. 8.计算:. 9.计算:. 10.计算:. 11.计算:. 12..13.计算:.14.计算:﹣(π﹣3.14)0+|﹣3|+(﹣1)2013+tan45°. 15.计算:.16.计算或化简: (1)计算2﹣1﹣tan60°+(π﹣2013)0+|﹣|. (2)(a﹣2)2+4(a﹣1)﹣(a+2)(a﹣2) 17.计算: (1)(﹣1)2013﹣|﹣7|+×0+()﹣1; (2). 18.计算:.

19.(1) (2)解方程:. 20.计算: (1)tan45°+sin230°﹣cos30°?tan60°+cos245°; (2).21.(1)|﹣3|+16÷(﹣2)3+(2013﹣)0﹣tan60° (2)解方程:=﹣. 22.(1)计算:. (2)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23.(1)计算: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24.(1)计算:tan30° (2)解方程:. 25.计算: (1)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1.26.(1)计算:; (2)解方程:. 27.计算:.28.计算:. 29.计算:(1+)2013﹣2(1+)2012﹣4(1+)2011. 30.计算:.

2013年6月朱鹏的初中数学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计算题: ①; ②解方程:. 考点:解分式方程;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①根据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求出每一部分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 ②方程两边都乘以2x﹣1得出2﹣5=2x﹣1,求出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即可. 解答:①解:原式=﹣1﹣+1﹣, =﹣2; ②解:方程两边都乘以2x﹣1得: 2﹣5=2x﹣1, 解这个方程得:2x=﹣2, x=﹣1, 检验:把x=﹣1代入2x﹣1≠0, 即x=﹣1是原方程的解.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零指数幂,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点的应用,①小题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解②小题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同时要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进行检验. 2.计算:+(π﹣2013)0.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得到原式=1﹣2+1﹣+1,然后合并即可. 解答:解:原式=1﹣2+1﹣+1 =1﹣.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先进行乘方或开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也考查了零指数幂. 3.计算:|1﹣|﹣2cos30°+(﹣)0×(﹣1)2013.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概念、特殊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1﹣2×+1×(﹣1) =﹣1﹣﹣1

中考数学计算题训练及答案

1.计算:22+|﹣1|﹣ . 2计算:( 3 )0 - ( 12 )-2 + tan45° 3.计算:2×(-5)+23-3÷12 . 4. 计算:22+(-1)4+(5-2)0-|-3|; 5.计算:3082145+- Sin 6.计算:?+-+-30sin 2)2(20. 7.计算 , 8.计算:a(a-3)+(2-a)(2+a) 9.计算: 10. 计算:()()0332011422 ---+÷-

11.解方程x 2﹣4x+1=0. 12.解分式方程 2322-=+x x 13.解方程:3x = 2x -1 . 14.已知|a ﹣1|+ =0,求方裎+bx=1的解. 15.解方程:x 2+4x -2=0 16.解方程:x x -1 - 3 1- x = 2. 17.(2011.苏州)解不等式:3﹣2(x ﹣1)<1. 18.解不等式组:???2x +3<9-x ,2x -5>3x . 19.解不等式组()()() ?? ?+≥--+-14615362x x x x 20.解不等式组?????<+>+.22 1,12x x 答案 1.解: 原式=4+1﹣3=2 2.解:原式=1-4+1=-2. 3.解:原式=-10+8-6=-8 4.解:原式=4+1+1-3=3。

5.解:原式=222222=+-. 6. 解:原式=2+1+2×2 1=3+1=4. 7. 解:原式=1+2﹣+2×=1+2﹣+=3. 8.解: ()()()22a a 32a 2a a 3a 4a =43a -+-+=-+-- 9. 解:原式=5+4-1=8 10. 解:原式=31122 -- =0. 11. 解:(1)移项得,x 2﹣4x=﹣1, 配方得,x 2﹣4x+4=﹣1+4,(x ﹣2)2=3,由此可得x ﹣2=± ,x 1=2+,x 2=2﹣; (2)a=1,b=﹣4,c=1.b 2﹣4ac=(﹣4)2﹣4×1×1=12>0. x==2±, x 1=2+,x 2=2﹣. 12.解:x=-10 13.解:x=3 14. 解:∵|a﹣1|+ =0,∴a﹣1=0,a=1;b+2=0,b=﹣2. ∴﹣2x=1,得2x 2+x ﹣1=0,解得x 1=﹣1,x 2=. 经检验:x 1=﹣1,x 2=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x 1=﹣1,x 2=. 15.解: 2x - 16. 解:去分母,得 x +3=2(x -1) . 解之,得x =5. 经检验,x =5是原方程的解. 17. 解:3﹣2x+2<1,得:﹣2x <﹣4,∴x>2. 18.解:x <-5 19.解:15≥x 20. 解:不等式①的解集为x >-1;不等式②的解集为x +1<4 x <3 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3.

