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范文

人文精神范文
人文精神范文

人文精神范文

试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若干方法和途径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一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二、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与现实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开始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1995年12月28日,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报告会”上,时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周远清大声疾呼: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并认为“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更应当成为我们面向21世纪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1998年, __又推出了加强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举措,即在北京成立了“高等文化素质指导委员会”,随后,又在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 __教授、杨叔子教授、周之良教授等也都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关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些想法

1、学校首先要确保教师的人文素养过关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确保教师人文素养能够过关,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达到一定的水准,才能够起到教育的作用。正所谓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精神面貌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下

面几方面的内容:(1)具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2)对教育的理想不断追求。没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没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创生理想的社会。(3)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在存在各种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能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缩小社会性的不平等。

2、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中基础但不可或缺的成分,是人文精神的客观体现,人文知识包含了先哲大师们的智慧结晶。人文精神需要人文知识的铺垫,现代大学生重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往往忽视了看似无用且枯燥乏味的人文历史知识,这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文知识包括(1)历史知识。现实是 __延续,现实的教育应该考量如何使学生更有力地推动历史,如何接续人类文明成果,进而使自身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2)哲学知识。教育如果把人的解放当作理想的目标,就会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3)宗教知识。可以这样说,学生品德教育的核心应该就是人性“向善”的教育。“向善”的力量足

以使学生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承诺,足以使学生胸怀扩大,拒斥浅薄、超越功利。(4)美学知识。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与世俗人生保持适度距离,生活得有情致、有韵味、有活力、有光彩、有价值。学校应当对这些相关课程予以重视,引进这方面人才和师资力量。

3、学校应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人文活动

大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应当参与到人文活动当中,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高效全面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1)举行书友会。名著作为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学校应当定期开书展,提供学生阅读的场所,开展活动吸引学生阅读名著,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人文价值和人文魅力。通过书友会,大学生的思想的得到交流,精神境界也会相应提升。

(2)组织大学生志愿活动。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志愿服务类的活动无疑对个人的思想和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各类活动中,也唯有志愿活动最能彰显出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现在各大高校也不缺少志愿服务类的组织,就目前大学生志愿活动来说,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关部门应当反思已有的经验和成果,在原有的常规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与时俱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形成良好地人文氛围,让人文精神渲染到每一个大学生。

(3)举行书画展以及其他文娱活动。

谈谈重庆人文精神的特点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研究、提炼与培育,是建设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作。它对于促进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品位,提升综合竞争力,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市民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理论定位

重庆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进一步讲,它是一种地域人文精神,因此,对它的理论定位,首先必须符合人文精神和地域人文精神的基本要求。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认识和反思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对人的尊重和关注。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国民素质的塑造。它是人类文化精华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还是一个地方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地域人文精神则是以一个地区为依托的历代先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城市的传统文化、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思想情操、精神风貌等等文化因素的综合与

升华,是一个地区人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智慧结晶,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地域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立市的根和魂,是城市市民共同的人生价值,能够产生深刻的道德力量、博大的 __和巨

大的感召力量,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体现着城市独特的个性和形象。城市越大,城市化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强健维系城市这个有机体的根,就越需要稳固凝聚城市这个文明之都的魂,让市民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动力。

地域人文精神是在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中形成的,在不同时代和

不同地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因此,对重庆人文精神的理论定位,既要传承历史,体现历史文化的沉淀,又要反映现实,展示现实生活的风采;既要保留民族的地方的传统文化精神,又要注入现代的开放的观念和意识,体现未来发展趋势。

重庆的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

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重庆人文精神是在3000多年来重庆历史

发展所积淀并且不断吸收、融通各种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历久弥新,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重庆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特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传统的延续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认同性。对重庆人文精神特点的概括应该符合这样的理论定位。

二、重庆人文精神的特点

1、吃苦耐劳、自强自立。重庆的区域位置和历史因素决定了重庆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要经历更多的艰辛和拼搏,这也铸就了重庆人非常典型的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性格特点。重庆处于中国东西部的结合点,内接腹地、外连江海,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域闭塞,山地连绵,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在古代的漫长时期内,重庆及附

近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川西平原和嘉陵江中游地区,自隋唐迄北宋为朝廷贬谪流放罪犯之地。因地势险要,重庆只是一个高垒深墙的军事城邑和区域统治中心。经过古代巴人长期的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到了宋代,重庆才开始向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城市渐进。

到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的 __遭到极大破坏,重庆乃征战之地,所受破坏更加严重。清朝在四川建立统治地位后,为了恢复经济,移大量湖广、江西、陕西、福建、广东等省无地或少地农民入川垦荒。大量外来移民和当地百姓一道,在一片废墟上奋力拼搏,重建家园,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大幅度增产,经济作物产量增加,为重庆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