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热点难点突破文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热点难点突破文

专题01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

1.已知全集U={1,2,3,4,5,6,7,8},集合A={3,4,5},B={1,3,6},则集合{2,7,8}是()

A.A∪B B.A∩B

C.?U(A∩B) D.?U(A∪B)

【解析】解法一:由题意可知?U A={1,2,6,7,8},?U B={2,4,5,7 ,8},∴(?U A)∩(?U B)={2,7,8}.由集合的运算性质可知(?U A)∩(?U B)=?U(A∪B),即?U(A∪B)={2,7,8},故选D.

解法二:画出韦恩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U(A∪B)={2,7,8},故选D.

【答案】D

2.已知N是自然数集,设集合A=Error!,B={0,1,2,3,4},则A∩B=()

A.{0,2} B.{0,1,2} C.{2,3} D.{0,2,4}

【解析】1∈N,∴x+1应为6的正约数,∴x+1=1或x+1=2或x+1=3或x+1=6,解得x=∵

x+

0或x=1或x=2或x=5,∴集合A={0,1,2,5},又B={0,1,2,3,4},∴A∩B={0,1,2},故选B.

【答案】B

3.已知集合A={1,3,a},B={1,a2-a+1},若B?A,则实数a=()

A.-1 B.2

C.-1或2 D.1或-1或2

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正确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实质上体现了人们对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及其新特点表明,我国改革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成为摆在当前的突出任务之一。而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归结起来不外乎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也就是要弄清“怎么看”,明确“怎么办”。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清才能方向明。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复杂,正确认识并不容易,特别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正确,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必然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思想武器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不断增进共识,为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呢? 理性地看。就是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会因为人们不承认而消

失。因此,面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应当客观承认、积极面对。那种对问题视而不见、漠然置之的态度,那种闻问题而色变、视问题为洪水猛兽的态度,是不理性、不可取的,既不利于正确认识问题,更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 严肃地看。就是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看问题应坚持实事求是,不放大,也不缩小;不言重,也不看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大问题而不是小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却把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看小了、看轻了、看淡了:或者认为它们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都是“问题”,没什么了不起;或者认为它们既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就是“正常的”;这些认识需要及时改变。 全面地看。就是系统分析、整体把握。同其他事物一样,问题都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复杂问题更是如此。要正确认识问题,就要对它全面地看:既要瞻前顾后,也要左顾右盼;既要总体把握,也要分清主次。如果“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很容易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有坚持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具体地看。就是区别对待、“就事论事”。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性质、成因、形态上有某种相同和类似的方面,但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范围内的问题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看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是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实行有利于就业的财政、税务、金融政策,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着力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其次,“教育是民生之基”。知识就是财富,科教兴国,百年大计。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义务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所有的家长不再为学费发愁,让所有的校门都对莘莘学子敞开。 其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就业专题 扩大就业的战略意义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减少失业、增加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三、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本。 四、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可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减少失业和增加就业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结合点。 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总量过剩型失业(供大于求) 二、结构型失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1.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升级。2.所 有制结构变动,破产下岗。3.需求结构变化,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被淘汰。) 三、观念型失业(1.所有制观念陈旧。2.区域经济观念陈旧。3、企业的就业观 念陈旧。4.对新兴产业的就业观念陈旧。5.对新兴的工作方式不适应。) 四、信息阻滞型失业(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通) 五、体制型失业(体制性障碍,如社保体制不健全,制约劳动力流动。) 实现充分就业的战略措施 一、澄清失业认识的误区。 二、控制总量型失业。(控制人口总量) 三、提高劳动力素质。(1.发展国民教育,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2. 发展继续教育。3.注重短期培训) 四、转变劳动力择业观念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如社会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等) 六、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 收入分配专题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一、初次分配中,过分向非劳动要素倾斜而劳动要素报酬率过低。(1.工资收入 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2.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较低。3.职工收入增幅低于企业利润增幅。4.企业内部分配中管理者过高普通员工过低。) 二、再分配环节中,存在“五高五低”。(1.政府所得高,居民所得低。2.政府所 得中,中央高地方低。3.居民所得中,少数人高多数人低。4.城市居民高,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txtゅ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 答案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这次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1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臵。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角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臵?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过剩。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在讲打破平均主义,当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浅谈当前教育几热点问题的认识