2019中考数学解答组合限时练习精选(6)

中档解答组合限时练(四) 限时:15分钟满分:16分 1.(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1-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k为负整数,求此时方程的根. 2.(5分)如图J4-1,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接CE. (1)求证: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2)若∠E=60°,AC=4,求菱形ABCD的面积. 图J4-1

3.(6分)如图J4-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与双曲线y=(m≠0)交于点A(2,-3)和点B(n,2). (1)求直线与双曲线的表达式; (2)对于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给出名称叫整点.动点P是双曲线y=(m≠0)上的整点,过点P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直线AB于点Q,当点P位于点Q下方时,请直接写出整点P的坐标. 图J4-2

参考答案1.解:(1)由题意:Δ>0,即:9-4>0. 解得k>-. (2)若k为负整数,则k=-1, 原方程为x2-3x+2=0,解得x1=1,x2=2. 2.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D,AB∥CD. 又∵BE=AB,∴BE=CD. ∵BE∥CD,∴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BD∥CE. ∴∠ABO=∠E=60°.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OA=OC. ∴∠BOA=90°,∠BAO=30°. ∵AC=4,∴OA=OC=2.∴OB=OD=2. ∴BD=4. ∴菱形ABCD的面积=×AC×BD=×4×4=8. 3.解:(1)∵双曲线y=(m≠0)经过点A(2,-3), ∴m=-6. ∴双曲线的表达式为y=-.

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讲义

201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 【001 】如图,已知抛物线2 (1)y a x =-+a ≠0)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 ()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 【002】如图16,在Rt △ABC 中,∠C =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 -BC -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 (1)当t = 2时,AP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 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 图16

2017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2014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一、集训一(代数计算) 1. 计算: (1)30 82 145+-Sin (2) (3)2×(-5)+23-3÷1 2 (4)22+(-1)4+(5-2)0-|-3|; (6)?+-+-30sin 2)2(20 (8)()()0 2 2161-+-- (9)( 3 )0 - ( 12 )-2 + tan45° (10)()()0332011422 ---+÷- 2.计算:345tan 3231211 0-?-??? ? ??+??? ??-- 3.计算:( ) () () ??-+-+-+ ??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 2 4.计算:()( ) 11 2230sin 4260cos 18-+ ?-÷?--- 5.计算:12010 0(60)(1) |2(301) cos tan -÷-+-

二、集训二(分式化简) 注意:此类要求的题目,如果没有化简,直接代入求值一分不得! 考点:①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②因式分解 ③二次根式的简单计算 1. . 2。 2 1 422 ---x x x 3.(a+b )2 +b (a ﹣b ). 4. 11()a a a a --÷ 5.2 11 1x x x -??+÷ ??? 6、化简求值 (1)????1+ 1 x -2÷ x 2 -2x +1 x 2-4,其中x =-5. (2)(a ﹣1+)÷(a 2 +1),其中a= ﹣1. (3)2121(1)1a a a a ++-?+,其中a (4))2 5 2(423--+÷--a a a a , 1-=a (5))1 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全)

2 + 3 8 3.计算:2×(-5)+23-3÷1 9. 计算:( 3 )0 - ( )-2 + tan45° 2 - (-2011)0 + 4 ÷ (-2 )3 中考专项训练——计算题 集训一(计算) 1. 计算: Sin 450 - 1 2.计算: 2 . 4.计算:22+(-1)4+( 5-2)0-|-3|; 5.计算:22+|﹣1|﹣ . 8.计算:(1) (- 1)2 - 16 + (- 2)0 (2)a(a-3)+(2-a)(2+a) 1 2 10. 计算: - 3 6.计算: - 2 + (-2) 0 + 2sin 30? . 集训二(分式化简) 7.计算 , 1. (2011.南京)计算 .

