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梳理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见实验解读栏目)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3.常见的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

化碳灭火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

降温和隔

绝氧气

适用范围扑灭木材、棉布

等燃烧引起的失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

还可以扑灭电器、

油、气等燃烧引起的

失火

扑灭图

书、档案、

贵重设

备、精密

仪器等处

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1)发现火灾迅速打火警电话119,如火势不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备考提示:生活中的灭火实例(云南近五年考查过)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

上燃烧

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

度降低到着火

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

二氧化碳灭火

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

度降低到着火

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

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

度降低到着火

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

引发火灾

用高压水枪灭

使温度降低到

着火点以下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燃烧和爆炸的比较

(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3.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3)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下。不能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放出热量:如 CaO +H2O=Ca(OH) 2

(或Mg +2HCl=MgCl2+H2↑)(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2)吸热反应:如 C+CO2

高温

2CO (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2.能量的利用:①生活上:做饭、取暖等;②工业上:火力发电、冶炼金属等;③航天:发射火箭等;

④生产:开山采矿、定向爆炸、拆除危旧建筑等;⑤人体自身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等。

化石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高频考点)

(1)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都是混合物。

(2)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碳元素。

(3)石油: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经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从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4)天然气

①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②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012·云南曲靖)天然气、沼气、煤矿瓦斯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填名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 点燃

CO2 + 2H2O。为避免煤矿瓦斯爆炸灾难事故发生,请你任写一条生产中应采取的可行措施加强管

理,严禁烟火或提高矿井通风能力等。

2.燃料的充分燃烧

(1)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高频考点)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4)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定义举例

可再生能源不随其本身的

转化或人类的

利用而减少的

能源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氢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随本身的转化

或人类的利用

二减少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1)氢能

①氢气无毒;极易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产物为水(无污染),燃烧放热量多。

②氢气是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③制取氢气的原材料资源丰富,但不能广泛使用,原因是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2)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有特殊气味且易溶于水,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可再生能源。

(3)目前正在推广或使用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实验解读探究燃烧的条件

1.实验装置

甲乙

2.实验现象及分析

(1)现象:甲图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乙图中白磷在水下燃烧。

(2)分析: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燃烧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燃烧与是否和氧气接触有关;③与④对比,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有氧气。

3.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却一不可。

4.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

(1)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点。(2)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但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检验其是否能够燃烧(即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外的一个条件)。

5.改进实验

由于铜片上的白磷露置于空气中,燃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可以让白磷在密闭的环境中燃烧。

例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解析:②和④其他条件相同,只是一个通入氧气燃烧了,另一个没有通入氧气没有燃烧,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③和④都是白磷且通入了氧气,一个是在热水中燃烧了,一个是在冷水中却不燃烧,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答案】(1)4P+5O22P2O5(2)②④(3)③④

考法探究

燃烧条件与灭火方法

考查时,常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①运用燃料

充分燃烧的条件(足够的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分析常见的现象。②结合某一事例来判断灭火的原

理或灭火方法的正误。对常见的一些实例要理解掌

握。

注意:灭火的方法之一是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而不能说成降低着火点。

(2013?云南昭通)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

C.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

【解析】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温度能够达到煤的着火点,不是提高煤的着火点,A选项错误;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这样能够腐蚀档案资料,B选项错误;把煤做成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C选项正确;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D选项错误。

【答案】C

1.(2014?云南)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B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物

点拨: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着火点。

三大化石燃料与新能源

本部分内容常结合环境及能源问题考查三大化

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再生能源的判断、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等。

(2014?湖南株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2

C.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解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说法不正确;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干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说法不正确;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等方法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C说法不正确;

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氢气和空气(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以防发生安全事故,D说法正确。

【答案】D

(2013·云南玉溪)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人类未来最理想,也最清洁的能源是(C)

A.可燃冰

B.天然气

C.氢气

D.石油液化气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014·山东临沂)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从进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⑴ 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 、 (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⑵ PM 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 2.5的是 。

