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一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记录分析技术

第一章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应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心电图机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心脏电流放大并记录,其种类较多,有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临床多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其优点是可以同步采样、分析、测量、储存及传递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某些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均具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心悸、胸痛、心力衰竭、晕厥、昏迷、休克及某些部位的疼痛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第一节心电图检测及分析方法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

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

路称为导联,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始创而目前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前导联(V1~V6).常规心电图有诊断盲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某些附加导联.

(一)常规12导联

1.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电极所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由Einthoven 最早创用,又称标准导联.①Ⅰ导联:左上肢电极(黄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红色)连接负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Ⅱ导联:左下肢电极(绿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Ⅲ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反映肢体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将左、右上肢和左下肢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将这3根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又称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放在肢体上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称为单极肢体导联.Goldberger进一步改进成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联系截断,使原来较小的心电图波幅增大50%,即称为单极加压肢体导联.①aVR导联: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右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aVL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aVF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3. 单极胸导联反映胸壁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导

线各串联一个5000Ω电阻,并将三者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胸壁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①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④V4导联: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⑤V5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成年妇女,V4、V5导联电极应放在胸壁乳房的下方.当V1~V6探查电极下的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在某一导联中,正极与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6个肢体导联轴均在额面上,构成额面六轴系统;6个胸前导联轴近似在一个水平面上,构成横面六轴系统.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反映额面和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临床应用中注意,如果只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横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胸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前壁心肌

梗死;相反,只描记胸导联心电图,则不能反映额面心电向量的变化,某些只出现在肢体导联的心电异常将会漏诊,如下壁心肌梗死.

(二)特殊的导联

1. 左背部导联包括V7~V9导联.①V7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②V8导联:电极置于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③V9导联:电极置于后正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后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及心脏向左后移位时可选用左背部导联.

2. 右胸导联包括V3R~V6R导联.

①V3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导联的对应部位;②V4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4导联的对应部位;③V5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5导联的对应部位;④V6R导联: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6导联的对应部位.右胸导联对右心室肥大、右位心及右室心肌梗死有较大诊断价值.

3. 高一或两肋及低一或两肋胸导联

多用于高侧壁心肌梗死、肺气肿或身材高大的患者.①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上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

②V'1~V'6或V''1~V''6导联:在V1~V6导联下1个或2个肋间安置电极.

4. V E导联为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剑突下.用于肺气肿与前间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鉴别.

5. S5导联为双极胸导联,正极置于胸骨右缘第5肋间,负极置于胸骨柄处.在常规导联P波显示不清时采用.

6. MCL导联为双极胸导联,负极置于左锁骨外1/3的下方,地线电极置于右锁骨外1/3的下方,正极置于V1位置为MCL1导联,正极若置于V6位置为MCL6导联.MCL导联对于诊断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右室性期前收缩有价值,常用于心电监护.

7. 头胸导联(HC导联)参比点负极(可选右上肢电极)与地线电极置于右前额,两者相距2~5mm,正极(可选左上肢电极)置于胸背腰腹不同部位,一般

选择常规胸导联各点,测试点数目根据诊断需求而定.头胸导联形式上是双极导联,本质上其单极性优于Wilson导联.头胸导联具有全方位病变定位能力,对常规导联不易显示的病变有明显的优越性,对P波的显示清晰.

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描记在方格纸上.方格纸由大、小方格组成,小方格的边长为1mm,5个小方格构成1个大方格.当走纸速度为标准的25mm/s时,横向1个小格为,1个大格为.当定标电压为标准的1mV使曲线上移10mm时,纵向1个小格为,1个大格为.在特殊需要时,走纸速度可调快至50mm/s(小格),定标电压调至1mV=20mm(小格)或1mV=5mm(小格).

(一)心率的测量

1. 计算法心律规则时,测量P-P或R-R间距(s)算出心房率或心室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60/P-P或R-R间距(s).心律不规则时,采用5~6个心动周期的平均P-P或R-R间距计算.测量出P-P

或R-R间距后,也可以直接从自R-R间距推算心率表中查得每分钟的心率(表1-1).

2. 快速推算法心电图机标准的走纸速度为25mm/s,即5个大格/s,也即300大格/min,目测P-P或R-R间距的大格数算出心率.计算公式:心率(次/min)=300/P-P或R-R间距(大格).如P-P间距为1个大格则心房率为300次/min (300/1),如为2个大格则150次/min (300/2),如为3、4、5、6个大格则分别为100(300/3)、75(300/4)、60(300/5)、50(300/6)次/min.在心律绝对不规则时,可数30个大格(6s)内有多少个P-P或R-R,再乘以10,即得每分钟的心房率或心室率.

