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审计准则第320号和450号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审计准则第320号和450号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审计准则第320号和450号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06-12-13 [修订日期]2007-02-06

[作者简介]吕跃金(1979 ),男,浙江金华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硕士,从事社会审计、国际审计比较研究。

第22卷 第2期2007年3月审计与经济研究AUD I T &ECONOMY RESE ARC H V o.l 22,No .2

M ar .,2007

国际审计准则第320号和450号的新发展

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吕跃金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SA 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和ISA 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通过与2004年12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比较,重点介绍其最新发展情况,并总结出对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重要性;错报;评价;更正;沟通[中图分类号]F23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33(2007)02-0047-05

继2004年12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n ternati onal A uditi ng and A ssurance Standards Board ,I AA SB)发布了经过修订的I SA 320 在识别和评估错报中的重要性 的征求意见稿后,I AA SB 又于2006年11月15日发布了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和I SA 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征求意见稿。本文拟介绍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和ISA 450的主要内容,通过两次征求意见稿的比较来分析其重大改进,为我国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一、准则修订背景

自从1994年发布现行的ISA 320 审计重要性 以来,有些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已经修订了重要性准则和指南。为此,I AA SB 于2004年12月发布了经过修订的I SA 320 在识别和评估错报中的重要性 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I AA SB 收到了48份来自包括监管者、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 F A C)会员团体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反馈者的评论。I AA SB 在仔细考虑了收到的这些评论并与

I AA SB 的咨询顾问小组进行深入探讨之后于2006年11月15日发布了经过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和I SA 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征求意见稿。 二、ISA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的主要内容

[1]

重新修订和起草的I SA 320解决的是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其应用问题,主要对审计环境下的重要性概念、计划审计工作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随审计工作推进需作的考虑等作出规定。

(一)审计环境下的重要性概念

财务报告框架经常讨论编制和提交财务报告环境下的重要性概念。尽管财务报告框架会以不同的专业术语来讨论重要性,但是其讨论的重要性概念一般具有下列特点:如果一项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包括漏报)预期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包括漏报)是重大的;对重要性的判断取决于周围的环

境以及错报金额大小或错报的性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判断是基于将财务报表使用者作为一个集体来考虑的。如果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中有重要性概念的解释,则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可予以参考。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参考上述特点。

(二)计划审计工作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目的是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被审计单位特殊环境下低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特定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错报是否预期会影响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应用于这些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3.为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而确定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为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低于财务报表层次(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三)随审计工作推进需作的考虑

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执行审计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的信息修正财务报表层次或特定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果注册会计师得出结论,比初始阶段确定的更低的重要性水平比较恰当,则为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及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此更低的重要性水平。

三、IS A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主要内容

重新起草的ISA450解决的是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时如何应用重要性的问题,主要针对已识别错报的汇总、随审计过程推进需作的考虑、错报的沟通与更正、评估未更正错报的影响和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等作出规定。

(一)已识别错报的汇总

注册会计师在区别实际错报、判断性错报与推断错报时应当汇总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错报,但较小的错报除外。

(二)随审计过程推进需作的考虑

如果在合计审计过程中汇总的错报时已识别错报的性质和其发生的环境表明其余存在的错报可能是重大的,则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正总体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另外,当审计过程中汇总的错报的合计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需要修订总体审计策略和审计计划。还有,如果管理层在回应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应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检查了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并更正了已发现的错报,则注册会计师应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重新评估仍存在的错报金额,如果存在这样的错报。

(三)错报的沟通与更正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审计中汇总的所有错报及时与适当层次的管理层沟通并要求管理层更正这些错报。如果管理层拒绝更正错报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注册会计师应当分析管理层不更正错报的原因并在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时考虑到这个问题。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就管理层是否认为未更正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整体均不具有重大影响方面获得管理层书面声明。未更正错报项目的概要应包含在书面声明中或附于书面声明后。

(四)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

1.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使用的重要性水平以证实在被审计单位实际财务业绩下此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适当。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未更正的错报单独或汇总是否是重大的。在作这个评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以及财务报表整体有关的错报的金额和性质以及这些错报所发生的环境。注册会计师也应当考虑以前期间未更正的错报对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和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

