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调查报告

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

工作调查报告

一、军休工作现状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服务管理工作,是指国家对军队干部退出现役,离休、退休后移交地方安置,政府对其晚年生活做出妥善安排的组织管理活动。

军休工作是在军人优待抚恤基础上逐步独立出来的。1980年以前属于优抚工作的一部分,从1980年开始,随着军队干部退休、离休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形成了现阶段的军休工作。长期以来,军休工作始终围绕着军队建设展开,为国防服务,是民政部门的一项传统业务工作。

军休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老干部工作在地方的延伸,是国家老龄工作的一部分。军休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殊性:一是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军休干部在部队服役一生,从年轻到进入老人群体,或因战因公因病退出现役,对国家对军队是有功之臣;二是工作性质的政治性,这是由军队的性质决定的,军队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军休工作是解决军队人员出口的问题,在不同时期,军休工作都是围绕部队需要而展开的,如部队精简整编、部队实行后勤社会化等等;三是军休政策的完整性,关于军休干部的政策文件最多、最细密,据统计,从1980年至XX年,部级以

上出台的政策文件就多达1000多个,目前,最新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办发[XX]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军休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四是军休待遇的优厚性,军休干部的保障机制在我国各类人群中是最完备和优厚的,经费列入国家预算,不足的由地方财政解决,他们享受的离休退休金高于地方退休公务员,对他们的管理采用干休所专门机构的管理模式,军休干部的社会地位高。

基层军休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接收安置:军休干部的移交安置计划由部级审定、省级下达,安置地军地交接。1981年之后,列入批次移交安置的,先后进行了五个批次。从XX年开始,实行年度计划移交,当年计划当年移交安置。目前,全国移交接收军休干部达24万多,无军籍职工11万多人。

住房保障:采取多种保障方式:包括军建、地建、集中、分散、自理住房、购买经济适用房,按职级待遇领取住房补助等等。

服务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建立干休所的单位化管理模式,干休所主要工作是落实政治和生活待遇、医疗保健、组织活动、处理军休干部去世的善后事宜。

干休所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职工队伍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军休机构和人员的基本情况:

我市从1985年开始建立第一批干休所,作为服务管理军休干部的专门机构。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军休服务管理中心,二是干休所,三是服务站,各地情况不同,名称不一,性质都一样。军休机构的设置和调整主要是根据军休干部的接收规模和工作需要,由省级民政部门批准。目前,我市共有8个干休所,其中,xx市区4个,丹阳、丹徒、XX、扬中各1个,性质都属于全额拨款事业。截止XX年底,全市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512人,已减员107人,健在的405人。人员结构:离休干部59人,退休干部332人,退休士官14人;享受师职以上生活待遇的离退休人员160人,团级155人,营以下90人。年龄结构:90岁以上1人,80-90岁89人,70-80岁137人,60-70岁104人,50-60岁57人,50岁以下17人,最小32岁。

我市在移交人数最集中、最快的时期成立了军休三所和军人四所。

二、当前军休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突出矛盾问题

移交速度加快、接收人数量大幅增加、安置分散、人员结构变化大,由此带来的服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1998年成立市区三所,用于接收部队大批集中移交的军休干部,其中一年全市接收了54人,38人安置在三所。10年之后又新建

了市区四所。全市老干部居住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状况。早期移交接收安置的军休干部进入高龄期,80岁以XX龄的占22.2%,与高龄化伴随的是身体疾病多,还有空巢、独居、伤残的老干部,他们行动不便,参加集体活动少,对干休所的服务依赖性大。另一方面,近年移交接收安置的人员年龄相对年轻,60岁以下的74人,占18.2%,最年轻的只有32岁。因伤病而退休的士官逐年增加,目前有14人。同一干休所,人员成份复杂,年龄相差大,兴趣爱好不同,需求多元化,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具体的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干休所基础设施先天不足,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保障不足,制约军休事业发展。现有干休所普遍是庭院空间小,基础设备陈旧,建设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足。市区四个所都存在活动场所拥挤,无宽畅室内室外活动场所,没有大型的会议室。以中央经费保障为主的干休所,机构经费、人员经费的保障缺额较大,造成差额的原因是中央经费标准低,政策规定由地方财政补足的经费落实不到位。去年,上级机构经费拨款标准每人每年2.6万元,含集体办公经费开支,而实际支出事业单位每人每年超过7万元,人均差额5万元,三所、四所工作人员每年要补差80万元左右。在编制使用方面,上级文件要求:对缺编的要及时充实,对超编的要逐步核减,对已退休的工作人员不得继续占用编制,按国家规

定落实好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现在,退休工作人员单位经费负担也是一个日益显现的问题。

医疗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统筹经费标准逐年大幅上升,中央医疗保障经费标准低、增长慢,经费差额年年扩大,地方财政补差不落实。XX年度xx离休干部缴医保统筹金每人3.2万元,中央提高标准后只为每人0.9万元,每人差额2.3万元,地方未按规定补差,34名离休干部加上6名1-4级伤残人员医疗统筹金差额高达90万元左右。

退休干部医疗方面面临的问题:一是退休干部普遍反映在当前的医保制度下,个人自付医疗项目和费用比较高,负担重;二是师以上干部越来越强烈的要求,同等享受地市级退休干部的一些特殊医疗照顾。这里既有不适当比较的因素,也有一些职能部门对军休干部中的高干群体不够重视的因素。