(二)各波段时间和振幅的测量

1. 时间的测量各波时间的测量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侧至终点的内缘.①单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群测量;P-R间期应选择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Q-T间期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

间期测量.②同步12导联心电图: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从最早的起点测量至最晚的终点;P-R间期应从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Q-T间期应从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量至最晚的T波终点.

2. 振幅的测量P波振幅测量应选择P波振幅最大的导联,参考水平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QRS波群、J点、ST 段、T波和U波振幅测量,统一采用QRS 波群起始部水平线为参考水平.如果QRS 波群起始部为一斜段,则以相邻的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参考水平.正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的顶端;负向波振幅测量,从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至波的底端.ST段移位时振幅测量目前无统一标准,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ST段呈水平型移位时,从参考水平线上缘(或下缘)垂直测量至ST段的上缘(或下缘);ST段呈上斜型或下斜型移位时,可以在J点后40、60或80ms处测量,分别以ST40、ST60、ST80表示之.

(三)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即平均QRS向量),通常以其额面的投影与Ⅰ导联轴正侧段之间的角度表示.平均QRS电轴反映了心室在整个除极过程中平均电动势的方向与强度.

1. 振幅法分别测量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并分别计算出Ⅰ和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这两个数值分别在Ⅰ和Ⅲ导联轴上画出垂直线,两条垂线的交叉点与电偶中心0点的连线即为心电轴,该轴与Ⅰ导联轴正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另外,也可将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代数和的值,通过查表法直接得出心电轴的度数(表1-2).

2. 目测法根据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电轴有无偏移.①心电轴正常:Ⅰ和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均正向.若Ⅰ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F导联轴为+90o;若aVF导联R/S=1,

心电轴垂直于Ⅰ导联轴为0o.②心电轴左偏:Ⅰ导联QRS波群主波正向,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负向.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aVL导联轴为-30o;若Ⅱ导联R/S>1,心电轴在-30o以内,反之心电轴在-30o以外.③心电轴右偏:Ⅰ导联QRS波群主波负向,Ⅲ(aVF)导联QRS 波群主波正向.若aVR导联R/S=1,心电轴垂直于Ⅲ导联轴为+120o;若aVR导联R/S>1,心电轴>+120o,反之心电轴<+120o;若RⅢ>RⅡ,心电轴>+100o.④心电轴极右偏:Ⅰ、Ⅲ(aVF)导联QRS 波群主波均负向.

正常心电轴范围为0o~+90o(Ⅰ象限),多数在+30o~+90o;+90o~+180o(Ⅱ象限)为心电轴右偏,其中+90o~+120o为轻、中度右偏,+120o~+180o为重度右偏;0o~-90o(Ⅳ象限)为心电轴左偏,其中0o~-30o为为轻、中度左偏,-30o~-90o为重度左偏;-90o~-180o(Ⅲ象限)为心电轴极右偏,又称无人区电轴.心电轴的偏移受心脏在

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两侧心室的质量、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功能以及激动在心室内传导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横位心、横隔高位、左心室肥大、左束支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垂位心、心脏右移、右心室肥大、右束支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及部分左室起源的室性搏动等可使心电轴极右偏.当有2个或2个以上的肢体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等于1时,表示心电轴垂直于额面,不能确定度数,情况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人.

(四)钟向转位

假设心脏可沿着由心尖部至心底部的假想长轴转位,则在横面六轴系统中,正常V3或V4导联图形(R/S=1)出现在V5、V6导联上,称为顺钟向转位(clockwise rotation),出现在V1、V2导联上,称为逆钟向转位(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钟向转位图形在正常人中常见,提示与心电位的变化有关,而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

转位的结果.在临床上,顺钟向转位在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表1-1-1 自R-R间距推算心率及Q-T间期时限表

表1-1-2 自Ⅰ、Ⅲ导联查心电轴表

(单位:度)

说明:如Ⅰ、Ⅲ导联电压超过表内数字则均折半后查表

三、心电图分析方法

(一)分析步骤

1. 记录合格的心电图至少描记常

规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做右胸或左背部导联,走纸速度和定准电压符合要求,基线平稳,排除各种人工伪差.有条件最好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及选用合适的导联加长记录,以利于心律失常的分析.

