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

胡锦涛同志在xx年6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并指出: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

这就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围绕如何生成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目标,构建新的教育培养体系,对高等学校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发展,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的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的强国。其中重要的因素并不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培养出获得诺贝尔科技奖的人才,主要还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以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标志的国家科技竞争力上所能提供的支持与服务与国家和社会的期望相距甚远。

多年来许多高校为此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尽管我们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有着高度的共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整体上讲,中国高等教育的软肋仍然是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造力的潜力培育不够。实践表明,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的创新科技人才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付诸实施的系统工程,关乎教育观念的创新、文化观念的创新、社会观念的

创新,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浩大的社会创新工程。关键要由国家、社会、学校乃至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共同构建国家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体系,高等学校在其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首先,高等学校要找准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抓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潜能的体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创新性”是指包括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内的一种素质特性,对个人来讲是科技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

人生来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教育的责任应当是通过传授知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好奇心,进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同时,通过教育的实践激发和培植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事物,最终达到学会超越自我、超越前人,通过实践取得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成果。这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潜能的素质教育可称为“创新型教育”,以区别于以继承性为特征的“传统型教育”。“创新型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的创新性潜质突出表现在:敢于质疑、发现问题:善于综合、正确思辨;锲而不舍、勤于实践;求真、求实、服从真理。

实施“创新型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这是创新性人才的知识基础;要培养创新的勇气和表达的习惯,这是创新性人才的文化基础;要有富于创造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性人才的方法论基础。推动“创新型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的创新”。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教育的创新”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型教育”还刚刚起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更谈不上建立生成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在许多高校真正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还只是少数骨干教师,有限的改革并没有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给予根本性的触动。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有关领导想出许多举措试图促动改革的深化,似乎效果并不明显。纵观近5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未停顿过。几十年前提出的问题,我们至今仍未真正解决。

当然,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和过去任何时期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惟独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传统的继承性教育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一方面,说明“传统的继承性教育”有其合理性和稳定性一面。稳定性传统教育依托中国文化传统,有文化的稳定性背景;合理性在于中国传统教育基础扎实,是从苏联教育衍生而来的,苏联也曾培养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工程师、发明家等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说明我们高校内部也还没有完全找到突破创造性人才培养症结的抓手。

究竟抓手在哪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有两个问题十分关键:

其一,大学领导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的文化精神;

其二,大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素质,

在推进教育的创新时,我们在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考虑

得比较多,往往忽视了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

我们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健全的人格,有追求真理献

身科学的精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不惧挫折的坚强毅力,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不仅和大学的学术水平、培养模式相关,同时和大学的学风、大学的文化熏陶密切相关。

近年来,在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及大学内的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都严重地毁坏了学术圣殿的风气,有些已经侵蚀到大学的制

度和培养体系之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让人们感到忧虑。整治学风,以学校优秀的文化精神熏陶、教育学生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性工作。

我们讲的“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办学的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

念和大学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而校风、学风正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

大学的领导应该有体现创新精神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培养创新性人才来讲,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观点:

1.进一步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协调一致: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养培养、实践能力训练的协调一致及教育学生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一致

最近,钱学森同志对 __总理讲: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有资质,包括具备广博专精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并具备对科学精神领悟的潜质。

人文艺术修养不仅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同时也使学生视野开阔,触类旁通,激发灵感,在顿悟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而科学精神,特别是批判精神、求实精神及科学的方法论,培育学生求真、求实、崇尚真理,坚持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实践,有利于抵制一切伪科学及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当前,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看成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几个观点:

第一,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用先进文化观念进行教育,落脚点是通过教育落实到学生素质的提高上来。

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单纯追求课程化和知识化,不是书读得越多其文化素养就一定越高。课程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一种途径,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环境,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优秀、先进文化精神的熏陶。

另一方面,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大师,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喜好棋琴诗画。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同样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其课程必须精选,不能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倒了所谓文化的胃口”。

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关键是加强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炼和培植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让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在牛津大学校园里,八百年的历史培养过25位英国首相和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感悟到这里曾经出过许多伟人和大师,这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更加激励学生对学术和自身发展的追求。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实践自己的文化操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重视学生的修身养性,提高文化品位,培养文明、高尚的品格。

因此,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不是课程,而是氛围;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感悟文化精神,沐浴文化传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第二,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我们不能只讲文化的继承,更应当重视文化的批判,只有在批判、比较之中才能继承和发展我国和世界优秀文化传统。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实用完整版)