2.与治理层的沟通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未更正的错报及其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治理层沟通并要求他们更正。注册会计师应将从管理层获取的书面声明包括在与治理层的沟通内容中。在与治理层就未更正

的重大错报可能对审计意见产生的影响沟通时,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强调这些未更正的重大错报。而且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注意到的依据周围环境判断的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原因与治理层沟通。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就以前期间未更正的错报对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及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影响与治理层沟通。

(五)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在作这个评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对未更正错报和被审计单位会计实务质量所作出的评价结果。如果注册会计师得出结论财务报表整体上存在重大错报,或不能断定财务报表整体上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考虑重大错报对审计报告意见的影响。

四、两次征求意见稿的比较与分析

(一)将I SA320拆分为两个准则

ISA320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不能清楚区分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整个审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必要时需作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在对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错报的评估时使用的重要性。它也不能清楚说明,注册会计师就错报与管理层的沟通不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连续、重复的过程。因此,I AA SB得出结论,通过不同的国际审计准则来强调重要性与错报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对相关要求和指南的理解。即本次征求意见稿将ISA320 在识别和评估错报中的重要性 拆分为两个准则:I SA320 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 和ISA450 对审计过程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

(二)删除了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要求

ISA320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中的第1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除财务报表外的历史财务信息时要采用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和指南。I AA SB经过考虑后得出结论,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考虑不应包括在本准则中,而应由修订后的IS A800来规定。这样可以防止准则过于复杂,也有助于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采用通用的国际审计准则。因此本次征求意见稿删掉了ISA320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中的第1条规定。

(三)重新对重要性概念作出规定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中的重要性定义来自于国际会计准则I A S1 财务报表列报 。即如果一项信息的漏报或错报单独或汇总可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则这样的漏报或错报就是重要的。重要性取决于依据周围环境判断的漏报或错报的规模和性质。项目的性质或是项目的规模可能是决定性因素。对于重要性概念存在着争议,一些人认为I AA SB应为审计环境下的重要性单独下一个定义,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注册会计师应使用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中的重要性定义。

I AA SB认为,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可以定义重要性的概念,并且重要性定义可以与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中的定义不同。此外,将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可能会修订重要性的定义,概括出财务报告框架中经常讨论的重要性的特点可能比较适当。因此, I AA SB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阐述了重要性的一般特点,同时规定,如果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中有重要性概念的解释,则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可予以参考。否则,注册会计师应参考准则中提到的重要性的一般特点。

(四)删除 可容忍误差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第20条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层次的可容忍误差水平。此要求的目的是为了让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考虑到单个不重要错报的汇总是否是重要的。然而,对 可容忍误差 这个术语的提及会产生混淆,并要求增加在确定可容忍误差时遵循的方法的指南。为了消除混淆,此次征求意见稿没有提到 可容忍误差 这个术语。

(五)对错报的分类、沟通和更正进行新的规定(移到ISA450)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的第31条将错报归类为已知错报和可能错报。许多反馈者认为应修改错报的分类。他们中的大部分关注这样一个问题 将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归类为已知错报的子集。他们认为只有当一个错报是事实错报时,这个错报才是已知的。如果错报是由于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某个估计的判断存在差别而产生的,则此错报的数量就不能够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一些反馈者认为,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的第32条要求注册会计师让管理层更正包括涉及主观决策错报在内的所有已知错报这样的规定不妥,实际上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会寻求解决在审计过程中不同阶段涉及到主观决策的错报和可能性错报。此外,一些反馈者还对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的第32条的注册会计师要求管理层检查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注册会计师将此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中的单独可能错报或连同其他错报评价为重要的)的规定表示质疑。

I AA SB经过考虑后决定保留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但是提到了作为单独一个类别的判断性错报。

I AA SB认为,即使这些错报涉及到主观决策,注册会计师仍应判断哪些是错报。注册会计师应与管理层沟通,要求管理层更正这些错报。为反映这些讨论,本次征求意见稿将相关的要求和指南移到了I SA 450,并更改为I SA450第5条,要求注册会计师汇总审计中已识别的错报,但较小的错报除外;ISA450应用指南第2条在考虑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影响以及就此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时,区别实际错报、判断性错报和推断错报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是比较有帮助的;ISA450第8条管理层有必要检查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以识别和更正其中的错报,在管理层已经检查了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并更正了已发现的错报之后,注册会计师应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重新评估仍存在的错报数额。