x 2 - 4 - 9.(2011.徐州)化简: (a - ) ÷ a - 1 10.(2011.扬州)化简 1 + x ? ÷ x ( 2. (2011.常州)化简: 2 x 1 x - 2 7. (2011.泰州)化简 . 3.(2011.淮安)化简:(a+b )2+b (a ﹣b ). 8.(2011.无锡)a(a-3)+(2-a)(2+a) 4. (2011.南通)先化简,再求值:(4ab 3-8a 2b 2)÷4ab +(2a +b )(2a -b ),其中 a =2,b =1. 1 a a ; 5. (2011.苏州)先化简,再求值: a ﹣1+ )÷(a 2+1),其中 a= ﹣ 1. 6.(2011.宿迁)已知实数 a 、b 满足 ab =1,a +b =2,求代数式 a 2b +ab 2 的值. ? ? 1 ? x 2 - 1 ? 集训三(解方程) 1. (2011?南京)解方程 x 2﹣4x+1=0.

中考数学最新一模限时训练1-18题汇编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如图1,已知∥∥,,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B )两个矩形一定相似; (C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D )两个菱形一定相似. 3.已知二次函数y =ax 2?1的图像经过点(1,-2),那么a 的值为(▲) (A )a =?2; (B )a =2; (C )a =1; (D )a =?1. 4.如图2,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一点,则OP 与轴正半轴的夹角的余切值为(▲) (A )2; (B ) 2 1 ; (C )55; (D )5. 5.设m ,n 为实数,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 ; (B ) ; (C ); (D )若,那么. 6.若⊙A 的半径为5,圆心A 的坐标是(1,2),点P 的坐标是(5,2),则点P 的位置为(▲) (A )在⊙A 内; (B )在⊙A 上; (C )在⊙A 外;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 ▲ . 8.将二次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像的对称轴为 ▲ . 9.请写出一个开口向下,且经过点(0,2)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 . 10.已知 ,那么 = ▲ . 11.如果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00千米,甲、乙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为10cm ,那么图上4.5cm 的两地之间的实 际距离为 ▲ 千米. 12.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之比是,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 . 13.Rt ?ABC 中,若∠C =90?,,则= ▲ . 14.直角三角形的重心到直角顶点的距离为4,那么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 15.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DC ,点E 在CB 延长线上, ∠ABD=∠CEA ,若3AE =2BD , BE =1,则DC = ▲ . 16. ⊙O 的直径AB =6,C 在AB 延长线上,BC =2,若⊙C 与⊙O 有公共点,则⊙C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 . 17. 我们将等腰三角形腰长与底边长的差的绝对值称为该三角形 的“边长正度值”.若等腰三角形腰长为5,“边长正度值” 为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余弦值等于 ▲ . AB CD EF 21::=DF BD 31::=AE AC 31::=EA CE 21::=EF CD 21::=CD AB )42(, P x αa mn a n m )()(=a n a m a n m +=+)(b m a m b a m +=+)(0=a m 0=a 2 1y x =-2 2x y =4:1AC AB 2=B sin cm A B C D E F (图1) (图3) A B E C D A C (图4) B P O y α x

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2016中考压轴题突破 训练目标 1.熟悉题型结构,辨识题目类型,调用解题方法; 2.书写框架明晰,踩点得分(完整、快速、简洁)。 题型结构及解题方法 压轴题综合性强,知识高度融合,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背景的研究能力以及对数学模型和套路的调用整合能力。

