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之感悟-论人民群众的作用

淮海战役之感悟-论人民群众的作用
淮海战役之感悟-论人民群众的作用

淮海战役之感悟

---论人民群众的作用通过对淮海战役的学习,使我感悟良多。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

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整个淮海战役历时66天,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此后,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及上海、武汉等城市已处于解放军的兵锋之下。

在此次世界闻名的战役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毛泽东曾反复强调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群众战争的重要性。他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这是毛泽东对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战略作用的最生动的描述。正义战争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决定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人民群众参与战争活动的状况如何。所以,战争的性质便成为进行战争的政治基础,战争的正义性质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指出:

“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次革命战争都是正义战争,都具有实行人民战争这个进步的政治基础,因而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革命战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基础和群众性规模。因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第一,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战争固然是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科学技术力量的较量,但更重要的是双方政治力量的较量,而这种政治力量就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拥有者,决定着这一力量的投向。人民战争是正义战争,在政治上是进步的。这种进步的政治能够赢得民心,掌握民心,焕发出巨大的政治力量,从而成为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第二,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军力和经济力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的源泉在于民众之中。反革命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人民革命战争之所以会胜利,主要是因为有人民作靠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人民给予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第三,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灵活机动的基础。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之所以是灵活机动的,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歼敌威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人民群众拥护,有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支援与配合作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谈到转入战

略反攻的条件中,第一条讲的就是人民这个条件。军队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作战时,首先着眼于战略内线歼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依靠和利用人民这个条件。

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依然发挥着重大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实践证明,推动科学发展,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体现人民意愿,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作用”等,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论断在新时期的新论述,也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新发展。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首先是坚持认同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了社会的最终发展,决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变革的力量是由社会绝大多数人组成的社会大众,如果不割裂历史的延续性,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是每个历史时期的普通民众,他们既创造了那个时期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正是由于认识到人民的主体作用,在大革命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勇敢突破了长期坚持的“英雄史观”,提出了“革命和建设非用群力不可”的策略,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从我们党的各项事

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被发展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以及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由新时期各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改革开放的事业也是人民的事业。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党的各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世所罕见”。改革愈是遇到艰难险阻,愈要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展愈是面临挑战,愈要从人民中吸取智慧,凝聚民力,攻坚克难;稳定愈是面临各种难题,愈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因此,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时刻听从人民的召唤,时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力军,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首先,人民是具体的权利主体,因而他们在身份上不是抽象的、模糊的,而是指一个个享受宪法和一般法律赋予或保护其权利的公民;其次,人民是具体的利益主体,因而其利益诉求并不总是统一的、间接的、集中的,而经常是分化的、直接的、现实

的;最后,人民是具体的行为主体,因而其行为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党的号召,更主要来自于行为者自身的主体意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经验表明,只有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有坚实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

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种种实践启示我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力军。要始终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更是须臾不可忘记,但关键还是要落到实处。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够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文法学院10法学

谭荣吉

淮海战役观后感12篇(优秀版)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一): 最近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无论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还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能够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潜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比较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就应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能够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能够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用心运用学习的。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取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能够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能够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悟

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感 悟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悟 (姜蕤) 2016年6月18日,碧空环抱,朗日高悬,在4个半小时的车程后,我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当我漫步于纪念区林间的荫荫小径,仰望于纪念塔身遒劲有力的题字,凝眸于淮海战役的五位领导的雕像,回忆着那一段沧桑而峥嵘的历史,心头油然而生一种厚重而深沉的敬仰和感慨。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胜利而伟大的中国革命! 我们住建系统党员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下庄严重温了入党誓词。淮海战役纪念塔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在徐州兴建的,以此纪念这一伟大的战役。塔高38.15m,面向朝阳,巍然耸立。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塔下角亭环抱的围廊里,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及三万多名烈士名录。而这不仅是光荣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的丰碑。 瞻仰了巍然矗立的纪念塔,我又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纪念馆的陈列厅分为四个体块,分为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全景画馆七大部分。展厅内共展出珍贵的文物、照片、艺术品和制作品近3000件,生动展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室内陈列根据淮海战役战例设15个战争场景,结合板面、文物说明,以现代化手段再现当年战争场景。其