(六)对以前期间未更正错报重新作出规定(移到I SA450)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的第36条提到,在考虑已识别未更正错报的总体影响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分别考虑每个错报以评估以前期间未更正错报的影响。一些反馈者指出,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估以前期间未更正错报及其对当前期间未更正错报的影响的方法指南。有几种可接受的评估以前期间未更正错报的方法,例如,一种方法采用 资产负债观 (有时称为 铁幕法 ),另一种方法采用 收益表观 (有时称为 转滚法 )。I AA SB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可以应用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I AASB经过认真考虑后将相关的指南转移到I SA450,修改为:准则应用指南第8条,由于以前期间未更正的不重要的错报的累积影响,管理层更正注册会计师与其沟通的所有错报有助于管理层保持准确的会计账簿和记录并减少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准则第14条,注册会计师也要考虑并与治理层沟通以前期间未更正错报对相关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及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准则应用指南第17条,以前期间未更正的不重要的错报的累积影响可能会对当前期间的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估这些未更正的不重要的错报对当前期间的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前后期采用的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五、对我国制定审计准则的启示

客户会计报表是管理当局对经济活动和事项的自我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则是对客户管理当局认定的再认定。前者认定不具有客观性,对外不起鉴证作用。后者认定才具有独立客观性,对外才起鉴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经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对信息使用者决策都有用,而只有经审计后,注册会计师能合理确信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才有用。因此,重要性概念的合理运用不仅是现代审计的特征之一,而且还是实现审计总目的的必需手段。国际及其他国家颁布的审计准则都对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作了规定[2]。我国在1996年发布了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 审计重要性 之后,为了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又于2006年2月发布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重要性 ,尽管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但是我们应当看到,I AA SB正掀起新一轮准则的修订。虽然我国新发布的重要性准则还没有实施,但为了与国际审计准则保持趋同,我国可以借鉴I SA320和I SA450的内容并做些前期准备工作,以便在将来

I AA SB发布IS A320和ISA450后,我国可以及时赶上。

(一)制定准则的 起草规定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制定了准则的 起草规定 ,旨在增强准则的清晰度,用于未来准则的修订和制定,而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就是根据该起草规定而修订或制定的。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的做法制定准则的 起草规定 。其要点主要包括:基于目标来制定准则,避免程式化的描述;使用 应当(shall) 这个词来阐明职业会计师需要遵循的要求;避免使用现在时态描述职业会计师的行为;通过改进准则结构来增强准则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二)将重要性审计准则一分为二

新发布的重要性审计准则不能使注册会计师深刻理解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整个审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必要时需作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在对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错报的评估时使用的重要性之间的区别。为提高注册会计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我国可以借鉴I AA SB的做法,将重要性与错报分在两个准则中予以说明,即修订后的1221号处理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其应用问题,而另一个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X 号 对审计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处理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已识别的错报时如何应用重要性的问题。

(三)概括重要性概念的一般特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重要

性 的第三条规定,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这个规定没有全面概括重要性的主要特征,我国可以借鉴重新修订的I SA320并概括出重要性概念的一般特点以备注册会计师参考。

(四)计划审计工作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作出重新规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重要性 的第5条至第9条对重要性的确定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个规定层次不够明晰,也不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修订后的I SA320的内容,对计划审计工作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分为3个层次予以规定,即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而确定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五)专门规定随审计过程推进需作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重要性 没有单列一个标题对随审计过程推进注册会计师需作的考虑作出详细规定,这样可能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全面理解重要性内涵。况且I AASB将重要性准则拆分为两个并在每个准则中专门规定了随审计过程推进需作的考虑。我国也应借鉴此种作法,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全面把握相关内容。

(六)专门规定错报的分类、沟通和更正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 重要性 没有专门规定错报的类别,只涉及到少量的有关错报的沟通和更正的内容。正在修订ISA450 对审计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的征求意见稿中专门规定了相关内容。为此,我们可以将此部分移到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X号 对审计中已识别错报的评估 并加以拓展。

[参考文献]

[1]I AA SB.Exposure D rafts of P ropo sed IS A s320and450[EB/

OL].N ew Y o rk,(2006-11-15)[2006-11-15].h t tp://https://www.360docs.net/doc/8c11218184.html,/G uidance/ED s.