答题规范动作 1.试卷上探索思路、在演草纸上演草。 2.合理规划答题卡的答题区域:两栏书写,先左后右。 作答前根据思路,提前规划,确保在答题区域内写完答案;同时方便修改。 3.作答要求:框架明晰,结论突出,过程简洁。 23题作答更加注重结论,不同类型的作答要点: 几何推理环节,要突出几何特征及数量关系表达,简化证明过程; 面积问题,要突出面积表达的方案和结论; 几何最值问题,直接确定最值存在状态,再进行求解; 存在性问题,要明确分类,突出总结。 4.20分钟内完成。 实力才是考试发挥的前提。若在真题演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套路不熟悉或不知道,需要查找资源解决。下方所列查漏补缺资源集中训练每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训练与真题演练阶段的训练互相补充,帮学生系统解决压轴题,以到中考考场时,不仅题目会做,而且能高效拿分。课程名称: 2014中考数学难点突破 1、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 2、存在性问题 3、二次函数综合(包括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二次函数之面积问题、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 4、2014中考数学压轴题全面突破(包括动态几何、函数与几何综合、点的存在性、三角形的存 在性、四边形的存在性、压轴题综合训练)

一、图形运动产生的面积问题 一、 知识点睛 1. 研究_基本_图形 2. 分析运动状态: ①由起点、终点确定t 的范围; ②对t 分段,根据运动趋势画图,找边与定点,通常是状态转折点相交时的特殊位置. 3. 分段画图,选择适当方法表达面积. 二、精讲精练 1.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MN 在△ABC 的边AB 上,沿AB 方向以1 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 与点A 重合,点N 到达点B 时运动终止),过点M 、N 分别作AB 边的垂线,与△ABC 的其他边交于P 、Q 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t 为何值时,四边形MNQP 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MN 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 的面积S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1题图 2题图 2. 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B = CD 高CE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H .平 行于线段BD 的两条直线MN 、RQ 同时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平移,分别交等腰梯形ABCD 的边于M 、N 和R 、Q ,分别交对角线AC 于F 、G ,当直线RQ 到达点C 时,两直线同时停止移动.记 等腰梯形ABCD 被直线MN 扫过的面积为1S ,被直线RQ 扫过的面积为2S ,若直线MN 平移的速度为1单位/秒,直线RQ 平移的速度为2单位/秒,设两直线移动的时间为x 秒. (1)填空:∠AHB =____________;AC =_____________; (2)若213S S ,求x . 3. 如图,△ABC 中,∠C =90°,AC =8cm ,BC =6cm ,点P 、Q 同时从点C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分别沿CA 、 CB 匀速运动,当点Q 到达点B 时,点P 、Q 同时停止运动.过点P 作AC 的垂线l 交AB 于点R ,连接PQ 、RQ ,并作△PQR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得到△PQ'R .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s ),△PQ'R 与△PAR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cm 2). (1)t 为何值时,点Q' 恰好落在AB 上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S 能否为9 8 若能,求出此时t 的值;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C B A B C P R Q Q' l A C M N Q P B C H D C B A A B C H H D C B A A B C D M N R Q F G H E H D C B A H D C B A

初三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复习过程

2015年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一、训练一(代数计算) 1. 计算: (1)30 82 145+-Sin (2) (3)2×(-5)+23-3÷1 2 (4)22+(-1)4+(5-2)0-|-3|; (5)?+-+-30sin 2)2(20 (6)()()0 2 2161-+-- 2. 345tan 3231211 0-?-???? ??+??? ??-- 3. ( ) () ()??-+ -+-+??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 2 4. ()( ) 11 2230sin 4260cos 18-+ ?-÷?--- 5. 120100(60)(1)|28|(301)21 cos tan -÷-+-- ?--o o 二、训练二(分式化简) 注意:此类要求的题目,如果没有化简,直接代入求值一分不得!考点:①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②因式分解 ③二次根式的简单计算 1. . 2. 2 1 422 ---x x x 3.(a+b )2 +b (a ﹣b ). 4. 11()a a a a --÷ 5.2 11 1x x x -??+÷ ???

6、化简求值 (1)??? ?1+ 1 x -2÷ x 2 -2x +1 x 2-4,其中x =-5. (2)(a ﹣1+ )÷(a 2 +1),其中a= ﹣1. (3)2121(1)1a a a a ++-?+,其中a 2-1. (4))2 52(423--+÷--a a a a , 1-=a (5) )1 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6)221 21111 x x x x x -??+÷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x 的值代入求值 7、先化简:再求值:????1-1a -1÷a 2 -4a +4 a 2 -a ,其中a =2+ 2 . 8、先化简,再求值:a -1a +2·a 2+2a a 2-2a +1÷1 a 2-1,其中a 为整数且-3<a <2. 9、先化简,再求值:222211y xy x x y x y x ++÷??? ? ??++-,其中1=x ,2-=y .

