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教学设计

《八段锦》教学设计
《八段锦》教学设计

《八段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培养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二)理论依据

1、科学与应用性原则

模块设计有利于掌握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注重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注重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2、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原则

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的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有意识的身体运动,武术模块设计也不例外,在充分发掘武术技术特点的同时,也重视身体练习,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满足个体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同时也重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领域目标的达成。

(三)设计特色:

课程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通过学、练,使学生掌握一种体育健身的方法,了解传统体育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并热爱民族传统体育。

二、教材分析:

1、课的内容要求:《八段锦》不但要求练习时动作到位,还要配合呼吸和精神,通过学习《八段锦》,发展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锻炼体魄,了解传统体育健身思想,体会传统体育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材内容分析:武术教学是高中必修课,《八段锦》教学中步法、手型、腿型是武术课入门的基础,是各种武术套路形成的条件和前提,通过步法、手型、腿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发展武术奠定结实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崇武尚德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课知识和技能基础,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思维和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了解还很欠缺。基于上述情况,本学期选《八段锦》进行教学。

四、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传统体育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传统养生武术的锻炼价值和作用。

B、技能目标: 70%的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其中部分学生做到姿势优美,动作规范,力求达到形神合一。

C、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传统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优良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动作正确到位是学习的重点,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形神合一是难点。

六、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针对性教学: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讲解示范、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学生的学法主要采用自学自练、互学和自评互评的方法。(3)教学媒体运用:

学生在《八段锦》(CD伴奏音乐)中,在草坪上进行练习,充分放松身心,锻炼身体。

七、场地、器材的准备:

田径场草坪一角,CD播放机一部。

八、教学流程:45‘‘

(一)准备部分:2‘‘

1、课堂常规;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安排见习生。

(二)开始部分:10‘‘

2、游戏(安人数抱团),调动学生积极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6‘‘

3、徒手体操练习: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压腿。活动关节,拉伸韧带。4‘‘

(三)基本部分:29‘‘

1、导入课堂:讲解中国传统养生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思想以及其锻炼价值。6‘‘`

2、教师精炼准确讲解动作方法,示范教授动作,教师引领,学生自练,对错误动作加以纠正,而学生主要是以观察和模仿来建立初步动作概念,再教师的纠正帮助下进行反馈练习,模仿练习,强化练习,基本固定动作;12‘‘

3、学生相互切磋交流练习,选出其中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进行点评。11‘‘

(四)结束部分:4‘‘

1、听音乐《八段锦》放松身心,交流心得。

2、收拾器材,小结本次课。

十、教学预估:

本节课在以“教师为客体,学生为主体”和“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新教学理念指导下完成了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教学,预期教学目标,其中学生的练习密度为40%——42%之间,达到中等强度,学生心率为120次/分——140次/分之间,本节课是一节轻松愉悦的体育课,使学生在健康、安全、轻松的课堂氛围内了解体育知识,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培养了他们优良的意志品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