中,全景画馆特色鲜明,直径50米的全景画馆位于中央,形成新馆的中心。展出的《淮海战役全景画》以淮海战役三大战场为背景,配以音响、灯光等特技,描绘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画卷,从而使纪念馆的陈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我走出这凝聚了上个时代沧桑和一代人回忆的纪念塔时,我再次转身,深深凝望那高耸而又坚挺的塔身。历史只属于昨天,都过去了,而时代的精神,先烈的鲜血却经久不散。淮海战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代人的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要继续发扬老一代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倾听实践的呼声,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历史也永恒地存在着,它联结着过去和未来,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无法忘记的是血与火交织的滚烫日子,记忆中永存的是生与死碰撞的闪光瞬间。也许时代在变,但我们的价值观和评价观不能变。今天在先烈们面前,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珍惜这幸福的生活,烈士们的高风亮节,激励着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淮海战役观后感800字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8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战士们顺利的透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此刻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

生活,我们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就应知足、惜福。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持续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让我们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的“亮剑”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三规”和《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实施细则》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增创诚信计生先进县市,以“亮剑”的精神打一场计划生育的淮海战役,开创人口计划生育的新局面。

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早在来徐州上学之前,我就已经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了解到了淮海战役。所以来到徐州之后,我就一直期待去淮海战役纪念馆,去了解更多关于这场战争的故事。 当我一进入纪念塔的大门时,就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气氛,一路上来来往往的游客都安静地观摩着,不似其他景点那般吵闹。当我沿着路一步步向前时,就看到了恢宏壮大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金色大字“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纪念碑上的战士依旧保持着冲锋时的动作,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一群战士拿着枪勇敢无畏地向前冲锋,尽管有战士倒下,但是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不断地向前着。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一共有30000多名,他们的名字就刻在纪念碑旁边的长廊上,为世人所敬仰。在烈士名字的旁边有国家元首及当时的将领题的字,以此来表达对烈士们的纪念和哀悼。我记得很清楚的是邓小平主席题的字:“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省:你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对这句话的触动很深,当时参与战争的先烈们哪一个不是希望祖国能够早日解放?哪一个不是希望广大的中国人民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用自己的鲜血去换来别人的幸福!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绝对不是仅仅用伟大就能来概括的。我还发现相邻的名字都具有相似性,想必当时家里的兄弟都选择了上战场来使国家早日解放吧!就凭这一点那些烈士就值得被

世人纪念。 如果说纪念塔旁边的走廊上的那些烈士的名字给人的感觉仅仅只是数量上的多少的话,那么在纪念馆里的那一样样当时战争时的物品的话,更是让我震撼。纪念馆里保留着当时报纸上的沈阳解放,东北解放的消息,保留着当时刘伯承等人的战役报告手记,还保留着当时通信用的电报机,电话机等。每一样东西无不反映了当时解放军打仗时艰苦的状况,纪念馆还有一处模拟了毛主席等人在西柏坡开会时的情景,他们5人在研究着桌上的地图,毛主席手握卷烟,眼睛望着远处,似乎在想什么对策,而周恩来总理的眼睛一直盯着地图,似乎在研究些什么。而对面模拟的是当时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时的情景,几个将领端正地坐在座位上,他们每个人的前面都放着水杯以及军帽。蒋介石站在桌子边似乎在下着什么命令,气氛非常严肃。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讨论军情的情景和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战役中国民党更是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军事武器援助,尽管如此共产党还是凭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以及正确的战略指导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尽管战争在持续着,但是战士们在战地过的新年还是非常丰富的,纪念馆中重现了当时他们在战地过新年的场景,展出了当时他们唱戏所用的道具,看着车上的一个个战士脸上露出的喜悦的表情,我想虽然他们自己的亲人并不在自己身边,虽然战争还未取得胜利,但是他们此刻却是幸福的,满足的。 很特别的是纪念馆中还展出了一块包手枪的红布,上面还沾着血

参观淮海纪念塔有感

参观淮海纪念塔 周涛 马壮 周进 褚福祎 章春阳来学校一年左右却从未瞻仰过烈士纪念塔,而今天就借着本次实践的机会来参观一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郊的凤凰山东麓,一入门,路两边植被茂密,给我们一种荫凉舒适的感觉。我们拾阶而上,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纪念塔高38.15米(比人民英雄纪念碑好要高出0.21米),面向朝阳,魏然耸立。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当年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支前的壮丽情景。纪念塔走廊内铭刻着近三万烈士的姓名,一排排一行行深深刻在墙壁上也深深刻在徐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中。踏着曾经的血路,来到粟裕将军的坟茔,站在墓前深深一鞠躬,脑海里浮现出粟裕当年向党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情形。虽然是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加大炮,北伐时期的班长对北伐时期的师长,但粟裕这位南昌起义时的班长竟向毛泽东拿出了一个60万“吃”掉80万的方案。对他的钦佩,对他的尊敬不是一个弯腰就能表达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人民的安居乐业,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要对得起他们,多为社会奉献自己,来安慰