[2]张龙平,陈建明.独立审计准则导论[M].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1997.

N ew D evel op m ent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A uditi ng320and450and Its R evel ation for Chi na

LU Yue-jin

(Co ll ege of Econo m ics and M anage m ent,Zheji ang U n i versity o f Sc ience and T echno l ogy,H 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 t:Th i s paper first i n troduces t he contents o f the new exposure dra fts o f ISA320(R ev ised),M a teriality i n P lanni ng and Per f o r m i ng an A udit and IS A450,Eva l uati on o fM isstatem ents Identifi ed dur i ng t he A udit,and then analyzes ma i n l y t he ne w deve l op m ents o f IS A320and ISA450by compar i ng both the new and t he o l d exposure dra fts,and fi na lly puts fo r wa rd som e proposals to establi sh Ch i na aud iti ng standards.

K ey W ords:i m portance;m isstate m ents;evalua ti on;correcti on;co mmunicati on

[责任编辑:高亚森]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国际审计中文准则对应的英文准则--超有用

国际审计中文准则对应的英文准则--超有用ISA 200“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及根据国际审计准则执行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10年11月1日修订) 总则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明确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总体目标而需要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承担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审计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第二条 当执行其他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遵守适用的相关审计准则,以满足此类业务的要求。 第二章定义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当审计准则明确指出应由项目合伙人遵守的规定或承担的责任时,使用“项目合伙人”而非“注册会计师”的称谓。 第四条本准则所称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作出的结构性表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相关附注通常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财务报表通常是指整套财务报表,有时也指单一财务报表。整套财务报表的构成应当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确定。

第五条历史财务信息,是指以财务术语表述的某一特定实体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特定实体的会计系统,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经济事项,或者过去某一时点的经济状况或情况。 第六条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或者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被审计单位性质和财务报表目标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著基础。 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通用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特殊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计税核算基础、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和合同的约定等。 第七条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在某些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包括部分或全部的治理层成员,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的业主(以下简称业主兼经理)。 第八条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责任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在某些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可能包括管理层,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业主兼经理。 第九条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责任相关的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以下简称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这些责任构成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 (一)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浅析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异同

浅析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异同 孙晖吴申昊薛超薛林伟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010级会计4班 225300) [摘要] 2006年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本文采用对比和比较分析方法,在充分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了趋同分析和差异分析。 [关键词]审计;准则;趋同;差异 1 引言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的标准,用以规范审计事务所与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建立一套与国际趋同的高质量的审计准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并且对于降低投资者的决策风险,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2006 年2 月15 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中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质量,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突出了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宗旨,强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体现了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严格了审计程序。 本文采用对比和比较分析方法,在充分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了趋同分析和差异分析。 2 中国审计准则的结构和内容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对《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修订后形成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22项准则,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26项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相关准则同时废止。 2006年发布的审计准则结构为:第一部分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5个),具体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

美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鼓励创业、培育自主创业意识,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经济活力的源泉。大力推进创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在总结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对美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的介绍和分析,从中得到若干启示,提出我国建设扶持创业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业扶持政策建议 一、引言 创业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创业、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看出,大力推进创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在总结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在于近30年兴起的创业革命,而支撑美国创业革命获得巨大成功的是其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认真分析研究美国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对我国深入推进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美国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1、创业教育系统 (1)创业教育资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机构,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另外,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机构和基金的广泛支持,比如科尔曼基金会、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不同的奖励形式赞助创业教育。此外,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十分完善,也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 (2)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美国推广创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小企业管理局(SBA)、美国堪萨斯州青年创业家、柯夫曼创业中心等。同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机构种类也很多,如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创业家协会,由杰出创业家组成,参与教学,并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捐助;智囊团,由外聘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就创业教育提出建议与措施,发挥咨询与外联的作用等。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教育的萌芽可追溯至1947年,体现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一门课程《新创企业管理》。1977年,美国约有70所大学设立了创业课程,到1999年美国设立了创业课程的大学超过1000所。大学里创业课程体系完善,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组成,课程内容涵盖小企业的运作、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创新及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美国不仅在大学开设有创业课程,