A .焚烧秸秆

B .汽车尾气排放

C .太阳能发电

⑶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

【解析】(1)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空气中经过转化或直接溶于水会生成酸,而形成酸雨。(2)焚烧秸秆产生烟尘、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些烟尘,它们直接进入大气,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太阳能不会污染环境,它是清洁能源之一。⑶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增加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且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

【答案】(1)S02 NO 2(2)C (3)B

(2012`·云南西双版纳)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和天然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

(3)“神7”航天服中有废气的处理系统。原理是用氢氧化锂(LiOH )作为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LiOH+CO Li CO +R ,其中R 的化学式为 H 2O 。

(4)现代社会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少开私家车(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真题试练

一、 选择题

1.(2014?重庆)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B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点拨: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的燃烧热值高;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氢气易燃、易爆储存和运输时不安全。

2.(2013·云南大理八地)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标志在加油站不适合粘贴的是( B )

3.(2013·云南红河)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D )

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氢气

4.(2013·云南普洱)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B)

A.天然气

B.潮汐能

C.石油

D.煤

5.(2013·云南玉溪)实验室熄灭酒精灯严禁用嘴吹灭,只能用灯帽盖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C)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着火点

6.(2013·云南昭通)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措施正确的是(D)

A.煤气泄漏,应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B.室内发生火灾,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维修沼气池前一定要先做灯火实验

D.在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7.(2012·云南西双版纳)据报道,云南某地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树木在火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 )

A.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2013·云南大理八地)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9.(2013·云南昭通)人类正面临着油价上涨、石油短缺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B )A.利用太阳能 B.砍伐树木作燃料

C.利用风能 D.开发核能

10.(2012·云南玉溪)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

B.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11. (2014·内蒙呼和浩特)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C.锌和稀硫酸的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

12.(2014·江西南昌)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

二、填空与简答

13.(2013·云南红河)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野炊结束后,为防止引起火灾,将燃烧的余烬用沙土覆盖,知识利用了灭火原理的隔绝氧气

14.(2013·云南昆明)(2)云南连续几年干旱,严重缺水。③天干物燥。容易引起火灾、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利用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5.(2014·重庆A卷)我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开钻,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迈上新台阶。(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

用的推进剂和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O2点燃

2H2O ,该反应的基本类

型是化合反应。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

是 C 。

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D.获得氢气成本低

16.(2014·安徽)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

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 CH4 + 2O2CO2 + 2H2O。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

____温度达到着火点(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5%~15%

CO 12.5%~74.2%

(3)表中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 H2__。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B )

A B C D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

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从节能、环保、安全等角度回答,合理答案均可。

【点拨】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 + 2O2CO2 + 2H2O,爆炸发生的条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温度达到着火点或其他合理答案;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比较广,所以更容易发生爆炸;从节能、环保、安全等角度回答,合理答案均可。

三、实验与探究

17.(2014·黑龙江龙东)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另一个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燃烧需要可燃物(或物质具有可燃性)__;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___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_。