烈士们的在天之灵。 淮海战役纪念馆与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同时兴建,1965年落成开放,陈毅元帅题写馆标。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穿行于血与火的虚拟空间,踏寻战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幕,重温淮海战役的整个历程,心情非常沉重,但同时也为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因为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场战争不是武器的较量。国民党有那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精锐部队,有那么多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而共产党只有步枪和自己制造的炮弹,无论是军队还是武器装备都无法与国民党相提并论。但结果呢?国民党内部各有各的如意算盘,而共产党万众一心;国民党军纷纷投奔共产党,而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国民党不得不宣布失败,而人民群众为胜利欢呼。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制胜法宝是国民党无法得到的,那就是人民的拥戴。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场战役就是一个例证。看看老百姓是怎样拥护正义的,是用命!用命来维护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解放军的!冰河里的人桥,妇女担架队,妇送夫、母送子到战场这一个个感人故事就是在为胜利做铺垫。看着陈列在玻璃窗中的破布衫、破棉衣、破布鞋,让人无法想象人民解放军是怎么用这些东西御寒的。也许“人心暖,可御寒”,那一双双军鞋是妇女们一针一线按严格的规格要求做出来的,为了让战场上奋战的孩子们有鞋穿,她们日夜不停地工作,手被线勒出一道道血痕,但没人会因此而停止工作。这,就是人民的母亲!陈列的一辆辆小车就是人民运输物资的唯

[观后有感]淮海战役观后有感1例文

[观后有感]淮海战役观后有感1例文 [ 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12 篇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一): 最近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无论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 还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 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能够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 后勤供给潜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比较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 占据了上风,就应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 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能够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能够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用心运用学习的。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取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 能够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能够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时宣传=广告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 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从此刻的营销角度来 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资料都是贴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 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比较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能够做到 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 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 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 正是这一系列的比较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 想,能够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群众利益永久高于个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我很喜欢《淮海战役》。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古人云:“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搞好团队建设是成功的保障 淮海战役蒋介石集团为什么会溃败呢?这要归因于蒋介石领导的团队问题。影片中蒋介石集团的众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见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同伙兵团被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后,当然自己也摆脱不了被我军消灭的命运。正如蒋介石所说:“我是被国民党打败的,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对于军队中的派系之争、见死不救、一盘散沙的局面,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另外,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凡事自己说了算,部下迫于他的淫威,既不敢怒也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

电影淮海战役观后感(精选多篇)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我很喜欢《淮海战役》。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

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

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搞好团队建设是成功的保障 淮海战役蒋介石集团为什么会溃败呢?这要归因于蒋介石领导的团队问题。影片中蒋介石集团的众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见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同伙兵团被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后,当然自己也摆脱不了被我军消灭的命运。正如蒋介石所说:“我是被国民党打败的,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对于军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 后感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校园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西湖边散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但是,看过《淮海战役》以后,我才觉得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我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凭着小米加*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派。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

