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写作:布局谋篇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3、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问题归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设计】

阅读课本62页内容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怎样才能更好的布局谋篇呢?

首先:

其次:

2、如何有效地列好写作提纲?

开头

中间

结尾

承接与过渡

【课堂设计】:

【课时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3、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评价要点】

1.展示预习。

2.能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

3.能掌握列提纲的方法,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图纸,也就是设计图。作文也一样,需要讲究谋篇布局。

二、明确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

2、学习运用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合理谋划文章的结构;

3、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理清在一定程度上的写作思路。

三、预习展示:

布局谋篇及其作用

谋篇布局就是思考文章的整体架构,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

使所写的文章结构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四、整体感知:

布局谋篇的一般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形式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在采取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少则单调,多则会繁琐。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及代表性。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所选“点”应能代表一个“面”。

示例

1、都德的《最后一课》主要采用了三个点:课前、课中、课后,展现了小弗郎士由无知到强烈爱国思想的产生。这些点的事例都是为展现他们的爱国思想这一主题。

2、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了四个点:元宵夜巡阅、讲故事、背书、做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作者母亲的性格特征。

(二)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展示例文《由“纵身入水的三种方法”想到的》

评: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整篇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需要强调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

(三)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

1.机遇是什么?

2.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

3.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

4.为什么要抓住机遇?

5.抓不住机遇会怎样?

6.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

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文章结构也不觉单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

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像上文,“问”在暗处,“答”在明处,行文自然流畅。

(四)材料排列

次要的放在前面,主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主要材料详写细描,多下笔墨。

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五)过渡和照应

段和段之间,特别是材料内容转换时应该要有过渡词、过渡句或过渡段,以保持文章语言的连贯性。首尾之间要注意相互照应,以彰显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五、布局谋篇的原则

(一)一篇好文章,既要结构匀称稳当,又要文气贯通。这就需要注意过渡、呼应。“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转换时的过渡。

(二)谋篇布局要紧扣主题,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体,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以“狗是谁的→错是谁的”这一荒诞的“责任推定”为轴心对称展开,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将主人公“善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三)开头和结尾也是布局谋篇时需要重视的。文章开头可以开门见山,直入正题;也可以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结尾的写法也很多,共通之处在于“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语),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

六、布局谋篇的技法

(一)开门见山法:如:朱自清的《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二)欲扬先抑法: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等。

(三)衔接过渡法:

1、用设问的形式过渡:如《荒岛余生》、《敬业与乐业》等;

2、用词语衔接过渡:如《月亮上的足迹》、《大自然的语言》等;

3、用句子衔接过渡:如《济南的冬天》、《孔乙已》等;

4、用段落衔接过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四)曲终奏雅法:

1、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如:《伟大的悲剧》、《大道之行也》等;

2、饱含哲理,发人深思。如:《珍珠鸟》等;

3、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如:《社戏》等;

4、拓展意境,丰富内容。如:《斑羚飞渡》、《孤独之旅》等。

七、教材文题示例

(一)文题一例文:家乡的名片

故事中,那朵美丽、娇嫩的小黄花,从我出生到这个美丽的城市那年就飘着。十四年像一粒粒沙子,每天的生活,随风而逝,但终究会堆积在一起,成为土丘。而九江,这座依靠在庐山旁的城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关注着她的变迁。家乡——九江,在我眼中也有一张属于她的名片。

水是家乡的名片。甘棠湖,南门湖座落在城市的中央,相映成趣。一条长约五百米的小坝,两旁高耸的梧桐,像擎天的巨人,与周围的树木,一同把两湖抱在怀中,免受周遭的侵害。水,是最有活力的有灵性的物品,湖面上泛着涟漪,在落日的余辉斜射下波光粼粼。水底却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鱼儿们正在那儿嬉戏。九江也正是这样一个城市,人们生活平淡质朴,内心却有着一股向上的激情。用水来作名片的开端,既体现了水的重要性,也说出了九江人民的心声。

山也是家乡的名片。庐山是九江东南角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险峻的弯道也被人们称

做九十九道弯。山,它不懂世间万物的冷暖,但未必不能体会。她在春天里赋予树木的生机,夏季送上阵阵清风,深秋红了枫叶,寒冬里那满山的白雪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四季不同的景观,让身处亚热带地区的九江人,能够欣赏南北不同的景色,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啊!正如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诗句,庐山的雄奇与蜿蜒,足以让人叹服。

而情,是家乡的第三张名片。淳朴的民风,热情爽朗的九江人更让这座魅力城市增添了风采。有时候,人们在忙碌中难免出现烦躁、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也很快就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掩盖。山水赋予了九江人拥有陶渊明般的悠闲,让我们能够留心世间万物,留心身边的一切。

山水无情,却令人难以忘怀;草木无声,却让人寄情于此。心是热的,是滚烫的。手的温度,一旦给予,就能掌心化雪,滴滴晶莹。家乡的名片,已贴上了最完美的图画,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保留着最真挚的温度。

(二)文题二例文:付出与分享

要懂得付出和分享,人生才有意义。

我们不应该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倘若你认为我们身边有些人只是和我们毫不相于的陌路人,那你错了.实际上,这些人跟我们是一样的,并且和我们关系最密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命的真谛是:人类本是同根生,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属于搏大的生命之树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枝而已.而我们身边的人就是那些和我们有共同根源的分枝。