浅谈当前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就几个社会议论较多的教育热点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对于一些群众来说,他们也许更关注自己的子女能否顺利升入一所好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一种好生活。他们也许不太关心什么是素质教育,却会盘算孩子教育的投入与收益。他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却更加关注现实的利益。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矛盾非常棘手。这也正是我们常常为之苦恼、为之困惑、为之进退两难、为之遭人诟议的问题。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科举制度曾以进步的面貌出现,却以百弊丛生的面貌而废除,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刻教训值得汲取。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把对教育的投资局限于高考升学,必然是失望大于希望,风险大于收益。如果我们认同教育的基本目的,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和规划教育发展;如果我们认同教育具有长周期、迟效性等特点,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只考虑当下,不能为了今天而牺牲明天。教育发展并非单向度服从社会发展,教育同时负有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我始终认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二)关于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 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出现的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现象,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国家教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连续两年抓紧专项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愈演愈烈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各方面、各地区在认识上还不够统一,治理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学校在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具体分析。对腐败现象要坚决克服和惩处。但是,新闻媒体在报道这方面情况时也要实事求是。有的把教育界说成是暴利行业,这是以偏概全,是炒作和误导,不符合实际。就广大农村学校来说,主要还是投入不足。如果找不到病根,就不能对症下药,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研究学校收费问题,首先要计算教育成本;第二是确定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对教育成本的分摊比例;第三是制定收费标准。这样,判断学校收费乱与不乱才有科学依据。转移支付不能光看支了多少,而要看学校实际得到多少。在农村,我们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否则,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损害的是农民的长远利益。 应该看到,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实质是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三、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与择校现象有一些同源性的原因,虽然这与教育本身的制度缺陷有一定关系,但是,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就业、生存竞争在教育上的反映。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活动,学生应该承担合理的学习负担。任何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这一点我们必须告诉学生。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自在、垂手可成的事。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确实较重,一定程度使学生的身心深受其累。

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

一、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调查显示,我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按程度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序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一是如何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占比21.98%。如何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所以成为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其他发达城市的快速发展更为了解,更清醒地认识到了竞争的激烈性和我市仍处于相对落后发展状态的严峻现实,另一方面也希望我市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面临的大好发展机遇,加快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奋力崛起。 二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占比16.48%。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包括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社会稳定等则是从

中央到地方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关制度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较突出。其中,外来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长效管理机制是近年来发达地区民工短缺引发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阳光工资的落实以及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三是物价特别是房价问题,占比15.38%。物价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自去年以来,我国食品、住房等消费品的价格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在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中引发了一些恐慌和怨言。而且物价问题也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是新农村建设问题,占比12.09%。新农村建设问题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宅基地流转等问题,主要是一直从事基层工作的乡镇干部在长期与农民接触的基础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经济薄弱村因为自身资金的缺乏,所以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难以实施,而经济发展较好村的建设项目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自然也能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造成贫困村和富裕村的差距不断拉大。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加大,群众对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的呼声较高。农村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也是一个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五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占比8.79%。生态问题引起重视,一方面是大家希望能利用生态优势吸引更多的周边城市特别上海游