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是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后自己也牺牲了。 同学们,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此刻就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先队员,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校园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西湖边散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但是,看过《淮海战役》以后,我才觉得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大家有没有参观过淮海战争纪念馆,有没有写过关于淮海战争纪念馆的观后感。以下 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淮海战役纪念馆为我们生动再现了淮海战役时的情景,使我们丰富了历史知识,淮海战役中,我军指挥员和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世代相传。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英明领导和战役总前委卓越指挥的结果,也是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解放军的结果。 淮海战役主战场,虽地处我省苏北地区,却记录着许许多多解放战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记载了他们从事革命事业的深深足迹,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荣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踏入纪念馆的大门,我立刻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不敢大声说一句话,生怕扰乱了革命先烈的清静。参天的大松柏树、幽静的环境……一切都是如此安静、清幽,而 此刻的我们却已无心欣赏这些美景,心境沉沉的,重重的。 走在历史的长廊上,我们瞻仰了淮海战役纪念碑、革命先烈的英名,参观了收藏淮海战役图画展览室,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而建立的纪念馆。馆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南郊淮海烈士纪念塔园林内。1959年筹建,1965年11月开放。该馆藏品1.52万件,其中一级文物79件,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美术 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台,随军民工支前使用的小竹竿,烈士生 前的笔记本等。馆内另设放映厅,放映有关淮海战役的历史影片。专题陈列“徐州双拥陈 列馆”,陈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15幅,照片约500幅,实物近40件。 不由感慨,此刻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 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骨,用一向向上生长的斗 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 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 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 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导读】第一篇范文:淮海战役观后感今天我看完了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使我再一次领悟 了革命先烈是怎样抛头颅酒热血,用..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 与支持! 本文《淮海战役观后感》由 读后感大全 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篇范文:淮海战役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使我再一次领悟了***先烈是怎样抛头颅酒热血,用鲜 血和生命建立的新中国,了解了中国***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了解钢铁战士是 怎么练成的。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的。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响了,党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组成 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运筹帷幄,人民解放军奋勇善战以歼敌人数最多 而且是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军的六十万大军对国民党的八十万人马。充 分表现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敌,指挥官的聪明才智,以摧枯拉朽之势,追迁敌军在大陆上 的残余部队,剿灭各地的土匪武装,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而英勇战斗。那动人心魄的一页早已经烙印在历史的巨册。 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须我们用鲜血和生命去描绘去捍卫。第二篇范文:淮海战役观后感 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 里认真上课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西湖边散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 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看过淮海战役以后,我才觉 得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千千万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 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 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 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我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怀着对党的忠诚 和对人民的爱凭着小米加*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派。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英勇的人 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是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调研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社会调查报告书 题目历史久弥留红色心中留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4机械单 学号姓名 20140601401张慧 20140601402缪虹莲 20140601403 朱亚萍 20140601404 李莉 20140601405 刘亚媛 20140601406 吴丹

《历史久弥留红色心中留》 ———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调研报告调查目的: 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调查对象: 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调查方法: 参观、走访 调查内容和体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在充分了解了这一次战役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历史选择和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必然会走向成功,正义必将压倒邪恶。 借助这次实践调研,我们参观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以及与它相邻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这一段战争历史,感受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

人物故事部分

一、人物故事部分 1刘瑞龙 翩然儒将刘瑞龙--江总书记怀念的老革命(附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8c14786546.html, 2001年06月29日10:59 生活时报 图为刘瑞龙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战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先烈为了党的崇高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可以说,共产党80年的辉煌历程是由他们的鲜血铸就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忘我、他们的执著、他们的追求,才造就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基石,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要忘记,这些先烈的精神! 今年年初,《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刘 瑞龙诗稿》一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收录了江泽民总书记写给刘瑞龙夫人江彤的一封信及抄录的江上青烈士和江树峰同志的三首 诗词。信中体现了江总书记和我们党对革命老同志及其家属的关心,江上青、江树峰的诗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和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对许多人来说,刘瑞龙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刘瑞龙诗稿》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的一生有何壮举,和江上青、江树峰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踏着历史的足迹,追寻这位老革命的一生。 曲折瑰丽的革命生涯 1910年10月,刘瑞龙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出生刚刚70天,父亲就去世了,孤儿

寡母生活十分窘迫。1925年,刘瑞龙在南通师范读书期间,受表姐夫恽代英的胞弟恽子强的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国民党撕下革命伪装,在上海、武汉等地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在这个血雨腥风的多事之秋,刘瑞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漫长而曲折的革命生涯。 1929年,时任南通县委书记、年仅19岁的刘瑞龙与李超时、何昆、张爱萍、黄火青等同志创建红十四军,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腹地带组织工农武装。 1932年秋,因出现了叛徒,刘瑞龙不能继续留在上海,党中央决定让他到苏联学习。虽然刘瑞龙一直向往能到当时世界革命中心——苏联学习,但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毅然决定留在国内。1934年刘瑞龙西上川陕,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不幸的是,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推行极左路线,无端怀疑并迫害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分子,刘瑞龙也不能幸免,但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 红四方面军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刘瑞龙经受了残酷的战斗洗礼,以顽强的革命意志走完了伟大而悲壮的红军长征。后来,红四方面军在甘肃高台与反动军阀“马回子”决战失利,刘瑞龙等数十名红军干部被捕入狱。1937年冬,经党组织的大力营救,刘瑞龙和其他几名将士死里逃生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期间,刘瑞龙担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华中《新华日报》战地记者徐熊风趣地称他为“空军司令”,当时他手下只有一位秘书、两位警卫员和两位副手。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就是这位“空军司令”参与动员和组织起几百万人的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奋勇支前;在淮海、渡江和上海等重大战役中,刘瑞龙直接指挥和组织后勤支前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后来电影《车轮滚滚》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民工支前的感人情景。 翩然一儒将 刘瑞龙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他用枪也用笔投入战斗。即使在环境极其险恶的战争年代,他也经常读诗写词,借以抒怀,翩然一员儒将。《刘瑞龙诗稿》收录了他1929年至1988年创作的近200首诗词,真实地记录了他6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的赤子情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党史、军史和农史。刘瑞龙那些早期“在马背上哼成的”诗作,有土地革命时期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布告、通告,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激烈斗争的真实写照,令读者展卷如见铁马关山,如闻军号战鼓。他那些和平时期的诗词,有对新中国的热情歌颂,有他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子女的勉励,充分展示了一个老共产党人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和广阔胸襟。 十年浩劫中,刘瑞龙在被非法关押长达5年的时间里,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利用放风时间,从垃圾堆里捡起一片片破烂的烟盒纸,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许多诗词。可以说,《刘瑞龙诗稿》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词集,是一部给予后人以丰富教益和深刻启迪的警示录。 革命情谊源远流长