2. 确定心脏的主导节律选择P波清楚的导联测量P-P间距是否规则,P波形态是否符合窦性P波特点;如无P波,应观察有无异位P波(P')、逆行P波(P -)、心房扑动波(F)或心房颤动波(f),观察QRS波群形态、R-R间距是否规则以及QRS波群与心房激动波之间有无关系等,以确定异位的心脏节律是房性、房室交界性或室性.

3. 按顺序测量各波、段和间期值按顺序正确测量P波、P-R间期、QRS波群、T波、Q-T间期的时间和振幅,不要忽略P-R段和U波的测量.同步记录测量最宽的QRS波群时间,可避免将QRS波群组成部分的q或s波误判为逆行P波.肢体导联心电图P波、QRS波群或T波振幅的代数和符合下述规律:Ⅰ+Ⅲ=Ⅱ,aVR+aVL+

aVF=0.此规律有助于理解不同导联波形的变化,如Ⅰ导联正向P波和Ⅲ导联负向P波振幅相似,则Ⅱ导联的P波必定平坦不易发现,不用全观其他导联则易作出房室交界性心律的诊断.

4. 对照正常和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判断应熟悉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的正常范围以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指标,并对类似的心电图改变具有鉴别诊断能力,必要时需与以往的心电图作比较,以发现新近出现的异常.

5. 密切结合临床作出心电图诊断临床资料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改变的心电图诊断,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左心室肥大等;临床资料不全面,心电图改变典型,只能提示符合某种疾病或某种病理的心电图改变,如提示慢性肺心病心电图改变、提示左心室肥大;临床资料缺失,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只能作出某种心电图异常的报告,如肺型P波、异常Q波、左室高电压、长Q-T间期等.

6.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图形改变典型可直接作出诊断,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但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路的定位等需结合动态心电图和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等资料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梯形图的应用

心电图梯形图(ladder diagram)是以图解的方法显示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导过程,由Thomas Lewis首创,又称Lewis 曲线.简单心律失常心电图很容易诊断,不需制作梯形图,但对复杂心律失常,常需借助梯形图进行分析、诊断.梯形图对复杂心律失常的理解及机制的阐明很有价值,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一种必要手段.

梯形图绘制方法以常见的房室梯形图为例简述其制作方法:①在心电图下方画出四条横线形成三行,上行A代表心房,中行A-V代表房室交界区,下行V代表心室;②对准P波起点在A行画一竖线

为心房兴奋,对准QRS波群起点在V行画一竖线为心室兴奋,连接A、V竖线在A-V 行画一斜线为房室之间传导,斜度代表房室传导的速度;③必要时,可测量P-P间距标在A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R-R间距标在V行两条竖线之间,测量P-R间期标在A-V行斜线右侧,所有时间数字均以1/100s为单位.根据需要,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可以绘制窦房梯形图(窦房结激动未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可在P波起始前处画直线)、束支梯形图、异-室梯形图、窦-房-室梯形图或异-室-房梯形图(见图1-1-1).

常用缩写字母和符号常用缩写字母有S(窦房结)、A(心房)、V(心室)、E(异位兴奋点)、S-A(窦-房交界区)、A-V (房室交界区)、E-V(异-室交界区)、BB (束支)、R(右束支)、L(左束支)、a(左前分支)、p(左后分支).梯形图解常用符号见表

图1-1-1 各

种梯形图绘制方法

表1-1-4 心电图梯形图解常用符号

一、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变异的临床意义

(一)P波

P波为心电图上第一个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①P波形态:多呈圆钝形,有时可出现轻度切迹;②P波方向:在I、Ⅱ、Ⅲ、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③P波时间:≤,P波切迹间距<;④P波振幅:肢体导联<,胸前导联正向波<,呈双向波时振幅算术和<;⑤Ptfv1值(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在V1导联呈正负双向时,负向P波的振幅(mm)与时间(s)乘积>-0.02mm·s.

