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制定经济政策的政府,还是研究经济理论的经济学界,都从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得到了一个重要启示:必须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011年年底我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近些年来,我国虚拟经济表现为“暴利”,金融工程日益成为“显学”,实体经济对于资金、人才缺乏吸引力,这些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国对工业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重视得还不够。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推出十大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颁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但是,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工业发展问题仅仅从产业战略层面来认识是不够的,我国缺乏的是从基本国情高度和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工业发展问题。

一、工业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论文代写

基本经济国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和阶段的基本概况,是一个国家制定经济现代化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持续成功地推进了市场化改革和高速工业化进程,30余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人均GDP 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到2011年超过4000美元,发展成为世界第

二大经济体。无疑,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现实基本经济国情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期以来,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被概括为农业大国。那么,如何描述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现实基本经济国情呢?2005年,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经济国情分类框架(陈佳贵,黄群慧,2005)。该分类框架综合考虑经济总量维度和经济结构维度,认为一个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应该经历从农业经济大国(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工业大国)、从工业经济大国到工业经济强国(工业强国)、从工业经济强国到服务业经济大国(服务业大国)的国情变化阶段,大致应该对应工业化初中期、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化社会三个阶段。该国情分类框架提出的重要意义在于为长期以来流行的关于“农业大国”、“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等国情描述提供了严谨的理论基础,使这些日常流行语或者政策用语变为经济学概念,进而有可能拓展出一种发展经济学分析范式。论文代写

基于这个国情分类框架,我们研究表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也就是说,中国的现实基本经济国情是工业大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也就是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所谓工业大国是指以工业经济为主体、具有庞大经济规模的工业生产出口大国。具体而言,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包括以下几点内涵:

第一,中国经济总量巨大。这里的“大国”是指国家的经

济规模大,而不是国际政治学中“大国”概念。在国际政治学中,大国是指在军事实力上具有霸权地位的“超级大国”,能够发动战争并赢得战争,具备自主安全的能力(郭树勇,2006)。中国不仅仅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总量,而且经济总量庞大,在2000年成为世界第6名,2005年位列第5名,2007年位列第3名,2010年位列第2名。

第二,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这里的“工业大国”主要是相对于“农业大国”而言,是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经济增长率上,工业的贡献都远远超过农业。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农业一直占主导地位,而近些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服务业占比为40%左右,农业只占10%左右,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整个出口额的90%以上。这表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作文/zuowen/

第三,中国工业生产总量占有世界工业的较大份额。这里的“工业大国”,是指其工业总量(包括品种、产量、产值等)在世界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到2000年,中国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发电、化学纤维和棉布产量居世界第2位,糖和原油产量分别居世界第4和第5位。201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为23640亿美元,是美国的1.04倍,中国制造业产值为1.9550万亿

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项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钢铁、造船、汽车、电力、化工、家电等行业,均具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都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第四,中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这里的“工业大国”不同于“工业国”,“工业国”是指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工业化的演进阶段是按照农业国、农业工业国、工业农业国和工业国的阶段发展的,这里的“工业大国”大致对应于工业农业国的发展阶段,所以不能将“工业大国”理解为大的工业国。我们的评价表明,中国是“工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工业国,到2008年,中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黄群慧,钟宏武,2010),中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还只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第五,中国还不是工业强国。中国成为“工业大国”,其另一个相对涵义是中国还不是“工业强国”,我国的经济国情是“大”而不“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大”是“强”的一个方面,但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大”描述的是规模和数量,而“强”则说明的是效率和质量。中国已经是工业经济大国,还不是一个工业经济强国,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弱、工业质量有待提高。我们的评价表明,“十五

”中后期(2004年)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数(满分为100)为36.44(陈佳贵,黄群慧,2009)。

关于我国是否是工业大国的基本国情的判断,还有&ldqu 作文/zuow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