中考数学限时训练(函数综合训练)

中考数学限时训练(函数综合训练)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2,x 2+1)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函数y = x -2 x -3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2 B .x ≥2 C .x ≥2且x ≠3 D .x ≠3 3.(2018遵义)如图1,直线y =kx +3经过点(2,0),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3>0的解集是( ) 图1 A .x >2 B .x <2 C .x ≥2 D .x ≤2 4.(2018扬州)已知点A (x 1,3),B (x 2,6) 都在反比例函数y =-3 x 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 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x 1<x 2<0 B .x 1<0<x 2 C .x 2<x 1<0 D .x 2<0<x 1 5.(2018荆州)已知:将直线y =x -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 ,则下列关于直线y =kx +b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B .与x 轴交于(1,0) C .与y 轴交于(0,1) D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6.如图2,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1 2x 的图象交于点A (-2,m )和点 B ,则点B 的坐标是( )

图2 A .(2,-1) B .(1,-2) C.??? ?1 2,-1 D .? ???1,-1 2 7.如图3,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4x (x >0)的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x >0) 的图象上,AB ∥x 轴,BC ⊥x 轴,垂足为C ,连接AC ,若△ABC 的面积是6,则k 的值为( ) 图3 A .10 B .12 C .14 D .16 8.一次函数y =-kx +k 与反比例函数y =-k x (k ≠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 能是( ) 9.如图4所示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图象的一部分,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1,且过点A (3,0),下列结论:① b 2>4ac ;② ac >0;③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④ 3a +c >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图4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及答案(整理版)

20XX 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 1、(黄石市20XX 年)(本小题满分9分)已知⊙1O 与⊙2O 相交于A 、B 两点,点1 O 在⊙2O 上,C 为⊙2O 上一点(不与A ,B ,1O 重合) ,直线CB 与⊙1O 交于另一点D 。 (1)如图(8),若 AC 是⊙2O 的直径,求证:AC CD =; (2)如图(9),若C 是⊙1O 外一点,求证:1O C AD ⊥; (3)如图(10),若C 是⊙1O 内一点,判断(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2、(黄石市20XX 年)(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二次函数 2248y x mx m =-+- (1)当2x ≤时,函数值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m 的取值范围。 (2)以抛物线 2248y x mx m =-+-的顶点A 为一个顶点作该抛物线的内接 正三角形 AMN (M ,N 两点在抛物线上) ,请问:△AMN 的面积是与m 无关的定值吗?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若抛物线 2248y x mx m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求整数m 的值。

3、(20XX 年广东茂名市)如图,⊙P 与y 轴相切于坐标原点O (0,0) ,与x 轴相交于点A (5,0),过点A 的直线AB 与 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 ,与⊙P 交于点C . (1)已知AC=3,求点B的坐标; (4分) (2)若AC=a , D 是O B的中点.问:点O 、P 、C 、D 四点是否在同一圆上?请说明 理由.如果这四点在同一圆上,记这个圆的圆心为1O ,函数 x k y = 的图象经过点1O ,求k 的值(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4、庆市潼南县20XX 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 ACB =90,AC =BC ,OA =1,OC =4,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A ,B 两点,抛物 线的顶点为D . (1)求b ,c 的值; (2)点E 是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AB 上一动点(点A 、B 除外),过点E 作x 轴的 垂线 交抛物线于点F ,当线段EF 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②在抛 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EFP 是以EF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第3题图 χ y

初中精选数学计算题200道

15. 1. 2. 3. 计算题 c l + ( n +3) o -3 27 + I 5x+2 _ 3 x2+x =x+1 錘+丄=1 x-4 4-x 4. x2-5x=0 5. x2-x-1=0 2 __ 6.化简3】9x +6 7.因式分解 x 4-8x2y2+16y 4 2 1 5 8. 2x+1 +2x-1 =4x2-1 9.因式分解( 2x+y ) 2 -(x+2y) 10.因式分解 11.因式分解 12.因式分解 .3 -2 I x 4 -2x 1 -8a2b+2a3+8ab2 a 4-16 3ax2-6axy+8ab2 13.先化简,再带入求值(x+2) x2-2x+1 (x-1) ^^ ,x= 3 14. (-‘3 )o- I -3 I +(-1)2015+(1 )-1 1 1 a2-a (a-1 -a2-1 a2-1 16. 2(a+1) 2+(a+1)(1 -2a)