根据P波方向可判断心律,P波在Ⅱ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为窦性心律,否则为异位心律、镜像右位心或左、右手导联线接错.P波时间延长多提示左心房扩

大或房间束传导延缓,P波振幅增高多提示右心房扩大、间歇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或低血钾;P波消失常见于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交界性心律或高血钾等.Ptfv1绝对值增大提示左心房扩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

(二)Ta波

Ta波代表心房复极的电位变化.Ta波方向与P波相反,因振幅较低常与P-R段、QRS波群或ST段重叠在一起而难以识别.在某些情况下,如肺型P波后或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时P波显着增大,可使Ta波显露.Ta波增大可使P-R段终末部分、J点及ST段初始部分压低,造成P-R段或ST段下移的假象,此时P-Ta段非水平直线而是呈上斜弧形可资鉴别.

(三)P-R段

P-R段是自P波终点至QRS波群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房除极结束后房室结-希浦系统电活动的过程,也代表心房复极早期(P-Ta段)的电位变化.由于此过程产生的电力过小,心电图只描记出一等电位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 (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 4.诊察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察床的 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 准备工作 1.对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心电图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暴露前胸及手脚腕皮肤。在描记心 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 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 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 3、V 4 、V 5 电极安 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4.描记V 7、V 8 、V 9 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 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 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 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心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图10)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 电压1mV=20或5mm。 2.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记 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 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 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 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 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 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 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 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 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 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 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 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 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 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 的算术和 )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 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 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

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第一篇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记录分析技术 第一章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应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和恢复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心电图机的作用是将微弱的心脏电流放大并记录,其种类较多,有单导心电图机、三导心电图机和12导联心电图机.目前临床多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其优点是可以同步采样、分析、测量、储存及传递等.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某些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均具有较大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对不明原因的心悸、胸痛、心力衰竭、晕厥、昏迷、休克及某些部位的疼痛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第一节心电图检测及分析方法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 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称为导联,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组成不同的导联.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由Einthoven始创而目前国际通用的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3个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3个单极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和6个胸前导联(V1~V6).常规心电图有诊断盲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某些附加导联. (一)常规12导联 1. 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电极所在部位之间的电位差,由Einthoven最早创用,又称标准导联.①Ⅰ导联:左上肢电极(黄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红色)连接负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Ⅱ导联:左下肢电极(绿色)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右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右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Ⅲ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左上肢电极连接负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左上肢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反映肢体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Wilson将左、右上肢和左下肢三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Ω电阻,并将这3根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电位接近于零,又称为无干电极).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放在肢体上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称为单极肢体导联.Goldberger进一步改进成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将该肢体与中心电端的联系截断,使原来较小的心电图波幅增大50%,即称为单极加压肢体导联.①aVR导联:右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右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②aVL导联:左上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上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③aVF导联:左下肢电极连接心电图机正极,当左下肢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3. 单极胸导联反映胸壁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左、右上肢和左下肢的导线各串联一个5000Ω电阻,并将三者连接起来组成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负极连接,胸壁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①V1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导联: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导联:电极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④V4导联:电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⑤V5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⑥V6导联:电极置于左侧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在成年妇女,V4、V5导联电极应放在胸壁乳房的下方.当V1~V6探查电极下的电位高于中心电端时描记出的波形向上,反之波形向下. 在某一导联中,正极与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6个肢体导联轴均在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 ?振幅:肢体导联<, 胸导联< P-R间期(P-R )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 多数在~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 <mv B. 左室RV5<mv, RV5 +SV1<mv (男)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 <mv。 B.左室RavL<mv,RavF<mv, RⅠ<mv, RⅡ+ RⅢ<mv , RⅠ+SⅢ<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电压<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常见异常心电图及处理