XX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2019-202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协同推进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以大赛为抓手和导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二)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查找自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扶指导机制,提升学生创业数量和质量,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坚持协同推进,培育学校创新创业文化。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营造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局面,造就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和深化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 到2020年,打造适宜学生创新产品和创业项目孵化的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初步设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作者:周凌宇余文华舒铁时间:2016-01-27 浏览:218 话题:教育学习知识经济社会实践商业计划书课程 [摘要]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 [作者简介]周凌宇(1961- ),男,浙江海宁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造教育及创新研究。(江苏南京2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化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zkt0930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80-02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创新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到大学,使得我国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我国创新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缺乏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足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阶段。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才的特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系统分析 课程体系即课程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围绕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明确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借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阐述。主要从系统的目的性、结构与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 1.目的性。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并行或形成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及要素共同服务于系统的目的。从研究范围上来看,课程体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创新体系”)进行目的性分析,区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区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区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不同教育层次及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 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 2.结构特征。实现创新体系的目标必须通过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创新体系作为系统,要求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为非机械的、弹性的、开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高,专业思想稳固 自本专业开办以来,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2015级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为45.71%,2016级第一志愿录取率为27.62%,2017级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为70%,2018级的第一志愿率则高达86.67%。四年平均实际报到率98.86%。 学生专业思想稳固。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转进转出各1名学生,2016级转进小学教育专业8人,转出1人,2017级转进小学教育专业10人,没有学生转出,2018级暂未涉及转专业。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本专业通过“综合+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牢固。截止到目前15-17级小学教育专业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为98.24%,15-17级(259人)两笔字通过率为98.06%,普通话通过率为96.69%,15-16级(181人)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为91.16%。近四年来,本专业学生学风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四年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竞赛获C类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获第六届”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书法比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第七届)三等奖3项;在省级以上文体竞赛方面如“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啦啦操金标赛”等赛事中获奖7项。 (三)科研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一直把学生的教学科研、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2015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共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项,参与学生近60人次,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同时本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省级创业实践的申报,其中《“青花瓷”文化传媒演艺计划》被立项。通过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创业项目的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四)社会实践内容多样,社会服务意识强烈 本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如连续多年为“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和“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提供志愿讲解服务。担任“常州市兰陵街道工一社区四点钟课堂”的任课教师。赴“常州市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档案博览中心”整理档案。与“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共同开展“雷锋叔叔我想对您说”及“共读书《上下五千年》”志愿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高〔2017〕573号

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高〔2017〕573号 2017-07-11 11:15:53 【浏览字号:大中小】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分享到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厅制订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河南省教育厅 2017年7月4日附件 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汇聚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各方资源,形成培养合力,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 “十三五”期间,面向全省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建设、认定一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高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服务载体,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

科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7修订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科学教育专业代码:040102 学科门类:教育学标准学制:四年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适用年级:2017级起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职业修养和科学素养;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强教师基本功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能主动有效开发和转化科学教育教学资源;能主持、组织、指导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能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以及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学普及教育和相应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本方法,形成进行科学教学和科学普及的基本能力和思想。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具有符合教师从业标准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岗敬业。 2、具有扎实的科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科学发展历史和科学教育的动态。 3、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中小学教育、科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及科学教育研究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教育等 (二)核心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普通生物学、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学、自然地理学、科学教学论,普通生物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学实验,科学实验设计,地球与空间科学概论。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师技能训练、教育见习、试讲试教、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周 四、毕业及授位要求 本专业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最低学分 184;修满规定学分且达到学校有关学习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

(完整word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构建成为了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你想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吧!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一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

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现状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的政策解析(深度解读)

【网站点评】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解读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度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解析。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定位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存在大 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就是就业、考研、出国等这一教育观念,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和创业教育,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 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 的各种变革。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 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优化,创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创业空间更加广阔,创业教育纳 入教育体系。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张扬个性的要求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 供了可能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 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和我国对发达国家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吸收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不能一味地学习、吸收、引进,而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我国党和政府已充分认 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只有从教育方面不断重视起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才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发展方向。 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实践性,但却没有开 设专门的课程来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这是不够的。和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视。开 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创业促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就业,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 我国近年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是这种方式的刺激,往往是以短期收益为结果,竞赛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获得了奖励,老师取得了荣誉,在后续的过程中很少有继续深入实践的,多数团队就此终止研究,同时指导教师也转向其他方面的科研中。由此可见,以科技竞赛带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虽然有助于 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短期行为严重,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观念、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创新创业实施与方案 (新)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哈工大本〔2015〕531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印发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院(系)、部、处、直属单位: 现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12月1日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2015年12月2日印发—2—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黑龙江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二)基本要求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我校教育综合改革 —3—

的突破口,作为“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全面健全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完善文化引领和指导帮扶,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现大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提升师资水平 1.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哈工大“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责任,加大对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自己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同时,基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4—

高校教改项目申报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

附件2: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主持人: 主持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 二○○七年九月制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项目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 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 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 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是省委从我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实 际出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浙江人民在创新创业伟大实践中锻造形 成的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再创发展辉煌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创 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是要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创新创业与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支持人民创新创业 良性互动的浙江经验,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努力创造继续走在前列的更加辉 煌的发展新篇章。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 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 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 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 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 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 大学生主要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

附件7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61号)精神,全面深化我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宣传推广创新创业好经验好做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申报条件 (一)顶层设计。制定并报备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列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内容,并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政策和举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二)管理机制。落实了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负责制,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建立了教务部门牵