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进入21世纪,国际运输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包括内河运输、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随着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航空运输的作用日益明显,相应的临空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全球性物流和全球性人流的基础是以航空运输作为依托,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圈及相关经济产业的逐步推进。大部分学者认为临空经济是依附于大型机场的特殊优势,不断发展起来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经济形态,同时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在机场资源附近,在此基础上促进周边已有产业的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独特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国外临空经济发展模式 各国根据本国所依据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地理环境及资源禀赋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所选择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有所不同,而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将这些模式大体划分为航空制造型、航空物流型、交通枢纽型、商务贸易型、居住休闲型共5种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根据不同类型以典型

实例进行简单说明。 1.航空制造型―爱尔兰香农机场。航空制造型临空经济是指主要以航空产业作为该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包括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供应以及与之相关的咨询、培训等业务。该航空产业聚集区利用机场建设所拥有的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优势资源带来的正的外部经济效应,降低其投资成本。同时,航空公司对提供飞机维修服务及其零部件产品等的企业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拥有该类技术的企业获得垄断地位,该类企业逐渐向机场附近靠拢,从而形成产业经济聚集区,该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 香农自由贸易区紧邻香农机场,适合发展与航空最密切相关的航空制造业,该类航空产业集聚区依靠机场又为机场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航空制造企业利用机场周围相对齐全的交通和互联网设施,减少自身再投资而可能产生的沉没成本。此外,临近机场使航空制造企业节约了可能由服务和产品输送的费用而产生的交易成本。 2.航空物流型―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型临空经济是指一种凭借其机场枢纽所独有的完善且便捷的航线网络的优势条件为依托发展航空货物运输的经济发展模式。该类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通过大型国际机场吸引各货物运输企业尤其是一些运送轻薄型蕴含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使在机场周围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其业务范

国际审计准则word版

国际审计准则(ISAs) 的列表 责任分工 ISA 200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ISA 210 审计业务约定书条款 ISA 220R 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 ISA 230 审计的文档纪录 ISA 240 财务报表查核时,将舞弊纳入考量是查核人员的责任ISA 250 财务报表查核时,法律和规章的考虑 ISA 260 审计人员与管理层的沟通 审计计划 ISA 300 财务报表审计计划 ISA 310 企务知识 ISA 315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ISA 320 在审计识别和评价错报中运用重要性 ISA 330 审计师针对风险评估水平应采取的程序 内部控制 ISA 400 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 ISA 401 电脑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 ISA 402 对被审计单位外判服务机构工作的的审计考虑 审计证据 ISA 500 审计证据 ISA 501 审计证据之对特殊项目的考虑 ISA 505 External Confirmations ISA 510 首次接受委托之期初余额 ISA 520 分析性程序 ISA 530 审计抽样及其他测试方法 ISA 540 会计估计的审计 ISA 545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ISA 550 关联方及其交易 ISA 560 期后事项 ISA 570 继续经营的假定 ISA 580 管理当局的书面陈述书 利用其他专材 ISA 600 查核集团财务报表时,与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 ISA 610 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问题 ISA 620 利用专家工作的问题 审计总结及查核报告 ISA 700 为财务报表而发出的查核报告 ISA 710 对比资讯 ISA 720 其他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资讯 特殊种类的独立审计 ISA 800 The Auditor's Report on Special Purpose Audit Engagements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 ,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 / 1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然而,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减缓之痛,特别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进了阶段性调整的灰暗之隅。进入今年,美国经济以强劲之势走出低谷,出人意料地实现高增长,而对其背后成因的重新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兴趣,其未来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依笔者之愚见,新经济只是大潮初起,其生命力蓬勃旺盛,前景看好。同时,新经济的亦对我国提出了诸多严肃的课题。一、与美国经济的起落相伴随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虽然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认识,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可以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其次,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