当前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分析_卢媛媛

当前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分析 □卢媛媛 【内容摘要】目前社会治安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对敌斗争复杂、刑事犯罪案件高发、毒品违法犯罪问题严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只有科学地分析研究社会治安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施,充分地发挥治安管理工作防范、发现、打击、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社会和谐 【作者简介】卢媛媛(1983 ),女,山东平度人;中共察布查尔县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行政管理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警察的主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治安是指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下而呈现的一种安定、有序的状态。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种矛盾、因素,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只有科学地分析研究社会治安问题,才能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地发挥治安管理工作防范、发现、打击、管理、服务职能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 一、人民内部矛盾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快,原有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逐渐被打破,社会隐性矛盾与显性冲突相互交织,呈现出日益错综复杂的态势。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反映和体现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形成社会心态和群众心理上的“焦点”和“热点”,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社会反作用力。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社会矛盾冲突的极端表现形式,而且突发性、组织性、对抗性增强,暴力化倾向明显。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力度和处置难度大大超过了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矛盾和公安机关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在社会管理中,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由征地拆迁、退伍军人安置、企业倒闭(改制)、社会保障、劳务纠纷、非法集资、拖欠农民工工资、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始终在高位上运行,行为人为谋求自身利益,频繁串联集会、上访、甚至堵路,反复性强,处置难度大,对社会政治稳定所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大。 (二)贫富差距拉大,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贫富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贫富悬殊和资源分配不公是非常危险的社会隐患。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贫富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现在的12.66:1,反映贫富差距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型,富人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数量也少,低收入和贫困的社会下层占绝大多数,属于极不稳定的社会结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即高收入的富人为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人数为大多数,低收入和贫困的社会下层人数为少数。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使一部分低收入和贫困阶层人员对致富机会不均等、资源分配不公平等现象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源自于圣经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仇富心理”、“投机心理”甚至“报复心理”日趋增强。 (三)政府、党员干部公信力下降,也成了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堰塞湖”。部分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不愿意也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的利益诉求“躲、推、托、哄、堵”,导致事情久拖不决。有的甚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使群众产生怨恨情绪,成为引发、激化审核矛盾的重要因素。 (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伴生了大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随着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特别是五化进程的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引发了大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个别人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信上不信下,信官不信法”、“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能访多高访多高,能访多大访多大”,反映和解决自身诉求时,不是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和法律渠道,而是采用不法手段,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给党和政府施压,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更有甚者以违法犯罪的手段获得财富,增加了安全防范、社会治安管控的难度。 (五)当前舆论炒作也成了社会稳定问题的“助推器”。近年来,因为公安机关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所以逐渐成为了网络舆论的焦点。在这些舆论中,以反面舆论居多,警察成为网民发泄不平情绪的主要对象之一。公安机关在执法执勤过程中稍有不慎,甚至言语不够严谨,都有可能被网络舆论所曝光,并受到无情地抨击。“躲猫猫”、“喝水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瓮安事件“,起因仅仅是死者家属对公安机关出具的死因鉴定结论不满,引发了上万人聚集街头,并打砸抢烧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办公大楼,造成当地政权机关一度失控,时间长达7小时,从人员构成看,这起事件95%以上的参与者与死者无直接关系。 二、刑事犯罪案件高发 我国的劳力富裕使就业成为困扰社会民生的大问题。违法犯罪嫌疑人在有过刑事处罚记录后,很难找到工作,无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2640214.html, 领导科学论坛杂志

学校化解热点难点问题清单及整改实施方案

学校化解热点难点问题清单及整改实施方 案 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单位存在或有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清单如下: 1.这几年随着周边房产的不断兴起,我校发展较快,一至三年级班级学生人数都在50人左右。 2.一二年级按照国家规定,学校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有家长仍不听老师建议,认为不多做作业不能提高孩子成绩,私底下购买教辅用书,还让孩子每天完成,还要求教师批改的现象; 3.虽教导处反复多次强调提醒,也有班主任对三科作业总量协调的要求和回家作业家长请假制度,但个别班级、学科、老师在期末复习阶段布置的作业仍然相对较多; 4.平时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课程表上课,但遇教师外出培训、请假等情况,班级课程表有一定程度的变动,会出现一天中连上三节主课等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统筹设置办学规模,严格按要求控制班额,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积极吸纳与控制班额的矛盾。 2.正确引导,以家长会形式告知国家规定,提高成绩的

方法不是多做题,而是重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多进行课外阅读。注重辅导年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3.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注重“三课”研究,特别是将研究力度前置,着力追求集体备课的效率。同时,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课题化,要求结合学校十三五课题,带着研究主题开展上听评课活动,保障教学的有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遇到教师请假与外出培训等不可避免的情况,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提前安排,合理统筹,有效协调,及时沟通,尽量减少换课现象。 本校将不折不扣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对部分问题一时难以做到需要统筹解决的,我校将书面汇报,找出问题症结,提出建议措施,积极推动有关问题及早解决。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科学对待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又迈上了新的征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两会前夕,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两会期间,这些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议案提案对此都有涉及。网友的关注、两会的热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体现了人们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凸显了科学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呈现新特点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

然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期待更强烈。因此,我国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伴生现象。 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客观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数量明显增多,表现更加复杂。我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任务的叠加必然带来矛盾和问题的叠加,这些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积累的,也有新近形成的,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会领域的;既有不同特点,也有共同之处。这说明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问题不仅数量多、表现在方方面面,而且形态多样、十分复杂。 2、关系改革发展大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热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综合性、代表性。分析一下人民网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无论是社