头,就业指导、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将创新创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有创新创业服务专门机构。 (三)课程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和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并纳入了学分管理;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教学效果良好;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编写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 (四)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额教学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等。 (五)实践训练。建设了能够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基本覆盖相关专业学生;校内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结合学科专业实际,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建设了一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设计等专题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效果明显。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实用完整版

X X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2019-202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协同推进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以大赛为抓手和导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二)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查找自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扶指导机制,提升学生创业数量和质量,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坚持协同推进,培育学校创新创业文化。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营造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局面,造就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和深化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篇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XX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主持人: XX 主持单位: XX 通讯地址: XX 邮政编码: XX 联系电话: XX 传真: XX 电子邮箱: XXXX 合作单位: XX教育厅 XX年制 一、简表

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 项目 起止年月20XX.3 - 20XX.3 项目主持人姓名XX 性别男 出生年 月 XX年X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 职务 教授/院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 家 博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 称 XX 邮政编 码 XX 电话XXX 通讯地 址 XX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 060702 战略管理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1 管理学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2 战略管理 本科生/研 究生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080901 管理研究 方法本科生/研 究生 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XX年 转型时期农业产业组织的演进机 理及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省科学 技术 二等奖 20XX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 全国银奖;20XX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一等奖 (社科类) 项 目主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 博士 后 博士硕士 参加单位 数 5 5 2

持 单 位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 人姓名 性 别 出生年 月 职称工作单位分工 签 章 胡旭 微 女 1964.1 2 教授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彭学 兵 男 1972.1 2 副教 授 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吕 品 男 1969.0 5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郭爱 芳 女 1977.1 1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高校报件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黑龙江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二)基本要求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我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全面健全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完善文化引领和指导帮扶,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

现大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提升师资水平 1.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哈工大“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责任,加大对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自己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同时,基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 2.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指导创新创业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鼓励一批教师积极开设创新训练类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保证有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开设并讲授创业课程和实施专门化的创业培训。保证各院系有一批经验丰富、积极热心的优秀教师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参赛项目提供指导。保证有一批专兼职工作者为学生创业活动和实践提供常态化的指导和服务。培养一批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强化对学生日常创新创业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3.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及考核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国际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催生学生创意。深入实施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考试办法,突出考核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效果,促进学生实践式、体验式学习。

关于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于GYB创业培训说明 一、什么是GYB? 许多人在考虑创办自己的企业。他们可能感觉他们有做老板的天赋。他们看到在周围有许多创业机会。他们想成为自己的老板。他们可能有能力,或者有急需的资源或技能,因而可以用来交换金钱。那么你呢?你是否想过创办自己的企业? 为了成功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有具体可行的企业想法。许多人都谈到创办自己的企业,但都没能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这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透彻思考过他们的企业想法。另外一些人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但是没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们的企业想法在经济上不可行。你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企业想法呢?你是否对该想法的可行性有信心呢? 培训帮助想创业的人来找到,形成企业想法并确定在商业和市场运作上是否可行,想创业的你也可以登记参加为期两天的“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 培训课程。GYB 培训课程由国际劳工组织(ILO) 开发,是全球ILO“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 项目系列产品中的第一个服务项目。GYB 培训课程由ILO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OLSS) 引入中国,GYB 培训由当地企业服务机构的专家提供,这些专家经过ILO 和MOLSS 共同培训并获得了资格认证。 二、GYB 培训目标群体 GYB 培训选择那些有志于创业但是没有可行企业想法的人作为其目标群体,这些人应该具备基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

三、GYB 培训培训课程介绍 GYB 培训帮助你确定你是否适合经营企业。你可以进行自我评估来了解你的企业家素质,并得到指导,进一步发展你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 GYB 培训还帮助你产生许多企业想法。你将接受指导,探索是否能利用你的能力和知识产生产品和服务。你将与其它参加培训课程的潜在小老板共同进行头脑风暴,探讨在你周边环境和身处的社区内存在的创业机会。 GYB 培训最终帮助你梳理每一个企业想法,并挑出其中最具吸引力、对环境的副面影响最小、并最适合你的个人情况的那一个。 在GYB 培训课程结束时,你将会对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你将产生一个明确可行,并适合你的性格和所处环境的企业想法。 在结束GYB 培训后,如果你需要后续支持来实施你的企业想法,创办自己的企业,你可以登记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SYB 有助于你起草企业计划并一步步实施该计划。 GYB 和SYB 培训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创办和改进你的企业”(SIYB) 中国项目的创业培训模块。SIYB 中国项目的其它两个模块是“改进你的企业”(IYB) 培训课程和“扩大你的企业”(EYB) 课程,这两个课程都是面向希望学习更多基本企业管理概念、或寻求扩大销售方面的战略咨询的小企业的老板。这四个培训模块共用相同的设计平台:培训周期短,采用高度参与,侧重行动的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