淮塔有感

观我国的解放战争,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罕见的。而这场战争的高潮部分又集中在三大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之一的的淮海战役堪称 军史上的奇迹。直至今日,回顾这场战役时,也不得不击节赞叹,着实是一场当领导下,以解放人民为目标的精彩之战。本人有幸 ,同事们一起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不仅从视觉上,更在思想上收到了极大的震撼。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南侧,是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旅游景区,入选了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景区新建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战博物馆,凭借其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丰富的藏品、宏大的规模,成为徐州红色旅游一大亮点。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于2004年11月18日开工,一期总投资1.1亿元,新馆坐落在徐州市淮塔园林南侧,主体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陈展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为原来老馆2800平方米陈展面积的4倍多。新馆主体平面为百米见方的正方形,展馆四周环绕20米高的柱廊,以朴实、宁静、现代、简洁的外部造型,与原淮海战役纪念馆相协调,烘托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的主导地位。新馆设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南门临水。 新馆陈列厅分为四个体块,分为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全景画馆七大部分,上下两层。通过两台全透明电梯和两台客梯及弧形楼梯上下相连。展厅内共展出珍贵的文物、照片、艺术品和制作品近3000件,生动展示了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室内陈列根据淮海战

役战例设15个战争场景,结合板面、文物说明,以现代化手段再现当年战争场景。其中,全景画馆特色鲜明,直径50米的全景画馆位于中央,形成新馆的中心。展出的《淮海战役全景画》以淮海战役三大战场为背景,配以音响、灯光等特技,描绘了气势恢弘的战争画卷。新馆将改变单一的图片和文字表现形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综合手段,从而使纪念馆的陈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配合新馆开放,淮塔管理局重新修订了解说词。新版解说词全文3.5万字,比旧版讲解词多出一倍多。新馆还引入先进的的语音导览系统,共有192个点,手动170个,自动22个,只要摁遥控耳机,就可以听到相应的展板介绍。每年清明节附近,徐州临近城市的数万群众来到淮塔扫墓,献上花圈。场面壮观感人。 淮海战役纪念塔位于徐州市东南郊的凤凰山东麓,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 我们一进淮海纪年园内就感觉淮海纪念塔那种严肃庄重的氛围笼罩全身。淮海烈士纪念塔肃穆威严,站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脚 下,仰望塔身顿觉自己的渺小。纪念塔走廊内铭刻着近三万烈士的姓名,一排排一行行深深刻在墙壁上也深深刻在徐州人民乃至全 国人民的心中。眼前的它四四方方,简练的石碑高耸在山间,几乎没有任何修饰。站在塔前,我们一行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排着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淮海战役》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在假期观看了多部红色电影。我很喜欢《淮海战役》。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观后感。 《淮海战役》属于大决战电影之一。《淮海战役》中,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是80万对60万。但是战争的胜负,不是仅仅从兵力的对比,通过简单的加减法得出来,关键要看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我方一贯重视对军队的建设,重视对指战员和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实战锻炼和总结,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优良,作战能力过硬;在争取人民方面,我党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行了一系列包括土地革命等在内的改革,使老百姓翻身得解放,有了土地,建立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得到了当时解放区约500万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反观国民党方面,军中媚上欺下,军纪涣散,士气低落,四大家族更是搜刮民脂民膏,将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脱离了群众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对手不仅仅是60万解放军,还有500万的人民大军。正如陈毅司令员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推车推出来的。”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没有搞好军队建设,没有争取人民、为了人民,因此,此役我方的胜利是必然的。 总结淮海战役不难得出“以人为本乃胜利之本”这样的结论。同样道理,对于企业来说,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依靠人和为了人,提升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企业必将无往不胜。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处理好员工关系,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教育培训好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改进和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使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在不断得到实现。 搞好团队建设是成功的保障 淮海战役蒋介石集团为什么会溃败呢?这要归因于蒋介石领导的团队问题。影片中蒋介石集团的众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削弱他人的力量而见死不救,等到被自己视为“眼中钉”的同伙兵团被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后,当然自己也摆脱不了被我军消灭的命运。正如蒋介石所说:“我是被国民党打败的,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这句话说得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对于军队中的派系之争、见死不救、一盘散沙的局面,他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另外,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凡事自己说了算,部下迫于他的淫威,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同时他提拔亲信、打击异己,弄得整个团队涣散无力。相反,我方领导有方,思想团结,决策民主,执行坚决,行动迅速,军民团结,士气高昂,因此胜利也就顺理成章。 我看这部电影次数越多,我的感慨就越升华,思想境界就更能提高一个档次。现在出现了两部分的觉悟。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