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新经济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发展。1990年到1998年的8年时间里,美GDP增长了26.7%.其间,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 - 68%之间。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31.54%.2001年,持续增长近十年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的迹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下,作为信息产业经营状况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急剧波动,高新科技企业利润下降、库存增加,企业裁员、倒闭现象急剧上升。而“9·11”事件的发生则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股市再次暴跌,缩水达65万亿美元,其中在股市重开的第一周,纳指就下跌16.1%.美国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创击。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新经济即出现反弹势头。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负1.3%摸底回升至1.4% ,全年经济增长1.3%.进入今年以来,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即攀升到 5.8%.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宣布“美国新经济依然健在”,并且预计在未来11年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可年均增长2.1%,与整个90年代相同。业内专家评称,各种迹象显示,新经济依然生机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1218184.html,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史雨灵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6期 [摘要] 互联网实质性金融发展业务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新时代下,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侧改革。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处于发展初期,进展缓慢,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及农村金融教育、构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保障性措施,以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15-3 近年来,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高峭嫣[1]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 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映智[2]提出,互联网科技大力提升了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又让互 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普及,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认知度不高、主体有限、交易数据不多、信用生态环境并不完善等问题,要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与生态信用环境。张启文等[3]提 出,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已有文献主要是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对策、新型模式构建的研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关注不多,故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打造路径,以期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1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金融功能,使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异产生新兴的信息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金融模式[4]。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城市,开始涉足农村,并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6万多个村级行政区,乡村常住人口为57 000万人,对比城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 的发展,农村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我国农村互联网平台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的巨头产业发展起来的平台,如新希望企业;第二类是由电商平台发展而来的平台,如京东金融;第三类是新型互联网系代表,如翼农贷。通过分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姓名:陈宇辉 专业:经济学 学号:1302010404 课堂号:B0200042 课序号:0 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 摘要:美国经济自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就开始迅速发展,其中有起有伏,但毫无疑问,仅有两百多年历史,一百多年发展经济史的美国现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其经济发展历程,并从中得到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启示 一、美国经济发展历程(这里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一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 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我们不得不想到此前的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的恐慌,其源于1921年哈定总统上台到1933年胡佛任期结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实施美元贬值鼓励出口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杜鲁门沿袭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从法律上承认并肯定这一政策。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杜鲁门总统签署并由美国国会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该法案第一次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联邦政府有责任运用他所拥有的一且手段干预经济,保证最大限度的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在法律上把促进经济繁荣、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威政府责任赋予了联邦政府,这是在法律上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肯定,在美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1]前后2人5届20年,体现了 政府强力干预经济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试验,说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的,仍需政府的宏观调控。 3. 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1953~1961年 1953年,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为通货膨胀,所以主要的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但当经济萧条时也启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4.肯尼迪首次正式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长期化的实际转变。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2010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修改版

国际审计准则与中国2010审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准则体系:多3 个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 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 号——验资》。 关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IAASB 将其放在准则序言部分加以强调的,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则其单独列示。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驭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该准则规定了鉴证业务的定义和目标、业务承接、鉴证业务的三方(注册会计师、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等内容。 2.未加区分审计准则与审计实务公告 IAASB 将国际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实务公告区分,在对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和检查的规范中分别列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未将审计准则与实务公告加以区分,而是将其并入准则体系中。 把以下六个国际审计实务公告“IAPS 1000银行间函证程序,IAPS 1004银行监管机构与银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IAPS 1006银行财务报表审计,IAPS 1010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的考虑,IAPS 1012衍生金融工具审计,IAPS 1013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归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 号——银行间函证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 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3.部分准则存在差异,《审计报告》。 我国报告准则与国际报告准则的区别:①报告名称差异:我国审计报 告均称为“审计报告”未加“独立”二字;国际审计报告均称为“独立审计 报告”,在标题中增加“独立”一词,强调审计师的“独立性”。②审计