关于社会热点问题报道的哲学思考

提要:热点报道已成为传媒引导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位和作 热点问题报道在整个舆论导向中的地 用,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挑战性、普遍性、敏感性、流变性的特征。搞好热点报道,要借助于唯物辩证法,以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来正确把握,要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热点问题,冷静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共性着眼,个性着手;善于分析,解剖矛盾;力戒片面,把握好度”;端正动机,讲究效果。 从上述对热点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特性的分析中看出,热点问题的报道离不开对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把握。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报道,要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以下一些关系: 热点问题冷静思考 社会生活中出现诸多热点问题,如下海经商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股票热”,价 格战热”等等,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问题是,面对此起彼伏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不能回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积极捕捉,勇于触及,如采取鸵鸟政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王顾左右而言它”,就是放弃了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另一方面,对热点问题要冷思考,要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对热点报道进行理性思考,周密部署,切不可 头脑发热、草率从事。热点问题往往因触及各种利益关系而变得十分敏感,人们议论纷纷莫 衷一是,它是社会心态与公众情绪的晴雨表”。因此,首先要了解其各种议论、意见、建议 及锋芒所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正确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要对产生热点问题的诸多 因素及来龙去脉、发展趋势作深入了解;对热点问题及其它事物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方面也要有全面了解。 媒体要立足全局,把热点问题选准选好。哪些问题要突出报道,哪些问题暂不宜报道,哪些问题要大声疾呼,哪些问题则淡化处理,哪些问题要加热”,哪些问题要降温”,都要 从纵览全局的高度去正确把握。在选择热点问题报道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如果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只是由于不重视或认识上的歧见而久拖不决,就要靠舆论的力量来加以推动。如果问题确实存在,但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一段时期内还没有解决 问题的可能性,媒体如不顾客观实际,凭一时主观冲动,为其推波助澜,不仅无助于解决问 题,反而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复杂化,影响社会稳定。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帮忙不添乱,切不可为追求 轰动效应”,去盲目地炒”新闻,给实际工作添乱。有些社会问题本来不该 热”,新闻媒体就不能盲目起哄,应该在舆论上泼点凉水。一段时期,社会上曾出现一股追 星热”,出现了一批追星族”,他们追的是歌星、舞星、笑星、球星,有的人追到如痴如迷的程度。而对科技之星、教育之星,则毫无兴趣,有的发烧友、追星族,甚至连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科学家的名字都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媒体热衷于报道 歌星、影星的所谓名人轶事有密切关系。有的媒体采编人员头脑发热,在版面、荧屏上充斥 着这些明星的奇闻秘事,而对推动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及人文工作者则宣传甚少。可见,媒体工作者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该热”的问题不能人为炒热,即使社会上热”,舆论上也要冷下来;而该热”的问题不能态度冷漠,缄默不言。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首先是从人们直接感知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的。这些现象裸露 在事物的表层,直接呈现在人们感官之前。记者认识热点问题,也是从多次重复感受这些现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置。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扁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其剩·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在讲打破平均主义,当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是大锅饭,所以提出打破大锅饭,拉开收入差距,引进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从上世纪90

浅谈共青团工作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

浅谈共青团工作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产生 及其相应的对策和思考 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工作是团的工作的传统领域,在团建整体格局中发挥着示范性作用,其团员青年知识素养好、综合素质高,成长成才、社会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强是机关事业单位团组织的传统优势。我局共青团工作一直以来都有着良好的传统,但随着近些年团员青年比例下降,工作基础有所削弱等客观条件的存在,团组织工作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对这些现状进行认真的思索,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是我们作为团组织工作者的新课题。 一、对共青团管理现状的思考 面对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共青团工作必须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保持良好的势头。但是,从目前的管理现状看,团员青年数量日益减少、各基层团组织之间交流有待增强、团组织工作方法有待创新是现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1、团员青年比例下降 我局近年来团员青年比例不断下降,从客观条件上对一些活动的开展及工作的部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组织活力有待增强

由于我局工作特殊性,各基层单位及机关科室的工作跨度比较大,单位独立性强,基层单位从房管站、供热站到开发公司、物业公司,工作职能及工作署均有差异,这使部分基层团支部之间的沟通不足,对大型活动及联合团支部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3、方式方法需创新 团的工作面向青年群体,只有将工作方法不断创新,紧跟时代节奏才能抓准时代的脉搏,跟上广大团员青年的工作、生活节奏,怎样继续围绕中心工作的同时丰富团员青年业余生活也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对共青团管理对策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共青团管理现状从整体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要使共青团组织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在有针对性对策的指导下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 1、发挥团队优势,发动团员青年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团员青年数量减少的同时,由于社会整体形势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新加入工作的团员青年虽然数量有限但均有着较好的综合素质,同时既存的团员青年通过多年的工作、学习及组织活动,在业务素质、思想政治水平上也都有着一定的积累。团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团的组织是否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关键看我们是否有一批高素质、勤响应、愿参与的团员青年。因此,应积极利地让团组织