2x-1 x-2 17. (苻-x+1) ' X2+2X+1 18. (-3-1) X (- 2 )2-2-1 + (- 1 )3 20. (x+1) 2-(x+2)(x-2) 21. sin60 ° - I 1- 3 I + (扌)-1 1 23. 若 n 为正整数且(m n )2 =9,求(f m 3n )3 (m2)2n 24. 因式分解 a2+ac-ab-bc 25. 因式分解 x2-5x+6 26. 因式分解(x+2)(x+3)+x 2-4 27. 因式分解(a2+1) 2-4a2 28. -12016+18 + (-3) XI -J I 1 29. 先化简,再求值 3(x2+xy-1)-(3x 2-2xy),其中 x=1 , y= -5 30. 计算 3-4+5-(-6)-7 1 31. 计算-12+(-4) 2XI -点 I -82 + (-4) 3 32. 计算 20- (-7) - I -2 I 1 5 11 33. 计算(3 - 9 +12 )X (-36) 19. 1 2x-1 3 4x - 2 22. (-5) 16X (-2)15 (结果以幕的形式表示)

初三数学计算题

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1.(1) 计算: () 32 22143-?? ? ??-?+ 2. 解分式方程: x x x -+--3132=1。 3.(1) 计算:0452005)-?-+ (2)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3)3 322 x x x --≤?? ?--+??-?,≥ 11. 先化简再求值: 222141 2211 a a a a a a --÷+-+-g ,其中a 满足20a a -= 12.计算 13、计算 14、计算 15. 计算:-22 + (12-1 )0 + 2sin30o 16 .计算: 1 31-??? ??+0232006???? ??-3-tan60°.17.解不等式组 3(2)451214x x x x x ????? -+<-+≥- 一、训练一(代数计算) 130 3)2(2514-÷-+?? ? ??+-22)145(sin 230tan 3121 -?+?--)+()-(+-ab b a ]a b a b b a a [2÷2 2 32 214( )244 2x x x x x x x x x +--- ÷ --+-

1. 计算: (1)30 82 145+- Sin (2) (3)2×(-5)+23-3÷12 (4)22+(-1)4+(5-2)0 -|-3|; (6)?+-+-30sin 2)2(20 (8)()()0 2 2161-+-- 2.计算:345tan 3231211 0-?-???? ??+??? ??-- 3.计算:( ) () () ??-+-+-+ ??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 2 4.计算:()( ) 1 1 2230sin 4260cos 18-+ ?-÷?--- 5.计算:12010 0(60)(1) |2(301) cos tan -÷-+-o o 二、训练二(分式化简) 注意:此类要求的题目,如果没有化简,直接代入求值一分不得! 考点:①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②因式分解 ③二次根式的简单计算 1. . 2。 2 1 422---x x x 3.(a+b )2 +b (a ﹣b ). 4. 11()a a a a --÷ 5.2 11 1x x x -??+÷ ??? 6、化简求值 (1)? ?? ??1+ 1 x -2÷ x 2 -2x +1 x 2-4,其中x =-5. (2)2121 (1)1a a a a ++-?+,其中a -1. (3))252(423--+÷--a a a a , 1-=a (4))1 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5)221 21111 x x x x x -??+÷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x 的值代入求值