(2)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__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如图2所示: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____蜡烛熄灭____,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点拨】(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可观察到酒精能够燃烧,而水不能燃烧,可以得出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如果两团棉花都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水蒸发后会看到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2)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均匀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会看到蜡烛熄灭了,是因为烧杯内没有了空气,蜡烛与外界的氧气隔绝了,由此可以说明燃烧时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试题(一)附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试题(一) 走进化学世界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54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11武汉)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冰雪融化 C. 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2011鄂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2011苏州)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有关操作合理的是() A.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硫酸钡沉淀,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D.用洗洁精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 4.(2011巢湖)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5.(2011桂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 项 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 铜 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 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 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 产 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 经 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 拌 溶液温度下 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 都 能使溶液温度下 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 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 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6.(2011烟台)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7.(2011宜昌)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8.(创新题)新华社2011年7月15日电,我国蓬莱 19-3 油田发生漏 油事故以来,漏油量约为1,500桶,已持续了几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 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 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 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 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 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 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六:燃料及其应用(带答案)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六:燃料及其应用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2.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氮气B.二氧化碳、氧气 C.氢气、氧气D.二氧化碳、氮气 3.下列关于化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本身质量不变,化学性质可以改变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 D.天然气可以作燃料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 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6.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1)(2)。通过对比铜片上和水中白磷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考点二:灭火原理 1.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下列与生活相关的事件中处理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应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立刻浇水 C.打开生锈的锁可以用铅笔芯粉末 D.发现煤气泄漏,应打开排风扇通风 3.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4.某机关的一间档案室突发火灾,较适合在此情况下灭火的器材是()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 C.消防水龙头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燃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6.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2021学年度初中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蓄电池放电 B.风力发电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2.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3.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C.锌和稀硫酸的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5.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 6.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

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8.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C.露天焚烧落叶 D.燃煤火力发电 9.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10.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 题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选择题 1.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人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铁的摄入。这里的“铁”指的是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氢氧化铁 D .氧化铁 2.下列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的是 A .H 2R B .RO 3 C .RO 2 D .H 2RO 3 3.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 A 、核电荷数 B 、中子数 C 、原子序数 D 、核外电子数 4.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27×10-26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56 B 、9.227×10-26kg C 、1.993×10-26kg D 、56g 5.在MgO 中,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 .3∶2 B .2∶3 C .3∶4 D .4∶3 6.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H 2O 表示水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B .如右图所示,该原子核外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 C .2N 表示2个氮原子 D .P 表示磷元素 7.已知金属元素M (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 2O ,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 A .MCl 2 B .MCl 3 C .M 2Cl 3 D .MCl 8.硒(Se )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饮用含适量硒的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已知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45个中子,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11 B .34 C .45 D .79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 、Al 2O 3 B 、SiO 2 C 、CaO D 、Fe 2O 3 10.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相对原子质量 B .中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11.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 .一定是单质 B .一定是混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化合物 1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阳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B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 .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1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一,而构成分子的粒子则是 A .中子 B .电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14.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H 8N 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初三化学单元测试

初三化学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①鲜牛奶变成酸奶②液化石油气燃烧③橙子榨成橙汁 ④葡萄变成葡萄酒⑤湿衣服凉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下列做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汽车排放的尾气 C、利用太阳能发电 D、拆房修路 3、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B、火的发现和使用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D、孔雀石的发现 4、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集气瓶 5、固态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蓝色,这说明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很小 C、分子是运动的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B、每100g空气中约含氧气21g C、化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D、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变化 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白酒 C、糖水 D、蒸馏水 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C、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9、下列方法中,可明显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过滤 B、静置 C、煮沸 D、吸附 10、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