当今社会热点问题

当今社会热点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又迈上了新的征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两会前夕,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两会期间,这些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议案提案对此都有涉及。网友的关注、两会的热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体现了人们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也凸显了科学对待这些热点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课题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人民生活日见红火的生动景象。 然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不仅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而且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而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评判标准的深刻变化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造成的压力感受更明显,对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期待更强烈。因此,我国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凸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伴生现象。 问题是一种现象,因一定的客观条件而存在,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客观实际和人们主观认识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当前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对策

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领导干部希望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的调查分析 信息来源:科研处发布日期:(2008-5-4) 浏览次数:11195 市委党校“两带来”问题分析课题组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领导干部希望到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简称“两带来”),课题组对2008年第一期进修一班(县处级领导干部班)、第一期进修二班(乡镇长和街道主任培训班)以及全市优秀女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1份,有效回收率91%。同时,我们还就上述问题分别召开四次学员座谈会。现将问卷调查以及座谈反映的情况综合如下,以供参考。 一、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调查显示,我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按程度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序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一是如何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占比21.98%。如何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所以成为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其他发达城市的快速发展更为了解,更清醒地认识到了竞争的激烈性和我市仍处于相对落后发展状态的严峻现实,另一方面也希望我市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面临的大好发展机遇,加快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奋力崛起。 二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占比16.48%。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包括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社会稳定等则是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关制度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较突出。其中,外来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长效管理机制是近年来发达地区民工短缺引发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阳光工资的落实以及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三是物价特别是房价问题,占比15.38%。物价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自去年以来,我国食品、住房等消费品的价格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在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中引发了一些恐慌和怨言。而且物价问题也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是新农村建设问题,占比12.09%。新农村建设问题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宅基地流转等问题,主要是一直从事基层工作的乡镇干部在长期与农民接触的基础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经济薄弱村因为自身资金的缺乏,所以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难以实施,而经济发展较好村的建设项目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自然也能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造成贫困村和富裕村的差距不断拉大。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加大,群众对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的呼声较高。农村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也是一个需要加快解决的问题。 五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占比8.79%。生态问题引起重视,一方面是大家希望能利用生态优势吸引更多的周边城市特别上海游客来湖州休闲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88

记者:你好朱局长,欢迎做客我们联系民生直播室,咱人口计生局主要负责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今天就群众反映的有关人 口和计划生育方面几个热点问题,咱们来谈一谈: 朱局长:好。我也想借这个节目了解群众心声,架起群众和我们交流的桥梁,以便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服务芮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目前,群众反映多的问题:说刚结婚,计划生娃,村里管理员催我让到市里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还说检查前不要吃 饭、喝水,检查时还要带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这么麻 烦,不去能行吗? 朱局长:好,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接受过群众咨询,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大好事情。 今天,就借着这机会,给大家具体讲一下。据统计,目前我国 每年约有20-30万先天性畸形儿出生,占总出生人口数的 4%-6%,从大的方面讲,直接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影响未来劳 动力素质,影响国家竞争力,从我们的小家庭来讲,经济负担 和精神压力都很沉重,家庭和谐幸福无从谈起。鉴于此,今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人口计生局积极争取了国家免 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就是要关口前移,在怀孕以前主动 预防,通过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 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及早孕及妊娠结局追 踪随访等方式,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 险因素;对高风险人群我们还要进行重点监护和跟踪随访。总 之,要让每一对夫妇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宝贝。这一系列检查, 需要240元费用,但是个人一分钱都不用掏,政府买单,可以 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我们个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参与 呢?强调两点,一是这项惠民政策,只是符合生育政策、计划 怀孕的农村夫妇和流动人口夫妇,才能享受的,主要包括初婚 准备生育的夫妇、符合政策准备再生育的夫妇;二是每孩次也 只提供一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那些符合生育政策,还不 计划生的,就先不要检查。为了孩子健康,为了家庭幸福,我 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抓住机会,积极主动参 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