常见异常心电图及处理 一、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得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得异常常就是代表心房得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得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得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得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就是正常得。心脏泵血靠得就就是心室,而QRS波就就是心室活动得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得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得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瞧QTc间期,即校正后得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得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瞧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就是有意义得值。 2、心电图诊断得注意点: (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就是有一定讲究得,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得就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她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例如对一个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变得典型心梗ECG,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一般就是不能诊断心梗得,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异常Q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但这种报告外科医生瞧得懂不?若负责任一点,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请结合临床;单靠ECG一般就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病理生理诊断)。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得ECG,若有高血压或其她可致左室大得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 B类:单瞧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得,各类心律失常就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瞧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 C除上述二者外得其她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 (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 4. P波 (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3)时间;正常<0.11s; (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6. QRS波群: (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1.0 mV,R V5<2.5mV; (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 V5+S 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 R V1+S V5<1.2mvV,R V5、R V6<2.5 mV 7. ST段: (1)时间: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正 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0.12s;(3).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 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0.12s),其后(R-Pˉ<0.20s)。PˉavR直立,PˉV5.V6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组滞: 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0.12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1.I,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小格0、04s0.1mv 1mm(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大格0.2s 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 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与振幅: 3、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J点(J) 1、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 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得间期、代表 心房、心室除极得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得时距,包括P波时限、P -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得起点间得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 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 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 T波(T) 1、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得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得 1/1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 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 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 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 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U波(U) 1、U波: 代表心肌激动得“后继电位”。 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 3、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得特点: 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 P—R间期:0.12~0。20S 节律: 规则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 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 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倒置。在Ⅲ、aVL、V1-3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一般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 aVL不超过1.2毫伏,aVF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 S或Q 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正常任一导联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mv。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向上偏移,在肢导及V4—6不应超过0.1mv,V1—3不超过 0.3mv,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特点 一、胸导联: V1~V6导联的具体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Ⅰ、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Ⅰ、aVL、V1、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0.11s;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P-R段: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0.12~0.20s。 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 S-T段: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0.3mV,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0.1 mV。 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 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 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 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 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 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 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 波群可呈qR、qRs、Rs、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V6逐渐增高,S 波逐渐变下,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与aVF 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

心电图正常值

心脏电功能及心电图形成 1 心脏的电功能 心脏的电活动引发心脏收缩 ,心肌规律的收缩使心脏完成泵血功能 ,维持正常的心律及全身血液循环。收缩时的电活动称为除极。舒张时的电活动称为复极。这些生物电的活动可以通过放置在体表的电极被检测和记录。 正常时,心脏电功能来源于以窦房结为主的起搏细胞 ,电活动的传导功能由一组贯穿心脏独立存在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来完成 ,即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希氏束) 、束支以及分支的网状结构。窦房结发出电脉冲后除极周围的心房肌 ,并在整个心房中扩布 ,再经房室结缓慢传导后 ,电活动沿希氏束迅速下传到心室 ,并在室间隔分别经右束支和左束支下传 ,左束支又进一步分成两个分支,即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再向下,电活动沿更纤细的特殊传导组织——浦氏纤维缓慢下传,到达普通的心室肌, 并从心内膜缓慢地向心外膜传导(图1) 。 2 心电向量环、心电轴与心电图形成 2. 1 心电向量环心脏是一个立体的脏器 ,在心脏除极和复极的过程中 ,每一瞬间都会形成和产生电流方向及电压大小瞬时变化的电动力或称瞬时心电向量 ,这些瞬时心电向量相互抵消形成综合心电向量 ,其方向、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把这些瞬时综合心电向量连接起来 ,就可构成一个空间向量环。心电向量环为立体结构具有三个面 ,即额面、侧面(矢状面)和水平面 (横面) 。当平行的光线照射向量环时 ,可得到三个平面的投影图像形成的向量图称为心电向量的第一次投影(图 2)。