初三数学限时训练

九年级数学限时训练 主备:蒋凤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18分) 1.观察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10 5 2a a a= ? B.b a b a+ = + C.18 6 3) (a a= - D.a a= 2 3.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C是两个矩形,点B在EF边上,若矩形ABCD和矩形AEFC 4.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 则∠BDC等于() A. 44 B. 60 C. 67 D. 77 5.若α、β 是一元二次方程0 6 2 2= - +x x的两根,则2 2β α+=() A. –6 B. 32 C. 16 D. 40 6.如图,△OAC和△BA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O=∠ADB=90°,反比例函数 x k y=在第二象限 的图象经过点B,且8 2 2= -AB OA,则k的值() A.4 - B.4 C.6 - D.6 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30分) 7.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为0.00124克/厘米3,将0.00124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9.有一组数据: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 ___. 10.若不等式组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11.在5瓶饮料中,有2瓶已过了保质期,从这5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饮料的概率 为 12.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则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是. 13. 已知抛物线2 23 y x bx =-+的对称轴是直线1 x=,则b的值为. 14.小亮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如果∠α=43°,那么∠β=_____度. 15.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 对应点A′,且B′C=3,则AM的长是. 16.如图,直线4 + - =x y与两坐标轴交A、B两点,点P为线段OA上的动点,连接BP,过点 A作AM垂直于直线BP,垂足为M,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A时,则点M运动路径的长为______ . 三、解答题 17.(1) (4分) 计算:2-3 30 tan 6 27 - 3 2 2- + - ) ( (2) (4分)先化简) 1 1 1( 4 4 2 2 - + - ÷ - + - x x x x x x ,然后从3 3< < -x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 整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 18.(6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H⊥AB于H,连接OH,求证: ∠DHO=∠DCO.

初中数学压轴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中考数学压轴题 1. 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 (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 (3) △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 由. (注:抛物线y=ax 2+bx+c(a ≠0)的顶点坐标为???? ? ?--a b ac a b 44,22 ) 2. 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 QR BA ∥交AC 于 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 (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P 图 3 B D 图 2 B 图 1 A B C D E R P H Q

中考数学计算题训练

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一、训练一(代数计算) 1. 计算: (1)30821 45+-Sin (2) (3)2×(-5)+23-3÷12 (4)22+(-1)4+(5-2)0-|-3|; (6)?+-+-30sin 2)2(20 (8)()()0 22161-+-- 2.计算:345tan 32312110-?-??? ? ??+??? ??-- 3.计算:()() ()??-+-+-+??? ??-30tan 331212012201031100102 4.计算:() ()0 112230sin 4260cos 18-+?-÷?--- 5.计算:120100(60)(1)|28|(301)21 cos tan -÷-+--?-- 二、训练二(分式化简) 注意:此类要求的题目,如果没有化简,直接代入求值一分不得! 考点:①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②因式分解 ③二次根式的简单计算 1. . 2。 2 1422---x x x 3.(a+b )2 +b (a ﹣b ). 4. 11()a a a a --÷ 5.2111x x x -??+÷ ??? 6、化简求值 (1)????1+ 1 x -2÷ x 2 -2x +1 x 2-4,其中x =-5. (2)2121(1)1a a a a ++-?+,其中a 2-1. (3) )2 52(423--+÷--a a a a , 1-=a (4))12(1a a a a a --÷-,并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a 代入求值.

(5)22121111x x x x x -??+÷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x 的值代入求值 7、先化简:再求值:????1-1a -1÷a 2-4a +4a 2-a ,其中a =2+ 2 . 8、先化简,再求值:a -1a +2·a 2+2a a 2-2a +1÷1a 2-1 ,其中a 为整数且-3<a <2. 9、先化简,再求值:222211y xy x x y x y x ++÷??? ? ??++-,其中1=x ,2-=y . 10、先化简,再求值: 222112( )2442x x x x x x -÷--+-,其中2x =(tan45°-cos30°) 三、训练三(求解方程) 1. 解方程x 2﹣4x+1=0. 2。解分式方程 2322-=+x x 3解方程:3x = 2x -1 . 4.解方程:x 2+4x -2=0 5。解方程:x x -1 - 31- x = 2. 四、训练四(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组,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2.解不等式组?????<+>+.22 1,12x x 3. 解不等式组? ????x +23 <1,2(1-x )≤5,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 解不等式组31311212 3x x x x +<-??++?+??≤,并写出整数解. 五、训练五(综合演练) 1、(1)计算: |2-|o 2o 12sin30(3)(tan 45)-+--+; (2)先化简,再求值: 6)6()3)(3(2+---+a a a a ,其中12-=a . 2、解方程: 0322=--x x 3、解不等式组1(4)223(1) 5. x 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