此时,水的作用是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助燃剂 1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 B、两个氧原子 C、氢分子 D、氧分子 1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烂 B、白磷的燃烧 C、酿酒 D、动植物的呼吸 1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水原子构成的 14、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 C、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15、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而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的是 A、木炭 B、硫磺 C、白磷 D、蜡烛 1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来水澄清透明,属于纯净物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身体健康 C、水覆盖了地球大约3/4的面积,因此不存在水危机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7、某同学要量筒量液时,第一次读数时仰视,得读书为m毫升,倒入一部分液体后俯视,得读数为n毫升,则实际倒入液体的体积 A、ml m n) (- > D、无法确定 (- = C、ml n) n) (- m < B、ml m 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 18、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隧道扫描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述操作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了操纵原子的阶段 C、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填空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定义:。 燃烧与缓慢氧化共同点是:、;不同点是:; 2、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①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 ②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4、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方法:①,如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等; ②,如油锅着火,盖锅盖等;③,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等; 5、泡沫灭火器:木材、纸制品等一般火灾; 干粉灭火器:油、气等火灾; CO2灭火器:精密仪器、图书馆等火灾; 6、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 7、易燃易爆物:包括①可燃性气体,如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②可燃性液体,如酒精,汽油等;③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面粉、炭粉等。 8、三大化石燃料是,是能源。 常把煤称为“黑色的金子”和“乌金”;把石油称为工业的“血液”。 9、煤:主要含,还含有氧、氢、氮、硫及其他无机物,是混合物; 加工: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是化学变化。 10、石油:主要含碳元素和氢元素,是混合物; 加工:根据各物质沸点不同,加热分离成汽油、柴油、沥青等,是物理变化; 11、天然气:主要成份是;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叫“”; 12、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溶于水。 ②CH4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现象:发出、生成气体、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 13、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热量的变化,有和现象。 14、燃料的用途:炒菜做饭、取暖、冶炼金属、烧制陶瓷等。 15.H2、CO、CH4的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 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 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 (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C.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化石燃料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 3.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C.露天焚烧落叶D.燃煤火力发电 5.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清楚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 7.“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④⑤ D . ②⑤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 .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 .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0.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 C .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1.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 .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12.氢气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新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化学式: (2)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②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③腐蚀金属制品。 (2)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金属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9.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1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5.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D、植物的光合作用 8、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因过热而起火,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往锅里加水 B、往锅里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立即端开锅 9、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 2 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10、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11、“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CO B、H 2 C O 2 D、CH 4 1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13、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 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 4 B、乙醇、酒精、C 2 H 5 OH C、甲烷、沼气、CH 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5、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燃烧后产物 16、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 这是由于()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17、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发热 B、都需达到着火点 C、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都非常剧烈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9、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20、下列变化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食物腐败 B、动植物的呼吸 C、铁生锈 D、冰融化 二、填空题(共22分) 2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它们属于(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2、常见的灭火器是、、。 2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 会形成 24、酒精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化学式为,化学 名称叫。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有六种气体: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制汽水的 是;(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4)在冶金工业用 来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应用单元测评,有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应用单元测评,有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9题) 1.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 燃物 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答案】思路解析:燃烧需要两个条件:(1)达到着火点;(2)有充足的氧气。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D 难度:容易 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国家早已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 D.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答案】思路解析: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是汽油中加入部分乙醇得到的新型燃料;该燃料能够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乙醇是由玉米、高粱发酵得到的。 答案:A 难度:中等 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 ,则该物质(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氧元素 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答案】思路解析:燃烧后生成CO2和H2O ,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 、H 元素。至于是否含有氧元素则不能判断,条件不足。 答案:D 难度:中等 知识点:燃料及应用单元测试 4.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 A.氧元素 B.氢元素 C.碳元素 D.硫元素 【答案】思路解析:煤和石油都含有的主要元素是C ,其次是氢。 答案:C 难度:容易 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5.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 ) A.汽油 B.煤焦油 C.柴 油 D.沼气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 (1)探究燃烧的条件 (2)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气体的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 主要含 C 元素,此外还含有H元素和少量的N、S、O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2.石油 主要含C、H 元素(还含少量S、O、N等元素)的混合物。 3.天然气 (1)组成:主要由C、H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1)形成: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2)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造成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 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蚀金属及建筑物。 (3)防治:①减少向大气中排放SO2等气体;②开发新能源;③使用脱硫煤或天然气替代煤。 四、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1.能源的分类 (1)根据是否可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2)能源类型——根据直接或间接利用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2.清洁能源 (1)氢能源 ①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为水;氢气作为未来能源的三大优点: 原料来源广泛,可由水分解制得; 发热量高;产物是水, 不污 染环境; ②氢气作为无污染的能源不能被普及的原因:制取成本高、储存、运 输困难。 (2)乙醇 化学式为C2H5OH ,俗称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3O22CO2+3H2O 。 (3)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