2. 2 心电轴代表瞬时心电向量的轴心线称为瞬间心电轴。将无数个瞬时心电向量进行综合、计算, 得到整个除极或复极过程的平均心电轴 ,其代表除极或复极过程心电向量的平均方向。平均心电轴简称电轴 ,包括P电轴、QRS电轴、T电轴等。只是P 电轴和T电轴的测量不如QRS电轴重要 ,所以心电图学中的心电轴是指QRS波的平均心电轴。心脏除极顺序的变化直接影响平均心电轴方向的改变 , 临床可根据心电轴的方向对心电图进行评价。平均心电轴的诊断标准国内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略有不同 ,现以国内标准为例: ①正常心电轴的范围0°~ + 90°,其中 + 30°~ + 90°电轴无偏移 , + 30°~0°电轴轻度左偏 ; ②电轴左偏 0°~— 90°,其中 0°~-30°为电轴中度左偏 , -30°~-90°电轴重度左偏 ; ③电轴右偏 + 90°~ + 180°,其中 + 9 0°~ + 120°为电轴轻度右偏 , + 120°~ + 180°电轴显著右偏 ; ④电轴重度右偏 + 180°~-90°(图 3) 。心电轴是评价心电图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中额面及水平面心电轴临床最常用 ,是心电图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3 心电图的形成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经过第二次投影所产生的曲线图形 ,即心脏电活动通过放置在体表10 个不同部位的电极检测 ,并经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描记出以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图 4) ,心电图波形主要取决于投射在各导联轴正负侧的出现顺序 , 大小主要取决于在各导联轴上投影的长度。同一心电向量环在不同导联上投影所成的波形与大小不同 本图为QRS心电向量环(黑色环)经过二次投影在额面的不同导联形成形态不同的心电图,箭头所示为该向量环的平均心电轴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报告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下面进行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脏在收缩之前,可有预先激动,并向全身扩散,使体表产生电位差,用心电图机把这些电位差记录下来,其图型就叫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检查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性质如何,更确切地说,病变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哪个部位。通过心电图可以检查患者的心脏是否扩大,并检查出心脏扩大的具体部位。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估计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以对心电图讲解是必要的。 要进行心电图讲解,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一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可有5个或6个波,从左至右为 P,Q、R、S、T及U等波群;又分为7个部分,即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 波、Q—T间期。 1、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首要的是知道心电图上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正常的P 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QRS波群,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刺激心室的收缩,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Q波,是在出现向上的波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0.04s,深度不足0.15mV,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Q波;当然有时它是缺无的。无论有无Q波,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波;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它也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S波和s波。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R’(r’)波,向下的波则称作S’(s’)波。因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组合成很多形态,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间0.08s,可以在0.06~0.10s范围内波动。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一、正常窦性心律 二.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不超过100次/分,1~6岁不超过80次/分,6岁以上不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三.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四.窦性停搏 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五、房早: 心电图特点: 1)有一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0.12s 3)不完全代偿间歇 六. 心房颤动:(Af)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R-R间期不等。 七.心房扑动:(AF) 心电图特点: 1)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 2)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以2:1或4:1比例下传 3)心室率规则R-R间期相等 八.室早 心电图特点: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1.P前1/3右房除极,后1/3左房,中1/3左、右房。 窦性: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激动源于房室交界:Ⅱ、Ⅲ、aVF倒置,aVR直立,(逆行P波) 宽度<0.11s。若有切迹或双峰,峰距<0.04s,。 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mV,PtfV1<0.04mV。<0.05mV,无意义。 2.P-R 0.12~0.20s,老年人心动过缓,P-R延长不能>0.22s。 3.QRS 肢导:Ⅰ、Ⅱ、Ⅲ在无电轴偏转时主波向上,aVR向下,Ⅲ波越高,aVL越深。 胸导:R逐高,S逐浅。V1-2,主波向下多呈rS,R/S<1;V5-6主波向上多呈qR或Rs, R/S>1;V3-4R/S≈1。Q应小于同导联R波1/4,时间<0.04s。主波向下的波(aVR除外, 主要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 正常:0.06~0.10s 室壁激动时间(V AT):R峰,V1-2<0.03s,V5-6<0.05s。 电压:肢体:R aVL<1.2mV,R aVF <2.0mV,R aVR<0.5mV,RⅠ+RⅢ<2.5mV。 胸导:R V1<1.0mV,R V1+S V5<1.2mV,R V5<2.5mV,R V5+S V1<4.0mV男或3.5mV女 低电压:肢导<0.5mV,胸导<0.8mV。 4.ST 下移<0.05mV,ST上移,在肢导及V4-6<0.1mV,V1-2<0.3mV,V3<0.5mV。 5.T 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倒置。电压:

读懂心电图必知:心电图正常值

读懂心电图必知:心电图正常值 上图为一正常窦性心率的心电图,它具有以下特点: (1)频率在成人为60~100次/min,基本整齐; (2)心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Ⅲ、aVF、V5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上倒置。 (3)P-R间期0.12~0.20s。 (4)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读懂心电图纸 心电图记录纸上有粗细两种竖线和横线。竖线的间隔代表时间,横线的间隔代表电压。细线的间距为1毫米,粗线的间距为5毫米。纵横线交错组成许多大小方格。 通常记录纸的走纸速度为每秒钟25毫米,故每小格(横向)代表0.04秒,每一大格(粗线内5小格)代表0.20秒。一般采用的定标电压是1毫伏=10毫米(10小格),每一纵小格代表0.1毫伏;每一纵向大格代表0.5毫伏。特殊情况,可加快走纸速度至50~100毫米·秒,此时每小格代表0.02~0.01秒。可调整定准电压,使之增高或减低。如心电图波幅过大,则用0.5毫伏减半电压,计算时乘以2.反之,若波幅过小,则用2毫伏电压,计算时除以2。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 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1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