军休服务管理的理念、方式还比较传统落后,与市场经济环境,与不断改革发展的社会化保障机制不相适应。表现在比较习惯于长期延续的单位式保障,管理自我封闭,服务全靠自己,保障手段相对落后,工作运转效率不高。

三、军休工作的创新设想和措施

新时期军休工作应该确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国家的军休法规政策,以落实“两个待遇”为中心,以实现“六

个老有”要求为目标,通过利用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优化组织机构,转变工作职能,形成民政部门宏观指导,服务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军休工作水平。

创新目标和工作措施概括为:明确一个方向,就是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立足两个创新,一个是体制创新,一个是运行机制的创新;借用整合三方面力量,一是领导关心、相关部门支持的力量,二是民政内部的力量,包括老龄、社区、双拥建设的力量,三是干休所自身的机构力量,建立新型的军休服务管理体系。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以新建市区军休服务中心为带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体制创新。xx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已酝酿几年,今年被列入省民政厅年度工作计划必须完成的项目。目前,中心建设专项资金上级已下拨到账,省厅在一定程度上对xx中心项目建设给予了资金倾斜。但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按照部省文件规定,民政项目建设资金地方政府要负担60%,中央经费配套40%。当前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心项目建设本着量入为出原则,看菜吃饭,从我市军休干部人数少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新建一个适度规模的军休服务管理中心,以此带动市区乃至全市军休服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弥补我市军休机构基础设施陈旧、活动场所狭小的硬

件缺陷。军休中心的新建,可以带动市区军休机构建设资源的整合,可以独立建中心,也可以以中心为辐射,重新布局服务机构,形成一个中心带几个军休服务所的模式。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条件是:第一,市区各个干休所老干部人数都不算多,这是与外地相比较而言,我们四个所目前老干部总数400多人,只相当于大城市一个普通所人数;第二,军休所性质一样,都是同质服务对象;第三,过去的选点布局不尽合理,都存在先天不足;第四,现实的变化,二所面临拆迁,这几年老所军休干部只减不增。在新建中心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军休机构的编制,按军休文件规定调整编制,一是落实中心编制,二是调整现有军休所编制,对严重缺编的申请及时充实补编,对于已退休的工作人员,先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他们的社会保障,转移退休金保障渠道,再腾出占用的编制。

建议局党委早研究早决策中心项目的建设,我们将继续努力对上争取资金,对市本级争取优惠政策,在上半年能够进行选址定点,抓紧建设方案设计,下半年进入实施,同时考虑中心服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争取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服务于市区所有军休干部,经得起上级检查验收。

以打造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为突破,创新服务保障运行机制。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老干部的多元化需求,要改革传统的“单位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社

会化”新模式,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概念,不是取消干休所机构的职能,而是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充分利用可用的社会优质资源,为军休干部的休养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渠道,服务内容,服务平台,更好地维护军休干部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享受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在服务管理和方式上,我们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结合军休工作的需求,打造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新型平台。首先在军休干部的学习教育、信息咨询、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搭建信息平台,然后进一步在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工资发放、文体活动等方面扩大功能,建立比较先进完善的军休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按照省厅的要求,从今年开始,用2-3年的时间搭建军休信息平台,逐步充实完善内容和功能,逐步建立完善以网络为支撑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局里正在筹划打造社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我们将借助这个大平台,建立一个适合为军休干部服务的小平台,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以加强军休文化建设为引领,创新服务管理载体。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军休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军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丰富的经历和光荣的传统作风,我们要总结和挖掘军休文化的潜能,丰富内涵外延,增强军休文化的凝聚力,扩大军休文化的影响力。这几年,干休所

开始注重军休文化的引领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为丰富军休文化创造必要的条件。今年先从提炼军休文化精神,营造文化氛围做起,吸引老干部一起参与,今后步步深入。

以贯彻新的军休政策文件为契机,破解制约军休工作发展的难题。去年11月份,民政部制定下发了民发[XX]175号和176号两个文件,内容是关于进一步加强移交政府安置的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和服务管理机构工作规范。这两个文件是对贯彻中办发[XX]2号文件精神的进一步细化,是指导当前军休工作针对性很强的文件,也是对军休工作的有效政策支撑,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研究探索,主动作为,勇于改革,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外部力量的争取上,我们要主动向本级党委、政府汇报军休政策规定,引起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将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的重要考核内容,同部署,同推进。与部门之间多沟通,协调财政部门,按照中央文件规定落实好机构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各项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由地方财政配套的军休干部医疗补助、服务管理机构用房建设等经费,确保中央规定的各类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协调卫生部门,更好地为军休干部提供医疗保健;协调人社部

门,落实好干休所退休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协调其他相关部门,为军休干部提供更优的社会资源和社会优待,协调相关部队,更快地落实部分军休干部的房改利益。

在内部工作管理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工作规范。在组织机构建设上,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所长负责制,军休所要加强机构职责的研究,细化我们的服务管理职能,界定清楚:在为安置对象服务方面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哪些事情可以引进社会服务,等等。在待遇落实方面,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安置政策,有规定的一定要落实到位,对服务对象的一些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也要加强研究,政策规定比较模糊的,怎样解释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合理设置岗位,健全岗位职责,实施绩效考评,要加强员工学习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活动,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在财务资产管理方面,要执行上级规定,加强军休经费管理监督。对离退休人员经费和服务管理经费实行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监督审计。严格实施资产登记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