因此,当身边的人陷于困境时,我们要懂得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并不是说让你不顾一切地盲目付出.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必须清楚,只有对他人有意义的付出,才会使我们的人格变得高尚,从而也使得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当我们自己也陷于困境,要怎么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所有呢?这岂不是难为人吗?但是超越自我的困境,超越自我的痛苦,而以真诚的心去帮助别人,真的是一件美好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我的好友向我倾吐一段心声,很温馨、很感人,她说:“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断告诉自己的,要先付出才有收获。以前的我以为收获是来自于对方的给予,现在我才明白其实并不是如此,收获是来自于付出当下我的心情,其实我在做的时候内心所感觉到的愉悦就是我的收获了。”

虽然我和这位好友认识的时间很短,但从她的言谈中,我感受到这小女孩的善良及聪颖。当今社会,大部份的人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与人争争斗斗、伤害别人、损害别人,只想收获,更别提是为别人付出。我的好友是一位刚出社会的新鲜人,小小年纪就懂得付出的人生哲理,真是乱世中的一股清流,无怪乎我称她是一个有教养的好女孩。

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籽,毫不吝啬地分赠给其他农友。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籽,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品质。因此,我很乐意其他农友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

确实如此,当你不吝把自己最爱的事物与人分享时,当下,内心所感觉到的愉悦就是收获了。因为无私的奉献,相对的你的心情是愉悦的,在你周遭空间场的一切事物也会随心而化,感受到你的慈悲祥和,你所得到的回馈也会是良善的。

就如同我的好友向我诉说这段温馨感人的话,我也沐浴在那种慈善、关怀的乐园中。古谚云:“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种。”“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收获的喜悦系来自于你先前的付出,而当你在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内心的善就足以让自己感到很愉悦了!

(三)文题例文三:在路上

我们正在成长路上奋然前行,虽然有辛酸挫折,但一路撒下更多的是欢声笑语。

——题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才刚刚起程,或许是年幼无知,曾经耗费了光阴,只为欣赏那路边的花花草草,扑蝶嬉戏。当道路不再平坦笔直时,我开始明白旅途的艰辛。

还记得那年夏天的军训。

骄阳似火,知了在被烤得发烫的枝干上聒噪。我们正在训练站姿,一排排的同学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庄重和肃穆——我们正在学会远离父母的搀扶,独自接受恒心和毅力的挑战。看,每个同学的脸上虽然布满了细小的汗珠,但它依然是充满自信地向上仰起,纵然汗水早已浸透了闷热难耐的军装,但我们依然屹立不动,即使有小飞虫爬到了身上,让我们痛痒难忍,我们也始终如一地坚持着。

四周安静得只听得见蝉鸣,半个小时的时间似乎变得比三个小时还长。我的鞋底像被烤红的铁板,烫得我直想跳起来,但是我不能!我甚至不能挪动一下自己早已站得麻木的双腿,更不能伸手揩去脸上淌下的汗水。因为我正在进行军训,正在接受成长发下的挑战书。

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当教官严肃地喊道:“时间到”时,我竟还恍惚如在梦中,一个机灵回过神来,双腿却似灌了铅一般沉重,半天还迈不出脚步。同学拽了我一下,我竟吃痛地瘫坐在地上,差点哭出来。

环顾周围,几乎没有一个同学嘴里不喊叫着“累!”但是脸上却都挂着幸福的微笑,鼻翼上的汗水闪耀着光芒——我们为自己感到自豪,为自己感到骄傲。因为自己接受了磨砺,通过了考验,学会了成长!

成长路上,我们一路走来,逐渐褪去无知,学会自立,走向成熟。在路上,我们哭过,我们笑过。眼泪洗去的是幼稚,汗水见证的是成长。

我们正在路上奋然前行……

八、中考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学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个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搬别人的文章。

思路要点

1、写幸福类

可以写“我”以前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唠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逐渐懂事了,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原来,享受唠叨也是一种幸福。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幸福”。

2、写亲情类

通过回想“我”照顾父母、其他长辈的事,揭示亲情无价、亲情永恒的道理。比如有位同学的构思就很好:通过自己对残疾母亲的照顾,进而揭示母女深情。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注重亲情”。

3、写友情类

回想和朋友、同学之间的故事,发现许多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美或令人感到之处,表现

友谊的温馨、温暖。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宽容”。

4、写社会类

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以及亲身实践,增长了许多见识,认识到自己原来是那么孤陋寡闻。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孤陋寡闻”。

5、写自我类

可以写自己通过成功完成一件事,发现以前自卑的自己原来也是很棒的,也能成功。可以将题目拟为“原来,我也很棒”。

九、课堂小结

布局谋篇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布局谋篇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文章结构言之有序。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具体要求有四: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十、课后作文

题目:打造一片亮丽的天空

要求:1、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几种谋篇布局方法来安排好文章结构。

2、材料(情节)不少于三个。

3、列提纲,提纲写在作文题目的上面。

4、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

布局谋篇

围绕中心梳理材料

拟出框架列出提纲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