红色经典故事

常胜将军粟裕 毛泽东说:将中“粟裕最会打仗”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在夫人楚青的印象里,“除了排长,军中从班长到总参谋长几乎所有军职粟裕都担任过,他是一个完全依靠战绩战功,从基层点滴成长起来的开国将领。”生前曾不止一次有人称赞粟裕“百战百胜”,粟裕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我哪里是百战,好几百战了。” 他戎马一生,先后6次负伤。头部两次负伤,在武平战斗中,子弹从他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过;在水南作战中,被炮弹炸伤头部。手臂两次负伤,在硝石与敌作战中,他左臂负重伤留下残疾;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的转战中,他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除此之外,1929年攻占宁都时,他臀部负伤;1936年在云合开展游击战中,他脚踝负伤。1984年2月5日他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竟发现了三块藏在脑袋里长达54年之久的弹片。 苏中七战七捷、鲁南大捷、血战孟良崮、沙土集之役、淮海战役……戎马一生粟裕以胜仗闻名军中,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谈及解放军的军事统帅时说:“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成名之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南京、上海仅一江之隔的苏中地区成为国民党军进攻的重点。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指示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铁路,并准备歼灭由浦口北进的敌人。粟裕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与其外线出击,不如先在内线打一仗再走。1946年,从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以3万余人的劣势兵力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的进攻,连续作战7次,歼灭敌军5万余人,被解放区军民誉为“七战七捷”。这次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初战,起到了战略侦察的作用,为中央军委制定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借鉴。华中野战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极大地提高了装备水平。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高兴地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

参观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有感

参观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有感 淮北市刘庄小学徐启明四月一日,清明节前夕,我们在石台镇中心校党总支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祭扫淮海战役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们,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了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南面,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公顷,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这是一座气势恢宏,民族气息浓厚的建筑。 展览馆文物丰富,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和艺术作品,在我的眼前真实地在线了淮海战役的光辉历程,使我仿佛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卓越指挥才能和我军指战员英勇无畏、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和一个个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战士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久久没有散去。各展厅中最使我触动的当属缅怀先烈厅了,烈士的生平事迹,遗像和遗物,缅怀先烈的珍贵图片。在近七十年前的那场战役中,三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当中,有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指挥员;有大公无私,心系百姓的政治工作者;有视死如归,英勇就义的战士,有冒着生命危险努力工作的后勤工作人员……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为了祖国统一繁荣强大,人民生活幸福而牺牲自我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的光辉业绩也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双堆集歼灭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思想的光辉体现。我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不怕苦、不怕死;冒严寒、闯火海;连续作战奋不顾身,表现出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中原、华东、华北各军区的地方武装和百万民兵、民工,艰苦奋斗,全力支援,对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双堆集歼灭战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次参观,我看到了那场战役的伟大胜利,也看到了战役中惨痛的牺牲与鲜血。在一件件文物和艺术作品中,我看到了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我明白我们现在的和平和幸福,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信念和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决心提升自身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决心。永远高举起他们的旗帜,继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