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Jiang Su Province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0 班级:10704 指导教师:XXX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其含义、产生背景与原因。然后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深入剖析,主要是以江苏省农村金融为例从正规与非正规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如从法律上明确农村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金融,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化,规范正常农村金融活动政府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文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正规金融体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农村金融的存在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而且农村金融的正规合法性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重视。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Firstly, the country's rural financ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the meaning,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rural finance. The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e, mainly taking the rural fin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from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to informal rural finance two aspec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finance, regulate privat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fi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civil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private financ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ivat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own farmers, and so 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aper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status is irreplaceable, but the exist of rural finance has prompted i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he formal legitimacy of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understand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finan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美国经济发展史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两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又称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极不发达状态下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时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 (2)商品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并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外向、开放型的经济,充满了活力,比自然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优越性。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经济是典型的和最成熟的商品经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反映出来的。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思想文化上的剧变,无不从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找到其根源。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 (1)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产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B、具体因素: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展?(产生萌芽地区的)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形成 ②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语) ③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④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 A、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起了两个“革命” C、早期殖民掠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殖民征服;掠夺到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欧洲其他国家(本质作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葡、西没有因这些财富而较早地发展起资本主义。 (2)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17世纪初—19世纪初) 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是这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 ①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期阶段 许多近代资本主义必有的特点还没有具备。商人以及一些大资本家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要成员,通常被称为大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在这一阶段也还没有最后形成。在资产阶级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与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相联系的商业资产阶级,工人还没有形成为近代的产业无产阶级。

国际审计准则三

国际审计准则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AU8003节指导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980年9月 引言 ·01本准则叙述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之。 ·02审计是指对任何单位的财务信息的独立检查,不论该单位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不论其规模大小,也不论其法定组织形式,凡检查后需要发表评语的,均适用本准则。 ·03其他各节的国际审计准则,将对本节所制定的原则作进一步阐述,以指导审计方法和报告书编制的实务。 ·04贯彻执行这些原则,需要按照具体情况运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报告书。 正直、客观和独立性 ·05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工作中,必须坦白、诚实和恳切。审计必须公正,决不容许偏袒和偏见凌驾于客观性之上。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公正的态度,在实际上和表现上都不能有任何牵连,这种牵连可以被人认为与正直和客观不能相容(不论其实际影响如何)。 保密

·06审计人员对工作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如未经特定的授权行为,并在法律上或职业上无反映的责任的,不得将该项信息透露给第三者。 技术和能力 ·07执行审计业务和编拟报告书的人员,必须经过审计方面的适当训练,并具有经验和能力,以职业上的认真态度进行该项工作。 ·08审计人员要求有专业技术和能力。这些技术和能力的获得是:接受普通教育,经过正规课程的学习和通过合格考试而获得专业知识,并在合适的指导下取得实际经验等各项条件的综合。此外,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注意事物的发展,包括国际和国内有关会计和审计事项的文件,以及有关的法令和条例的规定。 他人所做的工作 ·09凡审计人员将工作委派给助理人员,或利用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所做的工作时,审计人员对于财务报表所提出的发表的评语,仍应负责。 ·10审计人员将工作委派给助理人员时,应作认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审计人员应确定: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所做的工作,是否确实适合其用途。 记录 ·11对于证明审计工作系按照基本原则进行的重要事项,应作成记录。 计划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06-11-28 电子商务论文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经济”一词始见于9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之伴随的是美国经济123个月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进入巅峰状态之际,新经济潮流迅猛,势不可挡。然而,新世纪开局,美国及世界经济遭遇增长减缓之痛,特别是“9·11”事件的发生将美国经济推进了阶段性调整的灰暗之隅。进入今年,美国经济以强劲之势走出低谷,出人意料地实现高增长,而对其背后成因的研究重新唤起世人对新经济的兴趣,其未来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依笔者之愚见,新经济只是大潮初起,其生命力蓬勃旺盛,前景看好。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亦对我国提出了诸多严肃的课题。 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认识,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可以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 其次,企业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 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 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新经济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工业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发展。1990年到1998年的8年时间里,美GDP增长了26.7%。其间,电子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交通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68%之间。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31.54%。2001年,持续增长近十年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的迹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影响下,作为信息产业经营状况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急剧波动,高新科技企业利润下降、库存增加,企业裁员、倒闭现象急剧上升。而“9·11”事件的发生则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股市再次暴跌,缩水达6.5万亿美元,其中在股市重开的第一周,纳指就下跌16.1%。美国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创击。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新经济即出现反弹势头。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负1.3%摸底回升至1.4%,全年经济增长1.3%。进入今年以来,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即攀升到5.8%。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宣布“美国新经济依然健在”,并且预计在未来11年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可年均增长2.1%,与整个90年代相同。业内专家评称,各种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